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会计行业报告

财务会计行业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会计行业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会计行业报告

财务会计行业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会计报告 宏观调控 投资决策

一、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简述

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是对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总状况做出的汇总,结合事业单位的发展状况,对单位的实际资金运行状况做出的书面汇总。

财务会计报告的组成主要包括: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其中的报表提现了单位资金的实际利用状况,是整个报告体系的核心和最重要的内容,能够真实地反映单位的资金利用状况,并且可以为下一环节的资金利用预算提供建议。

会计报表集合了一段时间内单位的实际财务收支状况,并且有实际的核算证据和核算资料,最能够直观的展示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而报表的附注则主要是辅助使用者了解报表的,对阅读报表时将会出现的疑问予以解答,详细解释了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内容。报告中的财务状况说明书是在报表的基础上对单位的财务状况做出的总结。

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统计工作,除了能够完成国家的预算计划、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外,还可以充分利用财务报告的成果,为单位自身的发展提供方向:

第一、大部分事业单位除财政拨款外,还有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性收支业务,事业单位除了完成国家计划实现社会效益外,还有挖掘潜力为社会多作贡献的一个侧面,从而实现增收节支,改善自身的运营条件和职工待遇,体现资产保值增值和按劳分配的薪酬制度。

第二、事业单位虽然不提供物质产品直接生产,但向社会提供精神产品,具有服务性并产生服务价值,如科、教、文、卫等各种事业单位。这些部门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对第三产业的智力服务依赖就愈加显著。

第三、多主体,多形式办事业,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已成为事业发展的趋势;收入分为预算内、外两部分和经营收入,而事业支出难以区分预算内、预算外和经营性支出的情况尤显突出;以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事业单位(如国立高等院校、广播电视、报社、医院等),经费来源主要系自身的事业性收费,重大建设项目资金不足依赖信贷资金。其会计核算办法应当较多地运用企业核算办法,从而保障会计报告对利益相关者的有用性。

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事业单位不断地强调财务会计报告的重要性,也在不断的改进措施,致力于提高报告的实用性。但是,这一工作目前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归纳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财务报告信息不全面,降低了报告的实用性

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大都表现出不完整的状况。伴随着事业单位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参与活动的增加,单位的资金流转次数也在不断的增加,给财务报告增加了难度;同时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报告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增加。使用财务报告的对象可分为多种,如 事业单位的投资者,债权人,还包括政府、顾客、社会伙伴、社会公众等,这些使用者使用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就对报告本身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要全面,质量要高,要为使用者提供详细的资料报告。

审视当前事业单位单位的财务报告,出于某些原因,仍旧存在谎报、错报甚至不报的情况,对单位及使用者将会造成消极的影响,无法满足各类使用者的需要。

(二)财会报告不及时

目前的财务报告大部分都是针对过去一段时间事业单位的财务做的总结,一般的单位要求每年的年后四个月内提交,这样一来,财务报告的内容已经严重落后于单位的当前发展,所反映的多位较陈旧的信息, 无法实时的为单位正在进行的活动提供有效的建议,使得财务报告的实用性降低。

(三)过分强调分析,忽略其他信息

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由于财务部门的人力物力有限,存在着简单罗列数据的现象。即使有些单位对进行了有效信息的提取工作,也对当下的单位的经济活动影响不大,缺乏预见性,无法预见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

三、完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措施

经济全球化虽然使得我国进入国际资本流通市场,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也是我国经济受到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因而,现行的事业单位更加要做好财会报告工作,为自身在经济市场的活动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完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可以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要明确强调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预期目标。财务报告不仅要服务于事业单位本身,还要为与事业单位有经济联系的各个机构或者个人提供有关的信息,为单位的未来发展服务。

接着,要保证财务报告的时效性和实用性,以期为现实生活中的单位活动提供有力的帮助和意见,为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把好财务关。

最后,除了通用的规范化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以外,增加专项报告,提供特殊指标和财务信息分析,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要。

参考文献:

财务会计行业报告范文第2篇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任何系统,尤其是人造系统,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而它的其他一切方面都必须服从于这一目标。财务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它也必然应该有自己的目标,一个不明确自身目标的人造系统是不可想象的。关于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目标曾经有过许多讨论,“受托责任观”是早期财务报告目标的主导观点,而现在普遍为人们所接受的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提出的“决策有用观”,即向使用者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信息。“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两者并不排斥,正如Solomons所言:“可以把会计确定受托责任的作用看作从属于决策作用,它构成决策作用的一部分。”而在财务会计目标基础上所建立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选择或评价可供取舍会计准则、程序和方法的标准,是对财务报告目标的具体化。

前已论及,一个人造系统所应发挥的功能,所应采用的方法、程序和所包括的内容都必须服从于系统的目标。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会产生多种信息输出,那么在财务报告中信息取舍应该以财务报告目标作为衡量标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将“决策有用”这一目标具体化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而财务报告中的符合质量特征的信息是衡量财务报告质量的标准。

二、产生分部信息需求的背景

由于以现值为基础会计的很不可靠性,历史成本会计虽然不断受到挑战,但最终成为人们对相关性与可靠性进行权衡后而作出的无奈选择。在保留了历史成本框架后,人们不断致力于提高历史成本的有用性,其中一种方法就是扩大年报的披露信息。

在经济全球化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公司经营业务涉足多个行业、遍布国家各个地区甚至世界各地,这样合并数据不再能够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他们需要更加详细的分解信息以更好地预测企业面临的未来机会与风险,从而作出理性的决策。因此,分布信息就成为人们在扩大年报的信息披露范围方面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76年了第14号准则《企业分部的财务报告》,之后又不断进行补充和修正,了一系列与分部财务报告有关的准则。其他国家如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都了关于分部财务报告的会计准则。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亦不断发展壮大,分部信息越来越受到关注,而我国至今尚未制定出一套关于分部财务报告的会计准则,这与我国日益多元化的上市公司发展状况极不相适应。因此,在我国研究分部信息披露具有现实意义。

三、分部信息披露有利于提高财务报告质量

财务报告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衡量财务报告质量的标准,那么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分部信息必然有助于提高财务报告质量。

(一)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进一步发展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提出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被认为是较成熟和成功地对财务报告目标进行了具体化。美国学者Gregory J. Jonas和Jeannot Blanchet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质量特征。他们在《评价财务报告质量》(Assessing Quality of Financial Reporting,Accounting Horizons,Sep. 2000)一文中指出,评价财务报告质量的不同方法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用户需求型,另一类是股东或投资者保护型。用户需求型的评价方法首先关注于为用户提供与他们资本配置或估价相关的财务信息,而股东或投资者保护型的方法则关注于为用户提供尽可能多和尽可能透明的信息。不过这两种方法的目标未必相互排斥,他们在很多方面相互初充。两位研究者认为应该由报告使用者来定义报告的质量,也即以用户为中心。因此,在综合考虑了投资者、债权人和用户需求的基础上,两位学者对FASB所提出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他们所建议的质量特征框架。这个框架是建立在FASB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框架基础上的。因为他们认为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代表了迄今为止关于财务报告目标和质量特征最先进的思想,为他们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开端。因此他们将其他评价方法中有独到见解的要素融入FASB的框架中,形成了如图1所示的质量特征框架(虚线部分为新增部分)。

图1 质量特征框架

从图1可以看到,这两位外国研究者已经将分解信息列入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框架中,也就是说,分解信息也成为了达到财务报告目标的会计信息所应具备的特征之一。而分部信息正是具备了这一特征,符合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由此,分部信息的披露无疑会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

(二)来自实证研究的证据

肯尼和科林斯先后于1971年和1975年发现,与仅使用合并数据的预测模型相比,使用行业分部数据的预测模型具有相对较小的盈利预测误差。另外的实证研究也表明,在相同的情况下,披露分部信息的企业未来经营报酬和经营风险的分析比不披露分部报告信息的企业准确的多。这些都说明,实践中分部信息也确实具有预测价值,符合倌息质量特征。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报告特别委员会于1991年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向企业报告用户调查他们对现存报告的意见及其信息需求,并在调查综合报告《改进企业报告——着眼于用户》中阐述了调查的结果及委员会的建议。其中就提出了对分部信息披露的关注和改进,充分表明了分部信息在美国是具有相关性的信息,他在企业报告用户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相类似地,厦门大学会计系博士后吴联生在我国也作了一个调查,并写成《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供求分析——兼论如何改进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报告》一文。根据该文所列示的调查结果,绝大多数机构投资者认为上市公司“非常需要”或“需要”披露经营业务分部信息(占93.53%)、市场(国家)分部信息(占76.67%)和产地(国家)分部信息(占86.66%),需要程度高。同时,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也认为,上市公司“非常需要”或“需要”披露经营业务分部信息(占88.89%)、市场(国家)分部信息(占71.11%)和产地(国家)分部信息(占75.55%),需要程度也很高。

财务报告使用者对分部信息如此关注,需求程度如此之高,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认为分部信息有助于他们的投资、信贷等决策。这再一次证明了分部信息的决策有用性。由此,分部信息的披露将有助于财务报告目标的实现,从而其对提高财务报告质量的贡献就不言而喻了。

以上论述说明了分部信息披露是提高财务报告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目前对分部信息的披露还很不规范,许多上市公司只求达到规定的最低标准即可,而不懂得利用分部信息向资本市场传递对自身有用的信息。同时广大报告使用者却对分部信息有巨大的需求,因此我国应加快对分部财务报告具体会计准则的研究与制定,促进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提高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报告特别委员会.论改进企业报告[C].陈毓圭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2] William R Scott.财务会计理论[M].陈汉文,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 丁兆军,卢文彬.分部信息披露:制度比较与会计难点[J].财务与会计,1999,(1):15-20.

[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5] 课题组.试论我国上市公司的分部财务报告[J].财务与会计,2000,(4):27-29.

财务会计行业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会计创新;经济活动

一、前言

财务会计指通过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全面系统地核算与监督,以为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其主要是对企业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信息事项,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进行加工处理,并借助于以财务报表为主要内容的财务报告形式,向企业外部的利益集团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这种信息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尺度并结合文字说明来表述的,反映了企业过去的资金运动或经济活动历史。

它的特点是比较真实和可以验证:财务会计对外提供的信息反映了企业与投资者、债权人等有关方面的利益关系,受到这些信息使用者的普遍关注;他们往要以为主要依据,作出有关经济决策;以财务报告是经营者领导下的会计部门提供的,即信息的提供者与使用者是分离的;为了增强信赖,就需要对信息的加工、形成和传递的全过程进行严格规范。会计原则、会计准则恙领土制度等财务会计的规范形式便应运而生。

二、现阶段我国财务会计的创新和加强势在必行

1.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财务会计提出了严峻地挑战,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应用上的新型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增长主要依赖知识和技术的创新,企业管理的重心也由实物资本转向无形资本。这个变化,不仅为财务会计在管理领域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加入WTO后,国际资本的一体化,会计职能的国际化,会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要求财务会计的法规、准则和管理体系等更加符合国际惯例。如何建立既符合中国国情,又能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财务会计管理体系,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现阶段我国财务会计的创新和加强要突出重点

新经济时代财务会计环境的重大变化,使财务会计的理论、实务和法规、准则等受到全面冲击。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财务会计的改革与创新,笔者认为,必须切入点要准,重点要突出,要集中力量,首先在较为直接的重点方面有所突破。

1.建立与新经济时代相适应的会计模式。会计模式的产生,依赖于特定的会计环境为前提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会计环境的重大变化,使传统的会计目标的制定、会计程序与方法的选择、信息质量要采以及会计规模体系等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不适应。

2.适应需要,开拓视野,将人力资源会计纳入财务会计系统。新经济时代企业的劳动主体是智力劳动,而智力劳动的知识价值如何认定、计量、记录和报告,将成为新经济时代时务会计的重要内容,同时,企业知识资本的空间和时间范围要比财务资本宽得多。适应新要求,就要开拓视野,把智力资本纳入核算范围,使人力资源会计成为财务会计的重要分枝。

3.改革传统的财务报告,增强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价值。财务会计报告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用户的需要变化而变化。因此新经济时代对财务报告的要求,一要适应“快节奏”,增强提供信息的及时性,有效地帮助信息使用者及时决策;二要拓宽报告的内容,不仅要继续提供财务资本信息,也要提供知识资本信息,还要提供未来信息:三要打破传统财务会计报告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做到实时报告与定期报告相结合,实现信息提供的多元化组合。4.改革传统的计量方法,使会计计量方法向多元化发展。传统的会计计量,是用货币计量表示。但货币计量单位的价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是不稳定的。用变动着的货币计量得出的会计信息实际是不真实的,而且新经济时代财务会计计量的重点,要从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转变,从财务资源向知识资源转变。这样就必须在会计系统中引入多种计量手段,实现会计计量手段的多元化。

四、现阶段如何创新和加强我国财务会计的一些措施

针对财务会计发展和实际应用问题,可以看出,未来会计的计量、确认、财务会计学向边缘学科发展、财务会计学理论体系的变革、财务会计人力资源价值的变革、信息环境下传统财务会计语言和企业财务会计文化将发生质的变化、信息工作环境对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等应当有如下趋势:

1.在信息社会条件下,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正受到强烈的冲击,包括对财务会计假设的延伸、权责发生制及历史成本原则的动摇等。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网上公司、虚拟企业的兴起,更对持续经营、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原则等传统财务会计学的核心提出挑战,各种无形资产——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等一切知识资源的待价而沽强烈地冲击着各类财务会计模式。

2.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总是要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用户需要的改变而改变的,市场经济是动态经济,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也应当是动态的。

3.对财务会计研究的改进。当前财务报告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要,如确认计量偏重于有形资产,忽视对无形资产,如人力资源、知识产权价值的确认与计量。特别是作为财务报告核心的财务报表,它所包含的信息,必须是符合确认的基本标准,能够在报表中确认的信息。因此,传统的财务报表模式是以能否确认为基础,要么能确认,就可进入报表;要么不能确认,就不能进入报表,所以可称传统财务报告模式为固定模式。在肯定现行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改进的建议有:改进企业报告中的信息类型,改进财务报表,改进审计在企业报告中的作用,形成推动改革的必要措施。

4.财务会计人力资源价值的变革。在信息环境下,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所扮演的角色、工作重点和工作价值将发生巨大的变革。信息技术的应用,彻底改变了财务会计工作的处理工具和手段。由于大量的核算工作实现自动化,更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重点将从事中记账算账、事后报账转向事先预测、规划,事中控制、监督,事后分析、决策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在信息环境下,财务会计人员不仅要承担企业内部管理员的职责,随着外部客户对财务会计信息需求的增长,财务会计人员还可以及时向外传递财务会计信息,为债权人、投资者、供应商和客户、政府管理部门等提供咨询服务,通过财务控制分析参与企业综合管理和提供专业决策。

5.工作环境对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目前财务会计人员所从事的核算和分析等常规的、结构化较强的工作,即将由信息技术系统完成,而财会人员则会更多地从事那些非结构化的、非常规的财务会计业务以完成对信息系统及其资源的评价工作。

6.财务会计语言和财务会计文化的变革。在信息环境下,传统的财务会计语言和企业财务会计文化将发生质的变化。财务会计语言词汇如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的作用将逐渐淡化;企业管理全面信息化的实现,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各级管理者和投资者可以实时地通过企业网访问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共享信息。

财务会计行业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财务报表舞弊审计策略

Abstrac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current market economy, the corrupt conduct of financial statement is numerous, which can not be discovered by a series of audit procedures, resulting in frequent failure of the audit cases. Based on the specific causes of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fraud, the author talks about his views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fraud and the audit procedures, hoping be helpful for the audit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

Key words: financial statements; fraud; audit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 D41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如何有效审计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是市场经济国家一个永恒的审计主题。进入本世纪以来,舞弊现象呈愈演愈烈的趋势。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欺诈事件也一直不断,“诚信危机”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国家会计学院《会计诚信教育》课题组对216家企业总会计师的问卷调查显示,88.45%的总会计师们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可信度持怀疑态度。目前,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的泛滥,已经对当前资本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与此同时,通过一系列审计程序却未能发现企业报表中所存在的问题,审计失败案屡屡上演。严重的后果是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对独立审计产生了质疑,影响到注册会计师职业的生存发展。因此,如何识别和审计财务报表舞弊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研究舞弊的动因,试图找出鉴别舞弊的方法,并且总结如何实施审计,从而为审计人员提供帮助。

一、财务报表舞弊的涵义

要弄清财务报表舞弊的涵义,首先要明白财务报表和财务报告的关系。财务报告包括数据化信息和非数据化信息。而财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是财务报告中提供数据化信息部分的载体,是财务报告的主要构成部分。

国内外对财务报表舞弊的定义有很多种,但是内涵基本上是相同的:即舞弊的主体为公司或企业,不遵循财务会计报告标准,无意识或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手段,歪曲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做出不实陈述的财务会计报告,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因此,财务报表舞弊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企业通过各种手段使得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数据所反映出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等信息与企业本来的真实情况发生了偏离,从而误导了信息使用者。

二、财务报表舞弊的原因

财务报告之所以不可信,是因为会计信息的制造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用了会计报表舞弊或是会计报表粉饰等方法,使得会计报表所反映出的情况与实际产生了偏离,而会计报表提供方对会计报表舞弊或是粉饰有其深层次的原因与动机。

(一)我国企业财务报表舞弊的内部原因

1、委托—风险。公司委托制本身存在的利益不相同、责任不对等、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全四个方面的缺陷。在我国,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是在“统一所有、分级监管”原则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由其委派董事、监事并选择经营者,在授权委托下从事经营活动,这种方式导致了国有企业链过长,国有产权“虚化”,国有资产所有权代表人虚化等问题,不可能使所有者代表进入企业权力机构和决策机构,从而使得监管乏力。这就为企业财务报表舞弊提供了一定方便。

2、内部人控制。所谓“内部人控制”,是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企业的外部人(包括股东、债权人、主管部门)监督不力,企业的内部成员掌握了企业的实际控制权,他们在公司战略决策中充分体现自己的利益,甚至和职工联手,谋取各自的利益。这种情况下,内部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可能发生财务报表舞弊行为。

3、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不对称。我国很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对称的情况比较严重,经营者的报酬在事前被一次性规定,激励机制不够。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经理人的报酬普遍偏低,报酬结构不合理,行业差距明显。这都直接影响到相关主体的内部控制力。

(二)我国企业财务报表舞弊的外部原因

1、制度安排不完善。制度通过利益安排对个体的行动产生影响,不同的制度安排就会导致不同的利益安排,有关会计信息的制度安排就会决定会计信息“制造者”和“消费者”行为方式。目前我国会计信息的制度安排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以及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则等等。有研究人员通过对我国企业报表舞弊案的分析发现,现有的制度安排本身排斥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并诱发财务报表舞弊行为,也就是说虽然有会计的相应技术规范,但相应的制度执行、监管与惩罚力度却不明确,惩罚对象不具体,造成受益者、授意者不受罚,执行人员却“代人受过”。在这样的制度环境下,会计主体更倾向于通过财务报表舞弊,提供对他们有利的会计信息。

2、会计外部监督弱化。目前我国会计信息的监管存在着诸多误区,严重地降低了监管效率,使得财务报表舞弊得以实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重视“单一”监管,忽视“综合监管”。外部监管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社会审计外,还有法律制裁、社会舆论监督、公司治理结构等都是整个监管链条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我国会计外部监督的关注焦点主要放在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上,其他方面的监管没有很好地带动起来,这反而影响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制约了注册会计师审计作用的发挥。第二,重视“硬性”监管,忽略“柔性”教育。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一方面,但制度终究需要人来执行,制度的执行之所以会产生偏差或是不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执行人的素质与修养有问题,我们在全方位的诚信教育上仍然不够,重视行政制裁,轻视民事赔偿。

三、财务报表舞弊的审计策略

(一)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识别

利用会计方法的选择形成的虚假财务报表,手段较为隐蔽,技术更为高级,往往做到了报表平衡及账表、账账、账证等相符,因此在识别方法上宜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财务会计行业报告范文第5篇

预测性信息(forecastinginformation),又称前瞻性信息或者未来导向的信息(forward-lookinginformation),是指在决策有用观念指导下,企业在传统的以面向过去为主体的财务报告或者公司报告中,增加对未来期间的财务或者非财务信息的披露。预测性信息一般意义上指以下几个方面:(1)机会和风险,如产业结构的变化、竞争加剧等伴随关键趋势出现的机会和风险以及特定企业所面临权利和义务的不确定性;(2)管理部门对未来营运的计划与目标,如有关开发产品或服务的计划,包括对计划能否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3)对未来收入、利润(或亏损)、每股盈利(或亏损)、资本成本、股利分红、资本结构等财务事项的陈述,即盈利预测或者预测财务报表;4对第3项的预测基础、假设、方法以及注册会计师的审阅意见。

预测性信息的特点是陈述者往往缺乏现有数据或者客观事实证实其陈述的客观公允性,主要基于估计和评价,对使用者来说是高度相关却可靠性较低的典型范例。正是由于预测性信息的内在风险性,对是否应该披露,应该披露到什么程度,以及应该制定哪些相关规定以确保其可靠性,是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

预测性信息的披露一般有三个途径,即:

(1)强制披露,公众公司的监管机构或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明确要求披露的内容,如机会和风险、管理当局的计划与目标,对于这两项预测性信息,各国基本没有分歧,均要求披露。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Form10-K中要求披露竞争情况和未交货定单,对其他风险和机会的披露要求则散见于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准则和其他规定中。我国2001年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中,在第四节要求披露风险因素,在第十一节、十二节分别要求披露业务发展目标和募股资金运用的计划。

(2)自愿披露,监管机构既不禁止也不强制要求的内容,但一旦披露,则要求遵循一定的披露规则并须得到独立第三方的鉴证。对预测财务报表即是如此,如美国是鼓励但不强制要求,我国由强制要求改为自愿披露。

(3)由投资顾问公司、专业投资研究机构、财务分析师提供,多为财务预测或者盈利预测、行业分析等,特别在美国,财务分析师行业的发展已经成熟稳定,有买方和卖方分析师之分,企业通过预测盈利向市场传递信号(signal)的职能常常由卖方分析师来承担。

由此可见,对预测性信息的第三、第四类内容即预测性财务报表及其审核的披露态度有较大分歧且处于变动之中,本文主要就预测性财务报表在公司年度财务报告中披露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探讨。

二、理论分析I:从财务会计的性质和财务报告的目标分析

任何事物潜质的充分发挥都在于人类智慧对其客观上所具有的使用价值的充分发掘、利用,达到主客观的高度统一。但任何不适当的运用,或者因期望太高而违背规律的行为都似拔苗助长,不仅不会达到目标,甚至会适得其反。

会计广为接受的基本职能(function)是反映、控制,反映是首要职能。因为“有了会计这种反映功能,就为我们的经济管理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因为它使我们能了解过去、说明现在、规划未来。”具体到财务会计这一特点将更加明显,这就决定了财务会计的主要任务是真实、可靠地记录并报告企业的经济活动(主要是财务活动),亦即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以已发生的交易和事项为基础,记载企业经济活动的历史。“如实反映经营状况,使人们了解经济真实是创造薄记和会计并使其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初衷,也是对会计的一项基本要求。”

美国财务会计原则委员会(APB)曾经在其第四号报告中指出:“企业财务会计是会计的一个分支。它在一定范围内,以货币定量的方式提供企业经济资源及其义务的持续性历史,也提供改变那些资源及其义务的经济活动的历史”(AICPA1970)。

可见财务会计或者财务报告产生的初衷是提供企业历史性的财务信息,使用者可以利用这些信息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情况,在此基础上评价经理人的业绩、企业在市场或者行业中的地位、预测企业的发展前景等。财务会计的这种性质或者职能约束着我们对其使用的范围,即决定了财务会计目标或者财务报告目标只能在此范围内发展、变化。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对预测性信息的需求呢?作者认为经济环境的变化是根本原因:

(1)证券市场的发展。以前直接而明确的关系逐渐模糊,代之而起的是广大分散的投资者和掌握公司实际控制权的经理层。股权分散的直接后果是投资者无法依据历史业绩解聘经理人,而是以对企业的未来是否有好的盈利前景来作为是否投资的依据,从而更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产生了对未来导向信息的需求。

(2)随着证券市场日益成为企业的主要筹资场所,公司规模迅速扩张,经济业务和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为了低成本筹资,企业经理人相对于投资者有更多的信息优势,消除至少是降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机会主义,保护投资者成为证券市场发展甚至存在的内在要求。

(3)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对于财务报告的目标形成两大学派,即“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证券市场的发展使得这场争论以决策有用观的胜利暂时告一段落,标志性的事件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1978年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一辑(SFASNO.1)。决策有用观的导向,使得公众公司的监管部门过分关注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而忽略了财务会计的性质。

这些只能说明在变化了的现实条件下,未来导向的信息对投资者是有用的,并未说明投资者所需的信息都应该由企业的财务报告来提供,完全可以以新的编报系统来实现,而这一系统的特性(不可验证引起的高风险性、消极保证性等)在其产生之初就为提供者和使用者所熟知,并针对这种特性形成专门的编报技术。否则可能会导致财务报告在众多竞争的信息渠道(如主要管理人员讲话、新闻稿、内部消息等)中逐渐丧失其核心能力,直到沦为一项可选择的信息传输手段,甚至退出历史舞台。

三、理论分析:预测性信息的特点

预测人员依靠的不是科学,而是将过去的趋势延伸到未来,隐含的假设是未来将与过去一样。预测是预测者基于过去、现在的信息对未来形成的一种期望。将过去的趋势延伸到未来所形成的期望,其可靠性因预测性信息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首先,公司所面临的机会和风险、管理当局的计划与目标是在信息提供当时即有迹象可以表明或者有一定程度的可验证性,比如公司所在行业的整体趋势、多元化经营的风险是长期积累形成的,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下一期产生的有重大影响的机会或者风险在本期毫无痕迹,所以基本上可列入现存的状况。管理当局的计划与目标,一般是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议的结果,其会议记录以及一系列可行性方案研究资料可以作为披露的基础,属于现存的一种事项,必须在招股说明书、年度报告和中期报告的披露准则之中。所以,以上两项预测性信息,实质上是现存的对未来预测价值非常高的信息,对于这些因素在未来期间如何发生作用以及作用的程度,完全依赖于使用者自己的估计。

而预测性财务报表则是在以上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量化的信息,涉及了未来期间的更多假设及判断。这里的假设和判断同前两项有本质的不同,任何一个有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这样精确的数据几乎是错误的,因为社会科学不会象已经过证明的自然法则的等式,这种等式详细说明了当前A点的一个现象如何前进到达未来的某一B点,也不会像牛顿的引力理论预测列文9号彗星与木星在1994年相撞,也很少有可能像潮汐和天气预报一样被科学预测。当我们看到美国一些财务报告的每股盈利同预测一致或者超出一美分这种情形,理智的使用者感叹的不是预测的准确性,而是对“摇尾巴狗”这一华尔街现象的无奈,财务会计信息关键的质量特征是相关性和可靠性,而预测值或者可预测性是相关性的应有之义,但这并非说财务信息本身就是一种预测,而是指预测过程中的一项输入,最终预测结果的形成受输入项和预测模式的双重约束。若将对财务信息的利用同气象学家对天气的预测相类比,则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就如同利用各种手段获取的诸如温度、气压、各级高度的高空风速等数据,气象学家对这些数据加工整理形成对未来的天气预测结果,就象报表使用者利用财务报告的信息和从其他渠道获得信息(如股价、管理人员在媒体上的发言、评级机构甚至小道消息等)形成对企业未来的预期。其中各种信息的权重、影响方向均由使用者的特性所决定,这些特性如风险偏好、知识结构、情绪等是因人而异的,故而不同人形成的预期不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概念框架中指出:权责发生制会计所提供的乃是收益,而不是管理方面的业绩评价,不是获利能力的估计,不是收益预测,不是风险的估量,也不是预测或估量的证实或者否定。评价、估计、预测、估量、证实或者否定这些工作要由投资者、信贷者和其他信息用户自己去做。

提供预测财务报表引起的主要问题是否是预测不准确(产生影响决策的重大差异)的原因难以界定,究竟是经理人为实现自己的目的(如影响股价、塑造形象等)而操纵预测还是因外界的客观环境非预期变化而造成?为经理人操纵预测创造了机会的同时也引起投资损失的责任很难归属,违背了市场经济行为中最基本的规则——责权利相统一,投资者不情愿为也许是经理人的过失或者欺诈遭受损失,经理人也不情愿为也许是使用者使用不当或者决策失误而承担责任。

当然,基于预测财务报表的难以验证等因素,各国对其限制很多。例如在预测财务报表之后会有类似于“仅供参考”、“不做为对未来的保证”等的说明,但对历史性财务报表的信心会扩展到同时报送的预测财务报表,这种信任会使投资者的使用分析功能退化,“因不确定而寻求帮助的使用者,其大脑倾向于相信而非质疑”;又如由范围式预测代替单一预测数据,这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绝对精确的预测数据同注定的差异之间的矛盾,并未消除预测财务报表同公司财务报告之间的不融合;再如对注册会计师如何审计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规范,但在预测基础、假设、方法等方面存在太多灰色地带,不能保障审核职能的恰当履行和编报责任、使用责任的划分。

评价预测的可靠性首先基于对预测人员本人可信度的评价,然后才是技术方面对预测基础、假设、方法的衡量。所以作者认为应该由专业人士或机构在对企业历史财务、非财务信息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形成对其未来财务状况、盈利情况的预测,这些专业人士或机构的生存基础在于其对企业和投资者的独立性,在于其所提供分析、预测的客观性、可靠性、及时性,他们在这些方面相互竞争树立信誉。当然也可以就这一行业制定相关技术规范、职业道德、责任条款。

四、预测性信息披露的实践

(一)机会与风险,计划与目标

如前所述,我国2001年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中,要求披露业务发展目标和募股资金运用的计划;美国SEC在Form10-K中要求披露竞争情况和未交货定单,AICPA在1994年的《论改进企业报告》中鼓励披露风险和机会而不鼓励披露盈利预测,FASB在2001年的《改进企业报告:强化自愿披露》中列举了预测性信息的范例,包括企业未来销售情况、产品开况、经营和财务计划等。在中美的公司年报中普遍都有此类信息的披露,或者辟专章或者在致股东信中、管理当局讨论书中。

(二)预测财务报表

预测财务报表在我国多被称为盈利预测。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股市刚开始发展,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要求初次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必须披露公司的盈利预测,并将此作为审核上市的指标之一。由于强制披露的不合理性,在1993年改为自愿披露,但股票的发行价格确定以盈利预测为基础,因此上市公司不仅在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上披露1~3年盈利预测值,而且也在年度报告中载有以后年度的盈利预测。为充分实行盈利预测自愿披露原则,证监会在1997年和2000年分别通知,取消首次发行股价同盈利预测的关系。当前,我国对盈利预测信息披露的现行规则是:《招股说明书的内容与格式准则》中规定,“如果发行人或其财务顾问或其承销商认为提供盈利预测数据将有助于投资者对发行人及其所发行的股票做出正确的判断,且发行人确信有能力对最近的未来期间的盈利状况作出比较切合实际的预测,则发行人可在招股说明书中提供盈利预测的数据。”《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准则》中规定,“原则上不要求上市公司编制新年度的利润预测。但公司若在年度报告中提供新一年度利润预测的,该利润预测必须经过具有从事证券相关业务资格的注册会计师审核并发表意见”。

上市公司盈利预测不实,曾是我国一个令市场和投资者都非常头疼的老问题。据统计,1997年至1999年新发行的公司,大多数不能完成招股说明书上所作的盈利预测,有的甚至在当年就出现了亏损。1999年上市的99家公司中,竟有78家公司实际完成利润低于盈利预测20%,比例高达78.79%.在2000年有融资行为的公司中,有123家曾对当年的盈利进行过预测,但只有6l家完成了其所作的预测。在2001年新上市并盈利预测的46家上市公司中,有4家公司实际完成利润低于盈利预测20%,6家公司实际利润低于盈利预测10%,两者占公司总数的21.7%.为规避盈利预测风险,2002年新上市公司大多数都没有出具盈利预测报告,有些公司即使出具盈利预测报告,表述也不清晰。

预测财务报表在美国多称为财务预测,其披露制度相对坎坷一些。美国在1973年之前是禁止向证券管理委员会申报财务预测的,因为它认为财务预测并非事实,不可靠,恐误导投资者。因此对以历史信息为主的财务报告的批评,在广纳各方意见之后,美国SEC在1973年证券法案5362号,正式允许公司自愿披露预测财务报表,截止1979年一直采取不禁止、不鼓励的立场。由于对未来导向财务信息的需求呼声甚高,SEC在1979年解释令,鼓励公司在申报文件及年报中增列软性信息(SoftIn-formation),如:管理当局预测,并于同年安全港规则(SafeHarborRule),规定只要财务预测是根据合理基础及诚信原则编制的,皆可受到法律保护。1986年,AICPA公布了AT200,即财务预测和计划,鼓励公司自愿披露,“可以包括在含有历史财务报表的文件中”。1995年,私人证券诉讼法案(PSLRA)规定了财务预测的免责制度,并采用了修正后的安全港制度,确立了“预先警示学说”以减轻预测性信息披露者的潜在诉讼风险,减少无理由的诉讼。

尽管如此,美国公司在财务报告中直接提供财务预测报表的例子并不多见,反而是财务分析师特别是卖方财务分析师发挥了更大的作用。由于卖方财务分析师同公司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使之丧失了独立的立场,故而美国的当务之急是加强对财务分析师这一职业的监管。

五、小结

不容质疑,预测性信息是非常有用的,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减少交易费用,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增强市场的透明度。

但作者认为:对于机会和风险、管理当局的计划与目标可以要求公司在财务报告中同历史财务报表及其附注同时提供,以利于使用者对未来获利能力等的预计和评估。但预测财务报表则应改变鼓励的立场,不提倡或者禁止提供,以免误导投资者,或者给公司额外的披露成本,可以发展财务分析师这一职业,以便使之以公允的立场对公司的盈利前景提供客观的评述。当然,如何监督、管理这一行业则是随之要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杜兴强。会计信息的产权问题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葛家澍。财务会计的本质、特点及其边界[J].会计研究,2003,(3)。

[3]葛家澍。反映经济真实是会计的基本职能[A].财务会计理论方法准则探讨〔C〕。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4]葛家澍。市场经济下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

[5]李玲。上市会司预测性信息披露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3)。

[6]王鹏程。对盈利预测若干问题的分析和研究[J].会计研究,1997,(3)。

[7]吴水澎。会计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8]徐建民,姜德增。新上市公司盈利预测可信度提高[N].证券日报,2003.

[9]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94)。论改进企业报告[S].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

[10]WilliamRScott财务会计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11]WilliamA·Sherdern.预测业神话[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12]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M].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

[13]M.Charfield.会计思想史[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