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促进民营企业发展

促进民营企业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促进民营企业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促进民营企业发展

促进民营企业发展范文第1篇

一方面,研究有关民营企业的税收政策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我国税法没有规范我国民营企业纳税的具体规定,借鉴国外成熟的民营企业税收制度与政策,研究符合我国国情的民营企业税收政策,有利于完善我国税收体系,为制定合理的民营企业税收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研究有关民营企业的税收政策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符合我国国情的民营企业税收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其税收负担,保障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持续增长。

一、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税收政策现状分析

(一)对民营企业与税收政策的界定

对于民营企业的准确定义,目前学界并没有统一的说法。一般意义上,民营企业是从企业性质的性质来划分企业类型,即相对于国有性质而言的。因此,民营企业可以指除“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外的所有企业。为保持前后一致,本文将民营企业的界定为私营企业与个体经营企业,相关数据选取也以此作为标准。税收政策是政府财政政策的一种,指政府为了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运用税收手段调控宏观经济的方式。税收政策也是税收制度的一种,也体现在税制要素的不同规定,但具有临时性、灵活性等特点。在规范的税收制度下,国家为了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往往在一般的税制规定内,做出一定的调整,如缩小课税范围,降低税率,延迟税款征收等,以降低民营企业的税收负担。

(二)民营企业税收政策的现状

本文从一般性税收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两个方面分析陈述民营企业所得税税收政策的现状。从一般性税收政策来看,个人独资企业与合伙企业以外的民营企业按照25%的税率,对来源于中国境内外所有扣除一定的费用后纳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按照个人所得税的生产、经营所得纳税,税率是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从税收优惠政策来看,一是对小微企业实施税收优惠――对于符合规定的小微企业,企业所得税税率按20%征收。而且,自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万元的小微企业,按其所得的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优惠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二是,促进民营企业融资的税收政策。民营中小企业对于投资的吸引力不够,我国政府为了缓解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出台政策鼓励投资企业对于特定民营企业的投资。

二、国外扶持民营企业的税收政策

西方国家促进民用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有很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美国和德国的税收政策:

(一)美国扶持民营企业的相关政策

美国陆续颁布实施了《小企业投资法》、《纳税人免税法》、《经济复兴税法》等。首先,允许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选择按个税纳税方式缴纳所得税,避免重复征税;其次,在企业投资方面,允许企业使用加速折扣,加速民营企业资本周转速度;最后,利用税收政策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

(二)德国扶持民营企业的相关政策

德国扶持民营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很全面,深入到了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首先,为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德国给以其所得税低税率的优惠政策;其次,在鼓励企业投资上,德国政府对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投资于机器设备的部分给予附加折旧的优惠;最后,德国政府对特定地区的企业给予5年内免除特定税费的税收政策扶持。

(三)国外民营企业税收政策的启示

一是,政策目标明确。国外政府都对民营企业在本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有着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制定的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相关税收政策目标明确,特定的税收政策对应民营企业发展中的特定问题。为了切实保障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将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通过立法确定下来,将民营企业的扶持政策法制化。

二是, 分类实行税收优惠。各国对民营企业的税收政策并非完全相同,对于不同类型的民营企业有不同的税收优惠。各国政府税收优惠政策对于技术创新企业都给予了区别一般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此外,对于落后地区的民营企业,政府也设立了特定税收政策给予税收优惠,如德国政府对在落后地区新建立的企业,给予5年内免征营业税的税收扶持。

三是,多种方式并存。各国采取了多种税收优惠方式一同来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例如:美国的税收优惠政策中,既有对小规模企业的税率优惠,又有鼓励投资的加速折扣优惠,还有对投资收益的减免税。

三、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的改进思路

首先,完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税制体系。在增值税制度上,扩大一般纳税人的征收范围,保证企业的公平竞争。在所得税优惠上,可以考虑进一步降低小微型民营企业的所得税率,根据小微企业的盈利状况进一步细化税收优惠措施。在营业税方面,对于民营企业纳税人可设计起征点。

促进民营企业发展范文第2篇

自1999年我国民营企业可以获得自营进出口权以来,这些企业利用其体制新、经营灵活的优点,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成为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一支重要力量。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有进出口经营权的民营企业40万多家,民营企业出口额达9167.7亿美元;占我国总出口额比例为41.5%,随着全球信息科技的发展与电子商务交易的日益成熟,电子商务已经开始逐步改变传统外贸各层面的流程与环节,并显示出其巨大的经济前景与价值。中国的电子商务这些年发展速度也非常快,1997年国内第一批电子商务网站创办,当年电子商务交易额不足百亿,2006年的时候电子商务成交总额已有1.5万亿,2013年则已经突破10万亿。而2013年出口额前十的企业中,B2B企业占了33%。我国民营企业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的生力军,也积极应用电子商务转变外贸发展方式,2013年我国民营企业贸易额占中国B2B贸易总额的63%以上,而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贸易额占中国B2B贸易总额的50%以上。

一、我国民营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发展出口贸易的现状

1、从民营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数量与质量来看,广东、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要好于其他地区;而从单一地区的企业来看,大企业要明显好于中小型企业。

2、许多民营企业建立企业网站,或跟一些国内外著名网站如阿里巴巴、环球资源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积极利用专业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和产品信息,开展电子商务活动。

3、一些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为了更好地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在企业内部还积极实施ERP工程,建立健全内部各种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成本核算、业务管理等的网络管理和信息共享。

4、实现从浏览、洽谈、签约、交货、付款等全部或部分业务的自动化处理。

5、参加网上开设的全天全天候的交易会,积极应用电子商务新手段。

二、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电子商务面临的问题

1、一些企业主尤其是一些年龄较大的企业主思想比较保守,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不强,不愿对原有的贸易模式进行创新,对电子商务的概念也比较模糊,他们对发展电子商务基本持观望态度。

2、一些大的民营企业由于资金实力雄厚,各方面人才较多,对发展电子商务的积极性比较高,而一些小企业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原因,没有开展电子商务或者开展电子商务相对较少,电子商务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3、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相对还较低,多数停留在将B2B电子商务理解成网络推广和网络营销的层面上,B2B电子商务还没有完全达到真正商务的功能。

4、大部分中小型民营企业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缺乏,据本人的抽样调查,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下的企业一般销售人员在2-5个,而既懂国际贸易又懂电子商务的复合型人才就更少。

5、信息的更新不够及时,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建立企业网站后没有专人负责网站的管理与维护,信息更新较少或不够及时;对客户的询价回复不够及时,没有建立完整的客户跟踪系统,导致电子商务的效果不能够很好体现。

6、网络安全问题使一些民营中小型企业对网上交易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持怀疑态度。

7、商业信用问题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广泛使用。

8、电子商务法律法规、标准化和网络的支付制约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三、理论综述

电子商务拓宽了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范围。传统的国际分工理论,两国的比较优势不同,通过交换可以使双方获益。传统的比较优势包括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等,但是在网络经济社会,信息成为了又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资源可以部分地替代其他资源。发展中国家原先由于资金不足造成的劣势可以利用信息的优势进行弥补。

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市场局限,建立了一个网上“虚拟大市场”。由于信息科技的发展与网络的普及使得各国间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得以实现,突破了传统市场必须以一定的地域空间存在为前提的束缚。全球贸易市场由此形成了一个以信息网络为纽带形成的统一的“大市场”,促进了世界经济市场全球化的形成,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电子商务的应用显著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贸易效率。交易成本是指交易者之间协调活动时产生的成本。威廉姆斯提出,交易成本包括事前谈判及协议成本,事后执行和管理成本以及纠纷发生时的补救契约成本。科斯与威廉姆斯都认为交易成本占了商品价格较大的比重。而通过电子商务,企业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文件处理成本等,从而显著降低交易成本,降低产品的价格,有利于在市场上占据优势。

电子商务的应用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与贸易效率。电子商务与企业生产制造活动相结合,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更贴近市场的需求,有助于提高企业对市场反应的敏捷性和适应性。

四、促进民营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发展出口贸易的对策与措施研究

党的十《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要“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要“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并且,我国已将电子商务产业纳入到“十二五”战略新兴产业规划,可见我国政府的重视。

因此我国民营企业下一步应当将发展电子商务作为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将信息化与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一种重要举措来抓。

1、政府应建立健全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完善相关的经济法规,以保障电子交易安全,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2、政府要大力宣传、推广开展电子商务,促进外贸企业的电子商务建设。如每年可举办“外贸企业电子商务技术讲座”等一些公益性的培训,使企业提高对电子商务的认知度。

3、地方政府可以建立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电子商务平台,帮助企业更为有效地应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比传统展会更为国际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的在线交易。如宁波市建立了“宁波出口网”和“网上消博会” 这两个具有宁波特色的电子商务平台。“宁波出口网”汇集宁波市本地企业,打造宁波品牌,成为外销员和工厂的互动平台、寻找货源的最佳基地。

4、在近期,政府要继续对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实行财政扶持或奖励政策,扶持电子商务创业企业、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做大做强。

5、政策要支持建立电子商务出口信用体系,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要建立外贸企业B2B信用评估体系。

6、大专院校要培养复合型的电子商务人才。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大专、本科生基本都开设了电子商务这门课程,但是这些学生往往重视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实践,而缺少电子商务方面的实践活动,到民营中小企业后还不能一下子适应电子商务业务的要求。

7、考虑到企业规模与资金实力,民营中小型企业更多的应当借助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从而降低成本、减少风险和提高服务。

8、企业要创新业务流程,拓展电子商务范围,提高运作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9、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中注重诚信经营,建立与推广自己的出口品牌,不仅要比价格,更要比信誉、比质量;同时也要注意规避外贸电子商务中出现的一些风险。

参考文献

[1]李波.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影响[J].中国经贸,2012(12).

[2]张卫敏.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理论分析及发展展望[J].商业经济,2012(2).

促进民营企业发展范文第3篇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的发展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而民营企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民营企业的发展反过来又推动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县域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在分析县域经济和民营企业的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对推进县域经济与民营企业协调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促进县域经济和民营企业更快更好发展。

关键词:

县域经济;民营企业;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4-0033-02

1 壮大县域经济有助于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1年,全国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包括市辖区)2853个,全国县域内人口总数达到了8.85亿人,占全国人口的65.72%;全国县域生产总值达到24.14万亿元,占全国生产总值的51.04%。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县域经济的发展又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壮大县域经济可以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更为充足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壮大县域经济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方面的作用表现如下:

1.1 县域经济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基础

县域经济的发展,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首先,县域经济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壮大县域经济必然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这可以完善民营企业的服务体系。县域经济的发展,拓宽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和融资力度,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形成了资金优势;县域经济的发展,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形成了制度保障优势。另外,县域经济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因为大多自然资源集中在县域,县域资源是国家资源的基本构成部分,而民营企业发展需要资源,这就离不开县域资源的支撑。同时,县域中大量的劳动力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民营企业发展离不开县域经济的支持,县域经济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基础。

1.2 壮大县域经济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新机遇

县域经济的出路在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而推进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会给县域民营企业提供发展机遇。县域经济中大部分企业是小企业,而大部分小企业又是民营企业,因此壮大县域经济,推进县域工业化为县域民营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县域的民营企业离农业农村和农民近,可以以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突破口,通过产业化推进县域工业化和现代化,这就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更大的市场。同时,县域城镇化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增加了新领域。县域城镇化建设必然需要大量的投资,而在县域中有能力投资的主体就是民营经济,这就给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需求,带动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1.3 发展县域经济是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们从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和成功经验可以得出,县域经济实力比较强的县,城镇化进程就比较快,民营企业发展就比较迅速。县域经济发展能够能为当地的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随着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逐渐向非农产业和民营企业转移,这就会增加农民的收入,农民的购买力也会随之提高,从而拉动县域经济更快的发展。只有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繁荣农村经济,才能带动第二、第三产业和特色经济,才能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

2 民营企业的发展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民营企业虽然不是县域经济独有的经济形式,但却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县域经济的发展是伴随着民营企业发展而壮大起来的。民营企业规模小、数量庞大、行业分布广泛、经营灵活,具有可以同大企业建立分工协作关系等特点,这就决定了民营企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民营企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突出贡献至少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民营企业是县域经济财政的主要来源

由于民营企业大都具有创业投资成本低,所需技术相对简单,原材料容易取得,产品接近消费市场,布局上点多面广,渗透能力强等特点,因而民营企业容易形成产业集群,实现专业化分工和规模化生产,是县域经济的主要财源。民营经济上缴税金逐年增长,对地方财政的贡献越来越大,成为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2011年,民营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5.8%,民营企业上缴税收1.5万亿元,同比增长39.4%,对税收增长的贡献率为52%。民营企业不仅是县域财政的主要来源,而且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管理、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又是实现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

2.2 民营企业是解决城乡就业的主要渠道

我国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每年新增劳动力达1000万人以上,社会就业压力巨大,解决好就业问题是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县域民营企业的存在为扩大城镇就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和机会。一方面,民营企业数量众多,分布于一、二、三各个产业之中,且大多处于县域城镇中,便于吸收当地的富余劳动力;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就业容量非常大。据统计,2012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66万人,其中城镇民营企业吸纳就业人员占到83%。民营经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民营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就业就越充分,如江浙地区不但当地就业率高,而且能够吸引大量的外地劳动力。因此大力发展民营企业有利于吸纳城乡富余劳动力以缓解就业压力,促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进而为县域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提供保障。

2.3 民营企业发展状况是县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民营企业产权清晰,经营灵活,能够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自主决策,在市场竞争中可根据需要自主决定和调整用工制度,这使得民营企业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是最具生机活力和增长潜力的经济成分。据统计,2010年,民营企业实现增加值130亿元,同比增长1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58%。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还决定着整个县域经济竞争力,这从浙江温州和义乌、珠江三角洲地区、福建晋江等地区的实践就可以看出,当地县域经济之所以十分发达,主要是由于民营企业发展较好,创业活动十分活跃。从下表可以看出,全国百强县(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在18个省市区有分布,其中江苏、山东、浙江、辽宁、福建等五省份数量最多。东部地区民营企业占GDP的比重比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要高,“百强县”个数也比中部和西部地区多。这充分说明民营企业是县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凡是民营企业发展好的地方,市场发育就越快,市场机制就越活,综合实力就越强,经济体制就越成熟,县域经济竞争力就越强。

数据来源:第十二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概况,http://。

3 推进县域经济与民营企业协调发展的对策

(1)完善各项政策措施,为县域经济与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壮大县域经济有助于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反过来民营企业的发展又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要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必须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为县域经济和民营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而宽松的环境。第一,加强政策指导,把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纳入到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尽快制订和完善发展民营企业的政策、法规和配套措施,制定出符合各自县域特色的发展战略、发展思路,把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列入到县域经济发展规划。第二,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服务质量。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变管理为服务的功能,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的服务,加强群众监督,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第三,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各地政府要结合本县域的现状和本地的资源、气候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挥各地的特色和优势,及时向民营企业提供相关的指导信息,给予民营企业必要的支持。

(2)广辟融资渠道,建立和完善县域经济和民营企业的融资体系。

广辟融资渠道,充分发挥金融工具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县域经济和民营企业的融资体系。第一,允许建立民营商业银行。民营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额度较小,民营商业银行可以满足民营企业小额融资需求。第二,建立和完善各地政府管理下的民营企业担保体系。由各地政府出资成立民营企业担保机构,对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实行贷款担保,降低有关金融部门的贷款风险。第三,各地政府要发挥财政和税收政策的引导作用,增加对民营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进一步扩大专项资金扶持范围。

(3)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县域经济和民营企业的竞争力。

民营企业是县域经济发展中最有生机、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组成部分,因此大力发展民营企业,既能提高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又能增强县域经济的竞争力。要发展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按照公司法要求组建民营企业,规范股东的出资行为,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和政府的推动,建立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民营企业。二是建立科学的组织制度。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健全各自独立、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的法人组织结构,由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给予确认和保障。三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民营企业要建立健全市场化的营销、研发、生产、财务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同时,民营企业要树立和培育企业文化,增强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意识,形成完善的民营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政府也要加强对民营企业改制的督促和指导,帮助民营企业尽快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参考文献

[1]尚爱英,杜林芝.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小型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研究[J].价格月刊,2013,(1):60-62.

促进民营企业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整合;建议

人力资源要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决定要素,而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民营企业发展更是离不开人力资源,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谁能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谁就能在企业发展和核心竞争上占得先机。甚至毫不夸张地说,人力资源就是当前民营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一方面,来自各行各业的管理者都在越来越重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另一方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缺点也在不断暴露,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功能薄弱,企业领导没有人才战略等。简而言之,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需要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整合。

一、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暴露的弊端

1.民营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发挥功能较弱。虽然有些民营企业管理者已经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但由于其人力资源部门力量薄弱,只能做一些基本的管理工作,不能直接参与民营企业的高层决策;接下来,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存在缺乏专业人才、先进经验导致了缺乏人力资源工作目标和完备的实践。

2.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缺乏创新精神。近年来,随着民营企业市场开发的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分工越来越细化。但目前很多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仅限于表面或者流于形式,而没有和民营企业管理、生产、科研等方方面面结合起来,同时由于管理者自身的问题,比如由于缺乏管理水平,对职工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轻感情培养,重效益低福利,导致企业人才缺乏应有的企业责任感和积极的工作态度,由于民营企业管理者缺乏创新精神和尝试意识,人才队伍不断有人领攀高至,中途离开,给民营企业带来了巨大损失。

3.民营企业用人观存在偏差。不少民营企业管理者错误认为企业更需要多面手、不需要单打手。当然多面手肯定是企业发展需要的,但是多面手不利于企业发展和创新,并且会带来高额的工资福利开支。俗话说专注出人才,民营企业管理者应当培养专注于一个行当的单面手人才,要善于发现单面手,敢于重用单面手,让专注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价值。

二、民营企业整合人力资源管理建议

1.要整合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理顺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民营企业管理者要提高对人力资源工作的重视程度,从领导层强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职能,把人才战略和人才队伍建设当作民营企业发展的第一战略。民营企业要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力争把人资管理制度规范化、长效化,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效果,切实在企业内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和“多劳多得、创新多得、敬业多得”的良好工作氛,促进人才个人发展,实现人才和企业的同步发展;再次是加强人才培训,加大专业技能培训力度,努力开发人才创新思维能力,对员工学历教育、职称评审、人事考试、劳动技能考试等予以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鼓励,促进民营企业形成良好学风。要完善人才招募制度,让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能够第一时间招募到发展所需人才,同时提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猎头”水平,敢于用偏才怪才,敢于为民营企业大胆选用新人能人,为企业发展赢得先机。

2.民营企业在人才管理上要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提升考核的激励效果。激励机制是激活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法宝,也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具。民营企业要善于运用激励机制这个法宝来激活人才资源的潜力和活力。我国著名科技企业如华为、小米等都有完善有效的员工激励措施,其成功的背后离不开这样优秀的激励制度。民营企业有必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来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此种机制应该能够起到一种杠杆作用,要善于利用激励机制能够激发人才潜力的正能量。在继承传统激励模式的同时,还应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来创新激励模式,用激励机制来引导员工提升个人总体素质,用激励制度来促进员工更好地投入工作,更好地融入团队,更好地发展创新,企业也能在激励机制中持续受益。

3.民营企业要加强企业员工的社会保障工作,营造人才发展创业的稳定后方。规范民营企业员工的社会保障工作,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金,是员工安身立命的最基础工作,也是赢得员工信任的最基本举措。在我国现阶段国情下,按时缴纳足额的社会保险也是对员工的一种政策激励,人力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力,一般来说,人力资源团队越稳定,所产生的长期效益就越大,企业为员工及时缴纳社会保险,是种负责任、长远的表现,可以吸引不少思想上“安土重迁”的员工的青睐。企业文化是吸引人才的招牌,而稳定发展框架和足额的社会保险更是企业的“金字招牌”。一个按时足额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的企业,在人才市场上肯定受到欢迎,其负责任的态度和为员工长远的计划令员工向往。企业做大做强就要上市,而企业上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审查企业有没有出现违反劳动法规、合同签订不规范、不按时缴纳保险等情况。因此,企业必须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完善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积极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和用工备案,提高企业特别是非公企业、小微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与此同时,企业积极推进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加强劳动用工保护。

促进民营企业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吉林省;民营企业;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8—0238—2

项目支持:“吉林省民营企业发展问题及对策”是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1B296,也是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部分研究成果,编号:吉教科文合字[2012]第263号。

1 吉林省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吉林省民营企业的现阶段运营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经济发展呈现区域化、特色化格局逐渐形成

以长春县市为例,已经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民营经济实体。双阳、九台的鹿,皓月的牛,野力集团的饮料,五棵树的酒,高榕的菜已经形成农业产业化集团。市区内,以出租车民营经济为代表,实现了以中东、顺风、绿新、远东、华正、崇智、卓展、时代服饰广场、国贸商都、恒客隆等为亮点的商业企业。

以长平经济走廊为载体,四平市采取集约化经营与集中连片开发的方式,重点建设了一批以农副产品加工、食品饮料加工、建材加工和机械设备制造为主的生产基地。如范家屯“汽车配件专业镇”、郭家店“标准件专业镇”、刘房子“林果专业镇”和十家堡“酿酒专业镇”;兴建了“山门个体经营工业园区”、“辽河农业经济区”和“红嘴高科技园区”等。

1.2 加强领导,各级政府的工作体系初步形成

各市(州)对民营企业的发展都给予重视,并加强了从政府方面的引导和支持,各级领导的工作积极性高涨。尤其以长春、吉林、四平、通化、白山、辽源、松原和白城等市均将民营经济纳入政府的局级规划,特别是吉林市从财力和人力方面给予极大地支持。同时一些县市也设置了独立的民营企业发展机构或是设置合并机构,用来加强对民营企业的管理和引领,并且在机构中配备了专职人员便于与民营企业沟通。

1.3 积极引导,促进民营企业资产重组

民营企业的跨越式发展,除了依靠自身的实力外,也可以通过兼并重组国有企业有效部分,补充自身发展不足,找到民营企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公主岭、临江、集安、大安、镇赉等县(市)的民营企业在参与国有企业改制中获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尤以公主岭市为代表,通过兼并和产权置换,公主岭市将原有的216户公有制企业缩减到了186户民营企业。经过重组后的民营企业不但吸引了更多的资金投资,而且还增长了效益,也为在岗员工谋到了更好的福利待遇。

2 吉林省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吉林省的民营经济发展有了长足进步,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2.1 资金不足,贷款困难

一般民营企业的发展资金都是来自于民间投资和原始积累,对于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所需资金,一直是困扰民营企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民营企业都苦于贷款难,特别是与银行的沟通,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银行对于民营企业的贷款有着极多的限制条件,要求民营企业具有与贷款数额相等的有价证券作抵押。这对于民营企业的贷款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即使民营企业短期内达到了银行的硬件要求,银行也不愿批复贷款。无独有偶,辽源市明生园艺厂是经营香菇出口的民营企业,其市场前景巨大,企业发展潜力很好,为了扩大生产,向银行申请货款35万元,但银行要50万元的地皮和5万元的定期存折作抵钾,使贷款者感到无路可走。各种迹象表明,资金不足已经极大的制约了吉林省民营企业的发展,导致很多市场前景看好的项目和产品因缺乏资金的投入而搁浅。

2.2 不公平竞争现象严重

政府作为主管部门,应该尽量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力求各种经济成分的公平竞争。但是由于现阶段吉林省出台的一些政策不健全,没能形成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和监管作用,导致民营企业不能与国有企业抗衡。在项目审批、场地安排、土地征用、资源供给、出口贸易等方面民营企业都面临手续难办的困难。另外,在不公平竞争条件下,很多民营企业挂靠在国营、集体企业下,将一些非法经营合法化,扰乱市场秩序。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快速壮大。

2.3 家族化管理存在管理缺陷

民营企业的特殊创业体和原始积累决定了其经营模式的特殊形式,企业所有权和管理密不可分,民营企业的管理层家族化模式严重。吉林省民营企业也不无例外,家族式的“夫妻店”、“父子店”为数不少。从企业管理模式上来分析,这样的家族民营企业有其自身的优点,权责统一,自主管理,效率较高。当然,这样的家族民营企业的弊端更为突显,经营者缺乏市场观念、竞争意识、品牌建设、信息收集等方面的系统的管理知识,主要表现在: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缺乏科学性,且多以人治为主,没有健全的制度和有效的制约。出现了管理与民营企业发展不能适应的矛盾,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吉林省民营企业的发展受到阻碍。

2.4 人才缺乏

民营企业在发展进程中会面临资金、项目等诸多问题,但是人才缺乏却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虽然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条件下显示出用人机制的优越性,对各类人才可以采取具有诱惑力的条件网络,但是人才的流失却成为当下民营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以吉林省民营企业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民营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决策者过多,专业人员过少,员工多,技术人员少,人才流动比率过大,“近亲繁殖”现象严重。这些都极大的影响了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很多民营企业在经受着人才缺乏痛苦的同时,还要对新引进的人才存在戒备心理,防止人才在同行企业间的无序流动泄露企业机密。这种人才引进与民营企业经营间的矛盾也成为吉林省民营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3 吉林省民营企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3.1 加大金融机构支持力度

充分利用现有的货币政策工具,利用中小金融机构再贷款、支农再贷款、再贴现等方式,给予民营企业资金上的帮助。同时,增强地方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信贷投放实力,提高各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投放比率,使其与民营经济所占全省GDP的比重相匹配,引导各商业机构为民营企业贷款开设绿色通道,为小型民营企业提供小额贷款。

3.2 扶持龙头企业,夯实中坚力量

对于一些在行业内、区域内具有高成长和广阔发展前景的优势企业,应加大对其在资金、技术、管理、服务和市场等各相关方面的政策倾斜和扶持,促使一批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并将其做强、做大,通过后期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使其带动整个行业和区域的发展,扩充地区性优势。推动全胜的民营经济实现整体跨越。

3.3 加快产业集聚进程,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针对吉林省民营企业的经营模式,不断拉伸、延长企业的产业链条,推进民营企业的优化组合,促进其将产业细分和专业化。根据地区优势,设置专业园区、专业乡、专业村、专业街,通过鼓励分散一些企业的配套零件,着力发展下游产品,分工协作,这样能增强商品的竞争能力和促进市场的有序发展,形成“小商品大市场、小资本大集聚、小企业大协作、小产业大规模”的集群优势。

3.4 加强企业管理,着力解决人才短缺问题

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健全经营转换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和完善人力、劳动、财务、资金、物资、营销等各项管理制度,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管理思想、管理体系、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同时,要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提高企业家素质,抓好企业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管理,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企业应该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观念,采用引进、“客座式”聘用、培养等多种形式,解决人才缺乏的问题。

3.5 加大扶持力度,促企业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