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手术室护理工作特点

手术室护理工作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手术室护理工作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手术室护理工作特点

手术室护理工作特点范文第1篇

450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360-01

手术室是患者接受手术的重要场所,其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危。手术室的工作需要不同层次的护士完成,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较高。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如何通过有效的护理管理使整个护理工作程序化、整体化、规范化,有效规避护理风险,提高护理综合质量一直都是护理管理者研究的热点。质量控制是护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利于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我院手术室自2013年以来对护理工作采用质量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手术室护士共10名,其中女性8名,男性2名,年龄20-43岁,平均32.4±7.6岁。在职称方面:主管护师1人,护师3人,护士6人;未婚2名,已婚8名。在学历分布上:中专2例,大专7例,本科及以上1例。工作时间2-12年,平均6.5±2.8年。质量控制前后我手术室护理人员并未发生明显变动。

1.2质量监控的实施方法

1.2.1计划科室成员成立由护士长、组长和责任护士三级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检查和完善制度、流程及管理等内容,完善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度、指引,建立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组织学习培训(手术室护理配合、护理技能操作、消毒隔离、术前访视等),制定了各级人员的职责和工作标准,将手术室护理工作层层分解,做到责任到人。

1.2.2制定手术护理流程术前对仪器、设备、器械进行彻底检查,确保仪器、设备、器械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术前1d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介绍手术内容及进行相关知识教育,帮助患者缓解术前焦虑情绪,提高手术治疗的信心手术日在手术室门口迎接交接患者进行手术(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按照事先制定的工作内容进行手术配合)手术结束时,配合医生为患者包扎伤口,用温生理盐水擦拭干净患者身上的消毒液、血迹,妥善固定引流管送患者到病房详细交班补充手术间物品、清洁灭菌。

1.2.3质量持续改进由护理质量监控小组对护理工作的实施进行质量监控。定期进行护理质量考核,对考核中表现突出的护士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落实整改措施,建立一个个性化、全方位、主动的优质护理服务方案,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1.3观察指标①护理质量:包括护理文书、消毒隔离、护士行为规范、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安全管理、手术室护理配合、护理技能操作、环境管理共9项指标,每项指标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护理工作质量越好。②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该问卷包括患者对护理过程、护士的服务及治疗环境的评价,满分100分。实施前后各调查20例患者。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用(χ±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结果

质量控制实施后手术室护士的护理文书、消毒隔离、护理技能操作、手术配合等护理工作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有统计学意义(P

手术室护理工作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本文

在手术室管理当中,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其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夜间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是手术管理的重点和难点[1]。本次研究当中,收集收集2012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手术室夜间护理相关资料共200例,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未进行夜间手术护理组和未进行夜间手术护理组各100例,探讨提高夜间手术室护理的具体措施,提高夜间手术室管理水平。

1夜间手术室护理特点

夜间手术护理人员安排相对较少,一般只有几名护士。在夜间进行手术的患者一般病情比较急,病情严重,同时在夜间护理人员反映力较慢,这样严重影响手术室的护理治疗,从而使护患纠纷的发生几率上升。

2提高夜间手术护理质量的具体措施

2.1合理安排护理人员 根据次日手术量合理安排人员班次,取消8∶00~12∶00、14∶00~17∶30排班模式。根据护士人员数量合理安排休息,必要时排半天休息。另外增加机动班,确保白天与夜间急诊手术的顺利完成。

2.2加强后勤保障 术前1 d将基本手术物品进行准备,做好特殊物品准备,及时将连台手术常规敷料、器械下送至手术间。此外,针对手术所需特殊物品,在术前1 d及时与主管医师沟通确认,并于库房工作人员联系,统一配送,确保了晚间手术顺利进行[2]。

2.3加强护士素质培训 加强对夜间手术室护士思想道德素质以及专业知识的培训,对夜间手术当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培养。加强本专科护士医德医风的建设,同时每周进行业务学习并进行考核。针对不同工作年限的护士制定规培计划,并严格实施,提高业务水平。

2.4完善的夜间手术护理流程

2.4.1术前访视 ①注重心里舒适护理,夜间进行手术的患者一般病情急,发病快,患者对疾病的治疗存在恐惧的情绪。帮助患者树立信心,解除其思想负担,使患者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手术[3]。②将术前访视延伸至家属。夜间手术患者家属一般对突发的疾病比较急躁不安,因此在手术之前要做好沟通,保证患者有效配合。

2.4.2术中支持 在患者进入手术间后,再次向患者介绍环境及手术需要配合的地方,同时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尽量减少隐暴露时间,尊重患者的隐私。同时注重患者身体暴露部位的保暖,让患者感到舒适。手术结束,将患者皮肤上的消毒剂、血迹擦净,保持切口敷贴干净无污迹,为患者穿好病员服,盖好被子,将患者干净整洁地送回病房或重症监护室。术后患者如有疑问,应耐心解答,并且给予鼓励的话语,给患者送去最衷心的祝福[4]。

3结果

通过夜间的有效护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中未进行夜间手术护理组,在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神经损伤的例数为,35、29、32;满意度为32%。进行夜间手术护理组例数为8、7、5。满意度为100%。在相关数据对比上具有显著差异性,见表1。

4结论

在手术室管理当中,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其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夜间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是手术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在荣晓玲的《浅谈怎样提高护理质量》和苑洪莲,李莉,魏臻的《浅谈提高手术室夜间护理工作质量的措施》研究指出,在夜间手术护理当中只有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加强后勤保障,提高护士素质,建立完善的夜间手术护理流程等措施,才能提高夜间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在本次研究过程当中,其中未进行夜间手术护理组,在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神经损伤的例数与进行夜间手术护理组数据在数据对比上具有显著差异性。这说明夜间手术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极大的提高疾病治疗满意率。

参考文献:

[1]王虹.手术室夜间护理工作质量提高的措施[J].中国当代医药,2011(25).58-60.

[2]苏水清.夜间护理质量控制方法与效果[J].护理研究,2010(01):92-93.

手术室护理工作特点范文第3篇

手术室护理; 带教;体会

医院临床教学是多层次、多专业的教学,不同专业科室的临床护理教学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特点。由于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与病房的护理工作有着明显的区别。根据手术室护生临床实习教学的特点,结合自己多年从事临床教学的经验体会,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重视教学内容方法

护生的医院临床实习,手术室一般实习四周。时间虽短,但手术室实习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手术室实习教学内容的设计,重点应放在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医德医风教育、手术室护理工作程序等理论的学习,将各个方面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言传身教,培养护生使之具备手术护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2 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

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并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其洁净度高,无菌要求严格。虽然护生在临床实习之前经过严格系统的医学护理学习和训练, 但一些护生理论与实践脱节。所以, 在带教每一位护生之前都要对于她们不懂的知识和技能及时进行讲解和示范, 着重强化无菌操作技术, 尤其是外科刷手法、戴无菌手套法、穿手术衣法等。从手术室空气消毒到每一样器械、物品的灭菌、消毒都给她们详细介绍和示范,直至掌握。

3 加强思想教育

良好的医德医风,是每一个护理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的素质。在手术室临床实习教学中做好医德医风教育,带教老师要从自身做起,将良好的道德风范传授给她们,激励她们按照良好的医德规范行事,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增强爱院、奉献、责任意识。

4 熟悉工作环境

通过对护生进行一定的培训后, 严格要求她们按规定换上手术室工作服,穿上专用鞋帽, 戴上口罩, 带她们从门口入口处逐一介绍手术室的布局、分区及常用物品摆放位置,让护生尽快熟悉环境, 然后要求她们详细观察一整的手术经过。

5 指导护生配合手术

手术室工作为群体配合工作,一台手术的成功,需要麻醉医师、外科医师、巡回、洗手护士的配合,相互协作,这就需要培养相互间的合作的品质。先由带教老师示范讲解配合手术的目的,手术过程中配合要领、注意事项,如何准备手术所需器械台及手术物品的传递配合,直到熟练为止。在带教老师的指导安排下可独立完成小手术的洗手、巡回工作。

手术室护理工作特点范文第4篇

一、明确培训学习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护理理论和临床实践的不断发展,随着人民群众对护理的标准越来越高,对医院护理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护理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才能做好护理工作,提高护理工作质量,获得病人和病人家属的满意。我是一名医院护理人员,深刻感到自己目前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与迅速发展的医院护理工作相比,存在一定的不足,只有通过刻苦学习和努力实践才能提高。这次医院领导安排我参加培训,我要珍惜这次培训机会,明确培训的重要意义,通过认真学习,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以便更好地做好护理工作,取得优良成绩,为医院护理事业发展作贡献。

二、培训学习的收获

我这次参加“万名护理人才培训项目”手术室专科护理培训,通过一周手术室专科护理理论学习和参加三周手术室专科临床实践,使自己的手术室专科护理理论明显提高,增长了手术室专科临床实践经验,收获非常大。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临床实践,我都认真学习,努力实践,碰到不懂和不理解的问题,虚心向老师请教,和学员们一起探讨,求得正确的答案,切实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为自己今后进一步做好手术室专科护理工作,打下良好、扎实的基础。

三、培训心得体会

(一)加强学习,争做学习型员工

通过这次学习培训,我深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人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特别在当今发展迅速的时代,学习就更加重要,一个人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需要,必定被时代所淘汰。作为一名医院护理人员,要学好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临床实践能力,以便能够全面做好护理工作,完成护理工作任务,取得良好工作成绩。一定要有一种学习的危机感、紧迫感,把学习知识、提高素质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紧迫任务,把学习当作一种工作和追求,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争当学习型员工,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实践能力,全面做好护理工作。

(二)强化质量,提高护理工作水平

护理工作一是要强化质量,二是确保安全,我要把本次培训提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全面落实到自己的护理本职工作中,使护理工作有明显改观和提高。我要根据手术室专科临床护理的工作特点,结合实际,严格执行《手术室护理管理手册》、《护理质量考核手册》及《护理质量控制标准》,有效地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我要强化护理安全意识,贯彻“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的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切实保障护理安全。

(三)规范服务,提高病人满意度

手术室护理工作特点范文第5篇

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手术和抢救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医疗事故最容易发生的高风险科室,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高低对手术成功与否有着重要的意义。手术室中的护理工作贯穿整个手术过程,因此护理工作的质量也就直接决定了手术进行的成功与否,当然其中如果存在有一些护理风险,其同样也贯穿在整个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手术室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与手术科室、血库、麻醉复苏室等多个部门和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而且手术室中相关人员也有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手术和麻醉过程的不可预知性等,这些因素使得手术室变成了一个高护理风险的科室。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过硬的技术水平、有机敏的应变能力、高效的工作效率和严格规范的操作方法。本文笔者浅谈一下手术室中常见的一些护理不良事件,进一步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对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和建议,现将报道如下。

1.手术室常见的风险因素

1.1人员因素:在手术室护理人员中不乏有责任心不强,专业技能不熟练,应变能力差者,这些都可能导致工作失误,且失误率较高。另一方面,有些护理人员对于专业理论的学习和操作技术主动学习性差,致使在手术护理工作过程中无法独立的完成。如在手术中选择患者合适的或者使用气压止血带时,可能对患者造成压伤、挤压伤等。

1.2管理因素: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完善,或者各项规章制度无法贯彻实施,没有得到落实。如在接送患者的过程中,不穿外用衣和鞋,参观新展开手术的人数较多,造成室内糟杂,室内菌落升高,影响手术操作者的正常发挥和增加病人发生感染的机会。

1.3执行的无菌技术操作标准不高:在手术室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其是防止患者手术室内发生感染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如果操作不当,如在无菌包打开后不执行无菌操作而直接敞开抖落器械,容易给患者造成感染。

2.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不良事件及其发生原因

2.1 压疮:在手术病人中,较容易发生压疮。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由于病人自身的身体状况,另一方面由于手术时间过长压迫而成,不仅给患者造成疼痛,还对手术护理工作和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不便,影响患者的正常恢复[2]。分析压疮发生的原因有几方面:(1)压力因素:受力面上的压力是导致压疮的重要因素,其与受压时间密切相关,因此手术时间越长越容易引发压疮。(2)剪切刀因素:剪切引起组织相对移动,阻断周围较大区域内的血流供应,造成组织受损形成压疮。(3)摩擦力因素:患者直接与床单接触直接产生的摩擦力可以诱导压疮形成。(4)体温因素:手术中患者处于低温麻醉中,低温下血液粘度增加,血流运行变慢,造成组织缺氧,机体抵抗力下降,增加压疮发生的几率。(5)患者的身体状况:患者由于疾病的原因,营养不良,使其身体各项机能下降,皮肤抵抗力也随之而下降,诱发压疮。

2.2输液液体外渗:在给予患者静脉输液时常常出现液体外渗的情况,其主要与药物、疾病、机械性损伤、年龄等因素有关。药物浓度高,输液速度快,血管硬化,同一部位多次穿刺,血管细,皮下脂肪层保护弱等原因都会引起液体外渗[3]。

2.3手术器械物品清点不清:护理人员在手术前中后清点器械物品不认真,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2.4电刀灼伤:在使用电刀过程中,由于患者体瘦,身体和电刀接触不良,或者是工作人员技术不熟练,工作不认真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患者灼伤。

3.防范措施

3.1预防压疮的措施: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要求,将手术室内的手术床进行改良,改制成高质量舒适度高的床,舒适的手术可以减少压疮的发生。另一方面,还要制定高效的手术配合流程,尽量的缩短手术持续时间,这样也可以避免或者减少压疮的发生。

3.2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可以定期给护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每个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安排一定的时间给所有的护理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培养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提高其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通过多方面的技术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保证手术室中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

3.3加强管理制度:完善手术室中的各项规章制度,而且还要贯彻落实。通过规章制度的规范作用,加强护理人员的认真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

3.4安全使用电刀:电刀要经常定期的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保证其自身的性能时刻处于安全状态;使用电刀的护理人员要经过电刀使用培训,熟悉电刀的使用手册,使用前要认真检查其各项性能是否完好[4];术中使用时要严密观察患者和电刀之间的变化,尤其是在发生改变时要注意将电刀断电,防止意外发生。

总之,本文总结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较为常见的风险,并对护理中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和建议,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及安全。

参考文献

[1] 周静. 浅谈手术室护理工作容易忽略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6):232~234.[2] 杨福兰. 手术室中患者的风险因素和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j].泰山卫生,2008,32: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