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商商业模式分析

电商商业模式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商商业模式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商商业模式分析

电商商业模式分析范文第1篇

笔者经过不断走访、调查研究、问卷分析和资料收集,发现很多高校现有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大多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如:培养目标和定位模糊;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有很大的距离;缺乏技能训练和实践教学的针对性。能解决以上问题最实际、最有效、最可行的教学方法就是网上创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提高学习积极性,并轻松实现项目化教学,是学生深入社会实践的最佳途径!

如何激励学生参与网上创业?怎样通过这种创业项目来牵引电子商务的整个教学过程是我们必须探讨的问题。

笔者查阅了大量国外创业教育的相关资料,结合国内先行者的创业教育经验,根据国内高职院校的现状,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述展开电子商务创业教育实施方案的基本要点。

一、在校期间网上创业的可行性分析

1.大学生网上创业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全国就业形势严峻,“不就业,先创业”成为许多年轻人的选择,浙江、天津等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大力鼓励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浙江义乌工商学院直接成立了自己的独立学院— —“创业学院”,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他们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2.大学生网络创业政策分析2003年6月,国家工商总局下发《有关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有关收费优惠政策的通知》后,又陆续出台了优惠贷款的政策,这些政策被概括为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

二、网上创业可初步尝试国内外已经开始出现专门的创业大学,成立完整的网上创业教育学院需要一定的基础和经验积累,所以对很多高等院校而言,开设电子商务创业班是一个极具可行性的初步尝试,并能为电子商务创业教育实体的进一步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网上创业与课堂教学的良性互动课堂教学与网上创业配套开展,网上创业与课堂教学同步进行。形成良性互动。学生在创业中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上能找到答案,课堂教学引用的项目案例本身就是学生网上创业过程中的实际过程。创业与教学相结合,教学指导创业,创业是教学实践148盔圈环节。

四、网上创业的风险评估和过程监控创业会有资金风险、安全风险、投资风险、政策风险等。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风险教育,这对于失败承受能力差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工作。另外,对大学生网上创业的风险评估也必须成为一种常态,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五、网上创业对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创业教育的内涵是培养事业心和开拓技能的“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所对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一定要与创业教育完全一致。创业以创新和创造为基础,将知识转化为价值,是一种更加综合、更具有社会性的复杂活动。

六、网上创业与之对应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学生创业会面对客户公关与事物性的处理,所以,课堂教学管理应与学生网上创业的实践相结合。课堂的教学方式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成为一种探讨,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把课堂教学当成交流互动的机会,而不只是机械地灌输知识和观点。

七、校企深度合作及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一方面学生网上创业,另一方面应深化校企合作,不断开阔学生视野,转换观念,摆脱小富则安的心理,形成大智慧、大商业的远大理想和抱负,在与地方企业深入合作的过程中互惠互利、互相补充,促进自身提高,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八、学生网上创业的社会引导与社会影响分析2002年4月,教育部高教司在北京召开了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座谈会后,我国高校才逐渐开始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

电商商业模式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 物流 配送

互联网应用的深化、网民的增加,以及其所创造的高效率与高价值,使得构建在互联网之上的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网购用户规模达到1.94亿人,与2010年相比,增长率为20.8%,网购使用率提升至37.8%。艾瑞咨询最近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网购市场交易规模达7735.6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3%。电子商务方便、快捷、支付安全、减少中间环节、减少消费者支出等优势,使得网购市场逐渐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首选。但网购市场较快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主要问题在于没有一个有效的社会物流配送系统对实物提供低成本、适时、适量的转移服务,物流配送服务能力提升缓慢,制约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配送模式各不相同,从现阶段来看,有企业自营物流、物流企业联盟等五种。

一、自营物流

企业自营物流是指企业自身经营物流业务,组建全资或控股的子公司完成企业物流配送业务。选用自营物流,使企业对物流环节有较强的控制,提高配送效率;保证供货的准确和及时,降低物流风险,维护企业和顾客间的长期关系。但是自营物流所需的投入很大,并且需要企业及其工作人员有较强的专业化物流管理能力。因此,不是所有电子商务企业都有必要、有能力自己组织商品配送。

目前我国自建物流配送网络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传统的大型企业经营的电子商务网站,如苏宁易购,经过长期的传统商务已经拥有成熟的物流配送体系,只需对原有物流配送体系加以改进、完善,就可满足电子商务对物流配送的要求;二是资金实力雄厚且具有较大规模的电子商务公司,如京东商城,为提高物流配送效率,自建物流配送网络。

二、物流联盟

物流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组织为实现特定的物流目标而采取的长期联合与合作,其目的是实现联盟参与方的“共赢”。狭义的物流联盟存在于非物流企业之间,广义的包括第三方物流。物流联盟具有相互依赖、核心专业化及强调合作的特点,是一种介于自营和外包之间的物流模式,可以降低前两种模式的风险。企业间不完全采取导致自身或共同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只在物流方面通过契约形式实现优势互补、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联盟是动态的,只要合同结束,双方又变成单独个体。一般来说,如果电子商务企业自身物流管理水平较低,组建物流联盟将会在物流设施、运输能力及专业管理技巧上收益较大。

中国自从加入WTO,给国外的投资商带来无限商机,而具有巨大潜力的物流业当然也成了一块“肥肉”。国际物流企业看好中国市场,纷纷进军中国物流业,中国市场变得越来越重要,国内运输的挑战也将不断增加。面对众多强劲的国外或国际竞争对手,我国的物流企业只有结成联盟,通过各个行业和从事各环节业务的企业之间的联合,实现物流供应链全过程的有机融合,通过多家企业的共同努力来抵御国外大型物流企业的入侵。

三、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由相对第一方的发货人和第二方的收货人而言的第三方专业企业来承担企业物流活动的一种物流形态,又称物流,是物流专业化的重要形式。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模式对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具有重要作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程度反映和体现着一个国家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第三方物流已经成为现代物流服务发展的趋势所在,其作为我国物流业发展过程中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经过近几年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四、物流一体化

物流一体化是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的由生产企业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它是在第三方物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这种模式下,物流企业通过与生产企业建立广泛的或买断关系,与销售企业形成较为稳定的契约关系,将生产企业的商品或信息进行统一处理后,按部门订单要求配送到店铺。这种模式还表现为用户之间广泛交流供应信息,起到调剂余缺、合理利用、共享资源的作用。在电子商务时代,这是一种比较完整意义上的物流配送模式,国内海尔集团的物流配送模式基本上达到了物流一体化模式的标准。

五、第四方物流

第四方物流主要是指由咨询公司提供的物流咨询服务。第四方物流公司应物流公司的要求为其提供物流系统的分析和诊断,或提供物流系统优化、设计和整合方案等。第四方物流公司以其知识、智力、信息和经验为资本,为物流客户提供一整套的物流系统咨询服务。通过第四方物流,企业可以大大减少在物流设施(如仓库、车队等)方面的资本投入,减少投资风险;通过其卓越的供应链管理和运作能力实现供应链“零库存”的目标,降低仓储成本;提高客户企业的库存管理水平,降低库存管理成本。发展第四方物流还可以改善物流服务质量,提升企业形象。

据有关专家分析,第四方物流通过影响整个供应链的能力,提供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与价值,比第三方物流利润更加丰厚。中国第四方物流起步较晚,到2009年,国家出台包括物流产业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各种物流咨询公司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尽管第四方物流目前规模尚小,但在整个竞争激烈的中国物流市场上将是一个快速增长的部分。

电子商务要实现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解决物流配送问题,不断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对此,电商企业必须认真分析各种配送模式的优缺点以及自身情况,选择最优的配送模式或进行配送模式的优化组合。

参考文献:

[1]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刘艳秋,张一兰.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06(9):111-115.

电商商业模式分析范文第3篇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自美国率新打破电信业的垄断以来,随后世界各国的电信业纷纷效仿,并不同程度的将市场竞争引入到本国的电信业中。因而如今从全球来看,各国的电信产业正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并且机遇与挑战并存。然而,随着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应用服务提供商)这种新的增值业务的出现与发展,从而为电信业的转型指明了方向。

二、电信运营商的ASP发展战略的现状分析

自2004年始,我国电信业增加值为5187.6亿元,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直接贡献率为 3.80%,比上年下降0.05个百分点,这是自1999年以来电信业对GDP增长贡献率的第一次出现下滑。而紧接着随后的几年,电信业对国内经济的直接贡献率开始了大幅的下降,并且电信运营商特别是固网运营商陷入了增量不增收的发展怪圈,因此中国电信业必须实现战略转型,以扭转其发展的颓势。而据CECA(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2007年到2009年间,将会有69.3%的中小企业信息化从初级进入中高级阶段,而2007年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市场规模为1609.5亿元。因此,电信运营商通过推动ASP业务的发展,以及搭建合理的商业模式,必将实现电信业的又一个发展高峰。

1.ASP的定义及内涵

IDC (International Data Coporation,国际数据公司)认为:“ASP是指从一个集中管理的组织中提取应用的部署、供应、管理,以及对应用访问的契约式服务,服务的主要形式是外包。” 因而,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它是基于企业客户对信息化外包需求而产生的,并且它是一种全新的服务类型或者商业模式,而不是指某种特定的企业,其内涵可以延展到不同的行业或各种企业类型中去。

2.ASP的发展现状分析

据Gartner Group调查数据显示,2003年,全球ASP市场已达到220亿美元,增长率高达70.3%,预计2008年全球市场将达到3123.68亿美元,而中国市场将达到137.12亿人民币。因而,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潜力,2005年至2006年间浙江网通与中国电信先后推出了自己ASP业务,从而引发了电信运营商之间的激烈竞争。

然而,从总体来看ASP的发展虽然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相对于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的市场规模来说,发展还较为缓慢。究其原因,这主要是人们还没有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商业模式去具体的运营该项电信增值业务。而就ASP的商业模式而言,我认为应该通过三方面的分析,一是以电信运营商为核心的ASP服务平台的产业价值链分析;二是ASP产品与服务的分析;三是ASP的盈利模式分析。

三、以电信运营商为核心的ASP服务平台的产业价值链分析

通常认为以电信运营商为核心的ASP服务平台是由IDC(互联网数据中心)、电信运营商、硬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商、ISV(独立软件分销商)等构成的,而再由电信运营商进行整合,从而构成面向企业客户信息化需求的ASP服务平台。

1.ASP服务平台产业价值链上的信息流分析

系统集成商是信息流的主要提供者。它为ASP服务平台提供了两方面的信息:一方面是来自于市场上客户的信息,这部分信息为ASP的产品或服务提供了准确的市场定位;另一方面是来自于产业链上游的ISV与硬件提供商的信息,这部分信息提高了ASP平台的外部采购能力与效率。而客户的信息流并不是简单地流向电信运营商,而是针对ASP的服务将对应的信息流一一流向产业价值链中所对应的各个参与方,使其能更好的满足甚至创造客户需求。

2.ASP服务平台产业价值链上的物流分析

作为物流的主要提供方,ISV与硬件提供商在该产业链中扮演着为ASP服务平台提供软件与硬件产品或服务的角色。它们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ASP的服务质量与客户的满意度。

3.ASP服务平台产业价值链上的资金流分析

资金流的源头是来自于目标市场上的客户,因为它们是ASP服务的最终受用者和获益者。由波特的价值理论我们可知,资金流的大小取决于客户愿意为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所支付的货币。因此,根据产业价值链上各成员对价值创造贡献大小的原则,资金流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延续了企业的生存,维持了稳定的产业价值链。

四、ASP产品与服务分析

1.ASP产品与服务的客户群分析

(1)大型企业市场需求分析:作为大企业用户,其特点是企业生产管理区域分散、广域网成本高,建立并维护一个庞大的信息系统将会为软件、硬件和人力资源付出高昂的费用。

(2)中小型企业市场需求分析:中小企业指员工人数25人~500人不等,ASP的应用使得他们的IT部门的职能发生转变,从应用开发者成为应用使用者,从而为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时间成本,以及财务成本等,使企业能够更加专注自身的核心业务发展。

(3)个人用户市场的需求分析:即个人用户、经营电子商务、B2B网站的企业,主要指的是企业分散在全国各地小的分支机构,以及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或个人。而就ASP服务而言,他们要求电信运营商所提供的应用服务简单易用,特别是费用要低,而他们也愿意接受高标准程度的应用服务。

2.ASP产品与服务的市场定位分析

经效度分析,得出该测试项Cronbach系数为0.899,属于非常可信的。再结合因子分析,将ASP业务的客户认可程度的相关因素综合为一个因子,经直角转轴法, 反复检验测试项,得出3个评价因素。

(1)企业内部基础设施因子:大多数企业试图通过ASP这一类应用服务来满足企业基础管理活动的信息化,如像邮箱、办公自动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等。

(2)企业信息传播因子:各个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内外部的信息传播与沟通,期望通过应用软件与Internet等手段,改变以往传统的沟通与协作方式。

(3)生产管理因子:产品生产始终是企业一如既往关注的问题,因此企业纷纷试图通过软件来管理生产活动。

五、ASP的盈利模式分析

1.基于电信的ASP服务平台的成本和收益分析

ASP服务平台的毛利润大概在20%到45%之间。但就以ASP的发展现状来看,它们基本上还没有达到这么高的利润。这是由于ASP在建设初期需要投入大量的固定成本,并且这些固定成本要分别摊销到每个会计年度中,因而影响了ASP服务平台的利润。因此,如果通过ASP产业价值链上的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尤其是电信运营商,吸纳更多的客户,达到一定的经济规模,那么ASP服务平台的利润将得到极大的提高。

2.企业客户的成本和收益分析

通过应用ASP服务,企业客户只需要支付的成本为:一是ASP为企业所提供的应用服务使用费(相比传统IT服务非常少);二是电信运营商的互联网接入费;三是硬件费用(如终端个人电脑等)。因此,从客户成本的角度来看,客户节省了一大笔的费用。再从客户的收益角度分析,ASP为企业所带来的收益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它满足了企业的信息化需求;二是它节省了企业额外的网络连接费用,从而转化成为企业的收益;三是它提高了企业的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ISV与硬件提供商的成本和收益分析

在传统IT服务模式下,ISV通过向企业客户售卖其产品和产品的升级进行获利。而在ASP的模式下,ISV与硬件提供商向ASP售卖所获取的收益显然低于传统IT服务模式下的企业收益,然而,ISV与硬件提供商通过这种ASP产业价值链上深层次合作,它将获取一些间接性的收入,例如:通过附加服务的销售(非软件和硬件)广告,以及来自电信运营商的一些补贴。而就ASP的长期发展来言,我们必须通过深挖其潜在业务和盈利方式,通过新的高附加值的业务收入以弥补部分成员的收益损失,才能不断的促进该业务的稳步发展。

六、结论

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是ASP成功发展的前提条件,因而我们需要不断地完善它:一是按照企业客户的实际信息化需求进行市场细分,并针对每一细分市场推出与客户需求相匹配的ASP业务;二是电信运营商通过与ASP产业价值链上的知名企业合作,以便借助他们雄厚的资金和成熟的技术,吸纳更多的客户;三是恰当地处理ASP产业价值链上的收益分享和成本分摊问题,以兼顾产业价值链上参与各方的利益,从而维护它的稳定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董亮卢向华黄丽华:ASP平台运营的原模型分析[J]. 管理学报,2007.57~60

电商商业模式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B2C电子商务 收益管理 收益 成本

一、B2C模式电子商务的概念

B2C(Business-to-Consumer)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的一种。B2C电子商务是企业(Business)与消费者(Consumer)之间通过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的商务活动,即人们一般说的商业零售,是为了满足企业的销售直接对消费者的销售和服务。B-to-C电子商务目前大部分以线上方式进行,例如淘宝,京东商城等。销售对象也是多样的,主要包括有形商品、数字商品和服务商品。

二、B2C电子商务企业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一)B2C电子商务的成本分析

电子商务的成本主要包括:商品成本、设备及维护费用、宣传费用、人力资源成本。

1.商品成本。对直销企业来说,商品成本主要包括所销售商品的制造费用。对中间商来说,商品成本是所销售商品的购买费用。

2.设备购入及维护费用。设备购入费用包括设备购买成本,而设备维护费用包括设备以及网站运营的维护费用。电子设备是进行电子商务的基础,包括硬件设备(如:服务器,电脑等)和应用软件两个部分。电子商务在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对设备和网站的维护费用是非常高昂的。因此,对设备和网站的维护费用是需要严格核算的。

3.宣传费用。企业为使产品能够得到顺利的销售,对产品进行推广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B2C电子商务的发展初期更需要大力宣传,意识产品为更多人所了解。因此,宣传推广费用是不可忽视的并其及其重要的一部分投入。

4.人力资源成本。B2C电子商务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人员投入包括培训人员,维护人员,客服人员。因此,人力资源成本就是这部分人的薪酬和福利。它也在总的成本中占据很大比重。

(二)B2C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分析

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的核心是指需求价值创造电子商务结构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是电子商务结构体系的导向,并以需求为导向确定整个体系构架。不管什么企业,其盈利模式都可以归结为“一个核心,五个基本点”一个核心就是价值创造结构,“五个基本点”指的是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它们是:利润点、利润对象、利润源、利润杠杆和利润屏障。[1]具体来说:

利润对象是指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和使用者群体,他们是企业利润的唯一源泉,解决的是向哪些用户提供价值。[1]

利润点是指企业可以获取利润的产品和服务,解决的是向用户提供什么样的价值。[1]

利润源是指企业的收入来源,即从哪些渠道获取利润,解决的是收入来源有哪些。[1]

利润杠杆是指企业生产产品和服务以及吸引客户购买和使用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必须与企业的价值结构相关,它回答了企业能够提供的关键性活动有哪些。[1]

利润屏障是指企业为防止竞争对手掠夺本企业的利润而采取的防范措施。[1]

这五个基本构成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整体。

(三)影响及制约电子商务收益的因素

影响电子商务盈利的因素主要为:成本收益、敏感因素和风险。

1.成本收益。成本收益是B2C电子商务企业建设网站所产生的成本与收益,成本主要包括设备投资费用、通讯成本及维护费用。[2]收益指电子商务的实施而得到的可大致进行定量分析的开销节约。[2]

2.敏感因素。敏感因素主要有新兴技术和管理能力两个方面。一方面,新兴技术往往具有两面性,其往往使企业运营更具效率,但企业往往也会承担更多风险,因此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盈利。由于这个原因,成熟技术往往是不敏感的。另一方面,企业能否实现盈利以及盈利多少都与管理有直接关系。电子商务硬件建成之后,固定成本对于其运营来讲是无关成本。[2]因此,后期运营的管理能力的好坏往往直接决定了企业能否盈利。所以,管理能力往往是决定B2C电商企业顺利发展的关键因素。

3.风险。B2C电子商务的收益往往不能精确计算得出,一般只能通过推测得到。因此B2C电商企业的收益一般从运营过程中所节省的费用中体现。因此,能否正确推断出收益或亏损的大小往往是不确定的,这增加了B2C电商企业的风险。同时B2C电商企业为谋求发展往往追求新技术的使用,这一方面也增加了企业的风险。

三、结论:B2C电商企业收益管理对策

由以上对影响B2C电子商务盈利的因素的分析可见,为了使B2C电商企业增加盈利,应从成本、管理和风险等方面入手,降低成本,加强管理,限制风险,从而提高收入。

(一)控制成本

发展B2C电子商务是一个多环节过程,企业通过保证关联企业在信息获取、传递、处理、再生、利用方面的同时跟进,提高流通效率,从而降低中间成本。

(二)加强管理

对B2C电商企业来说,后期运营的管理能力的好坏往往直接决定了企业能否盈利。这就要求企业内部加强管理。企业应对内部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将内部摩擦成本降到最低。

(三)提高销量

B2C电商企业在线上线下多方面同时进行宣传,推广自身产品的优势,树立自身品牌形象,开展多渠道销售,从而扩大销售量,增加收益。

(四)抑制风险

B2C电商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风险控制策略,从而达到抑制风险的目的,增强盈利能力。一般来说,大型企业经过多年发展,资金实力雄厚,管理体系和销售渠道已经成熟和完善。并且,它们形成了一定的自身品牌,能够吸引到消费者。这些优势恰好是中小企业不具备的。因此,大企业发展B2C电子商务面临风险一般比中小企业要小很多。因此,通过对自身情况分析,制定适合自身风险控制策略,B2C电商企业能进一步增强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倪娟.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研究.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5.

[2]周作涛.电子商务盈利模式分析与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7(09)

[3]邵兵家.电子商务概论(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电商商业模式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电影产业化;整合营销传播市场化运营模式

电影的艺术属性和商品属性是自电影创立之初人们就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100年的电影发展过程中,以好莱坞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了庞大的电影产业。而在中国,电影产业化的发展却相对比较迟缓,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电影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有巨大的经济和文化价值。因此,如何建立完善稳定的电影产业化运作模式,对于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中国电影发展的关键在于两方面,一是改变传统的电影观念,树立电影的产业化意识;二是建立市场化运营模式,走电影产业化发展道路。

一、树立电影产业化观念

电影是什么?世界电影史学家萨杜尔在《电影通史》里这样写道:“1908年,艺术电影还没有多大的发展,电影基本上还是一种通俗娱乐,一种新的商业化的通俗玩意儿。……他们只是把它当成一种容易卖掉的廉价商品来生产。” 这一论述说明了电影的艺术属性和商品属性是与生俱来的。

在中国多年的电影发展过程中,电影曾经长期被强制性作为政治意识形态载体来管理,其负载的意识形态意义远远超过了娱乐意义,因此导致电影的产业化本性一直无法得到客观的认识。进入新时期以后,虽然电影的艺术本性和文化本性逐渐开始被认同,但电影仍然还是被看作一种重要的意识形态载体,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国内地电影缺乏面对现实的开放性和电影观念以及形态和风格上的多样化和层次性。

目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发展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然而,国内的产业研究对电影的定位却处于长期不明确的状态,体制和政策上的种种束缚和陈旧观念严重阻碍了中国电影前进的步伐,因此,中国电影要发展,面对全球化的挑战,无论是管理层面,还是创作层面,都应该树立电影产业化的观念,通过市场来优化配置各种资源,从而把电影作为一种产业,按照市场原则来管理。2003年初,中央正式提出了实现电影的产业化管理政策,为国产电影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06年9月13日公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电影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和动力,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纲要》提出的未来五年重点发展的九类重点文化产业中,影视制作业被排在了首位。

二、建立商业化运营模式

从经济学角度看,电影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发展受市场经济规律的制约,其商业运作模式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也必然要遵循固有的规律,即电影的“产业化发展”,也就是说,电影业要被当作一个产业,要遵循产业运作和发展的经济规律。传统的产业经济学把电影产业分为制作、发行、放映三个环节,而近年来国内对电影产业下游产品和服务的研究也进入热潮,因此,完整的电影商业化运作模式,既包括传统的制作、发行、放映环节,同时也加入了后电影产品的开发,从而形成了一个以消费者为主体的庞大而复杂的电影整合营销传播体系。

1 巩固创新以生产、发行、放映为主体的传统产业化运作模式。

在电影的生产阶段,要逐步打破行业垄断,在影片项目策划、资金运作、经营管理、制作方式上实现电影资源的最佳配制和优化组合,建立一种开放、竞争的、公开的、合理的电影生产体制。在制片策略上,注重观众的需求和期待,建立以娱乐片为主的电影产品结构,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不同风格的电影作品;在投资上,可以利用各自不同的优势,采取股份制企业和独资型和合伙型企业相结合的形式,丰富电影产业的生产层次和结构;同时,坚持多方面拓展资金来源,建立多元化、双轨制的电影制片业体系,变行业化电影投资为社会化电影投资;还可以以合拍片的形式开拓国际资本市场上的融资渠道。

在电影的发行放映环节也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按照市场规律,积极推行院线制和分账制,逐步建立公平规范、竞争有序、优胜劣汰、充满活力的市场发行运作机制。同时,注重科技含量的大型综合型影院建设,为观众提供更多的选择,满足不同观众层的需求;同时还可融入商业和其他娱乐业等多种经营,使影院成为观众的“终极娱乐场所”,从而更大地把握电影的市场特征,为电影营销构筑强有力的据点和目标市场提供条件。

2 注重培养后电影产品的开发理念。

后电影产品是指除票房收入以外,因电影而产生的包括电影海报、图书、音像制品、玩具、邮票、纪念品、电子游戏、主题公园等与其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各种衍生产品。

在文化行业中,各种文化产品由许多产业链条交织而成,一部影片的成功拍摄和放映,会衍生出以知识产权为表现的多种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在此背后连接的是包括了出版业、音像业、玩具业甚至餐饮业和服装业在内的各大产业。在现代电影产业结构中,后电影产品的开发逐渐成为电影产业化的主要阶段,也是中国电影市场目前所亟待开发的领域。在这方面,美国好莱坞的经营管理模式值得我们借鉴:以电影为“火车头”,运用不同媒体的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和价值链条,带领相关产品和产业的综合开发。一部电影和相关广告本身构成第一轮收入;直接产生的副产品,如原声唱片、家庭DVD等构成第二轮收入;与电影相关的人物形象副产品,如服装、玩具等构成第三轮收入。这种电影市场营销观念的出现,促进了电影与其相关产品交叉销售,既创出了影片的品牌,又提高了制片公司的整体效益。

好莱坞的成功,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后电影产品和电影衍生品开发的重视。目前,我国的国产电影后产品市场的开发潜力是巨大的,广大影视业也在致力于这种模式的运作,电影市场中也出现了少量优秀的电影后产品运作个案,但是其规模和影响都较小,更谈不上为电影带来经济上的多少收入。所以,要增强电影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就要注重产业化运作的每一个环节,既要重视电影的前期策划和宣传发行,也要重视后电影产品的开发和电影衍生品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