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旱作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

旱作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旱作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旱作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

旱作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耕地;问题;开发利用;改良措施;宁夏固原;原州区

中图分类号 S15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258-02

原州区现有耕地10.36万hm2,均为中低产田。干旱缺水,耕作粗放,土壤瘠薄,水土流失严重,是制约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1 耕地存在的问题

1.1 土壤干旱缺水

原州区属于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年降水量为350~650 mm,种植业以旱作物为主,作物生长发育需求的水分主要依赖于天然降水。由于受六盘山脉的抬高影响,降水由南向北递减,且年际变率较大,季节分配不均。4―6月降雨占全年降水量的25%,7―9月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62%,年蒸发量为1 753.2 mm,是降水量的3.7倍,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极为不利。原州区水资源极为贫乏,水量受雨量制约。地下水资源也不丰富,加之埋藏较深,水质较差,给开采利用带来困难。在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常因水分不足,土壤干旱,使作物生长发育受到不利影响,这是造成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的首要原因。

1.2 土壤瘠薄,肥力不足

肥力是土地生产能力的主要体现,与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密切相关。据调查,原州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2.1 g/kg,全氮平均含量为0.80 g/kg,碱解氮平均含量为60.8 mg/kg,有效磷平均含量12.6 mg/kg,速效钾平均含量为187 mg/kg。特点为“一高”(钾素含量较高)、“一中”(有机质含量处于中等偏低)、“三低”(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均低)、“一个不协调”(碱解氮与有效磷比值较大),土壤含量低。大面积的丘陵坡地虽黄土层深厚,但养分含量低,结构疏松,易受水蚀,致使水土流失严重,抗旱能力弱,生产能力低下。部分川地重用轻养,犁底层明显、坚实,作物根系下扎困难。部分土壤供肥能力差,如阴黑土有机质和养分总量贮量虽高,但低温多雨,湿度大,水、肥、气、热不协调,矿质化弱,土壤养分有效性较低。土壤瘠薄,肥力不足,限制了自然水的利用,土壤干旱,水分不足,又降低了有效供肥能力。

1.3 广种薄收,耕作粗放

原州区农业生产以旱作为主,农业经营结构单一,种植业常因降水影响,产量低而不稳。加之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动和老龄化,形成了广种薄收,只种不养,耕作粗放的恶性循环。

1.4 水土流失严重,部分耕地存在次生盐渍化

随着农业人口的不断增加,毁林毁草开荒时有发生,生态环境平衡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依然严重,从而引起了表土侵蚀,耕地肥力降低,蓄水保墒能力减弱。在清水河谷的部分灌溉农田上,因长期灌溉含盐量较高的库、井水,从而使土壤发生不同程度的次生盐渍化,全盐含量达2.5~7.9 g/kg,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极大。

2 耕地开发利用措施

2.1 调整农田种植结构,提高耕地利用效益

根据原州区耕地类型,气候特点及种植业生产现状,结合耕地地力评价等级,对耕地资源合理配置与种植结构调整提出如下设想,以便分区经营,综合发展。

2.1.1 清水河河谷平原川道区。原州区包括三营镇、头营镇、彭堡镇及清河镇的部分村队,可充分利用杨黄灌溉、库井灌溉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积极推广蔬菜种植,扩大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向日葵种植面积,逐步建成农业高效示范园区。

2.1.2 黄土丘陵区。原州区包括河川乡、炭山乡、官厅乡、寨科乡、清河镇以东村队以及中河乡的部分村队,该区以旱作雨养为主,应继续推广玉米地膜覆盖种植,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发展以荞麦、莜麦、碗(扁)豆为主的小杂粮生产,提高耕地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2.1.3 南部土石山区及土石丘陵区。原州区主要分布于张易镇、开城镇及中河乡的部分区域。在巩固提升马铃薯三级种薯繁育体系的同时,稳步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要选育良种,提高品质和单产。同时,要扩大豆类面积,在海拔≤2 000 m的区域发展地膜玉米种植,确保农田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2 构建耕地生态保障体系

2.2.1 建设高产稳定基本农田,提高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原州区一、二等耕地主要分布于清水河河谷平原川道,地势低平、积温较高、光照充足、有灌溉条件,有利于多种作物的生长发育,是原州区发展高效农业的精华之地。林茂则粮丰,林业是农业的生态屏障。高标准农田林网可有效减轻旱、涝、霜冻、干热风对农业的危害。应采取措施加快农田林网建设,实现田、林、路综合治理,首先将河谷道的一、二等地建成高标准高产高效基本农田。分布在三、四等耕地和6~15°修成的梯田上,五等地58%分布在6~15°坡度上修成的梯田和6~15°坡度上。地形复杂,大部分耕地所处的地形部位沟深坡陡,切割强烈,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农田建设与草灌植被建设相结合,构建旱作基本农田的生态保障体系。在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要通过增施有机肥料、粮草轮作、秸秆还田等措施培肥地力,提高土壤保水能力,保证作物稳定增产。≥25°所处地形部位修成梯田,坡耕地要全部退耕还林还草,增加植被,控制水土流失。

2.2.2 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保证耕地安全生产。对小流域区内山、水、田、林、路实行统一规划,实施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农林牧用地实行优化配置。坚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结合,采用库、坝、池窑协调利用,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耕地安全生产。

2.2.3 建设水资源利用工程。水资源是原州区农业发展的“瓶颈”。要遵循开源和节流并重,高效用水的原则。一是加强水资源利用工程的建设,重点修复加固已建成的“库、坝、井”及蓄水、输水工程和集雨工程,排除病险,提高标准;二是开发新的水源,扩大灌溉面积;三是大力示范推广小畦灌溉、低压管道灌溉、滴灌、喷灌、膜下灌溉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节水用水,扩大灌溉面积;四是加速杨黄补灌区配套工程建设和杨黄灌区灌水设施的修复更新,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生产效率。

2.2.4 巩固封山禁牧成果,搞好生态建设。针对原州区生态环境脆弱,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等特点,2003年以来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禁牧,植被覆盖得到恢复,水土流失明显降低。今年要完善措施,建立健全草原保护制度,草畜平衡制度,实行禁牧、休牧和划区轮作制度,巩固封山禁牧成果,实现农、林、牧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2.3 加强耕地质量监测与依法保护力度

耕地质量是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证,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质量的改善密切相关[1-3]。要根据《农业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保护。要建立健全耕地质量检测体系,开展耕地地力检测,跟踪耕地质量的动态变化,建立耕地质量数据库,为科学管理耕地,保护耕地质量可持续发展服务;要建立健全耕地信息网络体系,优化充实耕地资源管理信息功能,提高耕地地力信息系统的开发利用,为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区域性特色农业,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科学依据和信息平台;要建立耕地土壤质量预测、预报系统,分析土壤理化性状和环境变化趋势,预测、预报土壤障碍因子和土壤环境污染的变化情况,及时准确地为农业生产提供预防措施及治理办法,为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供指导性意见。

3 改良利用措施

3.1 多措并举,培肥地力

土壤瘠薄、肥力不足是制约本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因子。培肥土壤、提高地力是种植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根据多年生产实践,应抓好3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广开肥源,增施有机肥。有机肥料不足是当前农业生产中一个首要的问题,特别是农家肥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农作物生产的需要,是当前农业生产中一个突出问题。为此要坚持草畜主导,兴牧促农的方针,大力发展畜牧业,畜多才能肥多。二是大种绿肥,实施秸秆还田。原州区农家肥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大面积地力提高的要求,必须以大力发展绿肥,特别是豆科绿肥作为补充。种植绿肥不仅能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还可为发展畜牧业提高饲草,并能延长耕地的季节性覆盖,控制水土流失,是一举多得的有效措施,原州区种植绿肥方面已有一些成功经验。实践证明,种植绿肥省工、节本,提高肥力的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要因地制宜大力提倡,积极推广。同时实施秸秆还田,重点扩大留高茬还田,运用氮肥调整碳氮比,加速秸秆腐化,增加土壤有机质。三是改进施肥方法,大力推广化肥秋施、深施、种施,以无机促有机,从而达到提高农作物的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的目的[4-5]。

3.2 挖掘水源,发展灌溉,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发展灌溉是提高单产的重要措施,增产效益极为突出。由于原州区北部河谷川道区沟阶地多处于河道或冲沟边,分布零散,修建长距离的输水渠道困难较大,但河沟内有丰富的地下水源,因此打井提灌效果明显。对已建立的杨黄灌区、井灌区要完善配套输水工程,大力推广小畦灌溉、膜下灌溉、滴灌等技术。同时,加强水利工程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提高工程的使用效益,提升原州区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对次生盐渍化土壤采用完善灌溉体系,提高灌溉质量;增施有机肥料、种植绿肥、秸秆还田,提高土壤肥力;调整种植结构,扩大耐盐作物面积,推广地膜种植[6]。

3.3 扩大旱作节水技术,充分利用天然降水

一是加强改土治水,发展集雨补灌。根据原州区春季少雨,十年久旱,降雨主要集中在7―9月的特点,要实施降水的时空调控,继续大力推广打窑集雨节水补灌措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干旱的能力。二是大力推广以地膜栽培为主的旱作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水分无效蒸发,提高降水利用率,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地膜覆盖特别是秋季和早春全膜覆盖栽培技术,有显著的土壤增温保墒和增墒作用。近年来在玉米种植中推广地膜马铃薯、地膜瓜菜、膜测小麦等种植技术。三是推广“以肥调水”为中心的土壤培肥技术,以“五墒耕作”即旱耕深耕多畜墒,过伏合口保底墒,雨后耙耱少耗墒,冬春打碾防跑墒,适时早播用冻墒为核心内容的适墒耕作技术,以达到保住秋墒、秋雨春用的目的。

3.4 建设高产、稳产农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强化农田基本建设,建设高产稳产农田,改变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既能提高土壤肥力,又能增强抗灾能力,遏制水土流失,保住作物高产。建设高产、稳产农田,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农田基本建设,二是农田水利建设。具体讲,在山区农田基本建设要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开展小流域治理,实行坡地梯田化,沟壑川台化,壕地建设坝地及洪漫地,积极推行隔坡梯田。在杨黄、库、坝、井灌区要健全渠系配套工程,平田整地,实行园田化,为高产稳产创造条件。

4 参考文献

[1] 赵丹煦.福贡县耕地利用特点和动态变化分析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1(1):149-151.

[2] 索全义,姬宝霖,高聚林,等.高泥沙洪水淤地治沙后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的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7(5):134-137.

[3] 乔晓娜.耕地资源减少的原因及合理利用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21):348-351.

[4] 王兵,仝亮,潘元庆,等.河南省黄河滩区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J].河南农业科学,2008(11):64-66.

旱作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范文第2篇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农田节水示范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农办发〔2010〕4号)要求,我委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田节水示范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农业用水生产效率和效益为核心,立足田间节水,集中开展农田节水技术模式的集成示范;以主导产业为基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粮油高产创建和旱作节水农业示范为重点,建设高标准农田节水示范区;以科技示范户和种田大户为纽带,辐射带动,全面普及农田节水技术,实现节约用水和高产高效双重目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根据我市自然条件、优势作物布局、水资源特点和农田节水发展状况,选择有代表性的农田节水技术模式开展示范。各区县分别建立1个示范区。通过示范区建设,降水复蓄利用指数3次以上,每亩蓄积补灌4方水以上,自然降水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玉米、马铃薯、水稻等作物单产提高1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5%以上。

三、工作原则

(一)整合资源。以农业部节水农业项目为主体,结合高产创建示范项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等项目,整合相关资源,充分调动科研、教学单位和企业的力量,共同做好工作。

(二)狠抓落实。要保障各项农田节水措施到位,按照节水设备产品到田、技术人员到户、技术要领到人的要求,组装集成高效节水设备和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真正让农民得实惠。

(三)以点带面。充分发挥示范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主力军作用,总结经验,强化宣传,以点带面,加快推广。

四、重点工作

(一)制定方案。各区县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农田节水示范活动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分工,细化技术措施,配备技术人员,创造工作条件。示范区建设要落实到乡(镇)、村、户。

(二)示范区建设。根据本区域农田节水类型,选择代表性强、基础好、集中连片、交通便利的地点建立示范区。筛选确定针对性强、实用性好、效果佳的农田节水技术模式进行示范展示。

1.技术模式。旱地区主要以工程节水和农耕农艺节水技术建设为主,其中工程节水主要推行集雨蓄水补灌技术模式,农耕农艺节水主要推行秸秆覆盖、地膜覆盖、聚土垄作技术模式。稻田区主要推行旱育型节水育秧技术模式。

2.示范作物。示范作物应为当地的主导作物,具有培育支柱产业的潜在优势。示范区作物可为一种,也可为多种。

3.示范规模。旱作示范区至少200亩,其中核心示范片100亩以上。稻作示范区,旱育型节水育秧技术模式占示范区面积的70%以上,其中核心示范区100亩以上。

4.示范标牌。*区、*区、*区须设立统一标牌,标明创建单位、责任人、目标任务、技术要点等内容,方便农民学习,接受社会监督(标牌规格要求见附件)。

(三)墒情监测。*区、*区、*区在示范区设立1-2个土壤墒情监测点,按照农时季节,定期开展墒情监测工作,为当地种植生产、农田节水技术示范推广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观摩学习。要充分发挥示范区的展示带动作用,在关键农时季节,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农民现场观摩学习。在示范现场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解答农民技术疑点,使农民掌握技术操作要领。

五、市级活动安排

2月:全市召开春耕生产现场会,*市农田节水示范活动工作方案,启动*市农田节水示范活动。

3月:组织区县编制实施方案,确定示范片地点和技术模式,开展示范片建设,组织技术培训2次。

4-10月:示范推广农田节水技术模式,开展土壤墒情和天然降雨径流监测;组织相关专家开展检查指导;结合春、秋两个农时生产关键时节,组织县级交叉学习两批次,组织经验交流和宣传报道;组织承担农业部节水农业项目的区县,开展示范片技术模式数据分析、汇总、县级验收,市级完成全部数据汇总和分析,编制完成我市承担农业部节水农业项目的技术报告和工作报告,并提请农业部组织验收。

11月:总结验收。开展技术总结和评价工作,汇总分析各类监测数据、总结技术模式效益,归并和确定适宜*地区推广的技术模式类型,总结活动开展情况,形成活动工作总结报告,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措施。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我委负责组织协调,市农技总站负责技术指导服务。各区县(自治县)农业部门主管领导要亲自挂帅,组织力量,创造条件,保证措施到位,并加强检查和指导,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该项工作顺利实施。

(二)加强工作督导和技术服务。市农委将组织有关有关单位和专家,在春耕、秋播季节,深入基层、农户和田间,对农田节水示范活动进行督导,敦促各项任务、技术措施到位,会同区县及镇乡当地技术人员广泛开展针对农民施肥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完成农田节水示范活动目标任务。

旱作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范文第3篇

今年我县农建工作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在地区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具体指导下,有战绩,有进展,也存在困难和差距,现将有关情况作一简单汇报,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任务指标完成情况

截止11月10日,全县共铺开各类农建工程486处,上马劳力3.8万人,上马机具1170台,其中大型机具240台,小四轮930台,共投入农建资金2970万元,(其中自筹1430万元),投工投劳56万个。动土石方744万方。已完成吃水工程68处,解决缺水人口2.3万人,占任务的100%,新增水地300亩,占任务的150%;改善水地1000亩,占任务的100%;完成水保初治面积13.1万亩,占任务的118%,其中基本农田2.5万亩,占任务的166.7%,造林9万亩,种草1.6万亩;完成机耕面积32.95万亩,占任务的103%,其中深耕17万亩,占任务的100%,新育苗2010亩,占任务的105%;秸杆还田1.5万亩,占任务的100%。

二、重点工程建设情况

今年全县共铺开重点工程20处,概括起来为“73361”工程,即7处集中供水工程,3处生态防护建设工程,3处综合治理工程,6处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和1处治沟骨干工程。

7处集中供水工程主要是今年省政府确立我县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的骨干工程。目前,7处建设工程相继完工,共新打420米以上深井2眼,150米深井2眼,扩建提引水工程2处,扩建配套提水工程1处。总计安装输水管道100公里,新建蓄水池10座,总容水900立方米,新建集中供水管理站3处,管理房13间,完成投工5.2万个,工程量43.36万方,使56个严重缺水村庄的2余口人和5800头大畜的吃水得到稳定解决。

3处生态防护建设工程主要是配合全县生态环境工程建设确立的精品工程,现已完成建设总面积2.28万亩,共挖大鱼鳞坑60万个,水平沟1.3万米,植防护林2.2万亩,修路9公里,排洪渠4100米,坡改梯710亩。

3处综合治理工程共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2.216万亩,其中包括水保林1.6万亩,经济林375亩,种植牧草3540亩,新建基本农田2245亩,整地6880亩,育苗20亩,打坝3座,谷坊48座,修路17公里,排洪渠1.5万米,河道输浚3000米,沟头防护2万米。

6处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共完成梯田1.27万亩,滩坝地1230亩,新增节水面积1200亩,三项合计基本农田为1.5万亩,项目区内人均新增基本农田1.2亩。

1处治沟骨干工程为骨干坝建设工程,完成坝高18米,总控制面积4.9平方公里,总库容78万立方米,可淤坝地130余亩,完成投工4000个,总工程量7.1万立方米。

三、主要做法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把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来抓。

我们*贫穷落后由来已久,其中导致贫穷落后的主要原因就是生态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生产条件落后。特别是去年以来,连续二年干旱少雨,造成农业减产,农民减收。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要改变这种状况,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基础设施改善,努力改变农业生产条件是关键措施、根本措施。为了把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真正统一到这一战略高度,在全县掀起以兴水治旱为主要内容的秋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县委、县政府研究确立了“以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兴水治旱为重点,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为动力,坚持户、专、群、干结合,多形式并举,质量效益并重”的指导思想和上规模、创精品、要效益、争先进的总体要求,及时调整充实了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各乡镇也相应充实了农建领导机构。并于8月7日召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动员会,对全县农建工作统一进行了安排部署。地区农建动员会之后。结合贯彻会议精神,在组织农建指挥部成员、乡镇干部、农口负责人对全县农建工程开展五看,即看投入、看规模、看机制、看质量、看效益为主要内容检查督促的基础上,又于10月10日召开了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再动员会,鼓励先进,鞭策后进,重点帮助部分干部群众解决“秋收忙,抽不出劳力搞农建”的等待观望思想和消极畏难情绪。要求全县干部群众必须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稳定脱贫的生命工程、基础工程,放到突出位置来抓。实行四套班子、农口技术员包乡,单位包村、包工程制度,层层分解农建任务,逐级建立目标责任制,既包进度,又包质量,加强考核,从严奖惩,确保工程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完成。有效地调动了县乡村三级干部主动抓农建的积极性,为搞好秋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努力实现秋冬农田水利建设新突破。

根据地委、行署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会议精神,结合我县的实际,我们坚持把秋冬农建的重点放到兴水治旱上,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突出抓以下五个重点:一是抓好以机修梯田为重点的基本农田建设;二是全力实施以集中供水工程为主的农村饮水解困工程;三是继续抓好以植树造林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四是坚持不懈抓好精品小流域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五是努力抓好以机耕、秸杆还田为重点的旱作农业建设。并把深耕重点放到*乡镇和*缓坡地区乡镇;秸杆还田重点放在*六个乡镇;*重点完成三个精品工程的配套任务;小寨、长畛、烈堡、红崖子重点完成精品小流域治理的辅助工程、通道工程;*等有人畜吃水工程的乡镇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紧完成人畜吃水配套工程等。要求各乡镇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保质保量完成植树造林、予整地、育苗等其它各项农建任务。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力求做到四个结合,即农建工程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长远目标紧密结合;和国家投资的重点工程紧密结合;和农业结构调整及开发特色产业紧密结合;和近期利益与增加农民收入紧密结合。全县呈现出乡乡有连片骨干工程和重点工程,村村有效益工程,户户有农建任务,上下同心,齐抓共干的喜人局面,为全面完成秋冬农建任务奠定了基础。

(三)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奖优罚劣,千方百计调动基层干部投身农建工作的积极性。

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群众是基础,干部是关键。秋冬农田水利建设开展以来,我们本着“治山治水先治吏”的原则,要求四套班子领导必须到乡镇、到工程,坚持一线指挥,为所包乡镇的第一责任人。同时要求各乡镇书记、乡镇长在农建期间不得擅离职守,确因工作需要外出,必须向书记请假。如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下去检查农建工作时,连续三次发现乡镇主要领导不在岗位,不在一线,则取消该乡镇评比先进的资格。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在开展农建前即深入各乡镇了解工程的规划情况,期间又经常下去了解工程进展情况,解决实际困难。本着严格检查、严格奖惩的原则,在农建结束后,又组织有四套班子全体领导、涉农部门领导、乡镇书记、新闻单位参加的检查评比工作,对农建先进乡镇奖励现金2000元,对后进乡镇除在全县范围进行通报、电视曝光外,一票否决当年综合考核中评比先进的资格,并要求主要领导在农建总结会上做表态发言。今秋农建期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先后深入乡镇检查了解农建4次,组织阶段性大型检查评比3次。由于方法对头、措施可行,有效地调动了基层干部扑下身子抓农建的积极性,增强了县乡干部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和恐后意识,在农建工作上,乡与乡之间自发开展了比规模、比速度、比质量、比效益的比学赶超活动,为全面完成农建各项任务创造了条件。

(四)合理规划,科学施治,确保工程质量。

为提高秋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开发效益,增加农田基本建设中的科技含量,我们本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绿字当头,集中连片,综合治理,提高效益的原则,夏季由书记、县长带队,组织水利、林业、农机、扶贫办等有关领导和部分科技人员深入各乡村,在总结前几年治理经验和教训的同时,重新修改制订了我县远期、近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和符合县情民意的分期实施方案,并按照“先好后次、先近后远、先易后难”的原则,确定了3个千亩梯田片,3处重点流域治理工程。根据不同地形地貌、立地气候条件,制定不同的治理方案。以大流域为骨干,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工程、生物、保土耕作措施有机结合,优化配置,进行综合治理和综合开发,达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如八角马军营流域,主沟长4公里,内有1公里以上支沟5条,流域面积18000亩,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7280亩。从该流域立地条件出发,我们采取沟底打坝淤地、缓坡推土造田、陡坡植树造林的治理形式,在造林中推广了阳坡生态阴坡针、背风向阳经济林的营造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治理效果。新造基本农田800亩,水平沟整地4000亩,种植柠条1500亩,种植落叶松、油松2500亩,育苗20亩,打坝2座,年内治理面积达到5300余亩。基本上做到了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使流域内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五)抓住机遇,提、引、蓄并举,全力实施人畜饮水解困工程。

我们*历史以来水资源缺乏,是出了名的贫水县,全县有百分之八十的村庄人畜饮水非常困难。近三分之一的村庄祖祖辈辈饮用雨水、雪水、麻河坝水度日,群众苦不堪言。不仅影响人们的生存质量,生活水平,还严重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鉴于此,历届县委、县政府都把解决饮水困难当作大事来抓。但苦于工程大、投资多、技术相对弱等原因,到去年年底,全县尚有100多个村、5万多口人、1万多头大畜不同程度缺水。今年,我们抓住省委、省政府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我县被列为全省首批解决的22个重点县的机遇,坚持把解决人畜饮水困难作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多方筹资765万元,以开发利用深层溶岩水,集中连片供水为主,提、引、蓄并举,年内铺开各类人畜饮水工程68处,其中新打机井4处,引水工程1处,提水工程21处,包括集中供水工程7处,蓄水工程46处,打旱井261眼。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现所铺开的68处人畜吃水工程全部竣工,全县严重缺水的93个村庄,2.3万余口人、7254头大畜的吃水困难一次性得到解决。按照管理专业化、经营企业化、用水商品化、服务社会化。“以水养水”的改革思路,转换经营机制,不但使全县80%的农民吃上了自来水,其它人口也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吃水条件,而且也为下一步彻底解决全县人畜吃水困难积累了资金,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六)多元筹资,集中使用,确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到位。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需要大量的投入,而资金困难又是制约农建的主要因素。为了增加农建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们采取劳动积累工顶一些,受益人口集一些,干部职工捐一些,县乡财政挤一些多元筹资的方法,一是发扬自力更生精神,进一步完善农村劳动积累工制度,鼓励支持农民在自觉自愿和实际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尽力解决自身利益投资。要求每个农村劳力每年农建投工不少于20个,凡人畜吃水工程受益人口每人出资20元。如烈堡集中供水工程仅群众投入劳动积累工就达5万个,折款75万元。全县仅机耕一项,群众即投入资金330万元。二是本着自愿出钱出力的原则,每名机关干部年内植树造林捐资20元,义务修路捐资30—50元。三是县乡两级财政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挤出部分资金用于农田基本建设。截至10月底,县乡两级财政已拨出200万元专款投入农田基本建设。四是严格把好国家专项资金使用关,把国家下拨我县的水利水保、扶贫专款、以工代赈、世行贷款、植树造林以及其它有关资金捆到一起,统筹安排,合理使用,集中财力办大事。通过以上渠道,全县共自筹农建资金1430万元(包括投入积累工折款840万元),有力地缓解了农建资金紧张的矛盾,保证了全县各项农建工程的顺利进行。

四、特点

一是上马早。在专业队长年干的同时,八月初,三千名机关干部职工和农村部分劳力(妇女、老人)即已投入农建工程。上马要比往年早一个月左右。

二是规模大。突出集中连片,综合开发。在整体农田基本建设中,规划设计了3个3000亩以上的机修梯田片,3个万亩荒山绿化片,全长30公里的绿色通道工程,2个规模旱井旱池乡,7处集中供水工程,3处总面积5万余亩的重点流域治理工程,农建高峰期上马劳力达到4.5万人,规模之大,上马劳力之多,投资之巨,都是近年来所没有的。

三是效益好。由于在农建工程建设中,始终坚持综合开发,严把质量,力创精品的治理方针,因而从效益上看,也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

四是机制新。地流域治理中,认真推行谁治理谁受益的方针,如太平庄乡大磨沟改河造地工程实行以户承包,谁垫谁有,五年免交农业税和各种摊派的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全乡人民的垫地热情,日上劳力540人,日上机具70多台。在解决人畜吃水中,创造了管理专业化、经营企业化、用水商品化、服务社会化的经营模式,为实现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动员社会力量、千家万户治理千沟万壑走出了新路。

五、问题

(一)由于大规模的机修梯田和流域治理,与机耕发生了时间上的冲突,机具紧张,难以两全,尤其大型农机具更显不足。

(二)高杆作物(主要是葵花)多,收获期长,影响了机耕进度。

旱作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挑战;开发重点;指导意义;河北丰宁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313-02

丰宁满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北部,介于北纬40°53′~42°0′,东经115°54′~117°20′之间。全县总面积8 765 km2,县辖26个乡镇、309个行政村,总人口38.2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32.6万人。丰宁县气候属于中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型高原山地气候。无霜期90~140 d,年降水量350~550 mm,具有坝缘山地、疏缓丘陵、坡状高原地貌特点,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阶梯分布,分坝上、接坝和坝下3种地貌,是冀北山地及丘陵一年一作旱作农业区。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7.476万hm2,主要作物有玉米3.42万hm2,蔬菜1.47万hm2,马铃薯6 666.67 hm2,莜小麦、杂粮1.44万hm2。

1 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有利条件

一是丰宁县迎来了历史性的政策支持。丰宁县在享受国家重点贫困县优惠政策的基础上,2010年又被确定为燕山―太行山片区县,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政策。二是丰宁县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丰宁县被列入河北环首都扶贫攻坚建设示范区,纳入国家首都经济圈“十二五”规划。同时也迎来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期,张唐铁路、虎蓝铁路、张承高速、抽水蓄能电站正在建设中。同时积极谋划的北京大外环,连接宣大、张承2条高速公路,将使丰宁县真正融入北京经济圈、文化圈,对整个社会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三是丰宁县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基础。地域面积大,幅员辽阔,土地、生态、文化等资源丰富。毗邻京津高端消费市场、区位优势明显。气候条件优越,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是公认的黄金奶牛养殖和无公害错季蔬菜产业带。四是拥有强大的科技支撑。丰宁县是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产、学、研”联系基地。五是丰宁人民期盼崛起式发展。新世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县委、县政府以“跨越发展、绿色崛起”为主基调,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开放强县、旅游兴县、文化活县”四大战略,确定实现“建设山水园林中等城市和打造文化旅游与绿色产业高度融合的国际旅游名县”两大目标。全县上下有着强烈的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形成合力攻坚的大扶贫格局[1-2]。

2 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2.1 产业规模尚未形成

山区农业产业存在区域布局和产品生产结构不合理,生产经营规模小、产业技术落后等特点,产品市场没有形成固定的商业品牌,缺乏市场营销网络建设,产业基地尚在建设完善之中。农副产品加工规模不大、效益不高,产业关联度低,无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2.2 产业缺乏市场竞争力

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产业缺少龙头企业,现有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22家,专业合作组织和经纪人队伍数量少,加工、营销、信息等服务相对滞后;龙头企业竞争力弱,产品市场占有率低,带动贫困农户致富引领作用不明显。基地认证和品牌建设相对滞后,产品知名度不高,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没有鲜明的丰宁地域标识。

2.3 农村科技支撑体系发展困难重重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水平低,掌握实用技术能力差,贫困乡村科技队伍不完备,没有全部形成县、乡、村三级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各类农技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技术经纪人组织,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正在加速建设之中。

2.4 产业投入严重不足

丰宁县每年国家投入财政扶贫专项产业资金不足2 000万元,农业产业综合开发投入严重不足。丰宁县担负着为京津涵水源的重任,实施生态功能控制,延缓了县域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步伐。扶贫对象“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薄弱。基础设施建设迟缓,配套设施严重滞后。蔬菜产业水利设施配套不齐,种苗体系不健全,加上产地质量安全检测条件差,严重制约蔬菜产业的发展。奶牛产业亟待向牧场化经营转变,中草药产业缺乏科学技术支撑,产业开发条件落后,产业技术更新迟缓[3-4]。

3 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以扶贫开发引领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全局的扶贫攻坚基本思路,按照中央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新阶段扶贫攻坚主战场的部署要求,依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及丰宁县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结合县奶业、蔬菜、林果等产业发展目标,强力推进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加快建设山水园林中等城市步伐,打造文化旅游与绿色产业高度融合的国际旅游名县。

4 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重点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区位特点,从产业基础出发,以市场为导向,采取多种措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大产业布局向贫困乡村倾斜的力度,大力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支柱,进一步增强群众自身“造血机能”,为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奠定基础。

4.1 农业开发重点

以自然条件承载能力为前提,抓住重点,打造特色农业。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加快特色产业带和生产园区建设,培育一批重点龙头企业,争创一批有机认证名牌农副产品,快速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扶持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率,建立“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共享机制,创出新模式、新路径,实现农业跨越发展,把丰宁县建设成环首都绿色有机食品和苗木花卉供应基地。一是做大做强奶业,举全县之力,全力打造“中国有机奶都”。二是规模发展无公害蔬菜产业,打造绿色有机蔬菜基地和河北省蔬菜产业示范区。三是结合生态建设,大力发展林果经济产业,促进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重点开展杏扁、苹果梨、园艺花卉、大果沙棘等基地建设,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及果品加工等增收产业项目。四是因地制宜抓好发展肉牛、肉羊、生猪、特种养殖、杂粮杂豆、油料种植、中草药种植等富民特色产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4.2 农产品加工开发重点

重点依托奶牛、蔬菜、林果三大立县产业,发展产品深加工。坚持走低碳环保、清洁循环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产业园区建设为平台,切实优化壮大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4.3 完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健全县乡村农业技术体系,积极推广节水农业、高效农业,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滴灌等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推广转化农业科技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完善培训体系建设,采取集中培训、巡回指导、技术承包、信息咨询、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服务,推广先进农业实用技术。加强与各级农业科研院所的合作,提高科研成果的技术转化率。

4.4 农业综合开发配套设施建设

水利配套建设方面,推进以喇嘛山水库、西湾子水库为重点的水源工程项目建设,实施引滦入潮、西水东调工程,提高区域水资源供给;加强农田水利节水工程建设,实施重点灌区节水改造,实施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因地制宜针对贫困乡村实施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水渠、小泵站等“五小水利”工程。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土地开发整理。

4.5 加强市场体系建设

加强与北京蔬菜批发市场合作,发展订单农业。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流通企业、农民经纪人开展农产品营销,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开拓市场。积极推进物流配送,鼓励农民设立直销店、连锁店,加强农超对接、农餐对接,不断拓展产品销售渠道。构建“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形成种、养、加紧密衔接的农产品转化增值模式,促进扶贫产业良性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推进农产品深加工。

5 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是有利于统一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增强加快发展山区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二是有利于引导山区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和模式的创新;三是有利于提升山区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民素质。

6 参考文献

[1] 谢志刚.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推动“富民强市”新跨越[J].传承,2011(10):32-33.

[2] 廖延召.农业综合开发支持西部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调查与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09(1):47-49.

相关期刊更多

河北农业科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

河北农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农业机械化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