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出口企业风险管理

出口企业风险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出口企业风险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出口企业风险管理

出口企业风险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出口风险 出口信用保险 风险管理

自去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开始,全球金融系统被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之中。部分国外商业银行出现流动性不足问题,个别国家或地区进口商恶意逃债或违反合同的现象明显增多,我国出口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进一步加大。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出口企业如何重视运用出口信用保险,降低出口企业风险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出口企业风险种类分析

出口信用保险作为保障企业出口收汇安全的重要手段,为帮助企业全面了解国别风险动向和业务风险防范,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意识与水平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出口企业风险主要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本文主要分析外部风险。目前,出口企业在其出口行为中所面临的外部风险主要来自于以下二个方面。

1、国家风险。国家风险是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在一定程度上由政府控制的事件或社会事件引起的给国外债权人(出口商、银行或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是受国际间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的影响而导致的出口贸易信用风险。

相对于商业风险,国家风险的显著特点是其产生于跨国金融贸易活动中,与国家主权有密切关系,是由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的,并且具有强制性,非合同或契约条款所能改变或免除,因此带有巨大危害性。

2、国外客户风险。国外客户风险又称商业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有意欺诈。有的企业一开始就没有还款意愿,以种种借口恶意拖欠出口方货款,逃避债务。这种人为欺诈所导致的出口贸易信用风险行为危害最大,欺诈的目标可能是定金、预付货款、货款、货物、保险金等等。

(2)技术贸易壁垒。近年来,许多国家为了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结构,纷纷制定严格苛刻的质量标准、环保标准、安全防护标准、卫生标准、包装认识标准等,限制、阻挡他国产品的进入。

(3)合同纰漏。由于我方合同履行不严谨,外方找借口不付或少付款;或由于质量不符、单证不符,遭对方拒付货款。

(4)客户企业的经营不善,无力偿还货款。此类客户往往处于破产的边缘,负债多,产品积压滞销,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没有能力还款。

二、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

1、风险保障功能。出口信用保险主要承保上述国家风险和商业风险,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提供对外贸易过程中的外部风险保障,为出口企业的稳定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也为国家对外贸易的平稳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出口促进功能。出口信用保险为出口企业提供有效的风险防范和转移渠道,因此可以帮助企业更有效率地选择贸易伙伴,更加大胆地开拓新兴市场,以更加灵活的结算方式、交易手段提升竞争力,从而扩大交易机会,创造出口增量。

3、融资支持功能。出口信用保险可以提升企业的信用条件,构建多种方式的融资渠道,使企业在国际、国内资金市场上获得融资便利和资金支持,满足其出口和对外投资的资金需求。

4、政策导向功能。出口信用保险通过倾向性的保险政策和灵活的费率调节手段,有针对性地体现国家的政策导向,配合国家外经贸和产业政策的实施。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历程,鲜明地体现了国家政策导向的特征。

5、损失补偿功能。出口信用保险对企业的风险保障作用,最终体现在对企业的赔款上。无论是政策性风险还是商业性风险,一旦发生都将给国内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的赔偿可以帮助企业避免损失,保障企业的正常经营。

由于以上的功能特性,出口信用保险对促进各国的出口和对外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目前,世界贸易额的12%~15%是在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下实现的。

三、我国出口企业运用出口信用保险的必要性

1、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大。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地区性或全球性经济动荡。另外反恐战争、局部地区金融、政治危机、印巴局势、中东形势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使我国国际贸易风险显著上升,使用出口信用保险可有效帮助企业防范和控制出口贸易风险。

2、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是实施市场多元化的重要手段。开拓新兴市场、接洽新客户,国家能够通过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帮助企业解决收汇风险问题,实现开拓国际市场的目标。

3、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势头加剧。一些国家滥用反倾销措施,制定相应的技术和卫生标准,使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国际贸易风险加大。出口信用保险依据国家外交、外贸、财政、金融等政策,通过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手段支持货物、技术和服务等出口,弥补了商业保险业务的不足和缺陷,有益于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

四、我国出口企业的对策

目前,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与外贸的大幅增长不相符合。在我国出口总额中,大概只有1.1%投保了出口信用险,还有相当于我国出口总额98%左右的出口贸易并没有办理出口信用保险。我国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企业仅占我国出口企业的3%左右,有的企业甚至不知道出口信用保险的存在。2009年5月,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对金融危机下出口企业现状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发现全区近2000家出口企业只有20多家出口企业采用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来降低出口风险。因此,我国出口企业还应进一步主动了解和运用出口信用保险,保证企业降低贸易风险。

出口企业风险管理范文第2篇

1.高利润率抵御

指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以其明显的竞争优势可以获得相对高的利润率,而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年均不足5%的升值幅度相比较而言显得微不足道,该类企业直接忽略人民币汇率风险。该类型企业主要集中在具有垄断优势、核心技术竞争力强等明显竞争优势的行业。

2.风险转嫁

指企业在贸易合同中与上游或下游合作企业约定汇率转嫁条款,将汇率波动的不确定由上游或下游企业承担,自身获取稳定的利润率。该类型企业只要集中在加工贸易行业或在产品市场中居于卖方市场的企业。

3.“鸵鸟”态度

指企业在进出口业务经营中基本没有关注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其经营利润的影响,采取不闻不问的姿态。而决定是否接受业务订单则基本依靠主观判断。该类型企业主要集中在中小型的制造加工企业。

4.衍生金融工具

指企业在进出口业务经营中,为规避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采用相应的汇率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该类型企业主要集中在具有优良管理团队的大中型民营企业。

5.套利类组合融资方案指企业在进出口业务经营中,充分利用了境内外、人民币与外币之间的利率差、汇率差等套利交易机会,进行组合融资获取额外收益,达到规避汇率风险实现增值获利的目的。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纵深推进,人民币单边升值行情必将结束,双边波动是未来的主流行情。从2012年开始的人民币汇率走势已经初现该趋势的端倪,进出口企业在双边波动的市场行情下,部分现行的风险管理策略可能不再适用,管理汇率风险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加,因此企业务必对汇率风险有正确认识。对进出口企业而言,其主营业务的利润是支撑企业运营发展的基础,人民币汇率波动可能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损益或收益,这也是企业面临的人民币汇率风险;因此尽可能避免主营业务遭受由于人民币汇率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方是管理的最终目标。

二、建立汇率风险控制体系

1.确定汇率风险管理的目标及管理策略

制定目标是汇率风险管理活动的前提。按照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概念,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当然不仅要有目标,而且务必要确立正确的目标。在向深圳地区部分进出口企业调查发现,不少企业在借用汇率风险管理的一些工具,形式上进行汇率风险管理,实质上追逐“盈利”的目标。由于近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单边升值行情的客观因素,部分以出口为主的企业通过人民币远期外汇工具锁定未来出口收汇款项的结汇汇率上获得了收益①,而且基本上全部交易都有获利,因此不少企业已经将该工具当作一种盈利手段,并且以追逐最终获利作为汇率风险管理的目标。该类客户的逐利目标无可厚非,但却已经偏离了汇率风险管理的初衷,务必加以修正。企业经营的目标是获得主营业务的合理利润,而汇率风险管理仅仅是一种辅助企业达成该目标的手段。从该角度出发,汇率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应当为:规避汇率风险,确保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实现。当然,不同风险偏好企业在具体的管理策略上可以按需选择。一般而言,管理策略有以下三种:第一,完全规避汇率风险管理策略。指企业在进出口业务经营中尽可能避免汇率风险的形成,将汇率风险转移出经营主体或者通过各种形式的套期保值工具消除实际业务中发生的一切风险敞口,以避免汇率波动可能带来的损失的一种管理策略;第二,消极管理策略。指企业对净出口业务经营中的汇率风险采取听之任之的姿态,完全承担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如果最终的汇率变动对其进出口业务有利,可以获取风险收益,反之则承担风险损失;第三,积极管理策略。在该策略下,进出口企业积极地对汇率走势进行预判,并且根据不同的形势对风险敞口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如判断汇率未来走势对其业务经营不利时,采用相应的避险手段进行规避;若判断未来走势对其业务经营有利,则主动承担风险以期获得风险收益。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大环境下,人民币汇率走势必将出现多变、大幅波动的行情,在该市场环境下,企业务必充分认识自身的汇率风险并树立正确的管理目标与策略。

2.测算汇率风险敞口

企业的汇率风险敞口可以简单定义为在企业的进出口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未来需要进行不同币种之间进行兑换的金额及期限。具体到国内的进出口企业来说:进口企业的对外付款一般可以通过银行提供的结算工具(如信用证)获得付款账期,如到期需要通过人民币购买外汇对外支付,那么这个付款的金额、期限可以视作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敞口;出口企业对外发货后一般存在收款账期,如收到外汇支付的货款后需要兑换成人民币继续用于生产经营,那么未来收款的金额、账期则视作其面临的汇率风险敞口。通过下面简单的例子进一步说明:C公司从事服装生产出口,1季度出口销售量USD1000万,原料通过进口采购USD300万,其余全部境内采购,收、付汇账期都为3个月。在该静态情形下,企业1季度汇率风险敞口为USD700万,期限3个月。当然,企业的实际经营,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一般很难简单测算出精确的风险敞口,尤其是需要境内外采购原材料,同时境内外皆有销售的企业的汇率风险敞口精确测算将更加复杂,需要企业不断提高内部管理水平。

3.测算成本汇率

对进出口企业而言,币别转换的汇率会显著影响其收益或成本,可以简单定义成本汇率为企业实现预期商业利润或预期成本的汇率底线。对进口而言,如果假设企业获得货物当时即按照公允方法确定了该货物的本币价值,那么这个确定本币价值与未来即将需要支付的外汇货币之间的比值可以认定为成本汇率;对出口企业而言,生产该出口获得本币成本与未来即将收到的外汇金额之间的比值可以认定为成本汇率。

4.选择适用的管理方案

经过向深圳地区部分企业的调查了解,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用到的汇率风险管理方法较多,可以归纳总结为以下五种:第一,不接长期限订单。在人民币仍处在总体升值的环境下,采用该种方案的主要集中在以出口业务为主的企业。由于企业从接到订单、备料、生产、出货到最终收款需要较长的过程,仅单一的订单都可能遭受由于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在汇率市场相对稳定环境下的长订单模式则可能承担更大的风险,因此出口企业采用了规避长订单的经营模式。相对应,如果在汇率市场化环境下,进口企业则可能尽量缩短付款账期以规避汇率波动造成的成本增加。但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进口企业则多采用尽可能长时间地“延期付款”以享受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收益。第二,增加汇率条款。指企业在进出口贸易合同中增加汇率条款,达到规避或共担汇率风险的目的。如出口企业与境外进口商约定,境外进口商支付的外汇金额按照支付日的市场汇率折算后支付,境内出口商收到货款后按照当日汇率结汇,规避了汇率风险。一般而言,采用该方案会削弱出口商的市场竞争力,因此能够采用该方案的企业一般具有相对强势的市场地位或具有明显的核心竞争力。第三,贸易融资。指企业通过利用银行的融资、结算工具实现提前收取出口货款或支付进口款项的方法。如出口企业向银行申请出口贸易融资,以未来即将收到的货款作为还款来源,承担一定的利息的前提下当期获得银行的贷款,规避了收款账期内存在的汇率风险。一般而言银行接受企业申请到发放贷款同样存在一定的时间窗口,在该时间窗口内,汇率的波动也可能给企业带来风险。第四,融资组合方案。融资组合方案自2006年开始在市场上广泛被使用,主要指企业通过银行提供的存款或理财、融资、远期外汇交易等一揽子业务实现进口付汇的成本节省或出口收汇的增值。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融资组合的结构不断应市场变化和企业需求进行结构优化与改良,组合交易的方式可谓千遍万化,但其中最核心的原理没有任何变化:融资组合方案的核心原理为息差交易(CarryTrade),即企业可以通过借入远期汇率贬值的低息货币,投资于高息货币,实现利率平价悖论的套利③。

如境内进口企业最常用的一种模式为:向银行借入一年期的美元贷款(假设价格为LIBOR+200BPs=2.60%),将本用于购买外汇对外支付的人民币资金在银行办理一年期定期存款(假设收益3.00%),同时锁定一年后用人民币购买归还美元贷款本息的汇率(假设美元一年贬值2.06%),则上述三个交易的最终结果为:息差率+汇差率=利润空间,(3.00%-2.60%)+2.06%=2.46%。企业用当期获得的美元贷款用于支付了进口款项,最终实现了2.46%的成本节省。出口方向也可以通过类似的交易构造增值组合。但是组合之所以存在收益空间,主要原因为远期汇率未符合利率平价,从而产生了套利空间,主要存在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初级阶段,随着市场化的纵深推进,最终将实现无套利均衡,因此该方案具有不可持续使用的特性。第五,金融衍生工具。指企业借助汇率的远期、掉期、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进行汇率风险管理,是一种套期保值的风险管理理念。如出口企业在预计到未来出口货物的外汇货款的金额、时间等要素的前提下,通过远期结汇交易锁定未来受到的外汇货款的结汇汇率,达到规避汇率市场波动风险,锁定利润的目的。理论上而言,通过金融衍生金融工具管理企业进出口汇率风险是最简单、高效的方法,因为衍生工具市场相对公开、透明,介入交易的门槛较低,企业可以完全准确地估算到每笔订单的收益,且不受市场波动影响,借助于金融衍生工具,企业可以致力于主营业务的经营管理。当然,正是因为衍生工具的上述特性,一方面,一旦锁定未来汇率,意味着企业放弃了由于汇率市场向有利方向变化带来的收益;另一方面,不可否认有可能出现衍生产品的报价已经令企业无法接受的情况发生。但企业在使用金融衍生工具管理汇率风险时仍然可以采用积极的管理策略,即可以在分析判断汇率市场的前提下,选择交易的时机、具体交易方案:如出口企业在预期人民币将大幅升值的情况下,而远期结汇市场只反映了小幅升值,企业可以审慎预测未来的订单量,提前锁定远期结汇汇率;如远期报价不甚理想,企业可以选择稳健的操作方法,与订单逐笔对应地锁定远期结汇汇率。当然,上述方案仅仅是针对业务在管理进出口业务面临的汇率风险提供的建议,就企业的整体经营而言,可以供选择的方案可能会更多,如企业在进行融资时,可以积极分析不同货币的走势,采用积极管理策略,借入弱势货币等等。

5.应急措施

出口企业风险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进出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4-0114-02

发源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演化和扩大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经济形势也必然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在金融领域,还涉及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尤其使我国进出口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加严峻。进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型进出口企业为我国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其创造的产值占出口创汇的68%,是国民经济极为重要的活力和源泉。因此,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进出口企业如何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进出口企业面临的形势

(一)资金无法回笼,企业纷纷倒闭

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部分进出口企业,尤其是规模偏小、抵御风险能力较差、资金周转不灵的企业纷纷倒闭。以广东省为例,广东玩具出口从去年10月份开始下降,至12月份出口值下降至3.8亿美元,同比下降11.6%,环比下降达23.4%。广东中小玩具企业因金融危机大量退出。海关数据显示,2008年广东省有玩具出口记录的企业共1 740家,比上年同期的4 984家减少3 244家,同比大幅下降65.1%。其中,出口额在100万美元以下的中小企业共1 205家,比上年同期减少3 242家,占同期广东省玩具出口企业净减少总数的99.9%。据广交会的统计,企业普遍外部生存环境继续恶化,企业生存十分艰难的局面仍没有根本好转。

在金融危机中纷纷倒闭的中小企业已经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很多中小企业既提品供应,又提业链服务,这些企业的倒闭,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增加了其他企业的财务运营成本。

(二)财务利润下降,生存难以为继

受出口渠道不畅、内需持续走低、人民币不断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攀升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原本竞争激烈、利润空间极其狭小的中国企业更是雪上加霜,难以为继,全行业利润持续下滑,现今不少企业都是零利润甚至亏损经营,只是力争保住最后的市场份额。

财务状况恶化,最先做出反应的是众多的外资企业。受国内外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进出口贸易持续下滑等因素影响,众多外资企业纷纷从我国撤资,纷纷将资本转移到劳动力价值普遍低于我国的东南亚地区。

虽然目前钢、铜、铝等金属原材料的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对我国进出口企业应该是利好消息,但原材料市场价格的变化无常同样使一些企业感到束手无策,难以应对,稍有不慎即可能造成巨额亏损或倒闭。很多外贸主导型中小企业,只能精打细算,在夹缝中求生存,仅赚取微薄的利润,由于企业对原材料市场价格的涨跌无法准确预测,从而影响了企业对市场供求的判断,最终影响了产品生产和营销的策略,导致企业发展短期行为严重,缺少长远规划。

二、进出口企业的财务风险分析

财务风险分析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无论外向型企业还是内向型企业所有者都要经常进行财务分析,防范发生财务危机,根据本企业具体情况,建立企业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以便适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财务风险决策。

(一)编制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财务风险是企业面对市场竞争尤其是异常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企业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源是对财务风险的处理不当,尤其是在我国进出口企业竞争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较差的情况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强化进出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至关重要。

1.现金流量是短期预警指标的关键

进出口外向型企业不但要占用大量的流动资本,而且需要维持一定规模的现金流量。经常性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如出现经营危机先兆,使企业所有者能够尽早采取措施。企业经营较短的周期内,其理财的主要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性,一个企业能否生存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在较短的周期内是否盈利,是否拥有较高的资产负债率,而是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支付经营成本。企业保持适当的利润是财务预警的前提,对于市场占有率稳定、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而言,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库存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企业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值一般都大于净利润。企业应该将不同经营阶段的预期目标汇总,并准确计算各阶段的现金流量、财务状况、投资计划等,建立全面预算企业现金需求,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一年为周期,编制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从而准确预测现金流量需求。

2.灵活掌握经营风险策略

企业资产负债率是重要的风险预警指标,可以根据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经营管理状况适时调整,灵活掌握。企业可以利用财务杠杆筹集资金进行负债经营。同时,企业偿债能力强弱是负债经营最敏感的指标,只从偿债能力看,负债比率越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但未必合理。如国际市场环境良好,企业融资成本低于利润率时,可以保持适当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如国际市场环境恶化,出现产品积压,应收帐款数目增大,产品质量下降,经营成本上升,要根据事先设立的财务预警系统分析其形成原因及过程,制定相应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程度。企业可以采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等策略应对财务风险。

(二)财务活动的风险管理

企业经营的成败最终体现在财务风险管理的成败,企业经营风险最终体现在财务风险上。在国际市场的繁荣时期,财务风险控制的核心是规模―速度―资金―效益的均衡,以企业能够承受的财务风险谋求企业效益最大化。在金融危机时,财务风险控制的重点是保证企业安全渡过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

目前,我国进出口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主要应注意以下方面:

(1)融资风险。指进出口企业因筹集经营资金而产生的无力偿还债务的风险、利率波动引起的经营成本风险、负债率过高而产生的资不抵债风险和再筹资风险等。融资活动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导致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2)投资风险。指进出口企业进行财务投资后,因金融危机引起的资本市场的逆向变化造成的收益降低和本金安全的风险,如交易性金融投资、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投资和持有至到期日投资而产生的风险。在进行投资风险决策时,基本原则是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获取超额利润,又要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

(3)现金流量风险。指国际市场需求萎缩,进出口企业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在时间和金额上不匹配所形成的风险,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最主要方面是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到位或坏账增加。

(4)衍生工具运作风险。指进出口企业运用期货、期权、互换、远期进行投机或套期保值而产生的风险,衍生工具产生的财务风险往往是毁灭性的,我国企业对衍生工具的财务风险往往认识不足。

三、进出口企业应对金融危机下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适时根据国家扶持政策调整产品定位

金融危机对进出口企业而言,既是危机和挑战,更是发展的机遇。进出口企业如果能够根据国家扶持政策准确进行企业产品定位,提前进行营销策划,就能维持较高的利润额度。从2009年4月开始,国家对纺织品、服装、电子、钢铁、石化等3 800多种商品将提高出口退税率,这是从2008年下半年针对外需回落重启上调出口退税以来的第六次调整。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及时调整产品定位,增加研发投发,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提高生产效率,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利润空间。

(二)通过自主创新增强竞争能力

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倒闭的许多沿海中小企业,都是简单、粗放的加工型企业,这类企业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缺乏核心技术,没有产品竞争力,更没有市场份额竞争实力,完全没有抵御经济危机的能力。进出口企业要通过技术投入掌握产品核心技术,以此掌握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最终赢得企业良好的财务状况。

(三)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增强抵御危机能力

我国国内市场庞大,国际知名品牌主要是占据一线发达城市,而竞争相对薄弱的二三线城市市场依然很大。因此,进出口企业可充分发挥产品质量稳定、成本控制严格的优势,广泛开拓利用国内二三线城市市场,以此度过目前金融危机的严寒。及时转向国内市场是进出口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极好出路。完全可以用同样的产品,通过寻找国内新市场、新生产环境,以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需求来实现产品利润和企业的发展壮大,待经济形势好转后再以企业良好的财务状况为后盾,大力向国际市场拓展。

(四)广辟融资新渠道,降低财务成本

出口企业风险管理范文第4篇

以评级为契机促进广东外贸发展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对外贸易总值高达17606.9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的地位。其中,广东省2006年对外贸易总值达到5272.1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29.9%,继续保持全国外贸第一大省的地位。

与此同时,很多业内专家认为,贸易大国并不等于贸易强国,贸易大省也不等于贸易强省。当前我国出口商品普遍竞争力不强,企业应对贸易纠纷和变化的能力较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还比较少,商品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另外市场开拓过程中的高成本,对外贸易中的高坏账率等问题也使我国企业的贸易发展困难重重。据商务部研究院的抽样调查显示,中国出口业务的坏账率高达5%,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0至20倍。因此,在中国产品风行全球的同时,反倾销、战乱、金融风暴、国际买家破产等未能预测的政治与商业风险时常困扰着企业,如何加强出口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业界的一个焦点问题。

中国信保自2001年12月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帮助企业建立内部风险管理体系,为企业排忧解难。有关专家指出,借助出口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可以协助企业完善风险防范制度,构建全面信用管理体系,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中国信保广东分公司在广东地区创办的出口企业风险管理评级,获得了政府有关部门、企业界和金融界的广泛好评。据中国信保广东分公司一位风险分析师称,通过对一批风险管理水平高的出口企业给予表彰,一方面帮助出口企业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另一方面,借助中国信保的政策性优势和技术专长,给广东贸易界的风险管理带来一股新风,以评级为契机促进广东外贸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全面发展。

据了解,本次评级走访了大量企业,参考了国内外研究机构的最新成果,结合了中国信保的统计和研究数据,还参考了外经贸、海关、外汇管理等有关部门的信息和意见,对在出口风险管理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企业进行了评级,以鼓励更多的出口企业通过加强风险管理做大做强,促进广东省外经贸事业的健康发展。此次评级,共有38家出口企业分别荣获了“A”、“AA”、“AAA”级的风险管理企业称号,其中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有限公司、广州美亚股份有限公司四家企业荣获最高级别“AAA”级。

获级企业反映良好

TCL集团已经顺利走过25个春秋,近年来国际化经营的开展使得TCL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彩电企业和主要移动终端产品供应商。在2005年,TCL集团的整体销售收入已经达到516亿元,其中海外市场销售已经超过56%。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吕忠丽说, 2003年,TCL集团开始与中国信保合作。为更好地配合海外开拓战略,2005年7月,TCL集团与中国信保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争取到了中国信保第一张 “全球保单”。在过去的一年多里,中国信保凭借着敬业、专业、主动创新的精神,一直在努力实现着为TCL集团建立“全球海外业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承诺,为TCL集团多家成员企业提供了贸易风险培训、建立客户分级体系等全方位服务。我们在中国信保的业务量以年均500%的速度飞速增长。今年年初,在中国信保的大力配合下, TCL企业内部下发了以信保流程为依托的《赊销管理手册》,将中国信保的投保流程、承保要求与企业的风险内控体系成功对接。我们也成为了目前广东企业中第一家以专业风险机构要求为内控要求的企业,充分体现了中国信保对TCL集团的大力支持。

多年来,美的一直保持着稳健、快速的发展态势。2006年集团整体实现销售收入566亿,同比增长22%,其中出口22亿美元,同比增长30%。2007年集团的含税销售目标为645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出口销售目标为25亿美元,同比增长12%。美的日电集团副总裁王振刚说,成绩来之不易,除了美的自身的努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出口信用保险工具的合理利用。自2003年以来,美的集团与中国信保逐步深化合作,截至2006年,美的借助中国信保支持出口业务累计超10亿美元。2006年4月双方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的合作将跨入更高的阶段。信用保险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事后经济补偿工具,随着战略合作的全面铺开,美的充分利用信用保险的增值功能,完善海外业务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美的全球化经营能力:初步构建内部信用管理机制,完善债权保障机制;注重企业抗风险能力与竞争能力的提升;建立全球性风险防御系统;大力改善公司现金流,降低财务成本。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黄硕说,国际市场上机遇与风险并存,有些地方“水很深”,光是靠企业自身在前面冲,不一定完全摸得着、摸得清,这时候中国信保给予我们的支持尤其重要。通过利用中国信保多元化、多渠道的信息网络,帮助我们做各种资信调查,对海外客户做全面的评估,对客户所在区域做综合的风险分析,还帮助我们识别一些买家设定的“陷阱”,把好合同签订这一关。通过这一系列严谨的调查评估以及建议,可以在前期规避一些风险,为公司的业务开拓、业务谈判提供有力的依据。与此同时,我们通过中国信保对客户资信变化情况的动态跟踪与风险预警,及时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做好交易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中国信保就像给我们添了“千里眼”、“顺风耳”。黄硕说, 2006年我们优化了出口业务流程,将中国信保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成功地纳入其中,大大提升了风险管理效率与业务管理水平。

广州美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昱琪表示,美亚几年来累计获得中国信保广东分公司支持的销售额超过2亿美元,涉及赊销的出口和转厂业务基本均实现全面投保。通过中国信保广东分公司为公司量身定做的各项服务,美亚有效地实现了事前风险控制、事后风险转移,并与中国信保建立了风险控制联动机制,降低了出口风险。

出席颁奖仪式的企业代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普遍认为,通过与中国信保的合作,针对出口业务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流程,从贸易合同的签订、风险评估、工厂的安排生产,到装船出货、提单等单证的寄送等一系列的工序都有一个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对于全面加强风险管理、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创造利润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企业贸易投资提供坚强后盾

专程从京来穗出席颁奖仪式的中国信保唐若昕总经理指出,为全面降低企业出口风险,支持企业“走出去”,中国信保已分别于2005和2006年分两期了《国家风险分析报告》。据称,该《报告》已涵盖世界上190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国企业绘制了一张完整的国家风险地图,建立了首个国家风险分析体系。与此同时,中国信保致力于提高出口企业风险管理意识,积极协助企业建立内部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企业自身的内部风险管理和防御能力。业内有关专家指出,“内外结合,标本兼治”,真正为企业“走出去”打了一剂“强心针”。

中国信保广东分公司总经理陈连从介绍说,在2002到2006年间,出口信用保险促进广东省新增出口额以年均248%的速度迅速增长,促成绝大部分投保企业先后设立了专门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或岗位。这充分体现了广东省企业风险管理理念因应国际市场发展大潮的根本转变,以及风险管理意识的快速提升。同时,通过采用提前介入的方式,中国信保广东分公司解决了83宗涉及买卖双方贸易争议的案件,为企业索回货款权益逾6000万美元;处理可能损失与索赔案件371宗,涉及金额逾5600余万美元,减损近1500万美元;共计支持广东省企业新增出口60余亿美元,支持企业进行贸易融资超过280亿元,有效地解决了企业在出口业务方面所普遍面临的发展瓶颈、交易风险、资金压力和汇率风险等问题。

陈连从还透露,2006年,配合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保险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国信保广东分公司向广东省政府提出了《关于建立广东省企业海外风险预警救助体系的建议》,目的在于进一步培养广东省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提高广东省出口企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切实保障出口企业的收汇安全,全力支持广东省外贸经济转型。这一《建议》得到了省政府有关领导的重视和肯定,目前正在进一步地完善和落实之中。

出口企业风险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内控制度;中小型外贸企业;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0-0147-02

收稿日期:2010-01-08

作者简介:范芹(1974-),女,四川成都人,中级,从事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研究。

一、中国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中国外贸总体态势发展良好,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2 072.7亿美元,同比下降13.9%。其中,出口12 016.7亿美元,下降16%;进口10 056亿美元,下降11.2%。全年贸易顺差1 960.7亿美元,减少34.2%。其中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60%左右由中小企业实现,在从事跨国投资和经营的3万多户中国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到80%以上。应该说中小外贸企业已经成为推动中国进出口增长的主力军。随着中国进出口商品种类及国别的日益多样化,进出口企业遭遇的风险和损失也日渐增多。因此,中国进出口贸易管理部门及进出口企业必须充分了解进出口各个环节中的潜在风险。才能保证中国进出口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国内企业受到了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的竞争和挑战。随着中国外贸体制改革和外贸经营权的放开,许多中小外贸企业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进出口风险管理的方法。国际商品市场瞬息万变, 出口商很难把握其变动方向、了解其信息, 更难及时准确无误的采取应对措施。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贸易市场,如何加强自身抗风险能力,做好风险管理与控制已成为企业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中国企业既要认清客观存在的国际贸易风险,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规避风险,以取得国际贸易中的胜利。在新的贸易形势下对外贸易面临更多的挑战和风险,与此同时中国进出口企业遭遇风险和损失的案例也不断增加,如何识别和防控风险,促进中国进出口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是外贸企业内控制度建设尤为重要的内容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低的成本使风险导致的各种损失降到最小程度的管理方法”(C.A.Williams,R.M.Heins,1964)。这个定义包含了这样几个方面的含义:(1)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的安全效果。(2)企业风险管理是由风险识别、衡量和控制几个环节组成。(3)实现风险管理目标的主要手段是控制。建立出口贸易风险评估是建立在市场拓展和风险防范之间的一座桥梁,如果运用得当能极大地促进业务发展和利润实现。尽管部分企业在加强出口贸易风险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就总体而言,中国外贸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 风险意识淡薄、出口贸易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的情况没有根本改变。结合中国进出口商品构成特点以及发生国际贸易纠纷的实际情况,笔者将中国中小企业进出口业务中的主要风险归结为以下几种:

1.进出口合同风险。合同是进出口贸易的基础。如果合同条款中对买卖双方权利义务规定不明确,或者遗漏了保险、索赔、仲裁等条款,就可能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生纠纷,扯皮现象。而且处理纠纷也无据可依,给进出口企业带来风险和损失。

2.船务与货运风险。目前中国进出口贸易绝大部分是依靠海洋运输进行的。海运风险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运输风险;另一方面是信用风险,即承运人在海运过程中有意进行欺诈而产生的风险。包括提单欺诈、租船合同欺诈、海运保险欺诈等。

3.市场变动风险。市场变动风险主要是指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商品价格变动所产生的风险。交易价格在合同中确定而市场价格却随时波动,若出口商品市场价格大跌,一方面可能是进口方百般挑剔不履行付款义务给出口方带来损失;另一方面如果进口方如约付款,就必须承担货值价差的损失。中国诸多学者对进出口贸易的风险与防范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

从长远看企业本身为防范风险,就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体系,通过拓展渠道增加信息来源;对于政府而言,则应加强国际合作、尽早建立中国自己的国家性风险控制体系。从根本上降低进出口贸易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风险,保证对外贸易健康稳定的发展。

三、政策建议

1.建立风险成本管理机制。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基础,良好的风险管理机制是企业风险管理是否有效的前提。目前,大多数外贸企业还沿用多年来形成的传统交易方式,对出口风险的认识还停留在控制非信用证业务的层次。实际上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任何一笔交易都有风险成本,在出口成本核算时,必须把风险成本考虑在内。在西方企业里,都设有与财务相结合的专门风险经理,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和充分利用外部的出口信用保险机构, 全面防范出口风险。因此中国中小外贸企业上至领导层和管理层,下到普通员工,都要转变传统的经营观念,在大力转变经营方式、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方式的同时,树立出口的风险成本意识,将出口风险成本纳入财务核算的范畴,建立相应的财务会计制度,从而真正将出口风险防范纳入外贸企业常规经营管理之中。

2.建立完善预警系统。中小企业的出口工作涉及面广,而且往往会因产品的质量问题而屡招刁难。如果企业没有完整的业务管理办法,一旦出现官司,会造成有理打不赢的局面。同时,由于每年企业的客源在扩大,为了企业在贸易中有的放矢,必然要对每一个客户建立业务档案,包括资信度、贸易量等等,逐年进行筛选,降低业务风险。企业应严格要求公司员工认真对待在出口贸易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完善合同条款,严格按照合同执行,仔细审查各种单证,做到不出任何差错。企业进行风险控制的目的是避免风险、减少风险,因此,风险管理的首要工作是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即通过对风险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预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并提醒有关部门采取有力的措施。企业的风险管理机构和人员应密切注意与本企业相关的各种内外因素的变化发展趋势,从对因素变化的动态中分析预测企业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风险预警。以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

3.控制经营风险。控制经营风险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控制供应风险。企业能够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是拥有充足的资源供给,企业的供应风险主要包括:市场价格风险、合同欺诈风险、货物质量风险、存货风险。(2)控制生产风险。企业的生产风险,是指存在于企业将各生产要素组合形成产品过程中的风险主要包括生产组织风险、生产安全风险、生产质量风险等。(3)控制销售风险。企业的销售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市场开发、产品销售(包括劳务提供)、市场竞争等环节存在着不确定性而产生的风险。销售风险主要包括:市场开发风险、市场营销策略风险、赊销信用风险等。

通过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一方面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因素给企业外贸出口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也使得企业能够及时地掌握稍纵即逝的机会。尽管机遇背后可能隐藏风险,但风险也往往孕育着希望和收获。从内部控制的角度看,企业要敢于认知和分析风险,并采取积极、创新的风险管理措施,把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接受的范围内。

参考文献:

[1]C.A.Williams,R.M.Heins.风险管理和保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徐万莹.试论江苏省中小企业出口贸易和风险[J].中国外资,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