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服务发展前景

会计服务发展前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服务发展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服务发展前景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中小会计师事务所 优势分析 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8-136-02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忽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使得会计职能出现了退化和弱化现象,现已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作为正在发展中的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最大的市场服务对象就是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如何寻找两者共同发展的契合点,就显的尤为重要。本文试从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为出发点,根据我国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现存优势,尝试分析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趋势。

一、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实状况

1.缺乏高素质会计人员,会计队伍现状不理想。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缺乏,是中小企业财务核心作用难以很好发挥的主要问题。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由于存在知识老化且知识更新速度较慢、业务知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掌握、系统训练程度较低的现状。另外,中小企业会计人员满负荷地工作只能使其被动地处理日常事务,很难有时间和精力主动钻研深层次的财务管理问题,而且有的会计人员对违规违纪现象熟视无睹,更甚者还冒着违法的风险主动为领导出谋划策。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升与财务管理的迅速发展难以适应。

2.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会计监督不规范。部分中小企业只是重视会计核算,而却忽视会计监督;部分企业内部监控机构不健全,财务管理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体系,会计监督不到位,一人兼任多项工作的现象比较明显;有的企业会计监督部门受领导控制,被迫做假账,造成财务信息失真,造成会计监督主观多于客观,随意多于规范。种种现象表明: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缺乏,会计监督不规范。

3.缺乏可靠的信息披露机制,融资形势不乐观。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一直不太理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财务信息公开性和真实性差、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的情况,导致了与金融机构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但中小企业的信息一经公开,其他利益相关者就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利用。因此中小企业必须建立可靠的信息披露机制,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方法整理和报送各种资料,将信息披露带来的经营风险降到最低,这样才有可能在信贷市场上进行融资。

二、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优势分析及潜在的发展方向

多年来,行业内外每每提及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总是悲观多一点,常常列出许多问题,比如存在规模小,人员流动大,业务面狭窄等等。困难是存在的,主要是中小会计师事务所过多的将目光拘泥在单一的审计服务上,并没有认真分析自身的优势所在而看到未来的发展空间。中小事务所经营成本低、专业特色突出、服务角色灵活,能适应数量多、规模小、种类多、经营结构单一的中小企业。中小事务所作为中小企业主要的会计服务单位,其实拥有非常明显的自身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试分析如下:

1.发挥专业素质优势,拓展业务范围。会计师事务所必须是由法定数量并具备执业年限的注册会计师股东发起设立,集中了大量财务、法律、税收、金融、会计、评估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是一个专家库型、知识密集型企业,是广大中小企业无与伦比的,企业经济活动国际化和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增强,使得会计服务市场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1)中小会计师事务所要在巩固传统业务的基础上,不断挖掘市场潜力,拓张审计业务范围,积极扩大记账、税务、外包业务等服务领域,努力成为面向中小规模企业提供优质专业服务的主体力量。(2)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向客户提供非审计业务已经成为世界的大趋势。现在事务所的业务已由过去单一的会计审计服务向多元化、全方位需求转变。管理咨询、法律咨询、税务、投资分析等非审计业务成为新的服务热点。因此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要迎合市场需求,充分利用富余的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不断开拓新的业务,开发新的服务产品,使其服务实现多元化,这样既能适应客户需求建立稳固的优秀客户群,又能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盈利能力和收益水平,进而增强其自身实力,提高其信誉度。

2.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发展品牌服务。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数量多、分布广,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中的庞大群体,是监督中小企业的主体力量。依据近年来我国会计服务市场的现状和发展,中小会计师事务所采用专门化发展战略势在必行,这既是中小企业会计服务的需要,也是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生存发展的需要。专门化战略就是将会计师事务所的力量集中于某一专业领域,将会计服务做精、做专,以创造特色、赢得客户。会计师事务所专门化方式有两类:一类是服务业务专门化。根据自身优势可以在审计、验资、评估、税务等方面选择一种或几种作为业务重点。另一类是服务对象专门化。根据客户行业、经营方式、业务范围不同,可以考虑在一个或几个相关行业内发展,以提高在行业内的知名度。中小会计师事务所资源有限,只有专职于某一领域,才能为特定的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形成品牌效应,从而获取较高的收益,也能更能发挥好会计的监督职能,大大拓展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这样即使是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也难以与之竞争。

3.发挥政策信息作用,寻求发展商机。由于中小企业会计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高,导致一部分中小企业对市场信息、政策信息的了解和把握往往非常的不对称,成为阻碍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对于这一点,作为他们的会计服务单位―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搜索和信息传播优势,及时为他们所服务的客户解决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比如我国近些年扶持农业产业化企业和节能环保型企业的力度比较大,各级职能部门每年都要对符合条件地中小企业进行筛选,然后在资金、政策方面给予帮扶进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符合条件的企业通常情况下要集中组织本单位的相关人力、财力,按照有关职能部门设定的标准来申请,但对于这些项目的申请要求组织大量文字申报材料、填制大量相关表格,按程序自下而上地报送,对于中小企业的工作人员来说,申报工作困难重重。但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每年都可能重复一些上述相关工作,并能搜索到大量相关信息。而市场上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对上述非常态化工作是陌生的。中小事务所正好可以瞄准这一机会,可以在帮助申报企业提供以会计服务为主体的一揽子综合服务方面的同时,再拓宽企业和事务所合作空间,最大限度地为企业节省人力、物力和精力,并为事务所赢得商机。

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对于提高会计服务的质量,发挥会计监督职能,服务地方经济,服务社会,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都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广大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只有充分认清和把握自身优势,并成功推进和综合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发现会计服务内容,不断拓宽会计服务空间,不断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才能使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持续稳定的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为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课题“江苏省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生存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基于十二五规划相关政策背景下的探讨”(编号:2012SJD790037)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杨广珍.浅谈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力与发展前景[J].财经界,2012(10)

[2] 樊丽丽,刘沛沛.论我国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战略[J].财会通讯,2011(1)

[3] 谢方锋.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市场论坛,2011(1)

[4] 任雁楠.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讨论[J].现代经济信息,2010(3)

会计服务发展前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用中小企业会计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意见》颁布以来,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最新统计资料表明,中小企业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6%,创造的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8.5%,吸纳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人员,社会销售额占58.9%,进出口额占68%左右,上缴税收占48%左右。中小企业发明的专利和研发的新产品分别占66%和82%。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和扩大就业的生力军。然而,一些中小企业的信用缺失,造成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而存在市场失效问题,成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构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特别是解决中小企业的财务信用缺失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在融资活动中,资金的供给方需要对资金的需求方的资信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核实,为此要求存在一个规范的中小企业资信评估市场。纵观中小企业财务信息状况,大量的中小企业都曾提供过虚假的财务报告,企业为了逃税避税,与审计机构串通一气,制造虚假的财务数据。虚假财务信息也欺骗战略投资者和银行,造成大量资本金的误投和流失。由此看来,要解决中小企业财务信用缺失问题,首要的基础性工作是提高财务信息的披露质量,从根本上解决银行与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种信息不对称问题既与企业有关,也与整个会计师行业有关。所以,提供中小企业的会计服务,解决财务信息不真实、不准确、不及时的问题,才能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中小企业会计的现状

(一)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在被调查的20家中小企业中,有70%的调查对象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不符合会计规范的要求。在会计机构设置上,有的独资小企业干脆不设置会计机构,有的企业即使设置会计机构,一般也是层次不清、分工不明确。

在会计人员的任用上,小企业最常见的做法是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外聘“高手”作兼职会计,一般定期来做账。有些企业管理者也愿意聘请能力强的会计人员,但是,中小企业由于其发展前景不好、社会认可程度较低以及较差的工作保障等原因,对优秀会计人员的吸引力较弱。在中小企业中,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及规范考核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不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人较多,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培养工作几乎没有进行。

(二)不依法规范建账会计核算违规操作

有些中小企业账目设置混乱,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设两套账或多套账。有关人士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中小企业存在两套账的比率高达78.36%,这表明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三)知识老化难以适应新的业务工作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中小企业管理者在起用会计人才时,有85%的企业倾向于聘用有经验的老会计,有些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专业知识水平较低,使得许多理论上完善的会计方法与复杂的会计技术无法应用。

(四)没有履行内部会计监督职责

会计的基本职责之一就是实行会计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保证会计行为的合理、规范。内部会计监督要求会计人员对本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但是,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受制于管理者或受利益驱使,往往按管理者的意图行事,使会计的监督职能形同虚设。

(五)制度缺失

中小企业内部牵制、稽核、定额管理、计量验收、财务清查、成本核算、财务收支审批等基本制度,总的来说残缺不全,或者虽有其中几项制度,在实际工作中也不能认真执行。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也认识到这些问题,但是依靠现有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无法建立健全这些制度。

(六)现行会计法规体系容易造成会计信息混乱

我国为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修改了部分会计法规。目前,我国会计法规体系主要包括《宪法》、《税法》、《证券法》、《公司法》、《中小企业促进法》、《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现行的13个行业会计制度。我国现行的13个行业会计制度规定,不同行业的企业,可按不同的制度来提供会计信息,这使得会计信息出现混乱,中小企业也不例外。由上述中小企业会计管理的现状,我们不难看出,为了增强中小企业提供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完全依赖其内部管理越来越难以应对外部市场环境和经济业务的变化,所以,笔者提出会计工作的业务外包,借助于会计服务提供方来加强监督,提高信息透明度,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

二、中小企业会计服务现状

目前,我国的会计服务提供者,主要是会计师事务所。会计服务的审计市场,呈现出三个市场的竞争格局。三个市场分为高端、中端和低端,高端市场是指到美国、香港和新加坡上市的公司,这些公司的审计费用较高,审计成本较低,这个市场为“四大”垄断(即德勤、安永、毕马威和普华永道);中端市场指国内大型企业、沪深上市公司和优质高科技企业;低端市场是指中小企业,这种市场被国内中小事务所把持。可见,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是中小企业会计服务的主要提供方。

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现状。1)市场化发展步伐缓慢。由于我国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多数来源于原来的挂靠单位,有其历史渊源,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依赖于业务量的大小,而业务量受当地财政、税务、工商等行政部门的控制,如此形成的由行政部门垄断的会计服务市场本身是与会计师事务所整体市场化发展相违背的。2)规模小,人才匮乏。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普遍存在执业人员素质不高和后续人力资源匮乏的问题。在与大事务所进行人才选拔的争夺中,中小事务所存在着明显的劣势。3)业务范围。中小企业会计报表审计,不同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目的,一般是为了报税或者筹资需要。中小事务所的廉价收费,更容易满足中小企业实力不足、节约资金的服务需求。另外,中小事务所以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提供的记账服务填补了大事务所不能为或不屑为的业务空白,是其另外一个利润来源。4)执业质量。目前,中小事务所的整体审计质量不高。盘点、函证、现场勘察、分析性复核等诸多重要而最有效的审计程序常常被省略了。大部分中小事务所都有提高审计质量的愿望,但这种愿望受到市场、收费和市场环境的诸多限制。首先,受市场和收入状况的影响,中小事务所的人、财、物有限,审计的方案设计、程序设计、证据搜集就免不了会简化。而人力资源数量、质量的欠缺,往往又使它所承担的审计方案实施效益大打折扣。同时,审计人员面对低廉的审计收费,心理上已缺乏专业信心和热情。其次,对于中小事务所的审计,社会各界的关注度相对较弱。因此,执业质量自然不会很理想。中小事务所想提高质量,缺少内外部的驱动力,缺乏实力。5)内部无序竞争。

在中小事务所之间,普遍存在无序竞争的问题,在客户选择时,容易急功近利,使审计意见会有不同程度的偏差,且没有其擅长服务的领域,因此,它们之间的竞争往往演化为服务价格的竞争。另外,为了争夺客户资源,许多事务所违规操作,迁就被审计单位,出具与被审计单位真实情况不符的审计意见。

三、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市场存在的问题

1)政策法律上的扶持力度不够。目前,从法律体系上来说,《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国家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但实际操作中却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使得社会力量很难将中小企业纳入其服务范围。由于缺乏利益的驱动作用,社会各方力量很难积极介入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2)市场供需存在较大矛盾。整体的会计服务需求量大,而社会供给不足。3)服务品种单一。外部经营环境剧烈变动,而中小企业会计基础较差,除了传统的记账、审计会计业务外,中小企业在管理咨询、理财、资产评估、税收筹划、经营诊断以及进行市场调查、情报搜集、信息处理等方面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目前社会所提供的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品种单一。4)服务质量存在较大差距。中小企业贷款有急、频、少、缺、高的特点,即时间急、频率高、金额少、缺抵押、费用高。与贷款相关的会计服务也要求快、频、全、准、低,即速度快、频率高、信息全面、数据准确、成本低。目前,由于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收入与质量问题相关,因此,很难摆脱这个怪圈。5)社会参与度不够。社会缺乏对中小企业会计服务体系的充分认识,缺乏信息协调共享平台。各自为政导致的是信息透明度低,信息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很难实现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查询、交流和共享的社会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该由各个职能部门包括经贸、财政、金融、税务、工商、民政、公安、外汇管理、海关等部门紧密配合,而目前尚不能实现这种部门联动,信息共享平台的搭建亦需时日。

四、现阶段发展中小企业会计服务的措施

应努力构建以中小企业社会信用建设为核心、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会计服务体系,推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增强财务信息的透明度为突破口,解决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信用问题,为中小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一)政府在建立健全会计服务体系中应发挥关键作用。会计服务体系的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部分,政府应将中小企业信用评价职能赋予中小企业会计服务机构,增强中小企业财务信息的透明度,降低信息成本,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二)社会力量参与。根据实际,不搞重复建设,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制度要求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制度。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归集体系,现阶段的做法可以分为两种。其一是政府部门牵头,联合各行政单位、银行等金融机构,扩大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归集档案。其二是发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优势,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网络和信用监督体系。两种做法都可以在条件成熟后逐步推向商业化。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要有先进的技术平台,具有动态录入、数据共享和数据查询等功能,相关主管部门要重视信用交易的鼓励和监管工作。

(三)规范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行为。加强行业监督和管理,规范会计市场主体的行为,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的自律和监管,加大行业监督处罚力度,建立健全严密、系统、高效的监督、管理体制。制定合理的中小企业会计服务收费标准,防止乱收费和高收费。对中小会计服务机构实行收益保护,各地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补贴或是减免税,保证中小会计服务机构得到一定的收益。

(四)针对中小企业会计服务供需矛盾,建立协调机制,引导各社会力量参与,增加供给。由政府牵头解决该问题已初见成效,2005年底,河南省首个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管理咨询团在郑州市成立。由河南省中小企业服务局、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协会牵头组建的这个组织,吸收管理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作为成员,旨在为全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提供管理培训、企业管理诊断及其相关服务,引导企业利用“外脑”。目前,已有成员单位l4家。除此之外,还可以尝试以下做法:1)中小企业管理局下设中小企业会计服务部门,具体负责中小企业的会计服务工作;2)以民间协会的形式,尝试对会员中小企业实行会计委派制;3)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形成的会计师事务所或会计服务公司,考虑采用股份制。成员可以由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服务中介机构、高校、科研机构等组成,将社会力量纳入服务体系中,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降低信息成本。

(五)提高会计服务质量,对中小事务所实行准人制度,进行资格认定。促进中小事务所的整合,扶持中小事务所的发展,并吸引外资所和国内大型所的业务向中小企业倾斜来扩大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另外,针对中小事务所以及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的现状,可以进行不定期低收费或免费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六)中小会计师事务所适应市场需要,灵活转变经营战略。根据自身规模小、底子薄的特点,将业务重点集中在“小而精”上,走特色化经营之路,办出专门化特色。

会计师事务所专门化方式有两类:一类是服务业务专门化。根据自身优势可以在审计、验资、评估、会计咨询、税务等方面选择一种或几种作为业务重点。另一类是服务对象专门化。根据客户行业不同,经营方式、业务范围不同,可以考虑在一个或几个相关行业内发展,以提高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取得相对其他事务所的特色优势。

会计服务发展前景范文第3篇

一、关于指南的内容

1.框架结构与体例。1996年颁布的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指南为广大注册会计师尤其是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提供了执业的范本。但由于小规模企业业务种类庞杂,涉及各行各业,因此要按照年度会计报表审计那样制定一套详细的审计程序,既不必要也不可能。随着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素质日益提高,专业判断能力不断增强,已不满足于照抄照搬和简单模仿,风险意识也进一步增强,而且小规模企业审计也不是简单地删减一些审计程序,应当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适当简化一些不必要的审计程序,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因此,指南从小规模企业的特征入手,结合其特征,讲述在小规模企业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应当着重关注的方面,并为了增强可操作性,增加了注册会计师在小规模企业审计中对独立审计准则的运用以及5个附录。注册会计师在为小规模企业提供审计业务时,往往会同时提供会计服务业务,独立性问题显得非常重要,因此专门增加了这方面的内容。这种体例要求注册会计师在运用本指南时,应当注重对整个指南内容的理解,加强专业判断,而不是简单地照抄照搬。

2.小规模企业的定义与特征。目前国内外对于小规模企业的界定还没有一个比较权威和统一的定义。《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3号——小规模企业审计的特殊考虑》规定,小规模企业是指营业额或资产总额较小,职工人数较少,职责分工有限的企业。它也只是从基本特征方面做了规范,没有具体的数量指标。

既然小规模企业很难给出一个量化的定义,那么只能从定性方面来加以规范,把握小规模企业的特征。因此,本指南没有给出界定小规模企业的数量指标,而是在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的基础上列举了小规模企业所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的主要特征和其他特征。一家企业需要具备其中多数或全部特征时,才有可能被注册会计师定性为小规模企业。

3.小规模企业的可审性。小规模企业内部控制薄弱,会计核算基础较差,审计风险比较大,而且审计时间较短,一些企业可能看上去不可审,因此小规模企业的可审性应当引起注册会计师的充分关注。但是,并非看上去不可审,注册会计师就要打退堂鼓,一些问题仍然是可以得到解决的,注册会计师可以采取适当措施,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情况下,变不可审为可审。

4.小规模企业的内部控制。小规模企业内部控制薄弱,控制风险较高,注册会计师一般不依赖企业的内部控制。但是并非内部控制一点也不能依赖,部分依赖内部控制可以提高审计效率。内部控制无论是按照五要素还是三要素划分,控制环境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要素,而业主(经理)的控制意识对形成强有力的控制环境作用很大。

5.审计风险与实质性测试。小规模企业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较高,注册会计师应当主要或全部通过实质性测试程序获取审计证据,把检查风险降下来。为此,指南详细介绍了实质性测试的种类、选择顺序、范围、时间安排以及设计审计程序的导向等,为注册会计师设计和实施实质性测试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6.独立审计准则在小规模企业审计中的运用。为了与已颁布的独立审计准则相衔接,增强连续性和可操作性,本指南专门论述了几个主要的独立审计准则项目在小规模企业审计中的运用,以指导注册会计师结合小规模企业的特征具体运用独立审计准则。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其他独立审计准则不适用于小规模企业的审计,所列举的是一些比较相关而且有一定特殊性的准则项目。

7.同时提供审计业务与会计服务业务。许多小规模企业可能只有一两名会计人员,力量有限,或者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企业不聘用专职会计人员,而是委托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提供记账、代为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服务。在实务中,考虑到沟通上的便利、节约成本及保密等因素,企业一般会委托为其提供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同时提供会计服务业务。一些国家对于会计师事务所为小规模企业提供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持鼓励态度,但对于同时提供审计业务和会计服务业务规定了一些限定条件。我国目前允许会计师事务所同时承接同一小规模企业的审计业务和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但有两个限定条件:1执行审计业务的注册会计师不能承办影响其独立、客观、公正地发表审计意见的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担任小规模企业的常年会计顾问,为其纳税、记账、代为编制会计报表的注册会计师,最好不要参加对该企业的审计工作,因为一个人很难对自己从事的工作作出客观的评价,而且起码在形式上已经丧失了独立性。由同一会计师事务所的其他注册会计师从事该项审计工作,可能更为妥当。注册会计师提供的会计咨询、会计服务,并不能消除负责审计工作的注册会计师进行充分审计测试,获取充分、适当审计证据的责任,审计工作底稿仍然应当记录所获取的审计证据; 2注册会计师为企业提出建议时,不应代替企业作出决策或认同某些业务的执行。注册会计师为客户提供会计咨询、会计服务时,发现客户在内部管理或经济业务方面存在问题,应当向小规模企业的业主(经理)提出改进建议。但是,应当明确的是,这种建议仅供企业参考,一方面注册会计师不得强行要求客户遵照执行,另一方面客户也不得要求注册会计师为其作出经营决策。如果客户采纳了注册会计师的建议而未达到既定目的,也不能追究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注册会计师为企业提出建议后,不得代替企业执行建议,如代企业编制会计分录并登记入账等;也不得被视为认同某些业务的执行,如建议企业在赊销方面应当经过专人审核和批准,但建议本身并不是要指定某人担任此项职务,也不是只要经过专人审核和批准,就不再审查了。

8.附录。为了增强指南的可操作性,在指南的后面增加了5个附录,内容涉及小规模企业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性程序的运用、审计抽样与非审计抽样技术的掌握、注册会计师可能出现的审计不足与审计过度情形以及利润表的审计程序范例。既有操作上的具体指引,又融入了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一些基本理念,与其他指南相比,也算是一个较大的突破。

二、运用该指南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独立审计时,不论该单位是否以营利为目的,也不论其规模大小和法定组织形式如何,只要是以发表审计意见为目的,都应当遵循独立审计准则的规定。本指南无意取代独立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小规模企业审计时,应当将本指南与相关的独立审计准则结合起来考虑。

2.本指南虽然列示了一些审计程序和调查问卷,但并未提供注册会计师审计所需的全部程序,而是着重说明执行小规模企业审计所需考虑的特殊因素。由于小规模企业业务的多样性,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运用专业判断,确定恰当的审计程序。事务所可以根据独立审计准则和本指南的具体要求,结合本所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本所的操作规范。

3.小规模企业是一个相对概念,对于不同地区和不同规模的事务所,小规模企业的范畴也有所不同,与专业判断、胜任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客户群等密切相关。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企业的特征,合理运用专业判断,确定所审计企业是否为小规模企业,然后确定是否使用本指南,并根据本指南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审计程序。但是,注册会计师的判断结果无论是否为小规模企业,是否使用本指南,都要遵循独立审计准则的规定,并不能改变其审计目的以及应当承担的审计责任。注册会计师一旦将其确定为小规模企业,则表明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实施小规模企业审计程序,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能够承担可能发生的审计风险。

4.尽管分析性程序在小规模企业的审计中运用非常普遍,但由于分析性程序所依赖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分析性程序的结果的可信度受到一定的限制,注册会计师还需要通过实施其他的审计程序进行证实,因此不能过度依赖分析性程序。

5.小规模企业的业务相对简单,注册会计师可以编制适当简化的审计计划,或将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计划合二为一,工作底稿的编制也可以适当简化,但不能缺少一些必要的要素。

会计服务发展前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审计市场行业专业化经营战略

当今世界,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对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企业经营环境的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影响经济的各种因素的变化越来越快,企业组织结构及其经营活动方式日趋复杂,一些企业管理层出于筹资、业绩等方面考虑而存在舞弊动机,其舞弊手段呈现出隐蔽性、深入性、技巧性。这使得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全新的执业环境和执业风险。

事实上,许多审计失败案件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注册会计师缺乏对客户所在行业相关知识的充分了解。比如在“银广夏”一案中,中天勤未从各种渠道调查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产品的基本知识和同一行业相关企业的重要指标,委派的审计人员对客户的新产品产能、外贸出口的基本流程等也缺乏必要的了解。再如,沈阳华伦会计公司由于行业知识的欠缺,而未能从毛利率、现金流量、行业应收账款周转期与收入的关系等判断出“蓝田公司”水产品业绩的异常。一宗宗惨重的审计失败案件告诫人们,充分了解行业背景知识、成为行业专业化的会计师事务所的重要性。本文试就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业化的内涵、动因以及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实施行业专业化战略等问题与大家作一探析。

一、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业化的内涵

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业化: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把经营战略的重点放在某种或少数几种行业的会计服务业务中,集中所有资源和能力在这些行业中培育特殊专长,并凭借其对行业知识掌握的优势,为行业提供专业化服务以在该行业中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并以此构成会计师事务所的基本骨架,从而带动会计师事务所的成长。也就是说,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化经营是以注册会计师的技能与服务对象的“专”,来实现会计服务产品的“精”与“高”的特色经营战略。

这种专业化战略具有如下特点:①目标是占据市场领先地位。②确立核心业务,缩小业务范围。③给客户提供专业指导,全过程服务。④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强。⑤有高素质的技术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⑥在服务质量上有竞争优势。⑦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全球分工或取得资源配置。

二、行业专业化的动因及优势

我国审计市场属于较为典型的分散竞争市场。会计师事务所如果将客户过多地分散在不同行业,无异于将战线拉长,将被置于多领域的竞争状态,难以形成一个有突出优势的行业品牌。所谓“术业有专攻”,即便是国际“四大”,也不可能在全部行业或不同规模和客户群上全面开花。它们中有的在金融行业具备优势,有的在制造业具备优势,不一而足。因此行业专业化可以被视为以创造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为目的的一种事务所竞争策略。正如AICPA的一位发言人Steve Goldfarb所指出的,行业专业化并不是新事物,但它非常重要,而且正越来越流行。

⒈专业化经营战略,获得选择性的市场领导地位。审计市场的发展变化都是缘于一定的诱因,会计师事务所呈现出行业专业化经营的特征也是基于一定的经济背景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战略。目前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绝大多数是综合型的,各种业务无所不做,但大多不专、不细、不精,难求更高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会计服务市场对外开放以后,很难与国外专业化程度很高的服务相竞争,相当部分的业务市场,尤其是高端的市场只能拱手相让。

会计师事务所实行专业化经营,可以积累与行业紧密相关的特殊知识,如行业生产经营活动在工艺流程、经营惯例等方面的特点,行业平均或正常的经济技术指标,行业的一般会计政策,国家对该行业的重要监管规定和标准等。随着行业客户资源的增加,将形成客户行业知识资源优势以及审计实务中积累的与行业相关的技术方法优势等,而新进入者想在短期内拥有是非常困难的。

⒉专业化经营战略,满足客户日益专业的需求。任何一个专业获得人们承认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优质的服务。随着客户对于审计服务要求的日益提高,常规的仅仅完成财务数据的审计已远远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客户经常会要求在完成审计工作的同时,对其内部管理、内部控制提出相应的建议,进而延伸到专业的咨询服务。如果会计师事务所在该行业的业务中没有相当的经验,很难满足客户的需求,或者虽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但是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较高的成本。

会计师事务所实行专业化经营,可以凭借其丰富的行业知识,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增值服务,如政策咨询、投资策划、管理顾问、税务等咨询业务,这样可以区别于竞争对手以获得客户的认同,从而在行业中形成品牌。

⒊专业化经营战略,提高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除来源于专业的理论外,更多的则是源于实际工作中经验的积累。就注册会计师个体而言,需要掌握的已不仅仅是财务会计、审计知识,更重要的是行业背景、法律与监管环境、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经济技术指标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知识,知识的宽度一下子扩大了。若还要求每个注册会计师对各种行业的知识均能熟练掌握,几乎是不可能了。

会计师事务所实行专业化经营,让注册会计师集中精力钻研某一行业的专业知识,一方面,能够节约或减少注册会计师因经常变换不同行业所需的时间和学习成本。另一方面,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客户生产经营的特征,特殊的交易流程,客户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等,更好地发挥“干中学”效应,有助于积累相对丰富的实务经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防范审计风险。

三、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业化的发展思路

专业化发展是社会分工细化的必然产物,是适应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会计师事务所以专业化经营战略作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手段,符合当前国际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首选,培育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业化经营的意识。行业专业化经营是会计服务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现象,会计师事务所要有战略眼光,不能光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会计师事务所可以通过专题研究、日常培训等方式去认识和了解行业专业化经营战略,并使这种战略意识渗透到事务所的经营理念、思想方式等方面,融入到日常管理和发展规划中去。

其次,根据会计师事务所自身的特点正确定位。实施行业专业化发展战略,要明确自己的核心业务和发展方向,也就是目标市场定位,即在什么领域成长、向什么方向发展。在业务选择时,不仅要看短期内是否能盈利,还要看能否取得核心竞争力。在一个逐渐成熟的市场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了它在竞争中的成败。只有找准市场切入点,才能在竞争中不被淘汰。因此,会计师事务所要根据自身条件、特长,考虑所在地区的市场资源、经济结构、发展前景及竞争对手情况等因素,对审计市场进行细分研究,识别不同需求群体的需求差异,慎重选择将聚焦发展的行业。在认定的生存空间努力,把业务做精,做出品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明确客户的要求。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产品或服务满足客户需求,并使其满意的程度。在美国的会计教材中对于客户需求有一句经典的论述:“人们与我们做生意是出于他们自己的原因,而不是我们的原因。”所以会计师事务所应该清楚客户的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服务计划,为客户提供各种优质的增殖服务,使客户对会计师事务所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和忠诚度。同时,根据客户的需求不断去开创新的服务业务,这样可以区别于竞争对手以获得客户的认同。

会计服务发展前景范文第5篇

会计信息化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会计理论与实务主动应对信息技术和网络发展所实施的转变。信息化背景下会计理论的转变表现在:会计服务对象的转变;会计处理前提的转变;会计划分期间的转变;会计计量标准的转变。会计实务的转变主要有:会计及会计人员职能的转变;会计信息系统的转变;会计实务运作方式的转变;内部控制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会计理论;会计实务;转变

21世纪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引起了革命,同样引起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重要转变。面对波涛汹涌的信息化浪潮,会计理论和实务不应只是被动地适应,而应主动地实施转变。现有的关于会计信息化的论著往往只是从会计实务被动地受到信息化冲击的角度进行研究的,研究的内容也较为分散,不够系统。本文拟换一个角度,即从会计理论与实务主动应对信息化挑战的角度,系统性地考察信息化背景下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发生的转变。

一、会计信息化的含义

会计信息化是同会计电算化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会计电算化是会计记账、算账、报账以及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等都依靠电子计算机来进行的方式。会计信息化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主动应对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发展所实施的转变的总称。会计信息化着眼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配置会计信息资源,推动会计事务网络化、自动化,构建起主动、迅捷、共享、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不仅表现为会计实务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而且表现为会计模式的重构和创新,表现为会计模式的转变对构建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有力的推动。因此,会计信息化概念强调了信息化背景下会计模式的主动转变和对信息化系统建立的有力的反作用。

二、信息化背景下会计理论的转变

理论是实践的反映,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会计工作面临的环境和面对的问题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理论必须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运用带来的新变化,做出相应的转变,形成体现信息化时代的新的会计思想,才能构建新一代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理论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会计服务对象的转变

会计理论首先要确定会计服务对象是谁的问题。传统会计的服务对象,一是指独立控制生产资源,承担义务,进行运营的经济单位;二是指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公司、企业或机构。在过去的工业生产条件下,会计的服务对象是可以明确的,这就是相对稳定的、独立核算的生产者。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企业的内在结构、运营机制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在网络交易的基础上,出现了所谓网络企业,其没有稳定的结构,没有实在的物质设备,没有实体组织结构,它们多为临时性的联结,暂时性的同盟,不稳定的利益共同体,今天可以存在,明天就可能消失,或者以虚拟的形式存在,实际空间又不可把握,在这样的企业状态下,会计服务对象该如何确定?如何克服虚拟企业的一次性和不可靠性,避免因不确定性导致的风险?适应于信息经济发展的需要,服务于新形式企业的发展,会计理论必须对服务对象做出新的界定。为此,会计的服务对象不应再拘泥于单个独立的、稳定的实体企业,而应扩展为以实际进行的经营行为和实际经济联系为着眼点的、相对的服务对象。会计服务对象的扩展,可以使会计处理和会计报告的适应性范围扩大到网络公司或虚拟公司。

2.会计处理前提的转变

会计核算和会计处理要以企业的可持续经营为前提。企业如果预期会被清算或破产,会计分析和处理将难以进行。在实体经济企业中,往往拥有实物资产,这些实物资产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也会被出售或转换,并且在实物资产使用和配置的过程中,逐步清偿其所承担的债务。以企业持续经营为前提,才能解决企业的资产计价和费用分配等问题。而在信息化条件下,网络公司没有大量实物资产,其联盟有时扩张,有时缩小,甚至可能解散。网络环境下必须对持续经营前提假设做相应的转变,使之适合于虚拟企业。虚拟企业的可持续存在,不在于其所用实物资产,而在于其组成的目的和实现目的的过程具有内在同一性,在于其占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保持一定的业务联系,并持续发展着。只有确立网络公司可持续经营的新的前提,才能通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实现企业自身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

3.会计划分期间的转变

会计处理过程的进行,无论是结算账目、编制报表,还是计算收入、费用和损益,以及提供财务状况、会计信息,都需要将企业的经营活动划分为不同的时期。信息网络的发展,使得企业经营费用和经营成果的核算、财务报表的编制、会计各类信息的生成和提供,都可以实时地在网上完成。网络公司的不稳定性,造成了会计传统分期规定的不适应性和不确定性。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仍然有必要坚持会计分期假设,因为执行统一的会计期间核算可以使企业会计处理有共同的时间维度,提供的财务信息具有可比性和可用性;另一方面,适应于网络企业经营的新特点和新要求,基于网络在线、实时反馈的功能,会计分期假设也应有所调整,会计期间可以进一步细分,加大一定时期(如一年)的会计分期数量,比如一个月、一周,但也不能无限细分。因为,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及发展前景,瞬时数据是没有意义的。只有一定时间的会计信息,才能反映企业经济业务连续性和周期性的全貌。

4.会计计量标准的转变

传统的会计理论认为,最好的会计计量单位是货币,货币计量标准包括货币计量、币种唯一、币值稳定等内容。在货币计量假设下,各个公司的会计核算、财务运转的计量单位是货币,公司经营绩效和经营状况的考察,也要以货币为计量标准。信息经济的发展,使得知识和人力资本提高企业经营效果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影响企业运营效果的信息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非货币信息的作用越来越大,货币信息在企业决策中的价值和地位有所下降。电子货币的出现,弱化了记账本位币的币种唯一性,加大了货币风险,冲击了币值的稳定。面对这种形势,货币计量假设必须做出相应转变。会计计量手段不应仅仅局限于货币,而应实现多元化。对于网络交易,会计计量尺度在一定范围内可使用电子货币,电子货币计量的数据和结果,再折合为记账本位币,由此制成会计报表。通过不同货币计量单位的计量和换算,既可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又可以提供具有可比性的会计信息。

三、信息化背景下会计实务的转变

为了应对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工作提出的种种挑战,会计实务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转变,以适应企业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的需求。

1.对会计人员要求的转变

会计核算是传统会计的主要业务。会计人员只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完整、连续和系统的记录和计算,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反映管理人员经营责任的会计信息,处于一种被动的、事后监督的状态。会计信息化使事后监督变为事前监督,会计人员的职能也从日常会计处理走向财务管理的前沿。由于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从数据记录、计算,到财务报告完成,会计核算的整个过程,都可以由计算机网络完成,会计人员不在束缚于单调繁杂的日常事务中,将精力转向财务管理的前沿。会计人员要学会研究和分析会计信息,找到其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内在联系,揭示隐藏着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做好企业管理的参谋。会计人员要能分析和构建相关信息处理模型,并通过模型在计算机网络上的运用,来提供用户需求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在信息化背景下,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有新的转变。不仅要具备会计知识和能力,而且要掌握有关信息网络技术和经济的知识和技能,要有运用经济管理的相关知识,分析企业经营现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会计信息系统的转变

信息经济发展使会计运作和企业经营之间发生了实时的、不间断的、全方位的和多方面的联系和联结,会计信息和业务信息可实现集成和同步。企业生产者和经营者直接将生产和经营信息输入会计信息网络,自动进行会计信息处理,形成可以高度共享的网络数据结构系统。会计管理层次减少,一种新的组织结构代替原有的垂直的组织结构,整个会计组织呈现扁平化的趋势。在业务过程高度集中的网络组织中,电子计算机的数据库内汇集了各方面、各种类的会计账目数据,企业各层级人员可随时调取和处理数据,企业管理机构可通过计算机网络信息数据和调节指令,管理企业生产和资金的运动。新的信息化会计系统由此形成。新会计信息系统具有数据、信息生成和处理、企业管理决策和调节政策依凭等多重功能,在企业人财物的流动和企业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中,实现了销、数据核算和财务监控的一体化管理。企业决策系统的有效实施和运行,日益依赖于会计信息系统的时效性和有用性。

3.会计实务运作方式的转变

过去财务核算要用人工记录数据,造册做账,制定财务报表等一系列运作方式得以完成。在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上,人工操作流程可以大大简化,在基本的凭证数据输入系统之后,过去的许多报表、注册的项目不需保留,因为这些项目可以随时通过网络程序运行得到结果,账簿可以自动生成并显示任意一项会计数据。甚至报表也可以动态自动地生成。由于计算机不仅能够大量存储信息,而且能够及时准确地自动进行数据处理,会计信息的输入和传递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系统相互联结、沟通,输入的信息数据可以实时共享、共同构建,传统的企业垂直型的学习传递系统,逐步被水平型的信息管理模式所取代。手工核算时,按照复式记账原则,分别登记总项目账与明细项目账户,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要核对总项目的记录数据同明细项目记录数据的一致性。在计算机处理系统中,除账证核对以外,原来的账账核对、帐表核对,成为不必要的事务,人工操作完全可以省去,有计算机按照一定程序,即可给出账账、账表之间计算的结果。在信息化条件下,会计账簿格式的标准化程度大为提高,账表信息数据的内容也更为复杂、更为适用。会计实务运作方式的转变,使会计的服务对象进一步扩大,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

4.内部控制方式的转变

在手工条件下,通过岗位责任制、各种内部牵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性,企业资产的完整和安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计算机只能按照规定的程序处理会计信息数据,如果因某种原因,计算机程序出了问题,有问题的应用程序会导致计算机给出错误的会计数据信息。数据信息的完整与真实难以保证,出现了会计信息造假或被篡改的可能。数据信息安全受到威胁,会计信息保密性被破坏。还存在着网络系统遭到破坏的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内部控制的形式、内容、重点等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原手工条件下的一些内部控制措施,如通过科目汇总表、凭证汇总表等检查方式,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应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制,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对会计数据信息要进行备份,必要时可进行多级备份。必须建立审计制度,并建立新型的会计组织体系。内部控制的内容也应增加计算机编程、维护及操作人员的内部牵制,计算机系统功能的审查,等等。内部控制的重点将放在会计信息体系的各个端口,如人机接触端口、数据进入端口、数据输出端口等关键之处

总之,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必须适应信息经济的发展,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会计人员要重新审视有关会计理论,主动进行会计实务改变和创新,以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新型会计工作,实现对会计信息系统及其资源的管理。

作者:赵锦霞 单位:山西省太原市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水泥厂

参考文献:

[1]陈彦.试论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J].会计之友,2008(4期中):13-15.

[2]田苗.试论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会计之友,2008(12期中):72-73页

[3]蔡兴和.财会电算化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影响的研究[J].时代金融,2013(3期下旬),: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