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市场开发体系建设

市场开发体系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市场开发体系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市场开发体系建设

市场开发体系建设范文第1篇

共享经济定义很多,但总体共享经济的涵义都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共享经济是互联网大发展背景下,通过科技力量实现对社会资源的配置,这种直接交易的模式减少了交易的中间环节,降低了交易的成本;其次,强调使用权,淡化拥有权,共享的实现首先是人们多样化的生活需求,通过满足这种需求实现交易;再者,共享平台在整个交易过程中更多的充当服务和中介的功能;最后,产销者的出现,共享经济模糊了消费者和服务提供者的界限,共享经济的不断发展使社会产销者的人群迅速壮大。Airbnb家庭旅游短租的兴起是共享经济趋势下旅游短租市场的典型案例,Aribnb的兴起颠覆了传统旅游住宿形式,通过将社会闲置的房产资源提供给需要的旅游者,从而省去了旅游者时间和精力,提高了交易的效率。随着Airbnb的成功促进了我国在线短租的发展,涌现出了如小猪短租、蚂蚁短租、木鸟短租等一批从事旅游短租在线的公司。为了加快我国旅游短租市场的发展,探索共享经济短租市场的商业模式,本文就共享趋势下的旅游短租市场进行了研究。

一、国内旅游短租市场的开发现状

国外特别是Airbnb家庭旅游短租模式的成功和爆炸式成长带动了我国旅游短租市场的发展,2011年爱日租成为了国内首家在线短租平台,随后大批的专门从事短租的线上短租平台公司出现,但是由于国内旅游短租市场还处于探索阶段以及国内人们旅游出行的习惯还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大多数公司都只是昙花一现,现在我国旅游在线短租市场发展较为成熟的企业主要有蚂蚁短租、途家、小猪短租、木鸟短租等,由于各个企业的发展侧重点别具特色,因此在我国旅游短租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业绩。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出游等多样化的生活需求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逐渐改变了人们的住宿观念和出行观念。观念的改变是国内旅游短租市场兴起的重要动力,并且这种共享经济模式的旅游短租能够大大方便人们的出行,降低出行的成本,同时也使社会的限制资源得到了更优化的配置。综合国内旅游短租市场的开发现状,市场开发仍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庞大的消费人群和消费需求的增长使的短租市场开发潜力巨大。

二、国内旅游短租市场的开发存在的缺陷

(一)陌生人社交文化的缺失

Airbnb的发展离不开欧美文化中陌生人社交文化的普遍存在,这种陌生人社交文化所带来的生活习惯和观念能够使人们习惯去租赁和去求租,而且消费者和房屋提供者之间的关系很微妙,生活习惯不会是他们产生不安全的感觉。在中国,这种人情味的文化似乎还很少,我国租房习惯是整套出租,房东和访客的交流很少,特别是中年人和老年人这种观念更是很少。因此在中国的旅游租房市场,短租的竞争优势较弱,经济型酒店的发展较为强势。

(二)在线短租的信用体系建设缺陷

Airbnb模式的成功与欧美发达的信用体系有着紧密的联系,发达的信用体系能够为家庭旅游短租提供一定的信用支持,能够对房屋提供者和使用者的行为提供一定的约束。共享经济趋势下的旅游短租本身就是消费者和提供者的双方直接交易,个人信息的完善程度能够对在线短租提供很好的机制保障,由于文化因素以及国内诚信体系建设的不成熟现状使得我国信用透明程度偏弱,人们也不喜欢和陌生人交流与合作,这种文化因素以及信用体系的缺陷是制约国内旅游短租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法律风险的问题以及法律规定的缺陷

共享济趋势下旅游短租市场的兴起离不开良好的市场规范和相对应的法律保障建设,就目前来看,我国在线短租的市场规范尚未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对网上短租的交易纠纷等方面做出具体内容的规定。我国对旅馆行业的管理主要依据《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进行,可如果把短租房屋划为旅馆的范畴,那么法律法规的行为规范势必会影响房东和交易平台的正常运行。在共享经济趋势下的国内旅游短租平台仍处于灰色经营之中,行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开发急需要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给予支持和保障。

(四)旅游短租口碑不高

旅游短租口碑和体验评价不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优质房源较少,市场需求尚未规模化。我国的旅游短租市场开发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的开发较小,需求量也较小。在市场开发的过程中,优质房源的设施保障和设施建设问题是优质房源供应较小的主要原因。优质房源的供应不足或者房源质量差所带来的市场反应不太良好;第二,短租平台和房东的服务质量难以保障,旅游短租平台主要是起到一个中介的作用,对于线下资源的投入较少,而线下的服务都是有房东承担的,但是房东没有经过专业的服务培训,因此导致服务的标准和配备没有统一的标准可言,容易引起纠纷从而造成短租平台的信誉和形象受损。

三、共享经济趋势下旅游短租市场开发特点分析

(一)性价比高

在我国住宿业非长期租赁的发展呈现出经济型酒店的发展较为成熟,竞争优势明显,而民宿短租由于受传统文化观念以及国内信用体系不完善等方面的限制,虽然价格低廉,但是竞争优势不明显。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信息移动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越来越影响人们的住宿观念,短期租赁市场逐渐成为备受青睐的租赁方式。短期租赁能够提供更多的家具设施,相对于酒店标准统一化的模式更能够满足人们日益个性化的住宿需求。而且短租本身较高再加上在线短租的低成本和便捷性优势,使得旅游短租性价比较高。

(二)房源数量多,类型多样化的特点

国内旅游地产的开发随着国内房地产的火热发展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由于旅游季节化等方面的影响,我国旅游地产的房屋空置率较高,这也为国内旅游短租提供了很大的房源,在加上国内短租市场的逐渐兴起和迅速发展,短租房源不仅呈现出数量多的特点,在房屋类型上也得到了扩充,特别是中高档次的短租房源,面向不同层次和需求的用户,短租房源数量多,类型齐全的特点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多样化的选择,拓宽了旅游短租市场的受众面,为国内旅游短租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助力。

(三)现资对于共享经济趋势下的国内短租市场的关注

国内短租市场的共享经济趋势发展的模式从国外的Airbnb融资模式的借鉴以及发展较好的国内在线短租平台都是通过资本融资进行市场开发和运作的,国内投资领域的关注和分析调研有力地支持了我国国内的旅游在线短租市场的开发,其中木鸟短租A轮6000万融资和B轮数千万的融资,途家3亿美元的融资等等都使国内领先的旅游短租平台得到了资金和相关资源的支持,为短租平台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四、共享经济下旅游短租市场开发的策略

(一)目标市场的定位

目标市场定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准确的目标定位能够使在线短租企业充分进行市场的挖掘,在保证企业目标实现的基础上,是企业做大做强。共享经济下旅游短租市场的开发主要综合科技影响因素,住宿观念变化趋势以及不同年龄段的文化观念特点,找准市场的需求点。结合旅游短租市场的国内外开况,共享经济趋势下的旅游短租市场的主要目标客户有三个主要的群体,第一,自助旅游者。自助游已经成为了旅游的新趋势,人们日益个性化的旅游需求使得人们的住宿需求也表现的多样化的特点,并且自助游的个体特征上观念较为开放,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灵活、个性的旅游短租能够满足自助游的方式追求,同时还能够较低自助游的住宿花费,别样的体验更能够满足自助游旅游的需求;第二,观念较为开放的青年旅游者,中年旅游者和老年旅游者由于观念的因素的限制使得旅游短租市场的开发人群应该主要以思想观念较开放、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八零后和九零后消费人群,由于年轻人网络工具和移动工具的接触频率较高的特点,使得在进行旅游在线短租的目标定位时要以青年人群为主要用户市场;第三,求学人群的旅游需求。求学需求以及修学者自身旅游出行的需求使得旅游短租公寓成为了这些人群青睐的选择,不仅能够利用节假日等空闲时间增长见识,还能够通过旅游短租平台较低个人的消费成本。

(二)市场保障制度的建设上

首先,政府政策支持的力度要加大。鼓励旅游短租市场的开发和短租平台的创业,在2015年12月C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生活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中,把短租公寓定性为生活业,通过政策引导把短租公寓的开发建设逐渐引向社会消费结构升级的轨道上来,这种鼓励共享经济趋势下旅游短租市场开发的政策不仅结束了顿足公寓的灰色经营历史,还能够促进现代消费观念的不断深入。因此,在政府政策支持上,要积极借鉴国外的政策模式,立足本国的文化特点和发展需要,下大力度给予政策上的倾斜。

其次,信用环境建设上。国内信用体系建设的不完善是制约国内旅游短租市场发展的瓶颈之一,搞好国内信用体系建设不仅能够带动国内旅游短租市场的发展,还有助于现代消费观念以及现代企业管理观念的深入发展。国内的信用体系建设需要长期的建设才能够实现逐渐的完善,作为国内旅游短租平台需要在平台运行和自身信用体系构建上下足功夫,通过实名制和相应的规范措施保障平台的品牌形象是当前在线短租平台急需要加强的方面。

五、结语

市场开发体系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市场;家电物流;市场开发;营销策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2-016

作为世界上最大农业大国,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很大,虽然近几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脚步不断加快,但农村人口比重依旧高达近50%,农村分布面积很广。近几年来,社会经济和网络购物不断发展,我国城市物流配送发展较为迅速,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而相比于城市而言,我国农村物流配送的发展却较为落后,尚有极大空间可挖掘。自2008年12月以来,我国农村家庭物流市场便具有了极大的发展和开发潜力,但是由于各物流企业一直将发展重心放在城市物流中,所以导致农村家电物流市场一直闲置,直到近几年来发展重心放在了农村家电物流市场开发上。本文以四川为例对农村家电物流市场开发与营销策略进行探讨。

1 四川农村家电物流市场开发现状分析

1-1 复杂的地理环境影响了农村家电物流市场的发展

四川省整体地势东低西高,横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以及秦巴山地等几大地貌单元,并以龙门山―大凉山为界,东部为盆地,西部为山地,地势比较复杂。在整个四川省中,97%以上的土地为山地、丘陵和高原,在这些山地、丘陵和高原中,又有60%以上为农村,而由于农村经济相对比较落后,大部分三、四级公路运行情况均比较差,车辆很难平稳行驶,如果是一般物件,尚可以运输进农村,而对于精密度较高、不能颠簸和碰撞的家电而言,根本无法顺利运送进农村,这就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四川农村家电物流市场的开发。

1-2 道路建设支持了农村家电物流市场开发的发展

农村家电物流配送是从城市的销售点出发开始运送,在经过不定长距离的运输之后方能够运送到农民手中。在整个配送过程中,公路网络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占比例最大的三、四级公路,对整个家电物流配送过程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一直以来,农村三、四级公路运行状况太差就是影响整个家电物流配送的最主要因素。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脚步的加快,虽然四川农村所占比例依旧高达50%,但是三、四级公路的运行情况却得到了极大改善,这为农村家电物流配送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物流企业在规划配送体系和制定营销策略的过程中,也正式将农村纳入到了体系规划中,对企业物流配送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进行了进一步扩大,也开始致力于对农村家电物流市场的开发。

2 物流与农村家电市场之间的关系研究

2-1 物流对农村家电市场营销的影响

进入网络信息化时代之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商业网络化的实现,物流也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促进社会经济体系的完善和社会经济的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实现以及电子商务的普及,一方面为物流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使人们对物流企业的服务态度和物流效率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以最小成本为人们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就成为了现代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也是企业物流管理追求的最高目标。

而对于农村家电市场开发而言,当物流企业发展到一定高度之后,物流配送体系就会逐渐完善,并实现高标准化和高分散化,使物品配送由城市辐射向农村。并且,通过物流配送体系,家电企业就可以更好地对农村家电市场需求和农村家电市场发展环境进行详细分析,为家电企业开发农村家电市场的营销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大力挖掘农村市场。由此可见,对于家电企业农村家电市场的营销管理来说,全面开发农村家电物流市场就是其先决条件。

2-2 农村家电市场开发对农村家电物流的影响

虽然作为传统运输领域改革后自行诞生的一种全新产业形态,物流本身就是一种独立的产业,其拥有着独特的运作形式,产业形态也与众不同。但在对物流市场进行开发和营销策略制定的过程中,由于物流管理工作与其他行业的市场开发和营销之间存在紧密关联,所以物流企业的物流市场开发和营销工作也应该做好与其他行业的合作关系,通过协作来推动彼此共同进步,比如,农村家电物流市场开发与家电下乡之间的联系。

在农村家电物流市场开发过程中,农村家电市场开发对物流市场开发所具有的最主要影响,就是物流企业的农村市场开发工作的开展要以农村家电市场开发为核心进行管理,使物流企业的营销决策能够支持企业对农村市场开发的顺利开展和市场执行的顺利进行。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物流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企业在电子商务时代下,将分散的产品实体销售活动转变为具有完整体系的系统化物流活动,使其他生产企业的生产、市场营销策略制定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能够彼此相协调,进而更好地推动现代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在对农村家电物流市场进行开发的过程中,物流企业就应该做好与家电企业农村市场开发之间的联系,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3 农村家电物流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

3-1 转变企业物流管理理念

我国城镇化建设脚步的加快和农村三、四级高速公路的修建,都使得我国农村家电物流市场具有了极为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为了能够更好地推动物流企业的发展,物流企业就应该将发展目光放到农村物流市场的开发上。这就促使现代物流企业的营销理念不断发生变化,从最开始的重视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到现在城市农村一手抓。因此,为了能够为物流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提供最有效的参考依据,物流管理理念就应该及时做出转变,重视起对农村家电物流市场的开发。

传统的物流管理理念,追求的是企业经济利润的提升,其管理核心是以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完善为基础,力求以最低费用将物件送到顾客手中,而不注重对农村物流市场的开发和将物流配送体系向农村辐射。这种管理理念,已经明显满足不了当前物流企业市场营销的需求。所以,作为物流企业一定要对现有物流管理理念进行转变。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理念,应该充分重视起对农村物流市场的开发,积极将物流配送体系由城市向农村辐射,进一步扩大物流配送覆盖范围。

3-2 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物流服务

当前,在互联网高度普及以及电子商务越来越流行的时代趋势的影响下,电商也面向了农村,这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物流行业的发展,也增大了物流行业的竞争压力。因此,为了物流企业,在对农村家电物流市场进行开发的同时,也应该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和质量。

电子商务时代下,由于物流企业数量太多,容易对生产企业的选择形成一定影响,绝大多数生产企业都会选择能够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物流企业,尤其是农村家电配送,以确保产品配送的高效性,避免产品损坏对生产厂家的信誉和品牌造成影响。因此,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物流企业就应该为家电生产厂家和销售单位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物流服务,并同时为消费者和家电销售方提供保障服务,为厂家和消费者解决后顾之忧。这种经营方式,不仅能够在竞争愈加激烈的物流市场竞争中提升物流企业自身的信誉和核心竞争力,获取消费者和家电厂商的信任和依赖,还能够使物流企业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这对农村家电物流市场的开发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4 结 论

对于物流企业而言,农村物流市场尤其是家电物流市场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可发掘空间,对进一步提升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推动物流企业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物流企业一定要重视起对农村家电物流市场的开发,并通过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来加强对市场的开发。

参考文献:

市场开发体系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物流管理 应用型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1.017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for

Logistics Management Pragmatic Talents

LI Hu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demand of logistics talent continues to increase. Many training units set up logistics major. However, there's a gap between personnel training and actual needs of enterprise. Based on analysis of pragmatic talents training, a solution is proposed on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for logistics management pragmatic talents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curriculum system. Then safeguard measures are presented on the aspect of training mode selection to ensur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for pragmatic talents.

Key words logistics management; pragmatic talents training; curriculum system; solution

2000年教育部批复北京物资学院开办我国第一个物流专业以来,我国已形成覆盖中职、高职、本科、硕士、博士全系列的教育体系,到目前为止,全国开设物流专业的院校有一千多所,每年物流专业毕业生达到几万人,但从近几年物流毕业生就业情况及用人单位反馈的情况看,一方面用人单位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一方面物流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或者已经就业的学生由于实践能力不足无法较好地适应岗位工作,进而频繁跳槽。①究其原因,大部分人才培养单位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方面能够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但由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导致物流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的需求错位,因此系统构建及有效实施实践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动手能力是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内涵

“应用型”主要指人才培养单位培养的毕业生动手能力强,能迅速适应社会需要。毕业生重点是面向生产一线,对应用知识要求较高的领域。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强调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②具体培养目标应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和落脚点是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模式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应以知识的应用为重点。

其中,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应突出应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培养方案中,应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要从过去以学科为中心,片面追求理论系统性、完整性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二次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应与行业、用人单位合作,共同设置课程体系,根据行业需求以能力培养为基础来设计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上应遵循“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多样化教学模式。把以注重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专业设计能力、职业行为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③教学内容设计上,必须保证学生既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又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的能力。因此,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可以分三步走:基本原理的课内讲授,校内实验、训练及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习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选择上应突出学生能力培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可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如现场教学法、研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采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或分组操作)、启发引导、模拟训练、角色扮演、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特别是要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和产品作为载体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2 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应强调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和整体优化,将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及第二课堂通盘考虑,以素质教育为前提,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充分考虑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在此基础上更新教学内容,建立课程模块,培养方案要课堂、课外统筹兼顾,更好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真正实现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在保障基础的前提下压缩第一课堂的理论教学时数;将实验、实践教学单独组成一个模块,分解到各年级,强化实践,使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提高。

应用型人才培养从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抓起,以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和落脚点,以培养适应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兼顾学生长远的发展和就业的现实需要。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应以社会经济发展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充分调研行业发展情况、行业岗位及岗位成长目标的基础上,对岗位工作内容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岗位能力需求,进而理顺课程内容与能力培养的关联,最后形成完整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④

3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3.1 物流专业初次就业岗位及成长岗位定位

物流专业就业行业及岗位主要包括普通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仓储业务为主)、制造企业物流部门、连锁企业物流中心(物流部门)及其他企业及岗位。

普通第三方物流企业中:

初级岗位:物流市场开发、仓库管理、车辆调度、物流信息处理、客户关系管理、行政管理等;

成长岗位(2~3年):市场部主管、仓储主管(经理)、运输主管、分公司(办事处)经理等。

制造企业中:

物流部门初级岗位:物流计划员、统计员、仓库管理员、物资采购、运力采购、供应链专员等;

成长岗位:物流部主管、仓库主管、物流外协业务主管、供应链主管等。

连锁企业物流中心(物流部门)中:

初级岗位:仓储管理员、车辆调度员、物流信息员、客户管理员、供应链专员等;

成长岗位:物流中心仓库主管、运输主管、配送部主管、供应链主管等。其他企业岗位有货代业务员、货代公司操作员、快递业务员、快递公司仓储员、客服人员、信息处理员等。

3.2 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分析

通过对典型物流企业、物流岗位的调研,可以得出下列物流相关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

业务开发的工作过程:寻找、筛选目标客户客户及业务评估递交物流方案书客户确认会同运作部门进行实施确认签定物流服务合同资源准备(计划履行合同)。

运力采购的工作过程:明确需求分析需求和供应市场编制采购计划询价和报价分析认证确定供应商谈判签订合同关系维护评价采购工作。

仓储的工作过程:接收入库(出库)指令货物接运前的准备货物接运审核订单与进货单货物或商品检验接运信息的处理储位的规划管理货物或商品上架储存储存环境条件的管理控制盘点盘点结果的处理系统确认。

分拣的工作过程:接受订单商品订单资料分析确定拣货作业方式制作拣货作业单据安排拣货作业路径拣货作业人员安排货物拣取分货系统确认。

配送的工作过程:领取装车单与配送单据点验单据按单清点货物装车作业 按路线进行配送配送异常信息反馈领取并审理验收单据返回验收单据。

运输的工作过程:接收指令调度车辆提货在途跟踪收货安排费用审核。

合同维护与修改的工作过程:新客户合同登记合同归档按月对登记文件进行查询,看是否有需要续签合同通知客户续签如果客户提出新的需求,对需求进行处理完成续签或终止合同工作。

关务工作的工作过程:接到报关资料及报关指令根据运作的具体产品情况配合海关完成产品的清关流程反馈清关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和海关临时要求协调海关处理相关问题。

商务工作的工作过程:接到客户业务信息录入订单根据业务需要生成不同合同根据合同拟制打印相关单据传递相关单据到关务部和物流配送部并发出相应操作指令搜集运作中的相关信息并反馈客户协调客户及公司处理异常问题配合财务完成与客户的对帐工作跟催账款的回收。

客户服务的工作过程:①接受客户需求订单录入信息系统订单实施的组织和监督对配送、运输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跟踪处理协调客户关系,进行投诉处理对问题处理的情况进行记录和反馈;②客户服务指令确认(仓储、运输、配送、综合)录入信息系统分单应收费用审核回单确认电话回访。

3.3 岗位能力分析

根据不同的岗位工作分工,物流工作岗位能力需求差别主要体现在岗位工作内容上。物流岗位工作能力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岗位工作知识储备、信息的搜集及处理能力、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及基础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具体能力要求如下:物流市场开发能力、仓储与配送运作能力、运输的组织与运输流程优化能力、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运作的能力、(国际、国内)货物运输业务运作能力、设计物流项目方案能力。

3.4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方案

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在充分调研物流工作岗位的基础上,以工作岗位任务及能力要求为基础设计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得出如下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物流专业课程体系方案设计。

工作岗位属于普通第三方物流企业、制造企业物流部门、连锁企业物流中心(物流部门)。

工作任务包括物流市场营销、项目客户开发、仓储作业管理、库存管理、商品养护管理、公路运输组织、运输调度、运输业务管理、运输流程优化、运输场站规划与布置、电子商务运作、物流信息处理、国际、国内货物运输及进出口业务报关、物流项目方案设计、物流业务流程优化。

职业能力涵盖岗位工作知识储备、信息搜集及处理能力、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及基础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物流市场开发能力、仓储与配送运作能力、运输的组织与运输流程优化能力、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运作的能力、(国际、国内)货物运输业务运作能力、设计物流项目方案能力。

课程体系中基础能力培养学习性任务包括物流概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单证实训、国际物流、生产运营管理、物流调查与统计课程;核心能力培养学习、模拟性任务包括电子商务、物流营销与物流法律、仓储与配送管理、仓储与配送实训、国际货运、国际货运实训、运输管理实务、运输管理实训课程;拓展能力培养学习、模拟性任务包括物流函电写作、物流规划与设计、物流英语、物流综合模拟实训、采购实务与实训、客户关系管理、生产性实训、定岗实训课程。

4 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施保障

(1)选择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注重培养过程的应用性、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应遵循需求为导向、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动态发展等指标,使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对接,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模式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保证应用型课程体系顺利落地。

(2)加强制度建设,推进教学管理体系建设。物流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顺利实施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需要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系统推进教学管理体系建设,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3)深入开展校企联合人才培养,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从外聘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联合人才培养等方面与企业开展多维度合作,加强与企业的互动,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企业调研等方式同合作企业建立良好的沟通及信息互通机制,⑤及时跟踪企业岗位及岗位能力需求变化并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及实施过程,以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具备自更新性,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注释

① 周盛世,房庆军.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6):142-144.

② 丁立.探讨物流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J].教学研究,2009(4):363-364.

③ 张凯.“四阶段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探索[J].电子制作,2011(2):220-221.

市场开发体系建设范文第4篇

基金项同:本文受2013年度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编号:SDYY13132)资助。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1997年第十五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在我国开始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目前工程硕士已经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

我国的工程硕士培养单位在在职工程硕士培养的培养方案的制定方面普遍存在照搬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现象,存在只重视论文的学术水平而忽视工程应用的不足,对于一个教育体系来讲,在职工程硕士的培养模式在很多方面还有待成熟和完善。

一 机械工程领域在职研究生创新及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培养模式构建的思路

目前国内对于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所做的专门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生教育现状、存在问题、教学课程设置、教育方法改革及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有些研究者目前对于在职工程硕士的培养提出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理念,但是还只是局限在培养平台的建立上,没有具体实施的实例。而我国的工程硕士培养单位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往往与工学硕士相近,只重视论文的学术水平而忽视工程应用,不能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鉴于目前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为了提高机械工程领域产品开发类培养方向的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创新及创业能力,建立全新的培养模式,在学生论文选题之初就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对于产品开发和市场的调研能力的培养以及和公司运作相关的有关知识的了解,使学生们学会对于机械产品的市场调研方法,选择市场急需的产品来开发研究,结合论文工作开发出产品的生产工艺,并将产品推向市场。采用该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仅是局限于对某个机械产品所需生产技术的开发工作,而是从市场开发、公司运作等多个方面来考虑问题,使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具备创新和创业两种能力,不仅能够胜任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而且还可以成为自主创业的能手,成为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提高研究生的就业适应性和创业能动性。

(二)课题的市场调研是本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的前提和基础

考虑到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一般都有职业背景,且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其中不乏生产单位的技术骨干对于机械产品的生产工艺甚至市场状况都有一定的了解的特点,采用的培养模式应该由导师在自己的成果或是自己熟知的研究领域内,为学生筛选出与学科前沿发展紧密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的工程实际课题,为每一个研究生因人而异地设计好理论研究方向。在研究方向的设计上要以每个学生的研究方向为主,对研究生实施个性化管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每位学生在拿到导师提供的工程实际课题以后,首先需要对于课题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了解产品的生产工艺、市场推广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产品和技术的市场调研能力,由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所以在构建该种培养模式时,应该在研究生对于某种机械产品的市场调研、生产工艺创新研究、市场推广等充分凋研的基础上来进行。

(三)培养方案的修订是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的关键

在研究生课程设置方面采取个性化培养方案,导师除了给学生选择本领域所需的必须掌握的课程以外,还可聘请与学生选择课题相关的交叉学科的老师作为导师组参与课程设置的工作。对于开发产品类的学生可适量加入对公司(或企业)运作相关的有关知识(比如公司的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这些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去思考问题,使学生不仅仅是局限于对某个机械产品的技术开发工作,而是从市场开发、公司运作等多个方面来考虑问题。对于这部分知识点,在现有的培养方案中可以采取让学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撰写市场调研报告或是采取听取讲座并撰写专题报告的方式进行培养。

二 机械工程领域在职研究生创新及创业能力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保障体系的建立是保证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该保障体系主要包含研究生培养的硬件建设、导师队伍的建设以及质量考核体系建设三个组成部分。

(一)研究生培养的硬件建设

对于研究生培养的硬件方面,由于在构建的培养模式下需要多学科的教学资源作为研究生的跨学科培养的硬件保障,所以作为导师应该加强与相关学科的老师的交流与合作,为多学科培养研究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打破封闭式的培养模式,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与自己的研究领域相关的企业产品市场调研及技术开发工作,并把相关的企业确定为在职研究生的培养基地,建立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以产学研创新联盟、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创新平台以及高校重点学科为依托的产学研结合新模式,为在职研究生的培养构建出扎实的培养平台,为在职研究生的培养提供硬件保障。

(二)导师队伍的建设 由于国内大部分的高校在在职研究生的培养方面还是多采用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所以导致了现有的导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本培养模式对导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鼓励导师们积极开展与相关企业的合作,有可能的话还可以去企业挂职锻炼,参加企业的产品开发、设计及技术改造,甚至参与企业的经济运行、营销和管理。另外要选择相关企业的技术人才作为在职研究生培养的副导师,鼓励导师们与副导师加强交流与合作,为在职工程硕士的培养提供高水平的导师队伍,以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另外,由于本培养模式下还需要学生掌握产品市场调研以及公司运作相关的知识点,这些工作可通过导师与企业副导师以及与学校工程实训中心技术人员和商学院老师组成导师组的方式解决。

(三)质量考核体系建设

首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能力的考核体系方面,将学生的学习态度、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作为主要的考核标准,采取百分制,导师考核及同学评价及综合测评等多种方式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当提高结合工程实际的考察课程科目的比例。对于市场调研及公司运作等知识点的考核采取在导师组指导下撰写市场调研报告或是专题报告的方式进行。

其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实习实践考核及综合能力的考核体系方面,应根据学生的企业实践工作量、综合表现及企业实践单位的反馈意见等方面来考核评定成绩,整体评价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再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论文质量考核体系方面,评价论文是否合格的主要标准应该是看论文的应用价值或经济效益,重点考察学生是否具备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论文的实用性、经济性和社会性。

三 具体培养过程的实施和验证

本文第一作者结合本课题的研究,将自己的研究思路用于自己的机械工程领域,在职培养的工程硕士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作者的一个学生是2011年入校的在职工程硕士,进校时是一个民营企业的技术骨干,擅长数控机床编程操作等工作。作者给学生列出了3个工程实际课题,学生经过3个月的市场调研后选择了“基于快速成型的树脂铸造模具的制造”课题,他认为这个课题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前景广阔,这个项目引起了他的学习兴趣。本文作者聘请了我们学校工程实训中心、商学院以及研究生处的老师作为导师组给学生制定了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中除了机械工程领域必须掌握的一些课程以外,包含了产品开发所需的知识点,包括了市场调研方法、公司注册、税务登记、银行以及财务管理等知识点,并分别由相关的老师进行个别辅导。该学生经过3年的培养,不仅完成了硕士论文,而且还从原单位辞职,自己购买数控加工设备,创办了自己的模具公司,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可以说该学生的表现证明本文构建的机械工程硕士创新及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是合理的,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四 结语

本文构建的培养模式及质量保障体系,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上既重视了论文的学术水平也重视了论文的工程应用,满足了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在选题方面强调了课题的市场调研是培养模式构建的前提和基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对产品和技术的市场调研能力;在研究生课程设置方面根据学生课题研究的需要,采取了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避免了由于机械工程研究生属于理工科类招生范畴,课程设置只重视专业课的教育,而对于学科前沿和相关交叉学科课程的设置明显不足的弊端。

本文构建的培养模式及质量保障体系丰富了机械工程领域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研究生培养的硬件建设、导师队伍的建设以及质量考核体系建设的研究内容,确保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本培养模式及质量保障体系经过了作者实际培养过程的检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倪敬,孙琚.面向企业需求的机械工程硕士创新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 (16).

[2]黄东兆,胡忠举.机械工程硕士的培养现状及发展前景[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

[3]章雁.创新教育视域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及保障体系[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版),2013(7).

[4]邹玲,汪毅能,陈启卷.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理论探索,2013 (11).

市场开发体系建设范文第5篇

一、推进“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改革。完善宁波一舟山港一体化发展机制,推进口岸一关化管理,构建以宁波一舟山港为龙头的浙江港口联盟。创新海铁和江海联运及空港货运、“无水港”运输的合作机制,实现各种运输方式无缝对接。培育液体化工、塑料、煤炭、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推进物资集散和贸易平台建设。创新港口服务模式,深化大通关合作,培育国际中转、国际采购、进口分拨、出口配送等新型物流业态,拓展保税仓储、加工组装及配套服务,培育航运保险、船舶融资等航运金融业务,完善国际航运中心功能。

二、实行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改革。创建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鼓励优势企业并购境外营销网络、研发中心、生产技术和知名品牌,引导企业建立自主性国际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完善外贸壁垒破解机制。健全出口退税激励机制。完善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模式,推进境外贸易中心和商品城建设,提升境外投资集聚效应。推进浙洽会、消博会和海外“宁波周”等重要活动,提升海外市场开发合作水平。构建汽车等高档消费品进易平台。

三、推进完善国内合作的体制机制改革。完善融入上海“两个中心”建设体制机制,承接上海辐射,争取国家支持,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工贸企业战略合作联盟,建立“甬商数据库”和“甬商营销网”,深化同大型连锁商业机构合作。推进国内重点城市“宁波周”活动,创新宁波名品直销中心运作方式,提高国内市场开发合作能力。完善区域旅游合作和旅游宣传促销联动机制。加大旅游产品推介营销和客源市场开发力度。

四、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出台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政策意见。创新海洋经济发展平台开发利用保护机制,优化海洋经济结构,构建海洋能源、海洋装备制造、海洋旅游、海洋生物、钻井平台等产业发展培育机制。建立海岛分类开发管理机制,推进海陆联动。

五、完善开放平台整合提升机制改革。推进梅山保税港区综合改革,提升口岸服务和运营水平,加快离岸金融业务试点。落实杭州湾新区大部制改革,完善新区开发建设及投融资体制,推动新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推动慈溪工业区、宁海三门湾工业区、江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省级开发区。以宁波保税区为主体,建设宁波国际贸易示范区。创新余慈新城联合开发建设管理体制,推进余慈统筹各项规划的实施,探索有利两地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

六、深化企业转型发展的体制改革。鼓励行业管理度高的大企业,以技术、市场、品牌为纽带,采取兼并、重组、联合等方式整合产业链、营销链和资源循环链,发展成上下游一体化的特大型企业集团,提升产业集中度和行业竞争力。推进企业进行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革,支持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完善创新型中小企业要素保障和政策扶持机制,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经营方式活、成长速度快的高技术企业群,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为行业龙头企业。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和重大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加快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推进国有资本向公益性行业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集中。

七、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的体制改革。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完善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培育港口物流、营销贸易、现代金融、创意设计等服务产业,提升服务业能级,构建优势鲜明、竞争力强的生产业中心。建立服务业年度目标考核机制。申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完善智慧型产业培育发展机制,推进智慧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建设,开展智慧物流、智慧健康保障、“三网融合”试点。探索产业集聚区建设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开展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

八、完善总部经济和民间投资发展的体制机制。构建总部企业评价体系,开展总部企业评价工作。创新总部经济发展综合政策体系,建立总部经济发展综合政策评价体系。制订14个领域鼓励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意见。加强民间投资综合政策研究和评价,强化对各地民间投资工作的考核,形成良性激励机制。

九、推进促进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改革。研究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和科技创新团队认定资助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健全博士后工作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发展以博士后工作站为主体的产学研平台。完善司法、行政、行业相结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制订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创新领军人才引进机制。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和推广体系。

十、大力推进发展卫星城市试点改革。做好卫星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管理工作。完善卫星城市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机制。加强对卫星城市重大项目的谋划和推进。完善卫星城行政管理体制和统计、考核评价机制。

十一、加快推进农村住房制度和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引导和鼓励农民退出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完善不同区域农户的住房新建改建模式,健全分类指导和实施的农村住房保障体系。完善基层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基层农技推广条件。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与重组,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发展机制。

十二、加快推进中心镇、中心村建设改革。加强对中心镇改革发展组织领导,充实中心镇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力量。出台扩权强镇的指导意见,创新开发建设体制、社会服务机制、户籍制度、规划体制、要素保障机制。加快中心村培育,完善中心村布局规划,深化和提升“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转变村庄整治建设模式。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规范化。

十三、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运作模式,加大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复垦工作,优化农村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完善村发展留用地政策。推进存量工业用地盘活利用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

十四、深化地方金融改革创新。推进信贷产品和融资模式创新,运用银团贷款、联合贷款、同业

合作等方式,确保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供应。创新“抱团增信”、“网络联保联贷”、“金融仓储”等金融服务模式,开展各类产权、经营权、使用权及股权抵质押融资的体制改革。完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开展中小企业集合债试点,完善中小企业再担保体系。推进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建立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成为村镇银行的体制机制,开展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农村互助保险试点。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十五、着力健全环境资源保护和利用机制。加快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建立服务业总收入、工业总产值增幅与用电、用能增幅相挂钩的调控机制,完善和落实差别电价、阶梯电价制度,对鼓励类服务业用水用能实行与工业基本同价。探索天然气差别化价格约束机制,提出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方案。完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建设项目总量替代等制度,深化镇海区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探索适合宁波的排污权交易制度。完善环境评价制度,推进环境准入制度改革。

十六、推进就业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深化国家创业型城市创建,完善创业指导服务、政策服务和信贷服务机制。推进充分就业县(市)区创建,拓宽居民就业渠道。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完善就业援助机制。落实最低工资制度,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和支付保障制度,健全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同步增长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高收入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双重调控机制。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

十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完善以五大保险为基础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社会保障向人群全覆盖转变,提高保障水平。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和市域范围内医疗保险“一卡通”,实现城镇职工医保同城同待遇。健全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健全社会化服务机制。健全社会救助网络和社会福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机制,建立高龄老人养老补贴制度、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和自然增长机制,完善分层分类救助制度,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

十八、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五项重点改革”,完成三年重点工作任务。规范基本药物制度运作机制,推进绩效工资、财政补助、定性定编等配套改革。推进“2+x”改革,完善基层医疗机构三级网络,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探索公立医院管办分离的有效形式。加强医疗急救体系建设,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十九、深化教育和文化体制改革。开展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建立政府编规划、建设施,教育部门抓准入、强管理,面向社会公开竞争经营的办园模式。开展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加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重点学科专业和特色优势学校建设。创新公共职业培训平台运营机制,推进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完善文化版权保护机制,推进艺术精品创作和群众文化品牌建设。

二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拟定政府工作部门的“三定”方案,增强基层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政府部分职能向行业协会转移改革试点,促进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组建市级层面社会组织协调发展机构,加大对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