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民营企业的标准

民营企业的标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民营企业的标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民营企业的标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民营企业 社会责任

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打破国有企业一枝独秀的垄断局面,提高市场经济的运行效率。二是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越来越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三是民营企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成为城乡新增就业人口就业和再就业的主要渠道。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要求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必须主动承担对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从民营经济发展的轨迹中,蕴藏着民营企业参与社会的积极性和承担社会责任的自觉性。

一、我国民营企业开展企业社会责任运动需要面对的问题

1.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认证体系没有统一

欧美许多跨国公司、商贸协会、多边组织和国际机构制定各自不同的企业社会责任守则,并且发起实施了多种“准认证”形式的企业社会责任验证、审核、评估以及认证。作为全球产业链条上的一员,我国民营企业在全球化运作中就必须接受国外不同机构的认证,从而提高了运营成本。

2.企业社会责任认证标准有失公平

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可能“水到渠成”,而在发展中国家,一般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依靠低的劳动成本参与市场竞争。因此,要求发展中国家履行与发达国家同等的劳工保护等社会责任,显然是不公正的。因此,实施西方制订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将对我国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民营企业的造成严重损失。

3.企业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

我国多数民营企业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没有作到关心人、理解人和尊重人,没有把提高职工的满意度作为企业经营的价值取向。有的民营企业甚至以不惜损害就业者的身心健康的生产方式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4.地方政府对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缺乏有效的监督

很多地方政府官员只注重民营企业的利润和税收而忽视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因而导致对民营企业守法行为缺乏有力的监督。

二、企业社会责任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其国际化经营有很大作用:①可减少国外客户对供应商的第二方审核,从而节省费用;②在更大程度上符合当地法规要求;③建立国际公约力;④使消费者对企业及其产品建立正面感情;⑤使合作伙伴对企业建立长期信心;⑥有利于民营企业创造更广阔的生存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⑦有助于得到政府的信任而更多地得到政府的资助和优惠政策;⑧可作为企业一种长期的促销手段和吸引顾客的广告形式,从而能够长期、稳定地获得大量的客户。总之,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长期赢利能力,实现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

(2)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改善民营企业劳资关系。民营企业实施社会责任标准,尊重人权,保障工业健康和安全标准,实行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哲学,促使劳动提供者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和谐的商业伦理关系的具体表现:①将使员工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有利的地位,从而改善民营企业比较紧张的劳资关系;②对雇员福利的承诺将提高雇员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增强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③它会促使企业系统地制定并执行一套完整的劳工制度,提高民营企业的生产力。

(3)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提高民营企业的社会形象,促进和谐社会的实现。从表层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诚信表现之一。为顾客着想,提供优质服务、优质产品,让消费者满意,从而赢得顾客的信赖,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从深层看,良好的社会形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2.消极影响

(1)企业社会责任壁垒。民营企业出口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社会责任标准认证影响最大的是纺织服装业、玩具业和制鞋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社会责任标准是一种具有贸易保护性质的“劳保”壁垒,有可能成为民营企业产品出口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2)降低民营企业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中相当多的企业利润空间较小,抗风险能力还较弱,这些企业要达到社会责任标准要求,势必要大幅提高职工工资,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其次,申请SA8000标准的认证,需要给认证公司支付相当数额的认证费和维护费用,也将增加企业成本,削弱民营企业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3)降低对外资的吸引力。社会责任标准一旦全面实施,我国劳动力廉价优势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会丧失,这将降低对外资的吸引力,跨国公司也会担心其分包商不能达标而不愿来我国投资,从而对我国吸引外资产生消极作用,影响到作为跨国公司供应商的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我国不同规模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差异性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大型与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发展阶段、实力和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其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的具有差异性。

1.大型民营企业经过创业与稳定发展两个阶段的积累,企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快速发展时期,规模越来越大,并逐渐占据竞争的有利地位

企业由原来追求企业短期利润最大化转为注重企业的长期利润最大化,与消费者、企业员工、债权人、供应商、商、社区等相关利益群体的接触日益丰富和频繁,关系也渐趋融洽。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安全的生产、良好的商和供应商关系、高度的信誉已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企业的发展只有与社会发展目标一致,才能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另外,很多大型民营企业都是通过转制从国有大中型企业转变过来的,原有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的安排形成现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路径依赖”,企业将继续承担部分社会责任。随着这些企业实力的增强,企业发展的许多方面对社会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的社会责任也应随之扩展。

2.大部分中小营企业还处于创业阶段

规模普遍较小,产品种类单一,利润微薄,以追求企业最大利润为惟一目标,企业主要对民营老板个人或为少数的合伙人负责,企业对社会责任认知模糊,承担社会责任的倾向不明显。因此,根据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经营和发展的现实,企业所应承担的扩展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依法进行生产和经营。我国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于中小民营企业来说,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绝非易事,因此一些企业偏好于短期行为,损害了国家、社会以及企业相关利益者的利益,不仅造成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造成诚信缺失、企业交易不安全等严重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是要求中小企业基于其长远利益,从承担社会责任的高度,端正经营理念,规范企业管理,建立自律机制,依法生产和经营。

(2)保障职工的权利,增加职工的福利。中小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即重视职工安全问题,应确保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的投入,切实采取必要的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措施,努力改善职工的工作条件,增加职工的福利,提高职工工作的积极性,这既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应当担负的社会责任的需要。

(3)珍惜资源,爱护环境。我国人均自然资源拥有量严重偏低,大量自然资源消耗型民营企业的存在使我国资源消耗过快,而且很多企业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资源浪费现象很普遍。因资源浪费和不合理利用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也日益严重。珍惜资源,爱护环境既是中小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企业如今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四、民营企业如何应对企业社会责任

1.要充分认识SA8000的客观性与重要性

虽然目前国际劳动组织和其他国际标准机构尚未将SA8000视为国际标准,亦没有一国政府规定其为强制执行标准,但是它毕竟体现着当代社会对企业的一种期望,代表着跨国公司将社会责任当作自己责任的先进管理理念。积极申请并获得SA8000认证,不仅有助于打破SA8000对企业销售和出口的藩篱,也是民营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

2.在经营管理中贯彻企业社会责任理念

与传统经济学理论中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加重企业负担、影响利润的观点相反国内外实践证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的经济绩效呈正相关的关系。因此,在经营管理中执行SA8000标准并贯彻企业社会责任,还可以达到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重新设计制造成本结构的目的。一方面,需要重视企业管理理论的建设,从制度上保证社会责任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在企业的组织管理结构中,将社会责任管理理念从上到下贯彻到各个层次。另一方面,需要在实践中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企业在处理生产成本上升与承担社会责任关系方面的成熟经验,采取财务、环境、社会责任三者结合的业绩汇报模式,以透明的方式向社会企业运作的综合效果,从而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3.通过SA8000,推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一种软性的凝合剂,它通过在企业中建立共同的价值观来强化员工之间的合作、信任和团结,培养亲近感、信任感和归属感,形成企业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要保证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则需要靠先进的企业文化。SA8000恰恰可以推动先进的企业文化的传播。因为,SA8000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体现了企业利益和社会总体利益的一致性,体现了企业利益和社会总体利益的一致性。把保证劳动者权利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它使社会责任不再是一种道德的呼吁,而是一种利益挂钩的市场机制。它使企业的管理者不断提高社会责任意识,使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使企业文化亿蕴含的深刻内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沿着健康快速的方向前进。

4.推动政府促进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一是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应当帮助民营企业树立社会责任的观念,要建立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体系。二是政府应该完善法制建设。将民营企业的相关社会责任要求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三是建立一套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体系。如今中国对民营企业的评价标准还仅仅停留在经济标准上,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高民营企业竞争力的要求。四是在舆论导向上,政府应当扩大对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引导社会关注和重视民营企业,营造一种推进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黎 昀:民营企业如何应对SA8000.商场现代化,2005.11.

[2]苏 鹏 孙朋丽:略论我国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理论与现代化,2005.7

民营企业的标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国防工业;政策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1015102

1民营企业准入国防工业的科学内涵与外延

(1)民营企业进入国防工业产品市场。国防工业产品市场(俗称军品市场)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按市场规律组织武器装备科研技术研究、工程制造和生产采购的所有科研生产经济活动。民营企业进入国防工业产品市场,要求逐步开放国防工业产品市场,打破军工系统内部大配套的格局,进一步引进竞争机制,在保障国防安全条件下,适当降低军品准入门槛,将一些零部件、原材料和中间加工制造采用许可证管理、招标、订货等办法分包出去,选择有条件的民用科研院所和民营企业进行研制与生产。

(2)民营科技企业进入国防工业技术市场。民营科技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国防科技活动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截止到2004年12月31日,全国民营科技企业数量为141353家,企业数量比2003年增加了13.14%。其中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54270家,私营与个体经济企业52844家,分别占企业总数的38.39%、37.38%,全国民营科技企业资产总额达到53003亿元,这表明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已经具备参与国防科技的实力和能力。

(3)民营企业进入国防工业资本市场。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国防工业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国家明确表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按有关规定参与国防科研生产任务的竞争以及国防工业企业的改组改制,参与军民两用高技术开发及其产业化。因此,要积极吸呐民间资本进入国防工业资本市场,参与我国国防工业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实现国防工业资本多元化,以提高国防工业的竞争生存能力。

(4)民营企业进入国防工业人力资本市场。人力资本是国防工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直接决定了其服务国防及国民经济建设的能力与质量,在国防工业系统的各项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我国国防工业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仍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不够雄厚,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分布不合理,高层次优秀人才紧缺。因此,加强国防工业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要充分利用普通高等学校和民营科研机构学科专业、人力资源、设备设施上的优势,积极引进各类民营科技和经营管理人才为国防工业企业的武器装备研制提供人力资本支撑。

2民营企业准入国防工业的制约因素

目前,对于民营企业进入国防工业参与武器装备研制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工业发展战略。2005年5月27日,国防科工委正式对外颁布《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办法》,对民营企业进入国防领域进行“正名”与“鼓励”。根据该《办法》,民营企业及其他非公有制企业将获准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领域。这些都为民营企业准入国防工业塑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但是,民营企业可以进入国防工业,但也不一定完全就能够进入国防工业。因为,军队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虽然出台了一些法规,确立了有关制度,但尚未构成民营企业进入军工市场的充分条件,民营企业准入国防工业还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1)利润因素。

首先,武器装备是用于保障国家安全需要的产品,平时军队对武器装备的消耗量非常有限。同时,一国政府为了保持军事技术上的领先性和降低武器装备的淘汰成本,对同一型号的武器装备等产品采购量也十分有限。如果一次性订货批量过小,会造成企业生产和经营防务产品规模上的不经济,甚至可能陷入亏损。武器装备产品订货间隔期长。另外,一些武器装备更新周期长,当某种武器装备批量生产和装备军队后,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进行更新换代,期间将不可避免地使企业存在专用设备、人才等闲置浪费现象,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就是说,如果进入国防产业无利可获,或者获利甚微,民营企业就会缺乏进入国防产业的意愿。

(2)风险因素。

民营企业参与国防工业面对投资与生产的双重风险。首先是专用性投资风险。武器装备是用于保障国家安全防务的特殊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对设备、工艺、材料和人员等都有一定特殊的要求,客观上要进行一些专用性的投资。这个专用性投资,仅仅“锁定”在武器装备生产上,企业能否获得武器装备订货任务,以及获得武器装备订货规模状况,将直接影响和制约武器装备生产专用性投资的效率。其次是武器装备技术开发的风险。在武器装备的技术开发中,不仅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和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面临失败率极高的风险。民营企业参与国防工业所承担的这些风险,如果不能使企业有获得高收益的预期,甚至使企业产生利益受损的预期,那么民营企业就不愿去积极面对这些风险,也就不敢进入国防产业。

(3)准入的高门槛。

国防工业准入的高门槛增加民营企业的进入难度。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事关国防安全,因此,武器装备需求方出于对国防安全的考虑,对武器装备的生产具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因而,民营企业要进入国防工业,必然面临着一个比较高的门槛。主要表现在:①特定技术要求高;②进入成本高;③特殊标准要求高;④安全保密要求高。

(4)政府的严格管制。

武器装备用于保障国家安全的特殊属性,决定了政府必须对进入国防工业的企业进行严格的管制。长期以来,我国对进入国防工业的企业通常采取的是政府指定办法,即由政府直接指定某些企业作为专业性军工队伍从事武器装备的生产活动,任何企业不得随意进入和退出国防工业。目前,虽然民营企业可以参与部分武器装备的生产经营活动,但也被严格限制在非常有限的产品生产范围内。政府对进入国防产业的严格管制,导致民营企业与国有军工企业在武器装备生产上的不平等地位。

3民营企业准入国防工业的政策保障机制

(1)构建民营企业准入国防工业的资质认证机制。

民营企业要想准入国防工业,必须符合国防科工委制定的“许可证”制度和军队制定的“资格审查制度”所规定的条件,并按照规定的程序通过严格审查,才能具有承担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任务的资格。①要验证民营企业是否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②要验证民营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的资信和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良好的资信主要是指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始终能够作到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安全保密,并在合同履行中有良好的业绩。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主要指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符合国家或军队有关标准和要求,管理正规有序,体系运行有效。③要验证民营企业是否具有履行装备研制生产合同的条件和能力。

(2)构建民营企业准入国防工业的项目招标机制。

项目招标机制是指武器装备采办方拟采办武器装备的内容、要求等以招引或邀请某些愿意承包的企业对武器装备采办项目所要求的条件等进行报价,从而通过比较来确定理想的中标企业,达成协议的活动。在民营企业准入国防工业的大背景下,通过实行项目招标制度,能够促进民营企业与军工企业,以及民营企业之间的竞争,达到降低国防采办经费,优化国防工业结构的目的。

同时,要界定实行招标制度的武器装备领域。国外大量的研究表明,投标制度在实际中运用中存在许多问题,并不完全适用于对具有自然垄断特性的产业。完全适合实行公开招标制度的武器装备多数为零部件、电子元器件、普通的原材料等。而大型高技术武器装备,由于高技术性和保密性的原因,只能采取分阶段竞争,招标制度的实施不可避免地受到限制。至于战略层面的武器装备不可能实行竞争,所以招标制度完全被弃用。

(3)构建民营企业准入国防工业的信息交流机制。

由于我国没有国防科技装备制度,武器装备需求信息缺乏沟通渠道,军队需要什么,需要多少,标准是什么,民营企业无从知道;政府和军队部门对于民营企业的技术状况和产品也不清楚。因此,在民营企业准入国防工业过程中,要强化民营企业准入国防工业的供需信息的收集及交流机制,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信息交流不对称现象的发生。

①完善民营企业准入国防工业的公共信息平台,扩大信息归集部门,制定信息归集标准,建立联动监督制度,推动民营企业准入国防工业的供需数据信息开放共享。②定期举行一次“民营企业准入国防工业的情况通报会”,为民用工业企业界向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提出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发展的建议提供一个正式途径。③成立涉及国防科工委、军方、地方政府、民营科技工业企业界的小组或专门委员会,以加强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互动。

(4)构建民营企业准入国防工业的质量监管机制。

能否满足合同规定的“需要”,是衡量合同履行过程中产品质量的唯一标准。武器装备质量的好坏只有在军方购买之后才能观测到,属于一种典型“经验品”。因此,要构建民营企业准入国防工业的质量监管机制,确保由民营企业承担的武器装备研制任务的质量可靠。

①实行全指标、全过程、全系统质量综合管理,针对武器装备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人员、方法、制度等内容。使质量管理扎根于质量生产的每一个环节。②实行军用标准的简化改革,大力推行性能规范政策。③建立合格制造商名录,实行动态管理机制。要确保武器装备质量安全可靠,就要实行资格认证。资格认证合格者载入合格制造商名录,并将成为按性能规范订货的优先选择对象。

(5)构建民营企业准入国防工业的政府科学决策机制。

政府对民营企业准入国防工业运行进行干预的基本手段是制定和实施有关的政策。政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规定着民营企业准入国防工业的运行效率。为了使政府政策能够合理地指导民营企业准入国防工业的活动,从而确保民营企业准入国防工业的有效运行,就必须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避免政府决策失误造成民营企业准入国防工业的低效率或无效率,防止出现军工发展的大起大落给社会资源造成浪费现象。构建政府科学决策机制,最重要的是在决策主体、决策机构思维和决策程序三个方面实现根本的转变,以通过界明决策主体进一步解决好谁来决策的问题、通过端正决策思维进一步解决好为什么决策的问题、通过优化决策程序进一步解决好怎样决策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任海平.民转军―世界军工发展的新趋势[J].国防科技,2004,(4).

[2]张晓军.英国军民两用政策的启示[J].中国国防报,2006,7(25).

民营企业的标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发展;政策

[作者简介]万四平,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副院长,高级讲师,湖南长沙410131

[中图分类号]F276.5;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4―0066―03

以个体、私营企业为代表的民营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动力,其存在对我国的和平发展至关重要。然而我国的民营企业自产生以来即面临着政策、市场、产权、融资等方面的约束。目前,资金短缺已成为抑制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大问题。我国民营企业资金短缺受制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部受制于民营企业的先天不足、资金的筹集难和自有资本金的积累少;外部受制于政策、环境,形成融资渠道狭窄、融资难。一般来说,民营企业资金紧张,大多是从其对外融资难的角度提出问题的,这主要表现为:民营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支持、其对票据融资的利用程度较低、发行债券融资难、股票筹资渠道不畅通、利用租赁融资少、从民营借贷市场融资的权益缺乏保障、从环境筹资起步慢等,本文拟通过分析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基本原因来探讨我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可行方案和每个渠道能顺畅融资的理论前提,为国家制定合理的民营企业融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达到促进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目的。

一、民营企业对外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民营企业“先天不足”是造成其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有一个典型的特点,即创业时初始投入的资本金比例一般要高于国有企业,但其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却远远低于国有企业,且大多是在自生自灭中发展的,点多、面广、规模小、机动灵活,盲目重复建设较为严重。这种“先天不足”的特点决定了民营企业起点低,“后天发育不良”表现为发展慢、自我积累能力差、创新弱、风险大,严重制约着民营企业通过各种途径对外融资。

(二)风险制约了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支持

这种风险来自三个方面:其一,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中本身具有的风险和其行为的不规范使银行及其信贷管理人员不愿对其进行信贷考察和提供信贷支持,惧怕正常风险演变为或被误认为道德风险。其二,部分民营企业不讲信誉,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犯法、抗法等不良信用表现导致银行普遍怀疑其信誉。其三,民营企业缺乏抵押担保也限制了银行对其的贷款支持。

(三)宏观政策制约着民营企业通过其他渠道融资

改革开放以来,宏观政策在体制转化方面,主要是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并以此为契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宏观调整方面,控制通货膨胀时也要确保国有企业的发展,防治通货紧缩时也要以启动国有投资为出发点。可以说民营企业的发展在前些年的宏观政策中并未占有什么地位。只是到近年来为扩大内需和促进结构调整,民营企业的发展才日益引起重视,而促进民营企业的各项政策尚远未到位,这制约着民营企业通过其他渠道融资。

(四)民营企业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不规范

民营企业大多是以家族经营、合伙经营等方式发展起来的。许多民营企业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单一,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经营行为短期化以及负债多、积累少,投资规模与市场竞争力不足,抗风险能力低,容易遭到市场的淘汰;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不规范。此外,由于一些中小企业存在逃避银行债务、多头抵押等情况,因而其资信等级不高。由于银行对其缺乏足够的信心,为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银行不愿冒险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二、民营企业融资对策研究

(一)采取多种措施。增强民营企业的资本实力

1.必须进一步加快民营企业资本积累。应促进民营企业继续增加资本金,促进民营企业在税后留利中增加自有资本积累。目前要想使民营企业加快资本积累,必须解决思想认识问题。

2.必须走企业联合资本集中的路子。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规模小、点多、面广、分散,市场竞争能力弱。要解决这个问题,联合和集中是可行之路。资本集中是资本之间以及个别资本与闲散资本之间的一种关系,从表面上看,它不是一种融资渠道,但我国民营企业要想实现规模发展,它又不失为一种融资渠道。现在国际国内的企业为了增强竞争实力,都在走“强强联合”的路子,而民营企业走合股等资本集中的路子,将有利于增强实力扩大融资。

3.应积极推进民营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民营企业进行股份改造,成立股份有限公司,有利于进行外源融资,同时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也可以增资扩股,扩大企业的资本实力。

(二)加快法制建设。科学为民营经济定位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注意首先从法律法规的层面加强对民营企业的保护和扶持。目前我国已有了《公司法》《乡镇企业法》,但是还没有为民营企业定位、直接指导和规范的发展,这给不正当行为留下法律漏洞。这既不利于经济发展,也不利于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壮大。为了有效地支持和保护民营企业,要从法律上明确民营经济的地位(现有法律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国家对民营企业的管理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三)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1.增设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或部门。在继续坚持对国有银行进行改革和充分发挥股份制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作用的同时,应考虑在民营企业较多较发达而现有金融机构又不能满足需要的地区增设民营银行,使其重点为民营经济服务。增设民营银行从一定程度、一定范围上可以吸收甚至取代民间信用,让现行金融法规不允许的民间信用变不合法为合法,抵制高利贷、非法集资等行为,使民间游资更好地为民营经济服务。

各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应根据民营企业分布范围广且分散、资金需求时效强的特点,参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设立民营企业信贷部,并确立专门人员办理此项业务,完善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可以把城市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城市民营企业的融资主渠道;把农村信用社作为民营企业的融资主渠道。至于如何增设民营银行或部门,由于各地情况不同,不可一概而论,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

2.逐步建立民营企业信贷担保体系。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民营企业信贷担保体系的资金可以由这几块组成:一是民营企业贷款担保金,主要靠中央财政注入资金和向社会发行合资债券,也可吸收民营企业出资和社会募捐;二是由地方政府、

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同出资,主要为当地民营企业提供担保等;三是会员制约的担保,由民营企业联合出资,发挥联保、互保的作用;四是可结合私有财产担保方式,民营企业向金融机构贷款时,金融机构可接受企业信贷担保方式,接受企业负责人以私人财产作第二担保。

在建立民营企业信贷担保体系的具体操作中,应考虑如下事宜:第一,有了资金,就必须有管理资金的机构,因此,必须建立信贷担保机构。担保机构可由政府牵头、财政出资组建,负责管理担保基金和对民营企业进行信用等级及项目评估,帮助他们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提高资信程度。第二,有了机构,就必须有对机构及工作人员行为监督的机关,可设立监管会,对信贷担保机构进行监督管理。

3.进一步规范民营企业贷款抵押。第一,规范抵押登记和评估,统一程序,统一收费标准。各地方政府应该协调有关部门,确定好收费项目,制定可行的抵押登记和评估的操作规程,分清不同抵押物的评估机构和登记管理机构,并将所有环节的收费标准统一起来,统一进行公告。第二,降低收费标准,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办理抵押财产评估、登记、公证等收费标准太高,企业难以承受。第三,避免重复评估。评估和登记的期限应该适当延长,企业抵押财产如果在贷款前已经由合法机构评估,就不应再重复进行。

4.改进商业汇票结算办法,努力为民营企业营造畅通的票据融资环境。目前,商业汇票结算滞后,减少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须尽快以解决。中央银行应逐步解决中小金融机构商业汇票承兑资格问题。改进现行制度,扩大银行、信用社贴现规模,最好是由规模控制改为其他指标控制。适当扩大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再贴现的审批权,减少环节,缩短时间,充分发挥贴现、再贴现的功能。国家应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正确处理好防范金融风险和支持经济发展的关系,努力为民营企业营造畅通的票据融资环境。

5.大力拓展民营企业租赁融资渠道。从国外成功经验来看,融资租赁不仅是一种促进流通的营销方式,还是一条有效的融资渠道。为民营企业拓展这条融资渠道,应从如下两方面着手:(1)完善租赁业发展的配套政策。这包括尽快颁布租赁会计准则;制定扶持租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制定民营企业进行租赁融资的保护政策和鼓励措施等。(2)扩大融资租赁的商品范围。租赁品种不应局限在土地、汽车、机器和大型设备上,而应像国外一样包括大到飞机,小到打字机的一切设备,这样才有利于民营企业参与和实施租赁融资。

(四)营造民营企业上市环境

我国民营企业稍微好一点的都已经在国外(主板、二板市场)或国内主板市场上市。剩下的应该说都是未达到在主板市场上市条件的,因此,营造上市环境,拓展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应首先开通国内的二板市场。

二板市场又称第二板市场、第二交易系统,它最显著的特点是上市标准相对较低。通俗地说,面向中小企业的证券市场就是二板市场,这与我国民营企业的规模现状是相吻合的。近十几年来,为了扶持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纷纷探索设立了二板市场,较好地拓宽了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渠道。我国开通二板市场将成为民营企业的龙门,有利于一大批民营企业提高知名度和上市融资,一批民营企业必将由此成长起来。所以,二板市场又是创业性民营企业的摇篮。

(五)拓展民营企业境外融资渠道

从目前情况分析,我国民营企业境外融资受制于国内政策和民营企业自身条件不足两个方面。1998年6月,中国证监会在回复全国工商联关于民营企业境外上市审批的函中称:目前尚无法律、法规限制或禁止民营企业申请在国外上市。但该会没有按企业性质下达批准公司上市数目的指标和规定。在此,我们赞同香港创业板工作小组为促成中国民营企业赴港上市的游说:中国证监会在规定民营企业境外上市时,应以备案制度取代目前的审核制度。

当然,从现状来看,民营企业要想在境外上市融资,其自身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必须明确产权,尤其是国有民营企业;其次,要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最后,要改造现有财务系统,使之符合国际会计制度。

(六)深化产权改革。建立股份合作制

民营企业的标准范文第4篇

探究企业文化的深层内涵离不开人们对文化的深刻认识。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文明的发展史。“文化”一词,我国古代早已有之。《周礼》一书有“观乎其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记载,此文后被简化为“文化即人文化成”之说。在古代西方,“文化”源于拉丁文Culture一词,主要指经过人类培育、培养、学习、耕作而发展起来的事物或方式。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得华·泰勒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第一次对文化作了一个科学的界定,他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这可以说是一个最早的较为科学的文化定义,至今仍被广泛引用。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道德属于文化的范畴,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何为企业文化呢?

一般而言,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里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它以共同的价值标准、道德标准和文化信念为核心,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潜在能力,将企业的各种力量聚集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管理之下,齐心协力地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从内在结构来分析,企业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物质层,也就是企业物质文化;二是制度层,也就是企业制度文化;三是精神层,也就是企业精神文化,它包括企业的价值标准,道德标准和文化信念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市场经济既是一种法制经济,也是一种道德经济。重庆力帆集团的老总尹明善曾感慨到,人有德性,企业也有德性。国外的百年老店,卖的就是一种道德,靠雷打不动的质量和信誉而立足天下。当今的知识经济说白了就是文化经济、道德经济。做企业做不出这种效果来,企业难免短寿,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在企业文化中,企业道德文化居于核心和统帅地位。据笔者的理解,企业道德文化就是指企业在现行的法律规范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它约束了企业行为、内化了企业责任与义务。就企业文化与企业道德文化的关系而言,它们之间存在着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企业文化包含了企业道德文化,企业道德文化又决定和影响着企业文化。

二、民营企业的道德问题

探讨民营企业的道德问题,实质就是探讨民营企业主的个人道德。民营企业主在创办、发展、壮大民营企业过程中,受经济体制、法律体制、金融体制、社会环境、个体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其个人行为和企业行为有时可能存在一些非道德的东西,其表现为:

第一,有些民营企业主与权力走得太近,缺乏应有的政治道德。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推行的富民政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体制的缺陷,民营企业主们深感权力的重要,他们当中有些人做出了一些有损公民政治道德的行为。

一方面,民营企业要快速发展,民营企业主想快速“先富”,走“”的路是一条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捷径。在国企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侵吞公共资产的案件比比皆是。有学者统计,这20多年来,中国新增利润的1/3被寻租者拿走了。中国的GDP每年都在高速增长,但新增的财富相当多地流入特权官员或与权力相勾结的民营企业主手中。在这场权力寻租过程中,那么多免了租金或少交了租金的民营企业主们究竟拿到了多少好处,了解行情的人都知道,这部分好处肯定大于或等于租金。

另一方面,民营企业主在发家致富后,其私有财产的合法性缺乏法律依据,它们很难得到安全保障。民营企业主们为了保全自己的私有财产,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靠近权力,如何借助权力,否则,他们手中掌握的私有财产就有可能受到强大的“公权”的挤压和剥夺,有时甚至还有人身安全的危险。目前,舆论非常关注的民营企业家孙大午案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第二,有些民营企业主牟利思想过重,缺乏起码的社会公德。就目前我国民营经济的性质而言,牟取利益是民营企业存在和发展的主要目的,但不是唯一目的,它还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些责任可以分为经济责任、文化责任、教育责任和环境责任等,就经济责任来说,企业要为社会创造财富,提供物质产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人民的生活。就文化责任和教育责任来说,企业要为员工提供符合人权的劳动环境,教育员工在行为上符合社会公德,在生产方式上符合环保要求。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民营企业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做得有所不足。他们当中有些人不能正确摆正企业与社会、资本与劳工的关系,无视自己的社会责任,逃避税收和社保费;较少考虑职工利益和环境保护问题,将利润建立在压榨、剥削企业职工的收入与福利、破坏和污染环境的基础上;有些人甚至为富不仁,缺乏起码的诚信与道德观念,向消费者提供虚假服务和不合格的商品,骗取非法利益,缺乏提供公共产品的意识,对社会公益事业回报甚少。

第三,有些民营企业主财富心态过重,缺乏应有的人格和道德品质。随着财富的积累和膨胀,有些民营企业主的心态也变得膨胀起来,他们当中有些人无视法律,并且随意践踏法律,认为“有了钱就可以摆平一切”;有些人无视经济规律,认为人有多大胆就能干多大事,盲目追求企业规模的扩张和个人财富的增长;有些人无视个人道德的发展,凭借着对财富的个人占有,放纵自己的言行,过着腐化堕落的生活。随着一个又一个民营企业主案件的发生,人们不禁要问,我们的民营企业家怎么了?

三、加强民营企业的道德文化建设

企业道德文化属于企业文化的范畴,它与精神文明一样,都应遵循“重在建设”的方针。

从目前情况来看,加强民营企业的道德文化建设,其重点应放在:

第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民营企业的道德文化建设。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辟论述,阐述了我们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科学论断,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方向。民营企业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这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方针,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命力之所在。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成果,智慧的结晶,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和亲和力,影响人的精神和灵魂,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以先进文化为指导,体现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是实现民营企业文化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虽说民营企业是具有某些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组织,但是它们毕竟是社会主义的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的存在与发展必须以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前提,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或道德文化建设必须以“三个代表”为统领,积极发展健康向上的企业道德文化。

第二,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主把遵守市场法则与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结合起来。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它具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民营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为主体,它与其它的企业组织和企业形式一样,都应遵守社会主义市场法则,维护正常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而在民营企业的市场行为中,由于民营企业的私人占有性质,所以在民营企业的道德文化建设中,民营企业主居于至关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讲,民营企业的社会形象,实际上就是民营企业主个人思想品德的外化表现。民营企业主在建设企业道德文化建设过程中,他们应该自觉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法律和道德观念,诚实守信,合法经营,依法纳税,做一个爱国、敬业、守业的企业家,做奉献社会、富于责任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社会形象的社会贤达。

第三,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主把个人富裕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结合起来。民营企业的存在与发展,民营企业主的发家致富,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富民兴企政策。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民营企业主在实现先富之后,应通过自己的榜样示范、激励和帮扶作用,带动他人实现共同富裕。当然我们在强调民营企业主的帮扶过程中,并不是一味地要求民营企业主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把自己的财富无限地捐赠出来,而是要求民营企业主在自己的能力、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对社会、对他人进行一定的反哺,从而树立起良好的社会道德形象,担负起实现先富与共富的社会责任。

民营企业的标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安徽省 民间投资

去年以来安徽民间投资增速明显回落,甚至低于固定资产投资总体增速,结构不优、效率低下的问题凸显,已经严重影响了全省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必须针对民间投资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大政策支持和服务力度,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潜力和活力。

一、突出问题

(一)民间投资总体规模偏小,增速下滑严重

安徽省民间投资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中部省份相比,优势也不明显。从总量看,2015年,安徽民间投资规模为17260.4亿元,低于江苏、广东等发达省份,仅为江苏省的53.9%,在中部六省中,安徽民间投资总规模也低于湖北和河南。从占比看,安徽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低于中部的湖北、江西和河南。从增速看,2016年以来,安徽民间投资增速呈大幅下滑趋势,1~11月增速同比回落11.6个百分点,比2015年全年回落11个百分点。同时过去一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局面发生改变,1~11月民间投资增速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5个百分点,导致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出现下降。

(二)民间投资结构不优、投资效率偏低

从投资结构看,相比于全国和周边发达省份,安徽民间投资结构不合理。一方面,房地产投资占比过大,超过四分之一,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制造业民间投资比重呈下降趋势点,民间投资呈现“去产业化、去制造业化”趋势。另一方面,制造业民间投资结构中传统产业投资比重较大,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比重偏低。从投资效率看,2006~2015年民间投资效果系数总体是下降趋势,2015年仅为0.07。虽然安徽民间投资效果系数变动趋势与全国总体一致,但各年数值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安徽民间投资低效产出的问题比全国更为突出。

(三)民间投资主体实力不强、活力不足

相比于沿海发达省份,安徽民间投资主体数量不多,实力不强。从数量看,2014年,全省非国有内资企业法人单位数为35.6万个,分别仅为江苏、浙江、广东的31.1%、33.8%和34.3%;与中部省份相比,也低于河南和湖北。从企业规模看,大型知名民营企业偏少,2015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安徽仅3家企业入围,而浙江、江苏、广东分别达到138、91和40家。从企业治理结构看,安徽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大多数采用个体业主制、家庭制等方式,产权不明晰、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突出,不利于其参与市场化竞争,严重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

二、对策建议

(一)加大民间投资的政策支持力度

一要加强政府采购对民营企业的倾斜力度,建议在政府采购目录中设置专门针对中小民营企业的子目录,只面对广大民营企业主体进行采购,发挥政府采购的引导作用,增强民营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积极性。二要切实降低民营企业运营成本。建议编制税收优惠政策目录,加大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力度,让更多的民营企业了解政策。全面清理涉企收费,建立健全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实行动态管理,逐步减少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真正实现“涉企收费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收费”。三要强化民间投资项目用地保障。建议将民营企业用地纳入年度用地计划,设置专项指恕C裼企业投资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技术含量高、产业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应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鼓励民营企业节约集约用地,对建设或租用多层标准化厂房的民营企业应给予一定的补贴。

(二)大力实施徽商回归工程

新时代徽商已成为全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力量,但大部分徽商企业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对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没有起到应有推动作用。应该充分利用徽商的家乡情结,把大力引导徽商企业回乡投资兴业作为安徽省发展民营经济、扩大民间投资,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2015年安徽省徽商回归项目总投资已超过千亿。下一步应积极引导更多的省外徽商企业或资本投向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充分利用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平台,宣传推介安徽的发展优势和良好投资环境。加强与省外徽商商会等机构合作,利用其客商资源拓展招商渠道,通过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精准招商等方式,着力引进更多知名民营企业和重大项目。对徽商回皖投资,应该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徽商企业将总部或研发中心迁至省内,促进更多的徽商企业“凤还巢”。

(三)提升民间投资主体素质

一要引导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民营企业实行股权多元化改革,实施规范的公司制改制,使公司制股份制成为民营企业的主要组织形态。支持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软实力。二要鼓励民营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引导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完善对民营企业的创新服务,建立完善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三要支持民营企业树立质量品牌战略。积极鼓励和支持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竞争优势强的民营企业加快品牌培育、提高品牌档次、扩大品牌影响。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建设,支持民营企业争创驰名商标、国际国内名牌和中国质量奖、安徽省政府质量奖等。

(四)完善民间投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