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风险控制管理措施

风险控制管理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风险控制管理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风险控制管理措施

风险控制管理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程审计;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建设项目具有资金使用数额大、阶段性强、工期长等特殊性,建设工程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抓住建设项目的前期阶段、中期阶段和后期阶段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预警作用,通过对整个系统各关键环节的风险性进行系统评估、监督和管理,及时堵塞漏洞,控制潜在风险。

一、前期阶段

1、投资立项阶段:投资立项阶段决定投资项目的具体建设规模、建设方案和建设地址,决定建设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及设备的购置等重要事项,是整个项目投资决策的关键环节,为了避免和减少决策失误,提高投资效益,审计人员应确认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否经过审批,审批手续是否合法合规。在这一阶段,审计人员要参加有关建设项目的评审会议,监督评审过程,审查评审结果及批复文件。项目建议书重点审查上报有关部门审批的拟建方案、规模、地点、建设条件、资金来源、投资估算等报告及上级的批复文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重点审查编制单位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或资质并经过建设单位委托,是否按规定程序审批,编制单位收费标准是否合理合规。

2、设计阶段:工程设计是基建工作的龙头,工程设计的优劣不仅关系到项目的功能和使用价值的高低,而且对工程造价和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工程设计这一环节是审计的重点。主要包括设计单位选定的合法性、设计方案选定的科学性、设计图纸、设计合同的合理合规性等。设计单位为了降低设计风险,往往通过增加柱、梁等构造上的几何尺寸保守设计,这样,势必增加项目成本。因此,建设单位应聘请非设计单位的建筑、结构设计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充分论证,重点对设计方案的经济性进行论证,以控制工程造价。

二、中期阶段

1、招投标阶段:建设工程的监理、施工总承包、材料及设备招投标工作是建设工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阶段,审计人员应运用审计专业知识从前期的招标方式、招标文件的编制等方面入手,对招标工作进行审计监督,一是加大对招标文件内容的审核力度,提出操作性强的修改意见和方案,增强项目工期和投资的可控性。二是以工程取费定额、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审核作为前期投资审核重点,审计人员深入市场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全面展开工程项、量、价的审核,提高审计的直接绩效。

2、合同签订履行阶段:工程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贯穿于项目开工、建设、竣工结算全过程,是建设单位与工程项目参建各方之间的刚性法律约束文件。审计人员应积极与相关职能部门、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中介机构审计人员沟通,配合审计事务所顺利开展工作;根据工作需要深入施工现场,对工程合同中的变更和签证内容进行确认,保证决算审计时该项目的真实性;对工程项目的定额、取费一一把关,避免不合理取费和高套定额:加强对合同签订单位履约保证金缴纳情况的确认,避免施工单位违约风险;充分运用审计专业管理经验进行合同审核,提出有效建议并进行项目预控,将可预估的风险通过合同条款进行规避、分散和转移,以维护企业利益,保障建设项目顺利进行。

3、进度款支付阶段:为切实做好工程进度款支付管理,审计人员通过对跟踪审计单位进度款审核意见、已签订合同的审核,对工程进度款支付依据的充分性进行审核确认;项目资金实行先审后付款,加强对工程进度款支付比例的控制,为工程项目结算审计做好充分准备并留有余地,避免工程进度款支付比例过大可能出现的追讨资金困难,也为投资控制设下最后一道防线。

三、后期阶段

1、项目管理咨询阶段:在保证工程质量、进度、投资等前提下,将全过程跟踪审计监督职能加以延伸,充分发挥和利用审计组专家成员具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技能和丰富经验的优势为项目工程管理提供切实可行的审计意见和建议,提升审计效益。

2、项目管理监督阶段:审计人员应对工程项目立项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合同履约阶段全过程进行检查,归档立卷。对已经竣工的建设项目进行经济效益评价,确定预期目标的实现情况。同时,审计人员经常深入已经竣工使用建设项目现场,走访查看,配合有关部门对《建筑工程质量保修书》相关内容认真督查,避免因未及时报修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汤士波.浅析基建工程跟踪审计控制要点[J].教育审计,2010(3):36-37.

风险控制管理措施范文第2篇

(山西大同同煤集团二医院财务科, 山西 大同 037003)

摘 要:文章主要探究了医院会计管理风险,分析了会计风险的发生和控制会计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 :医院会计风险;发生;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5-0164-01

随着我国不断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入,促使医院面临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市场经济体制规律深刻影响了医院的发展和管理。医院也参与到了市场运作中,需要对国家投入的有限卫生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使用,就要提高医院经济管理的水平,有效管理医院会计风险,促使医院用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进而促使医院快速发展。

一、医院会计风险的内涵

会计风险指的是在一定的时间以及空间环境中,会计人员由于提供的会计信息存在着大量的失误而导致单位遭受到危险或者损失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会计风险指的是会计部门或者会计人员在实施工作时,由于错报、漏报会计信息,导致财务报告失真或者依据失实的信息,误导监控行为给企业或者部门带来损失的风险。会计信息可以指挥经济活动,可以优化经济资源,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深刻影响着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会计风险的存在也会对会计风险发挥作用产生影响。

二、医院会计风险的产生

(一)医院事业发展更加复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医疗体制的发展,人民群众不断提高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促使医院不断变化运行管理活动,并且更加复杂,这种变化间接增加了医院的会计风险,例如多种医疗模式各自为政,互不兼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当前医院已经开始重视财务会计风险的防范,最大程度的降低会计风险的发生,避免医院遭受重大经济以及财产损失,确保其竞争力不断提高,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医院内控体系还不够完善

目前,医院在外部以及内部环境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可是医院的基本管理模式并没有发生很大的改变,内控体系的实施情况也不是很好。第一,医院的组织结构也没有发生一定的变化,也就是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命的院长负责,之后院长再招聘和任命医院的中层干部。此种管理模式缺乏良好的监督,院长的权威性很强,促使管理层为了自己利益或者虚报业绩,引发一系列的会计风险。第二,医院缺乏较强的基础和意识,缺乏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同时财务人员也缺乏权威,促使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缺乏协调性,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导致会计数据失真,例如很多医院为了满足病人的需求,促使医师开治疗处方而领取药品现象的发生,此种行为促使药房或者药库的账务不实。

(三)有些医院领导缺乏理财意识

有些医院领导重视管理医疗业务,忽视管理医院价值,严重浪费了卫生资源,增加了医院的运行成本。医院会计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很大的工作量,所以需要高素质财务人员,可是医院重视培养医护人员,忽视培养管理人员,促使有些医院缺乏高素质会计管理人员,降低了医院的竞争力。医院管理者要认清市场环境,重视会计管理工作,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医院控制会计管理风险的措施

(一)提高医院领导的理财意识以及会计人员的素质

如果医院领导具有较高的理财意识,就能推动会计管理人员积极完成工作,而领导对会计管理的重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普通会计管理人员对工作的重视。医院会计工作主要由医院会计管理人员完成,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医疗行业,会计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医院需要加强培养会计管理人员,提高他们学习业务知识的积极性。会计人员自身也要积极学习和提高,适应时展。

(二)规范医院预算管理,有效使用资金

医院预算编制的依据是医院事业的发展计划以及任务,属于会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医院预算管理是一种全面预算管理,其预算目标位医院的经营发展,依据实际的医院财务情况以及市场情况,进行业务收支计划以及投资计划的预算编制。编制预算需要以收支统管、统筹兼顾、积极稳妥为原则,以相应的管理制度为保障。医院需要对现金流量预算进行规范,依据现金的流入量决定现金的流出量,并且积极考核预算的执行情况。

(三)分析成本控制,提高成本效益意识

医院会计管理的重点是管理医院成本以及费用,应用会计管理手段控制分析医疗成本,更加合理的利用资源,降低耗费,获得更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成本控制分析是为了控制支出,节约资源,进而提供信息给会计决策,还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成本控制分析可以有效改善医院的经营管理,提高其竞争力。

四、结语

医院会计管理工作具有综合性,在医院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医院会计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医院整体水平的提高,促使医院可以在多变的市场背景下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海琼,张艳华.医院会计管理的风险控制 [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1).

[2] 谢良珍,华书梅.加强医院会计管理,促进医院健康持续发展 [J].现代经济信息,2013(03).

[3] 杨晓杰.关于加强和完善医院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4(04).

风险控制管理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资金管理;风险隐患;措施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无论是从规模上、人数上还是市场覆盖率以及产品数量和服务质量方面都较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尤其是我国的房地产企业发展近年来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而国内国际市场的进一步稳定与规范也给房地产企业创造出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但与此同时,随着国内房地产企业数量的增多,以及众多国外优秀企业的不断涌入,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也在不断白热化,房地产企业在迎来发展空间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与同行业冲击,所以企业的未来发展也不可能一帆风顺。想要切实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与经济实力,树立企业社会形象和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从加强内部管理工作力度着手,而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由于具有资金高度密集、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等方面的特点,所以加强对资金的控制工作力度是管理的关键和重点,一旦离开资金的有效支持,任何发展蓝图都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加强资金管理、防范资金风险不应该仅是一句口号,更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一、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现存问题分析

当前房地产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虽然已经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与提升,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管理意识不够积极正确、资金使用过于随意无计划、具体管理工作不够精细化、制度化与规范化等问题,而且在管理体系中缺乏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执行,这都严重影响了企业资金的有效管理,增加了资金管理风险的发生几率。

二、加强资金管理风险防控的措施研究

(一)树立正确资金管理意识

资金管理意识的树立不仅仅是要明确资金对企业的重要性,加强对资金筹集与使用在意识上的积极性,更加需要明确资金使用过程中风险隐患的客观存在性以及树立对抗风险的决心和信心。同时为了真正将这些正确意识渗透到日常管理工作当中,企业管理者、决策者和经营者还要加强资金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帮助他们更好的实现管理上的运筹帷幄、有的放矢,从而将资金管理正确意识真正结合于具体工作而非只是一句口号。在意识树立方面,不仅最高管理者和财务管理人员要有正确意识,对于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来说,必要的学习也是很关键的,因为资金管理不仅仅是财务管理部门一家的职责,更是需要企业内部所有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的,加强其他部门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树立对资金管理的正确意识和有效学习,能够帮助他们在日常工作当中更好的执行相关制度、提升资金管理工作的配合度以及制度执行的有效度,为企业的资金管理及风险防控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

(二)加强前期分析工作力度

房地产企业的资金使用数额大、范围广、投资回报周期长,所以资金的管理工作不仅仅是如何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对于风险防控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完成对各种行为的事前分析,这样才能够找到风险发生的关键点从而防患于未然。

首先,投资环节有效分析。房地产企业对于资金的使用都是从确定投资目标开始的,而房地产建设投资项目是否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与营利性对于资金管理能够有效进行意义重大,也是最为先决的条件。所以加强对投资行为及项目本身的有效分析是加强资金管理的第一步。加强投资风险分析首先要对企业自身发展需要进行分析,要对市场变化发展进行分析,加强项目本身营利性、预期收益水平以及所可能产生的经济连锁反应的有效分析,从而避免投资的盲目性,让投资更加有效,让资金使用更加可靠。

其次,加强具体资金运营方面的分析工作力度。资金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是最为重要的经济血液,一切项目施工、具体建设、房产销售、后期服务及运营活动都要依靠资金的扶持。企业开展各项经营管理的目的也在于通过对资金的有效使用来为企业谋得更多的经济收益,所以加强资金在具体运营方面的有效分析能够更加科学的指导后续具体工作,实现经济价值提升。首先要分析资金在运营方面的占用比重,掌握企业资金的灵活程度,如果占用资金的比重偏大,就需要调整存货比例,从而避免流动资金受到严重影响而制约企业的日常运作。此外还要加强对赊销销售方式的有效控制,有效分析每一项赊销账目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最大限度降低赊销销售比例,有效避免呆账坏账的发生几率,提升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再次,加强企业短期收益与长远收益的正确分析。企业的实际收益情况直接影响到对资金的分配与管理。企业的短期收益能够有效促进资金的及时回收,但是如果缺乏长期收益那么也表示资金在经济价值提升方面会受到严重影响同时也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所以加强收益分配分析,有效分配在各个阶段的资金使用情况,如通过股票发放、股权政策等来合理配置短期资金及长期资金使用,这样才能够在确保短期及时回收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资金,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具体管理措施研究

首先,在资金筹集的管理方面,要切实根据企业的自身发展实际来选择更加合理的资金筹集方式,如股票发行、社会集资、商业贷款等,选择适合自己的筹资方式是进行具体资金管理的第一步。

其次,进一步完善管理部门的岗位与岗位制度,严格执行资金管理审批授权制度以及职务不相容原则,加强相关岗位之间的相互监督与约束,加强专项资金与生产经营资金的分离管理,杜绝专款私用问题发生,降低资金浪费、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的发生几率。

再次,要建立资金的集中管理制度,各部门的资金分配要在满足部门具体需要的前提之下进行更为合理的分配与调度,避免部门之间的贫富差距,充分保证各部门的有序发展。对于结余资金应该进行上缴和回流,为了加强部门资金管理的积极性,可以将结余资金的一部分作为奖励交由工作部门自行支配,但是对于未能严格执行资金管理细则的具体部门要加大处罚力度,促进管理人员和责任人的工作积极性和自律性。

最后,要加强资金管理风险预警机制建立,不仅要将企业自身在发展历史上所遭遇到的资金管理风险作为常规风险严格防控,还要根据房地产市场变化发展情况以及同行业其他企业所遭遇的资金管理风险来制定资金管理应急预案,研究防范措施,最大限度杜绝未知风险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聂朝阳.企业资金风险管理及控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6.

风险控制管理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管理 风险控制 对策分析

会计风险的运营管理可以实现企业自身经营运作质的飞跃,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事实上,就我国企业正常情况下的运作模式来看,很多企业看起来好似发展迅猛,而实际上却没有组建完备的内控体制,没能准确地认识到企业自身所能完成的会计管理目标。

一、会计管理中所存在的风险机制机

(一)融资产生的风险

在企业会计风险管理中,企业融资风险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管理风险,主体特征表现在企业内部融资困难上。具体而言,制约企业融资效益的原因大体上是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第一,因为企业内部没有完善的会计管理体制,企业内部的经营收益和企业标准无法达成统一,从而在影响企业生产运作的基础上,迫使企业股票产生大幅下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融资带来了困难。第二,对于新成立的企业而言,因为成长发展的需要,通常会向金融企业借贷大量资金。然而由于企业成长时期过于短暂,内部没能构建出完善的管理机制,因此在这一类型企业中出现的管理问题是比较常见的。因为企业成长问题,常常会制约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从整体上为企业经济造成损失,使其无法还清向金融机构所借款项,从而为企业经济带来危机。

(二)投资产生的风险

在企业实行会计管理的时候,企业管理人员应完善好会计投资工作,详尽地制定出会计运算管理模式。具体而言,在企业进行投资决策之前,财务管理者应切实做好财务管理调研以及统计工作,为企业的投资收益以及风险管理做好预警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掌控企业投资金额。

二、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机制

(一)优化风险控制环境

就企业管理环境而言,大体上可以分为会计管理的内部环境以及会计管理的外部环境。对此,内部环境即与企业内控机制相协调的环境,即运用高效模式增强企业管理人员对会计管理的控制以及应对风险能力,在提高企业整体工作人员工作热情的前提下,积极地融人到企业会计管理运作中。以此同时,在有限的资源中,加强企业人员风险管理培训,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管理者的个人素质,为企业管理者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使其及时参与到企业工作任务中来,为企业构建出一体化的会计管理环境。

(二)明晰会计管理标准

企业的成长发展,前提条件是制定出完善的会计管理体制。就企业管理期望值而言,管理人员应切实掌控企业动态,详尽地研究企业管理中所隐含的风险因子,利用有限的信息资源,综合企业系统的管理模式,尽可能早地实现企业管理目标,在保障企业规范运作的同时,确保企业会计管理的稳定运行。

(三)统计会计管理讯息

就系统的会计管理工作而言,大体的工作内容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企业管理人员应切实依据实际情况,有效调节企业会计管理的实际操作以及基本操控,将企业内控机制有效地融人到系统的安全管理模式中,站在企业成本效益的发展机制上来看,在保障企业会计管理安全性能的前提下,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运行。其次是,在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管理的时候,企业管理者可以有效地加强企业内部沟通,运用风险识别的方式,将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信息更好地在企业内部进行传达,从而为企业高层供给具有较高价值的数据信息。再次是,系统地规范企业内部各个风险管理部门,大体上涵盖企业审计部门、企业会计部门以及企业内部财务安全管理部门等,促进企业各管理部门协调工作,实现会计管理的高效运作。最后是,在企业会计管理进行内控运作的时候,管理人员应切实明晰权利与职能的分配,从而确保企业管理人员有序地进行文档保存工作,促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

(四)构建会计管理监督机制

在企业开展会计管理运作过程中,构建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强化企业会计管理监督机制,能在有效融合企业内部、外部环境优化工作的同时,将企业监督机制融人到企业管理中。针对企业内部会计管理的风险控制以及制度管理而言,前提是详细考量企业发展模式,系统地分析企业经营决策与经营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采用严格的检查机制,运用职权机制来分辨企业管理者的详实身份,对其安全等级作出有效判定,将业务工作与数据工作分开运作,高效完成财务管理者的职权任务。具体而言,企业管理者应采用科学地方式来优化财务管理控制权限,对企业财务讯息管理的个性特点,将会计管理活动朝着规范、科学的模式发展。在此基础上,构建系统的会计风险管理机制也是相对重要的,采取一体化的风险控制机制,灵活地运用会计管理职能,从整体上提高企业会计的风险管理机制。

风险控制管理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风险 防范 措施 管理

一、建筑工程管理因素给建筑企业带来的风险

1.技术与环境方面的风险。地质地基条件、水文气象条件、施工准备工作不足、设计变更或图纸供应不及时、技术不规范、施工技术未及时协调,均会给建筑企业带来风险。

2.经济方面的风险。(1)招标文件。这是招标的主要依据,特别是投标者须知,设计图纸、工程质量要求、合同条款以及工程量清单等都存在着潜在的经济风险,必须仔细分析研究。(2)要素市场价格。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材料市场、设备市场等,这些市场价格的变化,特别是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着工程承包价格。(3)资金、材料、设备供应。主要表现为发包人供应的资金、材料或设备质量不合格或供应不及时。(4)国家政策调整。国家对工资、税种和税率等进行宏观调控,都会给建筑企业带来一定风险。

3.合同签订和履行方面的风险。(1)存在缺陷、显失公平的合同。合同条款不全面、不完善,文字不细致、不严密,致使合同存在漏洞。如在合同条款上,存在不完善或没有转移风险的担保、索赔、保险等相应条款,缺少因第三方影响造成工期延误或经济损失的条款,存在单方面的约束性、过于苛刻的权利等不平衡条款。(2)发包人资信因素。发包人经济状况恶化,导致履约能力差,无力支付工程款;发包人信誉差,不诚信,不按合同约定进行工程结算,有意拖欠工程款。(3)分包方面。选择分包商不当,遇到分包商违约,不能按质按量按期完成分包工程,从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或发生经济损失。(4)履约方面。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发包人派驻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效率低,不能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甚至发出错误指令等。

上述按风险因素的主要方面,可将风险分为技术、环境方面的风险与经济方面的风险以及合同签订和履行方面的风险等三种。各类风险都是建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威胁。因此,必须进行有效的风险防范。

二、建筑企业防范风险的措施

1.依法索赔。索赔是当事人在合同实施过程中,根据法律、合同规定及管理并非由于自己的过错,而是属于应由合同对方承担责任的情况造成,且实际发生了损失,向对方提出给予补偿的要求,它是转移风险的主要途径。施工索赔是合同和法律赋予受损失者的权利,对建筑企业来说是一种保护自己,维护自己正当权益,避免损失,增加利润的手段。虽然我国在培育和发展建筑市场中还存在有关法规不够健全、不够严密的问题,但对逐渐推行工程施工索赔工作,客观上还是有一定条件的。《民法通则》、《合同法》以及《全民所有制建筑安装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施办法》等都有涉及工程索赔的条款,可以作为推行工程索赔的法律依据。

2.以《合同法》286条及其司法解释为依据的维权。维护建筑企业的合法权益,化解工程项目的不同风险,是建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对业主索赔过程中,把协商或合同解决经济损失作为上策,若确实协商无法解决,只有收集充足的证据,并在有效时限内诉诸法律解决,特别是对于那些诚信度低且恶意拖欠工程款的业主,施工单位应合理利用起手中的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防范违法工程的风险。我国《建筑法》规定,允许施工的工程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建筑工程用地批准手续;在城市规划内的建筑工程,已经取得规划许可证;需要拆迁的,其拆迁进度符合施工要求等。否则,即属违法工程。对此类风险防范的途径主要有:一是了解业主和到有关部门落实的工程是否合法。二是如果其合法性得不到落实,合同约定支付高比例的进度款和中间结算,切勿垫资;或要求对方和第三方提保,以保证工程款的支付及非自己原因导致的损失,其担保由对方承担。

4.防范项目法人的风险。有一种“发包人”,由于真正的业主为了该项工程的管理,甚至为了规避可能承担的责任而设立,其表面特征是注册资金由真正业主提供,注册资金要么远远低于工程标价,要么不实;项目法人的人员是真正业主的工作人员,有的项目法人的法定代表人甚至是真正业主的主要负责人;建筑工程的用地由真正的业主办理,土地使用权大多属于真正业主。其法律特征不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资格。

与这类项目法人合作可能出现的风险是建筑企业的工程款难以收回。防范措施一般为:到土地管理部门(国土资源局)查清土地使用权的所有人,确认是否为项目法人;如果是,尽量不要垫资;当出现进度款拖欠时,要求发包人让真正的业主提供履约担保;如工程已竣工则应迅速,列发包人和真正的业主为共同被告并保全所建工程和真正业主的其他资产。

5.防范垫资工程的风险。垫资行为一旦发生,收不回款项的风险则如影相随。该风险的规避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1)要求业主请第三方提供充分、适当的担保(如银行保函、抵押等)。(2)风险转移给材料商和分包商。我国《合同法》规定了债权、债务和合同的转让,建筑企业的工程款项的债权转让给分包商和材料商不需经业主同意,只需通知业主就行了。但债权转让必须注意以下几点:分包合同、材料购销合同的约定支付额度不得高于总包合同约定的进度款的支付额度;分包工程的核量和材料购销的对账要及时准确;分包合同和材料购销合同应明确约定:当业主拖欠总包工程款的额度大于分包欠款或材料欠款比例时,或者由于非总包人原因致使总包工程款不能按合同规定的时间确认时,分包商、材料商收到总包人债权转让通知后,同意受让债权额度为总包所欠分包或材料商的债务额度。

6.防范材料和劳务分包的风险。经常有材料商承包人的案例,法院拿出由工程项目材料员出具的收据或欠条(收据内容大多为收到某物品多少,单价多少、价值多少,未付款等证据)并得到了法院的确认,判决由建筑企业承担。很难说这些证据都是真实的,而这些诉案总是发生在项目经理部解体后而项目不能控制时。因此,有必要在合同中约定:材料数量的确认必须以项目负责人签名并加盖项目公章或建筑企业公章的收货单为准,否则不能作为材料商供应材料的依据。

为避免因劳务或其他零星工程分包而承担不必要的风险,分包合同一定要与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单位签订,即使有时合同细节尚未落实而需先行进场,也应先签订一个非常简单的协议,表明分包单位是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