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行业形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会计信息的公共信息职能深入扩散,审计报告的经济后果性加强,利害关系人增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转变职能,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换,行政当局更多地依赖会计报表中的相关经济信息来识别分析监管对象、重点,信息的可靠及时就显得尤为重要。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就成为判断获取的会计资料可靠性的依据。另外资本市场规模日益扩大,中小投资人的风险和自我保护意识得到强化,当潜在的投资风险转化为现实风险,他们就寻求经济利益的补偿以求转嫁风险。于是为公开披露会计信息提供鉴证意见的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就首当其冲成为追究的对象。
2.企业面临的市场约束不断加强,巨大的经营压力使其操纵会计报表的可能性增大。资本市场进入门槛的限制、上市后的持续信息披露义务;亏损公司退市压力、投资人的回报要求等重重压力,使上市公司一旦步入困境,就会寻求各种方法来粉饰会计报表。由于上市公司大多系剥离分立模式,母子公司天然的血缘关系就使其利用关联方交易、资产重组、托管等手段来改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因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及企业由内部人控制,使注册会计师不能够获得充分完整的信息,导致审计风险加大。
3.社会公众和司法界人士对注册会计师的期望值与独立审计客观能够达到的目标差距较大。目前社会公众普遍认为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后就意味着对会计报表做出保证。社会公众的认识极大地影响着法律界的认识,并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构成强大的压力,使目前“深口袋”理论盛行。该理论认为注册会计师应承担无过错责任,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由于审计手段的局限性,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只能帮助报告使用人合理确定会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而不可能对其经营效率、效果和持续经营能力做出保证。
4.注册会计师在资本市场博弈中自身行为的不规范,职业风险意识差,执业质量不高也是重要原因。在对上市公司审计时,面对激烈的会计市场竞争,部分会计师事务所或无条件接受委托,或顺应上市公司意图,或在职业过程中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而未能发现重大的错报和漏报。上市公司一旦东窗事发,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就难辞其咎。
面对严峻的形势,笔者认为从行业协会管理的角度来讲,应加强行业自律,实行审慎监管,维护行业形象,加强社会沟通,以消除和减少公众期望与客观现实的差距。具体如下:
1.严格会计市场进入约束,完善事务所退出机制。在设立会计师事务所时,应严格控制数量,推行合伙制。首先控制合理的事务所数量可以避免恶性竞争、不计风险。低价收费等扰乱会计市场现象的发生。其次因为会计师事务所的最高管理层在事务所处于特殊地位,业务承接风险控制一般由其负责,承办业务的注册会计师处于被动地位。合伙制的实行可以有效增强高层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使其规范自身经营行为,加强对风险的识别和监控。最后应建立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考核评价系统,对不符合约定标准的会计师事务所必要时要求其退出。退出市场竞争的压力可以调动现有事务所加强管理、开拓业务、谋求发展的积极性。
2.引导会计师事务所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促使其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对事务所的运作实行动态监控,保证其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运行。
完善的公司治理机构是会计师事务所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权责明确、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公司治理模式应得到有效运作,这可以避免出现事务所内部人员独断控制所导致的不计风险、任意接收业务委托、降低质量标准的弊端。目前为了保证治理结构真正有效运行,必须建立事务所评价系统,实行分类管理。第一应对事务所组织体制、决策机制、机构设置、质量控制、项目管理、人员资源管理(人员聘用、晋升、培训)等提出明确要求,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及办法,实行定期评价。第二根据评价结果进行适当分类,据此进行业务承接限制,使事务所业务能力与承担风险能力相适应。第三实行分类指导,明确不同类别事务所的监管重点、改进方向,加强监管的针对性及可行性。最后要建立重大事项备案制度,及时掌握事务所的重大决策,并提供政策指导及支持。.加强质量监管,建立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行业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监管体系,实行动态的全方位的质量监管。
(1)明确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的质量控制制度。审计项目质量标准及控制程序,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测评办法。当前会计师事务所在机构设置、人员聘用、委派、晋升、辞退等相关制度中应体现质量控制要求。另外审计项目应建立从业务联系、风险评估、人员委派、审计计划的制定实施、审计过程监督及事后监督到出具报告一套完整质量控制程序。通过上述措施使事务所建立质量控制框架并保证其正常运行,以此为基础分析事务所的质量控制体系,确定监管的时间、方式、重点领域。
(2)建立事务所质量控制数据信息系统,识别重点监管对象,完善事务所检查的方式、程序及处罚办法。通过建立事务所的质量控制数据信息系统,进行信息的搜集力0工、处理,可以防止、发现、纠正事务所质量控制中的偏差和薄弱环节,确定监管重点。有效的检查选择方案、人员委派、检查计划、实施及报告处理程序,有利于规范检查行为,提高检查效率,保证检查质量提高和检查目的的实现。另外建立调查及惩罚委员会,有助于检查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减少人为干扰。检查结果及时有效地执行是警示和惩戒作用的集中体现,一旦做出处理决定必须予以坚决贯彻实施。
4.加强与政府监督的结合,拓宽社会监督的信息渠道。财政及相关政府部门对企业及事务所的监督管理,能够有效提供事务所执业质量信息。加强与政府的沟通,把握政策导向,一方面可以树立行业形象,另一方面可以为事务所提供政策服务,帮助其理解政策意图,减少执业风险。关注社会公众对行业的评价,对反映的质量问题及时进行调查并公布结果,树立社会公众信任感,建立完善信息举报制度,拓宽获取事务所执业质量的信息渠道。
[关键词] 注册会计师 国际化 策略
在社会公众心中,注册会计师一直被视为“经济警察”。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国际投资、国际融资的迅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强,会计的规范领域已超越了国界,形成国际化趋势,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更是加快了我国会计行业国际化的进程。这一切为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但也意味着外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将在同等条件下与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竞争。国内注册会计师行业受到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一、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联度日益增大,对以知识化、信息化为核心的专业服务业的国际化提出了新要求。中国政府一直注重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国际化发展问题,一直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会计服务行业的发展和对外开放合作,并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我国会计服务业与国际会计行业的差距还是显然的。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规模小、人员少、服务项目单一: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起步较晚,在规模上与国际相比也是相差太远。中国国内年收入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事务所共有40多家,营业总收入为人民币60亿元,而国际四大会计公司的起点是上亿美元。从业务范围进行比较,国外会计师事务所除了提供财务会计审计和验资服务之外,大多还提供税务咨询、管理咨询、法律咨询甚至技术咨询等多种管理顾问方面的服务。并且法律、保险精算、ISO9000认证、网络信托鉴证等新型服务还在不断兴起。但是在目前,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仍以传统审计和会计业务为主,其他咨询服务类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平均还不到8%,与国际差距甚大。
2.执业能力差: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整体素质不高是不争的事实。我国CPA执业资格考试主要着重于理论知识,对考生的实际执业水平和执业能力的关注不够,使得通过考试取得执业资格的CPA虽有理论知识但无实践经验或经验不丰富,实际执业水平不高,执业能力差,审计质量也就难以保证和提高。
3.人才管理不健全:未来会计服务市场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这是人所共知、不容置疑的。但是,问题是注册会计师这类人才当中 “人”字的正确概念,没有被所有从事这项工作的人时刻紧紧把握住。
二、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进行国际化发展应采取的策略
应对国际注册会计师市场带来的重重竞争压力与机遇挑战,中国政府与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应共同协作、共同发展,并制定实施有利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国际化发展,走向国际市场,迎接挑战的诸多政策和计划,包括:
1.建立完善的会计法规体系,与国际接轨:我国1993年10月颁布了《注册会计师法》并在以后各年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制度和规定,颁布实施了三批独立审计准则,有了一定的基础。但随着形势的变化,修订和完善有关会计法规与国际接轨已是当务之急。
2.拓宽会计服务的业务范围和执业领域,走多元化经营之路
(1)会计事务所职能走向多样化: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将促使事务所的职能发生巨大的变化,会计师事务所将成为审计师、会计师、税务师、财务分析师、理财与管理咨询专家的代名词。要为企业管理人员、所有者、投资者、债权人、雇员组织等公众群体提供各种专业中介服务。
(2)会计服务业务边界的拓宽:国内事务所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成功,除了稳住传统的管理咨询服务,还应大力开拓新的业务。如:鉴证服务、税务、人力资源咨询、管理咨询等。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计咨询、会计服务的收入将会成为会计师事务所主要收入之一,并成为会计师事务所归避风险的经济保障。
3.培养和引进人才,加强注册会计师专业教育
人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能动者,人才资源是会计师事务所最重要的资产。如何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成为增强会计师事务所竞争力的关键问题之一。“人才瓶颈”成为国内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重要难题。
(1)政府增加会计人员教育投资:政府应增加对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并支持会计师事务所与大学院校合作培养注册会计师人才的项目。
(2)积极拓宽人才渠道:我国政府应积极拓宽高级会计人才的引进渠道。除了注意国内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外,还应积极实行优惠政策,吸引国外学有所成的学子以及在国外知名会计公司工作、获得西方国家注册会计师资格的高级人才回国发展事业,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注册会计师队伍。
(3)建立会计人员后继教育体系:必须建立起会计人员后继教育体系,以法律形式强制会计人员在职培训,尽快提高业务素质和执业质量。
4.进一步扩大与境外注册会计师职业组织、国际会计公司和培训机构的合作
国内的部分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可以考虑加入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并成为其成员所。借助国际所来扩张规模和实力,减少国内事务所上档次的漫长探索道路,是一条迅速学习和进步的捷径。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刚刚起步,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仍处于初级建设阶段。尽快塑造中国注册会计师的整体形象,扩大中国注册会计师的国际影响,是当前强化会计师事务所自身建设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吴春璇 赵 荣:浅议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国际化发展.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报,2005,(6):85~87
[2]彭屹松:论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国际化.财会研究,2005,(5):39~40
[3]王小英:会计服务业走向国际化的发展策略.集美大学学报,2003,(9):26~30
[4]闫秀丽: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国际化发展――第二届注册会计师论坛综述.财务与会计,2005,(7):4~7
1.1会计信息的供给与需求
第一,对于会计信息的供给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提供会计信息的形式,会计信息的提供形式有两种,一种是表内,一种是表外,因为财务报表的格式是基本固定的,所以用数字来反映特点,就决定了信息的局限性。二是提供会计信息的方法。这种方法分为自愿形式和强制形式,自愿提供的会计信息一般都是对企业发展有利的,但是强制性提供是指政府企业必须要提供的信息。三是提供会计信息的时间。因为我国的会计期末同年度报告公布的时间间隔较长,这种情况是不符合会计处理的及时性原则的。第二,会计信息的需求。对于会计信息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投资者。二是债权人。债权人是最关心企业偿债能力的。三是政府部门。因为它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国有企业的所有者。四是企业的管理部门。五是金融机构。金融机构需要及时获取会计信息,从而分析贷款本息回收风险。六是其他相关的信息需求者。这类需求者包括与之相关的企业、顾客、社会中介以及社会公众等。
1.2影响注册会计师供求的因素
第一,影响需求的因素。一是企业自身的管理结构,如果企业处于完善的企业管理结构下,股东是有着很大的权利去选择注册会计师的。但是如果企业管理结构不完善时,这时管理者就有可能会操控对注册会计师的远择权,因此有很多时候出具的审计报告都满足不了股东的需求,这些审计报告都是符合管理者需求的。二是事务所执业质量与信誉问题。三是审计的费用。第二,影响供给的因素。一是事务所的成本费用。二是事务所的生产投入。因为注册会计师属于劳动智力密集型的行业,如果投入的劳动和智力变多的话,那么所承揽的业务也就会非常多,从而获取巨大的收益,反之则减少。三是事务所的行业风险,审计职业的一个天然属性就是行业风险,而事务所的执业行为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报酬和风险的组合形式。也就是说在保持审计质量和检查力度相同的情况下,事务所可以提供改变对审计风险的态度来改变收益的水平。
2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的问题
2.1独立审计制度的局限性
独立审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由性职业,它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实行优胜劣汰。企业的所有者聘请注册会计师对经营者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相应的审计,其实这是新建立的一种委托的关系。这种关系中的三方分别是所有者、经营者和注册会计师,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的主要职责就是受所有者委托来审计企业经营管理层的业绩。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是提供给股东的,但是付费的却不是股东。审计报告也提供给企业的经营者,所以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出钱的与消费的不是一体的,虽然是这样,但是这两个主体之间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利益冲突。
2.2注册会计师执业问题
第一,执业的质量较低。目前我国有很多的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他们的综合素质都比较低,经常会出现一些恶性的竞争事件,甚至有些会计师事务所,你只要给我钱,我这边什么样的报告都能够出现,如此循环导致行业执业的质量大打折扣。第二,社会公信力降低。现阶段我国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理也只是停留在经济处罚方面。对其监督也很弱,根本就起不到震慑作用,从而导致大量的事务所在经济利益面前选择了违法操作,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逐渐面临着信任方面的的危机。第三,人才缺乏。这里所说的人才指的是复合型的人才。现阶段我国的注册会计师有大学以上学历的不到总数的30%,而且还有大批的注册会计师是靠关系等手段才进入到注册会计师这一行业当中的。从目前的注册会计师来看,年龄、知识结构相对比较老化。而且观念转变的速度也非常慢,许多注册会计师知识结构老旧。目前我们需要的是能够跟上时展步伐的、可以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科学设备的、熟悉国际会计准则以及国际惯例的、能为顾客提供不同种类惯例咨询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第四,事务所的整体规模较小。目前我国事务所数量是比较多的,但是细分析我们会发现大多数的事务所规模都非常小,因为我国对于注册会计师行业没有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只要你符合公司法和注册会计师法的相关规定,你就可以开创事务所,这也是我国事务所如此众多的原因之一。
3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现状
3.1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的内容
第一,对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管理。这一管理主要包括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设立,对注册会计师协会日常自律的管理以及对注册会计师协会相关业务的指导管理等。第二,对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这一管理主要包括事务所的设立审批,对事务所执业质量的检查以及对违法的事务所进行相关处罚等。第三,对注册会计师的管理。这一管理主要包括对注册会计师的考试和注册,加入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以及管理等。
3.2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管权的分配
第一,注册会计师协会。它主要的作用是服务、监督、管理。审批、管理和服务、组织考试资格认证、监督注册会计师会员的执业质量、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维护社会的公众利益和注册会计师会员的合法权益,从而促进行业的发展。第二,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是依法对社会审计行业进行指导管理和监督的部门。其主要的职责是认定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资格,制定相应的收费标准,处罚违规的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第三,审计部门。它是依法对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的执业质量进行管理和监督。第四,证监会。它主要是针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执行的证券、期货等相关业务实行许可证的管理。
4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新形势 背景 企业 会计管理 信息核算
新形势下加强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会计管理工作的需要。当前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中仍旧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以及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企业资金的运转主要由企业会计工作负责,企业会计工作的效率直接影响企业业务水平,故,提升会计管理效能相当重要。
一、当前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信息核算失真。
受利益驱使,当前我国许多企业为了暂时的眼前的小利,如局部利益或者个人利益,指使企业会计人员做坏账和假账。更有甚者,竟公然无视国家的制度、原则和法律法规,乱分配红利、乱发奖金工资、乱调账目、乱摊乱挤成本费用,为了漏税偷税或者其他的非法目的在账目上、会计凭证上弄虚作假,致使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给会计管理工作带来了重重困难。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违法违规行为还大有禁而不止之势,不仅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降低了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同时还干扰了我国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致使会计秩序紊乱。
2.会计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若想推动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人才必不可少,尤其是具有会计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当前我国企业因规模不断增大,企业发展也需要更多的会计人员,但因缺乏对人才的有效管理,致使人员的增加反而降低了企业会计管理的效率。究其深层次原因,不外乎两方面:其一,企业招聘的会计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缺乏专业会计知识,或者会计知识水平不高,而企业恰恰需要的就是经验丰富、专业知识过硬的会计人才,如此,才能有效提升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企业现有人才与企业发展需求人才脱轨极大地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因会计人员频频失误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不仅给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以及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良影响,同时也间接影响了企业在社会经济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此其一。其二,企业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不高。企业的会计人员不仅需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同时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二者缺一不可。会计管理工作属于信息保密度比较高的工作,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必须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如此,才能更好地保障企业的财务信息,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3.会计监管机制欠完善。
因负责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人员的工薪、人事等其他涉及到个人切身利益的权利均掌握在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手中,这就使得企业会计的内部监督程序流于形式。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监督并不是依据会计法规进行,而完全按照企业管理者的意图来进行。注册会计师主要负责外部监督,但是我国注册会计师队伍参差不齐,虽然均经过业务理论考试的考验,但其综合素质,特别是职业道德素养和法制观念均有待提升。而社会上的腐败现象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恶性竞争共同促成了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计的形式化。加之政府审计监督以及社会独立审计因受到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以及其所具有的事后监督性质的局限,导致无法查出企业会计工作中的所有违法违纪行为,不良之风更显猖獗。而反观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体制,到现在为止,我国大多数企业并没有设置内审机构,只有极少部分企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这一小部分设有内审机构的企业也因受到企业领导的影响与限制,不能完全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并未构建完善的内部财务会计管理体系。仅有一部分人负责算账、记账,并应付外部保障需求,更别提财务管理工作了。
二、新形势下企业加强会计管理工作的策略
1.提高企业会计管理水平。
网络技术的大力普及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革新、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企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企业会计工作量也随之增加,这就需要提升会计管理工作效率。而与此同时,现代企业化制度的构建也向企业会计管理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提升企业会计工作效率,改革会计管理方式。而实现会计工作网络化办公能够极大地提高企业的会计工作效率,不仅如此,实现网络化会计管理还能够提高会计工作的透明度,能够更好地实现对企业会计工作的监督管理工作,有效制止企业腐败现象的发生,确保企业会计管理工作顺利、稳定、有序开展。
2.提升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人才是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中最主要的能动因素,做好人才的管理对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来讲相当重要。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益。一方面企业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培训会计专业性知识,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而随着科学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会计工作也正在朝网络化管理发展。企业可以就以会计工作技能和会计知识为主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提升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压力。从会计人员方面来讲,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化,企业会计工作量也在不断增加,会计人员面临着更大的工作压力。这就要求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必须提升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不断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必须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加强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培训,能够有效避免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确保企业会计人员正常工作,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企业会计人员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以便于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以及会计工作的需要。
3.建立并健全企业会计监管体系。
企业会计工作与企业财务工作息息相关,若企业会计工作管理不善,则极容易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当前因企业不重视对会计工作的监督管理致使企业发生重大经济损失的案例比比兼是。只有从源头杜绝这股不良之风,才能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建立并健全企业会计监管体系,强化企业的监督作用。其一,要重视“管理会计”。注重对经济事项进行事前与事后的双重监督管理。其二,为了加强部门之间的监控以及有效融资,在企业内部设置内部结算中心。个别有条件的企业可以构建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网,提升企业财务工作的透明度以及财务监控质量。其三,要切实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事务所等的监督作用,严惩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行为。
三、结语
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需要强有力的监督管理体系,政府也要进一步健全自身的运行机制,加强监督企业财务工作,加强财政与审计等各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构建一个有序的监管体系,为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宋春梅.浅议新形势下企业如何加强会计管理工作[J].现代商业,2013,36:242-243.
[2]刘青.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强化企业会计管理工作[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2,11:54-55.
[3]张存民.浅议新形势下煤炭企业如何加强成本管理[J].中国煤炭,2015,05:33-35.
[4]张伟国.新形势下如何强化企业会计管理工作[J].财经界(学术版),2015,11:206-207.
[5]丁海珍.新税制形势下如何加强企业的会计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0,19:103.
关键词:商业银行 新会计准则 实践 分析
2009年9月,中国银监会下发《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执行的通知》,要求自2009年起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等按新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具备条件的可以前执行。作为国内最先由农村信用社改制组建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A农商行高度重视《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工作,从2008年基础准备,到2009年按监管部门要求更新架构,到2010年1月成功上线,历经了一年多的曲折。
一、A农商行在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遇到主要问题
(一)新准则系统实施方式选择难两全
从国内银行业实施新会计准则情况来看,主要有二种方式:核心数据转换方式;报表转换方式。二种方式有本质的区别:核心数据转换方式,直接修改核心系统和基础业务数据,是最完整、最彻底的,但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稍有不慎会影响正常业务开展;报表转换方式,通过外挂新准则系统,核心业务数据变动较小,周期短、投入小、风险较低,但是脱离了财政部实施新准则的初衷,只能作为中短期行为,无法适应未来需要。二种方式,各有利弊,无法二全齐美。
(二)公允价值运用存在一定困难
①公允价值确定和计量存在一定困难。目前我国金融产品交易市场还不成熟,大量金融产品不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并且缺乏经验数据。定价方式、估值模型、折现率等需依靠财务人员专业判断,很难确保公允价值的“公允性”。如果把握不好,容易被利用,作为银行盈余管理的手段;②容易人为造成资本波动。在商业银行,通常会采用交易账户来对其银行账户中的利率风险进行套期保值,然而实际操作中,往往部分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部分金融工具仍采用摊余成本,在这种混合公允价值模式的不对称性,往往会引起银行收益及其资本的不必要人为波动,进而影响资本充足率;③公允价值的滥用容易对金融机构带来不良影响。公允价值本身应根据市场的因素来进行交易价格和资产价值确定,市场因素本来是客观的,但由于市场存在许多的不确定性因而导致公允价值的滥用,以致对金融机构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三)资产减值准备执行难度大,且与监管部门要求有差异
按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的通知(以下简称《指引》),银行应当按照谨慎会计原则,合理估计贷款可能发生的损失,及时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而新准则要求,采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的方法,按照金融资产的期末账面价值与该金融资产按原实际利率折现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差额,确定计提减值的金额。二者有较大差异。
此外,原贷款减值准备的监管标准等同于会计标准,监管部门通过对银行贷款五级分类的检查,可以对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是否准确、充分做出判断,并有利于银行间相互比较。但新准则的实施,导致贷款减值准备方法与原先监管方法发生了分离,这使得监管当局无法直接对银行减值准备计提行为进行有效监督、比较,从而增加了监管难度。另外新准则要求,商业银行有客观证据表明贷款发生减值的,才应当计提减值准备,这与银行监管的审慎性要求存在着矛盾。
(四)实际利率法难以广泛应用的问题
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按新准则要求,商业银行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账款以及其他金融负债等金融工具需采用实际利率法计量,准确核算摊余成本。
在商业银行实际操作中,贷款及部分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实际利率的确定,主要基于银行人员对未来现金流的专业判断,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难以准确预计,如对实际利率进行频繁调整,势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对核心系统数据处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际利率法的广泛应用相当复杂和困难。
(五)新会计准则实施与推进缺乏大量专业人员
新会计准则是我国会计历程的一项重大改革,全新特点决定了它,主要以原则性、导向性为主,权威部门无法在各项实务操作上给予更多具体明确的指导。日常操作中,大量业务处理需依靠银行内部专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这对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挑战。
二、针对上述问题,A农商行采用的应对措施
(一)根据客观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新准则系统实施方式
针对新准则系统实施,存在核心数据转换和报表转换二种方式,A农商行立项时,对二种方式进行了全面、综合的比较,最终决定采用第二种方式。主要原因是:①风险成本因素,当前采用第一种方式的大都是大型商业银行,其核心系统往往为自行开发,其自身IT开发力量较强,系统实施经验丰富。而绝大部分银行不具备此条件,只能通过自行开发或与国内知名软件商联合开发外挂新准则系统软件,通过对核心业务数据和财务核算数据的转换,实现新准则系统报表;②成功案例因素,对于第二种方式,国内银行较多采用,成功案例较多,可吸收借鉴,系统实施周期短、成功率较高;③政策不确定因素,通过第二种方式,对核心业务数据修改小,如遇会计准则更新或监管要求变化,可及时进行系统升级调整,不会对核心系统造成重大影响;④长远发展因素,从长远来看,终将采用修改核心系统的方式,采用目前方式,可有效总结、积累相关经验,为最终核心系统全面改造奠定坚实基础。
(二)采取审慎原则,规范公允价值应用范围和运用方式
A农商行在采用公允价值时,采用较为审慎的态度:严格控制交易性金融资产与负债规模,规范管理可供出售类金融资产操作。综合考虑国内活跃市场因素,合理规定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对于尚不存在活跃市场或不能持续可靠取得市场价格的金融工具原则上不使用公允价值计量。
此外,对于因采用公允价值的计量导致银行资本的波动问题A农商行主要通过稳步提高资本充足率来应对。截至2009年12月,A农商行资本充足率已达13.89%,高于巴塞尔8%的规定,较高的资本充足率保证,增强了风险抵御能力。
(三)暂缓新准则在贷款资产减值方面的推行,以满足现有监管要求
新准则关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方法,特别是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方法与目前国内商业银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方法,有较大差异。A农商行在实施时认为:
从计提范围及方法来看:①虽然《指引》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大于新准则,既包括有客观证据表明发生减值损失的贷款,也包括发生减值的证据尚未识别,但未来有可能发生损失的贷款。但新准则贷款组合减值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两者之间的差异;②在计提方法上,《指引》采用固定比率和专项认定的方法,新准则要求对贷款进行单项及组合减值测试,通过现金流贴现模型、迁移模型等方式计量减值。需考虑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贷款本息的偿还情况,抵押、质押物价值及变现能力、担保人的实际担保能力等情况。新准则更显科学和合理,而《指引》更显审慎,二者各有利弊。
从实际操作来看,采用原方式更具可行性。采用《指引》对贷款减值准备的计提采取了固定比率法,即按贷款五级分类情况,分别按1%、2%、25%、50%、100%的比例计提,执行上较为简单清晰,同业间可比性强,并且符合当前监管要求。而新准则在计提贷款减值准备,对商业银行专业人员技能、风险管理水平、信息处理技术要求较高。且当前商业银行贷款损失的历史经验数据缺乏,未来现金流数据主要依靠客户经理或风险管理部人员的估计或判断,担保物价值、抵押物变现价值等都需要专业人员判断,因此在具体操作中存在很大的主观性,操作风险较大。
综合上述因素,A农商行暂时沿用《指引》相关要求,并通过利用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和利率风险管理工具,计提充足的资产减值准备,以覆盖资产的预期损失和利率风险损失,力图达到新会计减值准备计提效果,真实反映银行潜在风险,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
(四)坚持稳步推进原则,逐步推广实际利率法应用。
按新准则规定,商业银行绝大部分资产、负债均需按实际利率法进行计量核算。 A农商行在实际利率法的推行中,坚持稳步推进原则:①对于债券类投资、回购、拆借等金融资产和负债,通过新准则系统,操作人员及时录入溢、折价金额及相关费用,系统自动精确计算日实际利率,并依据业务操作指令,准确核算各项金融资产、负债的摊余成本、利息调整、收支金额;②对于贷款、存款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因国内理论研究和成功案例经验欠缺,对现有核心业务系统改造难度过大,所以暂不深入推行。只通过测试项目,对案例进行理论性研究,逐步积累相关数据和经验,待时机成熟后,全面推广。
(五)切实加强内部学习和培训,积极开展外部交流和研究。
为顺利实施新会计准则,A农商行在2009年初,从各部门抽调多名业务骨干,赴上海财经大学,参加了《新会计准则实施》封闭培训。通过专家、教授的全面介绍、重点讲解和案例分析,使这些种子人员,初步具备了新会计准则实施的能力,回行后,通过内部培训和日常辅导,使新会计准则知识,从点到线,从线到面,起到了星火燎原效果。
此外,A农商行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与监管机构组织的新会计准则研究讨论,不定期组织相关业务部门与其他商业银行进行业务交流,就新准则实施推广,各商业银行间相互取长补短,更加速了先进经验的总结和积累。为新准则实施和推进,提供了理论基础。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是一个长期工程,随着实施的推广和深入,对商业银行从业人员专业知识、业务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决定了商业银行新准则培训需立足长远,系统性规划。只有银行各层次人员充分了解新准则背景、掌握新准则的精髓、领会新准则实质,具备新准则知识技能,并在具体业务中广泛应用,才能真正达到新准则实施的初衷:采用国际化标准,实现现代化管理,参与国际化竞争。
参考文献:
[1]季春泉;, 新会计准则对银行业的影响分析[J]. 现代商业 2010(07)
[2]刘昌华;, 浅谈新会计准则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J]. 发展研究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