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业企业财务指标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电力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影响因素
一、我国电力发展状况概述
我国是世界第二电力消费国。在我国,电力行业是基础工业,它的运行受电力系统的统一调配。同时,它也是公用事业,为工农业生产和其他行业提供动力服务。电力企业对上游行业—— 一次能源如煤炭、石油、水力资源等的依赖,及电力供应对下游行业——农业和加工工业、服务业的影响,导致电力企业面对着生产资料市场、消费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同时又受国家财税政策的约束和各行政部门的管理,使得电力企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局限,电力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据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有关文件统计,五大发电集团公司发电装机容量分别占全国、30家公司和12家中央企业总容量的44.57%、63.42%和79.88%。因此我们以五大发电集团为例,分析中国电力企业上市公司状况。五大发电集团分别为: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除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外,其他四家公司以集团上市形式上市。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正在资产重组,不久的将来也将以集团上市的形式上市。因此现在我们在文章中只能以分别上市的形式介绍它。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上市的子公司中只有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和九龙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发电,其他几家上市的子公司并未包含发电的经营内容。所以我们在文章中选取上海电力和九龙电力为中国电力投资集团的代表。
2008年开始电力行业陷入全行业亏损,五大发电集团全年亏损约400亿元。是以我们着重分析五大发电集团近8年来的财务指标,从中了解近8年我国发电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为了方便,我们在下文中以公司股票名称代替其名称。
二、电力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电力企业主要的财务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净利润率、主营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主营成本比例等。下面我们着重分析6家上市电力公司的主要财务指标,作为解读电力行业8年来的财务绩效和发展状况的依据。
1.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偿债能力分析主要包括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两个方面。
(1)短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就是企业以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它反映企业偿付日常到期债务的实力,即企业能否及时偿付到期的流动负债。它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好坏的重要标志。同时,它也是企业的债权人、投资人、材料供应单位等所关心的重要问题。
1)流动比率。由表1可以看出,这6家公司的流动比率在不断波动。除了九龙电力在2008年开始有逆向回升的趋势,并且这8年的平均比率都维持在0.6以上的水平,其他公司的流动比率均在波动下降。特别是2010年,各公司都降到近8年来的较低水平。其中,上海电力在2008年更是降到0.1576,为这8年来的最低水平。尽管九龙电力有着超过0.6的流动比率,远远高于其他公司。但是,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稳健的流动比率应该是2。6家公司的比率都低于1,因此就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尤其是上海电力和国电电力,流动比率都低于0.3,偿债能力堪忧。
数据来源:图表根据新浪财经网相关数据整理而成。
2)速动比率。一般情况下,速动比率越高,表明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越强。由图1分析知近几年各公司来速动比率整体呈下降趋势,而且降幅较大。除了九龙电力一直在0.6左右徘徊以外,华能国际,大唐发电和上海电力降幅都比较大,由2003年的超过0.8的比率跌至2010年的0.4以下。国际上通常认为,速动比率等于100%时较为适当。因此,很显然,各电力企业的偿债能力正经受着严峻的考验。
数据来源:图表根据新浪财经网相关数据整理而成。
结合这两个比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除了九龙电力流动和速动比率都比较稳定外,其余的5家公司短期偿债能力都有逐渐变弱的趋势。
(2)长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指企业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据统计,由于电力企业有其行业的特殊性,在负债结构中,长期负债占到一个相当大的比例,超过总负债的60%。在企业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企业不可能依靠变卖资产还债,而只能依靠实现利润来偿还长期债务。因此,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是和企业的获利能力密切相关的。所以,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分析下长期偿债能力。
资产负债率这一比率越小,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现在,我们就站在债权人的角度,来分析企业对长期负债还本与付息的能力。
很显然,在这8年当中,6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是波动上升的趋势。其中华能国际上升的幅度最大。这几家公司2010年资产负债率都在80%左右。其中上海电力和华能国际2003年这个比率在30%左右,是这6家公司中最低的,同时,也是这8年中资产负债率增幅最大的2家公司。一般情况下,对债权人来说,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好。而这6家电力公司的高资产负债率说明股东提供的资本与企业资本总额相比,只占较小的比例,那么,企业的风险将主要由债权人负担,贷款给企业就会有较大的风险。
数据来源:图表根据新浪财经网相关数据整理而成
2.盈利能力分析
(1)净利润率。各大电力企业的净利润率普遍下降。由表2很容易看出,2007~2008年的净利润增长率波动特别大。尤其是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旗下的上海电力、九龙电力,以及华电国际和华能国际,都出现了负增长的趋势。大唐电力虽还有2.2336%的净利润率,较2007年来看,却也达到大约8%的降幅。国电电力也勉强维持了1.088%的净利润率,较上年降了接近9%。除国电电力和大唐发电仍有微小的净利润率外,其他各电力企业的净利润率都转成负数,并且降幅增大。可见各电力企业经营业绩在2008年都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冲击。
数据来源:图表根据新浪财经网相关数据整理而成
3.成长能力分析
由图2、图3表可以看出,2003到2010年,九龙电力主营收入增长率波动十分大,在2005年达到高点后于2008年降至负数,虽然后两年有所回升,但总体仍是下降趋势。而国电电力和大唐发电下降幅度虽然不及九龙电力,但是总体趋势也在下降。但是,可以看到的是其他3家电力公司从2007年开始主营收入增长率都在逆向增长中。
因此,对于主营收入增长率逆向增长的3家电力公司来说,公司的盈利能力反而是在下降的,这对其成长能力造成不利影响,说明其成长能力受到很大的威胁。
4.成本结构分析
可以看出,各家公司的主营成本比例虽然波动不大,但是每年都有小幅上升。而从2008年开始的增幅有较明显的加大,这和现今居高不下的煤价有非常重要的联系。其中九龙电力和上海电力的比例已经接近100%。可见主营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已经过分庞大,足够影响到电力公司的盈利和成长能力。所以,重新优化成本结构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图3 2003—2010年6家公司主营成本比重(%)
数据来源:图表根据新浪财经网相关数据整理而成
三、影响电力上市公司发展的因素
鉴于上面几项财务指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几大电力集团公司普遍存在偿债能力不强,借长期负债还债,获利能力逐渐减弱,同时成本结构亟待优化等几个共同问题。而影响财务指标变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两方面。
1.国内环境
(1)国家对电价的管制政策。我国对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实行政府管制,“市场煤、计划电”使得煤炭企业可以根据市场供求调整价格,但发电企业在政府定价的基础上只能忍受亏损。自2010年8月20日起,发改委等部门发函,适当提高火力发电企业上网电价水平。按照批准的电价调整方案,公司火电机组平均批复上网电价(含税)比调整前上升22.51元/兆瓦时,增幅5.67%,但这个幅度的调价对深陷亏损泥潭的广大火电企业来说仍属杯水车薪。
(2)煤价起伏跌宕,价格变化滞后效应明显。目前火电仍是我国电力工业的主要电源,发电比重占82.86%,因而煤炭价格仍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电力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2004年~2007年煤价稳步上涨,系由需求增长、供应结构调节以及成本推动所致,其中年度最大涨幅在13~22%。2008年至2009年,除国际油价和国际煤价大幅上涨的带动因素外,其他影响煤价上涨的因素未发生改变,但煤价在半年内涨幅超过100%。在此期间,电力行业受煤价上涨、煤电联动短期无望等不利因素影响,行业陷入困境。一般来说,若电煤价格上涨10%,电价需上涨4%左右才能消化成本。
(3)国家推动节能环保政策。不可否认,国家推动电力企业走新能源路线的优惠政策起到一定的作用。五大发电集团均有涉及节能环保项目的投资。而节能环保项目的前期投资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电力企业举债投资造成的资产负债率过高的情况就很容易理解了。
(4)过度扩张,遭遇两大风险。根据上文对几项财务指标的分析,尤其是偿债能力指标过低,不仅说明了电力企业负债比重增加,还暗示我们,电力企业尤其是集团公司有可能存在过度扩张的现象。事实上,如下表3所示,在2004年到2010年之间全国装机容量每年都以11.39%的增长速度增加,虽然我国的用电量的增长速度也是以14.41%的增长速度发展,但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的用电量增长速度明显放缓,降到了5.23%,与同年的装机容量增长速度10.34%相比,可以看出,我国从2008年起已经开始进入电力过剩时期。虽然2010年的用电量增长速度有了突破性增长,但还是难挡此趋势。
数据来源:由上海万得资讯、产业政策司子站、中国科技信息、南方日报报业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世华财讯信息部网站数据整理而成
电力企业过度扩张存在的一定的风险。主要有两类风险:1)市场风险。电力企业的市场风险侧重表现在对市场运载力及其走势预测不足,风险征兆信息反馈把握不准,对潜在的新市场开拓不力,加之受宏观经济环境不景气的制约,导致市场需求力不旺,营销萎缩,产值锐减,效益滑坡。2)财务风险。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投入与产出变换、对意外事件的发生和偏差的出现不能作出准确敏捷反应。部分企业未经周密的科学论证、咨询评估,就盲目追求速度,无限制、不加区别地上项目,开源与节流得不到有效控制。
2.国际环境影响
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放缓,导致用电需求减少。中国在国内紧缩的金融政策和全球经济危机双重作用之下,已出现经济增长减缓。
四、对电力上市公司发展的建议
根据上文的财务指标及影响因素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1.国家政策方面
(1)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建设电能高速公路,大力发展智能电网。针对上次南方大雪灾引发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电能的高速公路,实现变输煤为输电,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来改善我们的用电环境。
本世纪初智能电网在欧美的发展,为全世界电力工业在安全可靠、优质高效、绿色环保等方面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因此我国也应出台相关政策大力发展智能电网。
(2)加强宏观调控,实行电价改革。如果电力企业要扭亏,则需要国家在政策层面上出台措施,加强宏观调控。一是必须要合理调控电煤价格,不能无序增长;二是在电价政策上要合理调整,充分考虑电企的生存经营环境。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继续深化电价改革,逐步完善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形成机制,适时理顺煤电价格关系。这显示出国务院对电价改革的空前重视。
2.加强经营管理
随着各地区电力企业的合作进一步增强,在争取上网电量、控制煤价、组织回收电热费等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在产业结构上,加速从低层次资源依赖型向高层次创新驱动型转变;在经营管理上,加速从粗放型向精细化、集约化转变。
3.适度放缓扩张脚步,科学整合电力板块
由于装机容量的增长速度已经大大超过了用电需求,电力供需已经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所以我们需要适度放缓电力产业扩张的速度。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电力行业兴起整合热潮。在这股热潮中,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对电力板块进行评估,以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
4.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完善落实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全力构筑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响应国家科技创新的号召,坚持以科技促进生产,用创新体系开发项目。
5.优化成本结构,走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优化电源结构,降低煤耗量,增加燃煤效率高的单机发电机组容量;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对现有老机组的主辅设备及系统进行节能、节水技术改造,提高机组发电效率;加强电厂优化运行及检修管理,充分挖掘企业内部节能、节水潜力。合理利用节能环保政策带来的税收、电价等优惠,提高现代电力集团公司的竞争力。
五、结束语
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电力企业也受到不小的冲击。但是从2009年起经济开始复苏的情况看,电力企业在未来几年内的发展仍大有可为。国家对电力行业重视程度加深,以及即将进行的电力体制改革,预示着我国的电力企业将迎来新的机遇。
参考文献
[1]吴大器.现代电力管理创新[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2]邓小卫.浅谈供电企业财务风险与控制[J].会计之友,2005,(5).
[3]卢小广.统计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4]斯蒂芬·A·罗斯,伦道夫·W·威斯特菲尔德,布拉德福德·D·乔丹.公司理财[M].第7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5]牛东晓,孟明,刘华光.价格竞争与制度创新[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3).
[6]张国宝.走新型可持续发展的电力之路[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8,(15).
[7]沙亦强.煤价凶猛[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8,(15).
【关键词】财务绩效;行业;区域
一、文献综述及研究意义
(一)国内关于上市企业财务绩效研究
国内外关于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研究多立足于对于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代企业两权分离,产生了许多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两权双方的“利益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而绩效评价系统的建立则可以在控制地位、控制利益和控制目标不对等、不一致甚至相互对立和矛盾的两个控制主体之间架起一座彼此信任的桥梁。所有者借助事后评价的方式,对一段时期内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价,考核经营者是否合格,公司的发展是否符合自身的意愿,股东权益最大化是否得以实现。大股东可以据此决定对经营者的奖惩,形成激励与约束机制;中小股东亦可借此实现“用脚投票”。此外,通过公司绩效评价可以发现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背后的成因,以便在日后的经营管理中改进。基于以上原因,国内学者对于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在我国现行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有关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评价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难以全面、准确地揭示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所以,本文不采用任何一个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作为研究基础,而是选取一些公认的财务绩效指标进行基本研究,以期得出一些有益的基础结论。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两部分。由于非财务指标难以量化,且数据难以取得,加之时间、精力的限制,本文仅选择财务数据进行研究。
(二)国内关于上市企业财务绩效影响因素研究
公司绩效及其影响因素一直是国内专家、学者重点关注的问题。公司绩效的影响因素纷繁复杂,既包括市场形势、国家经济政策等宏观因素,也包括股权结构、资本结构等微观因素;既包括企业文化、管理者素质等难以量化的因素,也包括企业规模、高管薪酬等可以量化的因素。国内专家、学者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鉴于研究目的及篇幅所限,本文不逐一介绍公司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
以上分析表明,关于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影响因素研究多集中在宏观因素,公司治理因素等方面,而对于一些最基本的公司属性(如行业,区域等)对于财务绩效的研究较少,本文将选取这些最基本的因素进行一些简单的统计研究,观察其对于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
二、研究假设
(一)上市企业财务绩效与企业所属行业的关系
不同行业的性质不同,其经营模式和结构不同,必然会对其财务绩效产生影响。中小板上市企业中大部分都是工业企业,本文研究工业企业与非工业企业在财务绩效上的差异,认为工业企业的财务绩效与非工业企业的财务绩效具有差异,结合本文采用的分析方法,提出如下假设:
H1 :工业企业与非工业企业的财务绩效不存在显著差异
(二)上市企业财务绩效与企业注册地的关系
各省市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经济发达省份(直辖市)的上市公司其可用的各种资源要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上市公司。所以,本文认为不同注册地的上市企业财务绩效存在显著差异,结合本文采用的分析方法,提出如下假设:
H2:不同注册地的上市企业财务绩效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上市企业财务绩效与企业年龄的关系
企业自成立后逐步发展,直至成功上市。说明企业一直都在向前发展,多年的发展积累会对企业的财务绩效产生一些影响,虽然不清楚具体是什么影响。本文认为上市企业的年龄与企业的财务绩效存在一定的联系,结合本文采用的分析方法,提出如下假设:
H3:不同年龄的上市公司财务绩效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实证分析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中小板企业,数据取自新浪财经网和国泰安数据库。考虑到本文的研究目的,对数据依据以下原则进行筛选。首先,剔除数据不全和极端值的样本。其次,刚刚上市的公司其财务表现可能出现跳跃性,所以选择2008年上半年以前上市的中小板上市公司。剔除2008年上半年以后上市的公司。最后,依据公司注册地进行样本的筛选,根据频率统计结果,安徽、北京、福建、广东、河南、江苏、山东、上海、新疆、浙江10个省(直辖市)的上市公司较多,其他地区上市公司较少(少于5家),所以剔除其他地区的上市公司数据。经过以上筛选,最终选择中小板上市公司152家。研究所需的数据为这152家公司2009~2011年的每股收益、主营业务利润率、净资产报酬率、公司所属行业、公司注册地、公司年龄。研究所使用的数据计算工具为SPSS17.00和Excel2007。
(二)变量设计
具体如下变量设计表:
1.因变量。本文中的因变量是公司财务绩效,主要用以下三个指标来衡量:(1)每股收益,反映上市公司最终绩效水平。(2)主营业务利润率,体现了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对利润总额的贡献,以及对企业全部收益的影响程度。(3)净资产报酬率,此项指标反映了企业经营质量方面的信息,能够体现公司财务绩效方面的内容。
2.控制变量。为了研究公司不同属性对其财务绩效的可能性影响,我们选取了以下几个控制变量:(1)公司所属行业。分为工业行业和非工业行业。(2)公司注册地。根据频率统计结果,北京、广东、山东等10个省(直辖市)的上市公司较多,其他地区上市公司较少(少于5家)。所以将公司注册地分为10类,依次为以上10个省(直辖市)。(3)公司年龄。它是企业自成立之日起到选用数据年之间的年数,是一个连续变量。例如,选用2009年数据,则公司年龄为2009减公司成立年份。
(三)实证分析
1.描述性统计结果与分析。在152个样本企业中,工业企业126家,非工业企业26家。其中安徽的企业8家;北京5家;福建6家;广东42家;河南5家;江苏21家;山东11家;上海8家;新疆5家;浙江41家。由于对于每一年的数据,公司年龄不同,所以,仅列出以2011年为参照,上市公司的年龄:公司成立5年的有7家;6年的有10家;7年的9家;8年的9家;9年的21家;10年的最多,50家;11年的19家;12年的8家,13年的8家,14~19年的合计11家。
2.注册地与财务绩效关系分析。以上市企业的注册地为因子,对每股收益、主营业务利润率和净资产报酬率进行方差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各注册地的主营业务利润率存在显著差异,而且2009年、2010年和2011年三年的数据都支持这一结论。其它财务绩效指标由于显著性大于0.05,所以方差分析显示各注册地的每股收益、净资产报酬率没有显著差异,同样地,2009年、2010年和2011年三年的数据都支持这一结论。对主营业务利润率2009年数据、2010年数据、2011年数据进行方差齐次性检验。结果显示,2009年数据及2010年数据通过了方差齐次性检验,2011年方数据的方差齐次性检验的显著性略小于0.05。所以,从整体看,主营业务利润率数据通过了方差齐次性检验,各注册地财务绩效存在显著差异的结论是可以接受的。
3.行业与财务绩效关系分析:以上市企业的行业为因子,对每股收益、主营业务利润率和净资产报酬率进行方差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工业企业和非工业企业的净资产报酬率存在显著差异,而且2009年和2010年两年的数据都支持这一结论,2011年的显著性为0.076,略大于0.05。其它财务绩效指标由于显著性大于0.05,所以方差分析显示工业企业和非工业企业的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报酬率没有显著差异,同样地,2009年、2010年和2011年三年的数据都支持这一结论。对净资产报酬率2009年数据、2010年数据、2011年数据进行方差齐次性检验。结果显示,2009年、2010年和2011年数据均通过了方差齐次性检验。所以,净资产报酬率数据通过了方差齐次性检验,工业企业与非工业企业财务绩效存在显著差异的结论是可以接受的。
4.公司年龄与财务绩效关系分析:以公司年龄为因子,对每股收益、主营业务利润率和净资产报酬率进行方差分析。各年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公司年龄与各财务绩效指标没有显著关系(只有2010年每股收益的方差分析显著性水平小于
0.05),2009年、2010年和2011年数据都支持了这一结论。
四、研究结论
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2009年、2010年、2011年的各财务绩效指标的数值基本没有变化,而且,从整体看,2010年表现最好,2011年最差。从整体看,不同行业、注册地和年龄的中小板上市企业的财务绩效没有显著的差异。只有注册地与主营业务利润率和行业与净资产报酬率存在关联。主营业务利润率受注册地的影响较大,在研究的10个省(直辖市)中,山东省的主营业务利润率最大,北京次之,安徽最小。工业企业和非工业企业的净资产报酬率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实际情况相符,工业企业与其他企业(金融、公用事业、商业等)的经营模式不同,必然表现为净资产报酬率不同。结论表明中小板上市企业的财务绩效受行业、注册地、年龄的影响不大。这与本文在前文中分析的理论结果不符。其原因可能是数据的规模不够,也可能是在实际中存在众多的因素导致中小板上市企业的财务绩效区域平稳化。其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池国华,迟旭升.我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系统研究[J].会计研究.
2003(8):45~47
[2]张宝友,黄祖庆.我国物流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7(8):83~85
[3]张立军,罗珍.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指标的筛选方法[J].统计与决策.2008(18):63~65
[关键词] 企业景气调查 景气指数 经济预期
景气调查方法,是二次大战后欧美国家首先发起的,到上世纪50年代中叶,世界各国已广泛推广。它是一种较快了解经济情况的途径。目前世界上广泛开展的景气调查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景气动向调查、设备投资意向调查、消费调查。景气动向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宏观经济总体运行状况和趋势,各国开展的面向国内主要大中型企业的调查较多,这些大中型企业数量不多,但是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却相当大。在国际上进行景气调查的著名机构大都是以定性的判断调查为主,唯独日本采取定性和定量调查同时进行的方式。其定量调查主要涉及企业生产、销售、库存等有关经济活动财务指标的实际数据和预测(或计划)数据,共有62个指标;定性调查17项,主要是调查企业家对本企业经济状况、库存水平及其它情况所作的判断和评价。日本银行的《主要企业短期观测调查》从1957年开始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虽然问卷的形式复杂,内容繁多,但至1964年以来调查表的回收率均为100%,其公布的信息可信度也很高,而且极具影响力和权威性,政府和许多企业、机构都利用的数据来进行预测决策和制定政策、计划。
景气调查的最终成果是景气指数。景气指数又称为景气度,它是对企业景气调查中的企业家关于景气变动状况定性判断的定量描述,用于反映宏观经济运行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所处的状态和未来发展变化趋势。景气通常是指市场经济条件下,再生产周期的高涨阶段,以生产增长、就业增加、商业和信用活跃、市场兴旺等为表征的经济繁荣现象。在现代经济社会,景气变动受到了个人、社会经济组织,以及政府的普遍关注,景气预测成为现实经济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国内的研究现状来看,基于企业景气调查结果的企业状况预测研究成果主要有:
1.企业景气状况与宏观经济运行相互关系研究:陈磊(2004)对中国人民银行5000户工业企业景气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系统的实证分析,在全面考察各项景气调查指标的汇总量化指数DI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综合反映企业景气状况变动特征的企业景气指数――先行、一致和滞后合成指数,并据此分析了企业景气状况与GDP、工业生产、投资、消费和物价等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相关性,从而为政府部门及时、准确地判断和预测经济形势,深入探讨经济周期波动的微观起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且为企业景气调查制度的修订和完善提供必要的依据。
陈磊(2004)在全面考察中国人民银行景气问卷调查各项指标的基础上,构造综合反映企业景气状况的景气调查指数,对企业经营状况与宏观经济运行的相关性和行业景气变动的时差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分析,从而为从微观领域把握和预测经济运行态势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必要的科学依据。
2.企业景气预测研究:肖进,樊英,朱兵(2006)将企业景气调查数据与传统统计数据相结合,综合利用这两类数据建立景气预测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表明,与单一使用传统统计数据或企业景气调查数据建立的景气预测模型相比,综合利用两类数据建立的模型预测精度大大提高,从而为景气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王恩德,梁云芳,孔宪丽,高铁梅(2006)根据我国统计数据的特点,开发了适于景气分析的数据仓库,同时利用国际上通用的景气指数方法,建立了监测中小工业企业经济运行状况的景气指数和预警信号系统,并研制了相应的中小工业企业景气监测预警软件系统。
3.企业景气与GDP增长率相互关系研究:何荆,尚国强(2003)试图运用浙江几年来企业景气调查结果和GDP增长率进行相关关系分析,并在证明两者呈显著相关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回归方程式,预测浙江GDP增长情况的大体趋势。吴健辉,洪旺元,郝朝晖(2005)[7]通过对中部六省企业家信心指数、企业景气指数和GDP三者相关关系的分析,比较各省经济发展的速度。
4.企业景气与财务预期相互关系研究:王晋斌(2006)研究表明定性和定量财务调查问卷设计指标的匹配问题限制了可以推断财务变量预期性质的变量,也使得从这些预期调查财务变量中难以观测下一时期财务真实变量的变化,降低了财务指标预期性质的可检测范围。徐广军,张腊梅(2008)以权威机构数千家企业调查数据为样本,分析了企业财务指标与企业景气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构建了基于企业景气指数的财务预测模型。经过分析和对模型的改进及对模型的预测评价,最后得到了7个具有较强预测能力的模型,为财务预测开拓了新的视角。
总结以上实证分析结果可以发现,企业景气调查能够从多方面反映企业景气状况,从微观面提供很多宏观总量数据难以包括的丰富信息,从而为政府部门及时、准确地判断和预测经济形势,深入探讨经济周期波动的微观起因提供一种新的、较为有效的分析工具。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我国开展企业景气调查的时间还比较短,以及转轨时期行业结构、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企业景气指数构成指标的选择和企业景气状况与总量指标的时差特征还可能发生变化,有待于在未来更长的时间内不断加以检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
[2]陈 磊:企业景气状况与宏观经济运行[J].管理世界,2004,(3),14-24
[3]陈 磊:基于问卷调查的企业景气状况及行业特征分析[J].统计研究,2004,(3),34-38
[4]肖 进 樊 英 朱 兵:景气预测模型应用研究[J].软科学,2006,20,(4),12-15
[5]王恩德 梁云芳 孔宪丽 高铁梅:中国中小工业企业景气监测预警系统开发与应用[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9),122-130
[6]何 荆 尚国强:企业景气调查与GDP增长率相关关系及其预测研究[J],浙江统计,2003,(3),14-16
【关键词】平衡记分卡 企业绩效评估 财务指标 非财务指标
一、平衡记分卡基本概念与组成
平衡记分卡(Balance Scorecard,简称BSC)是一种对企业从长期战略目标的层面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是由美国学者罗伯特卡普兰(Dr. Robert S. Kaplan)教授和大卫诺顿(David P. Norton)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目前被认为是最全面、最新的企业业绩评价方法,是一套一经提出就在世界500强中得以迅速推广应用,并且应用率高达80%的管理工具。平衡记分卡在《哈佛商业评论》评出的“过去8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管理理念”中位列第二。其创始人曾评价平衡计分卡可以将企业的战略目的逐层分解,转化成为各种具体的、互相平衡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且能够对这些指标实现周期性的考核,进而为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可靠的执行基础。
平衡记分卡要求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财务方面:财务方面的指标要能够反映企业的策略与业绩对净利润的提高做出的贡献,即贡献率。包括资本报酬率、现金流量、经济增加值、营业收入和销售增长速度等等。
(二)客户方面:针对客户的指标要能够体现出客户的利益,包括新客户的获得、老客户的保持、客户的满意度和客户的获利能力等。表现在具体指标上,有新旧客户人数、客户满意度、市场占有率以及退货次数等指标。
(三)内部经营:企业财务业绩的实现程度,客户的各种要求的满足程度和股东价值追求的达标程度,都要通过健康良好的内部经营来实现。
(四)学习与成长方面:而学习和成长指标则是体现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包含人员、信息系统和企业程序。具体而言,有员工培训费用、员工满意程度、信息的上传下达时间以及员工奖惩程度等方面。
二、平衡计分卡指标建立
(一)财务指标的建立。
财务指标的建立要从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的角度出发,应该避免对财务指标的过度解析甚至是滥用。财务指标是企业的运行的重要目的,但是并非唯一的、关键的环节,如果忽略了与其他指标的配合,则会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后果。
(二)非财务指标的建立。
平衡记分卡引入了非财务指标,突破传统上的业绩评价体系,它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仅仅靠财务指标评判业绩的评价体系的局限性。当然,非财务体系的行业标准的确立也成了新的问题。
因为平衡记分卡对传统的评价方法有着继承关系,所以,财务指标方面的标准并不难确立。但是其他三个指标的评价尚无统一的标准。要确立非财务指标体系的三个方面的行业评价标准,就需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探索、总结和积累。企业处在不同的行业竞争环境之中,制定的企业发展战略也是千差万别,所以,要自身的实践去实现自身的建设。
客户层面指标:关键要了解客户需要的是什么,企业能够提供什么,市场的调节是最有效果的。通过客户的流动,客户意见的反馈,总结客户的实际需求发展方向,进而调整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内部层面指标:企业的内部流程,决定着企业是否能够按照正确的路线,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难免会出现错误,但是如果紧跟国家的相关政策,紧贴企业的实际情况,就能够规避风险,健康发展。
学习与发展层面指标:不学习,则思想僵化、技术落后。思想的僵化,体现在管理者的管理思想僵化,生产者的生产思想僵化。技术落后,体现在企业对资源的安排不够合理,生产设备不够先进等方面。所以,对企业管理者和员工都应该进行学习和发展层面的培训,使他们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得以提高。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市场发展潮流。
三、平衡计分卡的应用
关于如何把企业战略转化为平衡计分卡的评价指标,Dr. Robert S. Kaplan和Dr. David P. Norton建立了以下三项原则。
建立因果关系。将企业的各个方面的因素用一条因果链连接起来,共同促进企业的健康长期的发展。明确因果关系,利于评估时对优劣的原因进行追根溯源。
确立绩效的驱动因素。驱动因素通常有:市场份额、客户满意度、利润率等等。这些驱动因素的确立,对企业战略的实现程度的评估十分有利。
同财务指标关联。企业经营的目的,就是获利。所以,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关联起来,是重中之重。利益驱动之下,可以促进企业优化生产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更新生产设备,以追逐社会发展脚步,满足客户的各种各样不断变化和提高的要求。
四、结语
平衡计分卡评估系统,对于中国的企业而言,还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概念和体系。对它的利用还需要逐步的摸索和分析,不能盲目追求财务标准而忽略非财务标准的跟进。企业要取得长足发展,获得更大的利益,就要实事求是,从实际角度出发,建设适合自己企业的业绩评估体系。对于平衡计分卡评估系统的中国化,仍有许多工作要进行,对此进行研究,有利于中国工业企业的绩效的有效提高,利益长远可观。
参考文献:
[1]Rober S. Kaplan,David p. Norton.综合记分卡[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的财务分析内容和格式,全面揭示经济活动及其效果,切实发挥财务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应于本集团的所有核算单位,包括独立核算单位和单独核算单位。
b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第三条各项指标数值的计算填列。
(一)各指标的计算口径和格式按附表一和企业财务分析表进行。
(二)表中的计划数指各公司每年度的承包指标数。
(三)工业企业应揭示工业产品销售率及上年同期对比的增减水平。
(四)投资收益率指标只限于年度分析填列。
c财务状况分析
第四条生产经营状况分析
从产量、产值、质量及销售等方面对公司本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作一简单评价并与上年同期水平作一对比说明。
第五条成本费用分析
(一)原材料消耗与上期对比增减变化情况,对变化原因作出分析说明。
(二)管理费用与销售费用的增减变化情况(与上期对比)并分析变化的原因,对业务费、销售佣金单列分析。
(三)以本期各产品产量大小为依据确定本公司主要产品,分析其销售毛利,并根据具体情况分析降低产品单位成本的可行途径。
第六条利润分析
(一)分析主要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例(主要业务利润按工业、贸易和其他行业分为产品销售利润、商品销售利润和营业利润)。
(二)对各项投资收益、汇总损益及其他营业收入作出说明。
(三)分析利润无成情况及其原因。
第七条资金的筹集与运用状况分析
(一)存货分析
1.根据产品销售率分析本公司产销平衡情况。
2.分析存货积压的形成原因及库存产品完好程度。
3.本期处理库存积压产品的分析,包括处理的数量、金额及导致的损失。
(二)应收帐款分析
1.分析金额较大的应收帐款形成原因及处理情况,包括催收或上诉的进度情况。
2.本期未取得货款的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例,如比例较大的应说明原因。
3.应收帐款中非应收货款部分的数量,包括预付货款、定金及借给外单位的款项等,对于借给外单位和其他用途而挂应收帐款科目的款项应单独列出并作出说明。
4.季度、年度分析应对应收帐款进行帐龄分析,予以分类说明。
第八条负债分析
(一)根据负债比率、流动比率及速动比率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及财务风险的大小。
(二)分析本期增加的借款的去向。
(三)季度分析和年度分析应根据各项借款的利息率与资金利润率的对比,分析各项借款的经济性,以作为调整借款渠道和计划的依据之一。
第九条其他事项分析
(一)对发生重大变化的有关资产和负债项目作出分析说明(如长期投资等)。
(二)对数额较大的待摊费用、预提费用超过限度的现金余额作出分析。
(三)对其他影响企业效益和财务状况较大的项目和重大事件作出分析说明。
d措施与建议
第十条通过分析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和途径,包括:
(一)根据分析结合具体情况,对企业生产、经营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对现行财务管理制度提出建议。
(三)总结前期工作中的成功经验。
第十一条财务分析应有公司负责人和填表人签名,并在第一页表上的右上盖上单位公章,如栏目或纸张不够,请另加附页,但要保持整齐、美观。
第十二条各企业财务分析应在每月十号前报财务管理部,一式二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