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子商务模式的特点

电子商务模式的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子商务模式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子商务模式的特点

电子商务模式的特点范文第1篇

内容摘要:当前,对电子商务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市场行为、厂商促销、政府策略等角度,对于电子商务中商品特性及其对厂商运营模式影响的研究很少。本文阐述了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及商品特性,对当前我国网络购物中消费者行为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电子商务过程中消费者决策行为以及电子商务厂商可采取的策略,揭示了电子商务商品特性的四大要素—标准化程度、有形与无形、信息负载量和时间敏感度。最后,对B2B、B2C和C2C电子商务中商品特性对其运营模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商品特性 电子商务 消费者行为 运营模式

1991年,电子商务于美国出现,迄今已经走过了20多个年头。仅2012年“双11”一天,淘宝网站促销的支付宝总销售额就高达191亿,同比增长260%,其中天猫为132亿,淘宝为59亿。正如电子商务出现之初大家所预测的那样,未来电子商务将占据很大一部分购物比例,而传统消费模式受电子商务的影响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每一个消费者由于网络的介入,其交易模式也更加灵活多变。过去,人们对电子商务的研究多集中于市场行为、厂商促销、政府策略等角度,很少有研究专门针对电子商务的商品特性。其实,当前电子商务的市场与技术已日趋成熟,但是在销售产品的种类、分类特性上,电子商务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对于电子商务运行模式而言,基于不同的价值链或整合能力将产生不同的营销方式,而厂家所销售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是整个运营模式的具体呈现。因此,商品可以说是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的原点,同样的商品可能不完全适应于不同的运营模式,研究电子商务商品特性及其对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的影响,进而揭示商品特性与消费者购物行为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及商品特性

(一)电子商务运营模式

电子商务作为21世纪全球主导的商务模式,在1994年全球销售额仅为12亿美元,而到2012年,全球电子商务销售总额高达5120亿美元,仅阿里巴巴就高达1579亿美元,成为世界最大电商。据预测,到2016年,全球电子商务将突破10000亿美元大关,并且未来10年全球30%以上的国际贸易将会以网络形式完成。

对于电子商务的定义,不同学者有不同看法,通常,基于Internet平台所进行的商务活动可被统称为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简记为E-commerce,即EC)。电子商务突破了传统商业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正以强大的生命力改变着企业经营模式与贸易方式。电子商务上的任何一笔交易,通常包含“四流”,即交易的“商品流”、配送的“物流”、转账支付的“现金流”以及传递的“信息流”。在四个层面上,电子商务的影响各不相同,例如,商品流和现金流能够提升企业内部作业与资金转换的效率;信息流能够促进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物流能够方便商品的运输。因此,基于不同的“流”将产生不同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当前,主要包含以下6种:企业对企业(B2B)、企业对顾客(B2C)、顾客对顾客(C2C)、顾客对企业(C2B)、非盈利电子商务和企业内部电子商务。在电子商务发展进程中,B2B是最早应用也是发展最为成熟的。在电子商务观念普及之后,人们对于电子商务最直接的印象就是网上开店,客户经过网店直接购买东西,而这正是B2C最基本的商业形态。

(二)电子商务运营的商品特性

Kotler(2000)将商品分为5个层次:核心商品、基本商品、预期商品、扩展商品和潜在商品;而Kotler & Armstrong(2000)又将实体商品分为两大类:消费品与工业品。消费品是以消费者购买习惯作为分类基础,又可分为便利品、选购品、特殊品与忽略品;而工业品多以成品以及生产过程的方式进行分类,包括物件、资本、供应品与服务。

当然,适合于电子商务销售的商品与实体店铺毕竟不同,在评价适用于电子商务的商品特性时,Figueiredo(2000)指出,许多实体商品在电子商务中交易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商品的特性往往难以被精确呈现。据此,Figueiredo(2000)依照商品品质鉴定的难易度,将电子商务上销售的商品分为四大类,如图1所示。

从商品特性看我国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行为

(一)当前我国网络购物中消费者行为

电子商务厂商采用何种运营模式根本取决于消费者愿意付出的购物金额,分析商品特性对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的影响,首先应探讨商品特性如何影响电子商务的消费者行为。图2为2010年我国网民网购各类商品支付金额占交易总金额的比例。从网购市场各类商品交易金额所占份额看,电脑通信数码产品及配件占交易金额的比例最高,达到26%;其次是服装鞋帽,为24%;第三位是充值卡、游戏卡等虚拟卡;家用电器占比为9%;家居百货为9%。

(二)电子商务中消费者决策行为以及厂商可采取的策略

传统的行销学基本不考虑商品特性,基于传统行销学的电子商务厂商尽可能贩卖各种商品,这使得电子商务的优势难以得到有效利用。对于任何一款商品,消费者做出消费行为的过程基本类似,都要经过5个过程:问题认知、信息收集、方案评估、方案选择与购物结果。对于不同阶段,电子商务厂商可采取不同的策略,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电子商务中消费者行为主要为三个过程,搜索、评估与交易。当前,电子商务提供商最为缺乏的,就是提供可供比较的商品,以便消费者作出更为有利的消费决策。

(三)从商品特性角度分析主要电子商务商品

对于电子商务而言,其商品特性主要包含四大要素:标准化程度、有形与无形、信息负载量和时间敏感度。据此,对目前我国主要的10种电子商务商品特性分析,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商品特性,对于不同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其影响也有一定差异。

商品特性对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的影响

(一)对B2B的影响:以高度标准化商品为主

对于B2B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其主要的商品为电子产品、汽车、原材料等大宗物资,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其商品和原材料可以高度标准化,无论从制造还是销售看,B2B厂商都可以成为标准化的制造商。另外,除了电子产品可能包含一些信息资讯外,B2B电子商务中大多是具有实体的有形产品,有形产品的包装、物流和运输等成本必不可少。因此,对于一些定制化的少量商品,在无法规模生产的情况下,包装、物流配送等成本可能会成为厂商的负担。从商品所包含的信息程度看,B2B将原材料制作成商品的过程中包含了大量资讯信息,特别是对一些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产品,其它厂商要进入其中,难度很大。从商品的时间敏感度(时效性、购买频率与生命周期)看,B2B电子商务主要销售商品的时间敏感度普遍较低。因此,对B2B电子商务来说,适合发展的是高度标准化、信息负载量较高且时间敏感度较低的实体商品,这类商品与B2B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更为契合。

(二)对B2C的影响:信息负载量不高的商品

对于B2C电子商务,资料显示,购物比例较高的是美容保健品、书籍以及电脑附属产品等。与B2B相比,B2C商品的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说明消费者对于商品具有更多的灵活性。而在商品的有形与无形方面,B2C更易提供无形产品的销售。在商品的信息负载量方面,B2C电子商务商品的信息负载量不会太高,由于B2C电子商务是厂商直接对消费者的交易形式,其提供的交易流程比较格式化和标准化,也就是说,厂商更多地期望以价格换取交易效率,自然不会过多关注商品的信息量。最后,在商品的时间敏感度上,B2C电子商务能够容纳时间敏感度较高的商品,如订票业务、食品鲜花配送等,但是其时间敏感度无法与C2C相比。

(三)对C2C的影响:定制化商品将成为市场主力

在C2C电子商务中,据雅虎调查显示,其17种分类商品中,消费者使用较多的是精品与服饰、手表与流行品等。表面看来,标准化商品仍然是C2C主力。实则不然,在标准化的背后,这些商品都是可以大量定制的。C2C由于是消费者之间的交易行为,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必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对于那些规模不大的商品较B2C更容易出现。从商品有形与无形看,C2C不太适合看不见、摸不着等高风险的无形产品的销售。从商品的信息负载量看,C2C比B2C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向消费者提供高信息量的产品。最后从商品的时间敏感度看,很明显,C2C一般不会出现敏感度极高的拍卖品,由于C2C要求买卖双方花费更多的时间在交易上,因此,时间敏感度较高的商品或许经不起较长时间的等待。

参考文献

1.李晓东.电子商务—21世纪全球商务主导模式[J].国际贸易问题,2000(3)

电子商务模式的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特点;发展趋势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2.107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2-0-01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子商务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迅速成长起来。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交易手段,极大改变了经济领域的交流模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电子商务对于企业生产经营手段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今天,我们要深入发展电子商务经济模式,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下,电子商务应成为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内容,这里对其发展特征与趋势进行研究,为企业制定长期发展的战略计划提供支持,为完善企业管理做准备。

1 电子商务的特点

电子商务是借助电子工具所开展的商务活动,是企业经营的一种新手段。与传统的经营模式相比,电子商务具有其独特的特点与优势,具体而言,电子商务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主动性。这种主动性特点表现在企业销售的主动性与消费者消费的主动性两个层面,对于企业而言,需要主动利用信息网络系统,针对消费者的需要通过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进行商品的网络销售,而对于消费者而言,也需要积极主动地根据自己需要进行网络信息查选,以实现与商品供应者进行信息交流,实现消费需求。第二,迅速性。电子商务进行交易,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商品的交易。第三,高速成长性。电子商务这种新的交易方式很受企业和消费者的欢迎,企业和消费者利用电子商务交易平成的交易额每年都在以极快的速度增加着。电子商务受到企业与消费者的亲睐,具有高速的成长性特点。第四,低成本性。电子商务是借助信息网络系统进行交易的方式,这种方式能够省去很多中间环节,从而实现大量地节约商品交易的成本的目的。正是这种低成本和高度便利性使很多商家都选择了应用电子商务模式进行产品的销售。第五,竞争性。利用电子商务手段进行商品销售,每个企业都会将自己的商品及有关的信息在网络上公布,任何一个竞争者都可以轻易地了解到竞争对手的商品推销模式、广告模式,了解到对手的产品价格等信息,因此,这种经营环境就决定了电子商务的高竞争性特点。第六,风险性。电子商务是企业利用网络系统进行商业活动的一种方式,在企业利用这种方式进行商品销售实现盈利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较大风险。在电子商务下进行商品销售,企业间的产品和服务呈现雷同化现象,这种现象会导致企业个体失去自己的基本客户群,这就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另外,企业在网上进行商品销售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不法分子,侵入到企业的网站内,盗取企业机密,截留企业订单或对企业的网络系统进行破坏,这样也会极大损害企业的经济利益。

2 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分析

电子商务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正是这种特点和优势的存在,使电子商务这种商品交易形式受到众多企业的关注,很多企业转变生产销售模式,开展网络电子商务商品交易模式,极快地实现了其经济效益。

随着网路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上网人数的不断增加,相信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是远大的。在信息化时代,企业利用网络开展电子商务活动,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进行信息登记交流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很多企业都开始建立自己的网站,通过网站进行商品销售。虽然,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历史尚短,但我国很多企业也在积极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现在在国内,很多大公司都有自己的网站,都在积极利用电子商务开拓自己地第二条销售线路,一些小型企业,也开始关注电子商务销售模式,很多小型企业已经利用电子商务销售模式实现了企业的壮大发展,因此,可以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网络消费主体的不断扩大,电子商务在现在和未来都将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电子商务的发展,主要问题如下:第一,网络问题。电子商务发展依托的是强大的网络系统,网络系统的完善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必要条件。而我国很多企业内部网建设速度较慢,网络兼容性不强,各自为政的情况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影响到电子商务的发展。第二,安全问题。在电子商务下进行消费,很多消费者会担心自己的信用卡密码泄露,对自己造成财产损失,一些企业也会担心自己的商业机密外泄,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因此,安全问题也是职业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问题。第三,法律问题。现在虽然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很快,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方面相应的法律制度还不是很健全,不能通过法律手段有效保障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这也影响到电子商务的正常发展。第四,配送问题。现在有很多企业虽然开展了电子商务网上商品销售活动,但无法实现将网络交易系统与商品或服务的配送体系的有机结合,这就限制了电子商务优势的发挥。

3 结 语

电子商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一些问题,制约了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完善发展,我们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必须要积极解决这些问题,要积极进取,不断创新,能够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支持,从而为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有效推动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聂林海.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和趋势[J].中国流通经济,2014(6).

电子商务模式的特点范文第3篇

一、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国内研究现状

1.对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成本的研究

一般大家都认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可以降低生产者、中间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费用,并且可以提高流通效率。朱永健(2006)、彭会萍(2008)等把农产品交易成本分为信息成本、订约成本、流通成本与监督成本等,认为电子商务下农产品交易成本低于传统交易成本。杨军、王厚俊(2014)基于理论基础,分析了电子商务交易与传统农产品交易背景下供应链条上的交易费用,认为利用电子商务进行农产品交易的费用要远低于传统模式下的农产品交易费用。但是,张忠根等(2005)把农产品交易分为寻找、比较、检查、谈判、购买与支付、运送、购后等环节,分析了在这些交易环节的成本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与传统环境下的差异,得出的结论认为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交易成本要高于传统交易模式。

2.基于消费者购买意愿与信任角度的研究

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与信任程度关系着农产品电子商务能否快速发展,因此近年来基于消费者购买意愿与信任的研究展开。林家宝、张蓓(2012)从中间商的角度出发,选择卖家信誉度、口碑推荐、网络商盟和社区物流服务质量和第三方认证等因素构建了农产品电子商务消费者购买意愿的理论模型,实证分析这些因素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实证结果为,口碑推荐、第三方认证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显著且影响是正向的。而其余的四项卖家信誉度、物流服务质量和网络商盟和社区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不显著。何德华、韩晓宇等(2013)对消费者意愿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产品安全、质量预期和网站信息丰富程度显著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而价格折扣、包装及物流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不大。林家宝(2015)以水果为例,从产品特性、服务质量和消费者特征三个方面考虑,构建了水果电子商务消费者信任影响因素模型。其中,产品特性包含水果质量与感知的价值两项因素,服务质量包含物流服务质量与网站设计质量这两项因素,消费者特征主要是指沟通和信任倾向对消费者信任的作用。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这六项因素都对消费者信任产生显著的影响,其中,产品特性即水果质量和感知的价值队消费者信任产生的影响最为显著。

3.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的研究

对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分类没有明确的标准,在研究过程中学者们根据实际需要,按照不同的分类依据,将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分为不同的类型:(1)根据农产品电子商务在实际中的应用,可以将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分为G2B模式、G2C模式、B2B模式、B2C模式、B2B+C模式及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等(孙百鸣,2009);(2)根据交易对象、交易主体和交易活动的不同,可以将农产品电子商务分为P2B2C、垂直型B2B模式和P2G2B三种较为成熟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牟静,2011);(3)从生鲜农产品角度看,生鲜电商最基本的是B2C模式,后来发展衍生出来F2C(农场直供)模式、C2B(消费者定制)模式、C2F(订单农业)模式、O2O模式和CSA(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等(洪涛,2013)。此外,还有学者根据县域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特点,将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分为遂昌模式、成县模式与通榆模式。

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的比较,主要目的有三种:(1)比较不同交易模式各种模式的特点、作用,分析其能可以发展得范围,做出预测。郭娜、刘东英(2009)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B2B模式、B2C模式、C2C模式以及C2B模式等分别进行比较分析,其中B2B模式包括买方集中模式、中立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与卖方集中模式。在文章中对这些模式进行了分析,分别指出了这些模式的特点与作用,并界定了这些模式可以在什么范围内发挥其最大效能,此外,还对各种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的发展前景做出了初步预测。(2)分析比较现有的交易模式,找出适合中国农产品交易的电子商务模式。关海玲等(2010)等将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的特征分为目标顾客和市场、定价、收益来源、优势及农产品的经营特色六个特征,基于这六个特征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B2B模式、B2C模式与C2C模式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认为,第三方网上交易市场模式面向的是企业和用户,可以形成综合性的公共平台,是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农产品生产及其交易的特征,是现阶段最实用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3)分析比较现有的模式,提出新的适合发展的交易模式。刘士辉等(2013)基于交易成本理论、价值链理论与供应链理论等理论角度,对比分析了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模式与平台模式,探索符合上海市地产农产品流通特点的F-B-C模式,该模式由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市民广泛参与其中,进而实现农产品产销对接。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研究述评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研究时间较晚,但目前我国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研究已经全面展开,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与进展,但是由于农产品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兴起时间较晚,国内学者对农产品电子研究时间较短,并且随着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其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关系越来越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因此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在目前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研究中,研究方法以描述等定性研究与格力研究较多,对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的实证性研究非常欠缺。第二,整体研究有待加强,目前研究只是侧重某一方面,缺乏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系统性的研究,例如对供应链的研究,尤其是缺乏对农产品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的有效协同、一体化运作模式及其效率评价等的深入研究。第三,我国县域农产品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但是对此的研究较少。第四,目前国内对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研究文章虽然较多,但档次并不高,关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研究水平与深度有待加强。

电子商务模式的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 知识体系 四流融合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主要经贸方式之一,电子商务正在给世界贸易格局和经济增长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电子商务产业在我国飞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的现实问题却是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行业对大量专业人才的急需与大批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的供需两旺两难的客观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在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着深层次问题。笔者基于EC四流融合的视角,在对我国电子商务学科知识体系特点和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体系建设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创新性地从电子商务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四流”协同融合的网络商务模式的经济活动角度去分析,重新构建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体系框架,对我国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1.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体系的特点

多学科交叉融合注定了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体系宽泛的特点。但电子商务不是单一地强调经验的学科, 也不能简单定义为交叉性学科, 而是一门强调应用, 涉及到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经济科学、管理科学、社会科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边缘学科。电子商务来源于商务理论的发展及信息技术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 其内容涵盖多种学科领域,必须广泛综合各学科知识内容, 交流融合各学科的研究成果, 形成一个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崭新的学科理论体系, 以便探讨研究电子商务, 运用电子商务的研究成果与技术解决电子商务活动中出现的问题[1]。

按照汪应洛院士(2000)[2]的观点,电子商务学科可以概括为以提高商业效率和增加商务便利为目的, 系统集成所有电子信息技术的学科, 既通过电子化手段来完成整个商务业务流程和交易活动。网络经济的速度决定了研究滞后的特点,实践之后再理论总结的现状告诉人们, 电子商务的本质在于商务而不是电子, 正如IT的本质在于信息而非技术一样,商务流程与业务模式才是电子商务最核心的层面。

基于上述分析,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科属性可以归纳为四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学科紧密交叉复合,经、管、IT、法等贯穿全部知识内容;二是专业知识应用领域十分广泛,能够面向制造业、服务业等多个不同跨度的行业和领域;三是专业涉及内容快速变化,特别是信息技术的一些最新成果往往首先在电子商务领域进行推广;四是电子商务的本质在于商务,其核心在与商务流程与业务模式的创新。综上,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和主流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和电子商务学科特点相适应。

2.我国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体系发展历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与四个时间节点密切相关。

2.1 时间节点,2001年6月

教育部门正式批准电子商务作为目录外专业,在全国13 所高等院校开办,年底又批准83所院校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3]。同年召开了首届“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建设专题研讨会”,制定了高校设置电子商务专业应采取的方针和政策、规范了电子商务专业的设置条件及人才培养要求。

2.2 时间节点,2006年4月

教育部批准成立全国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提出了原则性的指导意见,建议采用computer+x的培养模式,确定了电子商务专业经济、管理、技术、综合四类核心课程的层次化与模块化计划。

2.3时间节点,2008年3月

教育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普通高等学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知识体系》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体系规范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知识体系和知识单元,其知识体系包括4个知识领域、24个知识模块和158个知识单元。该知识体系的建立对电子商务专业本科培养专业建设提供了规范性的依据[4]。

2.4 时间节点,2012年9月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电子商务专业由原先的增补专业上升为一级学科电子商务类(1208),规定了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120801)既可授予管理学或经济学学士学位,也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5],为电子商务专业今后的发展和各高校学科的不同定位指明了方向。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从以IT、经济、管理三大学科为基础的核心课程的建设到电子商务技术、经济、管理、综合知识体系框架的形成是我国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进步,但与此同时又产生了如下要在理论研究和战略层面上探讨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

第一,电子商务学科毋容置疑地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首先要解决的理论问题是,其专业应在原依托学科基础上延伸发展,还是应独立构建自己学科的知识体系框架。第二,在电子商务课程和大纲建设中,如何统筹好规范管理和专业学科特色的关系。规范管理是否必须统一按照教育部教指委标准,统一标准是否又会制约电子商务专业特色的发展。第三,在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具体实施方案中,如何理解核心课程和知识体系框架的关系。是采用核心课程去规范,还是采用知识体系框架的思想去统一标准。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过程中暴露出的必须解决的上述问题,根本原因在于电子商务专业发展中仅只有学科的交叉而缺少必要的融合,在建设过程中对本学科体系认识上的缺乏和理论研究的缺失。

3.“四流”融合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体系的重建

电子商务中的任何一笔交易或者商务活动,都包含着四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简称EC“四流”。也即一次完整的电子商务活动是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商流四要素的统一。“四流”是一个相互联系、互为伴随、共同支撑流通活动的整体,电子商务实施的关键是“四流”的高效运作和管理。“四流”各要素流的流动成本构成不同,其大小也不相当。信息流的流动成本包括信息、交换成本,信息网络建设运营成本等等。资金流流动成本包括资金传递成本、安全成本、保密成本等。物流的流动成本包括运输成本、速度成本、保护成本、网路建设与维护成本等。电商 “四流”中信息流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其在一个更高的位置对商品流通的整个过程进行控制,记录整个商务活动的流程,是分析物流、导向资金流、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笔者认为,电子商务专业的特色决不能仅仅从它源自的学科和专业去思考,而应换位从其产生发展社会交易活动新方式的大环境下去分析,这个特点就是电子商务是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整合的商务活动,从“四流”协同整合的网络商务模式的经济活动角度去分析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的基本构成特点,可能是支撑其学科发展的可行路径。基于“四流”协同整合的网络商务模式的经济活动角度来分析,首先,电子商务着眼点应是一种交易的经济活动,与其交易经济活动有关的相关知识是构成其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同时,电子商务是网上的商务活动,学生应掌握应用网络环境下的一些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但不是用于构建和开发。毕竟技术不过是应用的工具,商务流程与业务模式才是电子商务最核心的层面,它强调赢利与潜在价值, 强调对产业链的整合应用。资金流方面,主要涉及到网上支付与结算或是网络金融方面的知识,但重在操作流程的处理上。如果从这几个基本点去思考电子商务专业的基本知识体系就可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笔者认为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体系的共性体现在处理“四流”协同整合的基本知识上,特别是适应现代电子商务从信息流的层面向业务流、物流、资金流、商品流渗透并完全融合的趋势。而特性表现在办学专业对各行业电子商务应用领域的选择上。共性和特色的发展逐渐形成电子商务专业自身在发展过程中的学科知识体系框架。而“四流”协同思维的前提下实现培养学生的目标应定位在创新创业型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上,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全方位的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并逐步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最终实现电子商务学科知识体系共性和特色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金镇.关于电子商务学科体系的思考[J].沈阳大学学报,2002(2): 17-19.

[2]汪应洛.我国建立电子商务学科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5): 56-58.

[3]冯国,林黎民.我国 96 所高校开办电子商务专业[EB/OL].[2002-4-24].http:∥/20020424/3025373.shtml.

电子商务模式的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实践

电子商务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衍生的一种商务交易模式,普遍用于国际企业贸易交流,经济全球一体化使其作用更加明显。在商务交流中英语的作用逐渐体现出来。商务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具有复杂性、多学科性等特点,商务性是其主要特点,交流是重要手段和最终目的。因此,商务英语交流必须体现商务这一目的。国际电子商务对应用于跨区域贸易交流,并以网络为媒介。通过电子商务,可以完成网上订货、支付、发货的全过程。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国际贸易范围扩大,对于我国来说,应把握这一机会,培养商务英语人才。

一、电子商务的相关概念及特点

电子商务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产物,是通过网络这一平台建立其特殊商务模式之一。电子商务时代,我国产品出口更加方便,从而提高了我国在国际市场的地位。电子商务的出现不仅表现为企业宣传、网上订货等,还包含网络交流和货款支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电子商务也出现了不同层面的理解。目前,电子商务更加广泛化。其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电子商务以商务活动为核心,为客户提供了必要的商品交易和服务体系。但电子商务与传统交易的区别在于其建立了电子化的平台,利用电子化的工具实现产品宣传和产品营销。网络成为电子商务模式的主要媒介,国际电子商务主要针对跨国企业。语言是信息的载体,要确保电子商务的顺利完成,商务英语的应用必不可少。商务英语诞生于这一背景下,并且具有独立、开放和实用性强等特点。同时,商务英语涵盖了政治、法律以及营销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种重要的语言工具使得商务英语理论趋于成熟,并且通过商务实践的磨练,其在电子商务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基于其重要性,我们对其进行必要的分析如下。

二、商务英语在国际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一)商务英语阅读应用于国际电子商务

由于国际电子商务中会生成大量的交易记录,并且很多交易需要通过书面信函的方式来实现。这使得商务交易的双方必须具有一定的商务英语阅读能力,才能完成交易。商务谈判的信息含量大,商务信函的理解具有复杂特征,好的商务英语阅读能力是谈判者以及交易者能力的体现,也是交易完成的关键。对商务信函等书面资料,不仅要做到看得懂,还要求其具有一定的处理速度。另外,要了解对方的产品,也要提高商务英语阅读能力,这是由于很多国际厂商的网页产品介绍均使用英文,并且采用的是专业的商务英语文字。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电子商务交易事项并非一成不变。不断出现的新业务也要求交易者了解更多的商务英语知识,尤其是专业术语。作为一名优秀的商务英语交流者,要通过学习和经验累积不断的掌握更多的商务英语知识,提高其自身能力,从而在交易中发挥其积极作用。阅读信息既要明确重点,又要全面,以防止信息遗漏。当然,商务英语使用具有自身的原则,简洁通常是商务英语使用的基本原则。这要求阅读者在了解对方意义的同时,采用同样简洁的语言进行回复。尤其是在产品介绍上,必要的时候,需要采用一些缩写或者惯用形式,如手机的商标、出厂商家以及视频支持格式等。这要求商务谈判的双方达成共识,并且要掌握最基本的商务英语缩写及相关知识,从而准确的解读商务产品介绍,以免造成歧义而影响交易。电子商务管理同样不容忽视,在电子商务实践中,人们往往采用一些双方约定的方式来完成谈判,其目的在于减少谈判时间。但这种共识必须是双方认同的基础上进行。在这一方面,商务英语使用者的经验是关键,要具有学习精神面对新的事物、新的规定进行分析,并且应用使用的商务英语来解决商务交易,促进我国企业的发展。

(二)商务英语写作应用于国际电子商务

商务英语阅读是获得客户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写作则是其传达信息的主要途径。交易是双方共同完成的过程,因此仅读懂商务英语是没有意义的,这就要求商务英语使用者能够具有写作能力,对产品的评价和是否成交等应选择简洁的语言回复对方。商务英语写作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为产品性能和基本规格的介绍,写作能力阅读能力息息相关。我国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发展迅速,学校应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为企业输送大量的商务英语人才,使其能够掌握商务写作技巧,为企业赢得更多国际贸易机会,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E-mail邮件是目前商务英语传递的主要模式,其主要内容为交易前的协商、交易达成够的订货及付款以及相关过程。使用者要根据对象的不同和产品的不同来区别对待,这要求其在使用之前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语言风格,以最适合的语言来完成电子商务交易过程。

(三)商务英语在线交流在国际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交流。在电子商务中,在线交流同样是其不可或缺的环节。相比之下,商务英语阅读在信息获取上具有滞后性,只有在线交流才能及时了解客户,并给企业带来效益。电子商务的交流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软件来实现,语言交流对于使用者具有更高的要求,静态的商务英语模式无法满易需求,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得以彰显。目前,除了一些独特的交易意外,通常企业和个人均采用MSN、AOL或者SKYPE等交流软件,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国际交易的需求以及不同国家的使用习惯。离线留言也是一种交流方式,其语言同样要求简洁、委婉,目的明确。通过搜索引擎搜索目标服务、安全与认证等服务获得信息,完成交流过程。总之,商务英语交流在国际电子商务中占据着主要地位,与信函阅读和写作相比,交流更直接,是企业在电子商务贸易的成功的主要手段。

三、总结

综上所述,商务英语在国际电子商务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我国处于经济发展阶段,产品出口和进口量大,为此电子商务英语人才具有较大的缺口。商务谈判人员的英语阅读能力、商务信函写作能力以及交流能力都成为影响企业效益的关键。针对其重要作用,应做好国际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培训,不断的解决新的问题,增加经验并提升自身的能力。另外,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还应从市场的现状出发,使其具有实用性。也就是说,对于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来说,不仅要为其提供具有高能力的语言人才,还要为其输送具有商务能力的人才,了解商务谈判的细节,掌握商务交流的技巧。从而使商务英语人才在我国企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李丽.刍议国际电子商务英语词汇特点[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08).

[2]刘淑云,武立波.浅谈国际电子商务英语的特点[J].商业研究,2011(03).

[3]高嵘.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国际商务英语建设[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