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商业模式核心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B2B电子商务 信任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 熵权 层次分析
一、序论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斯彭斯站在中国南海知识经济论坛上,宣布互联网将终复苏和全球投资环境的改善情况下,电子商务市场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其中B2B(企业对企业,BtoB)更是势如破竹。国内很多企业都被B2B电子商务的巨大优势吸引,相继展开B2B电子商务活动。《2005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整体增长迅猛,网上成交额由2004年的3500亿元升至2005年的5531亿元,增长158%。其中B2B市场占到了整个电子商务市场份额近98 %,B2B第三方交易平台模式是B2B电子商务的主要交易平台。随着B2B第三方交易平台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企业如何在众多B2B第三方交易平台和注册在该交易平台的企业中进行选择则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因此,在B2B第三方交易平台如何选择一个可信的卖方企业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本文在综合分析Mayer(1995)、Tan & Sutherland (2004) 在线网络购物中信任和技术接受模型的基础上,参考了信任度评估模型,以B2B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作为研究对象,综述并验证影响B2B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的信任因素的研究,得出符合我国B2B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下企业信任评价体系,从而使B2B第三方交易模式下的企业信任度得到更直观的反映。文中主要通过将信任模型和B2B第三方交易平台相结合,为在B2B第三方交易平台中对卖方信任评价和有效地选择卖方企业提供有益的帮助。
二、适合我国B2B第三方交易平台交易市场模式下的企业信任因素
B2B第三方交易平台市场模式下企业信任因素是交易平台以及网上企业可促进或阻碍消费者信任产生的所有特征。主要包括交易平台特征、企业平台特征、企业自身特征和外部因素。
本文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通过对在技术接受模型上国内外学者针对不同电子商务及信息系统上对信任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在总结的基础上,针对B2B第三方交易模式的特殊性,对该模式下的用户和研究人员进行调查,得到了基于B2B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中企业信任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所示。
三、方法的提出
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FCE)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它对具有较多评判模糊性的影响因素而又需分层的复杂系统的评价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它可以对具有多种属性的事物或者其总体优劣说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做出一个综合这些属性或因素的总体判断。通过一个综合这些属性或因素的总体评判得出非常明确的结论,在一定的隶属度上反映了事物属性的类别。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种用来处理复杂社会、政治、经济和技术等问题的决策方法。该方法建立的模型具有梯阶结构的目标、子目标、约束条件对方案进行评判,利用判断矩阵确定各评判因素的相对权重,以此择优排序,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AHP是一种较好的权重确定方法,它是各种复杂问题的各因素划分成相关联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有序化。
在信息论中,熵用来表示事物出现的不确定性。从信息角度,它代表该指标在该问题中提供有用信息量的多少。信息量大,不确定性就小,熵值也就越小;反之亦然。熵权法的基本思想是权重系数应当反映各个指标在总体指标中的变化程度以及对其他指标的影响程度,并且赋权的原始信息应当直接来源于客观环境,这样就降低了权重的主观性。
对于较为复杂系统的综合评价,由于涉及因素较多,相互关系复杂,一般需要建立多层次综合评价因素体系。企业信任影响因素体系两级因素集合:U={Ui,i=1,2,3,4},式中:U1={U11,U12,U13,U14},其余U2、U3,U4各指标也包含多个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指标的评分标准。根据确定的评价等级V=(优、良、中、差、很差),其分值分别为(10、8、6、4、2)。
确定信任评价指标因素对卖方企业信任影响的隶属关系矩阵,即确定信任因素集合Ui(i=1,2,3,4)对评价等级V的隶属关系矩阵Ri=(rij)m×n(其中m为评价指标体系因素总数,n为评语数)。多层次机构的模糊综合判断矩阵要先从最底层开始确定,然后逐层向上推倒。例如k个评价可以表示为:(1)式中:rij表示可靠性,即U1中各子指标因素对信任度V1的隶属关系,且每一行都满足归一化条件,即,(i=1,2,3,4,5)。同理,可得到相同层次的企业平台特征评价矩阵R2(4×5维矩阵)和企业自身特征评价矩阵R3(8×5维矩阵)和外部因素评价矩阵R4(3×5维矩阵)。
确定系统熵,以模糊综合判断矩阵R(rij)作为研究系统:H(i)为系统中第i个评价指标的熵值,可以表示为:(2),式中:n为系统评价数;rij满足=1,且规定:当rij=0时,H(i)=0。
确定熵权,第i个指标的熵权可表示为(3),式中:H(i)为第i个指标的熵值;m表示指标数。同理,通过式(3)可以求出其他指标对应的权重,这样就得到了基于熵权的评价指标权重向量:W=(w1,w2,…,wm)。
构造判断矩阵, 以P表示目标,ui,uj(i,j=1,2,…,n)表示评价因素;uij表示ui对uj的相对重要性数值,可按表2取值。可确定判断矩阵为(4)
计算权重分配, 根据判断矩阵,求出最大特征根λmax所对应的特征向量w,求解方程如:Pw=λmaxw(5),所求得的特征向量w即为各评价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也就是权重分配。
由以上得到的权重分配是否合理,还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检验使用公式如下:CR=CI/RI(6)其中,CR为随机一致性比率;CI为一般一致性指标,CI=(λmax -n)/(n-1);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对于1阶至9阶判断矩阵的RI值参见下表,其中n为判断矩阵的阶数。一般而言,CR越小,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越好。
若判断矩阵P的CR
得到熵权重和层次分析的权重,下一步就是要用这两个权重算出综合权重。假设AHP确定的权重为A=(a1,a2,…,am),熵权法确定的权重为W=(w1,w2,…,wm),则第i个指标的综合权重为(7),得到综合权重向量T=(t1,t2,…,tm)。
根据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单层次综合评判结果由下式求得:Bi=TioRi(8),即(b1,b2,…,bn)=(t1,t2,…,tn)o ,式中:Bi为单层次综合评判结果;Ri为模糊综合评判矩阵;Ti为权重向量;o 表示模糊运算符,对它的不同定义,会确定不同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根据上述公式,可计算出各子评价因素层次上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为B1,B2,B3,B4。在各单层次评判的基础上,可以构成上一层因素集的模糊综合评价矩阵,(9),以此类推,直到得到最高层模糊评判结果B。
通过最大隶属度原则对评价结果进一步处理,得到一个直观的者评价结果。最大隶属度原则是取与评判结果的最大值maxbj(j=1,2,…,m)相对应的评语集元素为最终评判结果,即V={VL|VLmaxbj}(10)。
四、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能够用基于熵权和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实际的B2B第三方交易模式下企业进行信任评价。这种评价方法能够客观的评价各个B2B第三方交易平台上的企业的信任度的优劣,并使其量化。本文中各评价因素的选取以及判断矩阵的赋值可根据具体情况和反馈意见进行修正。在实际应用中,此方法更加注重了评价指标体系本身的层次性,并且充分利用了被评判指标的信息量。
参考文献:
[1]李士勇:工程模糊数学及应用[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MOOCs网站 商业模式 画布模型
MOOCs网站――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大数据时代在线教育高等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数字化的新型课程形式。MOOCs网站以大模(课程学习者数量多)、开放式(课程资源及信息的开放)以及在线化(基于网络授课,无时间和地点限制)等特征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学习者和关注者。MOOCs网站旨在为更多的人提供免费学习的机会,但其运营和维护成本是不能忽略的,MOOCs网站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盈利途径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对于MOOCs网站供需双方而言,商业模式描述了其所能提供的价值以及创造、实现这些价值并产生利润的途径。对MOOCs网站商业模式的研究有助于促进MOOCs网站商业化运营的优化与完善,使其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及时做出调整和创新,以实现MOOCs网站的可持续性长期发展。本文以商业模式画布为工具对MOOCs网站商业模式构成要素进行探讨,诠释MOOCs网站商业模式的深层内容和共性特征,以期对MOOCs网站商业模式的进一步挖掘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商业模式画布
商业模式画布是由Osterwalder和Pigneur提出的一种用来描述商业模式、可视化商业模式、评估商业模式以及改变商业模式的通用工具。客户细分、价值主张1、渠道通路、客户关系、收入来源、核心资源、关键业务、重要伙伴以及成本结构等9个要素是该商业画布的组成要素[1]。其中:客户细分是企业想要服务的人群或组织;价值主张即企业的核心卖点,描述了企业面向特定目标客户创造价值的产品或服务载体;渠道通路描述企业如何沟通、接触、影响细分的目标客户,并向其提品和服务;客户关系描绘企业与特定细分客户群体建立的关系2类型;收入来源指企业从细分客户群体获得经济收益的途径;核心资源描述了让商业模式有效运转所必需的最重要因素;关键业务指为了确保其商业模式可行,企业必须做的最重要的事情;重要伙伴指让商业模式有效运作所需的供应商与合作伙伴的网络;成本结构描绘运营一个商业模式所引发的所有成本。通过在“画布”上对这九个要素逐层深入描述,特定企业的商业模式图就能够清晰呈现出来。
二、MOOCs网站商业模式画布的构成要素
前文所述的商业模式画布模型能清晰描述出企业捕捉和创造价值的基本原理,下面将从商业模式画布的角度对MOOCs网站的商业模式构成要素进行分析。
(一)MOOCs网站的客户细分
MOOCs网站的目标客户到底是谁MOOCs网站是一种具有破坏性创新的产
品(或服务)[2],它的出现由于迎合了学习者希望付出很小成本获取优质知识的目的,从而牢牢的抓住学习者的心。但如果MOOCs网站的目标客户仅定义为此类学习者,那么MOOCs网站平台的运营和维护成本就计划只是依靠政府补贴和投资机构投资,收支之间的巨额差异终将使MOOCs网站面临存活困境。若想跳出这一困境,则MOOCs网站需要尽快发现能为其带来潜在收益的更多元化的目标客户。基于此,本文认为MOOCs网站的目标客户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学习者”,希望通过较低成本获得高质量知识,以及获得拓展的人;“企业或雇主”,希望招募特定员工或获得特定培训的组织或个人;“高校或培训机构”,希望通过外部课程的引入或定制实现特定目标的组织。
(二)MOOCs网站的价值主张
在价值主张方面,MOOCs网站首先强调要为学习者提供免费的学习机会,无论是否营利。这是MOOCs网站商业模式的核心,也是其有别于其他在线教育模式的最显著特征,MOOCs网站其他业务均围绕这一价值主张展开。MOOCs网站的规模效应使得这一价值主张得以实现,王力(2016)认为,当MOOCs网站成本达到盈亏平衡点时,其注册用户的人均成本均低于2.5美元,还有大部分人均成本低于1美元[3]。全世界范围内的学习者不仅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边际成本几乎为零的各类优质课程,还能通过MOOCs网站提供的一些扩展业务获得更大的提升和更多的机会。
(三)MOOCs网站的渠道通路
就目前来看,在MOOCs网站商业模式中,渠道通路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直接渠道是通过MOOCs网站平台将其生产的内容价值直接向用户传递,如平台的课程、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线上线下辅导等模块,让用户充分体验互联网在线学习,体会人人参与学习,随时随地参与学习,以及免费学习的价值主张。间接渠道则是通过对学习者学习特征大数据的有效分析,进一步挖掘价值链上的潜在盈利业务模块,让更多用户收益,也为网站带来更多收益。如针对学习者的学习特征专门定制学习计划,以及根据企业招聘要求筛选员工等业务模块,向用户传递更多的体现MOOCs价值的拓展业务。
(四)MOOCs网站的客户关系
在客户关系方面,由于MOOCs网站的用户包括学习者、企业或雇主以及高校或培训机构,因此MOOCs网站商业模式中的客户关系包括如下几种类型:MOOCs网站与互联网在线学习者的关系相当于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学习者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学习者有选择退出与否的权力,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特征信息被及时记录;与企业、雇主的关系相当于一般意义上的商业合作关系,企业或雇主提出培训或招聘需求,MOOCs网站对接需求;通过为高校或培训机构提供特定课程或培训,保持不同期限的合作关系,实现特定课程的中长期收益。
(五)MOOCs网站的收入来源
按照“谁受益,谁支付”的原则,部分非免费课程的学习者为课程的内容、学习资料以及合格证书付费;针对大多数MOOCs网站提供的是免费课程的情况,则可以从一些互补以及个性化的诊断服务中收取费用;针对有招聘和培训需要的企业和雇主用户为其提供特定服务并收取费用;在MOOCs网络平台的规模效应影响下,还可通过在平台植入网络广告获得收入;以及通过与高校合作,为其提供特定内容的课程并收取费用。
(六)MOOCs网站的核心资源
在MOOCs商业模式中,核心资源描述了用户企业让其商业模式有效运作所必须的最重要的资产要素,这些要素可以企业创造和提供价值,与客户群体保持关系并获得利润。对MOOCs网站而言,其核心资源要素主要包括教学平台、高校提供的课程资源、文本内容、拓展阅读、练习测试、Wiki、协作论坛、可选的教学插件学习小组等。若各要素各自为政,互无联系,MOOCs平台的整合优势则很难得到体现,因此这些课程资源、教师资源、课程学习平台以及学习者的社会练习需要通过MOOCs网站将其结合并重组,不断产生适应特定用户需要的业务模块。
(七)MOOCs网站的关键业务
每种商业模式都有一定数量的关键业务,这是任何一种形态的企业成功运营所必须达成的重要事项[4],与核心资源一样,这些关键业务是获取价值的基础。MOOCs网站的关键业务包括:建立和维护网站;收集教育资源;安排学习活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记录学习者在课程中的学习进度和练习结果,组织同伴互评,定期与合作机构座谈,组织线下活动,发放课程认证,wiki协作,审核并保证课程质量等。这些业务都与教育相关,也涉及部分宣传与营销领域的业务和活动。
(八)MOOCs网站的重要伙伴
重要伙伴描绘了MOOCs网站商业模式有效运作所必须的其他相关主体。就目前来看,MOOCs网站商业模式的重要伙伴主要包括知名大学及教授,一些IT科技公司以及基金会等公益机构和组织。也就是说,其主要合作伙伴包括两类,一类是提供教学和课程资源的组织,另一类是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的组织。
(九)MOOCs网站的成本结构
MOOCs网站创造价值和产生收入的过程中必将形成成本支出。这些成本主要包括各类人员费用、营销成本、宣传成本、会议花销、夏令营等线下活动花销、网站建立与维护成本、奖励资金等。这些成本项目决定了MOOCs网站的运营成效,决定了MOOCs网站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基于商业模式画布的MOOCs网站商业模式特征浅析
MOOCs网站凭借其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有不可限量的发展潜力。但基于商业模式画布对其商业模式进行分析,也发现了一些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从长远来看,MOOCs网站必须尽快找到更多的营利方式
MOOCs虽然是面向全球范围的免费且开放的课程,但其本身的成本是始终存在不容忽视的。从长远来看,营利性是MOOCs网站长久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因此应更加明确该类教育网站的营利性,并对其潜在盈利方式进行深度挖掘。当然,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拓展业务,各类高质量的课程的持续提供是吸引更多的学习者参与的基础和保证,学习者的持续参与是能为推动MOOCs不断向前发展提供动力,因此高质量的课程和相关服务始终是MOOCs的核心业务。伴随这些高质量课程而到来的将是社会的更充分认可和接受,以及学习者学习欲望和对相关领域产品或服务持续增长的需求,这又将反过来促进MOOCs拓展业务的发展,提升其收入水平。
(二)MOOCs的产权和定价难题应尽快得到解决
由于绝大部分MOOCs的课程内容是在网络中无偿共享,因此课程内容迟早
会遇到产权问题。这类问题与电影业和唱片业相似,如何找到保护课程产品的方法是未来将会遇到的难题。与此同时,目前在MOOCs网络的成本结构分析中,存在未被考虑的机会成本。MOOCs的课程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课程背后有优秀的授课教师及课程制作团队,为了持续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课程,这类教师及团队会要求获得应有的,区别于一般教师报酬的课程收益,这种收益会极大程度的影响MOOCs的成本构成进而影响其定价。
(三)针对能力提升和岗位匹配进行MOOCs网站核心业务的扩展
目前MOOCs的主要用户中,有数量庞大的一部分用户分布于在校生和在职人员中。这两类人对职业教育相应模块的需求为MOOCs网站的核心业务拓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对在校生而言,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岗位培训有利于在校生对就业前景、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有一定把握;而对在职人员而言,与岗位相匹配的技能提升培训也是可以提供有偿服务的模块。
参考文献
[1]Osterwaldera,Pigneur Y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A Handbook for Visionaries,Game Changers,and Challengers[M].New Jersey:John Wiley & Sons,Inc.,O10.
[2]Ehrenberg,R.G.Econometric studies of higher education[J].Journal of econometrics,2004,121(1):19-37.
[3]王力,MOOCs网站盈亏平衡点的人均成本预测分析――基于edX和Coursera平台[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1):71-76.
[4]李青,侯忠霞,王涛.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网站的商业模式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5):71-78.
一、制药企业商业模式的维度分析
各种商业书籍和文章中都提到过商业模式,但究竟什么是企业的商业模式仍然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特别是对一个行业中的企业进行模式分类时,需要对商业模式的组成维度进行分析。
哈默尔认为,商业模式由企业的核心战略、战略性资源、顾客因素和价值网络等四个维度构成。施密德认为,商业模式有众多维度,如企业的使命、结构、过程、收入、法律以及技术。当设计和讨论一个商业模式的时候,以上六个因素对区分和研究不同的企业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以上研究表明,理论界对什么是商业模式以及商业模式的构成等问题还没有一致认识,没有一个固定的商业模式可覆盖所有的企业或行业,商业模式仍然是一个模糊不清的词汇,但这并不妨碍学术界对商业模式的讨论和研究。作者认为,理解企业商业模式的核心是找出其运营活动中的关键价值创造环节或者影响企业关键价值创造活动的要素,只有对不同企业的优势来源、运营机制、竞争环境有清晰的理解,才可能理解其商业模式。因此,商业模式是企业在动态的环境中构建竞争优势、能力、关系和知识的体系,是描述企业经营方式并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核心活动和行为。对制药企业来说,构建和划分商业模式的一个方法是将企业内部的核心能力维度和其外部的公共政策维度作为考虑企业开展竞争行为的两个重要变量,因为这两个变量会对制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直接、重大的影响。
(一)内部核心能力维度
企业核心能力取决于企业在价值增值活动中其资源在不同环节的投入和结果。制药企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行业,一个典型的“高科技”或“基于科学”的行业。知识密集型的特征表明研发资源和能力是形成制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因而是影响制药企业商业模式的内部核心要素。制药企业在研发环节的能力表现为企业的研发能力以及研发能力所代表的知识体系。研发能力决定了制药企业可以向医药市场推出产品的能力,决定了企业的产品构成、产品的创新性、产品的治疗领域以及治疗效果等。
在研发环节,不同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活动主要分布在两个环节,分别是新药研究环节和发展环节。一般而言,生物制药公司、大型制药企业重点在新药研究环节投入战略性资源、获得原创性产品。而实力一般的制药公司则将研发资源重点投入新药发展环节,寻求对已知分子和药物的改良。因此,这种企业的研发能力是模仿或改进能力。
(二)公共政策维度
公共政策因素是影响制药企业核心生产经营活动的最重要的外部环境要素。美国国家工程院和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委员会的研究都分析了联邦药物和食品管理局的管制、专利法律、产品责任、反垄断政策、研发税收等与公共政策维度相关的要素对制药企业商业模式和竞争优势的深刻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制药企业的新药申报时间比欧洲有所缩短,同时,由政府重点资助的基础研究支持体系规模庞大、力量雄厚,有利于企业的创新。因此有研究认为,美国的外部政策环境是20世纪80年代至今美国企业在全球获得强大竞争地位的重要原因。
政府的价格管制、新药申报程序、专利保护体系等直接影响制药企业竞争行为的公共政策来自于企业的定价能力。不同的国家体系对药品的定价政策不同。相对而言,美国药品定价制度让制药公司获得了更大的自由。除美国外,欧洲多数国家以及日本政府对药品价格管制严格,这种措施还相应降低了该国市场对制药企业的吸引力以及企业的创新力。人们把定价能力看作决定制药企业利润、研发能力和国际化的重要因素。
由于基础研究体系对制药企业的研发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而这种体系多由政府支持的公共研究机构创建,因此,笔者也将基础研究体系看作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特殊公共政策要素之一。在欧洲,政府对基础研究的资助活动过少限制了科学研究的产出,特别是欧洲大陆的医学专业不像英国或美国那样具有充分的科学准备。与之相反,美国的制药产业和学术界紧密融合,美国制药公司必须同生物医药界,特别是分子生物学家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又是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研究基础的制药公司的前提。基础研究支持体系是造成不同地区制药企业创新能力差异,进而影响企业商业模式的重要原因。
内部核心能力维度和外部的公共政策因素维度实质上就是制药企业基于内部优势和基于外部机会的相互结合,共同决定了制药行业的竞争行为,进而影响企业在不同价值创造环节的成本和收益,以及不同制药企业的商业模式,包括企业规模、利润、成长性和竞争手段。
二、国际制药企业的两种商业模式
利用上述两个维度可将目前国际上领先的制药企业所采用的商业模式划分为两种主要类型。
(一)研究型模式
研究型模式(RBP)是企业将资源重点投入新药研究环节,通过研究具有原创性的新药并获得专利保护,以保证企业获得相对灵活的定价能力和相对垄断的市场地位。采用RBP模式的公司主要是欧洲和美国的大型制药企业和新兴的生物制药企业。
RBP模式的核心活动是发现新分子的过程,而新分子的发现依赖于企业的筛选技术和能力。因此,筛选技术是以创新药研究为战略目标的制药企业的核心能力。半个多世纪以来,该能力体现了技术变迁的过程,包括有机化学、发酵、推理性药物发现技术、生物工艺学及生物筛选技术。采用研究型模式的企业的研发能力均沿着上述路线演进。
采用RBP模式的企业受外部公共政策因素的直接影响。采用RBP模式的企业无一例外都获得了一个强大的基础研究体系的支持,而且这种基础研究体系还应该是面向市场的基础研究,具有市场拉动型特征。例如,美国的RBP公司就体现出政府与私营企业在研究领域的紧密合作。由于有强大的基础研究体系支持,RBP模式的制药公司可较早地进行科学尝试,建立和维持与公共研究领域的紧密联系,因而可以在新药研究中获得先机。
RBP模式的公司集中在美国还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RBP模式与制药企业在美国获得的外部公共政策因素的支持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包括:更自由的药品定价制度、更加市场化的卫生保健体系、科技与商业界的紧密联系、专利制度对新药的严格保护等。总体而言,RBP模式是一个拥有强大研究能力、高效率创新支持体系的结构。
(二)发展型模式
发展型模式(DBP)的企业通过将资源集中在药物研发活动的发展环节,通过有限度的研发和创新活动获取创新产品。DBP模式企业主要集中在欧洲,少数印度和日本的著名制药企业也是DBP模式企业。DBP模式企业的内部核心能力维度不同于RBP模式企业。DBP模式企业有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但是企业基本不做基础研究,甚至不做临床研究的前期阶段。DBP模式企业的主要活动是发现给药途径有所改变的药品,在原有产品(分子结构)基础上进行改进。
在原有产品基础上的新技术改进已经成为全球制药企业的一项重要活动。例如,2003年赛诺菲圣德拉堡公司研发的用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各种适应症的UroXatral 被列为新药之一,而该产品的普通制剂早在1991年就已经在意大利和丹麦上市。这是利用释药技术发展新药的例子。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释药技术已成为制药领域发展较快的一种创新型技术,全球已经上市的释药系统类型已经多达35种以上。一方面,释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新的观念促进了新的释药系统的开发。另一方面,专利药的到期压力也促使专利持有公司通过改进剂型来维持其产品的市场份额。DBP模式企业也可以利用仿制创新技术,围绕已有基本专利衍生出从属专利。预计至2010年,基于释药技术的药物市场份额将占全球的20%以上。因此,DBP模式企业还将快速发展。
从创新的角度来看,DBP模式与RBP模式的外部公共政策也有所区别。以欧洲为例,由于欧洲大陆各国政府对制药行业的严格管制和公共卫生保健成本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跨国制药公司在欧洲的投资信心。因此,包括欧洲本地公司在内的制药企业在寻求成本控制的同时,很多公司还走上了以发展和创新为战略方向的道路,结果DBP模式企业远远多于RBP模式企业。在外部的影响维度中,DBP模式企业的外部基础研究环境也不如RBP模式企业。例如,日本的基础研究与欧美相比较为薄弱,因此,日本本土以DBP模式公司为主。
DBP模式中已经出现印度公司的身影,如南新公司。印度制药企业一方面正加大在新药开发环节的资源投入,寻求基于创新性技术的核心能力,这种能力还因为印度本身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上的优势而得到加强。另一方面,印度的制药公司也积极在全球市场进行战略布局,如抓住近十年来美国外部法律环境的改变和通用名药的发展机会,通过进入美国市场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总体而言,在DBP模式中,企业的商业模式维度是发展能力强、创新支持体系适度发展的结构。
三、新模式――虚拟组织
随着科学和技术进步以及市场的全球化,制药企业的价值创造结构也更复杂,企业的研发效率逐渐下降。于是,为了提高筛选速度、缩短新药研发时间,同时控制成本和减少失败风险,RBP模式企业开始将发现新分子的工作外包给合同研究组织(CRO),而临床前阶段包括药理学研究、毒性学研究和配方开发工作通常由制药公司自己开展。
CRO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于美国,进入21世纪后在全球得到了较大发展,主要原因在于各国进一步加强了药品管理后,RBP企业在药品研发的过程中需要更多地关注整个试验过程的可靠性,在临床研究过程中投入的资源大大增加。为此,企业开始将新药研究的部分环节外包。据Frost & Sullivan公司统计,2004年全球的CRO企业超过了1200家,市场规模超过了140亿美元,同比增长14%。2004年,美国CRO市场规模约80亿美元,已占美国药品市场规模的3.5%;日本CRO市场规模约50亿美元,约占日本药品市场规模的8%。
目前,一些国际型的CRO公司已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分支机构,形成了很强的IT系统,并具备了组织实施全球性临床试验的能力和经验。CRO正是以其特有的优势为制药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化服务,其专业化服务领域不断延伸,已经超出了新药研究的范畴,CRO企业已承担了全球新药研究临床Ⅱ期、临床Ⅲ期三分之二的工作。随着竞争的加剧,制药企业的商业模式极可能向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将会细分为合同研究组织、合同发展组织(CDO)、合同制造组织(CMO)和合同市场营销组织(CMO)。传统的制药企业将变成一个虚拟组织。
四、未来的发展方向
未来,两种商业模式的公司中,哪一种是主导模式?CRO公司会朝哪个方向发展?哪一种模式将会成为市场的主角?目前我们还无法确定。这将取决于两个维度的变化以及它们对企业的综合作用。
(一)内部核心能力维度的讨论
从企业内部的核心能力维度看,企业的筛选能力和新分子发现能力耗资巨大、耗时长,因此,技术是影响企业商业模式最不确定的要素。例如,人体产生的约50万种蛋白质的大部分功能还未被人类理解。可以肯定的是,RBP模式中新兴的生物技术公司将研究重点放在了人们已知的蛋白质上,如胰岛素、人体生长激素等。未来,基因技术无疑会对制药企业的研发生产效率产生重大影响,如果RBP模式企业能够利用生物技术加快研发速度、提高研发效率、企业必将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另外一个影响企业内部研发能力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研发投入能力。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里,跨国制药企业的研发投资逐步从欧洲转移到美国,据欧洲制药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1990年美国药物研发投资不及欧洲的70%,但如今美国药物研发投资已经远远超过了欧洲,美国制药企业主导了全球的新药发现。未来,不同地区的企业研发投入水平将影响其商业模式的选择。例如,进入21世纪,日本制药公司已经开始通过增加内部研发投入来充实它们的产品线。2001至2002年间,日本领先的制药企业的研发投入平均增加了近9%,而同期处方药的平均销售额仅增加了4%左右。因此,从内部研发能力维度看,日本公司试图从DBP模式向RBP模式转变。
(二)公共政策维度的讨论
政策管制制度深刻影响着制药企业的研发积极性和研发边界,它部分解释了为什么在过去几年里,跨国制药企业的研发投资正逐步从欧洲转移到美国,为什么RBP型公司集中于美国而DBP型公司主要集中在欧洲大陆与日本的原因。例如,美国现行的专利政策正在缩短RBP模式公司专利产品的专利期限。在1984年的《药品价格竞争和专利期修正案》(Hatch-Waxman)颁布以前的整个专利保护期内,美国拥有专利的RBP模式公司有权阻止竞争者制造、使用、销售其专利。《药品价格竞争和专利期修正案》试图让知识产权在低成本传统制药业和激励新药研发这二者之间达到平衡。而《药品价格竞争和专利期修正案》生效后,2000年美国传统的非专利药所获得的市场份额增长到了50%,而在1993年,这一比例还是40%。这表明,DBP模式公司的产出大大增加了。《药品价格竞争和专利期修正案》颁布后,专利所有者只能阻止竞争者销售其处于保护期内的产品。这对RBP模式公司而言是妨碍创新的重要因素。以上情况可能会诱使RBP模式公司向DBP模式转型,因为,企业从事创新药物研发的风险加大了。
今后,基于国家的药物基础研究体系的发展走向还不明朗,因此,这个因素也将会深刻影响制药企业未来的商业模式选择。
一、引言
德鲁克提出当今企业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在当今的竞争环境中,企业要想获得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结合自身的特点构建一个适合的商业模式十分关键。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新一轮的商业模式开始崭露头角。这些基于数据驱动的商业模式很可能将在未来几年的发展中一枝独秀。因此为了使企业不被社会发展的潮流冲击,必须使得其商业模式与时俱进。
二、商业模式的概念及特征
(一)商业模式的概念。对商业模式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说法,目前学界关于商业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经济层面,运营层面和战略层面。经济层面的商业模式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的盈利模式上,重点诠释企业的获取利润的逻辑。运营层面的商业模式重点关注企业的运营结构,也即企业的价值链。战略层面的商业模式集中于企业战略的总体考核涉及企业的价值主张、客户分析、关键流程等多个方面。
(二)商业模式特征。首先,商业模式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概念。商业模式的组成部分把企业的各个价值模块连接起来,使之相互促进共同作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其次,企业的商业模式应该具有独特性。再者,优秀的商业模式还应该具有较好的盈利结果。不仅对企业内部而言,对于企业外部也能做到双赢的效果。最后企业的商业模式应该具有可更新性,考虑到商业模式的生命周期以及随着外界竞争格局的变化可以迅速调整商业模式进行应对。
三、商业模式的发展
(一)传统的商业模式。店铺模式,最传统的商业模式就是店铺模式,经营者根据经验和分析,把店铺开在潜力消费人群较大的位置。其供应链就是商品从厂商―商―零售商―客户。赚取中间各层级差价是主要的获利方式。直销的商业模式,直销模式就是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中缩减中间环节,减少层级结构,使得生产商和客户建立面对面的交流关系。
(二)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互联网产生后使得整个商业模式逐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商业模式借助互联网经济的平台进行不断创新,平等、开放、协作、共享的互联网精神正在进行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和重构,其模式主要有以下五类:工具+社群+商业模式,首先搭建一个社交平台,然后基于社交平台产品内容这些内容在海量的客户群之间通过信息的渗透,强大的社群关系使得这种渗透性裂变性的扩散。最后通过支付手段使得产品变现。长尾型商业模式,描述的是媒体行业从面向大量用户出售少数的拳头产品到销售庞大数量的利基产品的转变。通过C2B实现大规模的个性化定制。跨界商业模式,凯文・凯利表示真正的威胁来自于你看不到的行业之外。该模型的实质既是利高效率整合低效率,对核心要素再分配。
(三)数据驱动下的商业模式。现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发展,人类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开始尝试大数据分析。大数据,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数据集合。
四、几个主要类型商业模式综述
(一)一体化战略商业模式。指出行业的突出问题是产业集中程度较低,导致无法达到规模效应,由此削弱了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纵向一体化的商业模式可以使价值链上的各个成员在统一的指导思想下经营,关注和满足客户的整体需求,进而提高客户的依赖性。纵向一体化过于关注顾客的总体需求,拉长了企业的价值运作系统,使整个企业对外部市场变化反应过慢,并且在企业不擅长的部位浪费过多的投入,降低了公司的效益。
(二)基于战略配衬的商业模式。作者提出构建基于战略配衬的商业模式,该模式立足于解决企业在战略管理中的问题,以战略为出发点设定符合其实施的商业模式。以战略为指导,延长其商业模式的生命周期。配衬理论最早由Porter(2004)提出战略不仅在于选择适当的经营领域,因为建立在经营领域选择基础上的竞争优势很容易被其他企业所复制,战略管理的重点在于将企业体系营运活动联合起来,建立一个为其所选择的经营领域提供特别价值的系统。而这种可以实现各项活动间相互协调的机制称为配衬。
(三)基于模块化的商业模式。童清华(2012)提出了模块化背景下商业模式的生产网络,企业价值模块在重新组合时,为了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不同模块化价值链的企业按照一定的联系规则进行战略合作,形成具有模块化价值链特点的价值族群,进而演变成包括供应商内容提供商互补者等各种产业角色的模块化生产网络。
(四)基于价值网理念的商业模型。价值网络包括一系列承担不同专业分工的不同组织,是一种组织间关系更为灵活和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链接起来的价值体系,且这种连接是基于对公司业务进行重新分解后的核心能力要素,不同企业把他们各自的核心能力要素连接起来,通过紧密合作同其他价值链进行竞争,是模块化重构的一部分。构成价值网商业模式的三个重要因素是模块价值的相互关系,核心能力和客户价值。
五、小结
商业模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社会背景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变化,以及为了适应自身战略结构等。依靠一种理论去构建企业的商业模式很难适应复杂激烈的竞争环境,融合不同的理论结合企业自身内外部的优势和特点,建立适合商业模式并及时与时俱进的更新才能使企业获得长足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王琴.董静.企业战略管理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3.
现代物流业是我国新兴的产业,近些年来快速发展,在GDP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当前,我国物流业所处环境较之前些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国内外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时期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经济体均受到严重冲击,经济发展水平回落,国内外经济进入新一轮的深度调整时期。我国在国际大环境影响下,经济发展速度由高速转为中速,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外部需求明显收缩,经济运行中深层次矛盾不断凸显。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4年我国GDP增速继续下降达到7.3%。宏观经济环境的恶化给物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虽然物流规模持续增大,但是增速有所降低。
(二)物流行业竞争不断加剧
当前,我国市场低层次物流需求,即传统的运输为主的基础物流服务需求基本趋于饱和,服务价格上升的空间有限,油价、人力成本、土地成本等物流要素价格成本的上升使得基础物流服务的获利空间越来越小,企业单纯的依靠低成本的竞争战略和大量的资源投入已经很难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同时,受到中国物流需求市场的吸引,国际一流物流企业纷纷进驻中国,如UPS、TNT、FEDEX和DHL[1],而在中国本土也成长起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大中型物流企业,如中远、中外运、中铁快运、冀中能源国际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宝供物流、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顺丰快递等。国际上一些已经形成较为完善体系的物流企业开始进入中国,本土物流企业不断成长,受到来自于国内和国际的双重压力和挑战,我国物流业的高竞争格局开始形成。
(三)客户需求趋向于多样化
就物流需求市场而言,随着工业化推进和产业升级,工业企业将加快资源整合和流程改造,专注于专业化,对于物流功能多数会采用各种方式进行分离外包,第三方物流需求将进一步加大。企业对物流服务、成本、柔性和准时性要求更高,客户的物流需求将不再仅仅停留在运输等基础物流服务方面,精益化、差异化、专业化、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需求将会有新的增长。多样化的物流需求也让物流企业面临更多的变化[2]。
总的来说,我国物流行业的竞争将日趋激烈,物流企业将面临着高竞争的格局。但是同样应该看到,我国物流需求市场仍然拥有巨大的潜力。物流企业如何在变革时期拓宽视野、抓住机遇,创新商业模式是每个企业更应关注的问题。在新经济形势下,发掘适应新环境、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商业模式对我国物流企业极其重要。创新商业模式将成为实现我国物流行业转型升级、物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契机。
二、物流企业商业模式概念
(一) 商业模式概念研究综述
国际上开始对商业模式研究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期。那个时期,出现了一批互联网企业依靠独特的商业模式赚取了丰厚利润的现象,进而专家学者展开了对商业模式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商业模式的初步概念最早于1957年由贝尔曼提出。泰默1998年对商业模式进行了初步的界定,他认为商业模式是由产品、服务和信息构成的有机系统[3]。莫里斯等(Morris et al.)对商业模式提出六方面组成因素,分别是: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方式、市场、内部能力、竞争战略、盈利模式和增长模式[4]。走特等(Zott et al.)对商业模式的理论基础、近期的发展和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认为商业模式强调的是系统性、整体性的企业商业运作,是公司为利用商业机会,设计交易的结构、内容和治理方式以创造价值[5]。约翰逊等(Johnson et a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对商业模式的构成进行了分析,认为商业模式的构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客户的价值定位;利润模式,包括企业在对客户价值定位基础上,设计企业与外部交易方的交易内容、交易方式;以及所形成的盈利模式和收益模式。商业模式概念出现不过短短十多年,其理论来源虽然深厚,但是比较统一的商业模式的概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商业模式研究范式尚未出现[6],对于物流企业商业模式的研究成果更是比较稀少。本文将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商业模式以及物流企业商业模式概念进行重新界定。
(二) 商业模式概念
综合当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实现其资源、能力价值化的核心逻辑和思维方法,商业模式本质上是为了创造价值。因此从价值创造的角度和过程来说,商业模式是在合理配置企业内外部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定位、提出价值主张、营造价值实现方式,发掘价值潜力,最终实现企业、客户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商业模式的架构如图1所示。
商业模式具有以下几点特性:
1、商业模式的系统性。商业模式是由多个组成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整体。一个优秀的商业模式能够达到各要素之间相互协调,共同作用,进而能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系统。
2、商业模式的动态性。商业模式的存在总是有一定前提的,即为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随着环境的变化,原有的商业模式将不再适合企业发展,因此企业需要随着环境变化不断对商业模式进行调整、改善或者重构。
3、商业模式的差异性。商业模式形成后,是不容易被竞争对手复制的,对于企业而言,商业模式就是不同于竞争对手的独特的价值创造方式。
(三) 物流企业商业模式概念
物流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于生产制造等产业的特征。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商业模式是指物流企业在内外部环境下,识别企业核心能力,合理配置资源,提出价值主张,营造价值实现方式,发掘价值潜力,高质量地满足客户物流及其衍生需求,进而实现企业及其他利益相关群体的价值。
随着竞争环境的加剧、社会分工的细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个企业对物流服务、成本、柔性和准时性的要求不断提高,整个物流行业进入转型升级的快速发展阶段,物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应注重形成自身独特的商业模式。
三、 我国物流企业商业模式未来发展方向
从我国物流业所处宏观和行业环境来看,传统的商业模式显然不再适合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面对今天高度竞争的环境,物流企业应该认识到环境的变化,对自身的商业模式进行调整或重构。本文基于对环境和客户需求变化的分析,提出我国物流企业商业模式的发展方向。
(一)供应链集中管控的一体化服务商业模式
供应链集中管控的一体化服务商业模式主要是做好客户定位,提高公司对某一行业供应链的掌控能力,与供应链上核心企业、供应商、分销商甚至竞争对手形成不同层次的伙伴关系,整合供应链上游资源、内部资源和下游客户资源,为核心企业提供一体化的服务,并通过服务从采购、物流、分销等多项增值服务中获取利润。这种商业模式的特点在于物流企业作为供应链集成商的角色,能够有效地获取供应链上游资源,并且能够快速地分销产品,协助客户更专注的从事核心业务,实现了多方“共赢”,因此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供应链集中管控的一体化服务商业模式需要物流企业掌握大量的客户资源和信息资源,对所从事行业供应链具有较好的掌控能力,能够高质量地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通过实施供应链集中管控的一体化服务商业模式,所供应链管理总成本降低、所服务企业准时交货率提高,订单满足提前期缩短,库存降低资产运营业绩提高现金流周转周期加快[7]。
当前国内已经有一些物流公司开始采用这种商业模式。深圳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这种商业模式的公司。怡亚通深入挖掘企业发展需求,整合供应链优势资源,在中国率先构建全程供应链整合服务平台,通过不同的供应链服务模式,帮助不同供应链的合作伙伴实现从研发、采购、生产到市场营销、分销终端等各环节的全程供应链管理和优化,最大限度促进所服务企业价值增值和提高竞争力。怡亚通目前所从事行业包括了电脑、通讯、服装、百货等多个不同行业,其网络覆盖了国内外。怡亚通公司2013年营业收入约116亿元,同比增长53.85%;实现营业利润2.7亿元,同比增长80.33%[8]。
(二) 以物流金融为核心的商业模式
以物流金融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其客户主要定位在进行物流服务过程中产生的中小型客户,这一类客户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信贷资金的缺乏和在资本市场上融资能力的缺乏,资金不足的风险成为这些企业的发展瓶颈[9]。金融服务能够解决物流过程中的融资问题,使企业能够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产品开发和快速扩张方面、有效地盘活物流过程中的资金沉淀、提高企业核心产品的市场占有能力[10]。物流企业作为客户和金融机构的纽带,通过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帮助减少客户交易成本,通过增值服务从中获得收益。物流金融的主要业务方式包括:质押、担保、垫资、租赁、信托、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等,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可能是多种模式的混合,物流金融为主的商业模式将成为我国物流企业未来开展的热点。目前,我国开展物流金融实践活动的物流企业包括中国储运公司、中远、中铁物流、宝供物流、深圳怡亚通等第三方物流公司,对于有些公司,物流金融已经成为其主要利润来源。
中储于1999年开始开展质押监管等物流金融业务,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物流金融业务的领军企业。公司发展物流金融在客户定位方面选择定位在中小客户,这类客户数量众多,亟需缺乏资金支持,因而较易发展成为稳定的客户群。在探索的过程中,中储物流紧抓客户需求,不断尝试新的物流金融模式,为公司赢得了发展先机和发展空间。截止到2010年,中储质押业务已经推广到全国27个省份,年质押监管规模超过了600亿元。监管品种具有保质期长,质量检验标准通用,用途广泛(主要为原材料方面产品),价格稳定,易保管,流动性较好,易变现等特点,包括黑色金属材料及其矿产品、有色金属材料及其矿产品、煤炭、石油、化工、汽车、家电、轮胎、玻璃、化肥、纸业以及农产品等十二大类。中储物流的主要物流金融模式有动产监管、质押监管、抵押监管、贸易监管,并在原有的提单模式、保兑仓模式和供应链模式融入到其中,进行物流金融模式的创新[11]。
(三)平台商业模式
平台商业模式起源于平台经济。徐晋等认为平台是一种现实或虚拟空间,该空间可以导致或者促成双方或多方客户之间的交易[12]。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平台商业模式开始出现,如苹果、淘宝、亚马逊、中国移动、各类超市等。物流行业中,各类大型交易和流通市场实际上就具备了平台商业模式的雏形。
物流企业平台商业模式主要是通过构建多边市场实现资源的集聚。平台可以将需求方、供给方、信息提供商、金融机构、保险机构、咨询机构及软件商等各类主体聚拢在一起,满足各主体物流、资金、信息等各个方面的需求[13]。物流企业通过经营平台或者直接为平台上主体提供服务获取收益。平台商业模式的特点在于其价值潜力,当平台用户超过一定规模时,其网络外部性将大大增加,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对用户进行收费来获取巨额的收益,同时物流企业也可直接提供平台客户各种服务,如物流服务、金融服务等获取收益。平台商业模式因其网络外部性而受到瞩目,在多个行业都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但是,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平台商业模式的要求也很高,在资金、客户资源等各方面都需要一定的积累。在平台商业模式建设初期,如何增加客户规模,让平台良性运转将是物流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冀中能源国际物流集团公司“双平台”商业模式是平台商业模式中比较成功的范本。冀中能源国际物流集团公司通过构建物流园区+电子商务中心的“双平台”打造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商业生态圈。在早期的经营中,国际物流集团积累的丰富的客户资源,具备了良好的融资平台,在客户和资金方面得到了保障。国际物流公司逐步将原来只对上游,或者只对下游的单边市场拓展成为同时面对多类型客户的多边市场,并且,在运营过程中,国际物流公司通过一系列相关联的业务运作,如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物流金融、贸易等高端物流服务满足客户需求,持续吸纳新客户。 冀中能源国际物流集团构建平台商业模式,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700多亿,利润超过了6亿元。
(四)生态圈商业模式
生态圈商业模式是平台商业模式的一个升维度状态。多个平台的建设和整合,就形成了生态圈商业模式。生态圈商业模式业务范围很广,能够实现从客户需求开始到库存计划、订单下达、仓储运营、干线调配、末端配送、线下运营、全国仓储圈地、线上协同、信息平台建设、大数据战略、金融服务、延伸到制造代工等等的全方位可视化完全供应链服务[14]。生态圈商业模式对于物流企业的规模、在供应链上的影响能力、企业信息技术水平、人才等各方面要求都很高,构建难度很大。当然,如果物流企业能够建立一个状态良好的生态圈,带来的收益也是不可估量的。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