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信贷风险防范

企业信贷风险防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信贷风险防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信贷风险防范

企业信贷风险防范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信贷风险;防范机制;信贷成本

1 企业信贷风险环节的分析

在企业的信贷风险管理环节中,通过对企业的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的控制,确保企业的自身偿债环节的控制,实现企业的信贷风险的优化。我们就企业的回款期限问题展开分析,确保其贷款的合理期限的界定,从而避免企业出现到期无法偿还的现象。我们从财务管理环节来看,企业获得存货,就进入了销售及其收款的环节。在这几个应用模式间隔之间,收回时间越短,其资金的应用效率也就越高,企业的资金收回风险也就越低。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是衡量企业资产管理效率的主要财务指标,对企业偿债能力有重大影响。企业应努力提高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制定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完善应收账款的回收机制以规避风险;谋划好存货适时销售变现,通过安全储备、合理订销、监控结构和及时进出来优化存货管理,加速企业现金流转,防范财务信贷风险。

为了更好的进行企业财务运作状况的分析,可以进行企业的贷款规模的优化,确保筹资方案的设计应用,这样可以保证筹资量的控制,实现资金来源的有效确定。当然了,通过对企业的用资项目环节,我们可以得知,这是决定筹资量的条件之一。通过对该项目的财务可行性的控制,进行用资项目的筹资量的控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经过两种模式的渠道达到自己的目的,分别是外部应用筹资渠道、内部应用筹资渠道,这两者一是通过经营管理的加强,进行成本的控制,而是利用股票、债券等形式进行筹资的应用。确定筹资总量和每期需要筹集的资金额是筹资方案设计的第一步。确定筹资额首先要确定投资所需的资金数量;其次计算企业需要筹集的资金总额,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投资额可能不等于企业需要的筹资额,因为可能存在本期投资上期已经筹集到资金的项目和下期投资而需要本期筹集资金的项目;最后,计算企业内部筹资的数额,从筹资总额中扣除筹资的数额即得到外部筹资的数额。确定筹资的资金来源是设计筹资方案的重点,不同来源的资金成本不同,风险也不同。

通过对企业的筹资方案的评价及其选择,可以确保企业资金结构问题的解决,促进其资金结构的优化。在企业资金结构判定过程中,我们要了解其分析标准,实现其企业资金成本的控制,确保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的发展,这两个应用标准具备一致性的特点,也就是并不矛盾的。在筹资方案的具体确定过程中,要按照实际的需要,确保企业的价值最大化,这样能够进行资金成本的有效控制,从而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

企业筹资方案制订完毕,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股权筹资和债券筹资方式可能面临股票或债券发行失败的风险,信贷筹资方式可能遇到利率变动,筹资成本上升的风险。所有这风险的存在都要求企业重视筹资方案的实施过程,如果遇到方案制订时未考虑的问题,及时做出调整,或是改变方案,或是按原方案执行,或者放弃筹资计划。

2 现代企业信贷风险防范体系的健全

2.1 我们可以通过国内某些企业跳跃式发展案例,展开企业信贷风险防范模式的分析,比如巨人集团、三株企业等,都是曾经辉煌却又迅速面临破产的例子。在企业财务信贷风险之前,似乎人力都是卑微的,一般来说,每个企业的财务风险的发展,都有其必然因素,有其必然的征兆,一不小心,就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的产生,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破产。这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中,通过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分析,可以得知财务信贷风险是可以进行预测的,这需要我们进行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健全,以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所谓财务危机预警,就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会计、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率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通过掌握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早期特征,设置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标准,对企业经营活动中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管理行为。它能预先告诉企业管理当局有关企业内部财务营运体系所隐藏的问题,使企业在财务危机发生之前采取调整和应对措施,减少损失,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已被得到越来越广泛地运用。

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我们要进行企业财务信贷预警组织体系的健全,在国外的某些发达国家中,其进行了风险管理部门的设置,从而确保其预警功能的应用。为了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通过对我国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可以满足企业对日常财务的应用需要,从而实现财务部门的财务数据的有效控制。针对这一模式,我们可以聘请一些企业的外部咨询专家,进行企业的内部经营模式的有效管理,实现企业的相关疑难问题的解决,保证企业的最大财务应用效益的提升。企业财务信贷预警的活动程序,预警系统的运作需要遵循科学的活动程序,才能保证其运行的效率。主要应遵照下列四个活动环节展开:确定预警活动的监测对象,在建立企业信贷风险预警系统的早期,应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先选择比较容易进行或比较熟悉的财务活动为监测对象,并且评价指标应简单适用,范围应较小。通过稳妥的逐步积累经验后,监测对象可逐渐扩大范围,指标体系也逐渐完善。

2.2 通过对对策功能的应用,可以实现公司的财务风险的控制,针对其早期出现的征兆,实现及时的控制。这些早期征兆的出现是由各个因素进行集体积累的,在对策活动应用过程中,我们要分重点的进行控制,实现财务信贷风险的优化,确保企业的自身实力的提升,从而优化企业的融资、投资渠道,确保企业的信贷成本的优化,进行企业的良好的信誉能力的控制,实现经营过程中的各个融资关系的协调。在融资渠道的应用过程中,应该通过一些方式让债权人了解自身的运用实力,与银行建立良好的信誉关系,这对于企业的长久发展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有利于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的风险的降低,实现其短期困难的克服,促进企业的健康经营。而企业和银行都不一定能预计到这些意外借款的确切数量和时间。现实中的情况往往是,银行愿意向“不缺钱”的企业贷款。因此,同银行保持良好的信誉关系是明智的。当企业不需要借钱时,应当让银行了解自己的财务情况和现金流状况,为自己今后的借款建立基础。一旦真正需要借款,便有可能按正常的条件借到需要的款项。现代社会中企业与银行之间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双赢关系,随着企业自身实力的增强,企业与银行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逐步加深,企业可以要求银行适当降低利率,这样可以降低企业的信贷成本,为企业与银行间更好合作奠定牢固的基石。

企业信贷风险防范范文第2篇

1 中小企业及信贷风险相关概念

首先,在中小企业概念方面,中小企业主要是指企业人员较小,资金规模以及市场份额较小的经济体,在具体的企业规模规定方面,不同国家对于中小企业的概念界定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例如美国规定雇员人数在500人以下的企业为中小企业,而欧盟规定员工人数在250人以下的企业为中小企业。我国对于中小企业概念的规定,主要依据《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中的相关标准,并且在不同的行业中,也有着相应的具体标准,例如在工业领域,规定从业人员在1 000人以下,营收2 000万以下的企业为中型企业,人员20人以下,营收300万以下的为小型企业。

对于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来说,信贷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由于信贷活动所产生的相关风险,这种信贷风险主要表现在融资成本以及还款期限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同时还有着其他方面的表现。整体而言,企业信贷风险主要表现在财务风险、信用风险、经营风险等方面。

2 我国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现状

分析我国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现状,首先应当分析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情况,在融资方面,我国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的问题,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融资渠道较窄,二是融资成本较高。正是由于中小企业存在融资难的问题,才使得其面临着较大的信贷风险。事实上,在当前中小企业的融资中,主要的融资渠道为银行贷款,其次为民间借贷,无论是银行贷款还是民间借贷,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都有着较高的融资成本,特别是民间借贷,融资成本很高。而在银行贷款方面,由于近年来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商业银行普遍采取了对于中小企业贷款的紧缩政策,不断缩小贷款规模,中小企业已经很难从银行贷款渠道获得充足的融资支持。

3 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融资过程中存在融资偏好问题

在当前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管理中,普遍存在融资偏好问题,融资偏好主要是指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和领导者在进行融资决策的过程中,对于融资规模或者融资渠道存在着一定的偏好,这会影响到其信贷风险。例如在融资规模方面,很多中小企业管理层偏好于获得大规模的融资,而不是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融资规模,一味的追求大规模银行贷款,这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信贷风险。同时,在融资渠道选择中,一些中小企业也存在着融资渠道偏好问题,由于对一些新兴的融资渠道,如对网络融资渠道不够了解,过于依赖传统的融资渠道,这也会导致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信贷风险的增加。因而,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所存在的融资偏好问题,是其信贷风险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不能够较好的克制融资偏好,还会产生其他的财务风险。

3.2 缺乏完善的信贷风险管理机制

就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结构和财务管理情况来看,普遍缺乏完善的信贷风险管理机制,例如缺乏完善的信贷风险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经营决策制度等等,这些都是影响信贷风险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例如风险管理制度方面,由于一些中小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甚至是完全没有风险管理制度,使得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难以应对信贷风险的冲击,极大的降低了其抗风险能力,对于信贷风险缺乏统一的掌控,没有从制度方面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细化的规定。同时,在其他管理制度,如财务管理制度和经营决策制度方面,由于中小企业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经营决策制度,没有在财务管理和经营决策中对于信贷风险进行较好的控制。整体来说,由于制度、组织结构、人员方面的缺失,导致中小企业缺乏完善的信贷风险管理机制,对于其信贷风险的管理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

3.3 信贷风险处理方法单一

信贷风险处理方法单一也是中小企业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很多中小企业对于信贷风险管理还缺乏科学的决策以及管理措施,普遍对于信贷风险的应对为“拆东墙补西墙”式的信贷资金运转。这种信贷风险处理方法,虽然能够在短期内解决企业的还贷问题,但是并不能从本质上降低企业的信贷风险,长此以往,还会增大企业的信贷风险。事实上,对于信贷风险的处理方法有很多,需要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以及外部环境情况,选择最优的处理方法,需要在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等多个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并不仅仅是财务方面的应对措施。而在当期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处理中,并没有较好的使用各种处理方法,而且受限于中小企业的自身实力,也很难在短期内采用多种处理方法,这是中小企业在处理信贷风险问题方面的一个先天不足。同时,其相关的风险管理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也缺乏较高的素质,不能够及时采取最优的处理方法。

3.4 缺乏较好的现金流管理措施

在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中,保持良好的现金流是降低信贷风险的最佳途径,然而应当看到,在当前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管理中,普遍还缺乏较好的现金流管理措施,特别是随着中小企业外部市场环境的恶化,现金流紧张是中小企业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由于缺乏较好的现金流管理措施,导致很多中小企业的现金流并不足以支撑其定期偿还信贷本息,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存在还款逾期问题,这也会损害到中小企业的信贷信用。同时,很多中小企业之所以缺乏较好的现金流管理措施,一方面同其财务管理能力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受到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在我国当前调整经济结构的大环境下,如果中小企业不能及时的根据市场环境形势,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那么其市场可能会进一步萎缩,影响到其产品的市场销售和利润情况,最终会损害到中小企业的现金流。

4 中小企业信贷风险防范策略

4.1 科学的进行融资决策

在中小企业信贷风险防范方面,首先应当进行科学的融资决策,防止在融资过程中出现融资偏好问题。对于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和领导者来说,应当正确认识到当前市场环境下信贷风险问题,虽然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中小企业迫切需要资金来走出困境,但是融资的背后也会带来巨大的信贷风险。为了保障中小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其自身的实际情况,如市场情况、利润情况、库存情况、现金流情况等等,确定合理的融资规模,防止出现过度追求融资规模的问题,应当保持较好的融资克制,这对于降低企业的信贷风险有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融资渠道选择中,也应当克制相关的偏好问题,积极拓展融资渠道,选择一些融资成本更低的融资渠道,如一些新兴的网络融资渠道,而不能过度依赖银行贷款、民间借贷等传统融资渠道。在决策过程中,通过详尽的调查和客观的分析,为做出科学正确的融资决策打下基础。

4.2 建立完善的信贷风险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的信贷风险管理机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应当从信贷风险管理制度、组织部门、人员等方面同时开展,规范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相关风险管理制度,建立专门的信贷风险管理部门或者管理团队,也可以在财务管理部门中又专人负责信贷风险管理工作。在建立完善信贷风险管理机制中,首先应当完善相关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从融资决策开始,一直到债务偿还,对于相关的流程进行规范,在不同时期进行相应的评估,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情况,评估企业的信贷风险和偿还能力,为及时进行决策调整提供依据。同时,财务管理部门作为中小企业管理信贷风险的主要部门,也应当积极承担起相应的信贷风险管理工作,定期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情况进行评估,或者对其信贷风险进行实时监控,一旦某一时期信贷风险将要增加,应当及时提醒企业管理层,提前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

4.3 丰富信贷风险应对处理的方法

在处理信贷风险方面,应当丰富信贷风险的处理方法,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外部情况,选择最佳的处理方法,这对于降低企业信贷风险也有着积极意义。相关的信贷风险管理部门或者管理团队,应当提前对信贷风险处理问题进行规划,例如一些债务的偿还时间较为集中,那么在这一时间段内,企业所面临的信贷风险就会增加。相关的财务管理部门、企业经营部门应当提前进行规划,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例如在市场销售方面采取紧缩政策,降低赊销比例,加强在应收账款方面的回收。或者同关联客户企业签订严格的还款协议,在信贷风险期前能够回收账款,从而更好的应对信贷风险。企业生产部门和研发部门,也应当根据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积极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同市场营销部门配合,提高企业产品的销售量和利润额,这是从本质上降低企业信贷风险的途径。

4.4 加强企业现金流管理

企业信贷风险防范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信贷风险 成因 防范

引 言

我国的金融市场目前还不够成熟,发展缓慢,在这种大环境下,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也极其不利。商业银行目前面临的风险有很多,诸如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市场风险、投资风险以及贴现风险等等,这些都是未来有可能带来商业银行经济损失的潜在风险,而这些风险都是不能完全掌控和把握的,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商业银行只能事先预防,却不能保证一定不会发生,尽可能的降低发生的概率。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主要是靠放贷来盈利,存贷利率差越高利润越高,一旦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过高,不能及时足额收回信贷资金,会造成商业银行的资金短缺,我们知道,资金就是商业银行的命脉,如果资金十分短缺,严重的话会直接导致商业银行倒闭,后果相当严重。鉴于此,有效的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并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十分有必要。本文基于分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然后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防范措施,以期能为商业银行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分析

信贷风险是指在商业银行平常的信用活又校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和理由导致发放出去的贷款不能及时收回,最终造成信贷出去资金有可能损失的一种可能性。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的成因有很多,既有内部原因又有外部原因,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本文在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现实状况下,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宏观经济的形势形成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商业银行作为经济社会的重要成员之一,也是要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的。我国的宏观经济相当不稳定,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甚大。

1、利率风险

利率对商业银行来说就像是风向标,可以为银行指明方向,所以十分重要。利率的高低其实就是资金的使用成本的高低,也能代表商业银行收益的高低。我国虽然宏观经济不够稳定,但是利率还是在向市场化方向不断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也在发挥市场主导作用下积极调控,市场是千变万化的,就算有政府的调控,也不能确保利率的稳定,实际上,利率的变化才是常态,利率的频繁变化势必会影响到资金的使用成本,进而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就会更大。

2、汇率风险

目前已经是经济全球化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大幅度提高,全球业务已经是一种常态,因此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也大量增加,但是国际业务的开展免不了会受到国与国之间汇率的影响。前面我们说到了我国经济市场相对不稳定,国际上的情况就更好不到哪儿去了,国际宏观经济形势更是不断波动,自然而然造成了汇率大幅度的下降和上升,这在很大程度上会让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进一步加大。而我国在国际业务中的处理手段和方式方法都不够成熟和稳重,一旦国际汇率波动过大,我国商业银行就会处在更加被动的地位,信贷风险也会更大。

(二)银行自身体制不完善形成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1、商业银行高素质人才匮乏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队伍建设还很薄弱,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相当匮乏,信贷风险的管理也十分不到位。对于信贷风险管理,需要管理人员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金融、会计、税务以及管理等方面都要有所了解,而且很多都要十分熟悉才行,不然很难管理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人才就是关键,有了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制定出一系列的风险管理措施和对策,然后高素质的人才去贯彻执行,这样信贷风险管理的效果才会比较良好。

2、商业银行没有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

要想管理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没有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可不行,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这方面还很欠缺。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包括很多,首先从风险管理流程上来说,风险管理流程从开始的风险的识别到风险的计量再到风险的检测最后到风险的控制,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制定详细的步骤和计划。风险识别是信贷风险管理流程的起点,我国商业银行的识别技巧和方法还比较陈旧单一,风险管理人才对风险的识别素质还不高。而对于风险计量环节,大多数商业银行都是采取一些计量模型,但是这些计量模型大部分都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并不一定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就算少部分商业银行开发了一些新模型,但是这些模型都还不够完善,并不能很好的对信贷风险进行计量。风险检测其实最主要的就是风险预警机制和管理机制,对于风险预警机制主要的就是能够找到合适的风险指标,用来评估和判断风险,但是我国商业银行目前这一块还相当欠缺,存在的问题也不少,还需要不断完善。最后的风险控制环节,就是要把控好风险的度,找到一些能够降低风险的办法,诸如进行抵押贷款,或者是要求担保人等等,这一方面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确确实实有做到,但是也主要是以担保为主,其他降低风险的方法和措施还很少,在这一块上欠缺的力度还很大。总而言之呢,就是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上没有一套完善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各个风险环节也都做得不到位,所以导致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较高。

(三)微观企业的经营不形成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都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首要目标或者说是终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企业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和手段,比如我们经常所说的调整自有资金和借贷资金的比例来达到获取更多利益的目的,为了使用这种财务杠杆,企业肯定会选择向商业银行借款,因此商业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可以概括如下:

1、微观企业的主观短视行为

企业的运营是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的,也需要多方的有效协调配合才能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按照常理来说,一个明智的企业会将短期和长期都考虑到企业的发展中去,在立足当下的情况下做好企业的长远规划,然而这都是理想化的状态,企业在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面临的问题很多,很多资源都十分匮乏,最终导致对长远规划这一块缺少必要的安排,因为企业的这种短视行为,可能在短时间内不会有任何的问题,但是久而久之很容易带来企业资金无法正常的流动,这肯定会加大商业银行借贷出去资金的风险。

2、微观企业的客观经营风险

商业银行在放贷出去之前肯定会对微观企业的资质、规模、信用以及实力等等进行综合的考察和权衡,尽可能的选择一家信用很好的企业,以便资金能够及时收回来,这些准备工作商业银行一般做的比较仔细和认真,它关系到银行的资金能否及时足额的收回,然而当真正将资金放贷出去之后,可能会有一些因素会发生变化,市场经济情况下,谁也不能主宰市场,而市场是千变万化的,加上微观企业的一些道德风险,商业银行的整体信贷风险又加大了不少。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

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就是放贷,所以信贷资金的质量好坏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举足轻重,不仅如此,还会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然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的成因还很多,不论是宏观经济、微观企业还是商业银行自身,都存在一些加大信贷风险的因素。因此,商业银行制定一套完善的信贷风险防范措施和方案,对减少不良贷款的意义重大。

(一)建立一套完善的信贷资产流程

信贷风险的高低直接影响就是商业银行的效益,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信贷资产流程至关重要。对于信贷资产的审批流程主要是从信贷资金的发放、资金的使用以及资金最后的回收三个流程加以监管和注意。对于信贷资金的发放,需要在发放之前严格审查微观企业的资质、规模、信誉以及资产等等情r,加以综合的考虑和衡量,由于信息之间的不对称,很多企业为了能够获得贷款,可能会虚增利润减少负债等等,这些都要加以严格的甄别,筛掉那些风险大的客户,确保留下来的客户都是优质的,这样事先的预防会大大降低信贷风险发生的概率。信贷资金的使用过程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很大可能会将获得的贷款资金投向一些风险高、周期长的项目,导致资金不能及时回笼,商业银行不要因为之前和企业签订了合同就万事大吉了,为了避免企业的道德风险,应该派人专门根据企业的项目,熟悉和了解资金的使用状况,做到知己知彼,有效降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最后对于资金的回收流程,这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很多企业可能到期了由于项目出现了问题,导致资金不能及时返回,给商业银行带来风险,这个时候商业银行应该和企业坐下来进行有效的沟通对相关事宜达成一致意见,尽可能的让资金能够早点回笼。

(二)商业银行完善与之相关的担保制度

在贷款之前商业银行都会要求企业提供担保,以减小信贷风险发生的概率。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执行担保的力度还不够,在与企业签订的合同中这一块也不是很完善,最终导致企业无法及时返款时,商业银行不能行使自己的权利,没有将担保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因此,企业可以培养专业的人才熟悉我国相关的法律制度,诸如《担保法》,对如何担保,担保物可以是什么以及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都要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这样在以后与企业签订合同时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当企业不能及时返款时,能够有权处理合同中所提到的担保物,有效的降低信贷风险。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

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加大对其的关注力度一点也不为过。对于信贷风险的防范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这对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果有很大帮助。首先,要充分把握商业银行的现金流量指标,现金流对商业银行十分重要,通过分析现金流进而对商业银行的偿债能力进行综合评判。商业银行的偿债能力指标目前有速动比率、流动比率以及资产负债利率等等。其次,商业银行的终极目标就是盈利,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加强商业银行分析自身的盈利能力,预测一下未来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趋势,诸如资产收益率以及销售利润率等盈利指标来分析预测。最后,商业银行还需要分析一下企业的营运能力,企业的运营能力指标主要有存贷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等等,以这些指标去最大限度地预测商业银行的资金的运转趋势。

(四)培养专门的风险管理人才

对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这种信贷风险状况,十分缺乏风险管控人才,这也是很大因素导致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较高,因此,商业银行要不断培养具有高风险管理素质的人才,来更好地管理自身各种各样的风险,特别是信贷风险。商业银行可以加大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定期组织员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及新方法等等,时代在进步在不断发展,定期培训能让员工做到与时俱进,也才能在商业银行发生新突况时应对自如,尽可能的降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结 语

商业银行目前面临的风险有很多,诸如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市场风险、投资风险以及贴现风险等等,这些都是未来有可能带来商业银行经济损失的潜在风险,而这些风险都是不能完全掌控和把握的,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商业银行只能事先预防,却不能保证一定不会发生,尽可能的降低发生的概率。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就是放贷,所以信贷资金的质量好坏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举足轻重,不仅如此,还会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然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的成因还很多,不论是宏观经济、微观企业还是商业银行自身,都存在一些加大信贷风险的因素。因此,商业银行制定一套完善的信贷风险防范措施和方案,对减少不良贷款的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姚南南.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4.

[2] 王娟.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其风险管理研究[J].特区经济,2011,05:86-87.

企业信贷风险防范范文第4篇

一、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

(一)产业链条不稳固。当前经济形势下的小微企业,其行业所处的市场刚性需求状况、上下游客户经营情况等,都决定了企业的经营状态。当某一产品的价格波动,往往会将其价格的影响迅速传导到其产业链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形成企业诸如原材料供应减少、订单量下降等风险,并最终威胁到企业的整体经营。特别是钢铁、水泥、煤炭、房地产等行业,因企业经营出现困难,财务状况恶化,其违约风险必不断增大,银行势必会收缩信贷,导致企业资金链紧张断裂,加大企业违约风险,形成恶性循环,造成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二)民间借贷危机暴露。过去几年来,一些企业追求短期利益,过度投资和投机,使借来的大量信贷资金介入虚拟经济领域,致使部分银行信贷资金卷入民间借贷危机的漩涡。在经济下行形势下,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以及房地产市场调整,不断引发民间借贷风险暴露,一些非法集资和高利贷案件浮出水面,屡屡爆出民间借贷案件也裹夹着银行信贷资金,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三)经营不善的企业浮出水面。在经济下行期,各行各业几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企业潜在的信用风险明显上升,使那些以往含而不露的原本经营管理模式落后的企业风险不断暴露。在经济高涨时期,这类企业被掩盖和忽略的问题,此时成为了引发信贷风险的重要因素。(四)道德缺失的经营者显现。企业经营者尤其是小微企业经营者的个人信用与企业资信密不可分,甚至直接决定了企业风险的大小。在经济下行期,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生存会面临诸多不利和困难,使得个人诚信意识淡薄或存在道德缺失的企业经营者显现出来,各地频频出现老板“跑路”现象,从而引发银行大量不良贷款的产生。

二、应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对策建议

企业信贷风险防范范文第5篇

灵活运用法律规定以防范风险。

关键词:年休假;法律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自2008年1月1日《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开始实施以来,年休假制度的实施已经有近五年的时间,尽管2008年9月18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又颁布了《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年休假实施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但年休假制度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从近几年劳动仲裁部门处理的劳动争议案件来看, 年休假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劳动争议焦点问题, 在离职争议中,基本上都会牵涉到带薪年休假的问题,但年休假问题很少被单独提出,一般是员工在职时,为了保住饭碗,单位不安排年休假,也不会去告单位,而在员工离职时,作为诸多诉求中的一项提出。“年休假”总是被员工向企业“秋后算帐”,成为离职时员工扔给企业的最后一枚“定时炸弹”,成为企业一个潜在的风险。之所以导致这种结果的出现,一是有些单位存在故意违法行为,二是有的单位根本就是对法律的误读或者没有风险防范意识,最后造成争议。笔者仅就年休假制度执行中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提出建议。

一、享受带薪年休假的条件、标准及风险防范

按《条例》和《办法》的规定,职工连续工作12个月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这里的“连续”,包括职工在同一单位和不同单位之间的连续工作时间。不仅如此,《办法》还规定,职工新进用人单位且符合连续工作12个月规定的,当年度年休假天数,按照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折算确定,也即新入职的员工也可以享受年休假,只要符合连续工作12个月的条件。但许多用人单位都规定,员工入职一年后方可享受年休假,这样的规定就与法律规定相悖了。如果不给新入职的员工进行年休假的核算,就有可能发生劳动争议。另外,年休假的具体标准是以职工的累计工作年限计算的,而不是以本单位的工作年限计算的。

针对享受年休假的条件和标准所带来的风险,建议企业修改本单位的年休假规定,使之符合法律规定,另外,对新入职的员工,也要查验其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以便核算其是否在入职的当年应享受年休假。对新入职的员工,首先要确定二个问题:一是员工是否是连续工作,二是核算其累计工作年限,以确定其应享受的年休假天数。核算其累计工作年限,可根据其档案、社保缴费记录、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等进行核算,当然,要提醒企业的是,关于员工的累计工作年限,是由职工负举证责任的,如果员工不能提供能够证明其累计工作年限的证据,那么也只能以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计算了。

二、待遇享受办法及变通补偿的风险及防范

按《条例》的规定:“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因此,这里边有这样几个法律问题:一是年休假何时休谁说了算?是否是一定要职工申请?二是是否只要是职工未休年假,单位就要按300%的标准支付其年休假的报酬?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到,《条例》已明确了,是由企业统筹安排,因此,提示企业要修改年休假制度,对年休假的具体流程、原则重新设计,如:单位确定年休假时间的原则、员工何时申报休假计划?最后由哪个部门平衡安排员工休假时间?不同的员工的年休假的审批权限和程序?本公司的年休假是否允许分段休?分几段?是否允许跨年度安排等,均应在制度中做出规定。另外,单位安排年休假的原则是“根据生产、工作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因此,单位必须保留职工申报的年休假计划,以确认企业在安排时考虑了职工本人意愿。而且,年休假虽然是职工提出申请,但最后安排的权利在企业,也可以说是企业行使管理权的体现,因此,即使职工不申请,企业也要安排职工年休假。往往发生劳动争议打到仲裁时,企业会以职工未申请提出辩驳,但一般得不到仲裁的支持。对于第二个问题,并非职工只要不休年假就要按三倍补偿,《办法》规定,用人单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但是职工因本人原因且书面提出不休年休假的,用人单位可以只支付其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某公司曾有一位员工明确表示不休年休假,但辞职后以未休年假为由要求企业给予赔偿。由于企业拿不出证据证明该员工当初是自愿不休年假的,结果只能赔钱了事。因此,用人单位不能证明是职工因本人原因且书面提出不休年休假的,则需要支付三倍工资。如果想避免此风险,应当有基本的证据意识。在安排劳动者休假时,如果劳动者提出不休,应当保留劳动者提交的不休年休假的书面证据。如劳动者书面提出不休年休假,实际上等于放弃。有了该证据,员工辞职后,以未休年假为由要求企业支付三倍工资将得不到支持。最后特别提醒HR注意――如果劳动者书面提出的是“暂不休假”,则不等于放弃年休假,用人单位如果批准其申请,实际上等于同意调整休假时间,员工辞职后,以未休年假为由要求企业支付三倍工资,企业不能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