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风险防控意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加强和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夯实内控工作基础
加强和完善内控制度建设,是做好内控工作的基础,是有效防止银行发生金融风险的关键。作为一名派驻风险合规经理,我首先协助支行对现有各种规章制度进行认真、细致梳理,在此基础上加以健全完善,明确信贷管理、资金管理、会计管理、安全管理等各岗位职责,强化会计、出纳、计算机系统等岗位和印章、密押、空白凭证交接保管的自身监管,使各岗位职责明确,各项内控制度得到贯彻落实,从而夯实内控工作基础。
二、加强内控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和能力
加强银行内控队伍建设,提高内控人员素质和能力,是搞好内控工作的基础。我在这方面着重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要求支行内控人员加强学习。学习内控法规政策和各项制度,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内控工作的基本内涵、原则要求和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二是要求支行内控人员提高工作能力。要认清形势,关注热点,把握重点,协调关系,提高内控工作能力,真正做好内控工作,服务于支行业务管理与经济发展。三是要求支行调动内控人员工作积极性。在个人努力工作的同时,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发挥集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内控工作的作用。四是要求支行加强内控人员党风廉政建设,贯彻执行委派行有关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统一部署,按照“责任到位、监督到位、追究到位”的要求,明确责任,加强监督,做到以身作则、廉洁自律,不能发生任何违规现象。
三、加强内控信息收集,掌握内控工作开展情况
内控信息是做好内控工作的基础与关键。我指导、督促支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内控信息体系,扩大信息系统的覆盖面,保证信息充分流动,在此基础上加强内控信息收集,运用好内控信息,及时掌握各机构和各条线内控工作开展情况,为内控的设计、执行、反馈提供信息保障。建立与委派行及其风险管理部和风险主管信息联结和定期联系机制,及时、真实、完整地传递监管意图、交流信息、沟通问题。建立支行差错信息记录平台,记录各类差错信息,加大对业务差错整改落实的监督和相关责任人的处罚。
四、围绕内控目标,做好排风险防案件工作
我紧紧围绕内控目标,指导、督促支行做好排风险、防案件工作,切实提高内控监督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着重抓好四项工作:
1.加强授信业务管理,防止不良贷款反弹
加强对重点行业和大额贷款的监测,提高对信贷风险的预判能力。积极稳妥应对大额信贷风险,切实降低损失和负面影响。密切关注个人经营性贷款、小额信用贷款的操作风险。加强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业务的风险管理,做好保证金来源等真实性的调查,完善业务风险控制标准。加强贷记卡发卡审批管理,落实调查、审查和审批等岗位职责。
2.牢固树立全员排风险、防案件思想意识
要求每个员工努力学习,掌握金融风险发生的原因与规律,把警惕风险、正视风险、管理风险、防范风险的意识深入自己的心中,在任何岗位,任何工作中,思想上崩紧安全一根弦,时刻不忘金融风险。要求每个员工理解和掌握内控要点,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实际,处处留心,事事关心,能够及时发现并消除存在的金融风险,通过合规守法,保证支行资产平安,实现最大效益。
3.强化合规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广大员工依法合规经营意识
组织支行员工认真学习有关防范金融风险、做到合法合规的文件精神,建立符合支行实际的内控文化。要求每个员工认同支行内控文化,把内控意识和内控文化渗透到自己的思想深处,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形成事事都符合守法合规的工作标准,筑起一道防范金融风险的坚固长城。
4.认真落实防案工作制度,排风险,防案件
要求支行坚持案件形势分析会制度,做到全员参加案件形势分析会,提高排风险,防案件意识。对经营机构负责人和重要岗位员工实行轮岗、交流。定期对岗位交流、强制休假等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和督促。加强对支行负责人、重要岗位员工“八小时之外”及其社交圈的监督,掌握异常行为表现,及时消除风险隐患,防范案件发生。在此基础上,及时向行长反映案防工作情况,引起行长的高度重视,按月深入企业、农户实地调查,分析客户经营潜在风险,到营业网点检查操作风险,增强营业网点安全保卫工作。
五、落实内控整改机制,加强对内控问题监控分析
我按照委派行的工作要求,指导督促支行开展业务操作性风险大检查,规避操作性风险和监管风险。一是检查存款、柜台操作、会计结算、信贷业务、票据承兑及贴现、银行卡、利率管理、安全保卫及金库管理等各方面问题,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全部整改到位。二是每个季度检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案件防范工作责任制及相关制度落实情况,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并督促和帮助其落实整改,强化内控管理工作。三是进行内控问题监控分析,提出整改意见与要求,帮助督促整改,不断提高内控管理水平。
六、完善内控激励和问责机制,强化案防高压态势
【关键词】企业;会计风险;防控措施
一、会计风险发生的原因
(一)形成会计风险的根源
会计信息出现失真原因的方面主要有两个,故意和非故意的。依据我国现状来看,会计信息出现失真的原因大部分都是故意为之的,非故意行为致使会计信息出现失真在通常的情况下经过内部的审计或外部的会计师审计是可以发现的。故意行为出现都是以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外部监督力度的薄弱、风险管理的失效和没有坚定意志的会计工作人员作为必要的条件。我国关于会计的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这很大的漏洞缺陷,资本市场对于经理人的市场还没有建立起来,对经营者评价的机制也有所欠缺。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力明显吃力,垄断的不正当行为依旧存在。各个部门应尽的职责没有做到,尤其是会计师的注册审计因为相关规章制度的不健全、不成熟及会计师专业能力不足缺乏职业道德,甚至可以出示虚假的报告来欺瞒社会群众。企业内部风险管理的制度还不完善,相关的控制也没有进行有效的实施。会计工作人员的意志力不坚定,对于利益的诱惑难以抵制等各种原因才会出现故意制造出的失真的会计信息。
(二)非故意出现的会计风险
非故意的会计风险,其形成的原因是因为会计工作人员非故意性的行为,也就是说因为会计人员非故意的漏记、错记导致会计风险的发生。会计工作牵扯到众多的方面且处理的事物相当的细致复杂,会计制度以及规定因为经济环境的发展也在不断的进行完善,而且有一部分的会计工作人员专业能力有限,势必会出现会计信息的失真。除此之外,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很大,容易应为精神的疲惫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三)会计风险的有意形成
大多数会计风的产生原因是信息的提供者故意为之的。在当下的经济社会中,会计工作人员会因为各种目的制造出失真的会计信息,会计风险由此产生。故意制造各种虚假信息的动力就是利益的诱惑。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奋斗争取的同利益有关。”人每项活动都有带有一定的目的性,目的性的支点就是利益。社会的各个角落都存在着利益的问题,这是人们都要遇到并去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社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而制造各种虚假会计信息的本质也是对于利益的追求。
二、会计风险相关的危害
(一)削弱市场资源配置
以市场经济作为背景,市场的资源配置是社会经济最有效的方式,经济资源配置的依据就是市场信息。据统计,经济管理活动中的经济信息,将尽有70%的信息源自会计信息。只有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作为前提,市场经济资源的配置功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失真的会计信息会导致配置效率降低、资源流向的误导,对于社会的经济发展相当的不利。就像是在经济学理论里次货的市场和逆向的选择,如果在市场中销售次品过多,那些优质质量的产品就很难经营会计信息的失真会导致社会经济资源会源源不断的向表面业绩优秀实际不善经营的企业流入,使得社会经济资源大幅度的被浪费。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国家也对过去由财政进行拨款的方式也进行了改变。投资的主体由单一化逐渐走向多元化发展,企业作为经济市场上基本的经济单元的,对用于投资市场所筹集到的经营资金也越来越依靠了。投资者在投资市场中根据出资安全与收益利润的高低等各种因素决定出投资的方向,使得他们投资的主要原因的根据就是企业所提供可以反映出财经营状况的会计资料。所以说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决定着投资者切身的利益,也关系到运用市场经济去实现社会经济资源优化的配置。会计信息可以集中体现反映市场信息,是相关部门对于经营、投资决策、防范风险最基本的根据。一旦发生会计风险,会造成决策上的失误以及经济资源配置的效率降低。
(二)侵蚀市场经济诚信的基础
发生会计风险,会对竞争、信用以及法治这三个市场经济必要的基础造成不小的冲击,甚至会对市场经济健康进行破坏。会计信息的失真使得企业间存在的竞争属于不公平的性质,对市场建设的法制机造成威胁。市场经济的性质属于信用经济,如果没有好的信用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困难。在市场经济较为成熟的国家中,信用就是企业的生存基础。会计风险也是诚信危机,它可以让企业的各个部门面临着失信于人的境地,使原本市场经济的优势逐渐转变为劣势。甚至会使人有市场经济导致会计风险的发生这样的认为,而事实上市场经济最不能容忍的就是会计信息的失真。会计信息的失真导致社会出现了很多不安定的因素,使得社会风气不断的恶化。失真会计信息对于投资者们进行了误导的决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损失。导致社会信任出现危机,给贪污受贿这种违法行为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如果对于企业会计舞弊的问题不进行解决,不仅使企业甚至是国家都会出现相当大的损失。
(三)使国家宏观调控出现失误
制定财税政策的基本基础就是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于经济运行及防范会计风险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会计的监督。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基础就是经济信息,而经济信息大部分都是会计信息。而会计信息的失真会对国民经济统计资料的真实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以其作为根据制定的宏观调出现偏差,使得国家出现巨大的经济损失。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使国家的经济方针偏离了正常运行的轨道。导致宏观调控的失误,是国家经济出现巨大的损失。
三、我国企业会计风险的现状与诱因
(一)我国对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管理存在着风险
会计工作人员所负责的就是传递信息这一任务,如果在这个环节上发生问题就会是会计信息出现失真的情况,使得在企业进行经济发展决策的时候出现失误,造成企业的经济一定的受损。会计工作人员的水平处于落后趋势,企业对于会计工作人员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首先要掌握先进技术,可以适应经济发展不断创新的意识。有些会计工作人员会利用职位的方便贪污公款、偷税漏税,对国家以及人民的财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二)我国企业产生会计风险的原因
会计人员在寻找各种方法帮助企业去解决困难的时候,在管理信息上出现了偏差造成信息失真,从而使经济利益不同程度的受损。
我们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认知依旧还是传统的认知观念,认为这个行业的工作人员对于年龄是有限制的,年龄大的在工作中容易得到重用,致使年轻的会计工作人员没有工作的机会,与企业失之交臂。
四、防范会计风险的措施
(一)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及准则
应该采取谨慎的态度去制定会计准则,使得会计准则具有统一性以及灵活性。避免企业运用合法不合理的手段实施会计舞弊。在会计准则进行完善的时候应对以下几点进行注意,缩小会计时事政策的选择范围,对会计政策的规定应该更加详细具体。对财务报告的空间进行压缩,严格加强现金信息的审核。对会计准则实施情况进行总结,根据市场发展的需求,出台一批体现我国经济特点的会计准则,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以及透明度并对会计信息的披露进行规范。考虑到会计制度将在长时期内和会计准则合作的情况,要不断地提升会计制度的各个水平,及时对于日益复杂的经济状况进行反映。
(二)加快会计文化的建设
为了很有效的防范会计舞弊所带来的会计风险,除了改革以及对准则的完善,还要对于制约外的因素进行关注,像是道德文化。会计文化指的是在社会实践的创造,将民族特色充分的体现了出来,进一步的推动了会计现代化管理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会计文化属于会计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发展的创新,在整合会计的资源、对于会计风险的防范起到重要的作用。
五、结束语
财务风险的防范是企业生存以及发展的保障,也是使国民经济保持活力的必要措施。这不仅只有企业来提高自身的水平素质和防范风险的能力,还需要社会为企业发展创造出和谐的环境。在政策实施上对企业适当的倾斜,为企业量身制定出有效的发展措施。使我国的社会经济健康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闫淑敏.企业会计风险的辨析与应对[J].会计之友,2008(11):27-28.
[2]刘美娟.企业会计风险及对策探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7):201-201.
一、银行现代化金融模式分析
互联网下的现代化金融属于金融行业中一种新的运行体系,其运行模式与传统银行及融资模式有所不同,在此模式下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将不对等的市场信息降至最低,这样就不再依托于传统信息的中介。我国目前的网络金融涉及的内容主要有网络支付与线上融资,前者属于网络金融最早应用的一个模式,后置是基于电子商务平台与电商信用基础上的,这样的一种新型融资方法据别操作便捷、投资低等特点,对于短期小额信贷的发放特别适用,所以该种金融运行模式特别适合一些小型企业。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处理应用为网络金融的运行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这里的信息处理属于网络信息技术的范畴,该技术使得供需双方可以互相获取各自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这是互联网金融的一个核心,亦是后续风险管理控制及资源配置操作的前提。通过互联网,运用云计算、搜索引擎以及社交网络技术等等,能够保障双方金融交易信息不被窃取。而通过互联网的信息平台则能够准确分析信息流、资金流以及物流等,从而为个人或者微小型企业服务。
二、金融风险管理中现存问题
(一)风险意识薄弱及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
在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市场环境下,金融业快速扩张的同时,出现越来越多风险问题,由于我国在改革开放前形成的传统金融观念普遍存在,金融风险意识薄弱,对金融风险管理了解程度较差,甚至还会认为经济市场上的收益或亏损不会对自身利益造成影响,出现诸如企业躲避银行债务,向银行转嫁经营风险,盲目扩张业务,热衷于违规账外经营等现象,存在大量不良债权,导致金融秩序严重混乱,潜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这些都充分显示我国目前金融风险意识较为薄弱。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康持久稳定运转得益于完善的金融管理体制,我国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从经过改革开放发展至今已取得明显的改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管理体制尚未完善,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有效率较低。
(二)金融避险工具及产品业务较少
在全球经济金融市场下,有存款、贷款、期货交易、理财业务、混合经营、全球化运作等金融业务,但我国金融市场现有的产品与业务中,仍以存款和贷款为主,企业能够进行风险管理和防范的套期保值工具较少。金融避险工具较少,产品业务形式单一,未能适应全球经济金融市场发展,各行各业的投资者对优质金融产品服务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我国为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投资优惠的政策和条款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投资和金融机构的涌入,在我国金融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的同时,我国金融机构的生存危机也大量出现,造成当前我国金融市场整体发展不协调。
四、加强银行内控及金融风险防范对策
(一)加强银行领导认识
为实现银行风险控制和防范,需重视会计人员思想引导。管理者需要全面认识会计风险管理重要性,同时针对会计风险的管理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以便农商行的会计功能可以正常进行。银行还要充分发挥领导的作用,引导银行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到会计风险管理和防范工作中,同时还要进行宣传与教育,以便银行工作人员充分认识会计风险,进而实现会计风险控制和防范。
相关银行应引进国外先进思想与制度,以银行现有规章制度为基础,加强财会信息公示,同时制定完善财务会计信息公示的标准,对最低标准进行统一,保证财会工作的信息公示可以正常进行。银行还要实时公示与核查流动资金的拥有率、资本占比与风险控制方式等,按照不同地区农商行情况,构建信息公示的标准。
(二)完善会计风险监督系统
我国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必须在完善的法律体制基础上,加大金融市场监管力度,建立科学合理金融信誉等级和财税制度,从宏观经济上对微观金融进行合理有效的把控,从多方面开展防控金融风险管理工作。
银行部门经营目的就是为了盈利,但在制定考核标准时,需要重视经营稳态与营利双重的考量,将经营责任划分到每一个部分,甚至具体到每个人。例如:可应用周期性的会议总结方式,组织银行各个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分析数据,建立科学信息反馈的渠道,以便财务工作者发现实际工作问题,然后及时上报与解决;对工作人员业绩进行考核,如果没有达标,需要进行相应惩罚,一些表现较好的要予以奖励。
(三)培养优秀的高素质金融人才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中资质老金融人员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方法,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传统金融管理观念和方法已无法满足现代金融市场需要,所以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需要优秀的金融人员。学校是培养高素质金融人才的基地,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形势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教学中对金融课程体系逐步完善,学习金融专业知识,为金融行业培养综合素质高的金融人才。
(四)明做好风险管理与控制
银行需要借助自具备的一些优势不断克服发展中的不足,同时不断对风险管理与控制的相关机制、体系进行完善,向现代化金融机构成功转型。同时也要认清自身资金实力、政策资源以及用户资源、金融结算等各个方面具备的优势与不足。与此同时,国有的银行在激烈的现代化金融市场竞争中,也要对自身风险控制体制进行创新,特别是对于线上信用的评级体制务必给予完善,使其与传统金融的信用评价充分结合后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公开违约信息的效果。另外,国有的商业银也要对现代化金融带来的挑战与机遇进行预估,发掘更多的金融用户,争取扩大自身的取信息获取渠道和提升数据分析与整合,使得自身金融运行更加透明全面,为用户提供更好地服务。
(五)在金融市场中定位自身发展方向
积极做好风险控制十分关键。银行需要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认识用户实际需求,向满足用户个性需求的目标迈进,积极推出更多与用户相适应的业务产品,向用户提供全面金融服务。另外,银行要对自身风险实施分层或者集合的管理方式,通过极强的用户信息处理能力扩大自身用户群。此外,传统的银行需要充分扮演着全能理财管家之角色,充分结合自身的灵活性与可靠性,无论是个人用户还是企业用户,均为其提供一种人性化的金融服务。
【关键词】施工企业;风险;防范;控制
一、引言
风险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企业财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可避免的要面对风险。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影响的不断加深,企业的经营风险最终将转变为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又一次成为财务管理人员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内需,保障经济的快速有序发展,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其中对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投资巨大。这些利好消息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施工企业要想取得、巩固、扩大市场份额,必须正视风险管理,加强对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笔者认为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投标风险、融资风险、材料成本风险、资金管理风险和成本增加风险等方面。全面掌握风险管理的知识,建立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及时防范企业经营中的各类风险隐患,是施工企业目前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施工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从建立投标风险评估机制、合理外部融资、降低材料成本、加强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资金风险管理和控制工程成本等方面对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提出改进措施。
二、目前施工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
由于种种原因,施工企业风险防范和控制意识淡薄,极易造成企业亏损和资金链断裂,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企业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保证企业现金流为正数,而企业利润是决定现金流的主要因素,企业没有利润,其现金流缺乏增长动力。因为靠融资等方式维持正的现金流的企业,意味着其资金运转出现危机,严重的倒闭破产。本文主要从施工企业投标风险、融资风险、材料成本风险、资金管理风险和成本管理风险等角度对目前施工企业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以期引起共鸣。
1.投标风险
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出台,建筑市场规模的扩大,给施工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建设单位的建设资金来源普遍受到冲击,极易造成建设资金不到位。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为了工程进度和企业效益不得不垫资施工,从而加大了资金成本,造成工程款回收困难,甚至引发资金链断裂。因此施工企业在看到扩大内需政策带来的机遇的同时,更应关注其中的风险。不顾自身人员、技术、设备、资金和管理实力,为扩大市场份额盲目投标的做法是危险的。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为了达到中标目的,施工企业纷纷竞相压价,有些投标报价甚至低于成本价。由于低价中标,使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造成行业利润率较低,加剧了企业的资金紧张,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风险。
2.融资风险
由于投标和工程施工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施工企业不得不向金融机构借款,以维持其资金流转。在金融危机的大前提下,借款能否如期获得,能否在额度和期限上获得保证,金融机构能否按计划提供,利率是否稳定,宽松货币政策能够延续多久等等,这些都给施工企业带来了一定的融资风险。此外,施工企业的借款一般为短期借款,而工程项目施工周期长、回款速度慢,借新债还旧债已成为施工企业普遍现象。况且大额借款不但造成施工企业的资本结构中债务比例过高,而且在企业经营状况较差的情况下还会导致企业资不抵债,面临破产清算的危险。
3.材料成本风险
材料成本是施工企业工程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测算它已占到工程总成本的60%左右,是工程项目质量和效益的源头。近年来,材料市场价格变动频繁。2008年上半年,钢材价格大幅上涨,下半年又大幅下跌,国际原油价格也是在大涨之后大幅下跌。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出台,全国掀起基础建设投资的热潮。某些地区多个项目同时开工,当地资源和生产能力严重不足,施工企业只能被动接受高价材料,甚至出现“抢料”现象。有些地区出于安全和环保的目的,限制和禁止砂石料的生产,施工企业只能到外地采购材料,造成材料运输成本的大幅增加。为拉动经济快速发展,山区项目、铁路项目逐渐增多,项目规模越来越大,工期越来越短,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材料供应愈加困难,材料市场的形势日益复杂。特别是路面项目,材料供应已经成为项目施工进展的决定因素。
4.资金管理风险
资金是施工企业抗风险能力的主要体现,在金融危机中倒下的国内外大企业无不是缺乏资金造成的,其中资金集中管理是应对风险的重要举措。施工企业的特点是流动频繁,高度分散,工程项目遍布全国,甚至在国外。企业有限的资金分散在不同的工程项目,不能充分发挥资金集中效应。在投标过程中,许多建设单位增加了抵押和履约保证金的比例和额度,而且越来越多的建设单位将银行保函改为现金保证金,这样就增加了施工企业的资金压力。施工企业一部分工程款总是以应收账款的形式长期无法收回,再加上部分建设单位因资金不到位等原因,不能按期支付工程款,致使企业的应收账款有增无减。由于建设单位一般都要按工程结算的5%~10%扣质量保证金,而且按规定都要在工程竣工后一定时间后才能返还。目前,竣工工程结算工作普遍滞后,大量存在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这些款项很容易变成坏账、呆账无法收回,严重影响了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施工项目资金使用缺乏计划和监控措施,存在大量不规范的资金支付。项目施工过程中,不及时支付款项,协作单位、材料供应商会以停工、短供威胁,税务机关会要求支付滞纳金和罚款,劳动监察机关会强制支付民工工资,加剧了项目资金的紧张。
5.成本管理风险
近年来,建筑市场招标竞争激烈,并且标价压得越来越低。施工企业要想保持项目利润,必须在降低成本上下功夫。在经营过程中,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机械成本、安全环保成本等逐年提高,这就给成本管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在国家刺激经济的影响下,项目工期越来越紧,施工质量越来越高,施工企业要想保质量和进度必须加大人员、材料、机械和资金投入,从而加大了项目成本。目前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还处于较低水平,忽视成本的事前规划和事中控制,使成本管理变为“秋后算账”。项目目前普遍存在材料管理不严,浪费现象严重;关键控制岗位缺乏人员控制;工程返工和停工待料想象时有发生。这些情形将会造成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的极大浪费,管理费用超预算,项目成本超支。
三、施工企业风财务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为应对金融危机,指导企业财务管理,财政部了《关于当前应对金融危机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财企[2009]52号)。施工企业应根据财政部要求,针对企业实际加强会计内控制度建设,控制风险,谨慎决策。会计内控制度建设是强化企业管理,化解财务风险的关键措施。尤其是在金融危机肆虐的今天,更需要内控制度来监督控制、规范经营和财务行为,防范由其导致的财务风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1.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建立投标风险评估机制
施工企业应当分析金融危机中的建筑市场现状和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对建筑行业的影响,结合近年来经营发展和财务管理情况,理清经营思路,细分市场,制定科学的企业发展战略,避免因盲目扩张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施工企业在投标之前要对建设单位的资金实力和信用状况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全面考虑风险成本,建立起投标风险评估机制。要对拟建项目的资金流动和盈利情况进行策划,从而为投标提供科学的依据。企业原则上不承接建设单位资金不到位的工程和大量垫资的工程。对个别因维护企业信誉,并且建设单位有明确要求需要垫资施工的,必须经管理层风险评估后做出决策。只有对拟建项目认真调查研究,树立投入产出观念,重视投标风险的控制,量力而行,精确报价,才能有效降低投标风险,从源头上加强风险控制。
2.合理外部融资,保障企业资金需求
施工企业要开拓市场、促进工程进展、保障资金需求、缓解资金压力,进行外部融资是必要和可行的。施工企业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工程进展情况制定资金需求计划,合理确定资本结构,搭配好长短期资金,利用财务杠杆,合理举债。对外部融资企业必须建立严格的审批程序,保证融资的及时性和必要性。目前施工企业的融资主要采用短期借款,这就要求企业树立偿债风险意识、信用风险意识,保证按期偿还借款,维护企业信誉。企业应与商业银行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申请较优惠的银行贷款利率和较高的银行授信额,为企业招投标、履约、动员预付款保函、信贷证明等银行业务提供便利,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3.多方面获取市场信息,降低材料成本
施工企业应通过各种渠道及时了解材料市场动态,对材料价格走势进行科学预测,提前采取行动,化解材料价格风险。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应根据市场状况和项目实际及时调整材料采购策略,比如对钢材、水泥等大宗材料进行集中招标采购;和材料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利用资金、技术优势介入材料生产;参与材料运输;利用承兑汇票在材料价格较低时进行价格锁定等。2009年3月27日,作为建筑用钢的线材和螺纹钢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施工企业可以利用资金对建筑用钢材进行套期保值,降低钢材价格风险。加大进场材料的管理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落实责任人,降低材料的丢失和浪费
4.加强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
健全财务风险机制,还要建立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系统。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是施工企业控制未来财务风险的重要方法,也是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财务人员要增强风险意识,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发展变化,及时分析财务数据,对企业未来财务活动和财务成果作出科学预判,当好企业战略决策的参谋助手。加强经济、财务、市场、政策等信息体系建设,强化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与企业发展战略的相互衔接,合理运用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方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注重发挥企业财务信息的预警作用,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监测预警工作,发现重大经营风险或财务风险,要及时向企业管理层汇报。
5.集中管理和按计划收付资金,规避资金风险
强化风险控制首先是要强化对资金风险的控制。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施工企业应该树立现金至上的理念,狠抓现金流管理。金融危机中企业生存的关键,是保证现金流足以维持生产经营所需。稳定充足的现金流,是企业应对危机、稳健经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全面树立以资金管理为主导的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强化现金流管理意识,高度重视企业现金流管理。加强资金运行监控力度,保证资金合理、安全使用是增强抵御风险能力的必要措施。施工企业资金风险管理应做好以下工作:
(1)资金集中管理是降低资金成本、增强资金保障能力、应对资金风险的重要举措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跨度大、流动性强,这就给资金集中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施工企业应结合企业实际建立资金调控中心,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则和章程,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使用,以便降低资金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益。
(2)切实强化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由于建设单位一般都要按工程结算的5%-10%扣质量保证金,而且按规定都要在工程竣工后一定时间后才能返还。另外由于建设单位资金不到位等原因,大量的工程计量款长期无法收回。施工企业要制定应收账款的控制和催收机制,明确责任,加大工程款的回收力度,规避资金风险,确保安全的资金供应链。
(3)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要建立良好的信誉,对外欠款项要根据企业资金状况及时支付
制定资金支付制度,资金支付要有计划,减少人为随意支付的发生。明确规定审批人员对货币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措施,审批人不得超越审批权限,重要资金支付业务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财务人员要根据企业资金状况和款项的轻重缓急进行支付,避免出现停工、诉讼等情况的发生。
6.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降低工程成本
序号
内设部门名称
岗位名称
环节
名称
涉及对象
廉政风险点及表现形式
风险等级
防控措施
1
劳保所
劳保所
全面负责社保各项工作
劳保所所长
监督不到位或约束不够,导致制度不能得到有效落实,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高
1. 加强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学习,不管提高政策理论水平。
2. 制定详细业务工作流程,接受干部群众和社会监督。
3. 深入基层队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调研,知道所内各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2
劳保所
劳保所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养老业务办理
工作人员
1.程序把关不严、内容把关不严,不遵守业务管理规定办理。
2.监管力度不够,弄虚作假。
高
1.定岗定责,严禁违反工作流程和工作纪律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