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商业模式的分析方法

商业模式的分析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商业模式的分析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商业模式的分析方法

商业模式的分析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商业模式;杠杆效应;用户价值主张;耗散结构;实现机制

中图分类号:F713.5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02

90年代后,现代商业模式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现代商业模式交易结构复杂,交易主体众多,包含大量的利益相关者,每个利益相关者都存在大量状态,他们之间构成复杂的,非线性的关联。本文试图通过IBM公司商业模式的案例来分析商业模式丛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规律。本文使用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NK模型的方法,以及探索性纵向单案例研究的方法分析IBM公司的商业模式问题,该方法不仅能保证案例研究的深度,而且可以验证理论和构建理论[1] 。通过对经验事实的分析来验证相关理论,力求从真实可信的经验信息背后挖掘理论内涵。本案例研究为了保证案例研究的内部效度问题,利用三种不同的证据来源:财务报告、文献和档案相互印证,形成“证据三角形”。为了分析IBM公司现代商业模式的耗散结构特征,建立了IBM商业模式的熵变模型,进而利用普利高津散的耗散结构进化的动力学模型进一步分析,分析过程中主要采用基于年报数据的统计实证研究方法。本研究的基础数据是以IBM公布的1992--2014营业收入、营运支出、营运利润年报数据为依据;本节根据基于耗散结构的企业熵变模型,对IBM近23年(1993~2014)的财务年报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一、IBM 商业模式的进化――复杂适应系统分析

根据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CAS)理论的观点,如果系统的整体功能可以通过分解子系统的功能来得到,则满足简单叠加原理,这种系统是简单系统;如果系统的整体功能不能分解为子系统的功能,它们之间通过非线性的复杂的相互作用产生关联,这种系统就是复杂系统。在企业现代商业模式中,利益相关者间产生了错综复杂的相互关联和丰富的组合方式,形成了纵横交错的交易结构,因此现代商业模式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具体众多复杂系统的典型特点。目前,商业模式的复杂性分析主要使用适应度景观( fitness landscape) 理论和N K 模型的方法。在NK模型中,评价商业模式优劣的主要指标是商业模式最优适应度值, NK 模型把不同大小的商业模式适应度值比喻为地理学中地形的高低,商业模式适应度值最高的点被称为山峰,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就是企业不断攀登山峰的过程,是不断寻找最优组合使适应度值达到最高值的过程。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商业模式复杂性的增加,最优适应度值也在逐渐增加,也就是说现代商业模式比传统商业模式具有更高的适应度值。

本文应用适应度景观( fitness landscape) 理论和N K 模型对IBM的商业模式进化进行分析。IBM公司的商业模式是由客户界面、内部构造和伙伴界面构成的组分层次[2] ,因此NK系统规模为3即N=3,K值描述的是主体之间的关系,每个主体的K取值有3种,即取0或1或2。取0说明了该主体发生变异但不会影响其它主体;取1表示该主体发生变异会影响另外两个主体中的一个,取2说明了该主体的变异会影响到其它的两个主体。因此公司的商业模式的复杂性程度划分为10种类型,按照复杂程度可划分为:000, 001, 002, 011, 111, 012, 022, 112, 122、222。

徐迪[3]等通过大量数据的计算机模拟对商业模式复杂性和商业模式的最优适应度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伴随着复杂程度的上升(000,001,002,011,111,012,022,112,122、222),商业模式的最优适应度均值也呈现上升的趋势。即当商业模式复杂性最小时,商业模式当前最优适应度的均值为最小。当商业模式复杂性最大时,当前最优适应度的均值达到最大,这恰恰证明了现代商业模式是优于传统商业模式的复杂系统,可以更好地实现复杂多变的用户价值主张。而且这个复杂巨系统显示出耗散结构的明显特点:属于具有很强自我调节能力的低熵有序结构。为了进一步分析IBM现代商业模式的耗散结构特征,下文建立IBM公司的熵变模型。

二、IBM公司的熵变模型――耗散结构分析

在统计物理学中,熵与系统有序度之间有直接的关系,物理熵值越大,有序程度越低,熵越小,有序程度越高。系统总熵的变化率等于内部熵变化率和外部熵变化率之和。即ΔEs=Es+Es',其中ΔEs是系统总熵的变化率,Es是内部熵变化率,Es'是外部熵变化率,当?Es >0时,系统朝无序的方向发展,走向衰落, ?Es

在本文中Es的管理学解释是:企业资金投入引起熵增,所以熵产生与成本成正比,而资金投入是为了获取利润,因此其与熵产生成反比。Es'的管理学解释是:企业与外界资金交流对系统内部进行降熵,企业的收入额阻止组织内部熵增,因此熵流与组织的输入部分成正比,与输出部分成反比,用计算式可以表示为:

其中C 为成本额,I 为利润额,P 为收入额,α、β分别为成本额和收入额的增长率.

为了进行IBM现代商业模式的耗散结构分析,本文以IBM公布的1992--2014营业收入、营运支出、营运利润年报数据为依据,建立IBM公司的熵变模型,计算系统总熵的变化率。然后根据系统总嫡变化率的计算结果可以绘出IBM的系统总嫡变化图。

商业模式作为复杂系统在正常经营的过程中内部不断产生正嫡,同时,又从外部环境中汲取负嫡,在正嫡和负嫡共同作用下实现系统的进化[4]。以上的IBM熵变模型显示,IBM近20年来一直处于低熵运行的阶段,只有1993年系统内部熵变化率和系统总熵变化率最高(Es=0.41,?Es=-1.64),以后逐年降低,这和IBM发展历程基本吻合。1990-1993年,IBM得了“大企业病”,从高峰开始下滑,盛极而衰。1993年3月,路易斯・郭士纳临危受命,他帮IBM稳住了下滑趋势,免于拆分/破产,对IBM进行了成功的变革,他确立的商业模式一直延续到今天。另外IBM的熵变模型可以用来对IBM的耗散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普利高津所代表的布鲁塞尔学派构建了耗散结构进化的动力学模型,作为耗散结构量化分析的方法对耗散结构产生的条件提供了可操作的数学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5]。Brusselator模型中,A代表系统内部的正熵增量,B代表系统外部的负熵流。当|B|-(1 +A2) 0时,系统是耗散结构状态。利用Brusselator模型对IBM进行分析,发现IBM商业模式从1993到2015年一直是耗散结构状态(| Es'|-(1 + Es2) >0),即便是在1990-1993年衰退最为严重的阶段,也具备一定的自组织能力和抗击外部风险的能力了。这恰好证明了IBM现代商业模式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吞并融合能力和自我新陈代谢能力。

三、结论

本文在商业模式复杂性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商业模式的进化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证明了现代商业模式是优于传统商业模式的复杂系统,可以更好地实现复杂多变的用户价值主张,而且IBM现代商业模式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吞并融合能力和自我新陈代谢能力。对中国的企业而言,本文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现代商业模式重要的特征就是企业跨界经营,跨界经营能使用户体验有一种立体感和纵深感。从协同论的观点来看,跨界经营成功的关键是看产品组合或服务组合是否实现了协同效应。现代商业模式中,用户价值主张的多样性决定了商业模式必然也是一个复杂的层级系统。现代商业模式具有复杂巨系统的众多特点,是一种高度稳定有序的耗散结构,系统内各子系统间形成了强大的协同作用力,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复杂系统能更好地实现现代商业模式系统中复杂多变的用户价值主张。

参考文献:

[1] Lee T W, Mitchell T R, Sablynski C J.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and Vocational Psychology, 1979-1999[J].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999, 55(2):161-187.

[2]翁君奕.商务模式创新:企业经营“魔方”的旋启[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3]徐迪,翁君奕.商务模式及其创新研究[J].商业时代, 2004(29):43-44.

商业模式的分析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商业模式;财务绩效;格兰杰因果检验

一、引言

济结构的转型、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利率市场化及金融监管日趋规范和严格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使传统商业银行对自身业务架构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我国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不再是简单的发现新的消费群体,挖掘新的市场需求以及找到更好的盈利方式等简单的某一环节的改良,而是通过对业务结构进行重构从而重塑银行的竞争优势。不同于之前的战略或流程方面的创新,商业模式实质上是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创新形式,是银行经营逻辑的系统性再造。彼得・德鲁克就曾经说:“当今企业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唐纳德・米切尔和卡罗尔・科尔斯则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更能使公司产生差异化竞争,从而创造战略性竞争优势”。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问题,已经引起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是商业银行面对复杂经济形势下为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下要选择的必要途径。因此对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进行研究无论是从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还是提高银行的运营效率等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以营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是为了提升财务绩效,商业模式也不例外。学者们一般都认为商业模式对提升企业财务绩效有重要作用,对于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对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相关性的研究,主要采用回归的方法进行研究。Zott和Amit(2007)将商业模式构建引入创业企业绩效相关研究,通过对商业模式进行评价,进而将商业模式作为自变量,企业绩效作为因变量,建立两者影响机制模型;Patzelt,Knyphausen-Aufseb和Nikol(2008)通过实证研究认为商业模式是探究企业管理结构和绩效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影响变量,管理者能力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影响的关键影响因素是企业的商业模式构建;胡保亮(2012)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对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营业收入以及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二是将商业模式分类,分别研究不同类型商业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Peter、Weill(2005)通过区别企业交易权利、转变程度和核心资产,总结出16种商业模式构型,对商业模式和财务绩效进行实证分析;Afuah(2004)将商业模式要素与企业盈利性要素一一对应,并提出一个战略框架,实际上是在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之间建立对应关系;Casadesus-Masanell等(2010)通过企业自身资源禀赋的不同将商业模式分类,并对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王翔、李东、张晓玲(2010)从盈利能力、成长性、运营效率和市场价值四方面,通过ANVOA方差分析法分析研究商业模式对企业绩效的作用。

也有学者使用结构方程对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展开研究。张晓玲、李东、赵毅(2012)运用二阶验证性因素分析(CFA)研究商业模式构成要素间的匹配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高度匹配性是提高企业绩效的关键因素;程愚、孙建国、宋文文、岑希(2012)将通过结构方程探究营运差异化与营运确定化在商业模式影响企业绩效过程中的作用,认为企业从经营方法人手提高企业竞争力是有效的。

总结之前已有研究,可以发现近些年来,学术界已对商业模式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也存在着不足。首先,已有的研究主要针对商业模式与财务绩效之间的相关性展开研究,对两者之间深层次的因果关系关注不多;二是少量采用结构方程对因果关系展开的研究,其因素的赋值主要依赖专家打分以及问卷调查等方式,可能会因问卷设置不够合理以及打分的主观性造成数据处理的偏差,从而影响最终检验结果。本文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商业银行商业模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wind数据库及年报获取数据,选取我国16家上市银行为样本,对商业银行商业模式与财务绩效之间因果关系进行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为了研究银行财务绩效与商业模式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首先基于交易视角对商业银行商业模式模型进行构建,在此基础上选取、设计合理的商业模式评价指标;其次通过因子分析法对商业模式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该综合评价指标值作为商业模式衡量标准;通过面板单位根检验判断商业模式与商业银行财务绩效截面序列的平稳性,并在两截面序列单整阶数相同的情况下,通过面板协整检验考察它们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最后,通过建立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对商业银行财务绩效与商业模式之间长、短期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实证检验。

三、商业银行商业模式综合评价研究

(一)商业模式构成

之前已有很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商业模式构成进行探讨,本文采用纪建悦、李婉莹(2016)的观点,从交易视角,认为商业银行商业模式的本质是商业银行与其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一个完整的交易应包括交易定位、交易主体、交易内容、交易方式、交易计价、交易支撑6个要素。这6个要素可以用定位、利益相关者、产品服务、业务系统、盈利模式以及核心能力表示。商业银行商业模式的具体构成如图1所示。

(二)商业银行商业模式综合评价指标选取

根据商业模式的构成分析,考虑到定位是对利益相关者满足的整体描述,具体是由其他5个要素来体现,本文选取10项指标来对商业模式中的产品服务、利益相关者、核心能力、业务系统、盈利模式构成要素进行反映,具体见表1。

由于提取的各项指标存在正向指标、负向指标之分,在用因子分析做综合评价时,正向指标值越大,商业模式综合评价得分越高,负向指标值越大,商业模式综合评价得分越低。由于在实证分析中需通过商业模式综合评价得分来对商业银行商业模式进行评价,所以需对各原始指标进行同向化处理使其具有正向化的性质。由于选取的评价指标数量级以及量纲不统一,为避免因为量纲差异化带来的综合评价不准确性,本文对各项评价指标进行了无量纲标准化处理。

四、实证研究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遵循数据可得性、全面性、可归类性原则,本文选取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交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平安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中信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16家上市银行作为样本,采用2007-2014年的年度数据,相关数据来源于各家银行年报与Wind数据库。

(二)商业银行商业模式综合评价

本文使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16家商业银行2007 2014年商业模式进行综合评价,以2014年为例演示商业模式综合评价过程。在因子分析中提取公因子的方法比较常用的有主成分分析法、未加权的最小平方法、综合最小平方法和最大似然法,本文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选取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降维处理,得到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各主成分的贡献率以及累计方差贡献率,结果见表2。

根据表2结果,表明有4个满足条件的的特征值(特征值大于1),并且前4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已经达到82.241%,说明前4个因子已经可以解释10个原始指标的大部分信息。其中前4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3.549%、15.046%、13.596%、10.050%,@4个公因子可以集中反映出原始指标82.241%的信息。因此,通过前4个公因子可以对商业银行商业模式综合评价结果做出比较好的解释,其结果具有较强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为了使公因子有更为清晰的经济学含义,本文使用最大方差旋转法对因子载荷矩阵实施旋转,通过旋转前后的对比,各因子之间的方差贡献率发生一定的变化。前4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调整为41.758%、14.583%、13.409%、12.490%,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出现了趋同的趋势,但前4个公因子还是可以解释整体变量82.241%的指标特征,说明了10个原始指标可以转化为4个综合性指标。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及公因子见表3。

在上表中,公因子1在核心资本充足率、固定资产比、每股收益EPS、员工平均薪酬、利息支出负债比等指标上的系数分别为-0.889、-0.857、0.718、0.684、0.919,具有较大的载荷。其中:员工平均薪酬是反映商业银行员工关系方面的指标,每股收益是反映与股东关系方面的指标,核心资本充足率是反映商业银行同监管层关系方面的指标,利息支出/负债是反映商业银行同债权人关系方面的指标,固定资产比是反映与客户关系的指标。由于这5个指标都是体现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方面的指标,因子本文命名公因子1为利益相关者因子。公因子2在非息收入占比、净利差两个指标系数上具有较大负荷。由于非息收入占比是反映产品服务创新方面的指标,净利差是反映产品服务竞争力方面的指标,因此本文命名公因子2产品服务因子;公因子3在成本收入比指标系数具有较大载荷,成本收入比是体现商业银行核心能力构建方面的指标,因此将公因子3命名为核心能力因子。公因子4在固定资产成新率指标系数上具有较大载荷,因此命名公因子4为业务系统因子。可见,本文所提取的前4个公因子可以反映商业模式评价指标的信息,可以用这4个新变量代替原来的10个评价指标。

为了对商业银行商业模式进行综合评价,本文根据提取出来的4个公因子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建立综合评价模型,最后以各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进行加权求和,从而计算出2014年我国16家商业银行商业模式综合评价得分。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见表4。

将各个公因子得分带入上述综合评价公式中即可最终计算出2014年16家商业银行商业模式的综合评价得分。运用同样方法对2007-2013年的商业银行商业模式进行评价,从而得到2007-2014年我国16家商业银行商业模式评价值的面板数据。

(三)商业银行财务绩效

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学者们采用不同的指标来表示财务绩效。国外学者一般选取托宾Q值来反映财务绩效。托宾Q值是公司的市场价值与公司资产的重置价值的比率,由于中国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和价值往往存在很大偏差,且中国上市公司资产的重置价值也难以估计,所以托宾Q值并不能真实反映财务绩效。国内学者一般采用总资产收益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等指标来衡量财务绩效。本文借鉴国内学者(刘东辉、2004;刘坤、2006)的观点,认为ROE这一指标综合性强,适合我国国情,因此本文采用净资产收益率来衡量商业银行财务绩效(Bank Financial Performance)。其计算公式为:

净资产收益率一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

(四)商业银行商业模式与财务绩效因果关系研究

1.面板单位根检验

面板单位根检验的作用是为了保证各截面数据序列的平稳性,同时确定各截面数据序列的单整阶数。如果数据序列存在单位根过程则说明不平稳,直接进行回归分析会存在伪回归问题。为了避免伪回归问题,确保估计结果的有效性,本文首先对商业模式综合评价得分(BM)和商业银行财务绩效(BFP)进行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同质单位根检验,其检验假设面板数据中各截面数据具有相同的单位根过程,即参数pi=P(产1,2,3…N),主要包括LLC检验,Breitung检验以及Hadri检验等;另一种为异质性单位根检验,异质性单位根检验允许面板数据中的各截面数据具有不同的单位根过程,即允许参数p跨截面变化,其主要包括IPS检验、Fisher-ADF检验以及Fisher-PP检验。

本文采用包含同质单位根检验的LLC检验和包含异质单位根检验的Fisher-ADF检验和Fisher-PP检验对商业模式综合得分(BM)和银行绩效(BFP)进行单位根检验。这三种面板数据单位根的检验的原假设均为截面数据序列存在单位根过程。借助Eviews8.0软件,本文对商业模式(BM)和商业银行财务绩效(BFP)进行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在单位根检验的最终结果中,商业银行商业模式综合评价(BM)数据序列均能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而商业银行绩效(BFP)数据序列均能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由此商业银行商业模式(BM)与商业银行财务绩效(BFP)序列均不存在单位根过程,且单整阶数相同,均为I(0)过程的平稳序列。

2.面板协整检验

Engle-Granger协整检验认为:如果变量Y与X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则变量回归方程中所得到的残差序列应该也是平稳的;当变量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则残差序列不是平稳序列。Pedroni和Kao将Engle-Granger的协整检验方法扩展到面板数据,并且在面板数据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中,Luciano(2003)运用Monte Carlo模拟对协整检验的几种方法进行比较,发现当T较小时Kao检验比Pedroni检验有更高的准确度,而这两种检验都比LM、LR检验效果更好。因此本文主要采用Pedroni检验法和Kao检验法对我国商业银行2007-2014年商业模式综合评价得分(BM)和银行财务绩效(BFP)两者的面板数据进行协整检验,结果见表6。

由表6可知,除Group rho-statistic和PanelV-Statistic检验,其余6种检验方法都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即商业模式与银行财务绩效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说明两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这说明他们之间至少存在单项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但目前为止仍无法确定因果关系的方向,需进一步进行下面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3.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

格兰杰因果检验用于检验一个变量过去的变化趋势是否对解释另一个变量目前的变化趋势有帮助。本文对商业模式(BM)与商业银行财务绩效(BFP)之间的格兰杰因果检验运用Engle和Granger(1987)提出的EG两步法,通过面板回归及面板误差修正模型两步来解决这一问题。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步:建立长期关系模型。鉴于本文研究对象是我国的商业银行同属于一个行业,因此本文建立如下的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此外,由于横截面个体数大于时序数量,借助Eviews8.0软件,采用截面加权估计法进行估计。

在以上模型中,i=1,2,…,16,代表本文所选取的1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t=1,2,…,8,代表20072014年之间的有效年度,n为滞后阶数。模型(3)和(4)中的ECM是误差修正项,它们分别是第一步中模型(1)和(2)回归所估计出来的残差。对于模型(3),如果显著不为0,则说明商业模式是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的长期Granger原因。同理,对于模型(4),业银行绩效是商业模式的短期Granger原因。借助Eviews8.0,根据误差修正模型的经典假设,设定滞后阶数为2。检验结果见表7。

根据上表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模型(3)的误差修正项ECM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且不为零,说明商业模式在长期是银行财务绩效提升的格兰杰原因。同时ABM的系数都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且显著不为零,说明商业模式在短期也是引起银行财务绩效提升的格兰杰原因;从模型(4)的实证结果来看,ABM的系数不显著,ABM的系数在5%的水平下显著,误差修正项ECM的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呈现显著性逐渐增强的趋势。说明商业银行绩效在很短的时期内不会引起商业模式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在较长的短期及长期,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的变化是引起商业模式重构的格兰杰原因。暗示,当商业银行财务绩效变化时,在较长的短期和长期也会引起商业模式变化。

商业模式的分析方法范文第3篇

商业模式简单说来就是企业赚钱的方式,它对企业至关重要。在过去,很少有人提出“商业模式保护”这个概念。但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这一概念慢慢进入人们的视野中。

如今,互联网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许多人都在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新商业模式。而当个人或企业通过不断试验、研究,创造出一种新模式后,随即就有许多跟随者仿效,这使创新者很难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Facebook就遇到了这样头疼的事情。Facebook是美国著名的校园社交网站,在美国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但有一件事却一直令它很烦恼:它的这种模式被大量国外企业模仿。跟随者们纷纷在自己的国家建立类似的校园社交网站。这使得Facebook在海外事业的拓展上遇到了很大的阻碍。

可见,商业模式模仿将会对创新者造成不可预计的损失。因而,很多首创者纷纷举起了商业模式保护的大旗。那么商业模式该如何保护呢?它有哪些途径可走?

走技术专利之道

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依托于技术,离开一定的技术就不能构成完整的商业模式。例如,利用广告盈利的这种普遍的商业模式也需要诸如点击率计算技术、精准投放的技术等作基础。

依托于技术正是互联网模式的特殊性所在。从这个角度来看,互联网商业模式并不是完全虚拟的,它也有自己的实体部分存在。我们可以通过技术这道门槛,来拦截下模仿商业模式的追随者们。

中国政法大学冯晓青教授表示:“软件是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组成部分,软件受到著作权保护。企业可以通过软件的著作权保护进而维护自己独创的商业模式,只须进行软件著作权登记即可生效。”同时,有律师也发表了相同的看法:“企业在申请技术专利时可以将商业模式和技术结合描述,从而更好地达到保护商业模式的目的。”

虽然这种方法并不能完全保护商业模式,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模仿难度,从而抑制对商业模式的模仿。

版权保护的可行性

互联网的商业模式除了包含软件、技术等内在组成部分外,部分互联网商业模式还包含外在表现形式,例如页面框架、布局、颜色等。一些网站为吸引游客而在网页设计方面付出很大心血,不仅网页风格独特、有吸引力,同时,网页功能的安排也符合消费者的使用习惯。虽然,外在表现形式并不是商业模式的核心,但是,这一点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一些追随者的模仿。

7月中旬,Facebook将德国一家网站StudiVZ告上法庭,称其侵犯了自己的版权。Facebook在诉状中提到,对方“拷贝了Facebook的外观、风格、特色和服务”,甚至包括自己特有的“留言墙”功能。Facebook在诉状中说,对方“克隆”自己的网站,程度之深,似乎只不过把自己网站上的蓝色主题风格变成了红色风格。实际上,StudiVZ正是Facebook校园社交网站模式的模仿者,而Facebook这一举动也被分析人士看作是利用版权来打击追随者。

可见,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一条可走的途径。冯晓青教授告诉记者:“商业模式外在形式实际是一种作品,受著作权保护,而著作权不需要申请即可实现。”

有人认为:诸如网页外观之类的,只要模仿者稍微改动,就可以避开侵权风险,因而利用版权来打击追随者并没有多大帮助。对此,冯晓青教授持有不同的意见:“这种外在形式不一定要完全一样,只要符合两个标准即可判定侵权:一方面是实质性相似,即版面实质是相似的;另一方面被称为‘接触’,即在设计自己版面前见过或知道他人的页面。换句话说,如果你事先没有接触过某页面,而设计出了实质相似的也不判为侵权。”

自身预防之道

实际上,除了从法律角度保护互联网商业模式外,还可以从商业模式自身角度出发,建立商业模式壁垒,从而减少或阻止跟随者进入。

“要想争夺市场,一方面需要有好的商业模式,但仅仅这样还不够,还需要有能力和条件运作好这种模式。”通联传媒CEO史丹丹表示。

史丹丹创建了一家互联网新媒体公司,她对网络商业模式的创建和运作有多年经验,她告诉记者:“互联网新媒体模式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但不是谁都能成功。而我们的成功主要是由于一方面我们有传统媒体的支持,获得了做媒体的宝贵经验,同时,也有做广告的经验。”

的确,这些都是不可模仿和复制的。这给了商业模式创造者一个启示:创建商业模式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创造一些难以模仿的特性,从而将部分跟随者挡在门外。

博客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盛行起来。但博客的盈利模式一直前景昏暗。在不断探索的路途中,新浪提出了“利润分成”模式,即扣除成本后将广告收入与博主五五分成。

但是,这种模式有它自身的壁垒。众所周知,广告主追求的是“眼球效应”。只有拥有大量的受众基础,才能形成“眼球效应”,广告主的投放才能形成回报。因而这种模式需要很大的流量,这对于专业博客,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也只有像新浪等大型门户网站能够踏入这块土地。

商业模式专利是未来

如今,为了保护自己首创的商业模式,部分企业还加入商业模式专利申请的队伍中。冯晓青教授表示:“商业模式又叫商业方法。目前,我国已经受理了很多商业方法专利的申请。虽然现在我国还没有商业方法专利,但商业方法的模仿不利于创新,建立商业方法专利是迟早的事情,因为它符合知识产权发展规律。”

有人担心:商业模式专利建立起来后会引起现有商业模式专利申请的乱战。冯晓青教授告诉记者这是不必要的担心,他说:“专利必须符合新颖性要求,而现在这些模式在中国已经公开很久,不符合新颖性,因而不必担心这些商业模式被申请专利。”但是,冯晓青教授也表示:“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随意跟从。互联网企业应该注重自主创新,使自己的模式超前、新颖,从而夺取市场优先地位。”史丹丹也认为单一模仿者必然要走向失败,企业要领会商业模式实质,并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做出改变和创新。

总之,商业模式需要创新,这样才能促进产业发展,而这种创新需要保护和鼓励。只有从法律、标准和商业模式自身综合考虑,才能找到商业模式保护的最佳方向。

商业模式的分析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商业模式 创新 大数据 价值

中图分类号:F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3-017-03

一、引言

在新经济条件下,由于技术的进步、市场需求的多元化以及对创新的不断激励,传统的商业模式已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甚至可能起到阻碍作用,企业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迫在眉睫{1}。随着数据量的急速增加,数据之间已不再是以前那种毫无关联的存在,而是有着极为复杂的关系{2}。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涌现出了一批依靠商业模式创新而成功的企业,如阿里巴巴、京东等。互联网、云计算技术等的不断发展,掀起了一场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技术革命,也为商业模式的创新奠定了基础{3}。目前,大数据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包括金融业、零售业、制造业等,并逐渐成为了新的生产要素,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4}。

本文将从大数据与商业模式的相关理论、大数据对商业模式的影响、案例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及有关建议等方面进行探讨,力图为企业在大数据背景下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提供借鉴。

二、大数据的特性和商业模式相关理论介绍

1.大数据定义与特点。大数据的概念碓从诼罂衔公司(McKinsey & Company)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企业获取并分析大量的数据是商业模式创新开始的标志。国际数据公司(IDC)指出大数据的特点通常可以用5个V来概括。第一,数据量庞大(Volume),从以前的TB级别跃到PB级别,并逐渐延伸到EB和ZB级别。第二,数据类型具有多样性(Variety),包括文本、图片、视频等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类型。第三,数据价值大(Value),大数据中隐含着极高的商业价值,这种价值要通过信息处理技术得以实现。第四,数据处理速度快(Velocity),所有的数据都是具有时效性的,因此处理数据的速度必须很快,这是大数据与传统数据处理技术的本质差别。第五,数据来源的真实性(Veracity),大数据来源于现实生活,并通过这些内容来解释和预测相关事件。Viktor Mayer-Schonberger在《大数据时代》中指出世界的本质是数据,大数据的核心是预测,并认为未来是数据化的社会{5}。

2.商业模式相关理论。商业模式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著名的管理学家Peter F.Drucker认为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的竞争,由此可见商业模式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的根本。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商业模式开始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成为了研究的热门领域。2012年“互联网+”的概念兴起将商业模式推到了浪尖,各行各业都在追捧,尤其是新兴产业。

学术界关于商业模式的研究已有很多,但仍缺少权威的解释与精准定义。Morris等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整合自身所拥有的资源来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方式。Osterwalder在《商业模式新生代》中指出商业模式是企业维持生存的方式,指导企业生存与运营,帮助企业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刘丹等在《大数据对商业模式创新影响的案例分析》中认为商业模式本质是对市场环境的反应,而作为其创新驱动要素的技术进步将会推动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流程以及盈利方式的改变,从而为企业创造新的价值,这也解释了作为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的技术,大数据可以对行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6}。李振勇指出商业模式是一种解决方案,通过整合企业运营中的内外部要素,形成具有竞争力的运营系统,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情况下,还能提品与服务{7}。原磊则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为了获取市场占有率,达到盈利的目的,而努力为客户创造价值、建立内部结构以及与战略合作伙伴形成网络关系的过程{8}。

3.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商业模式创新是一种创新形态,按照创新程度的不同有以下两种分类:一种是颠覆式的商业模式创新,其强调创造性的破坏,用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彻底地替换以前的旧模式;一种是渐进式的商业模式创新,它是指商业模式中的部分要素发生改变,或者是要素间的关系与机制发生变化,又称商业模式改良{9}。

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有五种:基于战略的商业模式创新、基于系统的商业模式创新、基于构成要素的商业模式创新、基于价值链的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基于价值网的商业模式创新。前两种的理论性较强,对企业的实践指导较弱。基于构成要素的商业模式创新有两种观点,一种是Weill等人认为的商业模式的创新可以通过战略目标、核心能力、经济收入以及关键因素四个要素间的组合方式来实现;一种是Voelpel等强调的商业模式创新是技术、组织基础、收入以及消费者四个要素自身创新来进行的{10}。基于价值链的商业模式创新是以价值链为基础,整合链上的相关资源来实现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这种模式又可以分为价值链延展型、价值链分拆型、价值链创新型以及混合创新型{11}。价值网的商业模式创新是基于价值链衍生得来的,该模式是指企业与竞争对手除了存在竞争关系以外,还有合作伙伴的关系,并且通过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实现共同盈利,从而创造更多的利润{12}。江积海、王琴认为这种模式已经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是目前较为主要的商业创新途径{13}。这三种模式都是通过价值理论来分析商业发展需求的,通过对价值链上的各要素进行组合,产生新的商业模式。

三、大数据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

商业模式创新与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14},并且大数据背景下的商业模式创新具备全新的特征。苹果、亚马逊、淘宝等一批卓越的公司均已制定大数据驱动商业模式创新的规划。Brown指出大数据时代商业模式的创新应该具有突出的标志,企业家们应当学会用大数据的思维去思考。

大数据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影响就在于能够从大规模、多样化的数据中发现价值,从而改进原有运营模式,最终实现盈利。如图1所示,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通过大数据技术,瞄准目标客户,挖掘客户的需求,并依此进行企业决策。然后根据这些需求以及企业的决算,从产品、技术或者服务上进行创新,必要时也会重新设计供应链,优化流程,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通过提升企业的运作效率,拓宽收入渠道的方法来实现盈利{15}。

这一过程也可以用图2表达,从价值发现、价值创造以及价值实现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1.价值发现。通过大数据的相关技术,企业可以全面的认识自身业务,这包括观察消费者需求以及竞争对手,预测风险和发现机会,从而了解到企业的外部生存环境,发现客户的价值。Best Buy公司凭借在与消费者的互动中搜集到的信息改进了销售模式,提高了销量。通过搜集美国6000万个家庭的消费数据,Best Buy公司划分出了8个客户市场,并针对每个市场都有一套行之有效地服务方式。如吉尔系列的店就为工作繁忙的家庭主妇配备了高级的私人顾问,这一举措明显提高了店内的人均消费额。另外,还通过大数据进行需求预测,帮助企业了解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习惯,促使消费者进行再次购物。如在消费者购买数码相机后,就会立刻为其提供电子优惠券,该券可以用来购买照片打印机。

2.价值创造。大数据技术在帮助企业充分了解外部环境时,也会让其重新审视自身的内部组织结构和流程,改善和创新企业的生产模式、合作模式等,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JCPenny公司通过大数据分析,提高了商品价格灵活即时分析的能力,缩短了计算时间,并调整了动态预测信息分析,将供应商以及销售商在供应链上进行了整合,这种商业模式的创新使得公司存货周D率提高了12%,利润增加了5%以上。

3.价值实现。大数据在帮助企业成功实现商业模式创新,不仅使得价值链得以优化,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对链条上的每个流程进行分析,从而实现盈利。西班牙的服装品牌Zara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不仅在服装上进行了创新,还对业务流程进行了再造,使得Zara在服装行业表现突出,利润率达到23.6%,遥遥领先其它品牌。

四、案例分析

苏宁电器成立于1990年,刚开始仅是一家专卖空调的实体店,由于质量较高,销量增加,逐步发展成了综合电器连锁企业。2004年上市后便跃升成了中国家电行业的第一品牌,2009年开始了国际化发展。2010年苏宁电器抓住互联网的商机,通过整合线上线下的资源,开始打造电商平台。

传统油烟机的商业模式主要是由制造商靠工作经验设计和生产产品,再投入销售。如果预测准确,商家就能大卖,实现盈利。如果预测不准,难以迎合广大消费者的口味,就会导致产品积压,资金链断裂,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苏宁电器通过大数据在油烟机上的设计进行了商业模式的创新。2014年苏宁电器在818大促销时推出了一款法迪欧007的新式油烟机,其功能强大,得到公众的认可,销量大增。该款油烟机之所以能够畅销还要归功于苏宁的大数据平台,通过苏宁电器的大数据研究成果推动油烟机产业的升级,并延伸到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苏宁电器的大数据平台,从产品的研发和设计开始就提供了相关的支持服务,为产品的设计指明方向,并为后续的销售和售后服务提供保障。具体过程如下:

1.价值发现过程。苏宁电器的大数据团队从油烟机市场中发现自身产品的价值。首先,通过收集消费者在网上购物的行为以及购买后的评价,建立消费者需求模型,从而测算出消费者对油烟机的需求。通过大数据的分析结果,研究员发现消费者对当时市场上的油烟机体验感较差。例如,消费者家庭中常用的T型油烟机,因其安装高度太高而使得吸烟效果不明显。虽然后续侧吸式油烟机克服了T型油烟机的缺点,但是由于在翻炒时较易碰到锅,影响炒菜水平的发挥。苏宁电器在消费者购买评价中发现他们对油烟机的需求其实不高:能够吸走油烟的同时还能保证炒菜质量不受影响。为了验证需求,大数据团队还进行实地考察,将理论研究的结果跟实体店的店员以及消费者进行沟通。

2.价值创造过程。大数据团队在获得消费者真实的需求后,将其反馈给制造商,为制造商指明研发方向,并一起研究产品方案,方案出来之后进行大量的实验,使用大数据技术对其吸烟效果和消费者使用体验进行评估,最后得出法迪欧007油烟机的产品方案。将方案投入生产中,生产出的产品返回给销售实体店,相比于传统的生产过程,大数据为其节省了大量的磨合时间,优化了生产流程,提高了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最重要的是该产品不仅符合吸烟的需求,也满足了客户的体验度。大数据使得苏宁电商的商业模式由传统厂家主导的采定销模式转成消费者驱动型的包销定模式。

3.价值实现过程。大数据帮助苏宁电器通过产品的创新和流程的再造成功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并且使得法迪欧007得到大众的认可,并创造了中国新型产品最快发展速度的奇迹,为苏宁电器带来了更高的利润空间。

从这个案例不难发现,苏宁电器之所以能够在电器行业表现优秀,主要是因为它能够把握大数据时代的脉搏。通过对消费记录、购买行为以及商品评价的海量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再将信息提供给制造商,让他们进行产品设计,实实在在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产品出来后,又通过大数据的反馈进行不断的修正。这种商业模式的创新能够保证运营过程畅通的同时,还能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率,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16}。

五、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不少企业已开始尝试通过此技术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在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盲目跟风,缺少自主创新的动力。对优秀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进行学习不仅可以节约研发成本以及市场拓展的费用,还能帮助企业规避商业模式成长期的风险{17}。因此在资金和技术缺乏的情况下,中小企业模仿卓越企业的商业创新模式是一条捷径。然而许多企业在模仿优秀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时,通常是盲目模仿,这种往往会以失败告终。从主观角度来看,企业是否模仿以及模仿的程度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上,在没有认真了解被模仿企业经济基础、实力的情况下就盲目地照搬,这会导致了其失败;从客观角度来看,任何一种商业模式都是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设计出来的,具有独特性。另外,一些企业为了保护自身的商业模式,而故意虚假信息使得模仿企业难以把握他们的真实状况。DELL公司利用大数据获得精准客户后便开始了直销模式,获利颇丰,于是其它企业纷纷效仿,最终都没能成功,主要是因为企业只是简单地模仿了DELL公司砍掉供应链下端的经销商,直接将商品供应给客户,而没有弄清其直销模式的本质。

2.仅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并没有关注其它层面的创新。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各行各业对大数据技术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致使许多企业将创新的重点集中在了大数据技术上面,也使得它们的商业模式创新仅仅是通过大数据来进行企业决策与运营,没有考虑自身的特质以及所拥有的资源,无法进行高层次的创新活动{18}。

3.只注重眼前利益,忽略了长远利益。企业的领导者或管理者目光不够长远或者受社会上急功近利风气的影响,在使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时,企业往往只追求短期高收益,而忽视了市场占有率、市场竞争力等关键问题,使得企业商业模式走入了误区,严重的还阻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19}。这种没有考虑全局的行为将无法设计出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所以,企业在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时要从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以及外部环境进行综合设计。

4.没有将利益相关者纳入其中。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主要目的,但并非是唯一目的,还应考虑社会责任等,然而实现中许多企业使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商机时往往只注重自身内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忽视了社会、环境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这种责任的缺失极易引起企业外部危机的发生。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商业模式创新下的价值观要求企业能够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为自己创造价值的同时还要保障社会利益{20}。

5.缺乏相关的保护。经济学上利润和风险是共存的,商业模式创新成功带来的高利润是企业进行变革的动力,与此同时创新的风险也是企业变革的阻力,风险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创新失败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就是创新的成果被其它企业剽窃。目前,国内商业模式创新还没有相关的保护措施,这就让企业在投入大量的资源进行大数据分析后,其研究成果被其它企业肆无忌惮地使用,这不但造成企业的利润受损,还会抑制它们的创新意愿。

六、启示与建议

大数据时代企业必须坚持商业模式的创新,利用大数据来指导企业的发展,建立和完善数据收集、处理、分析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管理等制度,充分做到一切来源于数据,一切用数据说话,让数据成为企业的资源。在大数据时代,笔者对创新商业模式给出如下几点建议:

1.重视创意与构思。当今社会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创新可以说是影响企业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商业模式的创新要从已有的基础出发,但又不能局限于此。大数据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不能简单地复制已有的商业模式或者仅仅通过查找过往的不足来得以实现的,而是要通过深层次的挖掘以及全新的机制设计来发现价值、创造价值以及实现价值。

2.认真分析客户需求。企业研究和分析市场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大数据技术上,而忽视了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的客户需求。一个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创新能够敏锐地捕捉客户的显在需求,同时又能够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发现别的企业看不到的价值。这一点需要企业通过大数据充分了解每个细分客户群体的需求特征,针对客户的日常消费环境、消费习惯以及消费愿望进行分析与研究,最大程度上满足消费需求。

3.培育忠实消费者群体。电子商务的发展冲击着传统商业模式,在互联网时代下,要培育忠实的消费者群体,通过大数据技术及时掌握他们的需求,并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决策,与消费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传播企业的产品和文化,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权衡各方利益。企业使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时除了用于分析客户的需求外,还应该重视自己的市场份额、竞争能力、市场地位以及供应链上各方的利益问题。利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性思考考虑各方利益,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与义务,这才能为后续的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保障。

5.加强专利保护。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运营过程中智慧的结晶,应该像技术创新一样受到保护。现实中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由于不能制造或者以实物形态得以使用,往往得不到专利的保护。针对此类问题,欧美等国是将商业模式的创新融入到商标、版权以及专利产品里,间接地保护商业模式的核心思想。国内相关部门可以借鉴该方法,采取有关措施保护商业模式创新,这样企业才有继续创新的动力。

综上所述,大数据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在充分了解和学习现有行业中成功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方法的基础上,企业能够积极改革原有的商业模式,并不断进行创新,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

注释:

{1}李鸿磊,柳谊生.商业模式理论发展及价值研究述评[J].经济管理,2016(9):186-199

{2}郑琳琳.探究“大数据”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J].经济论坛,2016(3):87-89

{3}张金忠.大数据时代下商业模式创新探究[J].中市场,2016(46):59-60

{4}魏云捷,徐大为,杨一帆,等.商业模式变革研究:TCL案例[J].管理评论,2016,28(10):250-258

{5}奥地利]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盛扬燕,周涛[译].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1

{6}刘丹,曹建彤,王璐.基于大数据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以国家电网为例[J].当代经济管理,2014(6):20-26

{7}李振勇.商业模式:企业竞争的最高形态[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10

{8}原磊.商业模式分类问题研究[J].中国软科学杂志,2008(5):35-44

{9}项国鹏,周鹏杰.商业模式对零售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顾客价值创造视角的分析[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3,28(1):25-33

{10}庄建武.基于构成要素的企业商业模式重塑问题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0,(5):60-61

{11}马继征.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方式与演进机理探究――基于价值链视角[J].改革与战略,2015,31(7):57-60

{12}李华.基于价值网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内在机理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35):95-96

{13}江积海,李琴.平台型商业模式创新中连接属性影响价值共创的内在机理――Airbnb的案例研究[J].管理评论,2016,28(7):252-260

{14}蔡柏良.平台经济视野下的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发展[J].商业经济研究,2016(16):5-8

{15}宁玲玲.商业模式创新不只是技术[J].经济论坛,2016,(7):58-59

{16}迟考勋,杨俊.对商业模式设计的三个误解[J].企业管理,2016(9):61-63

{17}胡勇,乔元波.诸种商业模式与创新驱动的关联度[J].改革,2016(6):69-78

{18}刘培.商业模式及其创新――基于乐视网的案例分析[J].经济论坛,2016(6):92-94

{19}刘亚军.决定商业模式成败的能力因素探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17):79-84

{20}熊国钺,袁婧t.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商业模式成功要素研究[J].管理观察,2016(2):72-74

(作者单位:山西广播电视大学 山西太原 030027)

商业模式的分析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商业模式;构成要素;框架

一、引言

对商业模式的研究热潮始于20世纪末期的互联网创业潮。互联网兴起之后,涌现出许多新的公司经营模式,同时网络经济条件下,出现了各种不同的业务流程、不同的收入模式、不同的信息流通方式,迫使企业重新考虑竞争优势的来源、结构以及过程,这使商业模式受到了从业者和投资家的广泛关注。

人们认识到,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必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和成功的商业模式,并随着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的不断变化而变化,才能获取持续的竞争力,从而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许多知名的商业杂志和管理期刊,已经广泛使用商业模式这个词语,来陈述成功企业的经营典范。尽管“商业模式”被广泛提及,它却缺乏一个明确公认的概念体系。业内人士对于他们所说的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含义以及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等关键性的概念问题,并没有一个统一清晰的认识,商业模式似乎什么都是、无所不包,这使人们对商业模式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一些混乱,从而削弱了其对企业经营的指导意义。

本文拟通过对商业模式基本概念等相关文献的考察,对商业模式的定义和构成要素等关键问题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些基本概念进行简要分析。

二、商业模式的定义

商业模式从全新的角度来考察企业,是一个正在形成和发展中的新的理论和操作体系,因此在相关的文献中,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商业模式的定义。根据研究者们定义角度和出发点的不同,笔者将其概括为三大类:财务角度的定义、系统角度的定义和战略角度的定义。

1.财务角度的定义

Hawkins(2001)将商业模式描述为企业与其向市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之间的商业关系,认为商业模式界定了一种可行的成本/收入结构,使公司可以凭借自身的收入生存。与此类似,Elliot(2002)的定义同样关注了商业关系和成本/收入流,认为商业模式明确了商业投资中不同的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参与者各自的利益、成本状况以及收入流。

Rappa(2001)则将商业模式定义为公司通过创造收入而维持自身生存的商业方式,认为商业模式表明了公司如何通过明确自己在价值链中的位置赚钱。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樊纲也认为“赚钱了才是商业模式”。

2.系统角度的定义

PaulTimmers(1998)将商业模式看作是由产品、服务和信息构成的有机系统,并对商业模式做出了如下定义:“一个产品、服务和信息流的框架”,其中包括“对商业活动及其作用的描述”、“对不同商业参与者潜在利益的描述”、“对收入来源的描述”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Amit和Zott(2001)则进一步以网络为中心对商业模式进行研究。他们将商业模式描述为:为了开拓商业机会而设计的交易活动各组成部分的组合方式。在他们的框架中,详细描述了通过公司、供应商、渠道和顾客的网络协作来实现交易的方式。为了定义商业模式,Tapscott和Ticoll(2000)还提出了B-Webs的概念。B-Webs是指基于网络的商业,代表了一种供应商,渠道,商业服务的提供方,设备供应商,以及顾客都以网络作为主要的沟通和交易手段的独特的系统。

3.战略角度的定义

Magretta(2002)认为商业模式是“解释企业如何运作的故事”,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一个企业对如何通过创造价值,为客户和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所有参与者服务的一系列设想”。她认为对商业模式的理解应包括对参与者及其角色的识别,对价值的认识,以及对市场运作和市场关系的把握。Magretta将商业模式创新与价值链理论相结合,认为新的商业模式都是对现有价值链的调整,即对价值链中的两类基本活动(一类是与制造有关的商业活动,另一类是与销售有关的商业活动)的创新。此外她还进一步区分了商业模式和战略的概念,指出商业模式描述的是公司的各个部分如何作为一个体系相互协调,而战略描述的是影响绩效的关键要素。

清华大学雷家肃教授也从战略角度给出了定义,他认为企业的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如何利用自身资源,在一个特定的包含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商业流程中,将最终的商品和服务提供给客户,并收回投资、获取利润的解决方案。企业把上述一系列管理理念、方式和方法,反复运用,进行集成与整合,从而形成的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法和操作系统”。

4.总结

从以上定义不难看出,现有商业模式概念研究中存在的分歧主要源于研究者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的差异,前两种角度的商业模式定义都是突出强调了商业模式的部分特征,而战略角度的观点则比较全面地提出了商业模式的内涵。综上所述,本文对第三种观点的定义进行整合,提出如下商业模式定义:

商品社会里的任何一个商业组织,都有其特定的商业活动业务流程,这一业务流程汇集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最终将增值的商品和服务传递到客户,并产生每个组织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收益。这一与每个商业组织相联系的业务流程和其核心环节的抽象,就是它的商业模式。

三、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与对商业模式定义的研究类似,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并取得了在深浅程度和严密度上差异较大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多种商业模式构成框架。根据各构成框架的出发点和研究重点不同,本文从整体上将这些构成框架概括为3类:一类以价值创造为研究重点,一类以网络为中心,另一类则以市场为出发点。

1.以价值创造为研究重点的商业模式框架

Chesbrough和Rosenbloom(2000)从商业模式是企业为了从技术中获取价值而建立的合理收益架构的认识出发,认为是商业模式概念与钱德勒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安索夫等的战略管理、波特的竞争战略等理论一脉相承,因为这些理论关注的焦点都是如何将企业的经营机会及威胁联系起来,从而极大限度地获取技术提供的价值。他们通过案例研究说明企业通常倾向于对适合其商业模式的技术进行投资,而对于不适合其商业模式的技术则不会投资。这是因为商业模式决定了以多大的成本、从何处取得收益,所以需要在一定的商业模式框架下对技术投资进行评价。因此,他们将商业模式视为“技术开发和价值创造之间的协调和转换机制”,并通过界定商业模式的6项主要功能来揭示商业模式组成要素,认为商业模式应该具备如下的6项功能:(1)明确价值理念;(2)识别细分市场;(3)界定公司内部价值链结构;(4)定义成本结构和潜在收益;(5)描述公司在价值网络中的位置;(6)明确陈述竞争战略。

Afuah和Tucci(2003)的研究同样是以价值为中心,并考虑参与者的价值创造。他们认为,商业模式应该回答一系列的问题:向顾客提供什么样的价值,向哪些顾客提供价值,怎样为所提供的价值定价,由谁收费,在提供价值时采用什么样的战略,怎样提供价值,以及怎样通过提供价值维持竞争优势。他们所描述的商业模式包括如下组成部分:顾客价值,范围,定价,收入来源,相关活动,执行,能力,持续性。Mahadevan(2000)也曾指出,商业模式包括3个关键的组成部分:一是价值,识别业务伙伴和买主的价值主张;二是收入,商业模式中需要包括用以确保产生收入的规划;三是后勤,致力于与公司的供应链设计相关的多方面事项。

2.以网络为中心的商业模式框架

Papakiriakopoulos和Poulymenakou(2001)提出了一种以网络为中心、关注参与者和关系的商业模式框架。他们认为商业模式包括4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协调事项——定义对各种活动的相互依赖的管理;整合竞争——描述与其他公司的关系;顾客价值——使公司的商业模式与市场和顾客的需要相联系;核心能力——面对市场机遇公司如何利用资源。

Alt和Zimmermann(2001)将使命、过程、法律因素和技术也纳入了商业模式框架,提出了6种一般性因素。使命对于愿景、战略目标、价值主张以及基本产品或服务特征的深入理解;结构决定了不同参与者的角色和对产业、顾客和产品的关注;过程提供对于使命和结构的更具体的观点,揭示价值创造过程的元素;收入;法律因素影响商业模式和总体愿景的所有方面;技术技术是基于IT技术的商业模式的驱动力和限定条件,技术的变化影响着商业模式的设计。

3.以市场为基点的商业模式框架

Hamel(2000)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实际应用中的商业概念,并定义了商业模式的4个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核心战略,战略资源,价值网络,客户界面。这一概念提供了一种对公司全貌的描述。

Linder和Cantrell(2000)提出了一种描述商业模式的全面的方法。他们认为商业模式包括以下多个组成部分:定价模式,收入模式,渠道模式,商业过程模式,网络商业模式,组织模式和价值主张。他们指出,许多人在谈论商业模式的时候,实际上仅是商业模式的一部分。类似地,Petrovic和Kittl(2001)将商业模式划分为7种子模式,包括价值模式,资源模式,产品模式,客户关系模式,收入模式,资本模式,市场模式。这些子模式及其相互关系描述了商业系统在实际过程中的创造价值的逻辑。

4.总结

不难看出,前两类对商业模式构成框架的研究拘泥于商业模式的部分性质,得到的研究成果难免有些片面。相比而言,第三类商业模式框架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提出了清晰明确的商业模式架构。

可见,商业模式是由多个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元素所组成的整体结构。企业正是依靠这样的整体性结构来实现盈利的。商业模式的内容十分广泛,凡是与企业活动有关的内容,几乎都可以纳入商业模式范围。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