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程监理专业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监理;质量;安全
前言
随着建筑智能化的发展,电气工程在建筑工程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监理工作是整个环节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笔者从事监理工作10多年,系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国家注册设备监理工程师,监理过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获钱江杯)、恒鑫大厦(获钱江杯)、白马公寓•白马大厦(获西湖杯)、北景园小区经济适用房等一类、二类工程近20个,现就施工现场中电气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施工质量及过程的控制进行一番探讨。
1特点及内容
电气安装工程工序不仅繁多、而且系统十分复杂。从整体工程开始至最后交工验收,运行,是一项由始至终都要配合的安装内容。而其施工质量、进度,直接影响到其它专业的进度和使用功能。
电气安装工程分强电及弱电系统,强电系统主要有:高低压配电系统、动力系统、照明系统。弱电系统主要有:电话、电视系统、音响及广播系统、消防系统、BAS系统、电脑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防盗保安监控系统等。
从安装工作量来分:有大量的各种线管、桥架、线槽、电线、电缆的敷设;大量的支架制安;电气设备的开箱检查及安装,各种类型的配电柜、箱、灯具的安装;接地、防雷工程、电气测试、调试、联合调试。
2施工过程
2.1电气设计图纸的审查
控制电气设计质量:根据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国家现行建筑电气设计标准、规范、国家及地方性强制性标准。严格仔细的对电气施工图纸进行把关。
全面熟悉施工图纸,对施工图纸中存在的错误、漏洞、偏差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维护建设方根本利益。
电气监理工程师熟悉图纸过程中发现电气与土建、配套专业存在错、漏、碰的问题,要与相关人员沟通后做出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2.2施工准备
电气施工队伍进入现场后要认真审查施工单位的资质,开工时主要的工程技术人员是否到位,施工图纸是否具备。
组织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图纸会审工作,使施工单位能够更好地了解设计意图、质量要求、关键问题及有关注意事项。
要求施工单位提供电气施工人员电气作业上岗证,工人三级安全教育考试证明,如无证明不允许进入现场施工。
要求施工单位提供电气工程进度计划、施工组织设计及各单项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2.3施工过程
2.3.1材料
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必须认真审核工程所用的材料,要求进入现场的各种材料必须具备出厂检验报告、合格证、备案证等。对于各类材料、设备的检查,行使质量鉴定、把关、报告备案的职责,对不合格的产品,坚决退换。
2.3.2施工
施工中,应向施工单位明确工程报验程序,从基础隐蔽、管线预埋、防雷引下线、接地、等电位、箱、盒预留、穿线、开关插座安装、设备安装、防雷接闪器、调试等分部分项工程实施全程监理,必要部位要求旁站监理。
现代建筑多数单体接地装置均利用基础内的主筋连接做为均压环,电源重复接地、等电位接地、防雷接地、有线电视接地、综合布线接地等各系统接地均与其连接,经测量后如不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要求在距建筑物5.00m处补打接地极。焊接要求符合规范要求,同时要求做好防腐处理。接地装置为电气施工中的重要环节。
管线预埋随同土建施工同步进行,也是电气施工最为繁杂的环节。要求电气施工技术人员必须认真审图,处理好与土建、配套专业的错、漏、碰等问题。PVC管及盒预留定位必须准确。浇注砼时,要求电工跟班,及时处理被压坏的线管、线盒。
电线、电缆进入现场,接到报审表后,通知并监督施工单位提取样本,送当地质量监督站做复试,复试合格后方允许施工单位施工。穿线前应保证预埋管线内清洁、无污物、无堵塞。电线在管中要求无损伤、无扭曲、无接头,如必须有接头,接头处应设接线盒。接线盒内导线接头要按缠绕法施工,线头绑扎严密,加焊锡封焊,外加高、低压电布保护。系统配线应按相序黄、绿、红、蓝、黄绿相间线(A、B、C、N、PE)五种色配线。接头处多股铜芯线要搪锡压接,单股102以上导线采用铜头压接配线安装。
配电箱、盘安装按设计图纸施工,民用住宅中,箱体上方一律做过梁保护;配电室内的配电箱、盘安装要求基础牢固,配电箱、盘的安装垂直度误差不超过5‰,倾斜度误差不超过3‰。箱内器具安装要牢固、无破损,箱盘面清洁,管入箱排列整齐、尺寸统一;箱内配线绑扎严密整齐;配电箱内补助接地线要有明显的断开点。
2.3.3调试、试运行
所有电缆、插接母线、导线、电视、电话、楼宇对讲系统及设备安装完毕后,必须经绝缘测试合格后方能送电调试,杜绝凭感觉冒然送电。设备运行调试要按先空载后带负荷、先单体后联动进行。并应先对可调元件如热继电器调整至设计规定值,调试运行还要持续运行规定的时间,验证电气及机械性能的可靠性。发电机自启动、与市电切换,双电源末端切换的调试。
2.3.4档案
施工全过程,档案的管理工作是监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做为工程最后检验的质量证明文件,监理工程师应通过档案的管理来控制工程施工的质量、进度,有效地对工程实施控制。确保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及控制。按期向业主交出完美的工程。
总之,在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方面需注意的细节问题很多,要抓住关键点。重点检查和控制。
3施工现场的临时安全用电
近年来,建筑行业中现场的安全管理已经由监理公司负责,所以,施工现场的临时电已经由电气监理工程师负责,在现场临时电的安装方面应按下面几条实施管理:
临时用电系统一般应采用TN供电系统。它是把工作零线N和专用保护线PE在总供电电源处严格分开的供电系统,也称三相五线制。它的优点是正常情况下PE专用保护线上无电流,此线专门承接故障电流,确保其保护装置动作。应该特别指出,PE线不许断线。在距离较远的供电干线末端应将PE线做重复接地。
设置漏电保护器,应坚持三级保护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原则。漏电保护器的选择应符合国标《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要求。施工现场的总配电箱和分配电箱应至少设置两级漏电保护器,而且两级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和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合理配合,使之具有分级保护的功能。
电气设备的操作与维修人员必须由经过培训后取得上岗证书的专业电工完成。各类用电人员均应掌握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和所用设备的性能及操作规程。建立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定期对专业电工和各类用电人员进行用电安全教育和培训,凡上岗人员必须持有劳动部门核发的上岗证书,严禁无证上岗。
1.强化工程实践,优化专业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团队到现场调研,和企业专家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共同开发制订了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培养方案,增加了实践教学比例。根据煤矿“一通三防”部门主要技术岗位的需求,构建了基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即以矿井通风技术、矿井瓦斯防治技术、矿尘防治技术和矿井火灾防治技术的教学课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包括完整的基础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将学生岗位职业资格认证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之中。
基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教学方案设计,体现教学内容从煤矿企业中来,又服务于煤矿生产的教学宗旨,培养满足煤矿安全生产需要的工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现场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等,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学生掌握煤矿一通三防知识的能力,树立了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在实践教学环节,一部分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选题来源于企业现场,让学生“真题真做”,指导教师全程辅导,在实战中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在科研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纵、横向课题,通过现场测试、实验室实验等科研实践活动,强化培养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2.建设自治区一流的煤矿安全实验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
学院煤矿安全实验中心现有矿井仿真模型室、矿井通风实验室、矿井瓦斯防治实验室、矿井火灾防治实验室、矿尘防治实验室、矿山救护实验室、风洞实验室、专业机房等8个实验室。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设备总值达1000余万元。实验中心目前已开展实验教学3000人次以上。
校外与神华新疆能源公司、大黄山煤矿等多家单位签订了实习基地共建协议,建立了互动、双赢、长效机制和教学管理机制,校企合作共同管理和考核。
3.提升工程素养,开展岗位职业资格认证,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取得“双证书”的工程人才。
2010年2月,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了我校煤炭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的资格,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经过相应工种的培训和鉴定,可取得矿井通风工、矿井测风工、瓦斯检查工、矿井防尘工、矿井测尘工、安全仪器监测工、安全检查工、矿山救护工等煤炭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证书,毕业后取得学历证书。
4.教学、科研成果。
2008年,《矿井通风与安全》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09年,《矿井通风》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安全技术管理(矿井通风与安全)教学团队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被评为校级特色专业;2010年,《矿井瓦斯防治》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矿井通风与安全》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被评为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1年,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教学团队被推荐参评自治区级教学团队,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获批自治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专业;2012年,煤矿安全实验中心被评为自治区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自2007年以来,研究团队成员主持或参与自治区教育厅纵向科研项目6项,企业横向科研项目10项,校内课题5项;在省级以上核心刊物公开发表教研、学术论文36篇。
2008年,研究团队主编或参编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煤矿事故分析与处理》、《矿井通风技术》和《通风与安全》4部教材,目前该套教材已被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于2009年8月出版,其中《通风与安全》和《矿井通风技术》于2010年分别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安全类专业首届优秀教材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
5.社会认可程度。
通过实施矿井通风与安全紧缺专业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工作,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极大提高。毕业生受到企业的普遍欢迎,其工程能力得到企业区队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及工人师傅的肯定,很多厂矿提前一年就到校预订毕业生。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毕业生近几年的就业率为100%。
通过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方面进行的改革和探索,不但对提高我院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起到了推动作用,而且其成果辐射到了我院其他涉煤专业,特别是为我院将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用型创新人才;学科交叉
经过30多年的建设、积累和研究,德州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已经成为一个校、系两级管理、能够承担多学科、多专业实验教学任务的实验教学中心,完成了“能源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创建了以学科为基础,面向专业的实验模块群,使理论教学体系和实验教学体系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促进,保证了各类资源的高度共享。
一、实验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
1.实验教学理念
新能源产业作为国家和山东省重点学科专业领域,近几年迅猛发展,新能源人才普遍匮乏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德州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以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为需求,形成了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实验教学理念:按照“厚基础、强实践、求创新、高素养、重责任”的人才培养目标,采用“校企共建,资源共享”的模式,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等“四个能力”为着力点,通过“构思-设计-实施-运行(CDIO)”的工程教育模式,将工程实践环境作为工程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工程实践能力、学术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团队工作能力、交流能力和大系统掌控能力等,并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开展联合教育培训和科学研究活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1]。
2.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坚持“实践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的理念,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注重创新,提高素质”为宗旨,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实践;根据人才培养和技术进步的要求,统筹协调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构建科学、合理、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指导方法,采用现代实验教育技术;改进实践教学管理方式,建立有利于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环境,改善实验条件,改进管理,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提高设备使用率[2]。
二、实验教学体系
1.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是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人才培养最重要的教学环节。实验教学体系的设计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中心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了科学、系统的“渐进式四平台”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实验教学内容与科研、工程密切联系,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基础与前沿、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保证基础实验质量,加强综合性、设计性,适当开设创新性实验;建立适应学生能力培养、鼓励探索的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考核方法。
“渐进式四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基础理论与实验技能培养平台设计应用能力培养平台综合实践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训练平台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培养平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改革不断完善和提高。
2.增加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实验比例
我们改变了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现状,努力改进实验教学环节,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制定了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教学大纲,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了实验学时(含课外学时),增加了跨学科、综合型、设计型实验项目,通过不断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注重在实践教学中增加工程内容,注重实训与企业实践项目结合,不断融入教学科研成果等方式,加强了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3]。
“中心”每学年设20门实验课程,开设实验项目139个。其中基础性实验占42.4%,综合设计性实验占41%;研究创新型实验占15.8%。近三年实验项目更新率达到45%以上。
3.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等实际应用相结合
能源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多年来重视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实际的结合,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探索,通过科研和工程开发,促进了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促进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4]。
中心依托山东省高校“生物技术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热能与动力工程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两个校级重点专业,依靠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工程开发能力,多年来中心教师进行了大量科学研究和工程开发,完成了一大批有影响的科研项目和工程项目,教师整体上参与科研和工程研发的比例高,同时通过科学研究和工程开发,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工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能够更有效地将科研和工程项目的内容带入实验教学,将实验教学和科研、工程实践有机结合。
通过“校企共建,资源共享”的模式,与社会力量共建联合实验室,提高了实验室的技术水平,使实验室设备更接近工程实际,如与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成立了“太阳能热利用工程技术实验中心”,由山东奇威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投入了30万元,校企合作共建了“太阳能中央空调实验室”。
4.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加强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实验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是培养具有创新性高素质人才的技术保障。针对不同学科专业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并大力推行开放式、研究型实验教学,使实验教学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知识、能力、思维、素质”综合素质培养,通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针对实验项目的不同层次,我们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5.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推进实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将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引入实验教学。利用实验教学中心的网络信息化平台,使学生可以及时获取实验相关信息,使用实验教学资源学习、锻炼。根据实验需求,通过虚拟、仿真实验与实际实验的结合,增强实验教学效果。绝大多数的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电工学、流体力学、机械原理、微机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等课程开发了一个集网上答疑、交互式自测、知识点检索于一体的,既可应用于学生学习又可辅助于教师教学的网络教学平台。实验教学中心自行开发的网上选课系统,提高了实验室管理水平,有利于实验室的开放,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5]。
三、结束语
能源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自成立以来,按照“企校合作、产学研结合、资源共享、互惠双赢”的原则,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作为总体要求,不断加强实验室建设,建立了具有鲜明新能源特色的实验教学平台,在实验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实验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实验室的现代化建设与管理以及实验队伍的优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可喜成绩,产生了良好的辐射示范作用,并不断发展、完善,现已成为德州学院相关专业实验教学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地,成为地方新能源行业项目研发和员工培训的重要基地,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季桂起.探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J].中国大学教学,2009,(3):62-64,56.
[2] 季桂起,李永平.德州学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6):22-25.
[3] 张红光,马国远,刘忠宝,等.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的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3):11-14,19.
【关键词】CDIO;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1.引言
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企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承担着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责任,也存在着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工程实践能力欠缺等问题。这就迫切的需要改革现有的人次培养模式。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具体来说,就是为工程教育制订出一套合理的、较完整的、通用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将社会对工程人才的具体要求与工程系统的设计与建造和基本原理相结合,使之适合工程教育的所有领域。
2.基于CDIO工程的教育教学改革理念
CDIO方法基于经验学习理论,植根于建构主义和认知发展理论。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将这种理念应用于软件行业正好对应着软件开发流程中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编码测试、与维护。CDIO培养大纲将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根据CDIO教育理念,在教学中,要打破原有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以项目或案例作为知识的载体,通过项目或案例的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发现、分析和处理问题。
3.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3.1 岗位调研,确定培养目标和学习效果
面向企业调研,对高职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岗位职责、主要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及从业资格证书等方面进行调研,确定软件技术专业的首岗、迁移岗和发展岗,形成对软件技术专业岗位人员知识需求和能力需求的调研报告,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CDIO的12条标准中的标准1)。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岗位调研,对软件技术专业岗位工作任务、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得出毕业生“首岗”、“迁移岗”、“发展岗”所需技能标准,形成对软件技术专业人员知识需求和能力需求的岗位分析报告,形成学习效果(CDIO的12条标准中的标准2)。
3.2 重构课程体系
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以职业资格标准和专业技能为主线,依据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思路,调整和优化学习领域课程内容,从职业的岗位需求出发,打破按照学科体系、知识体系开设课程的惯例,改革原有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CDIO的12条标准中的标准3、4、5)。具体思路如图1所示。
通过对行业和本区域典型软件企业的调研,确定专业对应的岗位群、岗位任职要求和主要工作任务,分析归纳职业能力,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按照“工作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典型工作任务课程体系”一一对应、层层递进的方式,构建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3.3 改革教学模式
采用校企“2+1”实训模式,前2年实施精讲多练,实施边讲授边实训、阶段性讲授与阶段性实训、分散性实训教学和集中性实训教学相结合的教授方式;第3学年,安排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用1年的时间集中对学生进行项目实践能力的培养训练。
围绕核心培养目标,创设校内仿真企业的工程实践环境,同时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按国际化IT人才培养标准,搭建完善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以真实项目为牵引,提供真实的客户需求,按照真实的软件开发流程和技术规范,运用软件企业主流软件开发语言、工具和方法,以项目制的方式进行针对性的角色化的实战训练。采用项目组管理方式,让学生以员工的身份参与项目开发与工程实施,切身体验和感受IT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CDIO的12条标准中的标准6)。通过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的“互换挂职”,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CDIO的12条标准中的标准9、10)。
采用CDIO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引入情景教学和互动教学的机制,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安排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室进行,项目实训安排在综合实训室进行。选取经过改造的企业真实项目,将其分解为若干模块,采用教师展示,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学生跟练,小组讨论,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拓展等方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自主学习。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培养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CDIO的12条标准中的标准7、8)。
4.小结
通过在软件技术专业中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改变了该类专业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体系建设,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如何将课程知识运用于实际应用开发中,有效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并实现了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林艺真.CDIO高等工程教育模式探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29(4):137-140.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土木工程建筑事业日新月异,各类超高层建筑物、复杂大跨度桥梁等新型结构层出不穷,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人才(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土木工程施工、工程监理等)的需求不断扩大。作为土木工程专业一门新兴的课程,相对于其他专业,工程监理专业起步较晚。我国从1988年开始试点推行工程监理制度,直至1997年通过《建筑法》以法律制度的形式做出规定,才使得工程监理在全国范围内进入全面推行阶段,在工程建设活动中逐步形成了业主、承包商和监理工程师相辅相成的格局,与工程监理制度相关的实践和理论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土木工程监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它既要求任课教师对当前国家政策信息、施工现场状况以及企业的人才需求十分了解,又要求听课学生对土木工程施工、工程造价及结构设计等专业知识掌握牢固。因此,基于教材的传统课堂理论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土木工程监理专业学习的需求。笔者有幸担任本校2012级建筑工程专业的该门课程的主讲教师,本文结合与其他兄弟院校的授课教师的讨论、课堂学生的课后交流以及相关企业的人才反馈,对《土木工程监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初步地探讨。
一、结合社会需求,重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1.正确认识土木工程监理。尽管工程监理制度在我国推行已有近二十年的时间,但由于长期以来在经济体制上、工程认知上等方面的原因,目前的监理工作仍然以施工阶段的监理为主,加上传统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惯性影响,时常造成监理工程师在项目管理方面难以发挥全部的力量。现存的工程监理局面导致了土木工程工程专业学生对工程监理的片面认识,影响了学生选择和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毕业后从事监理工作的热情。然而,随着科技水平和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进展迅猛,不管是业主方、设计单位还是监理单位本身,对监理人员的需求都日益增长。因此,有必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对土木工程监理的认识。在土木工程监理的绪论教学中,有必要对国外监理制度的历史和发展状况以及我国引入工程监理制度的原因以及目前的发展状况进行详细的介绍,重点阐述工程监理在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深刻剖析监理工程师与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监理工程师的公正、独立和自主性。从建设工程项目本身的固有特性出发,论述监理工程师的服务性和科学性,重点介绍?O理工程师应当具备的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并且能实事求是地开展监理工作。
2.合理安排专业课程体系。土木工程监理是一种高智能的科技服务活动,监理工程师不仅要掌握监理专业知识,还需具备与工程相关的经济和法律知识,才能有效地解决工程中常见的技术问题、组织和协调工程项目的开展和进行及完成工程合同的管理工作。为增加土木工程监理课堂教学的效果,应该对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合理安排。对于高校学生来说,确保在开设土木工程监理课程之前,应该完整地学习过一系列相关的专业课程,包括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概预算、工程项目管理和项目法规等。预先建立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思路,才能增强学生在土木工程监理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3.科学使用课程教材。目前,市面上的土木工程监理教材大多内容陈旧,未能及时体现工程监理专业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发展水平,且教材中各个章节中的内容联系不够紧密,与实践工程相关的案例较少,不利于土木工程监理的教学。笔者在对比了多套教材的情况下,选择了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发行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建设工程监理》,该教材紧密结合我国建设工程监理制度推行以来取得的成绩和积累的丰富工程监理经验,融合当代工程管理领域新的研究成果以及不断变化的趋势和要求,从适应我国建设工程监理事业和从业人员的教育发展的需求出发,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工程建设监理的基本理论,以及工程建设监理实施程序、工程建设监理目标控制的方法与手段。
二、丰富案例教学,真实模拟专业工作情境
1.案例选择。案例选择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案例选择时尽量做到统筹兼顾,好的案例既能完整地反应工程背景和工程问题、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又能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争论和进一步探索,使得学生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笔者在讲述建设工程质量控制时,以2007年湖南省凤凰沱江大桥垮塌事件为案例,组织学生对该案例中的事故发生原因进行讨论,重点分析监理工程师的事故责任,较好地实现了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的教学效果。
2.鼓励独立思考,重视双向交流。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多为教师讲解,学生听和练习,教师只负责告诉学生如何去做和解决问题,忽略了课堂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适用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设置唯一标准答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要求每一位学生以专业知识为背景就所选案例发表见解。同时,引导学生由注重知识转变为注重能力,根据学生对案例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增加学生在案例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3.总结归纳。在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后,教师应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对学生提出的见解进行评论,并进行必要的补充,分析案例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在总结归纳过程中,重点揭示案例中蕴含的专业理论知识,并强化相应的教学重点,给参与学生予以鼓励,为日后的课堂案例教学做好铺垫。
三、加??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