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给公司提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内部审计;发挥;监督;职能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1
内部审计机构是适应企业发展需要而设立的,其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于它能为企业加强内部治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其监督职能也随着内部审计的业务的多元化而逐步扩大的。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内部审计具有双重任务:一方面要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促使其合法合规;另一方面要对企业的管理层负责,促进经营管理状况的改善、经济效益的提高。那内部审计是如何发挥监督职能呢,本文从以下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一、开展财务审计,分析企业整体经营运行管理情况,促进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财务审计是对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监督,对被审计企业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依法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通过财务审计,可以发现影响企业财务成果和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并针对问题的所在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进一步挖掘潜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特别是年底开展的财务决算审计,涉及单位多、审计内容广,可以给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管理进行一次全面“诊断”。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对公司所属13家单位进行年度财务审计,审计内容包括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往来账的清理(包括基建垫付款项和往来业务的清理)、固定资产及存货的盘点、工程项目结算、基建项目程序管理、各项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等方面。共查出8个方面的问题,提出管理意见和建议10项,并要求限期整改。
通过整改一是规范了往来业务核算,加大了历年往来账款的清收力度,回笼资金,避免了坏账损失;二是加强了工程项目的核算与管理,对公司已完工未结算的工程项目进行清理、结算,确保企业资产反映真实性;三是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加强了财务管理,为规避经营风险提供了保障;五是公司财务部完善各项制度,先后出台了《银行承兑汇票管理办法》、《业务单据管理细则-收款收据》、《财务部派驻单位财务人员岗位轮换管理办法》、《**公司发票管理制度》、《**公司会计质量标准化达标升级暂行办法》,为今后规范财务工作提供依据。
二、开展内控审计,发现管理活动中存在的潜在风险,提前预控,促进企业健全自我约束机制
内控审计是内部审计机构每年定期对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评价,主要采取的方式是通过企业各业务部门编写自我评价报告和内控工作底稿和审计部门进行现场测试。自我评价报告主要是包括内容:一是描述年度新增哪些制度,采取哪些新的管控措施,目前管控措施的效果,还存在哪些缺陷,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对上一年度提出的风险管控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以及新出现的风险管理问题。内控工作底稿是按照管理部门的业务流程设定风险关键控制点,控制标准,要求各业务部门对照控制标准,填写部门目前执行情况,存在的缺陷等。
通过内控评价审计,一是能及时发现企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做到提前预警,提前防控;二是能对已采取的管控措施在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措施具有时效性、可防控性。三是及时发现存在的内控缺陷,并督促限期整改,限期检查,查一个问题解决落实一个问题,避免造成问题查而不改,形成积累。确保企业各业务管理部门能健全自我约束机制,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三、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关注企业“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专项审计调查主要是针对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展开调查,侧重于提建议、揭隐患,比常规审计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在很多情况下针对的是企业带有普遍性、苗头性、潜在性的突出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直接为领导的决策提供服务。
内部审计机构通过专项审计调查一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审计信息,利用审计成果,落实审计意见,体现审计作用的有效途径。二是充分发挥审计调查范围广、针对性强、覆盖面大、工作形式灵活等特点。
例如为了进一步加强控股子公司的管理,内部审计机构对控股子公司的经营现况,进行了审计调查。从该子公司的“股权结构、资产负债、经营现状和运营、存在的问题、建议意见、风险提示”等方面,向管理层提交了《关于**公司经营现况的审计调查报告》。通过此次专项审计调查,一是掌握子公司的经营情况;二是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三是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意见和建议;四是根据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风险管控要求,提出了风险提示。为加强控股公司的管理创造了条件,也为企业管理层提供了决策依据。
四、开展后续跟踪审计,进一步检查落实审计中提出问题的整改,帮助企业“查漏补缺”,强基固本,确保企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通过财务审计、内控审计、专项审计和常规审计等工作的开展,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基本建设等方方面面做了“诊断”,发现问题和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并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但如果被审计单位查而不改,对企业的发展也就起不到真正的促进作用。因此,内部审计机构还应通过开展后续跟踪审计,来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和建议是否已经采取了适当的纠正行动并取得预期的效果,从而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
五、结束语
1999年美国蓝带委员会提出审计委员会的职责是:①监督财务报表,如复核年度已审财务报表、中期未审财务报表及其他财务报告;②保证审计质量,包括主持外部审计事务,领导与监督内部审计;③评价内部控制,通过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充分性和有效性的评价,监督公司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2002年美国萨班斯法案提出审计委员会的职责是:①负责聘请注册的会计师事务所,给事务所支付报酬并监督其工作;②受聘的会计师事务所应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报告;③可以接受并处理本公司会计、内部控制或审计方面的投诉;④有权雇用独立的法律顾问或其他咨询顾问。
2003年英国Smith报告提出审计委员会的职责是:①监控财务报告的质量;②评价公司内部财务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③评价公司内部审计的有效性;④监控外部审计师提供的服务;⑤关注公司内部的警报信号。
可以看出,审计委员会的职责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审核财务报告;2、保障外部审计质量;3、监督内部审计活动。另外,监督、评价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系统近年来逐渐被美英等国列为审计委员会的职责,从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也必然是审计委员会的重要职责。下面分别论述各项职责及其包含的内容:
一、审核财务报告
公司管理层应按照公认会计原则和相关披露规则编制真实、合法的财务报告,审计委员会对财务报告进行审核,检验其是否真实、合法。审计委员会主要通过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对财务报告进行监督,获取有关的信息,在对这些信息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对公司财务报告进行审核;其审核重点集中在如关联交易、会计估计、会计政策变更等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审计委员会应向董事会报告其审核的结果,另外,审计委员会还应在其报告中对财务报告进行评价,披露公司会计核算、内部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重大问题。通过审计委员会的审核,公司财务报告的可信度大大增加了,有利于维护股东权益。
二、保障外部审计质量
外部审计是由注册会计师对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属于公司外部治理的一部分。外部审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股东的利益,审计委员会作为股东利益的代表,应采取措施保证注册会计师履行其“经济警察”的职责,保障外部审计的质量。
(一)负责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聘用、解聘。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的“灵魂”,只有保证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才能确保外部审计的质量。目前,“内部人”控制在许多公司都存在,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聘用、解聘均由公司管理层控制,被审计人成了审计委托人,这等于自己掏钱找人审计自己,谁会和自己过不去呢?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只有听公司管理层的“话”,才能获得审计业务,也就是说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在经济上受公司管理层控制。那么,如何使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在经济上不受公司管理层控制呢?审计委员会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产生的,即由审计委员会代表股东作为委托人来聘用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决定审计费用,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作为受托人对审计委员会负责,公司管理层作为被审计人接受注册会计师审计。
(二)与注册会计师进行沟通。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就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等与审计委员会沟通,通过沟通,审计委员会可以更好地评价公司的财务报告,同时也可向注册会计师建议在审计时应注意的问题。另外,公司管理层可能与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政策的应用、会计估计等方面发生意见分歧,不利于审计的顺利进行,审计委员会通过与注册会计师、公司管理层沟通,从维护股东利益出发,解决两者之间的分歧,使外部审计得以顺利完成。
(三)对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进行评价。审计委员会除了在聘用时对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进行评价外,在审计结束时,应对他们在审计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是否具有胜任本公司审计工作的能力、审计费用是否足以支持注册会计师恪尽职守、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是否真正地保持了独立性?审计委员会可以通过对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方面的了解,对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做出客观评价,决定是否续聘。审计委员会在续聘时,还应考虑是否有必要对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进行轮换。
三、监督内部审计活动
内部审计是审计委员会获取公司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一般来说,内审部门提供的信息要比公司管理层提供的可信度高。但由于内部审计部门通常受公司管理层领导,独立性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所提供信息的质量。那么,审计委员会采取什么措施来保证内审部门发挥应有的作用呢?
(一)决定内审人员的任免。独立性对于内部审计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是客观评价的基础。保持内审部门的独立性,首先要保证内审人员的独立性,当内审人员的任免均由公司CEO甚至是CFO决定时,内部审计还能称为审计委员会提供可靠的信息吗?因此,内审人员特别是内审负责人的任免权必须由审计委员会决定,或必须征求审计委员会的同意,才能保证内审部门不受公司管理层的控制。
(二)复核内部审计计划。内部审计部门应审计哪些内容,这也是审计委员会所要考虑的。审计委员会应复核内部审计计划,根据它对公司的了解,提出修改审计计划的建议;或者同内部审计人员交流,共同来制定审计计划。另外,内审负责人应就审计过程出现的重大问题向审计委员会说明,审计委员会在分析问题的性质和影响后,决定是否扩大审计范围、进行延伸审计或者重新确定审计内容。
(三)审阅内审报告。审计委员会应审阅内审报告,评价审计报告中的问题是否重要和建议是否便于实施。审计委员会应与公司管理层交流,询问他们对存在问题和所提建议的看法。对于涉及管理层舞弊的情况,审计委员会应向董事会汇报或提议召开股东大会,并根据法律法规,向证券监管部门等有关部门汇报。
四、帮助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
关于内部控制,以COSO报告描述的最全面。COSO委员会指出,企业所设定的目标是一个企业努力的方向,而内部控制组成要素是为实现该目标所必须的条件,两者之间存在直接的关系。由于企业目标是与所有者利益密切相关的,审计委员会作为所有者的代表,必然要协助公司管理层完善内部控制,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审计委员会通过与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的交流来了解、监控公司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在审计委员会报告中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关的建议,监督建议的落实情况。另外,审计委员会可以聘请外部人员对公司内部控制进行独立的评价。
【关键词】价值增值; 内部审计; 平衡计分卡
一、增值型内部审计概述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the 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简称IIA)2009年1月了新版《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 Practices Framework,简称IPPF),重新阐述了专业实务框架的内容及其对全球内部审计职业的重要性,定义指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3年的内部审计准则中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为: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上述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中,突出了介入风险管理和高层管理过程的职业要求,并且首次提出了内部审计“增加价值”的内容,内部审计的目标是增加组织价值并改善机构的运营,内部审计应具有增加组织价值的功能。
二、增值型内部审计实现路径分析
(一)增值型内部审计特点
增值型内部审计是一种综合性审计,它是内部审计发展的新阶段,是内部审计功能拓展的体现,其核心目标就是价值增值。
强调增值服务:价值增值是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突出特点,它跳出了以“查错、问责”为目的的监督型内部审计的局限,上升到以“防风险、提建议”为目的的服务型审计上来,达到服务中含有监督,监督寓于服务之中的效果,并不断扩大其服务效应,以期为组织带来更大的增值空间。
审计业务多元化: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不再局限于财务和会计事项,而是着眼于“整个组织”。增值型内部审计是一种价值创造活动,它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所有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
开展“风险导向”型审计:以组织的风险为审计工作关注的“焦点”,组织面临的风险将对组织的价值产生重大的威胁,所以评估和改善组织的风险控制,帮助组织减少风险,将会有助于增加组织价值,也是增值型内部审计的重点。
(二)内部审计价值增值路径分析
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实现形式主要有: 确认服务与咨询服务。从路径来来看增值型内部审计就是以实现组织目标为目标,以价值增值为目的,以风险管理为中心,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三大领域发挥其确认与咨询两大功能。
1、增值型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领域的价值增值
在内部控制领域,内部审计人员通过评价和衡量组织内部控制制度状况,发现组织内部控制制度上的缺陷和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偏差,通过查清其产生的原因,分析其可能造成的影响,从而找出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向企业管理层和相关部门提出强化内部控制建设的建议,以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从而为组织增加价值。
具体而言,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①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这是管理层与内部审计合作评价内部控制的一种方法,此项措施将以往由内部审计师对控制的充分性及有效性进行独立确认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即通过设计和运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程序,由组织整体对管理控制和治理负责。
②提供内部控制咨询服务:内部审计参与内部控制程序的制定,使其对内部控制各个方面更为熟悉,能从组织全局的角度对各个控制环节进行把握,可以针对内部控制程序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薄弱或不合理的环节,向管理层提出建议,帮助组织更好的执行各项内部控制制度。
③内部控制培训:内部控制培训能使增值型内部审计有效的增加组织价值,通过对员工进行内部控制培训以更好的执行内部控制程序。
2、增值型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领域的价值增值
COSO关于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报告中就风险环境、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映、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等8个要素分析了内部控制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可通过提供确认和咨询服务来增加组织价值:
①通过评价风险管理过程、评价关于关键风险的报告、检查对关键风险的管理等措施向管理层就组织风险管理活动的效率提供客观的确认服务,确保组织的内部控制系统得以有效地运行。
②通过为风险的鉴别和评价提供便利、指导对风险的应对措施、协调组织风险管理活动、强化对风险的报告、维持和开发适合组织的风险管理框架、制定有待管理层批准的风险管理战略等措施为组织的风险管理提供咨询服务。
③运用内部环境审计评价组织潜在的经营风险,也是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领域的一大增值功能。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的内部环境审计,能识别或发现给组织持续经营带来风险的环境问题,发现并评价引起经营风险的环境问题,以提高组织的风险预知能力、避免损失。
3、增值型内部审计在组织治理领域的价值增值
组织治理又称公司治理,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产生,用来解决成本、管理层选择与激励问题的制衡机制及制度安排,其实质是确保经营者的行为符合股东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增值型内部审计在组织治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关键词:民营企业 中小企业 财务管理 策略
一、引言
作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企业资源的配置问题,是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环节。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中小民营企业的经营情况并不乐观,尤其是财务管理问题,成为了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短板。导致很多中小民营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现象,对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阻碍作用。因此,分析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并提出对应的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的集权式财务管理方式存在着过大的随意性
由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历史以及管理方式方面的原因,导致企业的所有者就是企业的经营者。所以,这些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一般都采用的是集权式的管理方式,企业大大小小的所有事情都归企业所有者说了算。但是,由于这些企业主普遍缺乏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因此在财务管理方面没有按照科学的财务管理方式来进行,没有形成必要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甚至经常出现朝令夕改的现象,企业所建立起来的财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这样长期发展下去导致企业从上到下都没有人去遵守,不利于企业的整体管理及资源配置工作。
(二)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有限
由于公司的规模较小,而且企业在用人方面也存在着缺陷,存在着一定的家族式管理方式。这主要是因为企业所有者认为这些敏感应该给自己人管理会比较的安全,能够将之处于一个较好的控制环境当中。但是,这同时也导致在管理的过程中会较少的去考虑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等方面,有时甚至根本不能够胜任财务管理工作的人也被安排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岗位上。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出现疏漏。由于这些人的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都有限,导致财务管理的很多职能都不能够实现,直接导致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增加。
(三)融资能力较为欠缺
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包括:银行贷款、其他贷款以及股权投资三种基本形式。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导致企业的融资能力存在一定的困难。从银行贷款这个渠道来讲,中小型企业由于还贷能力方面的原因,其从银行取得贷款的几率比较小就银行贷款这一渠道来说,小型的民营企业成功取得银行贷款的几率很小,加之银行对贷款要求的不断提高,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资金,而其他渠道的资金来源也有限。而中小型企业的股权投资难度也较大,如果没有一个收益稳健的理财产品供企业所有者投资,企业很难从股权投资渠道获得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资金来源。
三、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有意识的提高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条件方面的限制,一般对高水平财务管理人员的吸引能力不够,为了能够有效的解决财务人才方面的难题,中小企业可以从提供财务管理软环境以及良好的激励机制两个方面着手予以解决。
在给员工提供一个优越的工作软环境方面,中小型企业可以通过采取包括提供优厚的薪酬待遇、优越的物质条件以及生活设施等措施来吸引高水平的财务人员。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管理人员会发现随着外在物质刺激的不断加大,达到一定的限度之后其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小。一旦员工满足其当前的物质需求之后就不能发挥太大的作用。当外在的物质需求不能够满足企业管理者的预期之时,中小企业就应该从营造企业的软环境来吸引财务管理人才。这包括在工作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员工、让员工在岗位上有完全的自、提供给员工完全的发展机会以及获得及时的认可等。而通过构建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构建一个有效的激励体制可以充分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稳定性。
(二)强化中小民营企业的投资管理
由于中小民营企业的规模较小,其抵抗风险的能力较低,因此在进行投资之前都应该进行周全的分析和考虑。在分析之时应该从项目的盈利能力、发展前景以及风险水平等三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之后结合企业当前的发展情况选择一个适合自身投资的项目来获得更多的发展资金。而当前大部分的中小民营企业在进行投资项目的选择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投资盲目的问题。
这时,企业应该对自身的融资方式进行适当的创新。企业可以通过对企业制度进行适当的改革,采用员工适当持股的方式来对企业进行管理。在具体的实施时,企业可以委托专业的机构对企业员工自身购买的股票进行集中管理,然后按照协议来分配红利。而在分配方式的选择方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委托机构通过和银行的协议来开设特定的账户,将打算购买企业股票的资金按一定的比例存到该账户,然后公司或者是委托机构通过提供信用担保从银行处申请贷款来购买企业的股票,而获得的红利及部分工资则用来归还本金与利息。
(三)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
由于中小民营企业一般都是采用的集权式的管理方式,其决策长期处于一种相对混乱的状况,决策过程中拍脑袋的现象较为严重。同时,在决策体系构建过程中,民主性与科学性较为缺乏,无谓干扰以及决策效力较差。
在决策时,应该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通过组成: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拟定方案―分析评估―方案选择,这样的决策体系来构建决策过程。在整个体系当中,将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对比,发现企业存在的经营问题,找到改革的差距。在这个过程中,领到应该鼓励员工参与到企业的建设中去,给企业多提建议,这样也就给企业的决策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方位。
参考文献:
移居加拿大中国移民潮渐陷瓶颈人数下降
虽然近年中国抵加移民人数还维持于每年3至4万人水平,但据该报获取的加拿大移民部内部资料显示,中国移民近年来申请数量正在大幅减少,以加拿大驻北京大使馆的情况为例,在2004年7月正在审核的移民申请人有3万7千多人,但到2006年6月已大幅减少至1万9千多人,同样情况也出现在香港等中国移民申请案较集中的移民办事处。近年所见顺利获得签证的新移民大多都已等候多年审批期,许多都是陈年积压案,并非是新近提交的申请案。
移民服务界普遍反映,2002年新移民法出台是转折的关键,由于语言、教育程度要求的提高,造成了中国移民加国兴趣的下降,曾经有移民专家分析称,不适时宜的加拿大移民法例如不加以改变,中国移民申请案数量可能还会下滑到更低的水平。例如,以技术移民为高比例的中国移民申请人数下滑就已是不争的事实。
尽管很多分析认为是中国本身国力强盛,造成国人移民兴趣的降低。但对于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潜在移民资源仍足以达到加拿大移民吸纳容量,问题还是出在加拿大移民政策能否吸引中国移民这个问题上。
中国现今拥有加拿大所需的劳工资源,包括蓝领劳工、保姆、农业技术人员等等,但依照现今移民法例,这类人才移民加国却是困难重重,而高层次技术人才在国内经济高速成长的环境下,出国的意愿已大幅下降,这就使中国移民移居加国的走势卡在瓶颈之中。
从另一层面来看,这也是加拿大近年政局不稳定形成的困境,喊了多年修改移民法例,始终未见大动作。通常加国移民法例的大幅修改需要由在一个强势政府来推动,如九十年代自由党政府就曾推出过一些新移民政策,但最近几年联邦自由党不稳,保守党脚跟未定,只是一个少数政府执政,估计明年大选很快再临,所以即使移民政策专家都意识到移民法例必须修改的现实,但在政界仍没有推动力,僵局在短期内并不会有大改变。
华社提建议书揭示中国移民关注的问题
最近当地华人参政联盟向加拿大联邦移民部长提出建议书,其中揭示的问题恰是中国移民最关注的问题。建议书针对技术移民政策提及,现今移民审核标准过高的语言、学历要求,与实际加拿大劳工市场形成脱节,一方面造成高学历者移民后找不到合适工作,另一方面加拿大急需的劳工找不到人手。而对于已抵加的新移民在就业、居住方面的资助仍需加强。
建议书提出的主要建议还包括,允许有足够应付工作英语能力、在加拿大已找到就业职位的蓝领工人移民加国;雇用更多移民官清理移民申请积压案;认可海外学历资格;允许海外留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可在境内申请移民资格;对商业移民降低资产来源证明的要求,并减短审核时间;将父母、祖父母列为与配偶及子女同等家庭团聚首要地位;增加新移民定居就业资助等。
加拿大联邦移民部长索伯格在回函中,虽只是原则性阐述既有的政策及说明,并未提及政策改变的具体意见,但已应允将这些意见未来提交国会讨论,并就移民法例改革举行更广泛的咨询活动。
中国商业移民潜力强大 未来人数可望大增
吴先生是湖南一家大型国企分公司的总经理,年过40,企业已开始由下至上的裁员,自己下海经商在经验、资金上都有顾忌,正值高二的儿子,考上国内名牌大学的希望不大,考虑送子出国留学。而加拿大良好的社会环境、医疗体系等吸引着吴先生一家,算计一下,送儿子出国留学,几年至少也要花10多万加币,不如同样花差不多的钱,全家申请加拿大投资移民,不仅儿子学费可大减,自己也可重新创业,即使打一份工也能平安生活。
经过2年多的申请程序,吴先生全家终于以投资移民身份顺利抵加,而且吴先生还利用国内关系,成为国内一名牌商品的北美商,现在生意越来越兴旺。
黄先生在广东一侨乡做服装生意10多年,由于国内业内竞争越来越大,成本翻升,这两年生意连年亏本,而且两个孩子都快临高考,黄先生考虑让他们出国深造,在种种困境及子女前途考量下,他决定申请加拿大企业移民,希望在自己仍是精力旺盛之时再创一番事业,同样也可节省孩子留学费用,给家庭安置一个出路。
在南京从事餐馆业的李先生,近年生意本想扩张,但遇事不顺,他一直有想海外发展的念头,今年也在考虑以投资移民方式在海外立个脚跟,只是目前还在权衡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不同的移民要求及环境。
以上情景,目前在中国大陆越来越普遍,经济的富裕,各自未来出路考量,都使他们将投资海外移民作为一大考量。而且目前在中国家庭至少有百万美金且具商业背景的人才不断增长,加拿大也成为他们商业移民的一条良途。近年来中国商业移民在总体移民中的比例正在这种大环境之下不断增长。
移民专家认为,中国商业移民的趋势将会越来越强,这是与中国经济成长有必然关联的,参照新加坡等商业移民的惯例,华人经济区发展越强,有钱人越多,申请美加商业移民的人数也会越多。
他指出,现在在长三角、珠三角、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家庭资产达到加拿大商业移民标准的五六百万人民币的家庭非常多,他们是潜在的加拿大商业移民资源,如果加拿大能更放开政策,中国商业移民潮完全可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