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项目管理考核细则

项目管理考核细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项目管理考核细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项目管理考核细则

项目管理考核细则范文第1篇

按照“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管理,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提高行业管理水平”的要求,通过分析公路建设工程项目考核管理现状,采用先进的项目管理理念,建立起一套符合实际操作的公路建设工程考核评价体系和可量化、便于操作的指标体系,再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符合实际操作的考评工程建设项目应用软件,从项目规模、建设方式、管理方式等方面,将建设、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纳入考核体系,对干线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相关的建设、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应用,对不同项目间的考核和被考核单位的考核管理行为进行综合评价,将考核工作有效的与日常检查工作结合起来,实现了工程之间、单位之间的考核评估动态监督管理。

关键词:公路工程 考核评价 动态考核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现状分析

当前,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检查和考核评比主要是通过各级管理部门发文、通报、日常检查评比、劳动竞赛等方式进行,由于存在考核主体不同、被考核单位不同、考核内容不同、评比标准固化、各工程之间千差万别等原因,往往考核评比结果之间的可比性不强,对不同项目之间的横向对比和同一单位在不同项目间的纵向对比信息不完善,不能真实有效地反映各工程、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因此,如何克服各工程之间、各单位之间考核评估管理的不平衡,综合评定工程建设项目的总体水平,公平公正地评价各参建单位,使检查及考核结果具有代表性,从而进一步规范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切实落实业主代表责任制,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执行力,是工程建设项目在检查考核中应该考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内容

采用先进的项目管理理念,提出建立一套符合实际操作的公路建设工程考核评价体系,从项目规模、项目周期、项目成本、建设方式、管理方式等方面,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纳入考核体系,对不同项目间的考核单位和被考核单位间的工程考核管理行为进行综合评价,形成一套合理的、便于操作的考核指标和结果评价体系,以克服工程之间、单位之间的工程考核评估管理不平衡,实现公平、公正的工程建设项目评定。同时,针对公路建设工程考核评价体系和考核指标评价体系,利用已有各项信息化技术,实现工程建设项目考核评价管理软件,将考核工作通过信息化方式表现出来,确保工程项目管理过程处于动态受控状态,实现对建设工程全过程监督管理,使项目管理考核落到实处,从而改进和创新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完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促进项目管理全面化、精细化、动态化和信息化。

总体结构

整个项目由三大部分组成:

1、公路建设工程项目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

从对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目标要求出发,按照工程建设项目考核管理的目标──即对工程建设过程全面、动态管理的要求,确定考核评价体系的组成和考核评价采用的形式、办法,确定考核主体、考核对象以及在此过程中的各项保障措施,形成规范的《南京市干线公路建设工程项目考核评价体系》指导文件。

2、公路建设工程项目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以《南京市干线公路建设工程项目考核评价体系》指导文件为基础,通过对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中的质量控制、安全生产、资金使用、进度计划、廉政建设等考评内容进行逐层分类、指标细化、权重界定和分值分解,按照 日常管理和专项督查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综合平衡,合理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建立评价模型,形成“干线公路建设管理考核实施细则”。

3、公路建设工程项目考核管理软件系统的设计。

依据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进行数字化、电子化处理,运用软件工程学理念深入地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实现对工程建设项目考核评价过程的各项动态管理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力,系统重点考虑可操作性、可扩展性,结合数据交换平台和资源整合,适时反映工程建设项目考核评价的状态。

工程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体系主要解决“什么人(单位)对什么人(单位)在什么情况下,进行什么样的考核,形成什么样的结果”这一命题,解决了以下的内容:通过对本体系适用的工程范围界定,明确该体系所能应用的工程范围;针对工程项目的考核,确定将对工程以何种方式考核进行明确;针对工程考核,确定应用对象(使用者)的范围;针对不同的应用对象(使用者),明确在工程考核管理中的角色划分;在明确了考核工程、应用对象的前提下,针对考核评价的工作,确定采用哪些方式进行执行;确定这些工作方式的执行流程;考核完成后,确定采用哪种方式对考核进行评分;考核评价体系运行的保障措施。

考核评价的表达方式包括:日常考评、巡查考评和专项考评。

考核评分办法采用综合扣分制方式计算分值。

从体系的评价方法和分值计算方法对经验参数和量化指标双重因素考虑,有效的实现了建设工程之间横向和纵向的评价。

工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分类+分层结合的设计理念,由目标层(质量、计划进度、合同、安全等分类),准则层(可量化描述考核内容的指标细则),指标层(具备了权重和分值的指标细则)三个主要层次构成,这三个层次实现从概念到实施逐层细化。

1、目标层。指标体系目标的分类和细化。

2、准则层。根据目标层的分类分级,形成了具体的目标细则,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目标类别进行量化考核评估,形成具备量化考核的指标准则。目标细则和指标准则之间采用一对多的方式表达,即每条目标细则对应至少一条指标准则。

通过对目标的分解,形成了可量化考核具体指标准则。

3、指标层。本体系指标由指标准则、权重和标准分值三个部分构成。

在本研究中,采用了多种方法和理论指导对公路建设项目指标进行了优化,包括:标定义的设计和优化、指标的量化设计和优化、指标值的修正和优化。并建立考核指标库,将工作内容进行科学的数字处理和量化处理,可以根据需要对指标进行调整,系统将会记录指标的整个调整历程及调整原因。从而反映出该指标的在工程建设项目考核中的变化过程,供以后参考,也为指标量化提供更多依据,更加科学

形成考核资源库。对历次考核结果进行汇总,并进行数据挖掘,形成考核资源库,为以后的公路工程建设工作的展开提供指导,有效的利用考核成果,确保工程质量,保证工期,提高投资效益。

展望与总结

相对于传统的工程考核,研究成果具有如下实际应用和推广意义。

1、形成工程建设项目考核评价管理的标准体系,为工程建设项目确保安全生产、工程质量、保证工期、提高投资效益提供了考评依据。通过量化工程建设项目考核指标,全面、系统、科学地考核评价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平,促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规范化、法制化、现代化建设,加强了行业规范管理的力度,提高了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平。

2、从行业管理的角度出发,通过改进和引入创新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涵盖质量、合同进度、安全、人员、设施等管理内容,将施工、监理、设计、建设等相关单位统一纳入考核体系,加强动态监管,对其在不同的工程建设项目中的行为进行综合评价,将考核工作有效的与日常检查工作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行业管理部门的监督效能,确保工程项目处于动态的受控状态,实现对建设项目全方位监督管理,科学分析工程建设项目的建管水平,促进项目管理精细化、信息化。

3、通过历次考核评价数据的积累以及系统进一步的数据挖掘,为工程建设项目工作提供更多的指导,有效确保工程质量,保证工期,保障安全、提高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江苏省交通科技十一五发展规划》。

2、《江苏省公路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

3、《江苏省重点干线公路建设管理实施意见》。

4、《江苏省干线公路建设管理办法》。

5、《江苏省干线公路建设前期工作管理实施细则》。

6、《江苏省干线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办法》。

7、《江苏省干线公路建设工程质量检查实施细则》。

项目管理考核细则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移交接产;项目管理;质量管理

一、前言

宁德核电一期工程4台百万千瓦机组,以岭澳二期为参考电站,共包含近980个系统(不包含子系统)、176个厂房建筑物,整个移交工作涉及工程设计、采购、施工、调试以及生产多个单位主体。在移交过程中,为推动系统、厂房按生产准备计划从工程方顺利移交,生产会同工程方共同制定移交接产组织机构,并从程序体系、移交流程等质量管理方面确立移交接产范围、明确移交接产各参与方责任边界、规范移交接产质量管理行为,为后续联合制定CRP1000机组移交标准化管理程序打下坚实基础。

二、生产准备计划中移交接产目标制定

在项目管理中,计划是龙头。在核电站移交过程中,生产工程双方在确定项目里程碑节点后,移交主管部门每年年初需要依据里程碑及项目建设实际情况,制定系统和厂房移交计划并联签。在计划制定过程中,还需结合调试大纲、各里程碑最小系统需求、主辅系统移交关系、设备安装调试周期四大要素来合理安排,推动系统、厂房逐步按计划移交给生产方管理。以上计划的制定只是动态控制的第一步,在日常的移交工作过程中,通过年度计划制定相应的移交接产指标来评估当前系统移交的状态,通过以“最小系统移交”主线来推动移交主线工作,以确保计划工作重心不偏,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偏。

三、移交接产过程执行管理

在项目管理中,执行是根本。在宁德一期项目执行管理中,全面质量管理执行力是逐台加强,具体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现场移交接产联检管理。在宁德一期工程CPR1000堆型中,系统按移交阶段细化分为阶段和子系统移交后,每台机组共计有1500余次现场检查,涉及多类生产专业,且生产各专业参检人员需在培训、考核、授权后,还需编写各专业检查细则并作为程序落实,树立“人人都是一道屏障”的工作原则。联检确认后,各专业按细则要求对设备缺陷逐条确认,并按程序要求提出意见项。意见项汇总完后,工程方确认并联签,生产方录入系统跟踪,工程方按意见项内容完成消缺后生产复检关闭,有争议的问题按分级决策机制讨论处理。

(二)遗留项管理及分级决策机制的落实。在移交过程中,遗留项是一个“不断生成、清理、再生成、再清理”的滚动过程,且遗留项的跟踪管理需按程序落实。遗留项生成后,生产方根据机组主线和最小系统移交进展,与工程方共同梳理遗留项并定期召开推动会,并推动工程将遗留项的消除纳入计划跟踪管理,定期统计,定期汇报,加大消缺力度,效果显著。在遗留项消缺中,生产和工程双方对“检修、操作不便和设备换型”等问题容易产生分歧,且存在“责任不清、协调困难、互不妥协”等扯皮推诿现象,双方在移交过程中需落实分级决策机制,并联签实施;通过“工作、协调,经理、公司”四层级决策,落实工作层解决96%,协调层解决3%,经理层解决1%,公司层解决0.5%的目标。分级决策机制的强有力落实,是解决系统移交过程中分歧问题的强有力手段。

(三)会议运作管理。从生产角度来看,机组每一次上行,都离不开系统移交;而系统高质量移交生产管理,则是机组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为了切实推进移交工作,在双方工作层日常交流和沟通的基础上,制定了有效的会议管理规定,主要包括遗留项推动会、专题会、争议项会以及决策层的移交接产月会、高层协调会等。从纵向来看,覆盖了从工作层上升到决策层的各层级人员,确立定期会议制度,有力地保证了争议分歧问题及时上升层级决策;从横向来看,双方移交接产协调部门、工程各板块、生产各部门的有效协同,确保信息沟通顺畅,如有制约系统移交的问题出现,可及时流转至各部对口协调人统筹解决。

四、移交接产全面质量管理成果评估与反馈

项目管理中,对执行效果的评估,离不开考核。每年年初,根据年度移交任务和生产准备计划里程碑制定对应考核指标。关键业绩考核指标有“系统/厂房移交完成率”以及“遗留项清除率”等,关键里程碑主要考核当年机组状态的重大节点是否按期完成;考核指标层层分解,运用SMART原则,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每个层级都制定可量化的考核指标,年底按照完成情况评价年终绩效,从而保证能通过量化考核的手段推动移交工作顺利开展,并巩固移交接产全面质量管理取得的逐年成果。计划、实施、执行、评价偏差、总结直至经验反馈落实,一直是项目管理过程主线,故经验反馈亦是移交接产质量管理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环。生产方经经验反馈管理部门在日常的运维和移交接产工作过程中,针对发现的问题,通过经验反馈体系传达至工程生产对应专业核实确认,以便于提前排查,提前核实处置,有利于运行隐患的排除,对机组运营业绩指标将有重大贡献。

五、移交接产标准化管理程序制定与推广

标准化管理程序的出版、落实和推广,是全面质量管理成果的重要体现。2013年,结合集团首台商运机组――宁德1号机组移交接产过程及良好实践,以宁德核电移交接产管理程序及联签管理规定作为蓝本,共同制定集团移交接产标准化工作程序。先后制定了贯穿机组移交接产过程的共6份标准化程序,用来指导在建机组的移交标准化作业,并对集团在建三代机组移交接产模式有重要参考意义。

六、结束语

本文主要阐述核电百万千瓦机组建设期间的移交管理体系及运作模式,通过宁德4台机组的实践,在核电移交体系中形成了一套可推广应用的标准移交模式,为其他项目的移交运作管理提供高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美)科兹纳《项目管理:计划、进度和控制的系统方法》(第10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2]杨文士.《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第4版)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3]门烨.核电工程建设期间的移交接产管理探讨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旬刊》2015(8).

项目管理考核细则范文第3篇

做好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不仅有助于充分利用国家科研资源完成一系列的尖端科学研究,还可为人民大众的生活带来便利,提升国家的科研水平并且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重大的推动力。好的科研项目研究的成功不仅意味着我国科研水平的显著提升,同时也显著增强我国的竞争力,创建良好的国际形象[1]。众所周知,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背景下,需要对我国科技型企业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才能真正促进科研项目管理的科学化及规范化,以便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2]。由此可知,对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细致分析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

一、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的特点

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具有申报容易、审批迅速、有全面支持的特点,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对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主要的工作流程如下:首先是审核研究计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保证研究项目或课题的可行性,然后需要在科研项目开展过程中进行监控,尤其是针对操作困难、容易出?F漏洞的环节更应当加强监控。若是在监控的过程中发现异常问题,则应当立即与科研项目的负责人进行沟通和协调,必要时则需要开启预警体系,以便保证科研项目在合法、预先进度过程中顺利完成,并且保证了科研项目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同时还可以有效避免科研项目资金浪费,督促科研项目负责人顺利完成考核和评估。由此可知,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不仅能够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还可以真正发挥监控和督促的作用,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二、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综合既往研究资料可以将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归结如下,首先是运行机制方面的主要问题有层次管理的作用不够充分,缺乏良好的目标管理机制,科研项目责任制不够明确,且其中的责任、权力和利益把控作用并不够理想,评估和考核机制缺乏合理性。对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运行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不良影响较为严重,很容易导致科研项目管理落后,不仅影响管理成效,还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另一方面,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方面也仍然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其中主要有部分工作人员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并且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很难真正愿意打破常规管理模式做实事,并且难以保证国有企业的科研资源得到合理和充分的利用,企业管理人员、科研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并且很容易出现信息滞后的情况,也是影响科研项目管理成效的重要问题。另外,部分科研管理人员对科研项目的相关技术了解不够全面、综合素质和水平仍不够理想也是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方面常见的问题。

三、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体系建设的原则

在对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体系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两项原则,即责任制原则以及权力、利益和责任综合平衡的原则。其中,责任制原则只要是指对专门的部门赋予特定的责任,并且在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开展的过程中设置特有的科研项目小组并且通过设置负责人执行整个项目以及小组成员的管理工作。因此,遵循责任制原则的情况下,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首先应当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并且将管理责任进行分散化和明确化,具体明确科研项目质量、时间进度以及科研经费等细节的负责人,真正增强科研小组成员与管理成员责任明确的状态,并且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有效完成。另一方面,权力、利益和责任综合平衡的原则也是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体系建设中应当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首先需要使管理成员和项目负责成员意识到做好项目管理是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责任,所有的员工均应当以强烈的责任心做好本职工作。此外,还应使员工的实际工作量与项目收益相结合,增强管理人员和项目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集思广益,鼓励管理成员充分引入现代化管理方法,最终达到促进项目顺利完成、改善社会效益的目的。

四、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体系的构建

在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除了遵循上述原则外,还应当引入并健全科研项目管理机制,才能真正达到提高管理成效和水平的目的。

1. 引入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

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的引入不仅能够改善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体系的绩效,同时也有助于提升科研项目小组成员的整体技术能力,最终实现总体目标。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的环节主要包括战略研究、综合评估、项目立题、课题申请、专家评估、实施与检查、阶段和进度评审、调整目标、验收成果、课题结题等,在每个流程中均引入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才能达到理想的管理成效。

2. 引入并健全考评和激励机制

考评和激励机制的引入和健全是保证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的基础措施,也是改善科研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步骤。首先应该建立健全考评和激励制度,才能达到更好提升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效果的目的。考评和激励机制的基本原则是保持公平、公开和公正,另外还需要考虑考评和激励机制的合理性及科学性,建立真正符合现实、真正有效的考评和激励机制。

五、强化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的措施

强化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的主要措施包括建立并完善管理规章体系、建立并完善奖励机制、建立并完善科研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策略。以下是笔者根据既往工作经验对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的强化措施进行的分析,以期能够为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1. 建立并完善管理规章体系

根据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的相关要求制定《科研项目管理细则》、《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细则》、《科研项目进度和阶段管理规范》等条项,以保证对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的各个阶段加强管理,最终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另外,根据科研项目管理的相关要求和规范制定考核制度,请有关专家设置考核项目和问题,分别对科研小组成员和项目管理人员定期开展考核,并且将考核结果与工作绩效等挂钩。

2. 建立并完善奖励机制

建立并完善奖励机制是强化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的另一项重要措施。科研奖励机制应当包括奖励形式和奖励标准,以及不同工作贡献下的相关奖励规范。建立并完善奖励机制不仅有助于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其责任感,而且还有助于保证科研项目的质量,真正达到为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目的。相反地,若是在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工作过程中出现纰漏或者失职的情况,应当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对相关责任人加以惩戒。

3. 建立并完善科研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机制

建立并完善科研?目管理人才的培养机制是保证科研项目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断提升的重要基础,企业只有不断对科研项目管理人员加强培训,鼓励相关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成长和完善意识,并且经常翻阅查看国内外最新的科研项目管理书籍和资料,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才能不断增强自身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也才能真正达到理想的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成效,为国家现代化发展和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项目管理考核细则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按照集团提出强总部项目管理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公司发展现状与特点,以“三支持、四集中、两控制”为核心内容;以推进项目规范化、信息化管理为目标:强化总部服务功能、集约经营和管控责任;把项目部打造成为成本中心、项目执行中心和实施主体:将总部构建成为利润中心、项目决策中心和管控主体:使总部真正成为培育和引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龙头。

二、存在的障碍及基本对策

(一)存在的障碍

1、管理中的惯性思维,对强总部项目管理新模式有一定的排斥性。

2、对强总部认识不到位、观念转变慢、受既得利益牵制的问题。

3、实施强总部项目管理新模式的心理准备不足,缺乏“两级管控,一级核算”的管控经验。

4、总部人才结构不太合理,主要是缺乏熟悉项目经营管理的行家里手,短期内难以得到解决。

5、少数员工有畏难心理,对强总部信心不足,抱怀疑、观望态度。

(二)基本对策

1、加强对集团强总部项目管理制度体系的学习宣贯,在员工中开展培训,营造强总部项目管理的氛围。

2、理解消化集团强总部项目管理制度体系,结合实际,创新与完善公司相关管理细则。

3、学习与借鉴先进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经验,培育新管控,改进旧模式,稳步推进新老项目管控模式的交替。

4、在公司总经理的领导下,分别明确项目管理新老模式的负责人,确保新模式的循序渐进、老模式的平稳终结。

5、明晰新旧体制运行与交替路径,推进“两级管控,一级核算”及“法人管项目”新体制的落地,逐步改进旧的“多级管控,多级核算”模式;

逐步规范组织结构管理,到2013年,公司项目管理组织结构规范程度达到零中间层标准,实现总部与市场的零距离对接。

6、完善项目管理责权利对等机制,优化人才配置,培育强总部项目管理团队;加强硬件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涵养人才成长与发展的环境,为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三、组织领导

1、成立公司强总部项目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胡建军

副组长:谢帮银

成员:肖云亮、路惠明、胡建伟、宁伟志、付燕、黎胜良、薛沧洋、龙铁桥。

2、领导小组下设制度机构组、人力资源组、综合宣传组。胡建军分管制度机构组,谢帮银分管人力资源组,胡建伟分管综合宣传组。其职责分工是:

⑴制度机构组由办公室、管理审计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公司管理制度的编制、组织架构、人员总编制、有关职级职数、部室职责职能的设计。

⑵人力资源组由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公司各部室、各子分公司及项目部定编、定员、定岗以及各岗位职责的设计;负责人员的竞聘上岗以及培训、转岗、分流配置等工作。

⑶综合宣传组由党群工作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公司强总部项目管理实施过程中的宣传、发动及思想政治工作。

3、关于项目管理新老模式交替的工作分工。考虑到目前新老模式的运行处在相辅相成、不可偏废阶段,为保证两不误,对新模式推行与老模式交替的工作分工如下:

⑴董事长兼总经理胡建军:为新模式推行与老模式交替的总负责人,在新旧体系交替过程中,工作重心放在老项目的运营与平稳过渡上,确保旧模式向新模式的顺利交替。

⑵党委书记谢帮银:协助总经理做好新模式的推行工作,公司各部室按照强总部运行的分项方案及项目管理职能路径予以推进。

四.推行实施的分项方案

1、公司强总部组织机构建议。设“十一部一室”:办公室、党群工作部、人力资源部、纪检监察部、管理审计部、市场经营部、成本预结算部、财务部、工程管理部、技术信息部、安全环保部、采购管理部。其中工程管理部、技术信息部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2、总部部室定编定员建议。除10名公司领导外,总部部室人员总编制暂时控制在现有的113人以内。下一步将依据集团对各部室职能职责的划分进行人员的调整,各部室现有人数情况如下:

⑴办公室15人;

⑵党群工作部10人;

⑶人力资源部9人;

⑷纪检监察部7人;

⑸管理审计部7人;

⑹市场经营部12人;

⑺成本预结算部22人;

⑻财务部11人;

⑼工程(技术信息)管理部9人;

⑽安全环保部6人;

⑾采购管理部5人。

3、部室负责人岗位编制基本原则。公司总部各部室负责人的岗位编制,分别按照各部室总编制控制;部室10人(含10人)以下设1正1副;部室11人(含11人)以上设1正2副。

4、硬件设施建设。

⑴总部办公楼设株洲市红旗中路嘉盛华府456号;

⑵单身公寓设株洲市荷塘区红旗北路新城一号,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可容纳单身员工60名。

5、强总部建安项目的选择。根据强总部项目管理模式要求,拟将以下项目首批纳入强总部项目管理体系:

⑴四川威远360O烧结项目,签约量约1个亿;

⑵重庆钢厂1350m³;高炉项目,签约量约1.5~2个亿;

⑶北京辽宁大厦项目,签约量约1.6个亿;

⑷友谊房地产康馨家园项目,签约量约1.5~2个亿。

6、强总部项目管理体系的启动与考核。

⑴项目启动。①公司总部及时与业主及内部相关人员沟通明确,阐述有关要求,并获得相关支持;②明确项目目标和定位;③召开开工会或项目管理策划交底会,统一思想,明确强总部项目管理工作标准及运作制度。

⑵项目考核。依据强总部项目管理工作标准运行考核规定,公司将细化考核办法,并按照强总部项目管理考核模块,从以下11个方面拟对总部各部室及项目部予以考核。

①组织管理:项目部部门设置;项目部部门负责人配置;项目部组建;分公司组织管理。

②项目策划:市场经营策划编制与执行;项目实施策划编制与执行;项目交竣工策划编制与执行。

③市场经营支持:承接的项目质量;市场经营计划编制与执行;业务信息立项及跟踪管理;项目投(议)标管理;主合同签订与交底;客户关系管理执行;市场开拓奖励方案制定与执行。

④人力资源支持:人力资源整体规划;项目部人力资源配置;定岗定编;人力资源的激励;项目解散后人员分流管理。

⑤技术支持:技术投入的年度预算编制;施工技术资料支持与管理;技术进步与成果推广;总部技术信息支持。

⑥采购集中管理:物资采购权限规定的执行;采购计划的编制与执行;《合格供应商名录》建立、更新与应用;采购招标;采购合同的签订与管理;物资配送、验收、结算;供应商的评价。

⑦租赁集中管理:租赁权限规定的执行;租赁计划的编制与执行;《合格供应商名录》建立、更新与应用;租赁招标;租赁合同的签订与管理;配送、验收、结算;供应商的评价;自有设备资产的保值增值。

⑧分包集中管理:分包权限规定的执行;分包计划的编制与执行;《合格分包商名录》建立、更新与应用;分包招标;分包合同的签订与管理;分包队伍的现场管理、考核;分包结算;分包商的评价。

⑨资金集中管理:项目财务人员管理;项目成本核算;资金账户管理;资金预算管理;资金收入管理;资金支付管理。

⑩预结算控制:项目预结算人员管理;项目各项预算的编制与执行;项目各项结算工作安排与执行;预结算资料管理。

⑪;责任成本控制:项目成本管理策划;项目成本控制;项目成本分析与考核;项目成本总结报告。

6.强总部项目管理制度建设。公司拟制组织与行政、党群工作、纪检监察、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商务合约、工程、技术、财务、项目等10个管理手册,共计100余个管理办法。为对接集团强总部项目管理体系,以上公司管理手册将按集团强总部项目“两级管控,一级核算”模式予以修编,修编后的管理手册计划在四季度初颁发。

五、公司强总部项目管理运行的路径

1、法人管项目体制运行路径。

一是逐步推进公司法人管项目体制。即从2011年9月份开始,凡公司新开工项目,一律纳入强总部项目管理体系。并实施“两级管控、一级核算”模式,公司总部为利润中心、经营成本控制中心,主要实施项目经营与效益的管控;项目部为施工生产成本中心,主要实施项目施工组织与责任成本的管控。

二是逐步改进公司原有项目管理体制。即2011年8月份以前,凡公司在建项目,不纳入强总部项目管理体系,依然按原有的项目管控模式运行;但老项目终结后,其原有的项目管理体制不再延续,若再接续新的项目,则新项目一律纳入公司法人管项目体系。

三是先行撤销部分分公司。即从2012年开始,撤销项目管理分公司,并视情组建项目部;撤销物资设备租赁分公司,建议并入集团租赁公司。

四是保留下来的安装分公司、钢结构分公司和各区域分公司,其定位与运营按集团的要求进行。

2、强总部项目管理各阶段职能运行路径

⑴项目经营开拓阶段。

①市场经营部:编制市场开拓计划,制定业务承接范围与标准;负责所有业务信息的汇总;进行业务信息的评审立项;组织市场策划的编制。

②管理审计部:负责项目经营开拓全过程的风险管理。

③办公室:组织市场策划的审议。

⑵项目投标阶段。

①市场经营部:负责投标资料的准备;组织投标预审与投标评审;负责投标的实施。

②成本预结算部:进行成本预测,负责商务标的编制。

③工程管理部:负责技术标的编制。

④管理审计部:负责投标工作中的法律事务。

⑤纪检监察部:负责对投标过程进行监管。

⑶项目合同签订阶段。

①市场经营部:进行合同的起草、洽谈;组织合同的评审与签订。

⑷项目部组建阶段。

①办公室:归口管理项目部的组建。

②人力资源部:组织项目经理的竞聘;协助项目经理完成项目部的人员配备工作。

⑸项目实施策划阶段。

①公司总经理:为项目实施策划总负责人。

②办公室:为项目实施策划的组织部门;组织项目策划书的审批。

③工程管理部:协同技术信息部、项目部编制施工方案、专项方案、交竣工方案等。

④市场经营部:负责合同交底等相关事项。

⑤成本预结算部:编制施工预算,总成本计划。

⑥采购管理部:编制物资采购、租赁、分包总计划,及相应的成本控制计划。

⑹施工生产阶段。

①管理审计部:组织《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的签订。

②采购管理部:负责采购、租赁、分包工作。

③财务部:负责项目资金的收支管理。

④技术信息部:负责项目施工与技术管理的支持与服务。

⑤安全环保部:负责项目安全管理、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等工作。

⑥管理审计部:负责招标工作中的法律事务。

⑦纪检监察部:负责对招标过程进行监管。

⑧党群工作部:监管施工现场的企业宣传与思想政治动员。

⑨总部各部室:对项目部上报的信息或提出的需求进行处理,及时反馈意见;工程管理部、技术信息部、安全环保部、管理审计部、纪检监察部等部室对项目施工及时进行过程检查和监督。

⑺项目竣工验收阶段。

①办公室:组织交竣工策划。

②工程管理部:组织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

③成本预结算部:完成工程的结算工作。

④财务部:完成工程的回款工作。

⑻项目审计兑现阶段。

①管理审计部:进行项目最终审计和兑现审计。

②纪检监察部:负责效能监察。

⑼项目结束阶段。

①工程管理部:与项目部进行项目资料及工程的移交,以及归档总结。

②人力资源部:负责项目部解散后的人员分流工作。

③党群工作部负责项目部解散后人员分流的维稳工作。

⑽工程回访与维修阶段。

①市场经营部:负责工程回访工作。

②工程管理部:负责工程的维修和保修。

六、强总部项目管理体系实施步骤、措施及时间安排

1、由办公室牵头,人力资源部配合,在全司管理人员中开展集团强总部项目管理体系21个相关制度的学习培训,并于2011年9月30日前完成。

2、由办公室牵头,管理审计部配合,依据集团强总部项目管理21个相关制度,修编完善公司有关实施细则,并于2011年10月30日前完成,11月颁布。

3、由人力资源部牵头,实施强总部定编、定岗、定员工作,并于2011年11月30日前完成总部“三定”方案的编写。

4、由党群工作部牵头,做好公司单身公寓的改造,并于2011年11月30日前完成。

5、公司各部室依照强总部项目管理“两级管控,一级核算”要求,做好相关分公司的撤并工作,并按规定的时间完成。

6、以上实施意见若与集团总体实施方案相左,则以集团的为准。

项目管理考核细则范文第5篇

世界经济一体化带来全球市场竞争加剧,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也使项目管理中出现更多新问题、新情况,这需要我们在工程建设实践中,发扬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结合工程实际,不断完善、创新项目管理机制,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设更多精品工程。

关键词:

项目管理;创新管理模式

一、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制度

1.项目管理责任制的基本内容。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制,既要指出项目经理的责权利,也要指出项目管理班子成员的权利和义务。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制首先在于明确责任制的基本内容,企业将项目委托与项目经理,对于接受委托的项目经理方就要履行承包合同,尽量降低目标成本,同时也要施工质量、工程进度、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等各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项目管理责任制的基础是项目经理责任制,项目经理责任制是以工程项目为对象,以项目经理负责为前提,以施工图预算为依据,以创优质工程为目标,以施工合同为纽带,以求得建筑工程最佳经济效益为目的,从工程项目开工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全过程的施工管理。

2.建立完善项目管理体系。项目建设前期,企业针对各建设工程项目部设定预期的项目管理目标,并督导项目部科学的建立一套项目管理责任体系与规章制度,以规范各方参建主体与项目管理人员行为。由企业制定项目管理考核办法及奖惩制度等,以促进项目管理责任制的落实,通过项目部高效运作的项目组织体系实现工程项目的四控制(进度、质量、安全、成本),四管理(合同管理、现场管理、信息管理、生产要素管理),保证工程合同目标、成本目标和现场管理的目标实现。项目管理责任制的主体是项目经理个人全面负责,项目管理班子按职权分工负责。建立以项目副经理为核心的计划、施工、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现场管理体系;以项目总工为核心的技术、质量运行体系;以造价工程师为核心的成本预算、监督、控制的成本运行体系。

3.项目管理责任制的落实。

3.1落实目标责任制。为确保工程项目各大指标优质、高效、低耗地完成,项目部应明确质量、工期、成本、安全、环境五个目标责任,并上墙公示报公司审批备案,使项目建设有序、有效地进行。在这个过程的同时,要对工作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对计划和实践工程进度情况的对比中发现问题,及时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优化调整最终实现五大目标的全面控制。结合项目实际,项目经理对管理人员进行细化分工,并签订《岗位责任承诺书》,明确个人职责,做到谁管理谁负责,管理闭合一体化,做不对就改,改不好就罚的责任条款,增强管理人员责任心。

3.2落实质量管控责任制。由项目总工负责落实质量管控责任并分解到操作层管理人员,实施样板制、“三检制”、隐蔽工程检查制度、技术交底制度、旁站监督制度、质量分析会制度等有效管理制度,还需实施其它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对于一些特殊施工过程,编制过程作业指导书发给工种负责人和班组长,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加以实施,有效保证了施工总体质量目标的实现。

3.3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工程前期总公司与项目经理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项目经理与分别各方主体签订《安全责任书》,层层分解和落实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将安全责任和措施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对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实施定期定量考核。

4.建立对项目的监督考核机制。企业各职能部门组成联合监督考核组对项目部实施全方位监督管理,根据总公司与项目经理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对项目进行过程监督、结果考核,最终形成《工程考核表》,考核结果与工资总额和个人收入挂钩,对工期、质量、安全等指标实行单项考核,奖罚同工资总额挂钩浮动,确保项目管理责任制的良性规范运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把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作为项目建设的“总抓手”,不断健全完善考核体系,实行“定责任人、定目标、定责任、定措施、定考核、定奖惩”的“六定”责任制;定期组织动态考核,对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投资(成本)控制、合同管理、质量管理、安全文明标准化管理、组织协调管理等六个方面进行现场督查,并及时反馈给项目责任人加以整改。

二、创新管理模式

1.项目管理信息化。面对“互联网+”的新经济形势,企业管理及时跟进社会发展步伐,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更新管理手段,逐步推进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等在内的科学方法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处理、并辅助决策,以便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1.1过程控制信息化,建立项目管理微信平台。企业搭建项目管理微信平台,应用于各项目工程中,所有管理人员均参加微信管理平台,这个管理平台的建立对工程建设中成本、进度和质量目标控制难度大、组织协调工作量巨大等困难的解决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也为工程建设过程中协同工作、数据交流、增强效率对信息化的需求搭建了信息共享平台,为上级单位和领导及时了解工程施工情况提供了有效手段,提高了工作效率,转变了工作模式。微信管理平台构建成多建设主体参与的线上项目部,通过一报、二查、三掌控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其中,一报即要求现场管理人员每天定时拍摄现场照片并通过手机实时报至线上项目部,便于各方随时掌控施工进度和质量;二查即查现场负责人到岗、履职情况,不定时要求向线上项目部发送以施工现场为背景的人员照片,规范施工行为;三掌控即通过线上项目部,项目负责人可随时掌控工程进度、质量并核实考勤情况,设计单位可即时掌控工程是否严格按图施工,施工单位可实时掌控现场施工人员作业情况。

1.2通过微信平台的使用,对日常管理工作起到积极推动作用。①信息反映更加真实,问题解决更加准确。通过借助微信平台可以第一时间将工程建设情况全方位呈现出来,可以方便高效的解决存在问题。②有效治理“慵懒散软”现象,提高工作积极性。微信平台是一面展示工作实绩的镜子,证每个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工作安排、完成情况得以完整呈现,便于管理人员相互了解工作进展和状态,进行学习、交流、点评,实现互相监督、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促使管理人员尽职尽责、务实高效,确保了日常工作有条不紊进行。③提高了管理水平。通过平台,各项目团队形成了争先、创优的氛围,互相学习施工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思路,通过对比找出自身不足,及时学习改进,并运用到工程管理上去,推动了项目进展。

2.管理模式标准化。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制定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并对工程相关部门、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基层班组长进行宣传教育,将标准化管理的精神传达至项目的每个人,要求每个工程项目从开始组织到最后竣工结算,均要实行标准化管理,把项目的各项管理要素组成更加严密的有机整体,改变了以往管理人员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的管理方式,使管理人员能够有更多的精力抓重点,争取了工作的超前性和主动权,增强了管理实效,使员工逐步养成了按标准办事的作风,增强了管理的力度和效果,促进了工程质量的提高和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实现了“大工程创名牌,小工程出精品”的目标。通过以上管理机制,不仅使大型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活动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同时也提高工程项目组织的工作效率和敏捷度,成功地实现项目质量、安全控制和文明施工的整体目标。

作者:李胜江 单位:襄阳市市政工程总公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