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司经营财务知识

公司经营财务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司经营财务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司经营财务知识

公司经营财务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非常财务手段; 盈余管理; 退市机制

一、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上市公司退市虽然有五种情况的明确规定,但具体实施的只有连续亏损一种,其他几种情况一直没有可操作的细则。相比之下,西方成熟证券市场没有将公司连续三年亏损作为退市条件的,一般是以公司经营不善导致严重亏损,出现资不抵债,主要业务基本停滞,随时可能破产清算等情况作为退市的基本条件,而这些情况的共同点是它们的出现会导致公司失去持续经营能力。也就是说,持续经营是判断上市公司退市的一个基本标准。而我国上市公司的退市标准只有连续亏损一种情况,并且利润还不扣除非经常性损益,这种退市制度的缺陷非常明显,只要上市公司三年之中不是连续亏损,就不用退市。当公司面临退市风险的情况下,不论业务重组还是账面重组,那些持续亏损的上市公司完全有可能轻松地借助于非经常性损益、关联方交易、“洗大澡”等财务手段避免连续亏损,从而逃避退市机制的约束,本文将这些财务手段定义为非常财务手段,它们的最大特征是不代表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

二、文献回顾

由于政府严格的行政管制,造成企业上市资格在我国是一项宝贵的资源,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董事会乃至主管部委、地方政府都会尽量避免上市公司因“连续三年亏损”而被“摘牌”。为避免这种情况,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来迎合证券市场监管,避免退市。

陆建桥(1999)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为“保牌”普遍存在盈余管理。为了避免公司因出现连续三年亏损而受到诸如暂停上市、终止上市等处罚,在亏损上市公司首次出现亏损年份,公司进行显著的非正常调减利润的应计会计处理,在首次出现亏损前一年度和扭亏为盈年度,又明显地进行调增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赖朝晖(2002),蔡祥(2002),于海燕、李增泉(2001),李增泉(2001)发现处于盈亏临界线和计划配股的公司更有可能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黄婷晖(2002)研究表明,ST、PT或停牌的上市公司在被ST、PT或停牌的前一年和摘牌的前一年具有较强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赵春光(2006),陈珩(2003)研究发现无法避免亏损的公司具有较强的动机利用资产减值政策进行盈余管理。吴溪(2006)的研究也为ST公司摘帽前的盈余管理提供了实证证据,发现在申请摘帽年度,ST公司普遍存在确认了重大的非经常性利得,当摘帽标准明确限制了非经常性利得的幅度后,申请摘帽公司非经常性利得显著降低。雷光勇和刘慧龙(2007)研究表明,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金额越大,公司能够用于改善经营管理的财务资源就会越少,因此进行负向盈余管理的程度就会越大;如果公司第一大股东为非经营性股东,并且公司流通股比例越大时,大股东向公司输送利益的机会越少,公司进行负向盈余管理的程度越大。许罡和朱卫东(2010)以2007—2008年披露研发费用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公司研发支出资本化选择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研发投入越大,研发支出资本化倾向越高,管理者通过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政策选择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是为了避免亏损和再融资。

上述相关研究都证明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连续亏损,进而避免退市,会利用各种手段进行盈余管理,以规避证券市场监管。本文以东方银星为例,充分展示一个不具备持续经营前提的上市公司如何运用非常财务手段进行盈余管理,避免退市监管,从而长期在证券市场生存。

三、案例分析

(一)东方银星1998—2011年非持续经营状况

河南东方银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0753)是由原河南冰熊保鲜设备股份公司重组更名而来,公司1996年上市。2001年4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公司股票实行特别处理,公司股票简称由“冰熊股份”变为“ST冰熊”;2007年10月,因重组成功且经营良好,根据中国证监会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相关规定,经公司申请、上海证券交易所批准,撤销了其特别处理,股票简称由“ST冰熊”变更为“东方银星”。其1998—2011年盈利状况如表1:

通过表1可以对东方银星公司有深入全面的了解。公司1996年上市,1998年开始亏损,从开始亏损的1998年到2011年,长达14年的时间里,从净利润看,7年亏损,7年盈利,并不是经营状况很差的公司。但从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看,竟然只有3年是正的,11年亏损,公司的持续经营是值得怀疑的,而其中关键的2年,改变了公司的命运,2001年扭亏避免了退市,2006年扭亏摘掉了ST帽子。

(二)东方银星1998—2011年非常财务手段的持续使用

从表1可以看出,东方银星公司在2001年后,基本保持3年亏损一次的频率,亏损年度巨额亏损,盈利年度小幅盈利,“洗大澡”现象非常明显;另外除了经常使用非经常性损益避免亏损外,还在关键时刻使用其他非常财务手段避免亏损,达到了特殊目的。

1.2001年扭亏避免退市

2000年4月公司与关联企业共同投资设立了北京全球网星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出资3 479万元,占注册资本的49%。该公司4月份注册,上半年无收益,年末实现销售收入6 573万元,实现税后净利润780万元,本公司获得投资收益382万元。2001年该公司利润总额1 026万元,实现税后净利润1 026万元,本公司获得投资收益503万元。而冰熊股份2001年利润总额和净利润都是539万元,可见投资收益是公司在2001年扭亏的关键因素,从而避免了暂停上市的命运。和关联方的合资公司显然是为冰熊股份2001年扭亏量身订做的,合资公司2000年成立,马上连续2年大幅盈利,扭亏后该参股公司很快丧失盈利能力被转让。

2.2006年扭亏实现ST摘帽

3.2010年利用关联方交易保持连续两年盈利

(三)东方银星1998—2009年非常财务手段操纵后果

从表2可以看出,东方银星公司2006年重组成功后股价弹性远大于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的弹性,说明其股价上蹿下跳,非常活跃,这背后代表着巨大的经济利益。截至2012年一季度,东方银星的市净率7.46倍,亏损无市盈率,而行业龙头万科市净率1.68,动态市盈率不到10倍,其股价表现远远强于业绩优良的蓝筹地产股,这是对公司再次重组的预期。实际上公司2006年成功重组后,新的主营业务依然不能支撑公司的长远发展,公司又在不停筹划新的重组,如公司2009年7月1日曾公告,控股股东重庆银星智业(集团)有限公司(银星集团)正在与广西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有色)委托的广西(中国—东盟)矿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广西矿投)筹划本公司控股股权变更暨重大资产重组事宜,拟由广西矿投受让银星集团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2 500万股并协助本公司剥离现有全部非货币资产,同时由广西有色控股的广西华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锡股份)全体股东以其持有的华锡股份的全部股份注入本公司,使本公司取得华锡股份的全部资产,成为一家以矿业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后重组以失败告终。

四、上市公司退市机制质疑

通过对东方银星财务数据的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如果不是采用非常财务手段,这竟然是一个几乎连续14年亏损的公司,主营业务根本不具备持续经营的能力,而它依然在这个证券市场存在,还不是ST公司,可见证券市场已经丧失了甄别好坏公司的能力。会计信息已经告诉投资者,这是一个不良公司,从一上市就开始违法乱纪④,逐渐丧失持续经营能力,持续地靠非常财务手段保持盈利,避免退市,可市场却对它强烈看好,其股价表现远远强于业绩优良的蓝筹地产股,劣币驱逐良币,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受到严重扭曲,到底是谁让市场丧失了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

如果一个公司能够达到上市标准,为什么不让它上市?如果它不能达到上市标准,为什么能够成为上市公司?这是一个让监管者很难回答的问题。东方银星的案例就是这样,这也是所有垃圾公司重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重庆银星自己符合上市条件的话,为什么还要如此曲折,付出巨大代价去重组一个垃圾公司呢?反过来讲,如果重庆银星不符合公司上市条件的话,它怎么又能够通过重组垃圾公司的方式成为上市公司,达到上市的目的,这是一件自相矛盾的事情,说明证券市场监管机制存在重大问题,从而使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能力受到严重破坏。

正是对这种垃圾公司永不退市而能够持续重组的预期,使其股价表现远远强于业绩优良的蓝筹地产股,劣币驱逐良币,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受到严重扭曲。

五、建议

(一)改进利用会计指标的证券市场退出机制

从短期看,利用会计指标的监管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总体思路是增加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难度。一是从指标的设计上看,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管指标体系,因为单一会计指标很容易操纵,而建立各种指标之间的钩稽关系使得通过操纵同时达到这些目标增加难度;二是所有和利润相关的监管指标均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依据,让东方银星这类垃圾公司迅速退市,彻底断了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利润操纵的动机;三是出台更严格的关于借壳上市的标准和条件,凡是借壳上市的公司,一律按照首次发行新股的标准进行审核,增加垃圾公司重组难度,加快其退市步伐。但这样做的结果会有很大的副作用,因为增加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难度从表面上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会受到抑制,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上市公司会像东方银星那样进行更隐蔽的盈余管理。另外,这样做实际上是一种更严格的行政管制,会导致更严重的权力寻租,使监管者更加迷信行政管制的作用,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忽视市场本身的作用,结果更难找到正确的方向。因此改革行政管制的方法,增加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难度,只能是在我国现实环境下的无奈之举。

(二)充分发挥市场参与者的监督作用

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供给方,市场参与者是证券市场的需求方,是证券市场的利益主体,让市场参与者监督上市公司是最重要的、有效的监管,因为这直接与他们的利益相关。我国证券市场恰恰忽略了这种最强大、最及时、最根本的监管,市场监管者总是越俎代庖,试图代替市场参与者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督,而这种监督相对于市场参与者的监督是非常弱的,市场经济的理论和经验都表明以行政监管来代替市场监督从来是得不偿失,监管者的智慧不可能比全体市场参与者的智慧还高。完善市场化的监管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参与者的监督作用,保护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让市场参与者决定公司能否上市,能否再融资,是否退市,这才是解决我国上市公司特别是绩差公司严重盈余管理问题的根本途径。

沪深交易所新修订的上市规则是在朝这个方向努力的,一方面改进利用会计指标的市场退出机制,新增净资产为负值和营业收入持续过低、非标审计意见类型的退市标准;另一方面完善市场化的监管机制,新增股票累计成交量过低和股票成交价格连续低于面值的退市标准。这必将加快垃圾公司的退市速度,降低投资者的预期,使垃圾公司尽快被市场所抛弃,恢复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功能。说明证券市场监管部门监管理念正在进行根本性的改变,由管理市场向服务市场转变,尊重市场规律,相信市场参与者的智慧。

【参考文献】

[1] 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9(9):25-35.

[2] 赖朝晖.上市公司存货跌价准备的实证研究[D].上海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2.

[3] 蔡祥.证券管制与会计政策选择:基于上市公司四项计提的实证分析[R].清华大学工作论文,2002.

[4] 于海燕,李增泉.会计选择与盈余管理:来自上海股市四项准备的实证研究[J].公司金融,2001(1):37-42.

[5] 李增泉.中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政策的实证研究[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1(4):70-114.

[6] 黄婷晖.对ST,PT公司执行资产减值政策的实证研究[C].第一届实证会计研讨会论文集,2002:203-209.

[7] 赵春光.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论《资产减值》准则的政策涵义[J].会计研究,2006(3):11-17.

[8] 陈珩.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3.

[9] 吴溪.盈利指标监管与制度化的影响:以中国证券市场ST公司申请摘帽制度为例[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6(4):95-115.

公司经营财务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Logistic模型 财务预警 回归模型

机械制造业作为工业的核心,随着我国经济及工业发展,其上市公司的数量日益增多。截止2014年12月,机械行业上市公司共计556家(含机械、设备、仪表),占整个沪深两市的21.05%。在机械行业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同样存在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或退市风险警示处理的制造业上市公司,而这特别是在2014年。呈现出这一高比例的ST或*ST股的原因较多,由财务原因而被特别处理的主要原因是机械制造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缺乏适合行业有效的财务预警体系。为此,对机械制造业及整个机械行业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预警分析势在必得。通过构建有效的财务预警模型,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对机械制造业上市公司管理层、债权人、投资者、供货商以及其他利益相关主体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

一、Logistic模型综述及相关表达

Logistic函数是在果蝇繁殖的研究工作中发现,并最早应用于人口估计与预测,通常把该函数又称为增长函数(Growth function)。由该函数构建的多元逻辑模型Logistic是依据被研究对象(或分析对象)的条件概率从而判断其财务状况和经营风险。模型的建立基础是累计概率函数,其优点是不需要严格的假设条件,突破了自变量服从两组间协方差相等和多元正态分布的局限性等。相对于多元判别分析,该模型更为稳健且具有更广泛的使用范围。为此,本文选择该方法对机械制造业公司进行分析[2]。

在财务预警分析中,通常将概率最佳分割因子设为0.5,当分析对象的值小于0.5时表明其财务状况健康,相反则表明存在财务危机。在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中,Logistic模型表述为[3]:

■ 1.1

式中,Yi表示第i家企业的财务状况,当i=0时为财务危机企业,当i=1时为财务正常企业;Xki为第i家企业的k个财务比率。

将计算得到的Yi值代入下式1.2进行再计算:

■ 1.2

其Pi值便是由该模型得到的对第家企业的财务危机情况预估值。当该值大于0.5时表明存在财务问题。

综合上述两市,并采用对数表达,得到Logistic模型的常用表达:

■ 1.3

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原理可以看出,其模型不仅能对企业是否会发生财务风险做出很好的判断,同时还对其风险的大小可以进行量化。根据模型的理论背景,在实际应用中需有这样两个假设作为前提:(1)样本数必须为非回归参数;(2)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

二、研究对象样本及相关数据选取

本文以证券会行业板块中的机械、设备、仪表类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其分析数据来自其中新浪网财经股票数据库,该数据库分析数据准确、及时,数据全面、可靠。

该数据库显示,截止2014年12月,机械、设备、仪表类上市公司共计556家,该类中的ST和*ST共计26家,占该类上市公司中的4.68%。

每个分析对象中,选取资产负债率(分析时用X1表示)、应收账款率(分析时用X2表示)、总资产周转率(分析时用X3表示)、主营业务利润率(分析时用X4表示)、每股经营现金流(分析时用X5表示)作为分析模型在计算过程中的参与分析量。资产负债率是资产负债表所有资产的总和同所有负债的总和相除得到的一个比值,对于其他指标的具体意义,在此不再详述。

三、机械制造业上市公司Logistic回归财务预警模型

(一)预警模型建立

采用统计软件――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SPSS16.0的Logistic回归功能,并选取回归方法为(Wald)法,对机械、设备、仪表类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比、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每股经营流数据进行3次回归计算,得到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SPSS软件回归求得系数值

表中,B为变量系数;S.E为标准差;Wald为Wald得分;df为自由度;sig为伴随概率。

由此得到Logistic回归方程为:

■ 3.1

得到分析对象企业的财务危机情况预估值为:

■ 3.2

(二)回归模型统计检验

为验证所构建的回归模型,在初值-2Log Likelihood为91.702时,再利用SPSS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其输出值为表2所示(限于篇幅,该处只列出第三步回归输出值):

表2 SPSS软件对模型计算的输出值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2Log Likelihood值较大,表明本文构建的机械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拟合度较高。

(三)以川润股份为例,进行回归模型实例检验

根据所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下面以川润股份(股票代码为002272)为例,进一步实例验证回归模型的统计检验。计算公式中单位为元。

资产负债比为:■=32.4%;应收账款率: ■=136.97%;总资产周转率:■=28.5%;主营业务利润率:■=0.705%;每股经营现金流:X5=-0.0956。

将上述计算得到的值代入式3.2中,得到:

■=0.534。

四、结果分析

通过对川润股份(股票代码为002272)为实例进行计算,其结果为稍大于财务危机情况预估的临界值,其财务状况正常。该企业主要以生产制造销售液压设备为主,通过结合当前的机械制造业情况来看,当前制造业确实处在“艰难时刻”,这是由于受到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实体经济低位运行的影响,投资增速逐步放缓这一些因素所致。这一系列因素导致传统机械行业景气度低迷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同时,从该股2014年9月30日公布的财务摘要中也可以看出:每股收益为0.0096元;每股现金含量为-0.0956元。

注:本文计算及结果依赖于企业公布数据的真实性,同时限于本文仅对财务预警模型的理论研究,因此其计算结果对投资人、债权人等所有利益相关方不具有实际参考意义。

五、结论

利用SPSS软件对机械设备仪表类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Logistic回归模型参量。从而构建出当前机械设备仪表类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进一步将该模型中利用软件进行统计验证,其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机械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拟合度较高。

以某公司为实例,利用该模型进行分析,其分析结果为该公司超过财务危机情况预估的临界值,该公司财务状况正常,对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的构建方法、实际应用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常立华.对企业财务危机临界点的认识[J].财会月刊,2008(4).

[2]刘彦文.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D]. 大连理工大学 2009.

公司经营财务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融资性担保公司 财务管理 管理方法

融资性担保公司是联系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出借自身资源,提升中小微企业在金融机构融资中的信用,从而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小微企业的关注和支持,融资性担保机构亦获得了快速成长和发展的空间。但是,由于担保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新兴产业,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特别是近年来,整体下行的宏观市场经济环境给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是夯实融资性担保公司自身管理基础、提高公司抗风险能力、保障和促进融资性担保公司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阐述和分析了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Q问题的方法和对策,希望能为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财务管理实践工作提供参考和帮助。

一、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规范的财务管理意识

由于融资性担保公司发展的历程较短,自公司成立便得到迅猛发展,没有像工业、商业等其他产业那样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沉淀期,因此很多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特别是部分商业性融资担保公司,在目前经济下行的环境下,为了追求公司利益最大化,采取不合理的筹资方式,或者是进行一些超出经营许可范围的业务,如直接或间接从事民间借贷、关联企业超限额担保、超范围的对外投资等,导致融资性担保公司资金链非常脆弱,极易造成公司财务风险。

(二)缺乏具有综合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

融资性担保公司由于其行业的高风险性和专业性,需要具有较强的金融知识、法律知识等综合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但实际上,融资性担保公司十分缺乏具有法律知识和金融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的财务管理人才,很多担保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只具有一般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只能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准确的核算和管理,对于担保行业存在的潜在财务风险没有预见性,导致担保公司出现较大的风险。

(三)财务管理工作没有参与到被担保客户的评审过程中

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客户群主要是处于创立初期或发展中的中小微企业,企业的经营成果不明显,企业资产匮乏,资金需求十分迫切,为了能尽快取得担保公司的信任与合作,部分企业会选择采取非常手段修饰财务报表,甚至提供虚假和财务信息和经营活动资料,担保公司由于受财务人员自身素质的局限,不能对客户的资产状况和抵押物价值进行合理的评估。特别是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融资性担保公司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得立足之地,在评审客户时,往往只关注企业表面上呈现出来的生产经营状况,没有真正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现场实地调查、搜集、分析客户的真实经营状况和财务信息,导致融资性担保公司在虚假和错误信息的误导下作出错误判断和决策,给企业造成巨大风险。

二、影响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管理的因素分析

(一)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制度是对企业进行管理的重要基础,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先进的管理观念和健全的管理制度能够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相反,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建立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系统化的管理制度,这个企业就会在发展中遇到很多矛盾和困难,很难发展壮大。担保行业是具有高杠杆、高风险的行业,要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更加需要具有全面风险管控理念和健全、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其中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构成部分。然而,我国担保行业起步较晚,行业成长相对较快,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利润的快速增长,导致担保公司在管理思想上形成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狭隘观念,担保公司对日常经营活动的管理只停留在表面层次上,没有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大多数融资性担保公司不具有先进、完善的管理观念和管理制度,没有系统性地建立起内部管理制度,对全面风险管控意识不强,对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重视程度不够。

(二)人员素质

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财务管理人员如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综合全面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财务管理整体水平较高,能够结合企业实际建立起系统、全面的财务管理体系,财务管理工作就能为企业的发展起到参谋和促进作用。相反,如果财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将会导致企业经营活动的财务信息失真,企业决策错误,管理混乱,使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阻碍企业的发展。目前,很多融资性担保公司着眼于追求短期的业绩和效益,只重视对业务人员和风险管理人员的培养,而忽略了对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没有充分意识到财务管理实际上是从源头上预防和防控风险的产生。

(三)监管机制

完善、有效的财务监管机制,可以规范和约束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使企业各项财务管理活动紧紧围绕企业的经营目标有序开展,从而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如果企业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管机制,财务管理工作将局限于形式性、表面性、片面性,失去财务管理的目标和意义。我国的融资性担保行业是一个新兴产业,没有经历较长时间的发展,因此普遍存在着行业管理制度和方法的研究滞后于实践的现象。虽然政府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些管理办法和制度,但是总体来看比较零散,相互关系性不强,缺乏整体性,并且还有很多需要细化的专项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没有建立起来,已经建立的管理办法和制度也存在很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对担保行业实际工作中的各项制度建设缺乏指导性,由于行业制度建设的不完善,大部分担保公司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财务监管机制,使担保公司面临较大的经营和财务风险。

三、改善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

融资性担保公司要严格按照财务会计制度和行业管理办法,制定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成立专门的审计部门或指定专门的审计人员,定期开展内审工作,及时发现、纠正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完善企业各项财务及内部管理制度,树立全员风控意识。同时,企业还应于一个年度终了,聘请第三方专业中介机构对企业进行外部审计,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和经营活动,有效控制企业风险,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二)打造具有综合能力的财务管理团队

随着担保行业的不断发展,拥有一支具有综合能力的财务管理团队是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担保公司要重视对现有财务人员进行法律、金融、业务等相关知识的培训,采取定期考核以及岗位轮换的方式提高财务人T的综合能力,使财务人员不断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引进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充实财务管理队伍,提高财务管理整体水平,提升公司竞争能力,促进公司持续发展。

(三)强化财务管理在风险控制中的作用

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财务管理应参与到对客户的风险评审中,财务管理人员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数据分析模板,在进行保前调查评审时,财务管理人员首先通过财务数据分析模板初步了解客户的资产状况和经营情况,评估客户资金流动能力和偿债能力,然后深入现场核实企业提供的各项信息的真实性,判断客户经营风险和持续经营能力,为公司决策提供可供参考的财务分析报告。财务管理部门要按期做好保后管理,分析在保客户财务信息是否存在较大波动,客户经营是否按预定目标发展。做到管理到位,及时预警,防范风险的产生。

(四)加强全面资产管理,保障公司的正常运转

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资产管理,包括对公司自有资产的管理和对被担保企业反担保物品的管理。对公司自有资产的管理最重要的是对运营资金的管理,要做好对公司运营资金的管理工作,首先是合理筹措运营资金。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为支持和鼓励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发展,国家先后出台了许多扶持政策,缓解担保公司近年来出现的运营资金压力,财务管理人员要充分理解并合理运用国家相关扶持政策,积极为公司筹措运营资金。其次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融资性担保公司要做好投资预算和投资决策,多元化、多结构地合理配置有限的资金,以分散和降低风险,提升公司利润空间,保障公司正常运转。做好被担保企业反担保物品的管理先要做好详细的登记,包括反担保物品名称、类别、抵质押前权利人、现状、中介机构评估值、反担保债务金额等要素,然后要定期检查反担保物品的状况和性质等是否发生了变化,详细记录每期检查结果,并形成书面报告报送公司及相关部门,以及时防控风险。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系统,可以整合公司经营活动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实现各部门数据信息资源共享,有效保证各种财务信息和财务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同时,公司各项信息资源能够及时反馈到相关职能部门,有利于各部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降低风险,保障企业健康发展。

四、结语

在目前经济新常态下,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和挑战,只有加强和提升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积极发挥财务管理在担保经营活动过程中的指导和监督作用,树立全面财务管理意识和全员风控管理意识,才能推动和促进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围绕财务管理在融资性担保公司中的作用,分别从财务管理观念和制度、人员队伍素质、财务监督和控制措施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希望对今后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有所帮助和借鉴。

(作者单位为重庆市万州区国有资产担保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周迎春.加强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管理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

(23):232-233.

[2] 姚永芳.试析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管理的具体策略[J].中国商贸,2014(20):83-84.

[3] 张浩.财务管理在担保行业的作用[J].才智,2013(09):5-6.

公司经营财务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财险公司;财务管理;模式

财险公司作为经营风险的现代化组织机构,面临巨大的经营与管理风险,实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提高公司抗风险能力,财险企业的经营者必须将管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财务管理作为财险公司经营管理的核心,通过对资金购置、融通、运营以及利益的分配,渗透到公司管理经营的方方面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进入深水期的新形式下,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财险企业进入发展新阶段,但管理环境与管理理念的变化,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我国财险企业的管理模式的弊端与缺点愈加暴露,对其稳健发展产生严重影响。本文深入探讨我国财险公司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暴露出的问题,并提出科学有效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以期更好地推动财险公司的发展。

1当前财险公司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1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

我国财险公司的起步较晚,却发展迅速,导致其在公司的整体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上尚未成熟,缺乏科学正确的现代财务管理理念,公司的管理经营者在创痛的管理思维之中,过分关注产品的收益,关注公司表面账面,追求短期利益的最大化,过分重视会计核算,忽略了财务管理,很多公司没有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与财务管理人员对,公司的从财务活动与财务管理进行严格把握,造成财务管理工作混乱,严重影响公司运营。

1.2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很多财险公司对会计管理与财务管理并没有明确的概念区分,仍旧将二者混为一谈,将财务管理的职能归纳与会计管理之内,即便是有了专门的财务管理职能机构,却权责分配不明确,忽视了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并没有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包括财务管理人员配备、奖惩制度以及培训考核制度,在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中,由于缺乏足够的重视与有效监督,导致财务管理部门执行工作困难,形同虚设。

1.3财务风险观念意识淡薄

财险公司作为经营风险的组织具有特殊性,在其财务管理经营活动中之中,由于受到各种自然的人为的因素的影响,导致财险公司在经营的各个环节中都有可能出现失误,出现实际情况与既定目标的偏差,使公司陷入财务风险之中,对企业的经营运行产生巨大影响。对于财险公司来说,财务风险是普遍存在的且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然而现阶段我国多数财险公司的管理经营者财务风险观念意识淡薄,并没有深刻意识到财务风险的巨大危害性,并没有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建立一整套完整的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及时对公司运营环节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合理调整资本结构,使得公司在面临财务风险之时无所适从。

1.4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缺乏

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人才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源,对企业战略的实施与竞争力的提升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我国财险公司现有的的财务管理模式与管理体系之中,财务人员的素质普遍比较落后,其大多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与专业的理论知识,安于现状,缺乏与时俱进、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动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不足,严重影响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作用的发挥与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同时,财险公司忽略了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与考核,使得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难以得到快速提升。无法满足公司财务管理需要。

2完善财险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的对策

2.1树立正确财务管理理念,增强财务管理意识

财险公司的管理者应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及时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经济环境、国际环境等对企业发展提出的新挑战与新要求,改变传统落后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高瞻远瞩、目光长远,深刻认识到财务管理对公司的重要意义,结合财险公司自身发展特点,关注公司整体运营情况,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同时财险公司管理者要深入贯彻多元化理念,在新形式发展浪潮中抓住机遇,加强国际国内交流,吸取先进管理经验,不断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与管理能力。

2.2建立健全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财险公司应该依据自身发展情况,建立健全公司财务管理制度,以观念创新为基础,以制度创新为保障,设置专门财务管理机构,配备专门的财务管理人员,明确权责,完善财务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同时应该设置专门的监督机构,及时纠正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偏差,保证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正常有序进行,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树立风险理念,完善应收账款制度与投资融资风险管理,合理调整资本结构,把握适度投资融资比例,建立风险防范预警机制,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保障公司稳健发展。

2.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队伍

吸引具有扎实专业素养的高素质人才进入公司,担任财务管理工作,为公司注入新的活力,与公司整体管理工作进行配合;完善员工培训考核绩效制度,及时对员工进行业务与技能培训,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督促其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技术,定期对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适当奖惩,充分调动全体财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队伍。

作者:于静 单位: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宁夏回族自治区分公司

参考文献:

[1]曹翔.产险公司财务管理问题初探[J].会计师,2014(07).

公司经营财务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集团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企业集团是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股份制经济日渐普遍的条件下,由多个法人单位构成跨多行业、多国家经营,以产权关系为纽带,以母子公司体系为主干的企业实体。企业集团的组建应根据核心企业的经营活动范围而定。核心企业一般不从事实体生产经营活动,其实质是从事资本运作,即以较小的资本规模控制大量的资本及资产资源;在对子公司进行控股的同时,也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成为一个兼具实体经营的资产经营中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龙头企业。还有一种就是由核心企业为龙头来组建企业集团,核心企业既是生产经营单位,也是集团管理总部,这类企业集团可称为产业型企业集团。由于企业集团比一般的企业在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条件等方面更复杂,它对财务管理要求也更高,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市场的日益复杂多变,企业集团财务运作的内容和范围得到极大的拓展和延伸,财务管理的模式和方法也处于激烈的变革之中。因此,深刻剖析当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设计出适应经济发展和提高企业集团竞争力的财务管理模式也显得特别重要。

一、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问题分析

1 “财务资本”与“知识资本”的分离

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它使传统的以厂房、机器、资本为主要内容的资源配置结构变为以知识资本为主的资源配置结构。而现代企业。尤其是企业集团忽视了人力资本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按传统的工业做法,只注重有形资产和投入资本的配置,忽视知识资本的有效配置,只注重出资者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排斥智力劳动及其他相关利益者对企业的剩余分配权,从而,加剧所有者(股东)、经营者和员工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2 内部协调管理不畅

由于许多集团公司没有建立起整体财务战略和财务监督体系,内部机构分散,下属企业各自为政、各行其是,追求局部利益”最大化”,集团财务控制管理没有达到全局的一体化高度;在财务管理上过度分权,造成无法驾驶各子公司(或分公司),难以从集团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统一安排投资和融资活动。难使集团形成协同的效应,发挥整体优势,损害了集团的整体利益。

3 资金管理分散,综合性不高,集团的规模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一些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分散,下属子公司一般都各自设有财务机构,多头开户现象较普遍,资金管理不严。体外循环现象无法避免,投资随意性大、沉淀现象、周转慢、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日益显露。另外资金使用的综合性不高,企业集团需要资金时通常由总部贷款取得,而当贷款到期时,可能出现难以从各分子公司及时调回的现象,使总部财源枯竭,加重总部的负担。影响公司整体的资信,集团的规模优势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集团内部资金不能在整个集团里面实现有效的调剂,致使集团内部缺乏凝聚力,削弱了集团的整体优势和综合能力的发挥。

4 财务监督、监控缺乏力度

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集中于事后控制。缺乏至关重要的事前预算和事中控制。事前无预算,而事中的控制也往往限于年度利润规划,而没有把计划进一步具体化,编制出月份。季度和年度预算加以进行控制管理,从而事中控制流于形式。而各分公司(或子公司)的会计人员,迎合本企业领导的不正当要求。只按本企业领导的意图办事,不按会计制度办事,导致了集团会计核算失真。财务管理混乱,尤其是集团放权过多,下属企业法人代表的权利过大,约束机制没有形成,企业处置资产的权利得不到有效的约束,从而导致了企业集团效益滑坡和资产大量流失。

5 集团的成员企业之间关联交易频繁,造成产权混乱和资源的浪费

集团公司内部存在众多的母公司和子公司,这些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经常发生内部的关联易,由于各个子公司之间没有清晰的产权关系,所以这种交易没有办法具体明确业务关系,从而制约了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也制约了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此外,在一些企业集团当中。由于企业间没有明确的产权关系,从而造成了有些成员企业对集团内部的资源使用没有节制,在财务管理手段落后,没有建立有效的核算评价体系时,这种行为对企业的发展就形成了制约。

二、解决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深化企业集团改革是改革工作的重点,建立现代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集团改革的重心。制定现代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制度应该体现产权关系清晰、财会政策公平,要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为前提,既要反映企业所有者的利益,还要兼顾其他主体的利益并服从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由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提高企业集团的经济效益,应该加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

1 建立知识资本价值的财务主体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也加大了对知识资本价值的财务指标,它有两个作用:一是可以反映企业今后的发展潜力及趋势:二是可以反映企业繁荣后存在的缺点和潜在的风险。建立知识资本价值的财务主体,对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有着重要的作用。

2 推行“相对集中型”财务管理模式

企业集团内部必须实行一体化经营,做到既有分权,又有集权,但在战略决策权、投资融资权、人事权、资金调度权,资产管理权等重大决策权上进行相对集中管理,所有集团内重大的投资项目,均应由集团总部最后决策,适度限制子公司在投资方面的权利,避免盲目性,以便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集团总部对下属各单位提供服务,服务的范围包括:资金的运作,资产的盘活、日常管理指导,技术指导、行政管理、创立品牌和维护品牌等。

3 以人为本、提升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

企业的每一项经济活动都是由人发起、操作和管理的,因此,重视人的发展与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使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当务之急是迅速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这是实现企业财务战略的关键之所在。企业集团财务部门管理者的素质、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等因素决定的集团财务管理水平,也会对财权的集中或分散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企业要不断加强财会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鼓励财会人员钻研业务,提升学历、职称水平;实行轮岗制度,培养“一专多能”可胜任不同岗位工作的财会人员,只有拥有这样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队伍,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手段,才能使控制落到实处,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和财务决策水平。

4 集团子(分)公司之间的财务治理权配置。

子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拥有独立的财务治理权。但是,子公司毕竟是被集团公司所控制的公司,集团公司对其子公司拥有财务与经营的控制权。因此,子公司董事会决定的重要的财务战略决策方案,又必须经过集团公司审查批准:而分公司是集团公司内部的一个非法人实体,不具有法人企业应享有的独立的法人财产权和财务治理权;分公司具有相对独立的财务责任和财务利益,这种财务责任和利益又必须与财务权力相结合才能得以实现,这样相对集中地在子(分)公司之间进行财务治理权的配置,增加了集团的凝聚力,集团的整体优势和综合能力才能得以发挥。

5 加强内部监督和会计资料的内部审计工作

监督是为了保证企业内部的执行过程进行恰当地监督,并通过监督活动对内部控制的某个薄弱环节加以必要的修正。内部审计是在企业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管理系统的独立评价,既是公司、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制度安排。加强内部审计能检查出发生的错误,打消作弊或犯罪的意图。比如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和规范性进行审计;对企业重大经营决策是否科学规范、是否遵守企业管理制度、是否合理有效利用企业资源进行审计;对企业负责人的任期责任审计,能客观反映其经营业绩,杜绝发生短期行为以及虚增资产、虚盈实亏等现象。因此,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切实地执行且取得良好效果,规范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核算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就必须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必须强化对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