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

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

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范文第1篇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法律法规;对比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8.160

由于环保、节能等要求,我国的建筑与房地产行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个转折点上,装配式工程成为了一个合适的选择。相对比而言,许多发达国家相对应的相关法律法规也较为完善[1]。因此,就我国装配式建筑相关法律法规中体现出的装配式建筑存在的问题,可适当借鉴装配式建筑较为发达的国家的相关经验。

1我国装配式建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我国装配式建筑的现状

我国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研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施工技术,发展至今形成了一系列装配式建筑体系。由于我国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研发水平跟不上社会的需求以及建筑技术发展的需求,因此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逐渐被全现浇混凝土建筑体系取代。[2]“十三五”期间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将重回重要的地位,国家将大力加快发展建设工程的预制和装配技术,提高建筑工业化技术集成水平。

在发展的过程中,国内随之制定了部分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规范,如:《CL设计规程》(2006年)、《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技术规范》(2009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10年)、《装配混凝土住宅体系设计规程》(2010年)、《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11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14年)等,与此同时,一些法律法规也在筹备建设当中。[3]

1.2我国装配式建筑存在的问题

1.2.1缺乏统一的专业标准

标准在建筑预制装配化发展的初级阶段有着相当的重要性。在我国,由于缺乏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的基础性研究和工程实践,致使许多技术标准仍处于空白,因此导致装配式建筑市场混乱、难以管理的现象。

1.2.2缺乏完善的质量评估体系

与传统式现浇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有许多特点,如:装配式建筑需要在工厂生产预制构件,因此构件的质量需要纳入评估当中;装配式建筑中含有一些非定量因素,必须考虑到相关数据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因此相关规定中传统的评估方式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装配式现浇建筑的评估。

2相关发达国家装配式建筑及其法律法规

2.1美国装配式建筑及其相关法律法规

美国的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建筑预制外墙和结构预制构件两类。美国的装配式住宅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期间开始实施配件化施工和机械化生产。现在美国每16个人中就有1个人居住装配式住宅,装配式住宅成为非政府补贴的经济适用房的主要形式。

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开始出台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逐渐与美国建筑体系相融合、趋于完善。由于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协会(PCI)的长期推广,美国的装配式住宅的相关标准规范已逐渐完善,其编制的《PCI设计手册》及一系列技术文件保证了美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2.2日本装配式建筑及其相关法律法规

日本1968年提出装配式住宅的概念,1990年推出了采用部件化、工业化生产方式、高生产效率、住宅内部结构可变、适应居民多种不同需求的“中高层住宅生产体系”,经历了从标准化、多样化、工业化到集约化、信息化的不断演变和完善过程。在此期间建造的预制混凝土结构经受了1998年阪神7.3级大地震的考验。

日本的相关标准包括建筑标准法、建筑标准法实施令、协会标准、企业标准等,其中日本建筑学会(AIJ)制定的装配式结构相关技术标准和指南为日本的装配式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日本的主要法律法规有《预制建筑技术集成》丛书、《预制混凝土工程》(JASS10)、《混凝土幕墙》(JASS14)等。

2.3丹麦装配式建筑及其相关法律法规

丹麦自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有大量企业开发了装配式建筑的相关部件。目前丹麦的新建住宅中通用部件达到了80%,既满足了多样性的需求,又达到了50%以上的节能率。丹麦推行装配式建筑工业化的途径是开发以采用“产品目录设计”为中心的通用体系,同时比较注意在通用化的基础上实现多样化。

丹麦是一个将模数法制化应用在装配式住宅中的国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模数协调标准即以丹麦的标准为蓝本编制。丹麦地处欧洲,欧洲的《欧洲规范》《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统一标准》(EN13369)、《模式规范》(MC2010)等均为丹麦预制混凝土建筑行业的标准化发展提供了助力。

3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思路

3.1确定并落实相关的标准规范

标准规范是群体所确立的行为标准,作为行业准则,能使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相关流程保持健康、高效,促进其发展。在标准规范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及时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原有规范、制定新的标准规范。

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应组织国内外骨干企业、国内外相关专家,对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基础性调查,并根据我国的现状,结合装配式建筑较发达的国家的相关标准规范,提出和落实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技术等标准规范,为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发展提供相关依据。此外,还需结合新的政策等,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原有规范、制定新的标准规范。

3.2确定并实施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评估体系

一个良好的质量评估体系,能解决装配式建筑市场混乱、难以管理的现象,能进一步保证相关标准规范的落实,并保证建筑行业及其他相关行业对装配式建筑的重视,以促进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发展。

确定一个良好的质量评估体系,对于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来说刻不容缓。根据装配式建筑较发达的国家的质量评估体系,装配式建筑质量评估应充分考虑不确定因素以及随机性影响,从装配式的各相关阶段(设计、预制件制作、施工、验收等)进行质量考核,并符合系统性、客观性、全面性的原则。

3.3完成装配式建筑规范与我国建筑体系的融合

完善的建筑体系对于一个国家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及建筑行业的协调性、统一性、可持续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工程,将会陆续有一些规范出台,而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令这些规范与我国现有的建筑体系相融合至关重要。

所谓融合,首先要保证装配式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我国建筑体系不冲突,二者需在原则、实施、监督等方面协调一致。这就要求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思考并提出建议,保证最基本的协调。

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共建共享 可持续发展 信息资源

1 引言

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图书馆开展资源共建、共知、共享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图书馆的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以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简称NSTL)、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简称CALIS)、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NSL)、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简称CASHL)、上海图书馆、上海教育网络图书馆、江苏省高等学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简称JALIS)、天津市高等文献信息保障系统(简称TALIS)等为代表的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已具备相当规模,并从整体系统框架的构建与部署转向面向全国或本地区的运行与服务,同时吸纳更多的成员馆加盟,加大共建共享的广度与深度。

目前,国内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已成趋势,是现代化图书馆必不可少的主要业务之一。但是如何保持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成果,建立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妥善解决可持续发展中的各类重大问题,需要业界和有关政府部门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来共同研究和探讨。

笔者调研发现,国家图书馆、NSTL、CALIS、文化共享工程、NSL、CASHL、上海图书馆、上海教育网络图书馆、JALIS、TALIS对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困惑主要有:

・对于纯公益的共建共享事业,如何建立一种可持续运行机制,是自我发展和滚动发展,还是主要依靠政府支持?共建共享事业是否可以通过商业模式和市场化渠道运行?

・对于以项目方式存在的共建共享模式,当项目结束后,经费的来源问题?项目如何正常地运转,对承担的建设和运行服务给予持续性支持?

・如何解决标准规范在具体实施、操作层面和推广层面的问题?

・如何站在国家的高度构建数字资源保存体系,解决结构缺失问题,推动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和使用?

・如何利用自身拥有的资源和各方面条件尽可能地为公众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务?

・如何通过绩效评估和宣传,提高共建共享组织和项目运作模式效益的显示度,争取各方面、特别是管理层方面更多的认知及对持续增长的支持?

在提供或使用数字资源的过程中,知识产权问题依然是最突出的。如何呼吁和配合国家主管部门出台相关条例,对共建共享给予充足的法律法规保障?

・如何更有效地联合起来,在现有基础上,寻找有生机和活力的发展点,使我国的共建共享更好更快地发展?

・如何充分调动发挥各成员馆的参与积极性,增强凝聚力,建立人力资源与技术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

在分析上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中涉及到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笔者从7个方面,对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前瞻性的建议和需要重点关注的若干问题。

2 改革运行机制推广标准规范完善法律法规

2.1 建立多元化、立体的、综合的共建共享运行机制

为了解决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促使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可持续发展,加强共建共享的凝聚力,共享组织和项目应在对全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统筹考虑、统筹规划、统筹安排、统筹协调的基础上,建立多元化的、立体的、综合的运行机制,推动全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持续有效地开展。共享组织和项目在建立自身的运作机制时要考虑以下因素:

・考虑共享组织和项目的未来发展。我国的共享组织与项目作为典型的公益性社会服务机构,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具体操作上,靠服务收费来支持共享都是难以实现的。这就决定了在目前的发展阶段,要通过政府投资保障共享组织和项目有充足的发展经费,用于新项目的规划、新技术的研发、新服务的设计等,对成员馆可以起到引领、带动和示范作用。共享组织和项目的发展经费一定要争取国家的支持,同时加强与地方的沟通,中央及地方联合,充分发挥中央、地方的积极性。

・考虑共享组织和项目的日常运行与服务,包括服务支持、技术支持、设备更新维护、人员聘用、馆舍和办公条件等。运行经费的来源有两种途径:①纳入国家事业的常规经费,设立常规运行经费进行支持;②成立公司支撑运行,通过服务收费来支持项目的运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属于公益事业,建成后主要还是鼓励大家尽可能使用,提高全民素质。目前国家图书馆、共享工程、CALIS等未来的建设思路都向纯公益角度靠拢。因此,共享组织和项目的发展趋势是旗帜鲜明地走公益事业道路。

・考虑共建共享组织和项目之间的协调。目前,我国的共享组织和项目都有一定的行业与区域特点。在现有框架下,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提到国家层面上,考虑相互之间的协调,做好跨行业、跨区域的共建共享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在资源层面上,各共享组织和项目要加强沟通,互通有无,资源互补,分工建设;在服务层面上,除了共享外可以有一定的交叉和重复,服务的交叉和重复促进了共享组织和项目的竞争,激励大家提升服务效益,为最终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考虑信息资源无偿共享与有偿共享的关系。共享组织和项目应在与成员馆充分协商与自愿互利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同时形成一个投入、贡献与共享的利益平衡机制,保证参加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活动的每个成员都能获得与其投入及贡献相应的利益,保持对共建共享的热情,提高其凝聚力。

・考虑共享组织和项目的研究机制。共享组织和项目要有更灵活的运作方式,用人制度,广纳贤才,吸纳更多不同行业、不同服务层次的人才参与进来,成立相对稳定的研发团队,长期跟踪国内外发展趋势,支持新技术的研发,对成员馆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将成员馆紧密团结起来,发挥共享事业的规模效应,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2.2 利用标准规范,促进共建共享全面开放

基于互联网的信息资源共享把标准规范的重要性推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准规范不仅决定了各共享组织和项目本地系统的开放程度,或说可共享程度,还决定了某个共享组织和项目的共享资源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能否持续地提供共享服务。因此,对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标准规范的建设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

・在标准规范制定时,首先应该考虑制定国家层面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行业标准规范,并尽可能与国际标准规范接轨。同时,要注意结合实际,并兼顾原有的标准规范。共享组织和项目应该积极参与进来,因为从某种程度上共享组织和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相应标准规范的可持续发展。

・在标准规范推广时,要有机构来推广维护标准规范。

有了标准规范还远远不够,需要在大的行业环境内运行和发展,其实用性与兼容性都需要有产业界的认可及支持。共享组织和项目应该担负起标准规范的大力宣传、推广、管理和培训工作。

・在标准规范应用中,信息资源共享总是在不同机构问进行,共同遵循的标准规范是能否有效地开展资源共享的基础。因此,任何共享组织或项目都要具有标准化意识,重视标准规范的建设与发展,规范标准规范的实践,投入专项经费支持标准规范的应用性研究和推广。

2.3 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共建共享行为

信息资源的重要作用日益显著,共建共享过程中引发的法律问题也日渐增多,由此引发对相关政策法律环境的呼吁。在研究分析国内外信息资源共享机构现状的基础上,笔者发现国内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可持续发展在政策和法律保障方面的主要问题是: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不健全、政策法规研究基础薄弱缺乏指导性、与国际接轨不够等。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从宏观着眼制定整体信息政策与法律体系,并呼吁专门的职能部门,给出指导性的原则与规定,使信息合作共享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国家制定共建共享相关的法律时,信息资源共享组织和项目应积极参法律条文制订的工作,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为共建共享事业寻求法律保护。

共享组织和项目要对相关的法律有充分的了解,并实时关注相应的司法实践。在可能的情况下,聘请法律顾问,规避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

・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构还需要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尊重和维护著作人的权益,减少知识产权的独占性与信息资源共享活动之间的矛盾,保证知识产权保护与信息资源共享之间的平衡。

3 保证资源可持续利用与重视人力资源建设

3.1 考虑数字资源特点,保证共建共享可持续开展

由于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法律约束、技术更新等问题,数字资源具有易失性的特点。而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和可持续利用不是单个图书馆所能承担的,共享组织和项目代表着成员馆的利益,凝聚着图书馆界的力量,所以共享组织和项目在进行建设和服务的同时,应及早把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及使用等问题纳入议事日程。对此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攻关对技术难题。数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存在许多技术难题,共享组织和项目应发挥核心作用,联合若干具备实力的图书馆,组建精干的技术攻坚团队,在共建共享数字资源领域建立数字保存和使用的先导和示范项目,制订数字资源保存及长期使用的标准规范,确保国家教育、科研等重要信息资源的有效保存和可持续利用,抢救正在流失的数字资源。

・争取法律保护。许可证制度是当前电子资源采购的主导形式,我国共享组织和项目在联合引进电子资源时,应充分发挥群体的力量优势,在与出版商的谈判中争取最优惠的条件,签订有利于数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许可协议。借鉴国外的做法,研究和制订许可协议的标准模本与规范,在成员馆及出版商的许可谈判中积极提供咨询指导,确保数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有效共享,维护图书馆、读者的利益。

・建立资源保存中心。资源保存中心可考虑对两类资源进行保存:①对已有长期使用权的商业资源进行保存;②对可以公开访问的有价值的免费资源,与相应机构沟通获得这些资源的保存权,并进行保存,以避免由于各种问题导致这些资源的不可访问。

・开展广泛的合作,保证资源可持续利用。各共享组织和项目应联合起来,积极与行政、立法等机构及相关行业进行协商沟通,提供专业支持和政策建议,努力争取获得相关的政策与法律支持。发挥群体力量,探索建立共建共享数字资源的保存和长期使用机制。同时,与信息技术部门和信息生产部门积极开展合作,探索建立关于数字资源保存和长期使用的行业技术标准。

・增加共建共享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和使用的经费。虽然共享组织和项目对数字资源建设的投入比例很大,但由于引进资源涨幅越来越高,自建资源运行维护成本加大,共享组织和项目如无法保持对一些数字资源资金持续地投入,会造成数字资源使用的断链。因此,政府和相应的资助机构应考虑加大对共享组织和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确保共享组织和项目联合引进与自建的、用于共享的数字资源可持续利用。

3.2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壮大共建共享事业

人力资源建设是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关键问题之一,是该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对未来的发展有着决定性意义。在人力资源方面主要有以下建议:

・人力资源在共享组织和项目的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理念、技术、管理等,需要多层次多行业人员的参与,需要优秀的人才站在发展的前沿,引领大家参与到共建共享的事业中来。

・吸引各类人才。共享组织和项目除了用共享的理念吸引人才,同时也要为人才提供发展空间,既保证人才的专业发展,同时从经济上保证人才的利益。

・建立不同层次的人才梯队。人才梯队包括专职、兼职、合作等多种层次的人员。共享组织和项目尽可能创造机会为这些人员提供培训和指导,以便做好共建共享活动的人才储备。

・与其他机构开展合作研究,降低人员成本,减少人员的不足,与合作机构实现人力资源共享。

・对于共享组织和项目的核心主力人才,应依托相关的事业单位设立独立的编制,保证人力资源的稳定发展,确保共享主力人才专注于工作。

4 加强技术创新,倡导绩效评估

4.1 重视技术创新,增强共建共享的竞争力

为了提高共建共享的竞争力,解决工作中面临的核心技术问题,实现异构系统的互操作和透明访问,提高网络环境信息组织检索的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效益等,共享组织和项目在开展技术创新时应考虑:

・以集成创新为主。资源共建共享建设中使用的技术创新主要有两个特点:①基于多学科;②把成熟的技术集成到项目中。为了加快创新速度,降低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更大的效益,建议共享组织和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以集成创新为主,在不能利用已有的或成熟的技术成果的情况下考虑自主创新。

・重视合作。共享组织和项目应充分利用自身和成员馆已有的基础,积极与拥有技术和资源优势的研究机构、企业协同合作,开展原型和前沿性的研究。

・从人才上保证技术的延续性。建议共享组织和项目在项目管理上依托相关的研究机构和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立专门的研究部门,这样可以保证人员的稳定性,从而保证技术的延续性。

4.2 开展全方位的绩效评价,推动共建共享进入良性循环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国内共享组织和项目有各种类型与各种模式。但是从整体来看,目前对共享组织和项目的评估基本上都是侧重某个方面,缺乏对其在建设前后的管理、资源、服务和发展等方面的效益变化进行对比与分析,缺乏对共享组织及项目科学系统的、全方位的评价。

为了维持共享组织和项目的生机,了解其建设目标的实现程度及对成员馆的贡献程度,以便制定共建共享持续发展的战略和策略,共享组织和项目及其成员的服务绩效应该从5个方面考虑:

・自我评价。共享组织和项目必须建立一套经常性的、持续的绩效评估体系,定期对建设和服务工作进行检查,以检测它们的持续有效性与带给成员馆的效益。

・投资方评价。投资方站在战略的高度上进行评价,其评估结果有利于共享组织和项目的管理人员理解投资方的意图,同时体现投资方对共享组织和项目未来走势的预期,是共建共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

・成员馆对共享项目和组织的评估。通过这方面的评估主要反映共享组织的凝聚力以及共享是否兼顾到大多数成员馆,加强成员馆对共享项目进行监控的手段,保持成员馆持续长久参与共建共享的热情。

・最终用户对成员馆的评估。这主要反映用户对共建共享活动的认可程度,提高最终用户使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第三方评价。第三方评价有助于客观公正的评价共享组织和项目的服务效益,第三方绩效评价报告也更有说服力。

因此,共建共享组织和项目需要根据投资方、成员馆和最终用户的需求,不断提高共建共享的服务能力,创造多种服务形式,动态管理服务内容,促进信息的生产、传播与应用,开展全方位的绩效评估,从而获得最长久效益。也就是说,通过良好的服务提高共建共享组织和项目运作模式效益的显示度,争取各方面、特别是管理层方面更多的认知及对持续增长的支持,推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范文第3篇

关键词:招标 法律法规 标准规范 工程知识 综合应用

工程招标作为现代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担负着为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等环节选择好最优合格参建单位的重任,如何能达到招标的目标,除了程序上的严格实施之外,各种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工程知识的综合应用是能否顺利完成招标任务的保证,下面就某机场招标项目的实施来浅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工程知识等在招标中的综合应用。

某新建4C级民用机场主要包括航站楼、机场跑道、停机坪、其他附属设施等,招标范围涉及到了勘测、设计、监理、跟踪审计、施工等所有的招标类别。

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基于各种原因,招标人总会对投标人的资质等提出一些较高的要求,比如该机场建设项目的飞行区站坪地基处理试验段工程,造价约1500万元,在投标人资质审核上,招标人就要求投标单位需具备机场场道一级资质,拟任项目经理具备机场场道专业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资格。

但是依据建建[2001]82号文《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的通知第三十二部分――机场场道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机场场道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分为一级、二级。二级企业:可承担单项合同额不超过企业注册资本金5倍、飞行区指标4C级及以下机场的跑道、滑行道和机坪工程的施工(包括土基、基础、道面及飞行区排水工程)。因此此项目机场场道工程专业二级资质的施工单位就可以符合要求,相应的项目经理也是仅需二级建造师即可。显然招标人提出的资质要求高出了该标准。

对招标人而言,都希望选择一家有过类似施工经验的单位作为中标单位,同样在该项目站坪地基处理实验段工程招标公告中,招标方要求投标单位必须有承接过造价1500万及以上类似工程的施工经历,并要求拟任项目经理有担任过类似及以上规模工程的项目经理的经历。

根据苏建招[2006]372号文:《江苏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人资格审查办法》第十八条:招标人应当慎重选择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的可选必要合格条件.如果因可选必要合格条件设置过多、过高,导致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申请人不足9家,则招标人必须减少或者降低可选必要合格条件要求,重新招标公告,重新进行资格预审,直至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申请人不少于9家为止。

根据上述规定,由于该站坪地基处理实验段工程招标公告中设置了过多过高的条件,因此必须有不得少于九家资格预审合格的单位,才可以进入下一程序。能否有九家单位通过资格预审,并准时参加投标就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样一来,就增加了一次完成招标的风险,结果很可能就需要进行二次公告、资格预审,这不仅增加了费用支出,更延长了招标周期,对于工期紧张的项目甚至会因此而影响工期。所以资格条件的设置要慎重考虑。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在招标文件的评标细则中设置类似业绩的评分项,并对类似施工业绩进行分类分等级评分,这样既保证了招标的成功率又可以选择一个优质并有类似施工经验的单位作为中标单位。

每个建设单位都希望能将工程建设成一个优质的工程,该项目招标方也要求该项目能创鲁班奖。因此在评标细则的制定上招标方提出:拉开投标单位关于曾经得过有关奖项的评分等级,只对投标单位中获得过鲁班奖奖项的赋予分值,而对获得过其他优质工程奖的则不赋予分值。

而根据苏建招[2009]140号文《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的若干规定》的通知第十一条:工程施工招标采用综合评估法的,招标人可以在投标人经历及业绩部分按以下规定增加奖项计分。对于投标项目负责人承担的工程获得省辖市级市优、省优、鲁班奖奖项的给予加分,其中:省辖市级市优最高加0.3分,有效期一年;省优最高加1分,有效期二年;鲁班奖(含国家工程建设质量奖审定委员会评审的“国家优质工程”、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评审的“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最高加1.5分,有效期三年。加分时只针对上述奖项中的一个最高奖项计分。

显然,招标人只对获得过鲁班奖的投标单位赋予分值是不符合上述规定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按苏建招[2009]140号文的规定对获得过市级、省级、国家级奖项的均给予一定梯度的分值。

无论是建设方、方、其他建设参与方,都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因此权利相辖、义务对等是各方合作的基础。但是在实际运作中,总是有有关方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来提出一些不平等的要求。

在该机场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为了保证中标单位按招投标文件以及合同约定的条件及时全面地履行工程招投标合同,在编制该招标文件的过程中,该工程的招标方多次要求在招标文件中明示:中标单位在合同签订前,须向招标人提交合同总价5%的履约保函。而从合同的权利义务对等的角度和有关法律规定,中标人向招标人提交履约保函的同时,招标人也应该向中标人提供等额的工程款支付保函。

一个项目的招标工作能否如期、顺利实现招标预期,招标工作的科学安排是成功完成招标任务的核心,也综合体现了工程知识在招标中的应用。招标工作的科学安排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合理的招标进度安排:根据建设方提供的施工总进度计划表,将需要招标的所有项目进行分析汇总,根据实际进度要求合理安排招标的进度时间表。

标段划分:合理的标段划分既是施工工艺的要求,也是合理安排时间进度的需要,同时也为以后的项目实施管理提供便利条件。

例如此次招标项目的总进度计划中有以下几项工作:航站楼设计;航站楼桩基施工、桩基监理;航站楼施工、监理;航站楼钢结构施工、监理;幕墙施工、监理;水电安装、监理;设备安装、监理等。

在拿到总进度计划以后,就要与招标方探讨标段的合理划分和招标进度安排。招标的时间流程为:公告备案审核1-2天,公示5个工作日,报名资格预审公示2天,招标文件备案审核2-3天,招标文件发放至开标不少于20天,中标公示3个工作日,一个流程下来即使很顺畅也需要40天左右,所以为了保证总工期要求,必须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档案信息化建设 问题 重点

中图分类号:G261 文献标识码:A

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以后,档案对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对传承人类文明,对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具有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档案信息化是档案工作向现代化迈进的必由之路,必须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是指人类社会各项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是第一手的原生信息,因而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是人类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档案工作深深植根于人类社会生活,并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越来越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当前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档案信息化一般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标准规范建设、应用系统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

目前,许多部门在建设档案信息化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发展先进通信设备和购置高档计算机系统,忽视档案信息资源标准规范化建设,结果是有路无车,投入巨额资金建成的档案信息系统无法转化为经济和科学发展的催化剂。

具体表现在:计算机软件开发缺乏整体规划性,软件在通用性、实用性等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计算机及其有关设备型号各异,设备档次参差不齐,没有形成统一的硬件环境:档案信息规范化统一的分类编码标准不完善、不统一;并且由于缺乏技术组织上的支持和系统管理、网络技术的支撑,缺乏统一明确的管理性、业务性和技术性标准;这些都制约着信息交流的范围和程度,直接影响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1.2档案管理人员知识结构“老化”,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

老的档案管理人员对纸质档案的管理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已熟门熟路,但不懂电子文件形成、信息的存储、传输、检索、利用等技术;而年轻的档案管理人员仅仅懂得电子计算机技术或数据通信技术,对档案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原则和管理环节却懂得不多,这已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共同问题。目前各单位档案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仅仅是普通的微机操作员,他们既没有经过专业学习,也没有通过系统培训,只是凭借着几年的微机操作经验来管理系统网络,出现问题有时只能坐等专业技术人员前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地制约了整个档案事业的创新发展。

1.3软件系统及其应用相对薄弱,工作基础较差

许多档案馆虽然购置了硬件设备,但其软件应用水平和利用效率不高,大多以单机和简单的网上操作为主,局限于实现简单的查询和利用,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另外,也没有考虑买到的新的信息化软件与原有软件之间能否兼容以及是否影响到以后的升级,

1.4数据保护存在风险

目前,我国数据安全的保障主要依靠技术上的不断升级,设置复杂的密码和防火墙,但是单纯从技术角度只能被动地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而不能长远、全面地规范、保障数据安全。另外,从数据库系统本身的防范能力来讲,在快速变化的信息环境下,改进数据库保护方案不可能与时俱进,技术的改进不能完全防止计算机犯罪的发生,这也是风险所在。

2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方面

2.1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问题关系到档案工作数字化建设成败关键。档案信息化建设涉及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计算机网络建设、办公自动化和文档一体化管理,简言之,就是把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技术运用于文书工作和档案管理,可谓一项档案技术工程。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既要掌握档案学基础理论和档案管理知识,还要掌握一些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知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操作技能。

2.2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

(1)坚定的政治信念。档案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机密性很强的工作,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各项法律、方针、政策,严守机密,树立政治意识和政治信念。

(2)热情的工作态度。档案工作具有服务性强的特点,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爱业、敬业、奉献的精神和不为名、不为利的价值观.在服务态度上,力争做到主动热情、耐心周到.力争把档案的潜在价值转化成有用性、可用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档案工作不仅是一项政治性、服务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细致、烦琐的工作,这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具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这种工作作风,要求我们整理档案的区分全宗、分类立卷、编目、鉴定、确定保管期限、汇编、注释档集内容、利用档案的咨询等各个环节都要准确无误。

(4)较强的事业心。档案的收集工作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工作实践中培养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耐得住寂寞,愿为档案事业奉献精力与时间,不为一时的困难所吓倒,为档案工作现代化建设勤奋学习,钻研业务。

2.3档案信息标准规范化建设

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范文第5篇

1按照建设部颁发的建筑安全检查标准》建筑企业施工现场合格率达到100%其中一二级企业施工现场。

2依据《辽宁省建筑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规定》树立30个以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样板施工现场。

3杜绝使用国家有关部门指定淘汰的吊车。

4死亡事故结案率达到100%

5建筑工程事故百亿元产值死亡率控制在7人以内。遏制三级以上重大事故发生,杜绝特大伤亡事故。

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为实现上述工作目标。

一、认真宣传贯彻执行《条例》依法加强建设工程安全工作条例》国第一部规范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行政法规。进一步提高我市建设系统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使广大干部职工深刻领会《条例》精神,建委决定于上半年分期举办《条例》学习培训班,并充分利用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介广泛进行宣传。各单位要认真制定学习贯彻《条例》工作计划,企业内部要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班。特别是建筑业和工程监理企业要针对实际,开展好全员学习活动,重点对一线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教育。

二、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和实施是年安全生产检查的一个重点。各企业要建立健全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逐级抓落实。同时要在责任制的落实上下大力气,不断探索,制定出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落实办法,使安全生产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

三、进一步加大检查监管和处罚力度年继续落实辽宁省建设系统“十五”期间安全达标方案。从重点监督检查企业施工过程实体安全,转变为重点监督检查企业安全责任制的建立和实施状况,以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落实和执行情况;从以告知性检查为主,转变为以随机抽查及巡查为主。全年开展不间断的抽查和巡查,将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年在市建筑管理信息网上建立企业安全状况、不良记录和事故报送、处罚信息系统,凡出现重大事故的单位和责任人一律在网上予以公开曝光。并在全市实行《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评价制度》把安全生产条件评价结果作为企业资质年检、晋升资质等级的基本条件,对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企业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事故多发企业和责任人将依法予以从重处罚,直至清出建筑市场。

四、加快制定与“条例”相配套的规章和办法拟于年制定《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核管理办法》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办法》房屋建筑工程特种设备监督管理办法》建设单位工程安全施工备案制度》施工企业安全资质考核制度》和《建筑工程事故报告制度》加大对工程标准规范和有关法律法规执行的监督检查。

五、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做好安全培训教育工作。进行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