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语文常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158-02
《解读》指出:“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本人认为,“有效教学”是从理想的、预设的课程目标到实际的、生成的课程价值的一个过程。从“教”的角度来看,从课程目标到课程价值之间的教学过程中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这几个变量,只要能够把握好这几个变量,那么有效教学就不是一句空话。本人也正是从这四个维度来尝试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的。
一、课堂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方向
布鲁姆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的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也都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它既能保证语文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目标指明了有效教学的方向。语文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本着“全面发展”“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本人认为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应该以“以人为本”取代“以应试为本”。
本人根据所任教的班级的实际情况,在上《陈情表》时设置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并上了一节公开课:(一)通过阅读对祖孙之情的描写,具体体会“孝”这一中华传统美德;(二)结合作者身世及时代背景,探究本文的写作目的与技巧,深入理解“孝”的内涵;(三)通过梳理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四)背诵全文;(五)通过一定的拓展,了解一些历史知识和文化常识。
公开课后,这个教学目标得到了科组老师的好评。他们一致认为它更好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关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同时,更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吸收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并让他们懂得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等。这样的目标导向下的课堂教学是一堂浸润着心灵鸡汤的课堂,也是一堂高效的课堂。
二、教学内容是语文有效教学的基础
(一)将“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结合起来
具体来说,一是走进教材,与教材作者和编者对话,感受教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和融会教材文本,把握编者的意图。二是吃透教材。因为学生与教材文本的有效对话,取决于教师与教材文本的有效对话,所以要想让学生在与教材的对话中有感受,教师首先就要让自己与教材的文本对话中有感受;要想让学生在与教材的对话中动情,教师首先就要让自己与教材的文本对话中动情。三是跳出教材,用好教材。实际就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与教材文本的内容,结合学生的思想、知识、能力和教育资源的实际,设计有效的教学内容。四是活用教材。以教材为载体,以教材中的知识点、能力点为源头来发展学生各方面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把握三级阅读系统
“基本+扩展+推荐”的鲜明的梯度性阅读系统是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亮点。最重要也是最基础层级是“基本阅读”,这是学生必读的,所以本人在课堂采取精讲的方法,让学生读懂读透。第二级是“扩展阅读”,既为解决拓宽学生阅读面、增加学生阅读量问题提供解决途径,又为老师提供了一个教学资源的选择空间。本人根据一定的教学策略设计科学的单元教学方案,合理整合单元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基础+扩展”的主题单元教学效果,师生共同创造更大的学习收获和学习空间。第三级是“推荐阅读”。其作品风格与单元主题紧密联系,借此引导学生积极阅读。这也是第三层级的意义,在前两层级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空间。本人在课堂中尝试介绍相关本著作的精彩部分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感觉收获不小。
三、合适的教学方式是有效教学的保障
(一)让“自主学习”回归本位
为了使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有效或高效,我在课前认真分析教材,找出哪些知识是可以适合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以高中语文课文背景材料和作者简介为例,高中语文教材对二者的介绍,均很简略,而大多数情况下,背景材料和作者介绍对于我们理解课文是很必要的。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解决的问题多,不可能在这两个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采取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在平时搜集、整理、提炼与教材或文本相关的信息,课中本人只根据教学和考试需要进行取舍。有时我还把这些适合“自主学习”的知识,预设成巧妙的思维引爆点,而又将引爆火花化解难点的任务教给学生。在课中我留出适度的时间,导引学生自主探究。努力通过巧妙的设问和实用性强的交流活动,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课后也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相邻、相应的知识。
新世纪全球化的课程改革的一大特征可以概括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体现了尊重学生主体性,发展个性的原则。《基础教育课程改堆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利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侣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和组织者”,这无疑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自主性的一个法定的定位。怎样认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呢?课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白主学习的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白己的学习方式。”
今天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我要学”。教学过。程之中无沦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无论是情感的培养,还是品德的形成,都必须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来实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起着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雨促进者的作用。因此,所有一切有效的学习都来自内心的需要。这就得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自读、自悟、自得。那么如何落实语文自主学习呢?
一、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教育。”长期以来,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教师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授受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角色、教师思想观念的的转变是自关重要的环节。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树立教育要面向全休学生,树立师生平等的思想,重新审视白己的学生观、教学观、教材观,构建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多元整合。
教学方式的转变,这无疑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水平已不适应课改的需求。所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适应课程改革的需求,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语文课特有的魅力,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知识的渴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愿学为爱学,乐学为好学。
1、建立平等师生关系,营造自主学习氛嗣
教学之中,通过师生交往,平等对话,让学生感受到与教师在人格上,教学过程中的平行,以平等的躯体参与教学,在愉快的交往中,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都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宽容等生暂时的不足,这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自主学习的积肥极性被激发起来,学生对学习才感兴趣。
2、展示教师魅力,优化课堂艺术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师生关系密切相关。实践证明,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越喜欢、越尊重,那么他们就越喜欢其所教的学科,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就越浓,学习成绩将会越好。因此,教师充沛的精力,渊博的知识,和蔼可亲的风度,风趣幽默的语言,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无不使学生产生一种敬重感并受其强烈的感染,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真正走进语文的世界。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境地。
3、注重个体差异,优化课堂评价
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体验,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领略成功的喜悦。对同一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同答问题时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答案.甚至会出现错误。教师不能简单地批评和指责,而是鼓励和宽容;充分发挥教师这一主导的作用,让学生放下顾虑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营造充满生命力的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尊重“三自主”。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获得,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在在语文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还给学生学习的自由,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伙伴和学习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学习,通过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进共享。
2、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
在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和无不言,言无不尽,鼓励学生发表经过独立思考后。带有个人认识的观点和独特见解,允许标新立异,甚至异想天开。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质疑是让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已有知识、能力、习惯、现状的最有效的方式。质疑范围包括文章的课题、内容、结构、句子、词语以及标点,如果教师经常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会大大增加。
我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和操作方法如下:
一、出示自学目标
开始上课时教师用文字的形式出示当堂课的自学目标,自学目标的语言力求简洁凝练,让学生读完即能清晰明白的理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生美读课文
根据所学课文的内容,运用默读、朗读、比赛读等不同形式的读课文,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学生动手查字典词典,解决生字生词。把不懂的句子,或者有疑难的问题,用笔在书中标明,为后面自学做好准备。
三、出示自学题, 教师学前指导
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自学内容和要求,用多长时间来完成,达到什么程度,加上激励性的语言等,都要用文字出示给学生,让学生有竞赛似的紧迫感。教师在学生自学之前,要交给学生自学的方法,给予思路的引导,哪个问题从哪方面或哪个角度去思考,都要给学生讲明白,另外以何种形式去学,也要明确要求,如围绕思考题是独立看书完成,还是小组讨论完成等。
四、学生自学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主要“导”在两个方面:(1)督促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自学,确保完成自学任务,防止假学,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2)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提问、让学生板演、与学生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是倾向性的问题还是个别性的问题,是旧知识的回生还是新知方面的问题,把主要的、倾向性的新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这实际上是教师在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教师后教
1.学生汇报自学结果。
教师通过巡视,准确掌握学生自学情况,学生自学结束后,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让已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兵教兵的目的。
2.教会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学生自学之后,既进入“后教”的环节。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 (1)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学生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2)教的要求,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3)教的方式是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如果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要补充;讲错了的,教师则要更正。这样,教师讲的时间就少了,一般不超过5分钟,但是能通过补充、更正的方式达到解决疑难问题的目的。“后教”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合作学习、合作研讨。
六、当堂训练
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后,教师就引导学生严格地完成当堂训练,教师的主导作用是:
1.要保证训练的时间在15分钟左右,让学生能在实践中,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2.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造性地思维,不搞死记硬背;
关键词:做随笔;善质疑;多比较;重说写;阔视野
新课程标志着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开始。由于在课程理念、课程设置方面的跨越式前进,这一次的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有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尤其是选修课的开设为语文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是对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一个巨大挑战。高中语文选修课选什么、教什么、怎么教已成为语文教师探讨的新课题。
下列就选修教材的教法学法谈谈自己的几点尝试:
一、做随笔――积累和提高的途径
在选修教材中每个版块里选择经典作品重点讲解,其他篇目由学生课后自己选择并按照下列方法阅读并展示分享。1.画出你认为重要的语句。2.针对精彩的语句或质疑的句子要写出眉批。3.用简洁的话写出阅读后的感受。这样带着任务伴着兴趣,使其在传统的被动的预习上积极主动地深钻,节省了教学时间,也使学生尝到了“跳起来摘到的果子”比老师硬塞给他们的“果子”更有滋味,更有乐趣,更有意义。
二、善质疑――既深入课文又涉猎其他课文
一方面鼓励学生们对每篇课随笔,又激发他们提出尽可能想到的疑问,进而引导他们讨论解答。比如《鸿门宴》一文,有一位学生在翻译时提到“亚父者,范增也”,她认为:“既然是项羽的‘亚父’,为什么其他人亦称范增为‘亚父’?”于是就这一议题我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大家兴趣提高。敢于向课本注释质疑,其勇气可嘉,随后在查了相关资料后,我向大家做了解释:《说文解字》中释,“亚,背有疽痈也。”“父,男子显称。”又《史记・项羽本纪》载范增“疽发背而死。”还有像蹇叔、孙膑、老聃等多以绰号行世,且”绰号“无贬义。因此可以说,“亚父”是范增的绰号,大家均可呼之。
三、多比较――在鉴别中求知
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是可以做对比教学的。像学到《六国论》可以和《过秦论》进行比较,或说出或写出两文的相同和不同处。这样易于激发他们学习知识的热情,增强了参与意识,在纵横对比中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思维习惯。还可课内外比较。比如讲到曹操,《三国演义》把曹操塑造成奸臣,然后让学生说说历史上的曹操是怎样的呢,这样有的学生就去看《三国志》了,他们就有新的认识、新的收获。
四、重说写――语文能力的最终体现
语文学习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作为最重要的两种能力是现在学生最薄弱的地方,吕叔湘老先生曾疾呼:“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毫不客气地说,说写能力没有培养起来是语文教学的失败和耻辱。究其原因是:“说”的机会被剥夺,“写”的动力不足,内容空泛,被动应付考试,语言老化无生气和时代气息,越写越不爱写,越写越怕写。针对传统的缺陷,结合选修教材内容的“新”“趣”,多上一些“说”“写”课。一是以回答问题开始,尽量让学生到台前说;二是设置情境题让学生展示“说”,鼓励学生自觉上台,进行拓展训练,学生往往都要经历怯羞―敢说―会说―善说的过程,这一战胜脆弱、提高心理素质的过程无疑也带动了写作训练。我把写作训练贯穿到课堂教学,随时随地随机。可以是对课眉批行批,可以是课文的延伸,让学生对自己身边的某一社会现象写出看法,灵活多样地强化说和写,是提高交际能力和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
五、阔视野――教材只是例子
只瞅课本不顾其他,想要把语文学好都是不可能的。即使再新颖再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教材也仅仅只是所学知识的极小部分,教材毕竟是例子,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阔眼界的“例题”和向导。吕叔湘先生曾说:“文章写得好的学生,恐怕多半是得益于课外阅读。”的确如是。为此,在阅读方面建议:
1.与课文类似的或相反的文章,或者内容相同而形式各异的文章。
2.报刊篇目,丰富充实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有关爱国的、亲情的、人生观的、成才观和生存技能的方方面面,不一而足。
3.学生自选式课外阅读,或摘录,或写感。
4.充分利用电教设施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鉴赏水平和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文本互涉
语文阅读教学的文本以文学作品为主,一旦脱离了文本,抛弃文本,出现“非语文”化,就脱离了文学的轨道,导致语文阅读教学缺乏应有的广度与深度。文本是语文阅读教学的载体,它是联系学生、社会(生活)、作者的纽带。于是,我们试图从文本出发,用文本互涉理论来观照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试图寻找回归文本的方法。
一、文本互涉观照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文本互涉”是指不同的文本之间互相指涉、互相映射,意在强调任何一个单独的文本都是不自足的,其意义是在与其他文本交互参照、交互指涉的过程中产生的。
首先,文本互涉理论有助于高中生开展自我与文本的深层对话。如果将一些与目标文本相关联的文本一起呈现,一个文本解读的情境便被创立起来了,相比单一的文本,在一个合理的文本解读情境下,高中生与文本的对话会更加多元、深入。
其次,文本互涉理论是基于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理论。文本互涉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单独的文学作品都是不自足的,其意义是在与其他文学作品交互参照、交互指涉的过程中产生的。文本互涉的观点,强调了文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阅读理解的重要性。
用文本互涉观照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有一定前提的,它需要教学的对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有一定抽象思维的能力。这时候的高中学生有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积累,又在认知方面基本完成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正是抽象思维迅猛发展的时期。运用文本互涉去观照这个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既符合学生学习的已有基础,又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
二、文本互涉视野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文本互涉还要求教师有大量文学知识、理论知识的储备,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随着实践的深入,这些知识与能力,能得到横向与纵向的不断发展。接下来我们从文本互涉的四个阶段来看具体教学的策略。
(一)文本互涉的准备阶段
文本互涉视野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是教师“教”的策略,也是学生“学”的策略。在准备阶段,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文本互涉理论协助备课
首先,资料收集阶段。教师在课前需要收集大量的文本资料,主要有:有关写作背景的文本、作家其他作品文本、其他作家作品文本。其中,前面两者比较明确,较易收集,后者还需要通过对阅读篇目的整体把握与文本细读――找到关键词(文本关联点)――依据关键词找相关篇目。这当中的关键词是教师通过自我解读得到的最佳意义空间。关键词不是唯一的,为了能引导和应对学生思维的多元,教师应当尽可能地从多角度找到更多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是文本相互联结的纽带,如有关意象、主题、人物、表现手法等。
其次,提纲挈领阶段。教师依据自我解读得到的关键词,结合搜集到的文本,展开教学设计。用每个关键词,构建起一个统领文本内容的纲。
2.运用文本互涉理论引导预习
教师运用互涉引导学生预习,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读一些互文本;也可以不呈现互文本,提供一些打开思路的问题;或者是运用一些可以反馈学生“前理解”的问题,便于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得更有方向。
(二)文本互涉的诱导阶段
这个阶段,首先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紧扣文本,诵读并独立得出具有学生个性的意义空间。其次是在要求学生对文本有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寻找文本与文本的关联点,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导向已经学过的知识和即将学到的知识。
1.剖析文本细节,探析意义空间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注释对文本作进一步了解。包括对文本所描写的、记叙的事物了然于心。接下来,才开始解剖细节。这一块,从文本最基本的工具性出发,可以简单地从字句剖析。这么一来,每个学生在读文本、体会字句的时候,最佳意义空间就浮现出来了。
2.选取关联之点,关联互涉文本
这部分是要从意义空间里面提取出关联点,关联互涉文本,是找到起跳点与进行起跳的重要阶段。这是在目标文本的基础之上,找到文本生长点,开始生长的过程。
(三)文本互涉的交融阶段
这个阶段是文本互涉的核心阶段,是在关联文本的基础之上,对文本的审美空间、文化意旨、生活哲理作进一步的挖掘。
1.文学文本互涉,对话目标文本
文学文本的互涉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横向的文本互涉,一个是纵向的文本互涉。其中,横向的文本互涉体现在:一是目标文本与同一作家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互涉,二是目标文本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文学作品互涉。纵向文本互涉体现在:一是同一作家的历时的文学作品与目标文本的互涉,二是整个文学史上的作品与目标文本的互涉。这种互涉,是利用文本与文本的对话,来启迪我们的思想,揭示文本的隐秘意义。横向主要是通过同时代文本间的相互比较来对目标文本进行解释,纵向主要是通过探寻文学源与流的关系来对目标文本进行解释。
2.生活文本互涉,升华文本境界
可以互涉的文本,不仅仅是文学文本,还包括生活中的一些文化文本。从生活文本的角度来观照目标文本可以让语文阅读教学落到实处,让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存在于书本中文学作品的知识,也是启发和指涉他们当下乃至今后的人生意义的知识。这样,解读文本的境界由工具境界、鉴赏的审美境界上升到文化的境界。
3.背景文本互涉,反观文本意涵
这部分实质上是教师通过上述种种的文本互涉,最终回到目标文本试图表达的意涵。通过反观整个过程,结合背景文本观照目标文本,能够让目标文本的表意在合情合理的基础上呈现出更深层的内涵。
(四)文本互涉的巩固阶段
1.课堂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主要是让学生理清思路,对课堂上教师的分析和自己的感悟作自我总结,构建自我心中的文本网链,为以后的文本解读牵线搭桥。
2.课后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回顾课上教师通过文本互涉解读文学作品的思路,启发他们探究文学奥秘,逐渐掌握文本互涉的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