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以下简称“风险抵押金”),是指煤矿企业以其法人名义将本企业一定数额的资金专户存储,用于本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市贵池区行政区域内所有煤矿企业、各类煤炭生产矿井、煤炭基本建设矿井。

第二章风险抵押金的存储及标准

第四条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按煤矿企业的矿井核定生产能力(新投产矿井能力未经核定的按设计能力),基本建设矿井按设计能力存储。存储标准为:

一、3万吨以下(含3万吨)的煤矿存储60万元;高瓦斯和受水害威胁严重的矿井,存储80万元;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存储100万元;

二、3万吨以上至9万吨(含9万吨)存储150万元;高瓦斯和受水害威胁严重的矿井,存储180万元;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存储200万元;

三、9万吨以上至15万吨(含15万吨)存储250万元;高瓦斯和受水害威胁严重的矿井,存储280万元;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存储300万元;

四、15万吨以上,以300万元为基数,每增加10万吨增加50万元。

煤矿企业风险抵押金累计达到600万元时不再存储。

第五条风险抵押金由区煤炭管理部门负责收存,会同区财政部门共同管理,专户存储,专帐管理。煤矿企业不得因变更企业法定代表人、停产整顿等情况迟(缓)存、少存或不存风险抵押金,也不得以任何形式向职工摊派风险抵押金。

第六条煤矿企业不按规定按时、足额存储风险抵押金的,煤炭管理部门将暂扣其《煤炭生产许可证》。

第三章风险抵押金的核定

第七条全区煤矿企业风险抵押金由区煤炭管理部门会同区财政局核定和管理。

第八条煤矿企业的生产规模发生变化的,煤炭管理部门及区财政部门应在每年的第一个月内重新核定煤矿企业的风险抵押金存储额。如风险抵押金不足,煤矿企业应按照调整后的差额及时向区煤炭管理部门补存风险抵押金;如风险抵押金有多余,应及时退还企业。

第九条区煤炭管理部门及区财政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为任何煤矿企业降低风险抵押金存储数额。违反规定一经查实,严格追究当事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

第四章风险抵押金存储专户的管理

第十条风险抵押金存储专户银行原则上由区煤炭管理部门和区财政部门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全区只能指定一家商业银行作为银行,并选择一个经营网点与其签订协议,办理风险抵押金存储业务。煤矿企业必须于核定风险抵押金数额通知书送达后一个月内,到指定的银行,开设风险抵押金专户,将风险抵押金一次性存入银行风险抵押金专户。

第十一条区煤炭管理部门和区财政部门未经区政府批准,不得动用风险抵押金专户存储的资金。银行不得为煤矿企业将风险抵押金用于任何形式的投资性理财,无区煤炭管理部门和区财政部门批准文件,不得为煤矿企业办理风险抵押金付款手续。

第十二条银行须在每月结束后10日内,将风险抵押金存储专户对账单送达区煤炭管理部门、区财政部门以及煤矿企业;每年结束后20日内,将风险抵押金存储专户动用、存储及余额明细情况书面报送区煤炭管理部门、区财政部门。

第五章风险抵押金的使用

第十三条风险抵押金的使用范围:

(一)为处理发生本企业的安全生产事故而直接发生的抢险、救灾费用支出。包括事故现场抢救,聘请专家(或技术人员),聘请专业救护队伍和人员,购买、租用抢险设备、物资,事故处理等发生的费用。

(二)为处理本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善后事宜而直接发生的费用支出。包括受伤人员救治,伤亡人员家属接待,伤亡人员补偿、赔偿,死亡人员丧葬、抚恤,其他补助、救济,清理事故现场等发生的费用。

国家行政机关人员(不含被聘请的救援专家或技术人员)参加安全事故抢险、救援和善后处理工作期间发生的差旅费、食宿费不得从风险抵押金中列支。

第十四条煤矿企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抢险、救援及善后处理费用,全部由企业负担,原则上应由煤矿企业先行支付。确需动用风险抵押金专户资金的,由煤矿企业提出书面申请,区煤炭管理部门、区财政部门报请区政府批准后办理付款手续,并报省经济委员会及省财政厅备案。

第十五条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区煤炭管理部门及区财政部门可以根据煤矿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抢险、救灾及善后处理工作需要,报请区政府批准后将风险抵押金部分或者全部强制用于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费用开支:

一、煤矿企业负责人在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逃逸的;

二、煤矿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在规定时间内未主动承担责任,支付抢险、救灾及善后处理费用的。

区煤炭管理部门及区财政部门强制动用风险抵押金,经区政府批准后以书面形式通知银行,并抄报上级有关部门备案。抢险、救援及善后处理工作完毕后,强制动用风险抵押金开支的各项费用原始票据,需逐页加盖区煤炭管理部门及区财政部门公章后复印装订成册存档,原始票据装订成册后全部移交煤矿企业。

银行在接到区煤炭管理部门及区财政部门强制动用风险抵押金书面通知后24小时内,必须办完付款手续。

第六章风险抵押金的管理

第十六条煤矿企业持续生产经营期间,当年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没有动用风险抵押金的,风险抵押金下年不再补充存储,利息收入在每年结束后1个季度内退回煤矿企业。

当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并动用风险抵押金的,区煤炭管理部门及区财政部门应重新核定煤矿企业应存储的风险抵押金数额,并及时告知煤矿企业,煤矿企业在核定通知送达后一个月内按规定标准将风险抵押金补齐,风险抵押金利息收入可用于补足风险抵押金。

第十七条煤矿企业依法关闭、破产或者转为其他行业的,由煤矿企业提出申请,经区煤炭管理部门会同区财政部门书面向区政府申请,经批准后将其风险抵押金全额退回煤矿企业。

第十八条风险抵押金实际支出时计入煤矿企业成本,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列支。有关会计核算问题,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处理。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煤矿生产与其他行业相比,具有自身生产的特殊性,具有收益率高、危险性大等特点,因此安全管理是煤矿企业生产管理环节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也受到了国家高度的重视。现阶段,为了确保煤矿生产过程中职工的人生安全,国家对煤矿生产安全技术管理方面进行了法制完善,加大了政策方面的支持,对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机构组建进行了明确,同时也加大了对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资金方面的支持。通过对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以及对煤矿瓦斯的有效治理和诊治,煤矿生产安全技术管理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煤矿安全技术生产带动产量的大幅上升,“十五”时期中我国煤炭总产量每年平均的增长速度高达17%左右,其中国家重点煤矿煤炭生产量可达到12亿吨左右,国家地方性煤矿总产量也达到了3.5亿吨左右,乡镇级别煤矿原煤产量达到了近9亿吨左右。其次,生产技术指标稳步提升,目前我国重点大型煤矿企业采收工作量平均单产达到了5万吨/个/月,比五年前提高了近60%。挖掘能力方面单进达到了150米/个/月,开采人员工作效率达到了4.5吨/工时。第三,我国煤矿生产技术安全性总体趋于稳定。近几年来,国家大力治理煤矿安全技术生产,完善了管理制度,加大了对国家以及地方性煤矿的监管力度,各煤矿企业对安全技术管理越加重视,截止目前为止我国煤矿年发生事故总量、特大事故率以及死亡率均有了明显的下降。事故率和死亡率同比分别下降近10%和20%。第四,为了加强对国内中小煤矿企业安全问题进行有效管理,在近两年里,我国加大了对中小煤矿企业的检查力度,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技术能力的企业给予暂停生产直至关闭的处理,使得我国煤矿市场得到了净化,同时对安全规范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以上就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现状进行了阐述,可以看到我国煤矿安全管理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取得成绩的同时,我国煤矿安全技术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我们去解决。具体问题如下:

(一)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理念和思想较为落后。我国部分煤矿企业在技术管理方面,缺乏安全意识,对国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落实与执行程度不够,对生产、安全与产能效率之间的关系把握不当,没有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在煤矿企业中的重要性。只是一门心思扑在生产上,造成安全事故频发,导致人员伤亡、生产停滞等等,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二)煤矿企业技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目前,某些煤矿企业对技术管理的安全性不够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不够科学,同时对监管的落实情况也不够到位,导致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长期处于低下。我国大部分煤矿企业仍然沿用着传统的安全管理手段,即,企业内设定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只是凭借着自身的经验和技术能力,到现场进行监管,而这种监管存在着制度上的漏洞,明显缺少量化管理的方法,检查结果也缺少一定的权威性,此外安全检查人员也缺乏制度的保障,使得检查力度过于薄弱,效果可想而知。

(三)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相对被动和滞后。在我国某些煤矿生产企业对于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相对被动和滞后,每当煤矿生产出现了安全性问题,才会开展紧急动员,对受伤职工展开营救,处理遇难人员补偿问题,对相关责任人员给予处理,在进行安全生产整改,而这种被动的处理方式最多维持几个月,之后安全管理又开始逐渐散漫下来,导致安全事故的再次发生。

三、如何有效完善煤矿安全生产的技术管理

(一)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煤矿生产中属于重中之重,而煤矿安全生产首先要注重生产技术的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化程度日益提高,技术是煤矿企业生存的根本,因此技术管理是新时期驱动煤矿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煤矿生产技术管理是安全生产的基础,而科学技术管理与其他管理不同,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规划性和指导性,煤矿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技术管理出现了问题导致的,因此加大对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重视力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做好对煤矿技术管理中的“一通三防”。纵观这几年来,我国煤矿生产中出现的安全事故,大部分是由于煤矿瓦斯问题所致,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而导致瓦斯事故的主要问题在于“一通三防”技术管理不到位所致。“一通三防”中“一通”是指对煤矿井加强通风管理,“三防”则是指对玩死、煤尘以及煤矿井内火灾的防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通三防”技术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因此,煤矿企业要加强对“一通三防”技术的管理,主要从以下几点做起:1、进一步完善“一通三防”管理制度,细化到部门和个人,明确责任,制定考核指标,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度,落实到位;2、加大对矿井内“通风”技术的管理力度。“通风”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三防”工作的开展,首先要做好通风系统的管理,对矿井内落后的通风系统进行改善,对通风设施定期给予维护,制定通风系统管理制度,保证供风、配风的通畅性;3、加强对“一通三防”技术的投入,煤矿企业要多老旧通风系统进行定期更新,做好除尘检修管理,引进先进的除尘通风设备,确保瓦斯的排除率,避免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依靠科技作为推动力。目前,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煤矿生产安全管理需要依靠科技作为支撑,引进先进的采煤技术和生产设备,并给予推广和应用,同时注重对煤矿技术人才的培养,提高广大职工整体技术水平,努力完善煤矿井下作业的环境,依靠科技进步的力量推动煤矿安全生产的进行。在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过程中,要学会因地制宜,对不同地区、不同地理特点的矿井生产,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方式,充分做好可行性研究,并给予论证,切忌盲目行事,确保技术实施的可行性和适应性,杜绝新的隐患出现。

四、结语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煤炭;生产;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21;X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8-0056-01

前言

近年来,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依旧存在着不足,需要我们通过相关的措施进行改进,以此满足煤矿企业的发展需要,促进其煤矿安全管理。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煤炭资源的有效应用,这是国家的基础性经济,是国家经济建设稳定发展的需要,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们要进行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优化,使监督监察环节能够不断完善,有效降低煤炭安全事故的发生 ,从而保障人民生命及财产的安全。

一、煤炭安全生产概述

煤矿企业应在安全的基础上开展生产工作,做好安全工作也是为了促进生产的稳步进行。然而在具体工作中,安全过于形式化,虽然每一个作业人员口中每天都喊着安全生产口号,但是由于经济利益的影响,人们时常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忽略安全生产,有时甚至为谋取经济利益牺牲安全,因此,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频繁发生,给企业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据相关资料对安全事故的分析,人为因素是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且也是最直接因素。为降低人为事故的发生,应强化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加大安全教育,这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保障和前提条件。伴随着能源供需形势的日益严峻,煤炭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现阶段煤炭行业拥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为确保煤矿企业的稳步发展,煤矿企业领导应深入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全面落实各项工作,尽量排除安全隐患,进而切实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增加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1、安全意识淡薄

近些年,尽管国家对于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煤炭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不息铤而走险,对于必须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制度敷衍应对,没有安全意识。一些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安全生产条件不满足相关规范就开始强行动工,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置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于不顾,这种由于管理人员意识淡薄造成的煤矿事故时有发生。

2、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不足

数据表明,尽管我国煤矿企业安全情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然存在较多的安全生产问题,全国约有7.5 亿t 煤炭在生产过程中缺乏必须的安全保障,安全资金投入的不足使得煤矿生产的危险性急剧升高。国家安监局局长也表示只有投入必须的安全资金,按照国家规定配置安全设备,同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才能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然而当前我国存在大量的中小型煤矿,在安全生产上投入的资金十分有限,一些安全设备老化、损坏也没能得到及时的更换,甚至有的仍然强行投入使用,不但不能解决煤矿生产安全问题,反而提高了煤矿生产的不确定性。煤矿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的不足严重影响了煤矿应对安全问题的能力,给煤矿生产埋下了安全隐患。

3、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很多煤炭企业进行煤矿开采时缺乏科学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日常开采工作的管理也十分混乱。煤炭管理中普遍存在管理职能弱化、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我国近些年不断出台一些新的法律法规警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但仍然有较多的煤炭企业存在侥幸心里,对相关的安全法规视若无睹,由于违规操作而引起的安全事故丝毫没有减少。一些企业的管理制度漏洞较多,缺乏明确的责任制度,对于安全生产的管理不重视,管理人员数量庞大,但工作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的现象十分常见。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很多煤炭企业即使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安全生产管理,但取得的效果十分有限。

4、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由于煤炭行业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工作强度大、劳动时间长等特点,导致很多煤炭企业无法招收到技术水平高的人才,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一些小型的煤矿中主要的工作人员为农民工,大的煤炭企业中,人才流失的现象也十分常见。煤炭企业对于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也只是流于形式。种种因素导致当前煤炭行业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相关专业技术人才极度缺乏,无法认识到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意义,平时的工作也没能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煤矿的安全隐患。

三、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

1、合理控制煤炭产量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煤炭需求量急剧增大,一些煤炭企业为了利益持续保持煤矿超负荷大功率运转,由此引发了多起煤炭事故。针对这种情况,相关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各个煤矿的实际情况和煤炭企业的技术水平,制定煤矿产量限额,严格禁止煤矿开挖量超过限额。这项工作的实施会遇到较多的问题,管理部门应该充分考察当地煤矿企业的基本情况,合理衡量各个煤矿的生产能力,制定合理的限额标准,确保煤矿企业利益得到保证的同时,最大限度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2、加大煤矿安全生产投入

安全生产投入的内容包括相关的安全设备、安全生产科研和安全生产管理三个方面的投入。安全设备的投入主要包括防火防灾系统的建立、瓦斯警报系统及通风透气系统;安全生产科研方面的投入是通过创新的科研手段提高煤矿生产安全的技术水平,并及时的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安全保障措施;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投入包括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从业人员的培训、安全制度的落实等方面。

3、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首先,煤炭企业应该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不断提高企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其次,煤炭企业要建立合理的用人制度。给企业的人才提供充分的锻炼机会,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在提升人才综合素质的同时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提升核心人才的企业认同感。最后,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制度。优秀的人才都很看重自身的价值能否得到体现,通过人才激励制度,能够促进这些优秀的员工不断进取,提升自己的各项技术能力,也能吸引更多的人才为企业服务。

4、加强煤矿生产的安全监管

除了要从内部完善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之外,还要加强对煤矿生产的安全监管,这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强制手段。煤炭监管部门应该强化对整个煤炭行业的管理,从煤矿的开发建设、资源调整、行业政策、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的等多个方面入手,加强对一些违法乱纪企业的惩罚力度,提升煤矿管理人员安全生产意识。也要加强煤炭安全生产法规的建设,对当前煤炭安全法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和修订,使得煤炭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有法可依。

结束语

总之,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长治久安,任重而道远,只有建立长效的安全管理机制,提高全员的整体素质和安全意识,煤矿的安全工作才能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建立安全生产的管理机制,以人为本,营造安全生产氛围,从而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米楚明,李磊,马威,王祥. 从三类危险源理论谈煤矿安全管理[J]. 陕西煤炭. 2010(02)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管理

【分类号】:F426

0.引言

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是第一要务,同时也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任务。人们在进行煤矿生产建设的过程中,四周总是存在水、火、瓦斯、顶板、煤灰等危险因素,所以在生产建设的过程中,不能够忽视安全以及防范的重要性,坚持贯彻安全生产,将员工的生命安全放在生产建设的我第一位。

1.煤矿安全生产监测控制工作的重要性

煤矿安全生产的监控工作,其诞生是在煤矿生产机械化以及标准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煤矿的安全生产监控运行体系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发展至今只有短短的20余年左右,可是其起点高,发展速度快,各种配套产品已经更新换代了好几次。

煤矿安全生产的监控工作,其实就是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保证煤矿的管理人员能够更加充分具体的了解矿井安全生产中的各项情况,创立了一种决胜千里的工作条件。煤矿监控工作的对象是煤矿安全生产的监控运行体系,其不但能够实时的对井下各个方位的瓦斯、温度以及风速等环境因数做观测,而且能够同时观测到井上井下各个工作场地的机械运行情况,并且依照现场工作的要求,开展超限报警以及自动断电的操作。在这个工作基础上,借助计算机的网络运行技术,能够把各种信息传递至中央调度室的模拟显示器上,方便人们的观察和对井下生产活动的了解[1]。

煤矿安全生产检测运行体系的实际使用,实现了很多人类无法完成的工作,技术经济效果明显,同时也为其他各种监控工作的展开埋下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拓展了煤矿应用过程中的新技术开发道路。

2.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的开展

2.1确立安全技术培训的工作目标以及工作要求

加强安全培训,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素质,降低各类伤亡事件出现的概率,这是现如今完成煤矿安全生产建设的必要物质基础。煤矿工作的工作人员要在上岗之前接受专业的安全技术训练,使其准确了解煤矿运行过程中各种安全事故出现的一般规律以及具体的防范办法,有效提升煤矿安全工作的管理水平。

2.2使用各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提升培训效果

安全技术的培训人员都是在一线工作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员的一般特点是年龄差异大、文化程度差异大、工作年限差异大、工作经验差异大等等,而这些差异也为培训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难题[2]。所以,依照每位工作人员不同的特点,需要使用有针对的培训方式,才能够实现良好的培训效果。

3.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

3.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所有煤矿工作人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需要一同遵守的安全准则,假设缺乏整体的管理办法,煤矿就无法良好的运转。要确保煤矿生产的规范化以及精细化的工作要求,需要先从精细化的规章办法以及标准的人员配备上着手,组建一项系统性地工作流程和各个专业工作标准以及管理要求,只要严格按照以上标准执行工作,工作人员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有法可依。并且保证订立的各种规章针对科学准确,所以,在订立各种制度之前,需要先进行完善深入的研究,各种研究工作尽量的细致化、深入化,能够和煤矿工作科学化的管理工作要求相适应,保证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够执行,这样的规章办法才是具有执行力以及规范性地效力。

3.2确保各项安全生产的确切投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需要借助科学的力量,不断提升矿井的安全水平。矿井中的各个设备要不断的改进和优化,先进技术是设备优化的前提和基础。煤矿安全生产不但是一项投入问题,而且也是一项装备问题。不管企业工作遭受着怎样的磨难,资金怎样的短缺,都不能够少安全生产以及防灾减灾资金的投入。在生产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加入全新的工艺技术、设备设施。优化矿井的各项装备等级,有效提升矿井的放灾抗灾能力[3]。

3.2.1提升危险源的辨别能力

有效提升对危险源的辨别以及监控能力,能够预计到安全隐患发生的地点,并且实时的掌握安全隐患变化的特点,事先准备好各种防灾预防工作。

3.2.2优化改进矿井设备

装备一些有较好技术含量、安全性能高的的质量优秀的产品,有效提升矿井的安全水平。

3.3改善工作环境

优化的生产工作环境在安全生产过程中是关键性地目标,工作人员进入井下进行8小时连续工作,工作场地的烟尘漫天、噪声巨大,对工作人员的安全以及身体健康都是一个巨大的危害。所以需要对生产工作的环境有充分的优化,为所有工作人员建设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场合。率先需要保证的一项内容就是工作人员的数量要有保证,不能够出现一个工作人员进行多项工作内容的情况;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内容要求就是需要使用各种技术先进的煤矿生产设施以及全新的生产建设工艺。

4.结语

现如今矿井规模的不断延伸,因为地质原因而造成的自然灾害不断加剧,同时表现出各种灾害一同出现的严峻形势,煤矿出现安全事故的概率也在稳步上升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执行煤矿安全生产,务必要将煤矿安全工作需要放在首位。

【参考文献】

[1]周奇,刘裕晓. 浅谈如何搞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J]. 科技风.2013,13(15):249

[2]王艳佩,王进才. 浅谈煤矿安全生产如何搞好班组建设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8(12):59-60.

[3]王以功.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及实践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3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安全管理

1 加强煤矿的安全检查工作

通过煤矿安全监察发现,国有煤矿的安全管理机构相对比较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等管理制度比较完善。总体来说,安全管理水平比较高,但这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职工的安全意识、技术素质比较低,煤矿安全装备水平整体普遍较低,煤矿企业领导的管理水平大多数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粗放型管理水平上,难以适应现在安全新形势的发展。与国有重点煤矿相比,地方煤矿,特别是乡镇煤矿在安全管理方面,是比较原始的。一些乡镇煤矿甚至没有相关的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在安全管理制度上,有的甚至是空白,在装备上有的还停留在非常原始的生产水平。在职工素质方面,大多数是临时工、季节工,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非常低,煤矿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也相当落后。处于这样的煤矿企业管理水平,如果煤矿的安全执法监察不与企业的安全管理相结合,单纯的安全执法力度再大,也无法实现煤矿安全的根本好转。

就煤矿安全来说,煤矿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主体,安全贯穿于煤矿一切生产活动之中,日常的安全管理决不能脱离企业的经营活动而独立存在。也就是说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提高了,安全生产水平才会有提高。搞好煤矿的安全生产在于企业是否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也就是说煤矿是否有安全生产的自律意识,完全依靠外部的监督,自身没有安全的自律意识,是不会搞好安全生产的。煤矿生产的主体是煤矿职工,因此职工是否有较高的安全意识、技术素质成为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煤矿安全生产活动的实质是同井下现场的各种自然灾害和违章现象作斗争,提高职工的自身素质,建立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提高每一个职工的安全意识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起决定性因素的也是最为基础的是企业安全管理机构是否完善,管理层是否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意识,只有企业具有完善的安全管理机构,领导层具有较高的安全管理意识,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才能提高,现场的装备水平也对煤矿安全生产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煤矿安全监察不仅可在现场及时地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制约煤矿的违法行为,而且要通过行政执法,依靠法律手段,强制性地促使煤矿建立健全各种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管理机构,加强考核,加大对煤矿的安全投入,提高煤矿的装备水平,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从而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煤矿安全监察作为外因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实现根本性的好转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2 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人既是安全工作的受益者,又是事故发生的受害者,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要解决对安全工作的认识问题,也就是能否从思想上真正地把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放在其它一切工作的首位的问题。每个人已认识到安全是最重要的,就是思想不牢固。道理很明显,每个人一出生到懂事后就想安康长寿,平平安安度过一生,安全需要是人类最根本的本能需要。怎样才算真正地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呢?就是在实践过程中,当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发生矛盾的时候,必须首先想到安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生产,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就是要服从“安全第一”的原则。企业要树立起每一位员工的安全意识,巩固“安全第一”的思想,把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性转变作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营造“人人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拓宽宣传教育形式,建立起整体性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全员的安全环境。

3 强化工人的技能培训,提高煤矿工作人员的素质

现阶段煤矿属劳动密集型企业,作业工人素质低,不能适应煤矿安全生产的要求。现在煤矿井下作业工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具备必备的文化程度、安全知识和技术素质,这既拖了煤矿发展的后腿,也给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增加了难度。因此,有必要对国有煤矿现有全民合同工、农民轮换工和副业工进行一次文化考试,达不到初中文化程度的全民合同工要进行文化知识补习,农民轮换工按合同,期满的予以辞退,未满期的,必须补习文化知识并辞退各类副业工;达到初中文化程度的,必须按工种分期分批进行不少于1个月的脱产安全技术培训,以提高国有煤矿作业工人的素质。乡镇和个体煤矿的作业工人流动性大,人员成分复杂。因此,该部分作业工人必须经过政府有关部门授权的安全培训中心进行不少于1个月的安全培训,并取得合格证,否则不许上岗作业。政府煤矿安全监督部门对此要从严管理,发现未经培训或不符合培训规定的工人上岗作业,要对煤矿经营者或个体矿主从严处罚。在抓煤矿安全思想教育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强化对职工的安全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以提高全员的安全技术素质和操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