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资产管理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资产管理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资产管理风险点及防控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资产管理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资产管理风险点及防控措施范文第1篇

根据企业集团的特点,实际工作中,企业内部可以按以下几个方面为重点,着手构建财务风险防控体系:

一、提高控制财务风险的认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企业经营范围和规模逐步扩大,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的风险因素不断增加,宏观经济形势更加多变,提高财务风险控制认识、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通过财务风险控制可找出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促进企业完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实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形成完整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好制约机制,提高风险敏感度,做到及时分析,准确评价和有效控制公司的财务风险。

通过财务风险控制可促进企业树立现金至上意识,正确分析,科学应对复杂经济形势,优化资本结构,保持资本的流动性。通过财务风险控制,促进企业增加收入,节支降耗,压缩应收财款与存货资金占用,及其他非生产性支出,以保障现金循环顺畅,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通过财务风险控制,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财务风险的征兆,及时采取风险处理措施,避免和挽回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经营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二、加强对控制财务风险的组织领导

企业应成立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开展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预警和处置工作。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小组由企业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牵头,各责任部门负责人参加。财务风险控制小组应按以下四项原则开展工作:

(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集团型企业母公司应全面负责财务风险控制的组织、协调和领导工作。各所属公司分级负责管辖范围内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

(二)及早预警,及时处置。对财务风险应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并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控制和化解,防止风险扩散和蔓延。

(三)各司其职,团结协作。企业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积极筹划落实各项防范、化解和处置财务风险的措施,相互协调,共同防范,化解和处置风险。

(四)防化结合,重在防范。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监测,督促企业各级财务风险责任部门及时提供相关信息,监控要做到及时有效,以提高应对各类突发性风险的能力。

三、加强控制财务风险日常管理

(一)强化现金管理

规范资金预算网络化申报及审批流程,加强付款审批和资金集中管理,确保企业资金链安全并实现良性运转。

(二)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坚持一切经营活动受控于预算管理,扩大预算控制范围,健全预算预警机制,规范预算调整行为,完善预算管理手段,强化预算过程控制,凡预算外资金一律不准支出。

(三)强化两金占用管理

除正常长期战略用户滚动结算外,其他用户一律不得赊销。严禁为确保开工组织生产,为确保销售进行赊销,对客户信用品质进行评价并建立信用档案,分类管理。动态调整客户的信用等级。在企业主管部门统一协调下,与司法机关配合开展法律清欠工作,主动采取财产保全和强制执行工作。做好存货管理工作,分析存货结构,分清正常储备及非正常储备。实行市场决定生产原则,以销定产,避免产品积压;严格追究产品残次责任人责任。

(四)严格成本费用控制

全面实施成本费用定额管理,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成本费用监控,以单耗管理为总抓手,做好主要产品成本控制工作。

四、做好控制财务风险的预警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控制财务风险的重要内容,决定着财务风险控制系统的运行质量。企业应对所属公司进行分类指导、重点监控、定期报告。通过分析财务风险形成过程,采用定性预警分析和定量预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切实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启动、早处理。

(一)分类指导,重点监控,定期报告

根据盈亏和现金流情况,集团型企业可将所属公司分为一般风险单位、较大风险单位、重大风险单位、特大风险单位四类进行财务风险控制。

通过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企业对较大、重大和特大风险单位进行重点监控。对于较大风险单位财务风险情况采取月度报告制度,对于重大和特大风险单位的财务风险情况采取每周报告制度。

(二)预警信息收集和传递

企业应以信息化系统为信息收集和传递的平台,及时掌握财务风险预警所需的各类资料,资料的来源应是开放式的。预警信息系统不仅包括预警资料的收集,还要包括对收集资料的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和防范、处置措施等信息诊断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及时消除财务危机的专家咨询系统。对收集、加工、分析和整理后的资料和措施建议等信息,要及时逐级汇总和上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小组。对需企业批准的事项应逐级进行上报和批复。

(三)建立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预警指标体系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采用定性指标主要包括: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出现负数、主要财务指标显示财务状况恶化和部分定量预警指标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监控。定量预警主要指标包括:限定速动比率、已获利息倍数、资产负债率等。各单位可结合单位实际,适当增加一定数量的定量预警指标,提高预警质量。

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参照国家行业标准对上述指标进行细分和量化,以满足财务风险预警的质量要求,确保财务风险预警的准确性。

(四)预警分析

预警分析人员首先通过预警分析快速排除影响小的财务风险,将分析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财务风险上。有重点地分析财务风险的成因,评估其可能造成的损失。根据财务风险成因,针对性的制订处置财务风险的应当措施。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出现重大异常之一的,企业应立即进行财务风险应急处理。

五、控制财务风险的应急处理

在财务风险应急处理过程中。应结合企业实际,制订出防止财务风险扩大的、具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理措施,包括推迟或减少付款、加速货款回收、扩大关联贸易、实施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寻求获得新的投资、售后回租资产、根据经济形势和市场预测情况,企业应对部分特大风险单位施行关、停、并、转。不能关停的按最经济产能安排生产和其他有利于增加现金流入和减少现金流出的措施。

六、财务风险应急处理的自我完善

资产管理风险点及防控措施范文第2篇

一、充分认识做好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各企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在认识上更加清晰深刻,在措施上更加具体明确,在效果上更加显著有效。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企业的经营行为都要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面临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多,经济纠纷时有发生,有些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了严重影响,对国有资产的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这些情况表明,法律风险已经成为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主要风险之一,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管理问题也已成为企业经营和发展中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企业法律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在法律风险面前,企业并不是只能束手无策、被动防御、事后救济,而是完全可以有所作为,是可以通过采取有效的制度和措施加以防范、管理、控制的。做好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是企业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需要、是深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是提升应对金融危机能力的需要。各企业要充分认识做好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不断规范经营行为,积极维护合法权益,加快完善防范管理措施,为企业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二、做好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做好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实现企业经营总体战略和发展目标,紧紧依附企业经营管理具体活动和业务,从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出发,积极借鉴国内外企业的成功做法,以实行全面合同管理为核心基础工作,以建立健全“目标明确、体系完备、防控并重、响应迅速、保障到位”的法律风险防范管理机制为方向,着重强化关键环节和重点业务中的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培育良好的风险意识和合规文化,保障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基本原则

一是充分遵守法律法规政策的原则。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在一定意义上都属于法律行为的范畴,企业面临的风险在一定意义上都是法律风险。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首先要充分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执行、落实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规定,杜绝、避免因企业自己违法、违约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使企业遭受损失;同时也要避免因企业防范不足而受到违约、违法及犯罪行为的侵害,使企业遭受损失。

二是管理风险的原则。企业在对法律风险进行积极预防的基础上,应更加注重对法律风险的主动管理,善于通过对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判断,从源头上找到产生法律风险的源点和环节,不仅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风险的发生,而且善于从风险中寻找机遇,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

三是做好防控关键环节和重点业务中风险的原则。企业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建立健全覆盖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和所有业务的法律风险防范管理体系,突出做好关键环节和重点业务的法律风险防控工作,形成有效、具体的制度、措施和机制。

四是以企业为主的原则。企业是做好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主体,鼓励和倡导企业借鉴国内外在法律风险防范管理方面的成功做法,创新工作思路和措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因企制宜,把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提高到更高水平,进而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国资监管机构指导、社会中介机构提供专业服务的“三位一体”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格局。

(三)主要任务

一是促进企业全面贯彻法律法规,更好地守法经营。使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更好地自觉贯彻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守法经营,防止因非主观故意而触犯法律受到制裁的事情发生。同时,充分运用法律规则,有效维护企业利益。在企业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减小对企业经营发展的不利影响。

二是促进企业科学管理,更好地实现经营目标。在企业经营管理的重大决策、担保、财务、投资、并购、产品生产、知识产权保护、人力资源管理等各项业务中,要全方位、全过程加强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实现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与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的完全有效对接,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为企业更好地实现经营目标提供充分的有效保障。

三是促进企业完善防控措施,更好地防止损失事件发生。加强法律风险信息的收集管理,及时开展风险评估和预警。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围绕发展战略,采取相应策略,制定完善防控措施,尽最大可能防止损失事件的发生。

四是促进企业有效解决经济纠纷,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超前做好相关工作,在发生经济纠纷时,采取和解、调解、仲裁、法律诉讼等方式予以解决,在必要的时候坚决通过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基本流程

防范管理法律风险的基本流程是:

(一)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企业应当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与风险变化相关的信息。

(二)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设定的目标,及时进行风险评估,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防控的风险。

(三)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确定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转换、风险对冲、风险补偿、风险控制等应对策略。

(四)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综合运用各种风险控制措施,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五)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企业应以重大风险、重大事件和重大决策、重要管理及业务流程为重点,对风险管理信息收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策略、关键控制活动及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采取各种方法对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进行检验,根据变化情况和存在的缺陷进行改进。

四、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内容

法律风险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按照可能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由大到小的程度,可以将法律风险分为特别防范管理、重点防范管理、加强防范管理的“三类”法律风险。企业在加强全面法律风险防范管理的过程中,应突出做好生产经营中关键环节和重点业务的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从目前企业的总体情况看,应突出做好12项具体关键环节和重点业务中的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同时,由于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可以从实际出发进行调整、补充。

(一)应特别防范管理的法律风险

1、重大决策中法律风险的防范管理

(1)重大决策的范围要明确。要切实做好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等“三重一大”事项的决策,把战略规划、重大投资、担保、转让重大财产、资产抵押和质押、重要资产租赁、大额资金使用、改制重组等纳入重大决策的范围。

(2)做出重大决策的主体要合法。要按照法律法规和我市关于市直企业董事会、总经理工作细则的规定,明确和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的和决策事项和决策权限。

(3)重大决策的程序要规范。要建立和落实重大决策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法律评估论证的机制和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属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权限的,要报经批准。

(4)重大责任追究制度要健全。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制定责任追究的具体办法。

2、担保中法律风险的防范管理

(作为担保人时)

(5)被担保人的资格要合法。企业在提供担保时,被担保人要符合法律法规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关于被担保人条件的有关规定。

(6)担保决策的做出要符合规定程序。担保决策要由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的机构,按照规定的程序做出。

(7)担保额度要在限额之内。担保额度要符合法律法规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规定。

(8)提供担保应有反担保。企业提供担保时,应当要求被担保人或第三人向其提供合法有效的反担保。

(9)落实担保的有关管理规定。企业要加强担保的基础管理工作,做好担保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开展担保监督检查,按照有关规定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告担保情况。

(作为债权人时)

(10)审查担保人主体的合法性。担保人不能是法律法规禁止的机构和单位。

(11)审查抵押财产的合法性。运用各种调查手段,审查抵押财产是否为法律禁止和限制流通物、抵押人对抵押物是否拥有所有权、抵押物是否设置过抵押或被依法查封、是否不能变卖等,明确抵押财产的合法性。

(12)审查抵押财产的真实性。通过审查抵押财产是否真正为抵押人占有及控制、有没有其他法律负担、有没有设置过抵押、抵押价值有没有超过抵押财产自身的价值等,明确抵押财产的真实性。

(13)审查抵押财产的变现能力。要确保抵押财产的变卖能力,一般不要接受变现难度大的财产。

(14)谨慎选择担保方式。根据企业具体情况,选择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定金等具体担保方式,选择一般保证、连带责任保证等保证方式,并切实办好相关法律手续、签订书面合同及进行公证等。

3、企业财务管理中法律风险的防范管理

(15)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要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严格执行《会计法》、《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行为有关主管部门的具体政策规定。

(16)实施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要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17)实施授权审批控制。要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编制常规授权的权限指引,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

(18)实施会计系统控制。要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按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送财务数据。

(19)实施财产保护控制。要建立财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财产安全。

(20)实施预算控制。要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权限,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强化预算约束。

(21)实施运营分析控制。要建立运营情况分析制度,综合运用生产、购销、投资、筹资、财务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因素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定期开展运营情况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改进。

(22)实施绩效考评控制。要建立和实施绩效考评制度,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以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辞退等的依据。

(23)建设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队伍。要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企业科学发展的财务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源政策,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能力作为选拔和聘用财务管理人员的重要标准,切实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4、合同中法律风险的防范管理

(24)把合同作为企业经营活动中最基本的法律文件。要积极实现全面合同管理,建立完善合同审核审查、监督检查、纠纷预警等合同管理工作制度。

(25)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系统。要推进统一授权、分工负责、归口把关的合同管理体系的建设。规范合同审查程序、标准,推行合同示范文本,提高合同审查质量。进一步强化合同集中统一管理,加大对重要合同的法律审核力度,加强对合同履行的监管,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26)发挥企业法律事务机构的作用。对重要合同法律事务机构应先期介入、全过程参与,充分发挥好把关和服务功能。

(二)应重点防范管理的法律风险

5、战略规划中法律风险的防范管理

(27)战略规划要符合政策。战略规划要符合国家、省、市的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符合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方向,突出主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6、生产经营中法律风险的防范管理

(28)确保产品质量。要严格遵守《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产品质量管理制度,严格实施岗位质量规范、质量责任以及相应的考核办法,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29)实现清洁生产。要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水资源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环保政策,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推进节能减排,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30)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消除安全隐患,杜绝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要加强安全教育,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职工人身安全。

7、投资中法律风险的防范管理

(31)充分掌握投资环境情况。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投资所在地的政治经济、法律法规、人文环境、资源状况、风俗习惯、行业规范等情况。

(32)对投资方案进行充分论证。要对投资的前景、可行性等问题进行充分论证,确保实现投资目的。

(33)加强对投资实施情况的监督。采取有效措施,对投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动态监督管理。

8、并购重组中的法律风险防范管理

(34)要符合政策和规定。并购行为要符合目标企业所在地的产业政策和有关规定,避免发生市场准入障碍的法律风险。

(35)对目标企业进行充分调查。对目标企业的产权、资产、债务、担保、税费、职工安置、企业文化、法律纠纷等相关情况进行审慎的调查,防止目标企业的资产存在瑕疵、存在较大或有负债、产权(股权)存在争议、欠缴税费、财务报表虚假或对重大事项虚假陈述、商业秘密泄露、高管违反竞业禁止或忠实义务以及存在市场准入障碍等法律风险。

(36)精心设计并购的法律文本。要合理选择采用协议收购或者要约收购的方式,科学细致设计并购的相关法律文本,通过各种条款、约定或措施保障并购的顺利实施。

(37)做好报批或信息披露工作。要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并购的相关审批、核准或者备案手续,保障并购行为的合法有效。同时,要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并购的信息披露或者报告工作。

9、知识产权保护中法律风险的防范管理

(38)依法保护知识产权。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及时申请商标、专利注册,规避商标被抢注和专利侵权案件的发生,依法维护权益。

(39)规范知识产权使用制度。规范知识产权的使用、许可使用等制度,使自身知识产权的价值得到实现。

(40)完善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和措施。要加强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力度,制定并落实商业秘密保护制度,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和竞业禁止条款,防止和避免商业秘密泄露。

(41)防范知识产权被侵犯。完善市场监控等手段,及时发现和处理侵犯自身知识产权的行为,采用各种有效法律救济途径和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10、授权过程中法律风险的防范管理

(42)建立完善授权制度。要编制授权的权限指引,明确重要业务企业内部的授权范围、权限及类型,明确企业外部业务代表和的授权范围、权限及时限。

(43)授权的程序要规范。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授权。

(44)明确授权的责任。授权要明确责任,做到权责利相结合,对在授权中可能存在的超越权限、违反规定程序、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制定责任追究的具体办法。

(45)对授权进行监督。要做到有授权有监督,建立完善授权监督约束机制。

(三)应加强防范管理的法律风险

11、企业设立中法律风险的防范管理

(46)签订规范的书面设立协议。公司设立时,应遵守公司法和工商行政管理的有关规定。发起人应签订规范的书面设立协议,明确设立过程中的责任划分,防止因缺少书面协议或约定不当引起纠纷。

(47)起草公司章程。公司章程是公司成立的必备法律文件,公司章程的起草必须依法进行,其内容不得与法律法规相抵触,并必须经所有发起人同意。

(48)出资到位。公司注册资金要严格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来进行。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指定账户;以非货币出资的,应确定相应的价值,并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登记手续。

(49)及时办理有关登记。公司设立时,应及时到工商行政管理、税务等登记主管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12、人力资源管理中法律风险的防范管理

(50)严格遵守《劳动合同法》和人力资源方面的有关政策。要在贯彻《劳动合同法》和人力资源方面的有关政策的基础上,规范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五、加强组织领导,把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推向更高水平

(一)加强法制教育。要扎实开展普法工作,不断加强对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机制和核心理念的宣传教育,增强全体职工的法律风险防范管理意识,对不同岗位的职工就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专门培训,进一步提高全体职工的素质和能力。

(二)明确工作责任。加强对法律风险防范管理的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流程,共同推动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扎实深入开展。

(三)加强法律事务机构和企业法律顾问队伍建设。企业法律顾问是做好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专业队伍保障,市管企业应当加强企业法律顾问队伍建设。重视企业法律顾问机构和岗位的设立,落实企业法律顾问岗位职责;开展有针对性地专业培训和人员培养,不断提高企业法律顾问执业素质和能力;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营造有利于企业法律顾问充分发挥作用的用人环境。

资产管理风险点及防控措施范文第3篇

一、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第一,控制环境建设。控制环境是组织风险管理的基础它影响组织中人员的风险意识。主要包括管理层风险管理理念,董事会监督,主体中人员的诚信、道德价值观和胜任能力,管理体制、职责和权力分配。在这方面重点是:一是不断强化风险意识,尤其是管理层的风险意识;二是建立决策层、执行层和操作层风险管理体制,明确责权利;三是完善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形成闭合管理流程。

第二,制定目标并层层分解。确定目标是有效进行事项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前提,也是明确工作方向,落实风险防范责任的过程。企业战略目标确定后,必须层层分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把责任落实到位。

第三,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管理层对可能产生风险的事项进行确认,并组织风险评估,采取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确定风险度和管理重点。

第四,采取风险应对措施。COSO报告提供了四种常用的风险应对措施: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承担、风险分担。首先尽可能采取规避风险,降低损失的措施;其次,在无法规避风险时,可选择风险转移,通过保险转移、外包转移、租赁转移、委托转移、出售转移等方式降低风险;其三,当企业需要主动承担风险,或不得不承担风险时,也要采取得力措施,降低风险;其四,也可采取与其它企业共同分担风险的方式,通过合资、合作、联营等,降低风险压力及损失。

第五,开展风险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确保风险管理措施得以实施的重要内容,贯穿于整个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包括咨询、评估、决策、批准、授权、执行、控制监督、审计审核等活动。

第六,加强信息沟通。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现代化的信息系统,提高获取、处理、反馈信息的效率,为企业风险防范提供及时、准确、有用的信息,以便管理层做出科学决策。信息不对称往往是导致决策失误、造成损失的重要因素。

第七,完善监控体系。风险的数量和可能性会随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通过持续的监控可以使企业明确在下一步的风险管理中应当改进的问题,如监督流程、部门联动、分层监控、持续监控、事后追踪等等,应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建立规范、完整、有效的监控体系。

二、企业风险管理有效措施

第一,树立全员风险防范意识。企业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和有效运行离不开员工培训。一是加强企业领导者的法律知识和风险知识培训,促使他们了解企业风险的内容、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对企业的危害性,有意识地主动防范企业风险;二是加强专业人员风险知识和技能培训,重点是安全保卫、财务会计、法律事务、经营管理、纪检审计、人力资源、社保医保等业务管理人员,重点掌握风险防范的流程、操作、标准,按章操作,规范运行;三是全员培训,不断充实员工的法律知识和风险防范知识,在每个风险控制点各司其职,尽心尽力,从而构建企业风险防范的稳固基础。

第二,加强企业内控制度建设。企业按照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和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规定及要求,根据从实际出发、务求实效的原则,以对重大决策、重大风险、重大事件和重要流程作为企业内控重点,建立健全有关企业发展战略、资产重组、融资投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财务审计、法律事务等方面的内控子系统,进一步完善内控体制机制,与企业风险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强化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第三,建立健全配套制度。一是建立风险应急机制。一旦风险发生,应采取最有力的措施,将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内,减少损失,保证企业的根本利益。二是建立企业风险评估制度。企业为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可以聘请有资质、信誉好、能力强的风险管理评价中介机构,对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咨询和评价,出具风险管理评估和建议专项报告,以便企业持续改进。另外,企业还应建立重要岗位权力制衡制度、重大风险预警制度和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

资产管理风险点及防控措施范文第4篇

HSE是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管理体系的简称,HSE管理体系要求组织进行风险分析,确定其自身活动可能发生的危害和后果,从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手段和控制措施防止其发生,以便减少可能引起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它强调预防和持续改进,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激励机制,因此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之一。

运用HSE体系管理方法,通过梳理岗位职责,排查廉洁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加强制度建设,构建起“岗位履职有标准,风险防控有措施”的廉洁风险防控工作机制,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逐步建立起权责清晰、流程规范、风险明确、措施有力、制度管用的廉洁风险防控机制,使教育引导更富成效,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权力运行更为规范,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惩防体系建设得到有力加强,增强员工岗位廉洁风险防范意识。

一、廉洁风险防控对象

廉洁风险防控对象是全公司所有工作岗位。重点岗位是公司各级领导人员、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和涉及人、财、物、事管理等重点岗位人员。重点领域是涉及“三重一大”事项以及财务资产管理、物资采购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人事管理等领域。重点环节是突出对各业务流程的关键节点、公司内控的薄弱环节进行防控。重点任务是将廉洁风险防控与完善公司内控体系和管理提升活动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权力运行风险防控机制,降低和减少廉洁风险。

二、HSE在廉洁风险防控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工作中既要坚持全公司各岗位全面覆盖,又要突出重点,分析重点岗位、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的权力点,逐项查找廉洁风险点,分级分类制订针对性的防范控制廉洁风险的措施,编制业务流程,建立相应的防控制度和监督体系,形成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岗位廉洁风险防控机制。

1.梳理职权目录,绘制流程图

参考公司内控管理,以及HSE体系管理工作成果,结合工作职责,全面梳理单位、内设机构、岗位的职责,对遗漏的部分进行补充完善,梳理出各岗位职责中牵涉到人、财、物、事的岗位权限,在清晰权力边界的基础上,编制部门和岗位职责目录、制度目录、业务流程目录,绘制每项业务运行流程图。

2.对照“五类风险”查找岗位廉洁风险点

2.1思想道德风险,是指因私欲、私利等自身思想道德偏差,可能造成个人行为准则或职业操守发生偏移、管理行为失控,构成违纪违规、的风险。

2.2制度机制风险,是指由于制度不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制度执行不到位,自由裁量空间较大,可能导致缺乏监督制约,构成、的风险。

2.3岗位职责风险,是指由于岗位职责的特殊性,可能造成在岗人员不正确履行职责或不作为,构成失职渎职、的风险。

2.4业务流程风险,是指由于业务流程中的环节和节点不清晰,工作内容公开透明度低,且缺乏相互制约和有效的过程监控,构成个人或集体弄虚作假、违纪违规、的风险。

2.5外部环境风险,是指在工作和业务往来中,相关方对工作人员进行利益诱惑或施加其他非正常影响,导致失职渎职、违纪违规、权钱交易的风险。

3.查找廉洁风险点、制定防范措施

结合工作职能、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 采取自己找、领导提、组织审等方式进行查找岗位廉洁风险点,制订风险防控措施。

3.1对照典型案例,查找岗位廉洁风险。对收集到的近年来发生在集团公司、克拉玛依市和油田公司各岗位违法违纪典型案例,汇编成《岗位廉洁风险事件库》。对照典型案例,结合本单位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性质、职责权限以及工作制度、工作流程,认真分析查找廉洁风险点。

3.2个人查找岗位廉洁风险。每个岗位员工严格对照自身工作岗位、履行职责、工作流程、执行制度等实际情况,认真对照“五类风险”,查找和分析可能引发不廉洁行为,甚至违纪违规、等问题的风险点,制订廉洁风险防范控制措施,并填写《岗位廉洁风险及自我防控承诺表》。

3.3单位查找廉洁风险。一是查找本单位在财务资产管理、物资采购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生产管理等重点领域的廉洁风险点。二是依据各岗位廉洁风险点查找情况(含领导、科室、车间(队)、其他岗位),在充分讨论、研究、审定的基础上,制定廉洁风险防控措施,完成《单位廉洁风险及防控承诺表》。

4.评估风险等级

4.1按照风险发生机率和危害损失程度,将风险点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A、B、C三个等级:

A级风险点:履职中可能出现贪污、受贿、失职、渎职或、,而产生违法违纪或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此类风险点由上级纪委、公司党政主要领导挂靠管控。

B级风险点:履职中可能出现因不认真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而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行为。此类风险点由公司业务分管领导挂靠管控。

C级风险点:履职中可能出现因违反规章制度,而受到警告、诫勉的行为。此类风险点由各公司部门负责人或基层车间(队)负责人挂靠管控。

4.2风险等级评价方法:LEC法

廉洁风险:D=L×E×C

其中,L――廉洁风险事件可能发生的岗位;

E――该岗位处理涉及“人、财、物、事”工作频率值;

C――廉洁事件发生的后果及影响严重性。

完成个人岗位廉洁风险评估后,逐条制定针对本岗位的防范措施;再逐一确定每个岗位的风险等级。个人岗位风险自评完成后,再以此为基础对部门进行整体风险评估,确定部门整体风险等级,制定出本部门的防范措施。

5.建立风险档案。

公司将排查到的风险分门别类,汇总造册,建立廉洁风险台账,形成单位廉洁风险信息档案库。

三、健全防控措施

1.教育措施。针对存在的廉洁风险,从单位、内设机构、岗位“三个层次”,深入开展廉洁从业教育,引导各级管理人员牢固树立廉洁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2.监控措施。根据岗位廉洁风险不同等级,实行不同的监管强度。A级风险强制监管,每季度检查一次;B级风险例行监管,每季度抽查一次;C级风险适度监管,实行日常抽查。

3.防范措施。建立健全监督检查、考评纠正和责任追究的廉洁风险监控办法,形成内部管理有制度、岗位操作有标准、出现问题能纠正、事后考核有依据的风险防范管理机制。通过自查和组织监督,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完善、更新和落实防控措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建立风险防控长效机制

1.建立廉洁风险防控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研究全公司廉洁风险防控工作,及时了解掌握制度制定和执行中的问题,通过持续梳理流程、完善制度和落实措施,确保制度得到贯彻落实,同时,针对新出现的廉洁风险点,要及时制定和优化防控措施,形成廉洁风险防控动态修正优化机制。

2.建立完善检查考核机制。建立廉洁风险防控检查考核制度,将公司的廉洁风险防控工作纳入到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绩效考核之中,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员工评议等方式,对廉洁风险防控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及时发现缺陷并加以改进。

资产管理风险点及防控措施范文第5篇

一、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常态化科学精准防控与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把疫情防控作为经济社会全面恢复的前提和基础。强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措施,强化责任担当,坚持“四早”、“四集中”原则,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工作措施

(一)健全应急指挥体系

各社区(村)、各企事业单位要按照“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的要求完善应急指挥机制,强化监测预警、风险防范、防控救治、信息、心理干预等方面的工作职能。构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决策服务平台,为指挥机构决策提供参谋意见。

(二)完善监测预警机制

继续认真开展医疗机构哨点监测、症状监测和病例监测,公共场所外环境监测,药店购药人群监测,社区管理人群监测,重点场所人员监测,病原学检测以及舆情监测,确保实时监测人群感染、发病情况,外环境污染水平及变化趋势,及时开展快速风险评估和预警,果断采取相应防控措施,将可能发生的疫情风险降到最低。

(三)加强高风险人群管理

1、加强入境人员管控。各社区(村)、各企事业单位要按照镇常态化疫情防控办公室最新通知要求,严格落实入境人员管理措施,建立境外来返我镇人员“推送-核查-转运一集中隔离-社区防控”的全流程管理工作闭环,坚持“四个一律”防控措施,构筑好“三道防线”,确保不因输入性病例导致二代传播,杜绝三代传播和社区传播,坚决防范和化解境外输入性疫情扩散和蔓延的风险。

2、加强重点人群排查。对于外地中高风险区域来返我镇人员要重点开展排查和管控工作。一是对其他地区通报的来返我镇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排查管控;二是对其他地区通报的中高风险区域的来返我镇人群,组织各社区(村)、各企事业单位等部门开展排查管控。

3、规范人员有序流动。对低风险地区人员,持健康码“绿码”,在测温正常且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可自由有序流动。对入境人员和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包括重点地区来返我镇人员),在健康码、核酸检测结果无异常的基础上,积极落实分类有序流动或隔离观察政策,杜绝其他不合理的人员流动限制措施。

(四)做好应对准备

介于本镇截止到目前暂未发生疫情,按照国家、省、市、市的相关要求,进行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应对准备。

1、隔离场所准备。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提前签约具备隔离条件的宾馆,作为密切接触人员、入境人员、无症状感染者隔离点,密切接触人员按不少于30个房间准备,入境人员按不少于10个房间准备,无症状感染者按不少于20个房间准备。

2、流行病学调查和消杀队伍准备。在镇常态化疫情防控办公室的组织下,组建并培训由乡镇3人,镇卫生院1人,公安局1人组成的流行病学调查行动小组。组建并培训由每社区(村)3—5人规模储备流调协查员,建立人员名册和微信QQ群。一旦需要流调协查员参与,保证随时可以加入。镇疫情防控办公室按不少于10人规模,准备专业消杀队伍,负责疫点消毒处置。按每社区(村)3-5人标准,组织环卫工人或卫生保洁人员做好社会外环境消毒杀虫工作,也可采取购买服务方式组织社会机构做好消杀工作。

3、全程心理疏导服务准备。落实完善疫后康复和心理疏导机制,成立由社区(村)工作人员、村医、网格员等组成基层服务团队。肺炎治愈患者所在社区(村)安排1名“两委”成员负责心理疏导服务工作。

4、深入推进爱国卫生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要广泛宣传发动,进一步强化个人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理念,让扫码测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成为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社区、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强化集贸市场管理。

5、强化流感等秋冬季传染病防治。提高流感疫苗、b型嗜血杆菌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和肠道病毒灭活疫苗等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减少流感等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将老年人、儿童、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作为优先接种对象,减少常见呼吸遂传染病发病,避免造成医疗挤兑。

6、机关企事业单位疫情防控准备。各单位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疫情防控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置流程,做好疫情防控、防护物资储备、留观室设置、宣传教育等工作,严格做到“五有三严”:即有防护指南、防控管理有制度和责任人、防护物资设备有储备、医护力量有支持、留观室和转运有安排;专业机构严格发热门诊设置管理、严肃流行病学调查、严防医院院内感染。

7、生产、生活运行保障准备。结合实际做好医疗及防护、居民生活、国计民生城市运转等各类“停不得”企业生产运行保障工作,储备需要的实物物资,特别要做好产能、原辅材料的储备,确保应链畅通,做好人员、资金、煤电油气运等保障;及时启动能源供需形势监测,加强运行调度,全力做好能源安全供应保障。

三、有效应对风险等级调整

(一)应急监测和风险预警

1、应急监测。疫情发生后,镇疫情防控办公室立即启动应急监测。对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暴露场所和单位的可疑商品、食品、物品、环境及相关生产和交易环节开展风险监测。对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暴露人群、疑似病例及其他潜在风险人员开展主动追踪管理和核酸、抗体扩大检测。如感染来源不明及疫情有扩散趋势时,及时启动中、高风险区域内全员核酸检测。组织开展入户主动排查,发现有发热、呼吸道症状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者,及时送定点医疗机构排查和诊治。

2、风险评估。按照上级疫情防控指挥部指示,充分发挥传染病直报网络作用,主动分析疫情时空聚集性风险和与既往疫情及其他地区疫情的关联性。详细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摸清感染者感染来源和传播风险的活动轨迹。综合利用传染病直报网络、现场调查和应急监测的数据,动态评估疫情态势和传播风险。

3、风险预警。根据市卫健委公布的疫情风险等级,结合风险评估结果,精准划定和动态调整中高风险区的防区域及疫点疫区,及时预警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和重点对象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并果断处置,有效遏制疫情传播和扩散。

(二)中风险地区防控措施

1、防控区域划定。将病例发生地所在的社区或行政村;及与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的地区划定为中风险地区的防控区域。当发生散发病例时,将病例所在的楼栋或自然村(组)划定为疫点;当发生聚集性疫情时,将病例所在的小区或与其周边相邻较近的自然村(组)划定为疫点。

2、人员流动管理。疫点实行封控管理,禁止人员进出;取消所有聚集性活动,组织落实居民日常生活服务保障、健康监测、环境消毒等工作。中风险社区(行政村)人员减少外出和聚集。

3、社区管理。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发挥社区志愿者作用做好社区健康教育、环境卫生治理、公共场所排查、外来人员管理等工作。有疫情的社区(行政村)所有小区设置卡口,实行24小时值守,出入口严格执行体温必测、口罩必戴及扫码的要求,引导居民非必要不出门。外来人员及车辆禁止进入。

4、学校和托幼机构管理。有疫情发生的学校、托幼机构,镇疫情防控指挥部根据疫情程度、学校规模等采取学校停课、校区停课等紧急措施。其他学校、托幼机构,允许上课,不组织大型集体活动;教育部门做好教职员工和上课学生健康监测、通风消毒等工作,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课)追踪等措施,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5、企事业单位管理。有疫情发生单位停工停产,落实防控措施经评估后可复工复产;可能被污染的单位采取扩大核酸检测、终未消毒等措施后可不停工停产。防控区域内单位实行封控管理,减少人员进出,鼓励远程、居家等弹性办公,鼓励错峰上下班;如疫情进一步发展,经评估,及时采取停工停产的措施。

6、特殊机构防控。疫情发生时,养老院实行全封闭管理和全员核酸检测,禁止人员进出,暂停接收新进人员,停止家属探视活动。对确有探视需求的,可向相关机构提出申请,视具体情况稳妥安排。

7、公共场所管理。疫情发生时,暂停开放影院、健身场所、网吧、舞厅、酒吧、KTV、培训机构等密封场所。各类公共场所对进出人员实施体温必查、口罩必戴、扫码或查验健康证明方可进入,合理控制人流量和保持足够的社交距离。

8、医疗机构管理。疫情发生时,医疗机构进一步加强发热门诊管理,安排疾控流调队伍定点驻守,对每例发热病例提前开展流调;镇卫生院、新荒卫生院应当在相对独立区域设立临时离病房留观发热患者;村卫生室配合社区开展发热病人排查。医疗机构严格落实住院患者和陪护人员核酸检测制度,实行医院主要负责人带队的院感防控日巡查制度,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以及防控的基础设施、基本流程逐一梳理,摸排整治各类风险隐患。

9、隔离场所管理。疫情发生后,镇疫情防控办公室按疫情波及人群数量,启动隔离场所运行,负责密切接触者、无症状感染者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卫健部门安排专职医务人员每日开展健康监测。

10、公共交通管理。疫情发生时,公共交通停止运营。其他区域由交通运输部门落实客运场站和各类交通运输工具通风消毒、控制乘坐率(不超过70%)、客运车辆空调使用、留观区设置、发热乘客移交和信息登记等各项措施;乘客扫码、测温后乘车,全程佩戴口罩。

11、薄弱场所管理。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强对建筑工地的排查,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提升薄弱场所卫生防疫水平。

(三)高风险地区防控措施

在落实中风险地区各项防控措施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扩大防控区域范围。防控区域从有疫情的社区(村)扩大到镇区。将疫点的防控范围扩大到社区(村),划为疫区进行管控。

2、人员流动管理。按社区(村)实行封控管理,禁止人员进出。高风险地区人员坚持“非必要不出镇”,确需离开本地的,须持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3、社区管理。所有小区实施管控措施,禁止非必要人员和车辆进出。

4、学校和托幼机构管理。辖区内学校、托幼机构全面停课停学,实行在线教学。如疫情进一步发展,经评估可进一步采取关闭高风险区所辖所有学校和托幼机构的措施。

5、企事业单位管理。疫情波及的一类和二类企业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可不停工停产,三类和四类企业停工停产。如疫情进一步发展,经评估可进一步采取关停高风险区所辖所有企业的措施。

6、特殊机构防控。疫情发生时,养老院人员一律不得进出,取消所有探视。

7、公共场所管理。疫情发生时,餐饮服务单位停止堂食;暂停开放影院、健身场所、网吧、舞厅、酒吧、KTV、培训机构、如疫情进一步发展,经评估可进一步采取关停高风险区所辖所有公共场所的措施。

8、隔离场所管理。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启动一定规模的隔离点。

9、公共交通管理。疫情发生时,公共交通停止运营,限制私家车、出租车等出行。

10、疫苗应急接种。根据疫情风险,经专家综合研判,适时启动高危人群疫苗应急接种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社区(村)、企事业单位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主要负责人直接指挥疫情防控的工作机制,主动谋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及时协调、解决疫情防控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压实四方责任,确保各项疫情防控措施落地见效。

(二)加大资金投入。医疗保障组及时调整,动态上报医疗物资使用和储备情况,及时向相关部门上报需求;物资保障组要为排查、管控、隔离、消杀、随访、流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