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院行业市场规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市场现状及规模
据有关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妇女已婚女性妇科常见病患病率顺序依次为生殖道感染42.9%、月经紊乱34.5%(未绝经者)和痛经15.5%(未绝经者)、盆腔肿物3.9%、生殖器官畸形1.1%。由此可见,妇科生殖道感染的炎症是妇科第一大疾病。
2004年,妇科炎症用药市场规模约为52.8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了16.84%;2005年妇科炎症用药市场将比2004年增长11.70%,市场规模接近60亿元。慧聪网行业研究院医药研究所通过对以往市场规模的分析和预测,到2008年,预计中国妇科炎症用药市场规模将会高达77.55亿元,到201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90亿元。
妇科炎症用药主要为外用药,还有很少部分炎症用药为口服制剂。外用药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已成为市场上抢眼的品种。妇科外用药分为栓剂、洗液、阴道片、喷雾剂、软膏、湿巾、阴道胶囊等几大类,其中栓剂和洗液剂应用的较多,约占整体是市场的80%左右。洗液和栓剂成为外用药的两大核心剂型。
从销售渠道来看,中国妇科炎症用药市场中零售市场占妇科炎症用药市场的69%,医院市场所占比例为31%。对比来看,零售市场所占比例逐年增大,而这一渠道也将是妇科炎症用药的核心销售渠道。2006年,中国妇科炎症外用药零售市场再次稳步增长,市场容量上涨19.73%,销售额突破20亿大关,销量约为9789万盒。
市场竞争激烈
妇科炎症外用药品牌繁杂、众多,良莠不齐。其中洗剂类妇科产品的领导品牌主要有洁尔阴、肤阴洁,消费者的消费一般集中于这两个品牌;栓剂类妇科产品的领导品牌主要有达克宁栓剂、修正消糜栓。上述品牌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耗资上亿元,基本编织成了一个全国性的销售网络,同时拥有很强的广告支持能力和品牌知名度。2006年,中国妇科炎症外用药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西安杨森制药、成都恩威制药均有30%左右的稳步增长。同时拜耳医药和广西源安堂药业也挤进销售前十企业。而吉林修正药业集团的销售额则出现11.42%的缩减。
妇科炎症外用药中的强势品牌不断占据市场、扩大市场,与此同时还有很多新产品相继进入市场,纵观2007年上半年就有诗洁清洁液、复方美而净、蓝伊洁保洁抗菌液、克立宁栓、妇康栓等众多产品,虽然这些产品进入市场时间不长,但是在整个妇科炎症用药的良好大市场环境下,每个季度的销售额都能达到100万元。
2、新一代技术商业化趋势愈发明显。
2015年11月,媒体报道了基因编辑技术成功救治罹患白血病的女孩,基因编辑再次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最新的第三代CRISPR基因编辑技术,2013年和2015年两次被《科学》杂志评为年度十大科技突破,几家龙头CRISPR技术公司2013年以来总计获得3.74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其中不乏富达、盖茨基金、谷歌风投等著名投资机构。
我国基因编辑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我国一直重视发展基因技术。2015年3月,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决定在2030年前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2016年3月精准医学入选“十三五”百大项目,上升为国家战略也为我国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带来强有力的催化作用。我国在CRISPR技术方面的研究也属于国际领先,数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2015年中国全国自然科学基金会向至少42个Crispr项目拨款2300万元人民币。
商业化正在路上。新一代CRISPR技术与前两代技术相比,操作更加简便、成本更加低廉,非常有助于基因编辑技术的商业化发展。基因编辑在基因治疗、基础研究、药物制备、农业生产、环境保护、频危动物救助等方面均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目前,基因编辑技术的商业化应用主要包括科研、制药和动植物产品生产等几大领域,发展前景相当广阔。
A股相关上市公司包括涉足基因编辑技术基础研究的银河生物、东富龙、澳洋科技以及在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研究方面布局的劲嘉股份、安科生物、佐力药业等。康复医学:新模式新技术造就康复新蓝海
投资要点:
1、康复医学应用价值显著。
2、政策+资本+技术合力推动千亿市场。
康复医学是“预防、临床治疗、康复”三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治疗紧密相连,分为急性期康复、急性期后康复和长期护理三阶段康复治疗。康复医学在综合医院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更有效加快了患者的康复进程,显著降低致残与致死率。
我国康复医疗空间广阔但供给不足,机制不完善制约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疾病谱改变,加上慢性病致残带来的需求,持续扩容康复医疗行业需求空间。至2013年,我国国内康复医疗市场规模仅有200亿人民币,据预测至2023年我国康复医疗产业规模有望达到103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不低于18%。同时,目前我国康复医疗供给不足,医疗服务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制约了我国康复产业的发展。
政策、资本和技术合力推动,数千亿市场即将启动。分级诊疗、医疗保险等国家政策对康复医疗扶持力度已显著增强。我国康复医院有不同的业态种类,部分由公立二级医院转型而来,部分由公立综合医院托管经营,此外,社会资本与公立医院合作建立康复医院成为主流的双赢模式,康复医院凭借其人才要求低、盈利周期短、标准化程度高、易复制扩张等优势,同时缓解公立医疗系统看病难、看病贵的痛点,受到社会资本的青睐。康复机器人、康复信息化、大数据及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进一步激发康复需求。
重点关注公司:1)布局上游康复器械公司:东富龙;2)下游提供康复医疗服务的公司:湖南发展、澳洋科技、和佳股份、华邦健康。
投资要点:
音乐版权:理想很丰满现实需跟上
1、国内音乐产业基础薄弱。亟需结构优化。
2、秩序重建推动音乐版权内容价值重估。
音乐产业的最上游为音乐创作人,具有极度分散的特点,以广播音乐公司为例,其的词曲作者及出版商超过70万个。不过个体音乐产出者必然具有溢价能力低、收入确认难的问题,而良性的产业生态又需要让创作者获得应得的收入以维持创作产出量。因此,类似美国等发达国家音乐产业就出现了完备的版权保护机制和创作者集体组织,这两大制度设施对产业良性运转产生了重要作用。
国内音乐产业基础薄弱,亟待结构优化。2014年中国音乐产业市场总规模约为2851.5亿元,核心层的市场规模约650.61亿元。国内音乐产业结构总体存在两大问题:(1)2014年,中国数字音乐的市场规模达491.2亿元,已确立主体地位,但上游音乐CP因渠道强势及付费难推处境艰难,亟待产业环境优化;(2)出版商缺失及版权管理机构低效导致版权价格严重低估,版权经纪(管理)市场规模仅为实体及数字音乐总规模的0.55%。
若秩序重建,音乐版权内容价值将迎来重大重估。根据我们的测算,若国内音乐行业秩序重建,(1)数字音乐:市场规模增加增加一倍,版权价值重估10倍;(2)音乐作品及录音作品出版授权理论规模为383亿元,具备极大重估空间。
我们认为音乐产业需要关注两大类公司:(1)具有音乐版权储备,且具有持续创造版权能力的公司,如共达电声;(2)具有数字版权管理能力且有望拓展到音乐版权服务领域的公司,如安妮股份。
新能源汽车:业绩支撑 反弹首选
投资要点:
1、中央明确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地位。
2、销售量持续超预期。
政策见底,中央明确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地位,地方补贴政策快速跟进。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五项措施;3月“两会”期间,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成长期,预计今年比去年将有一倍以上的增长。中央政府的接连支持态度,明确了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产业调整方向的战略地位。同时,各个地方政府补贴政策快速跟进,目前已经有北京、深圳、河北等14个省市明确了2016年地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而且多以1:1补贴比例为主。
现在,这种情况正在改变。
产品双向发展
近两年,随着互联网威胁的不断增加,各种木马、僵尸和恶意网络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得不考虑将内网办公系统与外网业务系统隔离。市场对网闸的需求日益增加,网闸产品正在从特定行业走向更广泛的企业应用,其神秘的面纱也逐渐被揭开。
网闸与行业和企业业务紧密相联,需要根据企业的应用环境和业务需求进行调整。在网御星云网闸产品经理朱志勇看来,目前网闸产品正在朝着单向和高性能两个方向发展,未来的产品也将更加细分化。
网闸产品的本质是进行网络之间的安全隔离,并且在隔离的前提下保证数据交换的安全。目前,一些网与互联网实施严格的物理隔离,但其不便之处在于,数据没办法交换。“要达到更高安全级别的隔离效果,用户需要支持单向数据交换的网闸,也就是数据只能单向流动。”在朱志勇看来,这是网闸产品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网闸的另一个发展方向是高性能。随着企业带宽的不断增加和大数据时代来临,作为安全隔离和数据交换安全保障工具,在某些应用场景中,网闸处理的数据量也随之增加,比如,月末或月初报税系统数据量的增加,银行结算日金融业务系统也比平时忙碌很多,因此网闸必须能够经受住同时处理大量数据的考验。
“在某些应用场景下,网御星云网闸还包含涉秘文档的流转控制系统。”朱志勇介绍说,“网御星云网闸能够检查文档里是否带有信息,这主要在对安全级别要求较高的单位进行内部安全检测时应用。”
市场横向拓展
长期占据国内网闸产品市场份额第一的网御星云,早在2001年就成立了网闸产品线,2003年开始销售相关产品。如今,网闸已经成为网御星云的第二大收入来源。
据朱志勇介绍,2011年网闸产品市场规模大约为2亿元,比起防火墙、UTM等产品,这个数字实在不算多。“不过,网闸市场正在不断拓展,例如电视台、医疗、交通等行业。”据了解,明年网御星云将与启明星辰进行并购后的战略重组,届时网闸也将借助启明星辰的行业资源和渠道资源,更多地在传媒、金融、保险等行业实现突破。
从一些公开的数据来看,IFC在医院领域的投资似乎早有准备。在其投资和睦家之前,IFC 曾在2006年为若干城市的12个眼科医院和2个研究所的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提供6400万人民币(折合810万美元)贷款;2005年为北京和上海的和睦家医院及诊所贷款6488万人民币(折合800万美元)。
IFC业务覆盖世界许多国家,尽管名为金融公司,但是其业务的涉猎范围极其广泛,如矿业、农业、银行等领域,如今投资医院这一举动似乎又将引领一些资本的投资动向。
当国际资本频繁尝鲜医院领域时,就目前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现状来看,民营医院发展仍然充满难题,IFC的这一投资举措能否成为投资样板还需要时间的考验。但毋庸置疑的是,不管投资民营医院能否继续成为资本竞相追逐的领域,光凭借这一领域的巨大空间就足以招揽资本的侧目。
医院领域拥有广阔投资空间
可发,中国民营医院发展是在近几年来才真正开始的。无论对于境内资本还是境外资本而言,这个近几年才火爆起来的市场拥有巨大的投资空间。
2003年以来,全国财政卫生投入的增幅平均每年都在20%以上,是所有重点支出项目中增幅最快的项目之一。其中,2007年中央财政卫生投入在2006年增长65.4%的基础上,又增长了86.8%。我国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已经达到39%。
根据卫生部的统计,2008年中国健康医疗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0亿元人民币。中国健康医疗市场年均超过10%,如果按照这个发展势头,那么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会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疗市场。
但是,细心的人肯定会注意到,我国诱人的医疗市场空间远不止于此。目前中国医疗产业占GDP的5.5%,而美国这一比例达15.5%,其他欧美国家都在8%―10%之间。而以规模而言,中国的医疗市场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5%,如若达到美国市场的水平,那么我国与医院相关的医疗服务将有100倍的提升空间。
这些数据的鲜明对比折射出,这几个对比数字,怎能让资本神往?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医疗市场的不断扩大,一直由国家控制医疗卫生资源的体制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费用居高不下,老百姓无处看病、看不起病等。目前公共医疗卫生已与住房、社会保障等并入当前群众反响最强烈的重大民生问题之一,国家的医疗体制改革因此也被提上了日程。
在2007年,历经一年的争论与期待后,医疗体制改革已经初见端倪,其基本框架已经清晰可见:在加大投入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的同时,极有可能向民营资本开闸。有人更是这样评论道:2008年,从某种意义上说将是中国的医改元年。一方面是市场需求的刺激,另一方面是国家政策给予的支持,民营医疗市场近几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民营医疗机构力量单薄
民营医疗机构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市场规模不断被扩大,在服务以及患者满意度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果,也成为民营医院发展的一大优势。与此同时,民营医疗机构更在专业化方面成绩尤为突出,近两年表现突出的如口腔医院、女子医院等,民营医院开始了向“高、精、尖”转型,以高科技带动利润的增长。
但目前的情况下,民营医院的发展还令人堪忧。
最为严重也是最显明的问题莫过于诚信问题。随着民营医院的发展,“欺诈、价格不真实和急功近利”等现象频频被媒体曝光。同时,非法行医、超范围执业、无证上岗、虚假广告等问题严重,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某些医院的这些做法,难免让民营医疗机构的口碑受到质疑,并且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于是便有了国家给民营医院设立的紧箍咒:不许做医疗广告,不许对药品加价,医生不许走穴等等,难免为民营医院的发展设置了障碍。以广告为例,它无疑是任何机构迅速提高知名度的方法,如今明令禁止,民营医疗机构更需在宣传上动足脑子。
而让民营医疗机构有些尴尬的还有些政策原因:目前,民营医院不能作为医保定点医院,民营医院更不能作为公费医疗的定点医院,民营医院需要自负盈亏,因此在各种发展上面,民营医院面临着比公立医院更大的困难。再加之,民营医院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管理、资金、人才、设备、技术、品质、服务等各个方面均需要一定的时间打造、沉淀,其综合竞争力自然与公立医院不能同日而语。
可以说,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虽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但此时它的力量还不足以应对目前的形势,这一形势就决定了其必须寻找资本助力。
风投联姻民营医疗机构
曾有人这样预测到,今后国家的医疗机构将出现五个层次:平价医院、基本医疗保险范畴医院、高收入的白领医院、针对境外人士的豪华医院和顶级的奢侈型医院。
现在看来,面对实力雄厚的公立医院,以及不是医保定点医院的劣势,今后民营医院必定会向后三者靠拢,而将自身定位于高端人群,无疑需要雄厚的资金做支撑,这就是民营医院乐于与风投合作的原因。除了在上文看到的和睦家医院以外,其实很多民营医院均有外资作为发展的助力。
2007年12月,北京爱康国宾获得全球知名的投资银行美林证券(Merrill lynch)以及风险投资机构ePlanet、华登国际、美国中经合集团(WI Harper)、上海创投和清科集团的战略投资,共计2500万美元,这是健康医疗业内迄今最大的一笔风险投资;2007年8月6日,英国马丁可利和美国海纳亚洲创投正式向佳美口腔投资1000万美元;而更早几年前,鼎晖投资基金便嗅到了这一发展趋势,在2003年底就出资3500万元人民币,获得了北京慈铭40%的股权。
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卫生部和商务部在2000年曾联合发文,承诺“鼓励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办合资医院,外资的股份最高可占到百分之七十”。
据了解,目前我国民营医疗机构占医疗机构总数一半,民营医院占总数的一成多,因此民营医疗机构无可厚非地成为我国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国内医药上市企业龙头,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600276.SH,下称“恒瑞医药”)一直以来备受市场关注。其是国内最大的抗肿瘤药和手术用药的研究和生产基地,主要生产有抗癌药、、造影剂、电解质输液,还有少量抗生素、降压药。
近几年,公司营收与净利润都保持增长,据其2016年8月29日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营收52.7亿元,同比增长20.3%;净利润13.1亿元,同比增长23.8%。毛利率整体提高2.42个百分点。
公司当前业绩相对不错,但是,能体现其发展后劲的研发能力如何?产品市场份额怎样?为何销售费用比竞争企业偏高?有何市场风险?就上述相关问题,《投资者报》记者试图联系公司相关负责人进行采访,但并未收到回复。
抗肿瘤药及领先同行
恒瑞医药的前身是连云港制药厂,现任董事长孙飘扬曾任该厂技术员。这家作坊式小厂在1991年至1996年间开发了20余种新产品,1996年销售收入突破亿元。1997年改组为恒瑞医药。近年来,恒瑞医药在抗肿瘤药物研发及销售上做得风生水起。
抗肿瘤药物的市场潜力一直很大。因为在所有疾病当中,癌症最难治愈,并且治疗周期长,费用高昂。而残酷的医药行业当中能带来可观收益的就是那些无法简单治愈、需要长期给药的品种,其中当属抗肿瘤药物为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的《世界癌症报告》,2012年全球癌症新增病例有一半在亚洲,而其中绝大部分又在中国。中国每年新增癌症病例350万例,死亡250万例。而近五年,全球抗肿瘤药物复合增长率为7.6%,高于全球药物市场的4.3%,2014年全球抗肿瘤药物年度开支超过1000亿美元。而2013年中国肿瘤药物市场规模为320亿人民币,10年复合增长率为24%,远高于全球增速。
恒瑞医药的抗肿瘤药销量连续七年在国内排名第一,市场份额超过12%,2015年销售额为38.4亿,较上一年度增长27.8%。且抗肿瘤药物研发成本高,行业壁垒明显,基本属于强者恒强局面。且对于抗肿瘤药品来说,还有一个机遇是,近几年大量海外专利药物将会到期。在2014年至2020年的7年内,就将有6种抗肿瘤药品专利到期,它们在2013年的销售额合计达93亿美元。
除了抗肿瘤药物之外,也是恒瑞医药的主要产品。
随着国内手术数量的不断增加,的销售额也不断攀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住院手术人次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0.43%,目前,已达到近10年的最高值,其中住院手术人次约占四分之一左右。而国内重点城市样本医院麻醉剂用药市场规模已达16亿元以上,比上一年增长16%。丙泊酚、七氟烷、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罗哌卡因、依托咪酯等药物销售排名居前,预测国内市场规模已超过100亿元。
恒瑞医药的种类在吸入麻醉剂,其中,七氟烷市场份额位居首位。根据恒瑞医药2015年年报披露的信息显示,其手术麻醉产品销售额25.2亿元,增长20.2%,毛利率89.6%。吸入用七氟烷通过FDA认证,经过多年培育已经顺利打入国际市场并出口美国。
新仿制药开发和销售决定未来
除了以药物运用领域来分类,制药企业还将药物分为仿制药、原料药等。恒瑞医药营收的90%都来自于仿制药。
而在2014年至2020年的7年内,将有 2590亿美元的药品面临专利到期的风险,其中46%的市场份额会被仿制药侵蚀。这也令药企的增长点变成不断抢夺新到期的仿制药市场。
仿制药市场存在一个特点,就是新的仿制药上市后销售量会迅速上升并且达到稳定,比如,仿制药品种环磷酰胺(抗肿瘤药物)在2014年11月上市,短短两个月之内,市场份额就飙升至37%以上。而恒瑞医药现有产品市场份额逐渐趋于稳定,这也意味着恒瑞医药无法依靠现有产品完成超预期的利润增长。只有形成阶梯化的药物研发进度,才可以降低研发失败导致的青黄不接的可能性。
所以恒瑞医药的快速增长能否维系,就得依赖新的仿制药的开发和销售。虽然数据显示恒瑞过去4年中有75个仿制药申报临床,但是无论是仿制药的申报还是新药的开发都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