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目前国内经济形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经济形势
一、当前经济形势对大学生就业影响情况
(一)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就业的影响
受到美国次货危机的影响,全世界经济实体的增长速度都明显放缓。由于我国对外贸易的进出口额度较大,对国外经济的依赖较强,导致我国经济也产生重大影响。由于国际经济的降温,导致我国出口增速极度放缓,同时美元的贬值加大了我国国内的通胀压力。
(二)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对就业的影响
目前国内的经济形势存在几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国内经济结构失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其次是居民基本生活中的物价水平发生急剧变化;再次是进出口贸易形势严峻,针对我国的贸易壁垒较为明显;最后,需要关注到国内劳动力市场遇到较大冲击,待业人数增加和用工缺口之间的就业矛盾日益突出。
二、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一)就业人数的变化
由于近十年来的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普及化的阶段,大学生的毕业人数正在以平均每年50万以上的人数总量急剧增加。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还将进一步增大。
(二)就业形势的变化
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和人力资源数量较多,并保持稳定增长;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1.2亿到1.8亿之间,并且会在一定时间内逐步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中来。随着企业全面转制、经济竞争加剧和经济调整步伐加快,众多国有企业和其他产权性质的企业通过进一步精简人员来寻求效益提升。
(三)就业渠道的变化
传统就业渠道主要包括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但随着政治体制的改革,政府机构通过裁员和严格限制编制人数来达到精简高效的目的,对大学生的吸收效果有限。而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今年的改革也造成不能吸纳过多的大学毕业生。以私企和外企为主的非国有企业已经成为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
三、当前经济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一)从社会角度来看
对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根本原因在于社会。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深化体制改革,正确调整经济结构,从而有效增加就业机会。加快调整产业内部结构的步伐,加快产业升级力度,鼓励并扶持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改变地区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不太合理的现象。
2.清扫体制障碍和政策障碍,促进高校人才的合理流动。要深化户籍档案管理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消除毕业生公平竞争的障碍,促进人才流动。
3.完善大学生就业鼓励政策和扶助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要求地方政府严格落实相关政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优化基层人才结构。
4.建立科学健全的就业服务体系。通过进一步健全相关法律和法规,适应就业市场化,强化政府就业服务职能,完善就业服务规章制度和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就业信息平台和就业服务内容。
(二)从学校角度来看
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方面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高校教育发展和提高自身办学水平。高校缺乏办学自和低效的行政化管理模式,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办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的相应改革。
2.通过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竞争力水平。过去的高校教育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缺乏高能力和高素质,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提升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竞争力。
3.加强就业教育,加深就业指导,做好就业服务。高校应该根据大学生各阶段的特点做好相关教育,改变教学模式,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就业教育。
(三)从学生角度来看
据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良心理状态,自卑、自负、从众、攀比等。大学毕业生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个人能力的培养:
1.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两方面,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基础,专业技能的养成则是目的。要求大学生要刻苦学习,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从而提升其他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2.基础能力。包括社会认知和判断能力,语言水平和表达能力,掌握新知和学习能力,人际沟通和写作能力等等方面。除了用人单位看重这些方面的能力之外,基础能力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后是否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特殊能力。具体包括科研创新能力、领导能力、艺术特长等大学生所拥有的某种特殊素质和能力。特殊能力的持有使得大学生具有附加值和升值潜力,成为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翘板。
4.求职能力。主要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自我认知和求职目标定位能力、抗挫折能力、招聘信息获取和筛选能力、应聘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等,这些能力可以通过学校组织的职业规划课程、职业生涯指导等方面的学习来获得,成为大学毕业生求职中的催化剂。
【参考文献】
[1]周淑美.试论我国高校扩招与大学生就业难[J].现代企业教育,2007(12):23-24.
数据分析:
从总点击数上看,据生意宝网站统计,五月份中,目前风靡的六大搜索引擎在生意宝网站上受生意人使用点击总数为:891499次,较上月总数的852815次相比增加了近40000次。可见这六大搜索引擎倍受中小企业青睐。
在总排名上,继百度之后,谷歌以14.09%的市场占比率位列第二,搜狐搜狗以7.47%的市场份额继续抢占第三把交椅,接下去网易有道、腾讯搜搜、雅虎搜索尾随其后。较上月相比,排名上除腾讯搜搜挤掉雅虎抢占了第五位,雅虎落入第六外,其它都无变化。
生意宝(Toocle.cn)监测数据显示:百度以59.23%的占有率排名第一,谷歌以14.09%的市场份额名列第二,搜狗以7.47%的占比率排名第三,紧随其后的是网易有道、腾讯搜搜、雅虎搜索市场份额分别为:7.10%、6.27%、5.83%。
榜单分析:
“国内主要各大搜索引擎在5月份中,生意人使用情况从总点击数上看有所提升,较上月相比。这可能得益于国内经济的逐渐回暖,促使各中小企业加入到网络营销的行列中里。”中国B2B研究中心分析师张周平表示。
从各搜索引擎的月点击数来看,各搜索引擎被生意人的点击量都有所提升。中国B2B研究中心认为,这一方面得益于国内经济形势的回暖,另一方面得益于各搜索引擎在这月中推出的各种措施有关。
五月期间,百度继续“动作不断”,组织召开第四届百度联盟峰会、启动与唱片公司MP3搜索合作分成计划、开通域名搜索功能、启动“网络经济创造百万新就业”大学生就业创新试点项目等,还真是忙的不亦悦乎。百度的每一个动作都表明其想继续保持自己目前在国内市场领先的地位,继续扩大市场份额的“野心”所在。
谷歌也不“闲着”,跟中国联通合作进入无线搜索市场、举办的“谷歌中小企业营销论坛”、在Gmail电子邮件服务中增加自动翻译功能、低调推出购物搜索测试版等,前进的步伐紧跟百度。
相比前两位国内搜索市场的“老大哥”,其它几个搜索引擎在本月虽说“动作不大”,但也一直在积累着能量。网易有道桌面词典再次做出策略调整,打出了“免费使用”牌、搜狐搜狗进行着地图功能的完善,堪比百度的地图搜索搜索结果更丰富和贴心、雅虎搜索推出新搜索功能“WOO”搜索等。可见,各搜索引擎都在加紧“修炼内功”以在竞争激烈的国内搜索市场抢占更多的份额。
另鉴于雅虎搜索在“搜索榜”上排名的急剧下滑,已远远落后于其它搜索引擎,生意宝方面决定将其剔除出样本对象范围。而微软新推出的搜索引擎Bing从6月起将被引入搜索榜采集调查采集样本。研究定义:
关于“搜索榜”:
经济启动的动力在民间
“刹车容易启动难是目前中国经济的一大特点”,厉以宁指出。
何出此言?厉以宁分析,目前,中国经济调整的主动权仍掌握在政府手中。“政府认为经济热了,要冷化,一踩刹车,经济马上下来。财政货币门一关,信贷门一关,经济热情立刻掉下来”。不过,经济启动的动力却在民间。“没有利益,民间资金就不会投资。自己的生活保障不够,老百姓会运用银行储蓄消费吗?即使消费,他们也只会谨慎消费。”
结构调整需根治体制
最近10年的政府报告每年都谈结构调整,但为什么进度缓慢,效果不明显?
“过去10年,中国经济一直陷身这个怪圈。”厉以宁感慨,“为提高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各地必须加大投资,其结果是造成信贷过剩,相伴而来造成产能过剩和通货膨胀。这种情况反过来导致紧缩信贷,就业压力增大;而为了缓解这种矛盾,又再追加投资,开始新一轮循环”。
“体制问题是关键”,厉以宁一言弊之。目前,政府主导的投资决策机制、行业垄断、充斥计划经济的资源定价体制,以及沿行多年的城乡二元体制需要认真分析。
流动性不是金融业最大问题
对于业界广为流传的“流动性过剩是金融业当前最大问题”的观点,厉以宁提出不同看法。
“目前,银行发出的信贷有多大部分进入了实体经济?又有多大部分进入了虚拟经济?有多大部分投向了中小企业?又有多大部分进入了产能过剩或正要过剩的产业?有多大部分进入了亟需发展、产品短缺的行业?”厉以宁抛出连串问号。
“中国金融业问题主要是结构性问题。相较流动性过剩,结构性问题更为重要”,厉以宁总结。
三类物价“涨”通涨就会来
通货膨胀什么时候到来?厉以宁认为,目前经济虽然企稳回升,但基础还不牢固。这主要是因为这次经济回升主要靠投资拉动,其中又以政府投资为主力,消费并没有长足进步,内需仍需要扩大。
“通胀如果发生,主要跟三类物价的上涨有关”,厉以宁称。
在目前国内外金融、经济形势下,中国需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思考和研究人民币区域化问题。当前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为人民币区域化创造一个便利的应用环境,这包括人民币的发行、流通和清算等。据此,笔者认为,我们需要尽快研究和解决以下五大问题。
第一,要清晰定位人民币区域化及其现实目标。首先,人民币区域化并不是指亚洲货币一体化,或言中国谋求人民币成为亚洲区域货币。目前,亚洲货币一体化仍停留在制度设计的设想和探讨阶段上,但鉴于亚洲国家的政治意愿、经济及文化等现实条件,以及欧元面临严峻挑战,区域货币一体化模式是否可行,一直受到各方的质疑。
其次,人民币国际化的现阶段目标不是要成为亚洲区域货币或世界货币。就目前而言,这只能是我们单方面的意愿,先不说亚洲国家是否愿意接受,单就中国的经济、金融制度和社会条件能否满足人民币作为亚洲区域货币的需要,也是一个值得存疑的现实问题。
目前,人民币要成为世界货币多极化中的一员似乎还不太现实,这一过程一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况且,即便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多极化中的一员,也不会像美国那样能取得铸币税等好处,但却要尽到相应的国际责任和义务,这需要由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强大的综合实力作为支撑才行,目前中国离这一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相反,过分地渲染或误导人民币作为世界货币的目标,只可能会引致人民币区域化的努力陷入歧途,导致西方发达国家和亚洲新兴市场国家更警惕或打压中国经济的崛起,如设置障碍和压制我们,并过早地向中国提出我们无力承担的政治和经济责任,从而有可能会拖垮我们。
再次,人民币实现可自由兑换与人民币国际化并不是一个概念。世界上可自由兑换的货币有很多(如港币),但真正能成为有影响力的国际化货币并不多,能成为国际贸易的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更是屈指可数。人民币一旦实现可自由兑换,国门势必将完全打开,国际游资可自由出入,中国的经济和金融安全将面临严峻挑战。在企业和国民缺乏风险意识和规避风险能力的情况下,我们是否还能像现在那样躲过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在目前资本项目尚未完全放开的条件下,人民币区域化要研究如何实现人民币在亚洲区域或部分发展中国家之间作为国际贸易的结算货币和部分的储备货币,以减少国际贸易的结算风险,抵御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提高国家主体的金融安全系数。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必须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稳步、扎实地推进人民币区域化。目前的任务是鼓励在贸易和投资中广泛采用人民币计价,再推进人民币作为区域内的主要结算货币,并逐步推进人民币作为国际债券的计价货币,从而为实现人民币的储备货币功能创造市场条件,最终实现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
人民币区域化只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必经阶段,可以检验国际上对人民币的认可程度以及我国对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后的控制能力,并积累相应的经验,来完善我们的制度设计,为将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条件。人民币实现可自由兑换即资本项目的完全放开,一个关键的因素是取决于我们与世界主要货币间的关系、协调能力及我们对外部经济环境的控制力,还取决于我们对制度变革后不确定性因素的把握能力。
第二,人民币区域化还要提升和充分发挥我国香港地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作用。在目前我国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的条件下,如果我们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推进了人民币区域化,境外对人民币的需求势必会随之增加,如何为非居民提供人民币投资的便利渠道或清算手段,这要求我们要尽快建立人民币的离岸市场和境外人民币清算中心。在这方面,我国香港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一,我国香港地区背靠祖国,既有中央政府的支持,又有相对独立的管辖自;其二,我国香港地区本身就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有着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市场规则和法制环境。
自2003年11月、2005年11月和2007年1月,中央政府分三个阶段开放了我国香港地区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范围。到目前为止,我国香港地区银行可以经营存款、兑换、汇款、信用卡、支票等项个人人民币业务,也可以在我国香港地区发行人民币债券。2008年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又决定,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我国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对我国香港地区发展人民币的离岸业务来讲,这是一个重大突破,并将进一步推动我国香港成为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的试验场及内地接轨国际金融市场的平台之一。同时,我国香港地区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在一定程度上又可起到防火墙的作用,减缓国际市场对内地金融市场的冲击。
从长期来看,扩大发行人民币债券,扩大我国香港地区的金融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以及建立人民币的离岸清算系统,这都将有助于提升我国香港地区的国际地位和作用,我国香港也将逐步发展为亚洲和世界级的人民币债券市场和人民币离岸中心,并进一步巩固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人民币汇率一直是市场讨论的热点。就短期而言,2016年6月底英国超预期公投退出欧盟之后,全球风险偏好下降,美元指数强势,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穿了6.6的市场心理关口,国内外对人民币汇率继续贬值的担忧重燃。7月中旬以后,随着全球市场风险偏好企稳回升,美元指数趋弱,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逐渐稳定,贬值压力减轻。目前而言,有一派观点认为,受益于政策沟通透明度的提高和新汇率形成机制的可预见性,人民币汇率已经基本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当然,也有观点认为目前断定人民币度过最艰难时期言之尚早,因为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还是有央行干预的成分在。其他观点认为人民币应该一次性贬值到位(比如20%或30%的贬值幅度),或者我国应该采取更加严格的外汇管制措施,防止短期资本频繁流动。本文从我国经济的中长期基本面和短期波动出发,主要就三个方面: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测算、短期资本流动(热钱)估算和影响因素、贸易顺差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简要阐述今后一个阶段人民币汇率可能的走势。根据我们的分析,不管从中长期的均衡汇率角度,还是短期的贸易顺差趋势以及热钱流动情况,人民币汇率都没有大幅贬值压力。不过,美联储加息预期、国内经济形势等一系列因素也将短期影响人民币汇率,因此,说人民币汇率已过最为困难的万重山,可能低估了未来的潜在风险。
从中长期的视角来看,中国经济基本面相对他国依然具有优势,人民币没必要大幅贬值。
两国汇率的中长期均衡水平主要取决于两国可贸易部门的相对生产率水平。判断人民币汇率在中长期到底有没有必要大幅贬值,首先就要测算人民币均衡汇率的水平。我们关于人民币均衡汇率测算显示:当期人民币汇率水平接近中长期均衡水平,没有大幅贬值的必要。一般而言,估算均衡汇率的工具主要分为两种,其中经常使用的是行为均衡汇率理论(Behavior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 BEER)。BEER模型主要是考虑短期的经济周期性因素和中长期的基本面因素,没有直接要求国内外均衡,简化了模型的结构,没有反映变量之间内在的经济关系,无法准确地体现国内外均衡对汇率的重要意义,因此得出的结果较为脆弱。即短期的经济波动都可能较为明显地影响测算得到的均衡汇率水平,因此估算结果并不稳健。
我们构建的基于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从开放经济内外部均衡出发,研究了人民币均衡汇率和汇率失衡程度。在模型的构建过程中,还考虑了部分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即加入了部分资本管制因素,人民币汇率不完全传导。DSGE系统考虑了多边均衡,从经济的基本面出发,所得出的均衡汇率水平较为稳健。
我们的DSGE模型显示,人民币汇率失衡程度在2005年汇改之后已经缩小,目前人民币汇率水平与均衡汇率水平相比非常接近,不宜过分夸大贬值压力。就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REER) 而言,综合考虑国内外部门的相对基本面情况,当期人民币大约有5%左右的贬值空间,面临的贬值压力比较温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已由最初的单边升值开始了越来越多的双向波动,出现了交替升值和贬值的现象。从国内外经济基本面来看,我国相对较快的GDP增速,相对较高的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在过去和未来一个阶段不会发生改变,这也将支撑人民币均衡汇率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健的水平。随着2015年8月人民币中间汇率定价机制改革、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区间、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等一系列制度安排,人民币汇率目前已经非常接近均衡,当前汇率变化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围绕均衡汇率的一种震荡波动。因此,人民币当前汇率并没有大幅贬值的压力,也没有必要采取一次性贬值20%~30%的策略。对于人民币中长期均衡汇率的测算,有助于保持短期政策的定力和稳健推进中长期汇率改革。
人民币贬值压力将暂时减轻
我们的短期资本流动监测模型显示,2016年下半年我国短期资本流出减缓,进一步降低了人民币贬值压力。短期资本流动是导致一定期间内资本账户失衡和国际金融冲击的重要渠道。我国属于大国经济体,短期的资本流动很难撼动国内资本市场的稳定,但也会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稳定和人民币汇率短期波动。
第一,构造短期资本流动监测体系。首先,我们运用世界银行残差法(外汇占款-贸易盈余-FDI)对短期资本流动进行监测。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大量的热钱流动隐藏在经常账户的贸易往来中(比如说2015年以来内地对香港进口增速的离奇飙升),因此我们借鉴苏剑等的方法分离出虚假贸易部分。综合考虑世界银行残差法和隐藏在贸易部门的热钱规模,我们构建了短期资本流动的月度监测体系。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下半年以来,短期资本持续流出我国,尤其以2015年8月和2016年1月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时为最。在此之前,虽然短期资本流入流出变化频繁,但总体来说我国还是热钱的净流出地。短期资本持续流出,给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国内资本市场的稳定、基础货币的供给方式等都造成了困扰。
第二,构建预测短期资本流动的分析框架。按照我们的三因素模型,我们发现,我国短期资本流动主要受到人民币贬值预期(NDF市场)、中美利率差和中美基本面差异三个因素的影响。人民币汇率预期目前已经较为平稳,中美之间的利差不会进一步收窄(美国下半年加息预期减弱),中美经济增速差异不会扩大(美国下半年经济并没有超预期的乐观,而我国可能较为平稳)。按照我们的三因素模型,综合汇率预期、中美利差、基本面差异在2016年三至四季度的变化趋势,我们认为热钱在2016年三至四季度流出中国的压力可能缓解。当然,如果相关部门加大资本管制力度,短期资本外流的压力可能进一步降低。根据我们的短期资本流动预测模型分析,2016年下半年资本外流以及由此带来的人民币贬值压力将缓解。
支持稳健的人民币汇率
按照国际经验,一国的贸易顺差短期内与汇率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即贸易顺差经济体汇率一般都较为平稳或坚挺。比较而言,虽然1990年之后,日本经济经历了长时间的低迷,但日元一直保持平稳,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出现大幅度的贬值。我们发现,日元稳健的背后是日本长时间内保持着较为庞大的贸易顺差。然而,日本在2012年开始出现贸易逆差,日元随即出现了明显的贬值。
相比而言,中国对全球贸易总额占比在2015年底接近15%,超过了所谓的东亚地区12%的天花板(日本等经济体历史上最强盛时期占全球贸易份额接近12%),而且中国贸易顺差近几年持续扩大。虽然近期人民币汇率出现了略微贬值,但有坚实的贸易顺差支撑,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被动贬值压力。
对汇率的短期扰动也须高度重视
虽然从中长期均衡汇率、短期资本流动、贸易顺差等多个角度看,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不宜过度夸大,但考虑到短期汇率波动也将对国内资本市场和经济基本面造成重要影响,因此也必须对汇率的短期扰动高度重视。短期汇率的预测非常困难,因为汇率的短期决定因素不光是中长期的基本面,还有很多短期经济政策预期的变化,国内外非经济因素等。为何自2015年8月汇改以后,国内外总是有关于人民币贬值的担忧?近一段时间以来,笔者通过与海外和国内资本市场人士、学术界和政策研究机构沟通,认为可能有以下两个引起短期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的“隐”因素。
第一,国内、国外缺乏相互有效和深入的沟通。国内外机构之间的沟通不充分,国外夸大中国经济和金融风险,国内也不了解国外经济和金融市场的问题。国外学者对于中国经济中长期的看法普遍偏悲观,有质疑中国杠杆率能否持续的观点,有担忧中国房地产市场和银行体系坏账的观点,也有不信任中国经济增长数据的观点。凡此等等,都是因为国外经济学者和资本市场人士对我国经济和金融体系、经济结构和部门职能不熟悉,沟通不充分。此外,国内政策层面与居民和企业的沟通也并不充分,使得人民币短期汇率变化时,容易引起担忧。所幸的是,随着2015年下半年中国企业海外美元负债的集中偿还,居民购汇意愿的缓慢降温,目前国内的预期引导和政策沟通正在逐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