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药行业废气排放标准

医药行业废气排放标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药行业废气排放标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药行业废气排放标准

医药行业废气排放标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药行业;结构调整;研发;行业整合;组织创新。

农药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于稳定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具有不可或缺的保障作用,我国的粮食产量有三分之一是依靠使用农药减少病虫害来保证的,而蔬菜、瓜果、茶叶和棉花等经济作物的正常供应则更需要施用农药来保证。据农业部统计,一般农药的投入产出比可达1:4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的投入产出比则高达1:10以上,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发展,我国农药产业至今已颇具规模,不仅充分满足了国内需求,而且近几年来实现了大量出口。目前,我国现有农药生产企业2600多家,能够生产600多种农药原药,2009年我国农药总产量达到226.2万吨,同比增长12.3%,其中除草剂产量同比增长18.3%,达到81.6万吨,占总产量比例的36.1%,农药出口数量同比增加4.7%,我国农药在世界农药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 农药行业发展的环境约束

我国农药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也不断凸现。

首先,农药在生产和使用中的三废排放与面源污染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严重侵害。

我国农药品种多、用量大,其中有70%至80%的农药直接渗透到环境中,对大气、水体、土壤和农产品造成污染,并进一步进入生物链,对所有环境生物和人类健康都具有严重、长期和潜在的危害性。

农药对大气的污染。喷洒农药时产生的农药漂浮物,尤其是用气雾弹、烟剂或飞机施药,可造成大量的农药飘浮,农作物、土壤和水中残留农药的挥发也可造成大气污染。大气中悬浮的农药微粒,一方面会经雨水溶解和洗涤后降落到地表,对环境造成进一步污染,另一方面也会随大气气流向各地扩散,污染更广阔的区域。

农药对水体的污染。在农药使用过程中,由于地表水的流动以及农田灌溉,会使一部分农药灌溉水进入水体,更直接的水污染则是在水面喷洒农药或在水体中清洗施药器械。农药进入水体后在水流的作用下稀释扩散,污染范围逐渐扩大,造成大面积水体污染。

农药对土壤的污染。一是农药直接进入土壤,如防治病、虫、草害直接向土壤使用的农药,有相当部分沉积在土壤表面;二是喷洒农药时雾粒降落到土壤上;三是农药随大气沉降、灌溉水和动植物残体而进入土壤。农药进入土壤后会被吸附,由于化学农药降解速度缓慢,农药残留不断增加,被农药长期污染的农田土壤会出现明显酸化,土壤养分随污染程度加重而减少。

其次农药产业的发展面临环境压力。

农药虽然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但是在保障农业产出的同时,也给农业的生产环境和消费环境造成了明显副作用:农药对大气和水体的污染最终会转移到土壤,加上其对土壤的直接污染,农药的使用形成了对可持续性农业生产环境的威胁;而农药在农作物中的残留则严重危害人们的饮食安全。

在环保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我国农药行业需要在工艺和产品两方面同时升级,真正发挥农药对农业生产的保障作用,不能只注意农药的产量和药效而忽视农药对农业生态系统和人类食品安全的危害,否则将会本末倒置。在此背景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加强有毒农药的准入条件,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环保标准。例如,国家宣布从2007年1月1日起,撤销含有甲胺磷等五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的制剂产品的登记,全面禁止在农药中使用;2008年3月1日起,农药原药企业和制剂企业不仅要在注册资本和投资规模上达到一定标准,而且要在投资规模中保证一定比例的环保投资。这些举措直接抬高了企业的准入门槛,强化了企业的环境约束,对整个农药行业的结构调整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2 农药行业的特征与结构调整

从投入原料、生产过程和产出成果看,农药行业是以石化基础原材料为加工对象,生产过程主要表现为化学反应过程,并以化学原料或化学制剂为主要产出成果的一种工业,这属于精细化工行业。而从农药的开发和应用来看,其主要环节成为中间体、原药和制剂,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技术环节。农药行业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①高投入、高风险。同医药行业类似,农药行业也可以分为研发型企业(R&D Based Company)和仿制型企业(Generic Company)。这两种企业对技术开发和市场风险的依赖程度是不同的。创新型农药企业从事新农药成分的创新并拥有专利,形成“知识产权一丰厚利润一巨额研发投入一新知识产权”的良性循环。此类企业对市场的依赖性较小,但技术依赖性极强,能否持续开发出新产品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这些企业以国际巨头拜耳、先正达、巴斯夫等为代表,他们控制了农药行业的技术来源,获取了这个行业的高额利润。仿制型企业主要生产专利期满或不受专利约束的农药成分,占领农药品种因专利到期后而扩大的市场,绝大部分的国内原药企业属于此类型,他们对市场的依赖性强,价格竞争比较激烈,利润不如前者丰厚同时技术来源有着先天的滞后性。

农药行业的转型升级要求企业逐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向创新型农药企业发展。然而进入农药行业的高端领域有着两道门槛:资金和风险。使用随机合成筛选的方法开发一个新农药的有效成分的费用一般在2亿美元左右,经历6~8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研发和试验过程,需要筛选10~15万个化合物,其高投入、高风险特征显露无疑。

②行业集中度高。由于农药开发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等特点,实力较弱的公司无法承担。因此,全球农药市场目前是一种高度集中和垄断的局面,近年来世界农药公司之间通过一系列资产重组、兼并与合并,使世界农药生产更加集中,垄断性更强,也更具有实力进行新农药的开发和研究。1994年世界大型农药公司有10家,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60%,而到2006年只剩下6家,分别为拜耳、先正达、陶氏、巴斯夫、孟山都和杜邦,这六家公司均集中于欧美发达国家,他们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84%。

相比于数家跨国公司所占据的巨大市场份额,我国农药行业农药产业具有行业集中度低、研发能力弱、生产工艺较为落后的特点,根据相关研究2006年以产值计算的前十位企业占行业总产值比重不到20%,前三十位的企业占行业总比重也仅为30%左右。具体来看,这些小型农药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偏小,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仅靠价格竞争来获取微薄利润,同时,单个企业实力弱,无力承担

创制农药新品种的巨额资金,研发与生产的技术水平明显偏低,甚至完全没有研发能力,停留在生产过期专利产品或者仿制农药的阶段,产品附加值很低,而生产工艺的落后又造成了农药生产的合成收率较低(平均收率不到40%),原料浪费严重,进一步加重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废水废气等排放),加上其薄弱的盈利能力难以保证对污染的有效治理。这些问题构成了我国农药产业升级的主要障碍,不利于我国农药行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以及整体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③以农业为依托,属于支农行业。农药是以农作物为主要施用对象,保证农作物生长的化学原药或药剂。因此,农药行业是一个支农行业,既要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又要及时顺应农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全球对农药使用可能带来人类健康的损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联合国粮农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着手制定有关农药的立法、登记、登记后管理、药效试验、环境效果和农药废弃物处置等方面的准则。目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RL)等标准,已成为国际农产品贸易中最重要的壁垒。因此,农业产品的食用安全性在客观上要求农药行业针对产品进行升级换代,低残留、低毒、高效农药代表了未来农药的发展方向,相应地,农药行业的技术要求在不断提高,势必要求农药企业投入更多的研发资本。

农业中存在一个明显发展趋势,即生物能源的兴起引起了对能源型农作物的需求,带动了玉米、大豆、甘蔗、油菜等经济作物的需求。与此同时,在这类经济作物中广泛地使用了转基因技术,以保证其产量的大幅提高以及种植成本的降低,这意味着农药行业未来将有可能着力于以转基因作物为主的新型特种农药的研发和制造。无疑,这在技术上对农药行业形成了新的技术门槛,客观上要求农药企业加快产品的创新速度。

农药行业是一个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行业集中度,以及支农等特征的行业,并且这些特征是互相联系的,而只有具备上述行业特征的企业才能主宰支农特征所带来的行业机遇。

3 农药行业结构调整的路径选择

农药在生产与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巨大压力,正在逼迫农药行业改弦更张,农药行业的国际巨头纷纷寻找解决之道。一方面,在生产工艺上,针对化学农药的特点,选择最优原料,例如在对助剂选取和混剂配制上改善合成工艺,开发出更多的剂型,并且提高原料使用率,降低“三废”排放。鉴于农药终端使用所造成的面源污染,农药制剂的技术要以对靶体高沉积量、施用方法及制剂中辅助成分对环境友好为目标。另一方面,在产品研发上,更多地向生物农药进军,开发出微生物农药、转基因植物农药和生物化学农药等产品,同时在现有的化学农药(例如菊酯类和杂环类)基础上生产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新品。中国的农药行业进行新一轮结构调整,其路径选择有以下几点。

3.1加大研发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行业结构调整的首要路径是加大研发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方面,随着各项政策加强了对高毒农药退出机制的管理,在原高毒农药领域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空缺,这部分的市场空缺将被低毒高效农药所代替,这意味着如果企业致力于相应新产品的研发,将获取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根据农药行业特征,企业被分为研发型企业和仿制型企业,前者为技术依赖型,处在价值链的高端,而后者市场依赖度较大,处于价值链的低端。我国目前虽然已成为农药生产大国,但绝大部分企业是仿制型企业,企业之间产品同质化倾向严重,价格竞争激烈,利润很低。如果继续走仿制之路,技术来源将受制于人(跨国农药巨头),我国农药行业就不可能具备可持续的竞争力。

我国农药“十一五”规划鼓励各种资本继续加大对科研的投入,提升我国农药创制能力。以南北两个国家级农药创制中心为骨干,除吸引一批国家及地方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加入农药开发与创制队伍外,还要争取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集团以自主开发、委托开发或联合开发等形式参与农药创新,从而使“十一五”期间有5~1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进入市场。另外,还将建成2个以上符合GLP认证体系的实验室,保证我国农药安全评价体系得到国际认可,为我国农药真正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只有坚持自主创新,将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并举,我国的农业行业才能走向良性循环的盈利模式,创造本土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3.2加快行业整合,促进规模化、集约化运营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企业重要的环境约束。在农药行业中,大多数小企业不具备技术水平和资金力量,无法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而“小、散、乱”的局面也为监管带来了困难。因此,关停资质不够的小企业,促进产能向优势企业集中,是在环境约束条件下加快行业整合的必然选择。据我们调查,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爆发后,仅无锡市就关停了近千家小化工企业,其中便有一批农药企业,这些企业的关停为环太湖流域的发展腾出了环境空间。

加快行业整合也是加大研发力度的客观要求。农药行业的研发需要高投入、周期较长,且具有较大的风险,一般的小企业无力承担巨额的研发费用以及高度不确定性的研发前景,只有实力雄厚具有规模优势的企业才拥有条件。熊彼特认为,虽然垄断性的市场结构在短期内不是最高效的,但是这种市场结构为厂商带来了垄断利润,成为研发费用的最主要来源。从长期看农药行业的适度集中,有利于产品创新。创新丰富了市场产品种类,改善了产品结构,促进了行业成长。对比全球农药行业的高度集中,我国农药企业地域分割严重,规模较小,因此跨地区的行业整合显得尤为必要。我国从2006年7月1日起提高申请农药企业核准的注册资金最低要求:不再受理申请乳油农药的核准,同时,将大幅提高农药制剂产品的登记费用。可以预见,通过资源的兼并与重组,我国农药行业的整合将加速,这将有利于行业的转型升级,为行业的发展带来持续而稳定的前景。

3.3促进产业内分工,催生一批提供专业研发服务的新型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