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药物制剂行业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药物制剂技术 整体教学设计
一、课程描述
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是根据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按照药品生产过程,针对药物制剂技术岗位需求而开设的一门综合应用技术课程,是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核心技术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各种药物剂型的特点、工艺流程与工艺控制、设备操作与维护、质量检验、解决生产中常见问题等知识与技能。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1.理念
针对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药品生产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密切合作,分析生物制药技术职业岗位(群)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和药物制剂生产能力为重点,基于药物制剂生产岗位工作过程,开发和设计本课程。
2.思路
(1)校企密切合作开发课程。成立由药品生产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学院管理人员、专业教师参加的课程开发与建设小组。通过问卷、座谈等方式调查分析生物制药行业人才市场需求状况和药物制剂生产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药物制剂工”等高级工的考核标准,明确药品生产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确定本课程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模式。
(2)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根据药物制剂生产工作过程、企业工作实际和学院教学的具体情况,按照药物制剂生产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药物制剂生产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完成药物制剂生产真实的工作任务为目标,重新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确定了18个工作任务,7个教学项目。
(3)按照药物制剂生产工作过程,设计“项目引领、任务交替的递进式”教学模式。
(4)融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标准与企业规范为一体,开展教学效果评价。
三、课程目标
掌握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主要剂型特点、工艺、制备、质量要求。常见剂型生产设备的操作维护。能操作生产设备,排除常见故障;能按照工艺规程,组织产品的生产;能进行工艺参数、质量控制,生产出合格产品。具备良好的制药工作者应有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人合作、沟通及协调能力。
四、课程内容的选择
课程内容全面跟踪国家职业分类大典,药物制剂岗位(群)20个工种、对应技能涉及12种剂型的制备及质量控制。针对技能要求,设计6个学习单元,21个教学项目,如: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技术、混悬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技术、乳剂型液体药剂的制备技术、口服液的制备技术等。需强调的是为增强学生对行业发展的适应能力,依据“药剂生产新技术单元”,结合药品生产管理的特殊要求,设计了“药品生产管理” 有关内容,结合在各单元内容中。
五、结构与认知设计
将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结构进行重构和序化,以单元、项目代替章、节,每一个单元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工作任务。摒弃深奥理论的分析,以实际产品生产过程作为项目任务,突出制剂生产工序性。将知识、技能、素质训练融于实际产品的生产流程或者项目、任务完成的工作过程中。在整门课程内容编排上,我们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按药品生产操作的难易程度,由浅入深地安排课程内容,实现能力的递进。总体内容编排顺序设计为:药物制剂技术基础、液体类制剂制备技术、其他制剂制备技术、口服固体制剂制备技术、无菌制剂制备技术、药剂生产新技术。
六、教学模式设计
1.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操作性强,并且与实际工作结合紧密的特点,设计“项目引领—任务交替的递进式”教学模式。各项目(如:口服固体制剂制备技术)小组按“任务(如:六味地黄丸、苏合香酯滴丸等)”轮训,每个小组5~6名学生,单位时间完成一个任务,再轮换下一个任务。项目内所有任务训练完成后,进入下一个项目的学习,依此类推,直至所有项目学习完成。每个任务的训练,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新模式,将必备基础理论融入到大量的项目和任务中。边教边做、边学边做,学生学的过程也是做的过程,教师教完了,学生也学会了怎样操作,技术学会了,技能也得到加强。
2.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3.教学手段
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反映实际操作的内容较多,教师可以在教学手段上,积极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工艺流程图片、PPT、视频等方式将制剂生产过程展现出来。另外可以尝试运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社会、虚拟企业、虚拟项目等教学环境,促进教学活动开展。
4.实训
按就业岗位环境来构建药物制剂技术实训室,集讲授、信息收集、讨论、实施于一体。校外实训基地,除承担顶岗实习外,承担本课程无菌制剂制备各任务生产性实训以及课程改革、基地建设、教学研究等项目。
5.考核反馈
为了合理考核学生成绩,科学评价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本课程采用过程性考核。
过程(70%):出勤、学习态度、课堂表现。项目、任务完成情况。(每个任务完成过程中,进行各任务操作技能、产品质量、工作态度、独立完成任务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考核合格后进入下一个项目、任务的学习,不合格继续训练,直至合格。)阶段性测试 (必备知识笔试)。
终结(30%):本课程结束后,参考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根据教学计划,由学院统一组织考试,此部分不合格者,以本门课程不合格计。
任务结束之后,教师应该让大家共同进行反馈,所有的同学,都可以平等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提示问题是:什么地方还有待改进?小组中是否存在问题?
通过对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整体设计进行的初步探索,完成了课程的目标设计、内容设计、结构设计、教学模式设计,初步实现了课程的整体设计。这将对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药物制剂生产 工作过程 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1.043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f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Work Process
WU Yi[1], XIE Min[1], HE Qingxiang[2], HE Xiaojing[2]
([1]Department of Biomedicine, Zhongshan Torch Polytechnic, Zhongshan, Guangdong, 528437;
[2]Anshi Pharmaceutical Co., Ltd., Zhongshan, Guangdong528438)
Abstract Based on the work process oriented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ory and the aim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re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content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typical work task. The course has been divided into 6 learning situations based on the typical dosage forms.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 working process; curriculum development
“药物制剂生产”是我院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生物制药技术、药品经营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核心专业课,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服务于区域药物制剂行业方面向来居于核心和主导地位。本课程是研究药物制剂的生产技术、工艺管理技术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在药品生产领域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各种制剂的概念、分类、特点,生产和质量控制方法,能进行常用剂型的小批量生产,并能进行生产环节的工艺管理,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工作过程”和“岗位需求”,重构课程内容体系;根据区域药品生产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以各种典型剂型作为学习情境,归纳课程内容为6个学习情境,课程设计依据各剂型典型产品,学习情境后辅以真实产品的完整生产工艺规程(SOP),真实呈现典型剂型在车间的规范操作全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一个完整剂型生产的学习后能更近距离地感受车间的标准操作规范。为此,拟在“药物制剂生产”的教学过程进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开发的研究与实践。
1 课程开发思路
根据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制剂生产岗位特点,结合药物制剂工考证相关职业知识和技能,按照六个基本原则(见表1),基于工作过程由简单到复杂以典型制剂为载体进行教学过程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体系开发(见表1)。
2 课程开发内容
2.1 课程设计
依据药物制剂生产的岗位的实际工作需求,以各种剂型岗位工作流程为主线,构建“药物制剂生产”课程学习情境。
(1)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基于国家健康产业基地众多校企合作医药企业,企业行业专家参与课程的项目确定、学习情境的选取、真实产品为载体的具体操作任务、车间生产视频资料拍摄、教材编写、以及学生校外参观、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提供场所和现场教学指导。
(2)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课程,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要求零距离的对接。
(3)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依据岗位知识与技能点要求,制定课程标准;以典型剂型生产为载体,设计课程学习情境内容;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进入真实职业岗位情景,实现教学场所与工作现场的融合。
2.2 学习情境设计
在学习情境设计中,基于典型剂型的工作岗位,由学科课程体系回归于学习情境体系,以车间剂型生产的实践知识为明线、以学科体系的理论知识为暗线的课程内容结构见图1。
具体到学习情境设计,根据各个车间的生产所对应的工作岗位进行学习情境描述,见表2。由工作任务的描述转向学习任务,完成本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见图2。
2.3 教学模式设计
为强化学生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使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无缝接轨,本课程在高职教育理论指导下,逐渐探索出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
2.3.1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行动导向
本课程安排一个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制剂综合项目由学生自主设计完成,可进一步强化学生职业能力,以及基本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为完成此任务,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将任务分解成一个个由简单到复杂的每一剂型的生产操作任务,围绕着具体的实训操作任务展开每一单元的课堂教学(任务驱动)。如固体制剂生产就是把任务分解为散剂的生产、颗粒剂的生产、胶囊剂的生产、片剂的生产、糖衣薄膜衣的生产这样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生产操作任务。
2.3.2 理论和实践教学结合,一体化项目体验式
本课程将课程全部教学安排在实训室进行,基于药品生产企业药物制剂生产这一职业活动,以真实的各剂型典型实例的制剂产品为载体设计具体的操作训练任务,采用融“做、学、教”一体化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即按照(1)设置操作任务──(2)规范演示与操作──(3)激发动机──(4)组织教学──(5)应用新知──(6)自我评价──(7)重复训练──(8)拓展和迁移这八个程序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尝试、体验中学习,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与学效果。
2.3.3 工学交替、校内外教学有机衔接和融通
本课程学习中间或学习之后,安排综合技能训练项目,还组织学生前往校企合作单位进行累积长达一年的顶岗实习或毕业实习,在企业进行现场教学。
综合技能训练是在本课程基础上利用真实的或仿真的制剂设备训练学生进行一些固体制剂、液体制剂的生产,以生产视频为虚拟车间,强调企业操作规范,与生产实际接轨。
3 结语
药物制剂生产课程基于工作过程,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宗旨出发,以药物制剂生产过程的各剂型为导向,以真实产品为载体,以GMP仿真软件为虚拟车间,与生产实际接轨,强调企业操作规范。在校内学习的基础上安排一定的校外参观、认知实习、顶岗实习,进行现场教学,确保学生全面深入掌握。体现出其职业性和实践性,从而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最终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课题来源:中山市2014教育科研规划项目(C14095)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1):7-9.
[2] 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66-70.
[3] 孙慧平,余丽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7(36):27-30.
[4] 段琼辉,李永.《药物制剂》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J].考试周刊,2010(54):26-27.
关键词:纳米技术;药物制剂;应用分析
随着不断研究给药系统理论,高分子科学得到了高速的发展,药物系统的剂型和研究品种也一致增多和变化。新兴的科技逐渐的应用于药物制剂中,相比较来说纳米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现在已经在各个领域以及医药卫生行业广泛应用,尤其是药物制剂上。经过研究发现,大部分物质得到纳米的尺度后,就可能出现性能突变,表现为一些不同于分子形式和宏观形式的特殊性能,这些特点均可以列入新型药物开发中,也说明药物研发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由于现代药学制剂的研究主要是运用新型科室的手段,将过去药物的束缚摒弃,制造新型的药物,让药物具有更多的优点,这些优点纳米药物均具备,使其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战胜疾病。
一、何为纳米技术
纳米属于一种长度单位,用符号表现为nm。1纳米等于1毫微米,是一米的十亿分之一,约为10个原子的总长度。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假如说一个头发的直径是0.05mm,将其径向剖为5万根,每根的厚度大约就是1nm。
纳米技术是研究在0.1~100nm结构尺寸范围内的原子、电子以及分子的特性以及运动规律,这属于一项新兴的技术,也属于纳米级的制造技术。科学家在长时间研究后发现,在物质的构成上,纳米尺度下隔离的原子或者分子具有很多新的特性,合理的运用这些设备能够制造出一些特定的功能,换句话说就是纳米技术。纳米技术也就是一种用单个分子、原子射程物质的技术。
二、纳米技术与药物制剂
在药剂学领域所说的纳米范围包括了超过100nm的亚微米粒子,正是因物质的物理空间出现了变化,才导致物质的生物学特性、理化特性等出现了巨大的改变。在药学领域应用纳米技术,已经作为一种前沿科学,被研究人员不断的探索。最近几年,在药物制备方面已经广泛应用纳米技术,同时经过研究发现,纳米技术能够加强药物的稳定性,降低刺激胃肠道的成都,引起的不良反应术后,而且药物的利用度很高等诸多优点。大部分药剂学中指的纳米粒指的是纳米药物及纳米载体,所说的纳米药物是说通过纳米技术能够直接将原料药加工诶纳米粒,纳米粒从本质上上即为超粉技术以及微粉化技术进一步的发展;纳米载体也是说将多种未见溶解和分散的纳米粒,具体是指纳米球、聚合物胶囊、聚合物纳米囊以及纳米脂质体等等。纳米药物制剂与过去的药物制剂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以下主要介绍纳米技术制备用于纳米新型药物的几种形式:
(1)纳米乳液 为一类运用纳米微乳化技术制成的微粒直径属于纳米级同时动力学和热力学稳定的胶体分散体系。微乳液主要是由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剂以及助表面活性剂构成的一种外观透明或者半透明的液体稳定体系。微乳液是在微乳化技术下形成的制剂,是物质或者药物更有助于穿透生物膜同时被吸收。纳米乳液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药物通过皮肤进行吸收,延长药物的消除半衰期,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2)纳米凝胶 主要是一种新型的运用纳米技术载药系统,通过纳米级聚合物在结果上网格组成水凝胶颗粒,主要包括化学凝胶和物理凝胶两种。化学凝胶是由交联共价键形成,物理凝胶是由非共价键形成,使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和较强的负载能力,发挥靶向治疗的效果,生物利用度较高,效果好。
(3)固体脂质纳米粒(SLN) 多是指物质粒直径在10~1000nm,表现为固态胶体颗粒状,主要是常温下固态的合成或者天然类脂为载体的一种新型给药系统。通过研究发现,SLN不仅能够对药物的释放速度进行控制,同时还可以避免药物出现泄漏或者药物发生降解,能够发挥很好的靶向治疗等诸多优点。
(4)聚合物纳米粒 分天然和人工合成两种,多在10~1000nm之间的粒径,呈固态胶体颗粒,属于一种低毒、高效的靶向药物载体。聚合物纳米粒已经被广泛应用与人工化学合成药物以及蛋白类药物等方面,发展前景广阔。
(5)纳米药物结晶:主要是运用多种不同的技术将药物转变为纳米微粒,直径多不超过1000nm,分散形成所说的纳米晶体。其具有毒性低等优势,但是纳米药物结晶基本适合用于全部药物类型,甚至是一些对水存在高度敏感性的药物,也可以制备成为纳米结晶。
三、小结
纳米技术主要用于药物制剂中生产的新型药物,具体有纳米凝胶、微乳液、固体脂质纳米粒等等,通过研究发现这类新型药物制剂能够对改善药物的稳定性、控制药物的释放、提升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低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提升药物的靶向治疗等等。在药物制剂中应用新型纳米技术避免了过去药物制剂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在药物制剂上纳米技术发挥了明显的效果。纳米技术还在不断的进步和完善,相信不久的将来必然会出现多种新型纳米药物制剂,与此同时也提醒我们注意应用纳米药物的前提是遵循自然规律,更快更好的促进药物制剂的发展,使其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参考文献:
[1]马莉,魏玉辉,段好刚等.地西泮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大鼠经鼻腔给药的药动学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1,24(01):548-549
[2]梁健钦,刘华钢.白藜芦醇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工艺及形态学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30(14):105-106
[3]杨涛,吕扬,杜冠华.影响仿制药物临床疗效的因素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2010,36(19):697-698
关键词:职业教育;技能大赛;《药物制剂技术》课程;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2-0035-03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这是教育部对新时期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提出的要求。技能大赛既是对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检验,也是推动职业院校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工学结合的重要手段。江苏省出台的《关于在全省职业学校建立和完善技能大赛制度的意见》指出,技能大赛要与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紧密结合,以技能大赛引导、推进和检验课程改革,课程改革要充分反映技能大赛对教学的要求,要将技能大赛内容提炼转化为课程教学改革项目,反映到教学中去。职业学校必须搭建各种创新实践平台,以技能大赛为重要载体,以赛促练,使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与技能大赛实行直接对接。[1]因此,如何实现职业技能大赛与课程改革的有效结合、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以技能大赛为契机,就高职《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从技能大赛视角反思
《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技能大赛检验了学生的技能水平,检验了学校的师资力量,同时也检验了学校的课程建设和管理水平。“江苏省职业学校医药卫生类药物制剂压片技术项目技能大赛”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四届,比赛形式从最初的仅有现场实际操作,发展到目前包括理论考试、仿真操作考试及现场实际操作共三部分(分值分别为10%、10%、80%),需要完成片剂的制备、在线质量检查、清场及相关工作。笔者在指导学生参加比赛和参与大赛试题库编写过程中,发现平时《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缺乏实用性、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不一致、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训练与企业情境脱节、评价体系缺乏多元性等。
二、以技能大赛为契机
推动《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改革
(一)参照技能大赛项目要求,设置实用性的课程内容
技能大赛的项目大多来源于企业实际,是一个个真实的工作任务,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教师要将技能大赛相关内容和要求融入平时课堂教学中去,根据学生未来职业的工作内容设置教学内容,创设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完成学习任务的体验过程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与技能。[2]
围绕《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将来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将《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划分为以下工作任务:(1)药物制剂基本知识;(2)GMP知识;(3)制药用水的生产及质量控制;(4)固体制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滴丸剂、栓剂等)的生产及质量控制;(5)液体制剂(口服液、糖浆剂等)的生产及质量控制;(6)半固体制剂(软膏剂等)生产及质量控制;(7)注射剂与滴眼剂(小容量注射剂、大容量注射剂、粉针剂、滴眼剂等)生产及质量控制;(8)中药制剂(煎膏剂、中药丸剂等)生产及质量控制。这一系列工作任务完成的最终目的是训练学生相应的制剂工岗位(岗位群)的职业能力,满足职业需要和岗位需要。
(二)结合技能大赛操作内容,优化生产化的教学过程
药物制剂压片技术比赛项目要求学生完成压片的完整过程,包括人员净化、压片前检查、装机、领料、压片、清场、质量检查等一系列知识要点,属于一个完整的制剂加工过程。课程教学必须按照企业生产过程与要求来实施,全面推行教学与生产过程对接。
结合技能大赛的要求,确定了药物制剂生产的教学过程如下:(1)领取生产指令;(2)按照更衣程序更衣进入工作场所;(3)生产前各项检查;(4)领取物料,并将领取的物料放在生产指定场所,进行复称;(5)按生产指令进入各岗位进行操作,控制中间体质量,做好各个过程的原始记录;(6)清场并做好记录;(7)交料并做好记录。工作情境的引入和一系列工作过程的设计,让学生在模拟的企业工作环境下学习,培养了学生职业专门能力和行业通用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三)仿照技能大赛参赛形式,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从大赛的参赛形式可以看出,大赛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强调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模式,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改革思路,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和沟通等能力。因此,我们在平常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选取教学方法,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或行动来培养和提高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如在任务五“液体制剂的生产及质量控制”中,笔者尝试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完成了“复方碘口服溶液的制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参与了每个环节,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设备的操作以及实验结果的评价,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来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充分发掘了自身的创造潜能,提高了自身的职业能力,包括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借鉴技能大赛评分标准,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技能大赛在评价方式上既有理论考试,又有技能考核;在评价内容上除了专业知识外,还包括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交流与合作等与行业相配套的素质要求;另外,不仅重视结果评价,还关注过程评价。[3]这样的多元化考核是真正体现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全面考核,是当今社会职业岗位能力考核的基本方向,与职场的岗位要求的相关标准趋于一致。
要突出技能大赛的导向作用,《药物制剂技术》这门课程教学应重视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考核,因此笔者采用了如此的评价方式,评价由三部分内容构成:平时(30%)+期中(30%)+期末(40%)。平时成绩包括平日作业、课堂表现、小测验(可以是理论考试,也可是小型技能考核)等;期中主要是理论考试;期末包括理论考试以及技能考核,各占50%。理论考试可以笔试,也可以口试。还采取了多元评价机制,除了教师评价,还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这样多维度、多侧面的综合性评定更加客观和更有激励作用,更利于提高学生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借助技能大赛检阅平台,建设真实化的实训基地
技能大赛的任务都与生产一线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要求参赛者在真实的环境下完成比赛任务。我们应充分利用技能大赛平台,加快实训基地的建设步伐,科学设计流程,增加实训设备,设置充足工位,建设与企业真实环境日趋一致的校内实训基地,为教学改革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同时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充分的实践训练,提高技能水平。另外,学校要利用好技能大赛平台,切实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学校可以将课堂搬进店堂,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或者让企业的大师、名师为学生授课,使学生的技能更接近市场,更加实用。
(六)利用技能大赛引领作用,培养“双师型”教学团队
技能大赛不仅考核学生,同时也考察教师的水平,尤其是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岗位技能指导能力。指导教师的理论知识、技能水平以及职业经验等在很大程度上将直接影响比赛成绩,教师应以技能大赛为契机,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欠缺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可以深入行业企业锻炼以增强实践技能,来自于企业的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专业教师需加强教育知识、教学能力的学习,通过不断的实践学习,使自己成为既精通理论知识又熟悉专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这样,他们传授给学生的才能是最新、最实用、最科学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可以引进一些企业专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以优化教师结构,或聘请他们来校现场授课,全面提升教学团队整体素质。[4]
技能大赛的举行使我们看到了职业教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促进了这些问题的解决。技能大赛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形成了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倒逼机制,促进课程内容合理设置,促进教学过程优化,促进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实训基地建设,促进教学团队培养,从而促进职业教育的全面改革,加快创新人才的培养步伐。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职业学校建立和完善技能大赛制度的意见[R].2008.
[2]曹庆旭,王贵生,吴文勇.关于职业技能大赛对课程改革的影响[J].职教论坛,2011(23).
关键词:物理化学 药物制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物理化学是学生在具备了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基础理论课后,一门必修的理论基础课,是药学院药物制专业的一门主干基础理论课程。现代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体系的化学行为的原理、规律和方法的学科,物理化学作为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所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大块:(1)化学的反应方向和限度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问题,(3)物质的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问题。特别是有关相平衡、化学动力学、胶体化学以及表面化学的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如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化学和药物动力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因此物理化学在药物制剂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一、药物制剂专业学生在学习物理化学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吉林医药学院(我校)自2004年药物制剂专业招生以来,经过了十多年的物理化学教学工作,我们的实践经验表明在药物制剂专业的课堂上,针对物理化学的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的弊端。首先,教学内容上强调面面俱到,没有注重精华素材的重点讲解,忽视了物理化学与药物制剂专业知识的联系与衔接。其次,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物理化学的兴趣,从而导致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不够深入。再次,实验数据处理过于复杂繁琐,理论教学与实验内容存在脱节现象。最后,在考核方式上侧重对理论知识的考核,弱化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实验操作成绩。这些缺点,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脱离了高校对药物制剂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限制了本学科的发展,因此,对于物理化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
1.提倡知识的“少而精”、注重与专业课的联系
正确的教育思想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在教学活动中尽量减少与专业课程联系不大的知识的讲解,而应该侧重构建物理化学与药剂学相关的理论框架。物理化学所包括的公式较多而且公式推导繁琐,可以有针对性地对相关内容进行删减;无机化学中讲过的知识点也可以略讲,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例如,针对多组分系统热力学的这一章节,在无机化学中已经对稀溶液的四个依数性(蒸汽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和渗透压)做了比较详细的讲解,只要安排几道习题巩固相关的知识,就能够使同学们比较容易地掌握这部分内容;而应该把剩余的时间分配给新的知识-化学势,因为它是后续课程的基础,对药物的配伍、新材料和纳米药物机理的研究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采用少而精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师更加灵活地合理分配学时,对于与药物制剂专业结合密切的重点内容如果讲授得越深入,那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越透彻,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才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再比如,化学动力学这一章节一共包含二十多项教学内容,讲授者应选择与药物制剂专业有紧密联系的知识点进行详细地讲解。其中涉及反应级数的知识点很多,但只有对简单级数反应掌握的比较熟练,同学们在解决其他复杂反应的时候才会更有信心。而且一级反应是必须重点讲解的知识点,许多热分解反应、分子重排反应、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常常被看作一级反应或者准一级反应来处理。表面现象是自然界中随处可见的现象,特别是从药物的合成、提取、分析、制剂的准备、制剂的性质、药物在体内的作用和代谢均与表面现象有关。而表面活性剂及其重要作用是药剂专业应该重点掌握的内容,它们对药物制剂的生产工艺及药剂的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物理化学的原理枯燥难懂,单单讲授物理化学中书本的知识,而缺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或者授课者忽视了物理化学与专业知识的联系,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就不大。然而针对晦涩难懂的理论要点既要讲清楚又要讲透彻,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务必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物理化学知识的学习来解决本专业或者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比如,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是学好热力学的基础,讲授者可以通过解释人体能量的新陈代谢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内能与热量和功之间的关系;热力学第二定律引入熵的概念,对于孤立体系可以利用熵增加原理来判断自发过程,实际上如果一个健康的生物体应该保持deS0的条件,才能够维持生命的延续。表面上看这与熵增加原理存在相互矛盾的地方,但实际上生物体属于一个热力学开放体系,处于非平衡态,以摄取食物并加以分解为代价而成长,使生物体从无序进入有序的耗散状态,这与热力学学第二定律理论并不冲突。对于分歧较大的问题和较难的知识点,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结合教师的最终讲解,确定正确的理论观点,使同学们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教研室也尝试着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帮助学生建立科研小组,让他们在了解科学前沿的基础上,通过主动学习与科研课题相关的知识来增加对物理化学的兴趣。例如我们科研小组通过测定不同复合材料对废水中的染料或者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对材料的最大吸附量、吸附等温线和热力学曲线等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和处理。要想对实验结果做出比较合理地解释,这就要求科研小组成员有主动学习的能力,能够较好地掌握吸附等温线以及热力学函数的相关知识。通过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不仅培养了学生对学习物理化学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入计算机软件处理技术,优化物理化学实验
物理化学实验通常会产生大量的实验数据,最常见的方法就是通过计算器处理非常复杂的实验数据,然后将处理过的数据用坐标纸作图,通过描点法确定线性或非线性关系。这种简单的处理数据的方法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大、重现性很差、浪费时间、获得的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存在很大的偏差。采用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使同学们产生很大的挫败感,容易使学生失去对物理化学的学习热情,因此在物理化学实验课中引入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显得尤为重要。相对Excel、Powerpoint和Matlab等数据处理软件,Origin具有功能强大、快速、灵活、使用方便等特点,在学术科研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物理化学实验中的B-Z振荡反应中求算振荡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实验:首先测定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反应所用的振荡时间t振,再根据阿伦尼乌斯方程ln(1/t)=-(E/RT)+lnA(式中E为表观活化能,R=8.314J/Kmol,T为热力学温度,A为经验常数),分别以1/T为横坐标和ln(1/t振)为纵坐标,最后将获得的具体数值输入到Origin软件里,选中数据在Plot菜单中选scatter选项得到散点图,点击Analysis菜单选择FitLinear,就会得到经过计算机拟合后的直线。软件会给出拟合直线的斜率、截距及相关系数,然后从已知直线的斜率求算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振=52.92kJ/mol,相关系数为R=0.9993。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也要注意与药剂专业知识的联系,例如将蔗糖水解速率常数测定的实验改为同样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的硫酸链霉素水解速率常数的测定,利用相似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完成对硫酸链霉素水解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以ln(αt-α∞])对时间t作图,可得一条拟合的直线,通过计算机直接得出的斜率求算药物的半衰期。以上实例说明:将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引入物理化学实验课堂,简化了数据处理过程,得出的实验结果更具有科学性,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今后从事论文的书写和科研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4.改革考核方式,注重能力培养
良好的课程考核方式能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知识记忆性考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加之物理化学的公式较多,计算题的难度较大,学生往往会具有畏难情绪和挫败感。因此,单纯以终结性考试为主要形式的考核方式,并不能够全面反映学生对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质量,只有对考核方式进行革新,才能让教育评价真正发挥导向功能。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理论成绩三部分组成,针对药物制剂专业物理化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应紧密围绕该专业特点,针对与专业知识有重要联系的章节进行平时成绩的考核,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把成绩计入总分,其比例可占总成绩10%-20%。物理化学实验成绩主要由出勤率、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报告的书写和实验台面的整洁程度来全面评定,每次实验结束后都要进行综合评价,直接给出本次实验分数。实验分数的透明化使他们不仅对每次成绩具有知情权,也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督促他们在后续的实验中继续改进和提高,物理化学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40%。期末采取闭卷考试形式,命题时应尽量减少套用公式的题目,避免与专业知识的脱节,适当增加一些与药物制剂相关的知识点,这样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学生搞临时突击学习而不注重知识积累现象的发生。
三、结语
物理化学教学改革必须从根本上改变“重理论、轻实践”和“重结果、轻过程”的单一而陈旧的教学模式。药物制剂专业的物理化学课程建设只有从培养目标出发,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根本,结合药物制剂的专业特点进行教学改革,才能够培养出适应行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为此需要加强物理化学教学与药物制剂专业相关知识点的联系,提倡“少而精”的教授方法;在实践中强调科学技能与先进技术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考核方式上采用能全面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建立物理化学课程与药物制剂专业融合的教学模式是一个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需要广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坚持、改进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黑恩成,彭昌军,薛平,尚亚卓,扬磊,周山花.在改革与创新实践中提升“物理化学”教学质量[J].中国大学教育,2010,(4):30-31.
[2]魏泽英,高慧,谢小燕,李树全.药物制剂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的思考和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3):136-139.
[3]吕翔,刘幸平,马宏跃.Origin软件在物理化学实验绘图中的应用[J].实验室科学,2012,12(6):94-96.
[4]郝智,伍玉娇,罗筑,黄彩娟.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初探[J].高分子通报,2012,(5):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