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风险管理职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职能;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4-0042-02
自从1987年我国首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东风汽车工业财务公司成立以来,财务公司从无到有,由弱到强,资金实力和经营水平已经今非昔比。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我国已有财务公司89家,总资产规模达12487亿元。其中,资产规模最大的中油财务公司,其资产已近1000亿元,超过中小股份制银行和证券金融机构。随着规模的扩大,财务公司的业务范围也在不断拓展,从诞生时简单的存贷款业务发展到目前的信贷、结算、资金集中管理、投资理财、咨询顾问等多种类综合性的业务体系。尽管财务公司在我国企业集团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加大,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财务公司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在金融危机余韵未消的今天,如何加强财务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避免重蹈雷曼兄弟、AIG和通用汽车等公司的覆辙・已成为财务学界关注的重点。
1 财务公司的职能定位
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的目就是要凭借财务公司在财务管理、咨询和服务上的优势不断降低集团资金成本,提高集团理财收益。因此,财务公司在设立之初就应当以集团利益为日标定位自身职能。根据国外的经验,财务公司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由大企业集团投资设立的,申领了银行业执照,面向全社会开展金融业务的财务公司,主要有大众、宝马福特、丰田、IBM、GE等I另一类是业务严格限制在集团内的财务公司,承担着为集团内所有子公司提供全方位咨询和财务金融方面的支持,并进行资金管理、项目和贸易融资、租赁、财务公司控制等工作。办理集团公司全球范围内的结算:信贷、票据清算、外汇买卖、融资等业务。两种类型的财务公司虽然与母公司联系程度不同,具体的运作目标不同,但都为集团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根据银监会2004年《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的规定,目前我国大企业集团下属财务公司从服务功能上定位应当归属于第二类,其具体职能体现在三大方面:
(1)资金结算职能。财务公司的基本职能,一方面通过集团内部财务网络开展统一的内部结算,另一方面通过和外部商业银行网络的无缝对接提高对外结算效率,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防止资金管理失控;此外,通过在集团内部进行资源配置,统一调剂资金余缺,可以使集团调整融资规模,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运用效率I而且集团可以通过财务公司的资金调度,从更高层次上参与集团内各企业的经营管理,强化资本运营。
(2)金融服务职能。财务公司的主要职能。我国财务公司的金融服务职能立足于集团内部的金融需求。主要开展投资和融资业务。一方面,财务公司通过汇集集团内部暂时的冗余资金来培育集团内部资金市场,降低资金成本,同时还利用发行金融债券、办理融资租赁、进行资金拆借等形式扩大集团外都融资渠道以满足集团多种层次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财务公司将内部闲置资金对外投资,在现行法规的宽松业务范围下,财务公司已涉足多个金融领域,通过证券投资优化资源配置,提升集团效益,甚至配合集团战略性扩张,收购或持有其他公司的股权,从而在战略上为集团创造出优势。
(3)财务咨询职能。财务公司的派生职能。作为集团资金集散池及资源配置中心,财务公司熟悉集团所属行业的信息,了解集团各公司的财务和经营状况,可以有效地为集团提供决策信息和专业咨询意见。同时,财务公司又是集团的风险顾问,凭借专业能力和信息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监控、预警和化解。此外,财务公司同其所属产业有紧密的联系,对产业特性的理解更为深刻,具备其他金融机构不具备的专业水平。
表1通过和传统结算中心的比较反应了财务公司三大职能对集团企业财务和经营行为的贡献。
2 财务公司的职能风险
财务公司三大职能是企业集团利润提升的利器,但风险也就隐藏在职能效用之后。因此,有必要从职能角度分析财务公司的运营风险,以便于通过调整和管理财务公司的职能达到风险控制目的。
从职能角度看财务公司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作为结算方的成员单位不能按预期或合同规定的时间和数额金额支付应对财务公司承担的义务而导致财务公司资产损失的风险。信用风险是由财务公司资金结算职能引发的,原因在于成员单位将内外部结算中的各种不确定性转嫁给财务公司,如果这些不确定性转变成具体的违约行为汇集于财务公司,将可能超出财务公司的资本承受能力而引发危机。
2.2 结算风险
结算风险是财务公司在内外结算过程中因不正确的操作流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由于财务公司参与结算的业务覆盖范围广泛、往来金额巨大,因此成险概率很高。结算风险即源于财务公司的资金管理职能,也和金融服务职能密切相关。不论普通业务还是金融业务,只要出现内部控制缺陷、管理技能下降还是结算系统失效,都可能导致结算风险发生。
2.3 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是财务公司在进行集团资金融通过程中,由于金融产品价值变动导致其资金、财产、信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财务公司本来就是集团内“经营风险的机构”,以“经营风险”为其营利的根本手段,因此,金融风险是和财务公司的金融服务职能伴生的。从财务公司的业务划分,金融风险又具体表现为投资风险和融资风险,前者例如财务公司的过度投资倾向,后者则典型体现为财务公司的超额担保行为。金融风险由于其隐蔽性强、隔离难度大,极易引发整个集团的财务危机。
2.4 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财务公司在流动资金管理中由于资产负债的不匹配导致的偿付不足的可能性。显然流动性风险和财务公司的金融服务职能有关。财务公司资金来源主要是集团成员单位存款,具有明显的短期性;而资金运用却以中长期贷款为主。资产和负债在期限结构上不匹配显现出营运资金管理的激进倾向,一旦出现资金紧张时,极易引发支付危机,届时将导致整个集团财务状况恶化。
2.5 体制风险
体制风险是由于集团经济运行状况和经营行为的变化对财务公司安全运行所连带引发的风险。这一风险因财务公司在行政上隶属集团的管理并与集团存在体制依存关系形成的。从表面上看这一风险似乎是财务公司的外部风险,其实不然。财务公司是集团产业和金融运营的总顾问,市场的进退、产业的选择、项目的评估,无一不以财务公司的咨询系统为决策支持。因此,财务公司咨询职能发挥的程度不仅关系到集团的经营状况,也和财务公司自身的安
危密切相关。
3 基于财务公司职能管理的风险控制措施
财务公司的职能为集团带来了产融结合优势发挥的前提条件,也是集团风险发生的根源。风险应当从源头遏制,因此,财务公司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应该是通过对自身业务职能的管控,防范、规避和控制风险。
3.1 建立风险管理机构
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应当由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执行。作为风险汇集点,财务公司务必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完整的财务公司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应包括董事会及其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高级管理层、风险管理部门和内部稽核部门等,并使各部门切实履行职责。董事会应以战略的高度和要求,重视财务公司风险管理,制定与公司整体战略相一致并符合公司实际的风险管理战略、政策和程序,并承担监控风险管理有效性的最终责任;高级管理层负责执行董事会批准的风险管理战略及总体政策,在风险的日常管理中,对董事会负最终责任,并应为风险管理配备适当的人员、经费等资源;风险管理部门负直接责任,专职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拟定公司风险管理政策、程序和具体的操作规程,因此风险管理部门应保持足够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稽核部门不直接参与风险管理,负责对公司风险管理体系运作情况和风险管理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保证风险管理政策的有效制定和执行。
3.2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金融行业风险防范的根本解决方案在于内部控制体系。首先,应结合自身经营的规模和业务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内控制度,完善系统缜密、操作性强的制度规范机制,制定内控制度实施细则,使内控制度形成体系,并根据情况变化不断增加管理制度对风险点的覆盖密度。其次,加强对各项业务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全程监控各项业务操作流程,应遵循全面、有效、审慎、制衡原则。针对不同岗位分别制定罗列式的、简明的业务操作手册,涵盖相应岗位全部现行的业务流程,风险点等。再者,根据∞BIT内控框架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贯穿公司各个层次、部门、覆盖各个业务领域,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经营信息快速准确的采集、传递和分析,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以上三项内控建议中,内控制度是基础,业务监督是核心,信息系统是辅助,三者构成严密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规范财务公司的正常职能发挥。
3.3 强化风险识别机制
识别风险是风险管理的最基本要求。财务公司对内担负所有成员单位的资金集中管理的重任,对外要同客户、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如信托公司、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等建立长期往来业务关系。业务的多样化和风险因素的复杂性,使得有效识别风险的难度很大。当前财务公司可以从两方面强化风险识别:第一,充分关注结算系统安全。结算资金安全关系到财务公司乃至整个集团的经营。风险管理部门应时常对结算系统进行测试和防范检查,密切关注所有现金流信息,洞察一切可疑现象,排查列举现有的、潜在的各种风险因素,以防范资金结算过程中的风险l第二。学习和借鉴商业银行的做法,风险管理部门应尽快通过建立有关的数据、曲线、图表等模拟公司未来发展的可能状态,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及后果,及时提供给集团决策者,建议和提供最佳的风险管理方案,以避免投融资服务以及咨询工作中的风险。
3.4 运用新型管理技术
现代风险管理技术趋于计量化和模型化,增强了风险管理的准确性学性和客观性,已总结出适合不同风险的工具类型。这些工具在金融机构中得到广泛运用。但财务公司要借鉴并熟练运用先进的技术和工具,还需完善和改进以下工作:一是以业务导向管理风险,根据不同业务以及同一业务不同流程的要风险,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管理策略,选择符合财务公司业务特征的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技术和工具;二是提高对现有数据信息的分析、运用能力,并加快建立现代化的数据信息收集和处理系统,加大数据储备,为先进技术和工具的有效使用提供数据保证;三是应该将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完善现有的资产分类管理,建立客户评级体系,大胆利用金融衍生产品来降低风险。
3.5 增强自身抗风险能力
财务公司应该在巩固传统金融业务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和制定经营发展战略,依据企业的资源和经营能力精心设计金融服务领域和方式,通过提高自身经营能力有效的防范和化解风险。财务公司应该加强与其它金融企业的战略合作。积极探寻业务创新。开发出适合集团需要和自身经营特点的金融产品,为集团的资金管理和产品销售提供深层次的金融服务。同时在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和中介服务方面,可与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合作,开展投资顾问等业务,以增强对集团企业重组、结构调整等活动的支持。这既是拓展和发挥财务公司职能的有效途径,也是应对风险的积极措施。
Abstract: 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 (EPC) risk has the diversity and complexity, we need to consider systematically in the design of coping strategie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discusses risk control system of contract energy management from four areas, risk aversion, risk prevention, risk allocation and risk transfer.
关键词: 合同能源管理(EPC);风险回避;风险防范;风险分配;风险转移
Key words: Contract Energy Management (EPC);risk aversion;risk prevention;risk allocation; risk transfer
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8-0234-03
0引言
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控制可以分为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回避、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防范、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分散、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转移等四个子系统。其基本逻辑是在进行风险评估之后,首先是对根本性的风险予以回避,放弃或拒绝该项目;其次对无法回避的风险采取可行而有效的手段予以防范,降低该风险的发生概率;再次对无法回避而且降低程度有限的风险进行分散,即在节能服务公司(EMCo)与客户以及相关合同当事人之间进行风险承担与损失的分配;最后对于自留风险以及公共风险进行风险转移,将此种风险转移到其他进行风险管理的社会组织。
1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回避
合同能源管理(EPC)的风险回避是指EMCo经过对所识别出来的EPC风险进行评估之后,考虑到风险存在和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风险损失的程度,主动放弃或拒绝实施可能导致风险损失的方案,或者对原来的项目方案进行修改调整以避开风险源。风险回避具有简单易行,全面彻底的优点,能将风险的概率降低到零,使回避风险的同时也放弃了获得收益的机会。
风险回避是风险评估之后的决策结果,如果一个具体的EPC整个系统有巨大风险或者某个子系统或某个风险发生的几率很大且损失也可能很大,那么就必须进行风险回避。根据EPC在我国的实施情况,我们认为风险回避一般来自于客户风险(信用风险、经营风险)、技术风险、融资风险、设备与原材料采购风险、施工风险、节能量风险、市场风险以及违约救济的环境风险(行政救济风险与司法救济风险)等,当任何一种风险或某几种风险的组合发生的几率很高、可能引起的损失很大,致使原来预期的收益目标产生负向偏离的时候,就必须要立即放弃或拒绝该项节能项目;如果进行适当的修正可以的话,则也可以进行修正后再行启动。
2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防范
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防范是指对于无法回避的风险我们应该寻找现实可行的方法与途径与以防止和降低,若在采用了防止与减少这类风险的方法之后,该项目的风险仍不可接受,EMCo就应该放弃该项目,转而寻求其它风险低、回报高的项目。值得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的风险都可以防范,合同能源管理的主要风险中不可抗力的非人为风险就是不可防范的。有关风险防范的具体方法有:
2.1 EMCo内部风险的防范。内部风险的防范不仅是对EPC所有风险的应对,更是对可行性研究风险的相应防范。
2.1.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里有两种含义:一是按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建立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二是按照管理学的要求,制定和规范各种管理制度,使之达到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和谐统一。制度的低成本供给、制度结构的协调、制度的静态稳定与动态调整相统一,保证EMCo在EPC的整个过程的风险调控能力。
2.1.2 规范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EPC中有三个层次:员工层次、人力资源层次、人力资本层次,规范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达到我们所谓的第三层次。特别要注意人力资本的产权界限模糊性所带来的风险,人力资本的流动性风险以及人力资本价值不确定性风险。
2.1.3 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构建科学的管理组织,优化管理流程,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使组织资源可以得到充分使用,系统内外的各个运作过程节点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EPC的整个成本可以降到最低,并且可以减少风险源的存在,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能够进行很好的控制。
2.2 客户风险的防范。客户风险的防范旨在选择合适的客户。确定适当的客户是风险防范的重要措施,EMCo必须确保所选择的客户业务状况良好,财务制度健全,会按项目的节能量支付给EMCo应分享的比例。因此,EMCo从一开始就应通过多种渠道对客户进行全面了解,通过银行、其它客户、客户上级主管部门、客户的客户等去了解客户的各方面情况,并与客户单位的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保持联络,随时获得他们对项目的反馈意见,以便改进工作;同时避免因客户单位机构改革和人员变动带来的风险。选择客户从对客户评价开始,以了解与评价客户的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
2.2.1 客户基本情况的了解和评价。①客户公司成立时间、注册资本额、资本到位情况、股东名称及实力等。一般来说,若公司成立时间太短,在与其合作时应予以充分关注;公司注册资本较大时,说明其实力较强;如果客户的股东是很有实力的大公司,那么客户的风险就会小一些。②客户经济形式。客户属于国营、民营、三资还是私人企业,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往往预示着不同的风险程度。但一般因地区而异,因社会发展阶段而异。③客户与政府关系类别。有些企业与政府关系深厚,这些企业往往在经营上无太大风险,但可能会存在一些信用风险。④企业组织结构。包括:全资子公司有多少,控股公司有多少,参股公司多少,各自的状况如何。了解这些以便全面了解客户的整体经营情况和实力。⑤企业的综合素质。如领导素质、社会评价、厂区面貌、员工精神面貌等。了解这些以便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2.2.2 客户财务情况的了解和分析评价。①了解客户的主营业务和兼营业务。了解EMCo要投资的项目是与主营业务有关,还是与兼营业务有关。一般来说,企业较重视其主营业务,投资于此风险会小一些。②了解经营情况。包括了解:生产能力、销售收入、利润总额、总资产、净资产等数据。同时,还要了解客户产品的市场状况、市场竞争情况和市场前景等。一般来说,规模较大,生产经营持续增长、市场前景良好的客户是优质客户。③关注财务报表的审计情况。看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是否经过审计,审计报告结论是什么,有无保留意见,存在哪些需要说明或调整的事项。④财务状况分析。包括资产变动的来源分析、利润增减额变动分析、利润构成变动分析、资产负债结构分析、获利能力分析、财务比率分析等。⑤银行负债及偿债能力分析。一方面要分析客户的银行负债情况,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客户的或有负债分析。⑥应收账款与其它应收款分析。⑦现金流分析。除了偿债能力、经营能力等分析外,还应分析:a.利润质量;b.未来状况。以便全面了解客户的过去和将来的财务状况,充分评估可能的风险。
2.2.3 重大事项的了解。EMCo还应该关注客户可能会出现的重大事项,因为重大事项对投资项目的影响往往是巨大的。对重大事项的分析主要包括:①分析客户近期可能进行的重大建设项目或重大投资项目;②对客户可能会出现的重大体制改革,包括资本结构变化、高层人员变动等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③了解客户当前有无面临重大法律诉讼问题;④了解客户近三年是否出现较大的经营或投资失误,如果有,原因是什么;⑤客户是否参与了股票市场、期货市场的交易。在资金使用方面是否存在违规违纪行为。如果有,客户则会面临很大的法律风险,可能导致EMCo的投资项目失败。⑥其它重要项目情况的了解和分析,主要针对客户存在异常情况的资产、负债项目。
2.2.4 科学评估客户的信用风险。可借用银行的信用评估系统,剔除信用不良的客户。示范EMCo之一的辽宁EMCo就非常成功地与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利用他们的客户信誉评估系统对自己的目标客户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估。同时对客户群进行正确评价和细分。他们根据评估结果,结合本公司的技术特点和全省的行业特点,将客户分为三类:黄金客户、机会客户和高风险客户,并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从而将客户信誉风险降到最低。在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时,EMCo内部负责相关项目的人员应回避,因为他们的评估意见可能不够客观。向与客户有业务往来的其它单位核实客户的信用情况。如向客户的原设备供应商、合作单位等核实。在对客户进行详细的评价基础上,尽可能地选择优良的客户。这类客户应是真正有节能潜力,而且真诚地愿意与EMCo合作,而不是由于急需使用资金或出于其它目的。
2.3 节点风险的防范
2.3.1 合同风险的防范。合同风险是合同的不完全性所导致的,合同风险的防范重在签订一份尽可能完善的合同。目前来看,这方面的风险还是比较高的。要力争将风险控制在合同上,通过合同的约束来保障项目的正常执行,以及EMCo正常地收回应得的收益。
2.3.2 融资与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够不投资而更新设备、节约能源使EPC的重要优势,如果融资出现风险,则该节能项目将面临失败。融资风险的防范有两个方面:一是EMCo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二是选择好的项目或者是选择资信良好的客户,这是保障项目的未来稳定收益的关键,也是融资途径顺畅的关键。关于财务风险,特别强调EMCo应成为项目成本分析的专家,这是取得项目利润的重要前提。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有:不要忽视项目中发生的各种杂费,它们累计起来很可观。例如,更换荧光灯镇流器时,要用的导线和连接件,这些材料的成本虽然低,也应计入项目的成本内;应将“间接”成本如交通费用、清理现场垃圾费用等都计入项目成本内;明确可能的“附加”成本,应让客户清楚地理解这些都是项目的额外成本。例如,要更换泵或风机上的电机时,应将滑轮、密封件、皮带等的费用包括进去。如果门窗玻璃或百叶窗损坏了,EMCo更换时就有额外费用发生。
2.3.3 施工风险的防范。EMCo必须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完成项目,以使客户按时向其付款。如果建设期比计划期延长了许多,EMCo的贷款利息就会增加,其它费用也可能会增加。降低这种风险的方法有:在制定施工进度表之前确定各有关设备的交付日期;仔细地计划施工步骤,让客户方面相关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介入这一过程,以便他们能指出潜在的施工问题;让EMCo的项目经理对项目施工全面负责;在施工进度表中留有一定的时间余量,以防可能发生的工期延迟。
2.3.4 设备和技术风险的防范。尽管设备制造商对设备的性能和质量有担保,如果所安装的设备运行情况不佳,EMCo仍然会为解决有关问题而承担额外费用。减少这种风险的方法有:只使用经过考验的技术,EMCo不应在其业务中进行新技术的应用试验;采用有可靠性记录的设备,例如,很多电子镇流器都具有极好的性能,但在实际项目中,应选用有良好运行记录的镇流器;选择愿为其设备提供担保的、优秀的设备供应商,所提供的担保应包括承担更换设备的人工费用。这里要注意,尽量避免接受那些财务状况不太好的设备供应商的设备,尽管他们也提供了优厚的担保。因为,一旦设备出现问题,而该设备制造商却停业了,无力履行其担保责任,这时EMCo就会遭受损失。
2.3.5 节能量风险的防范。这是EMCo容易犯大错误的地方,降低这种风险的方法有:对项目的目前状况进行实测,而不能靠假定。例如,对调速传动设备更新改造前,必须确定泵的负荷分布,以精确计算节能量。为节能量的计算误差留出余地,确定合理的误差幅度。例如,按计算节能量的80%来确定实际的节能量。对项目的节能量进行连续地监测,密切注视项目实施后未达到预期节能量的早期迹象,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2.3.6 投资回报风险的防范。这是EPC业务的独特风险,需要EMCo关注和研究。在项目开始前,EMCo应结合客户的具体状况制定详尽可行的风险管理方案,确保按计划收回项目投资和应分享的效益。根据国内示范EMCo的经验和教训,回避此类风险的方法有:知己知彼,主动安全。只有全面了解客户的情况,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并在出现风险时有相应的对策来化解。必须在合同谈判时就与客户将效益分享及期限谈清楚,并向客户解释清楚“为什么”和“怎么做”。如辽宁EMCo采用资金封闭运行机制,就较好地保证了EMCo的投资回报,同时也使客户容易接受。制定合理的分享年限,并留有一定的应变余量,以保证在客户方面出现任何不利变化时,EMCo仍然能收回全部投资。选择权威的能源审计部门监测项目节能量,以保证能公平合理地进行项目的能耗评估和节能效益分析。该审计部门最好是国家有关部门、当地或该行业影响力较大的机构。
2.3.7 证据风险的防范。在违约与救济阶段,行政救济与司法救济是EPC的外部环境,或者说是外生变量,在风险防范时我们一般不予考虑,但证据风险我们可以有效防范,措施是分工清晰,责任明确,记录准、及时、完整。特别是对于影响履约的因素与结果的记录与签字,对于合同履行变更与解除的缘由与情形要记录与按规定签字盖章。还要注意发挥法律专业人士的指导作用。
2.3.8 风险的防范。在争议解决时,其EMCo代表人无论是属于公司内部员工还是公司聘请的外部律师或其他专业人员,都存在风险问题。对于风险的防范除了选择人之外,主要是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把所的事项与其付出的努力相联系,尽力达到中的信息对称性,消除信息的不对等、不充分、不真实、不完整,解决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3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分配
合同能源管理(EPC)的风险分配,是指对于无法回避而且预防无力的风险,通过合同约定的方式,按照公平合理的原则,在EMCo与客户以及其他合同当事人甚至地方政府之间进行分配,达到风险分散的目的。通常情况下,EMCo会将一些损失频率高而损失程度轻微的风险自己保留下来,而把自己不能很好管理的风险分配出去或转移出去。EPC风险分散是站在法律角度予以阐述的,这里有三个基本假设:①EMCo与客户能够清楚地约定这些风险管理条款;②些约定条款能够被全面适当执行;③当一方没有全面适当执行时,另一方可以无成本地申请强制执行。很明显,救济风险不能以此来分散。下面我们对EPC的风险分散措施予以阐述。
3.1 客户信息的合同化。通常情况下,EMCo要确保与之签订合同的客户具有相应的资格与履约能力以及基本的信用,如果出现客户的信用风险或者经营风险,那么EMCo要承担其不利的后果。但是如果EMCo要把客户的基本或者关键信息作为合同的一部分订立在合同之内,性质就发生变化了,客户必须保证所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否则客户就应当承担 “欺诈”EMCo的法律责任,这样就把本应由EMCo承担的风险分配给了客户。
3.2 不可抗力的约定。对于EPC中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政策法规风险、行政与司法救济风险等非人为风险可以采取不可抗力的条款约定的方法进行风险分散。由于这些风险是人力事前不可预见、发生时不可控制、发生后不可克服的事件,故从责任上区分,双方都没有过错责任。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不可抗力的涵义、不可抗力的范围、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的处理以及双方损失的承担,十分必要。这有利于包括EMCo在内的所有合同当事人预期行为后果,对于风险进行适当管理。
3.3 情势变更的约定。对于双方节能服务合同中不可抗力没有涵盖的情况,如果发生了异常变化则应约定情势变更条款。特别对于节能量风险、节能价格风险、设备与原材料采购风险等适用较多。当价格或节能量在一定范围内浮动应属商业风险,EMCo应该自我承担,但如发生大的变动,致使合同履行严重显失公平,属于无法预见的不正常的商业风险,应允许当事人以情势变更原则主张变更或解除合同。但如果迟延履行,在此期间发生的异常变化则不能适用情势变更。情势变更必须是对一方当事人显失公平,或是履行合同已没有意义,或对一方造成重大损害。
3.4 违约责任的约定。违约责任的约定是对履约阶段中的风险分配。一般情况下,融资、技术与设备和原材料、施工的风险由EMCo承担的居多,对于EMCo的约束也多,但是这些环节仍然需要客户的密切配合,有时这些配合至关重要,如此在合同中明确客户的违约责任就可以把部分风险分配给客户。而设备监测与维护、节能量的核算以及投资回报风险更与客户息息相关,这就需要约定客户如违约应该承担的风险与损失。
3.5 免除责任的约定。对于不可抗力和情势变更,EMCo可以依照合同和法律免除责任,将风险转移至客户或共同承担。但在EMCo与设备供应商、原材料供应商、技术供应商、资金提供者、施工者等按照合同行事时仍然会受到不可抗力的困扰致使相关的节能服务合同的履行遭受障碍,此时双方协商在节能服务合同中也可以约定EMCo的免责或部分免责。
3.6 履约担保的约定。由于EPC的节能模式,EMCo承担了全部或绝大部分风险,有时会使项目本身遭受不合理的阻碍。为使项目运行顺畅和公平合理起见,也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履约担保。这既可以在节能服务合同中约定,也可以在牵连合同(技术服务合同、设备与原材料供应合同、施工合同、融资或融资租赁合同)中约定。担保主要来自于EMCo之外的其他合同方,如可以要求客户提供第三方担保或者资产抵押等有效担保方式。
3.7 牵连合同的约定。把由EMCo承担的部分风险通过与其他第三方订立合同的形式分配出去,这主要体现在牵连合同中。为了实施一项EPC节能项目,EMCo必须把自己不具备能力的业务承包出去,与相关方订立节能服务合同的牵连合同,如技术服务合同、设备与原材料供应合同、施工合同、融资或融资租赁合同等。这时EMCo就有机会把有关风险――融资风险、技术风险、设备与原材料采购风险、施工风险等合理地分配给合同方。如邀请设备制造商共同参与实施节能项目,用节能效益分期偿还设备费用等方式。
3.8 合同主体的多元化。按照风险分散的基本原理,非系统风险可以通过选择风险特征不同的主体进行组合,是不同的风险之间相互抵消,最终形成无风险或风险低的组合。这表现为合同主体的多元化。EMCo可以通过储备各种供应商和分别与之订立合同的方式分散风险。“不要将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合同主体的多样化使EMCo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但并非是越多越好,供应商过多将会带来过高的成本,从而出现新的成本风险。
4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转移
对于无法分散或无法回避的风险,EMCo可以将该风险转移到合同当事人之外,通常情况下是风险管理的专业组织。本报告认为风险转移有三种方式:保险转移、合同债权转移、期货转移。
4.1 保险转移。EMCo可以根据自身对风险的管理能力和风险损失承担能力,将那些认为不能进行有效管理或者管理成本很高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并交纳一定的保费,在保险事故发生后,EMCo可以获得了向保险公司索赔的权利,此时衡量的是保险费用与得到赔偿之间的差距。但是现在保险公司承保的险种有限,需要EMCo进行通盘考虑。
4.2 合同债权转移。合同债权转移是EMCo将EPC模式下的全部或部分节能利润的收益权转让给银行或其他组织或个人,银行或其他组织或个人将折算后节能收益一次性支付给EMCo,由银行或其他组织或个人取代EMCo的合同主体地位,收取将来的节能利润,实际上是将由节能服务合同产生的债权转让出去,这既是一种融资方式也是一种风险转移方式,EMCo在转让自己的债权的同时也把自己的风险转移出去了。
4.3 期货转移。期货转移主要是针对EPC模式中所需要的大宗期货商品所具有的风险,如设备原材料采购风险、融资租赁风险等。期货是指买卖双方墙顶协议,确定在未来的某一时间,以规定的价格交割一定数量的某一品种、规格的商品。期货交易的产生,为现货市场提供了一个回避价格风险的场所和手段,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期现货两个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交易。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避免商品价格的千变万化导致成本上升或利润下降,可利用期货交易进行套期保值,即在期货市场上买进或卖出与现货市场上数量相等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货合约,使期现货市场交易的损益相互抵补。锁定企业的生产成本或商品销售价格,保住既定利润,回避价格风险。
上述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控制模式之间既有逻辑关联,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EMCo在进行风险管理时要系统考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每一个节能项目的情况(客户情况、节能设备改造、资金与财务等等)进行组合式风险控制或单独式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田基赞,李鸣,关瑞.“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与节能降耗对策.经济视角,2007,(11):70-71.
[2]王婷,胡珀.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风险评估.电力需求侧管理,2007,(9):260-261.
【关键词】项目;风险管理能力;直觉三角模糊数;熵
近年来,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全球化和不确定性使得项目管理面临的风险日趋增加。越来越多的项目管理者意识到有效的风险管理对项目成功至关重要。关于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和应用的研究也层出不穷。
现代项目风险管理主要是对风险管理规划、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规划和风险监控等风险管理过程进行研究[1],它以降低项目的脆弱性为向导,力求在风险发生前降低消极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风险发生后降低消极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此外,将风险管理能力与项目脆弱性相结合的风险管理研究思路也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该思路认为项目风险管理应在对项目风险管理能力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实施与能力相匹配的管控过程,从而降低项目的脆弱性、提高项目风险管理能力[2]。由于风险管理能力直接影响项目风险管理过程的科学性和操作性,它已成为项目风险管理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目前不少学者对风险管理能力进行了研究:路军从战略意识、战术对策、管理实践和监督改进四方面提出企业风险管理能力提升建议[3];朱彬从信用扩张能力、风险分散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三方面评价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4];吴定富分析了国内保险业发展机遇和挑战并提出提高保险业综合风险管理能力的具体措施[5]。不难看出,这些研究主要是定性、描述性地分析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现状及其提升建议,缺少定量、系统性的研究。而且研究对象集中于金融领域,对项目风险管理能力鲜有研究。因此本文将对以项目风险管理能力的定量评价为研究对象。首先结合能力成熟度模型构建项目风险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继而建立熵权值法和直觉三角模糊数相结合的评价模型,最后结合算例验证指标体系的适用性和评价模型的有效性。
1.项目风险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以哈罗德·科兹纳研发的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和风险管理研究与开发项目合作组提出的风险管理成熟度模型为主要依据,并参考文献[6]对项目风险管理能力评价指标进行汇总整理,按照全面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广泛适用性的原则进行评价指标的筛选。
项目风险管理能力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按照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风险管理能力主要表现为风险识别能力、风险分析能力、风险应对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等,本指标体系构建的侧重点是突出影响这些具体风险管理能力的关键因素。一个风险管理能力强的项目组织往往拥有全员风险管理文化,统一的风险管理策略,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优化的风险管理流程,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科学的风险管理技术与工具和高效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本文建立表1所示的项目风险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2.直觉三角模糊数基本理论
由于项目环境和人类思维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专家在评价中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犹豫或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信息知识缺乏[7],所做判断具有犹豫性且常常会用好、一般、差这样的模糊语言。为了科学评价,本文运用直觉三角模糊数将模糊评价语言转换为精确语言。下面对直觉三角模糊数基本理论进行简单介绍。
定义1[7]:设X是一个非空集合,则称为直觉模糊集,其中和分别为X中元素x属于A的隶属度和非隶属度,即。此外X中元素x属于A的犹豫度。
定义2:设实数集上的直觉三角模糊数为,其隶属度函数表示为:
3.基于直觉三角模糊数的评价模型的建立
基于直觉三角模糊数的风险管理能力评价问题可以描述为:p位专家,对m个项目的n个风险管理能力指标进行评价。针对风险管理能力的不同评价指标,专家除了给出对项目一个模糊评语外,同时给出项目对指标模糊评语的隶属度和非隶属度。解决该问题的模型建立基本思路是首先将p位专家的模糊评语转换为三角模糊数并计算得出规范化的直觉三角模糊评判矩阵,然后采用熵权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最后利用得分函数计算各项目的得分值,并按分值大小对项目风险管理能力进行排序。
步骤1:组织专家给出各项目相应指标的模糊评语,根据表1规则将模糊评语转化为三角模糊数。
对比表5和表6的评价结果可知运用直觉三角模糊数和三角模糊数评价得出的风险管理能力最强的项目均为A4,而其他项目的评价排序并不一致。这表明专家给出的隶属度和非隶属度会对评价排序结果产生重大影响。一般来说,专家对某项目掌握的信息越充分,对某指标越熟悉,对自己给出的模糊评语越信任,给出的隶属度就越高,非隶属度就越低,评价结果就越真实准确。从6位专家对评价结果的反馈看,与三角模糊数相比,直觉三角模糊数的评价结果得到了更多的认同。
5.结论
项目风险管理能力是决定项目风险管理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科学评价这一能力可以帮助项目组织清楚认识自身风险管理的优势和不足,在风险管理中有意识地发挥能力优势,消减不足,这对项目风险管理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文构建了项目风险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熵权值法和直觉三角模糊数建立了项目风险管理能力的评价模型,最后结合算例给出了模型的运用过程,并将评价结果与运用三角模糊数进行评价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使用熵值法和直觉三角模糊数的评价结果更加合理,从而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美]美国项目管理协会著.王勇,张斌译.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朱正威,肖群鹰.国际公共安全评价体系:理论与应用前景[J].公共管理报,2006,3(1).
[3]路军.提升企业风险管理能力探析[J].交通财会,2010,(6).
[4]张弛,陈晔.中外银行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对比分析与对策[J].科技信息,2007,(19).
[5]朱彬,王艳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管理能力评价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1).
[6]陶华.商业地产项目风险管理成熟度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
[7]徐泽水.直觉模糊信息集成理论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医疗风险管理;分级;医疗纠纷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09)-07-0105-03
“医本仁术”,自古以来,医疗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大使命,履行着治病救人的崇高职责,医师享有悬壶济世的“救命恩人”的盛誉。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权利意识的高涨和法制秩序的建立,特别是在2002年4月1日起,人民法院审理医患纠纷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后,医患纠纷案件数量猛增,使医疗陷入了尴尬。所以,加强医疗风险管理工作成了医疗机构的重要工作。
医疗风险管理是指医疗系统有组织地、系统地消除或减少医疗风险对患者的危害和经济损失的活动。建立完善的医疗风险管理组织系统,能够增强医疗风险管理组织系统的内在能力,保证分级管理有效运行。医疗风险管理组织根据临床、医技科室所存在的医疗风险的不同程度,制定出医疗风险分级管理制度,提高医务人员自觉防范医疗风险的意识和解决医疗纠纷的能力。
医疗风险管理组织系统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为决策层,由医院院长和副院长组成,其主要职责是从医院整体的角度出发,批准医疗风险管理目标,明确各个医疗风险管理人员的角色和职责,认真审核由管理层或风险管理部门提出的重要医疗风险议题和计划决策,并定期审核,批准风险管理措施,根据医院自身情况制定相关的医疗风险管理制度等。
第二层为管理层,是指由医院各直属部门的最高领导组成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其中可由一名熟懂风险管理业务的副院长担任委员会主席和由有关专业风险管理人员组成的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的核心职能是风险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报告;而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职能是根据风险管理部门提供的信息,做出经营或战略方面的计划和决策。
第三层是执行层,由医院各部门下属的各科室领导组成,同时可根据各科室的特点、条件和需要,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其主要职责是:了解本科室各方面医疗风险情况,收集本科室的各种医疗风险信息,总结归纳并上交管理层,同时认真执行上级管理部门下达的指示、命令和措施,及时处理科内的医疗风险防范和纠纷。
第四层是操作层,是指本科医务人员,操作层的主要职责为:根据医疗风险的整体目标和分解的具体任务计划,认真作好本职工作,不触犯危险因素,减少导致风险原因的出现,避免医疗风险的发生;配合上级搞好医疗风险的调查和研究,保证医疗风险信息的真实;认真贯彻医院领导下达的指示、命令,相互协作,并将医疗风险损失控制到最低。
临床科室是医疗风险管理的关键部门,既是医疗风险管理组织的执行层又是操作层,临床科室之间的医疗风险度是不同的。准确、科学界定临床科室的医疗风险度是做好医疗风险管理的基础。为了加强医疗风险管理,区别对待医疗风险和不同的临床科室,针对性管理,准确评价抵抗医疗风险的能力,增强临床科室自觉防范医疗风险的意识。我院自2005年开始,实施临床科室医疗风险三级管理办法,取得了一定效果,达到了降低医疗风险发生率和医疗风险成本的目的。
1 操作方法
医疗安全风险等级标准,进行医疗风险级别认定。通过分析医院在实现其未来战略目标的医疗服务经营过程来识别可能出现或已经存在的医疗风险的类别、形成原因及其对医院的影响,根据医务人员的自我发现、他人提醒、内部检查、执法监督部门的检查发现,管理层对医疗风险的定性分析,剖析问题的性质和发现根源,确认风险性质。
根据前五年统计的医疗纠纷发生率、因医疗纠纷发生的经济损失情况、发生纠纷后补偿额度、科室收治的病种易出现危重病情的发生率、医疗工作的危险程度等将部分手术风险高的科室界定为一级医疗风险科室;医技科室和少部分内科科室界定为三级医疗风险科室,其它科室均为二级医疗风险科室。每年根据科室开展的技术风险情况、实际发生纠纷的原因和新增科室,由科室提出调整医疗风险级别的申请,经管理层批准,报院学术委员会研究决定是否准予进行调整。
2 确定不同风险级别的考核要求
对医疗安全进行量化考核,对医疗风险度不同的科室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建立详细的指标体系,确定不同风险级别的科室可以发生医疗投诉、医疗纠纷的例数和发生经济损失的额度进行量化考核。
实行医疗安全奖“一票否决制”,规定自然年度内各级风险科室申报医疗安全奖的否决标准。各级医疗风险科室发生的医疗纠纷和经济损失达到以下相应的条件时取消年终科室医疗安全奖的参评资格:
一级风险科室:累计经济损失5万元及5万元以上,或全年发生医疗纠纷3起。
二级风险科室:累计经济损失3万元及3万元以上,或全年发生医疗纠纷2起。
三级风险科室:累计经济损失1万元及1万元以上,或全年发生医疗纠纷1起或医疗投诉3起。
3 讨论
3.1 临床、医技科室的医疗风险度不一致,年度“医疗安全奖”评选和质控考核时只有一个标准,难以体现临床科室的医疗风险控制管理成效。
临床专业由于专业不同,每天面临着大量的患者和患者家属,要对各种疾病进行分析、诊治的同时,要履行各种告知和沟通,对患者的疾病要直接作出诊断并制定切实有效、安全廉价的治疗方案,并保障治疗连续进行;而医技科室大都依据临床直接为临床服务,所提供的辅检报告也仅供临床医师参考使用,其医疗风险度明显低于临床科室的医疗风险度。
临床手术科室包括进行介入治疗的科室,需要经常进行有创操作,其医疗风险度又显然比常规用保守方法治疗疾病的非手术科室的风险度高,非手术科室虽然有时也经常进行一些有创检查,但一般情况下,有创检查的创伤相对于有创治疗的创伤要小得多。越是医疗风险高的科室,防范医疗风险的措施越多,防范意识越强。通常在年终表彰医疗安全先进科室的评选过程中按照一个标准,没有客观、公平地对待风险度和医疗风险发生率进行评估,不能有效地体现高风险科室控制医疗风险降低医疗纠纷的管理成效。
3.2 医疗风险管理组织的管理层有针对性地对临床科室的医疗风险采取预警式管理,对医疗风险事件进行分类处理,将医疗风险损失成本控制到最低。
针对医疗风险度的不同,采取预警式管理,根据医疗风险的不同警情分级实行不同的应急预案,而达到高效、优质的管理状态,即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管理层会根据高风险科室的医疗风险情况制定、完善各项医疗风险管理制度和办法,加强对高风险科室的医疗行为和医疗质量的监督、检查,督促这些科室认真落实各项核心制度,完善各种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管理层经常会深入到这些科室的医疗活动中,从管理的角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对科内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限期整改到位,对高风险科室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医务工作通知”的形式发出整改通知,并督促落实,结合操作层、执行层和管理层进行三层管理,防范医疗风险。对于医疗风险度低的科室主要由执行层进行管理。要求操作层的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层加强日常教育和管理,管理层进行监督即可将医疗风险降到最低。
3.3 根据临床科室不同的风险度等级,为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和预防管理对策提供依据。医疗风险度较高的科室各种医疗文书和需要与患者进行告知沟通的项目也多一些,告知内容要求的更严格和详细,若出现医疗意外所造成的后果也较严重。所以对医务人员的素质、技术、道德要求都相对较高。从对技术人员的选择到技术的训练,涉及到整个成长过程的培养和与患者进行沟通的技巧训练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提高奖惩力度,坚持医疗安全讨论制度。科室对所发生的医疗纠纷必须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报管理层。管理层对特大医疗纠纷还需组织院内专家进行讨论分析,年终组织全院科主任对全年的医疗安全工作进行讨论。对开展的一些高风险的治疗项目,管理层提前介入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谈话暨“医务处再次谈话”,尽量将医疗风险降到最低。
3.4 通过对医疗风险分级管理,确定了不同的风险发生率和经济损失额度,医务人员对防范医疗风险的积极性明显提高。邀请法律专家分别在院内、科内组织学术讲座或座谈会进行医疗安全教育,科内认真执行医疗安全讨论制度,每月对医疗安全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按照诊疗常规和操作规范开展诊疗活动,增强自我法律保护意识和医疗安全防范意识。
3.5 通过医疗风险分级管理,建立风险评价系统,对技术风险度和社会风险度进行评价。技术风险评价系统可能会发展为各种疾病争取不同诊疗手段对患者健康造成负面影响概率的特有评判模式。通过对各种治疗手段评判结果的分析,可以减少甚至停止开展具有极高风险的医疗服务项目,不开展不具有诊疗条件的项目,从而控制医疗风险的发生,确保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医院风险管理成本,减少医院责任风险和经济损失。使医院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钱矛锐.医疗纠纷的成因解析及其对策研究[J].医院管理论坛,2007年09期
[2] 张亚宁.实施重点病例分类监管的医疗安全管理策略之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8年05期.
[3] 马建华.许云宝防范医疗纠纷维护医疗安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9年第5期第21卷.
关键词:工程改造 风险管理 风险识别 风险分析 风险监控
中图分类号:TUP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4-0254-01
1 引言
随着当今世界电子通讯科技的不断发展,各大电信运营商已无法如同以往一样只靠传统方式来进行发展,所以必须加速创新,以满足用户的个性需求,因为只有不断开发有新颖性的产品,才有可能在竞争中获胜。运营商要提升自有电子信息通讯网络的竞争力,即加速本地网络的智能化水平,更加快捷的推出具有创新性的业,这些正在成为通信运营商争夺的高地。对于通信领域的通信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对通信运营商来说这一过程能否顺利进行也就至关重要,所以引入项目风险管理成为关键步骤。
2 项目风险管理认识
2.1 项目管理及风险管理的概念
项目管理的概念是由美国人提出的,即把项目做为对象的管理方法,通过暂时性的、专有的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的组织计划和控制指导,从而达到使项目整个过程动态化、协调、优化管理。
项目管理特点:(1)目标对象是项目的运作;(2)核心思想是管理的方法论;(3)基本组织一般是暂时性和灵活性的组织;(4)机制是责任制;(5)方式包括进程、费用和质量;(6)重点是创建使项目能够顺利进行的环境;(7)方法、工具和手段具有超前性和开放性。
2.2 风险分析及方法
项目风险管理的第二阶段就是风险分析,即对已识别出的分先可能造成的影响作出评估。风险分析包括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以此来明确风险对项目的影响,再根据其影响程度对各个风险进行排序,以找出项目的主要风险,风险应对计划就是在其指导接下制定的。
风险分析的主要方法有概率树及外推方法、概率分布方法、PERT方法、GERT方法、蒙特卡洛方法。其中蒙特卡洛方法在电子计算机日益发展的时代得到了广泛使用。
2.3 风险应对计划
项目风险管理的第三阶段就是风险应对计划,即根据项目的风险提出对风险的预防计划,以此增加项目顺利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在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之后,就必须制定出一个能应对风险的计划。风险管理计划、风险排序、风险认知是风险应对计划制定的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之上总结出剩余风险、次要风险。在制定一项应对风险的计划中应对风险的3项基本措施包括:规避、减轻和接受。
2.4 风险监控
项目风险管理的第四阶段就是风险监控,即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跟踪,监视残余风险同时识别新风险,从而保证项目风险应对计划能够发挥效用。消除风险或减轻风险损失是风险控制的重点,主要方法包括:风险回避法、风险转移法、风险自留法、风险分散法、风险抵消等法等。
3 网络智能化技术应用
网络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切实解决部分企业所面临的业务及技术难题。网络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能实现业务的集中化控制,端局作为接入,屏蔽其交换机能力的差异,在网管系统的支撑下,实现业务制集中。这样能够使业务数据无法统一管理、业务不能嵌套等问题得到切实解决,使全网详细话单、全网预付费、一号通等增值业务得到有效实现。同时,网络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在确保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资源,使成本费用得到严格的控制。
4 项目风险管理在通信工程网络智能化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4.1 通信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的特点
第一、市场为买方市场,设备供应商之间竞争激烈。第二、工程项目大,涉及面广,如果不能高效的的管理,项目进度很可能出现严重滞后。第三、项目风险大:(1)新技术带来的不确定性;(2)项目进度受多方未知条件,很难控制;(3)风险承受度低。
4.2 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现状
因为当前各通信运营商都有丰富的运营管理经验,所以在风险管理方面他们都习惯采取传统的组织结构。但随着国内通信市场的快速起步,这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提出了很多要求,监管部门所提出的风险管理要求只是一个基本的要求,更为重要的要求则来自于运营商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4.3 风险管理对通信企业的影响
当前我国主要电信运营商都趋向于业务转型,转型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在运用风险管理中实现了的全面管理。中国联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在“十一五”到“十二五”期间的全面转型将由传统电信服务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所以交换网络进行智能化改造势在必行,在此次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该公司引入系统的项目风险管理方案,对复杂的工程进行了综合的风险的识别、风险估计,在此基础之上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了一项有效的应对计划,从而有力的保证了此次智能化改造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
5 结语
由于在网络智能化改造工程过程中,引入项目风险管理的策略,使得项目能够顺利完成。从发展趋势上说,网络智能化改造项目是未来各个企业业务发展的必然方向,只有不断的适应时代和技术的进步各个,运营商才能够在未来的企业竞争中实现突破,才能做到“为了客户一切需求,一切为了企业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