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供应链金融风险防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供应链金融业务结合产业链结构特征、货物交易实情,由核心企业作为金融支持者,对中小型企业展开专项授信,对风险予以了有效转移。伴随着供应链金融业务范围逐步扩大,如何开展融资期间金融风险识别及信用风险度量成为了热点关注的问题。由此可见,研究供应链金融风险识别及其信用风险度量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供应链金融风险的表现
伴随着近些年金融事业的发展,供应链金融在我国获取了极大的进步。结合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实情,供应链金融风险主要表现为:I.融通仓模式风险,融通仓指的是将存货用以质押物开展融资,因此质押物的产权应当充分明确。倘若企业抵押一些存在争议或不可行使产权的存货开展融资,银行便会遭遇风险。II.保兑仓模式风险,保兑仓指的是将想要购买的货物用以质押物开展融资,所以银行应当权衡贸易的真实性,并考虑融资企业资质、货物质押可操作性等相关因素;企业货物承诺回购可一定程度缩减银行风险,故应当衡量企业回购能力。III.应收账款模式风险,银行要核实应收账款真实有效性、转让实情等相关状况,倘若交易并非真实存在,应收账款为虚构,如此银行便无法自借款人次获取清偿;要及时对企业贷后管理予以更进,并贷款资金用途展开跟踪。
2.供应链金融风险的识别
在供应链金融中,银行信用度量对象为全面供应链金融运行情况,这里面所有参与者相互存在密切联系,无论是哪个参与者面临信用风险,均会对整条供应链构成影响。即便供应链金融制定体系对过去信贷期间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发挥了一定弱化作用,然而各式各样的参与者则提升了风险来源的繁杂性。结合供应链金融运行模式,可将供应链金融风险来源划分成:供应链运营风险、中小企业信用风险、核心企业风险、第三方物理企业风险等。
3.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管理
就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管理而言,相较于传统流动资金贷款事宜,其对风险控制技术方法有着严格的要求。受供应链中每一位参与者出现的信用风险会使整条供应链波动影响,因此不管是对哪一个参与者均要采取对应的管理方法。I.融资企业质押物产权认可管理,在供应链金融中,融资企业往往会采取不同质押物开展融资活动,在选取合理的动产质押物过程中,银行应结合质押物类型特征,制定针对的认可准则。II.供应链核心企业选取管理,在对全面信用风险予以评定过程中,核心企业信用通常属于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重点考虑内容。在信用风险管理中,一方面要权衡核心企业受道德因素制约引发信用危机的可能,一方面要权衡受自身经营发展转变影响所造成的信用危机。III.第三方物流企业准入管理,供应链金融运行有效性受第三方物流企业选取很大程度影响,因此信用风险管理应当权衡物流企业资质、对中小企业予以担保的能力等相关问题。
4.供应链融资信用风险度量
4.1会计统计分析法。
第一步应当找出相应的重点会计变量,再将权重赋予各个变量,基于此制定方程从而算出企业信用概率。会计统计分析法中较为广泛使用的方法是多元判别分析法,且主要应用的事Zeta模型。但该Zeta模型有着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其强调定量分析,疏忽了部分难以被量化的关键因素,好比融资企业管理者素质、融资企业品牌信誉、价值等。
4.2期权理论方法。
期权理论方法多为上市企业所使用。就上市企业而言,银行将上市企业股票价值视为企业总资产的看涨期权,企业资产转变状况可通过股票价格转变呈现。并以此从另一个角度呈现这家企业的社会形象、经营发展状况,属于一种相对简便、系统的评价方法。但是,这一方法同样存在无法顾全的地方,上市企业股票价格面临一系列因素制约,并非能够完完全全地反映企业总体资产真实情况。
4.3财务比率分析法。
财务比率分析法属于一类传统的信用度量方法,基于对企业财务报表展开分析,选择可制约、影响企业财务水平、偿债水平的关键因素展开判定,优点在于简便、易于操作,迄今依然是一些国际商业银行开展信用概率分析常用的方法。但是,很大一部分中小型企业往往是因为自身经营不善,财务比率难以满足商业银行信贷要求而产生融资棘手问题。这一方法难以对现阶段问题予以解决,其强调的是融资方的过往财务状况,而无法评估企业日后发展转变,作为一种静态分析手段,极易忽略一些已恢复信用的融资机会等。
4.4Logistic回归模型。
Logistic回归模型属于一类非线性回归分析十分典型的方法,可通过借助部分财务比例来对企业失信概率进行评估,在结合相关定性分析数据对信用风险携带者予以风险确认、融资决策。这一方法对于变量相互线性关系作要求,能够经函数变换实现企业一定时间段内信用概率的参考变量的转化,应用较为普遍,只不过这一模型要求采集大量的数据样本方可计算出相对准确的概率模型。
5.结束语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存货质押;合同
中图分类号:F275.6 文献标识码:A
1 供应链金融
国内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若干产品,比如存货质押贷款,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如今的供应链金融是由深圳发展银行在2006年率先推出的,国内其他商业银行也在之前实践的基础上,纷纷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依据深圳发展银行的定义:供应链金融是指在对供应链内部的交易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信贷模式,并引入核心企业、物流监管公司、资金流导引工具等新的风险控制变量,对供应链的不同节点提供封闭的授信支持及其他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从供应链金融的定义可以看出,它与传统的融资业务不同之处在于:采用了自偿性的信贷模式,控制了资金的回流;同时,引入了核心企业、物流监管公司、资金流导引工具等新的风险控制变量,提高了风险防控的能力。
2 供应链金融模式
供应链金融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预付款、存货抵质押和应收账款三种基本的模式。预付款模式包括:先票/款后货授信、担保提货(保兑仓)授信、进口信用证项下未来货权质押授信、国内信用证、附保贴函的商业承兑汇票。应收账款模式包括:国内明保理、国内暗保理、国内保理池、票据池授信、出口应收账款池融资、出口信用险项下授信。存货抵质押模式包括:静态抵质押授信、动态抵质押授信、标准仓单质押授信、普通仓单质押授信[1]。
国内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与国际性银行的业务存在一些差别。国际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以“应收账款融资”为主要的业务,通过电子平台对订单、发票等数据信息流的公示和鉴证,为供应链成员和银行提供面向多个环节的融资申请。国内银行的供应链金融则以“存货融资”作为主要的业务,通过第三方物流监管的引入以及一定程度上对核心企业的信用引入,为供应链中小企业提供融资[1]。
根据国内银行主要的业务是存货抵质押授信,因此选择存货抵质押模式进行研究将具有广泛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3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同商业银行其他业务的风险管理流程类似,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度量、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根据供应链金融主要参与对象,供应链金融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
根据供应链融资与传统流动资金贷款的信贷理念的差异,国内商业银行进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时,常用现金流控制和结构性授信安排这两个手段。现金流控制派生出物流控制、核心企业信用引入等其他手段。结构性授信安排是指银行以真实贸易为背景,对包括受信申请人及其供应链节点上主要参与者在内的客户组团的授信。运用这两个手段,提高了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但是却把一些信用风险转移到操作风险中。
银行首先进行信用风险的评价,运用现金流控制和结构性授信安排,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普遍符合要求。信用评估符合要求,银行与中小企业、物流监管公司、核心企业签署合同,开始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始业务之后,控制风险的措施都在操作上,可以说操作风险是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操作风险管理技术发展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操作风险管理方法与技术也处于探索阶段。虽然有些人在国内国际商业银行的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原则,但是在实际应用时却要用合同方式严格的规定。
4 合同对风险防范的作用
合同是以合作条款的方式,利用法律效力,监督合同各方履行责任和义务,并强制违约方赔偿其他方损失。
合同从三个方面来防范风险:首先,是合同内容的商定,通过商议决定合作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各方能做到或做不到什么,以此杜绝合同签署后履行中出现能力达不到而违约。其次,是合同的实施阶段。该阶段合作各方依据合同条款,履行责任和义务,如果有一方不按照合同要求去做,就会出现违约行为。合同中大部分条款是为实施阶段制定的,可以说实施中的风险是合同主要防范的风险,可以称作操作风险。最后,是合同出现违约情况的损失鉴定和赔偿。一方面,损失赔偿条款有威慑作用,使合作方不敢轻易违约。另一方面,如果出现违约情况,依据损失赔偿条款,对违约方施以处罚,为其他合作方追讨损失。
合同对风险防范作用的大小依赖于合同内容和条款,内容全面、条款明确的合同最容易达到合作的目的。所以,研究合同的内容和条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 存货质押模式下的合同内容研究
在进行存货质押模式下的合同内容研究时,我们应当注意到国内商业银行常用的两个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即现金流控制和结构性授信安排。由此产生的操作风险是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控制操作风险最好的措施是依据存货质押业务的操作风险点制定相应的条款,并且商定违约损失赔偿内容,作为合同中的主要内容。
存货质押模式包括四种授信类型:静态抵质押授信、动态抵质押授信、标准仓单质押授信、普通仓单质押授信。这四种授信类型共同点是由合法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对客户提供的存货进行监管,不同点在于监管过程中货物进出库的安排和控制。在四种授信类型中,静态存货抵质押授信是最基本的一种,选择它作为存货质押模式的代表进行研究。
静态存货抵质押授信是动产及货权抵质押授信业务最基础的产品,是指客户以自有或第三人合法拥有的动产为抵质押的授信业务,又称为“特定化库存模式”。银行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对客户提供的抵质押的商品实行监管,抵质押物不允许以货易货,客户必须打款赎货[2]。
在进行这种业务模式合同内容商定时,实际实施中面临的风险包括:抵质押商品的市场容量和流动性;抵质押商品的产权是否清晰;抵质押商品的价格波动情况;抵质押手续是否完备;货物价值是否易于核定,以便仓库等物流监管方操作;以货易货过程中防止滞销货物的换入[1-2]。
根据这些风险点,需要商定的合同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三方的权利和义务。银行的权利和义务。银行作为存货质押业务的主导者,其在合作中可授权第三方物流公司监管抵质押物。其拥有质押物的质权,其他两方不得随意处理质押物。受信方未能偿还本息或违反协议时,银行有权按法律规定处理抵质押物。银行有权随时获知库存质押物的数量、质量和价格等有关信息。银行需要提供办理抵押、公证、保证、资产评估等手续所需材料和证明。银行有督促受信方按时支付应付款项的权利和义务。
受信方的权利和义务。受信方有权利要求银行按时发放贷款,要求第三方物流公司按照规定及时放货。受信方同意第三方物流的监管角色,并支付由于货物监管产生的费用。受信方有义务提供有效的抵质押物所有权证明,有义务提供抵质押物的质检报告,有义务书面明确告知抵质押物的特点和保管措施,有义务定期报告质押物的价值变动信息,如果未做到,出现损失由受信方承担。受信方有义务提供办理抵质押、公证、保险、资产评估等手续所需材料和证明。如需办理保险需和银行商议保险种类、覆盖范围、期限、受益人和保管人。
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权利和义务。第三方物流公司负责对质押物的名称、规格、数量、品质等进行盘点核实制作《质押物清单》,对质押品合格入库负责,并建立相应台账,定期对质押物进行盘点和检查,以书面报告送给银行。第三方物流公司应安排专职监管人员对质押物实施严密监管,并将人员名单及调动情况报送其他两方备案。第三方物流公司按照银行的书面指令出货,做好出库记录。第三方物流公司根据其他两方的委托,及时办理抵押、公证、保险、资产评估等相关手续。在监管期内,由于发生质押物的丢失、错发、短缺,包括由于第三方物流公司过失导致的品质变化等情况造成损失,由第三方物流公司对银行进行全额赔偿。
(2)质押物和价格。合作三方商定质押物应该登记的数据,数据由谁提供,形成什么样的书面单据,单据由谁提供和保管。质押物价格变动由谁提供,何时提供,以什么形式,最终价格由谁确定。
(3)货物验收入库。三方约定接货地点和仓库地点。第三方物流公司依据什么接收货物,接收货物时都要检查哪些,接收货物后何时以什么作为凭证报送其他两方。如果第三方物流公司认为必要时,能不能要求相应机构检验。
(4)质押物监管。监管期间,第三方物流公司应按照合同法及相关法律规定妥善、谨慎处理监管的质物。保管期间第三方物流公司应该做什么,比如货物的清点核对,定期检查,定期报告等。如果出现问题该怎么处理,比如第三方物流监管出现问题、质押物出现问题、质押物质权出现问题等。
(5)质押物提取出库。①静态模式。三方商定提取货物的条件,货物置换程序,以及采用哪种置换程序。第三方物流公司依据什么放货,放货的过程怎么监督,放货后提交什么形式的证明。②动态模式。动态模式除了静态模式中的交纳保证金提货外,还允许进行以货换货的方式出库。以货换货时,置换入库的质押物有什么要求,由谁确定是否置换,置换多少。
(6)违约责任。合作三方应严格按本协议规定执行,任何一方有违反之处,应向守约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包括什么,怎么确定,守约方损失如何鉴定。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保理模式;中国农业银行;小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贷款
一、前言
由于农业中小企业缺乏抵押资产、资信等级低、融资成本高等特点,农业中小企业因此难以得到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当前我国投资体制不健全,缺少完备法律保护体制和政策扶持体质,农业中小企业又难以通过股权融资;同时,银行出于风险和利润的考虑,农业中小企业亦难以得到银行融资资金支持,由此农业中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本与其实际需求极不相符。这严重延缓了农业中小企业成长的脚步,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然而大多数农业中小企业不是单独存在的,存在于一个或者多个供应链中充当不同的角色。一般来说,一个类型商品的供应链经过原材料的采购、中间产品及最后产品、产成品销售等环节,将产前供应商、产中的制造商、产后零售商组成一个供应链整体。在这个供应链整体中,有巨大优势的核心企业占强势地位,对供应链中的上下游农业中小企业在价格、交货、账期等条件要求极高。它们赊销上游中小企业的原材料,甚至要求农业中小企业在自己公司周边建厂,要求上游农业中小企业提前供货进仓、支付仓储费,而交货却从它们提货之日算起;对下游农业中小企业要求打款订货或预付款订货。特别是发展较好、规模较大、竞争力强的核心企业,为了追求零库存和及时供应,对上下游农业中小企业造成的压力很大。这些供应链失衡问题,连带着上下游配套农业企业大多数是难以从金融机构得到信贷支持的中小企业,造成资金链非常紧张,长此以往,一旦上下游农业中小企业任何一方资金断链,按时供应和零库存不可能存在,整个供应链也随之瓦解。
现阶段,商业银行办理的贸易融资业务,多数服务供应链上的某一农业企业。然而,目前产业经济的发展已经从企业与企业的竞争转向了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生产--供应--销售”供应链中各农业企业从竞争走向竞合过程中,亟需银行提升贸易融资服务水准,“供应链金融”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难题,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供应链金融”是整个供应链从核心企业着手,整个过程运用金融服务与产品,一方面,对于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农业中小企业会被给予资金,解决供应链失衡问题;另一方面,处于上下游农业企业的购销行为将会加入银行的信用,有利于改善其谈判地位,增强农业中小企业的商业信用,使供应链成员间的地位逐步平衡,从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提升了整个供应链的竞争优势。
二、农业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内涵及业务流程
农业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以农业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签订正常商务合同产生的应收账款为基础,核心企业为农业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承诺,农行为农业中小企业提供具有追索权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农业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业务流程包括农业中小企业申请、农行客户经理实地调查、审查审批及贷款发放等。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见图):
1.农业中小企业以应收账款质押申请贷款
农业中小企业向农行申请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时,需提交能够证明应收账款合法、有效、不存在任何纠纷的材料,并确定借款金额、用途、担保方式、还款来源。
2.受理和调查
农行受理农业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后,农行客户经理实地调查销售合同和应收帐款的真实性、应收帐款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贸易纠纷、债权债务是否可以抵消、销售合同是否禁止债权债务转让等事项。
3.审查审批
农行审查人员审查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是否符合管理方法的规定,经农行审查人员审议后,又有权审批人审批。
4.发放贷款
农行与农业中小企业签订《借款合同》、《权利质押合同》,在取得核心企业出具的承诺函后发放贷款。
5.偿还贷款
到还款日,核心企业将回款资金拨入农业中小企业在农行的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专用账户上,农行将贷款扣除,剩余回款资金由农业中小企业处置。
三、农业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的风险
1.农业中小企业信用风险
农业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包括农业中小企业自身经营不善或财务状况恶化、涉及法律纠纷或诉讼、经营者信用意识不强、产品质量不过关导致大企业退货等原因产生的信贷风险。
2.核心企业信用风险
核心企业信用风险包括核心企业所处行业和宏观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以及核心企业自身生产经营与财务状况恶化或重大不利产生的债务偿付风险等。
3.营运风险
农业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业务关系破裂或受损对贷款产生的风险。
四、农业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的风险防控措施
1.严格控制农业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的准入条件
农行严格农业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准入条件,做好对农业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帐龄结构分析,确定农业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的质押率。
2.关注核心企业行业政策及其财务状况
农行应注重核心企业所处行业和宏观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掌握其行业垄断性和周期性特点,加强对核心企业的资产负债比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的分析,评定核心企业的资信等级评定。
3.定期分析核心企业与农业中小企业贸易关系的稳定性
农行应对大小企业之间贸易关系的稳定性进行定期分析,高度关注可能导致双方关系破裂或受损的风险因素。当核心企业与农业中小企业关系解除或减弱时,及时收回或压缩农业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融资信用。
五、农业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的优点
就农业中小企业而言,通过应收账款质押贷款解决了农业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提高了应收账款的资金使用率。农业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后,可以进行原材料的采购、固定资产的添加及生产产地的扩充等。农业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的良好合作,稳定了自己的销售出路,也可以通过应收账款质押进行融资确保流动资金的充足。核心企业在农业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申请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时,提供了承诺担保函,确定金融机构有可追索权,这样确保农业中小企业得到信贷支持。
就核心企业而言,与农业中小企业的贸易来往稳定了企业的原材料来源,为企业接下来的加工、生产及销售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核心企业通过与农业中小企业贸易合同延缓货款的交付时间,为企业争取了资金时间成本进行原材料采购、资金投资、产成品的加工销售等。核心企业与农业中小企业贸易合作巩固了核心企业所在的供应链稳定性与竞争性,为核心企业的发展壮大有重要意义。
就金融机构而言,金融机构向农业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不仅可以加大金融机构银行卡的办理,开发新的业务种类,而且可以通过贷款发放获取利息收入。核心企业的承诺担保函确保银行的风险降低,金融机构具有对农业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的追索权,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
六、总结
农业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把农业中小企业、核心企业及金融机构联系起来,扩大了金融机构的业务种类,同时满足了农业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核心企业向金融机构提供承诺担保函,不仅能确保农业中小企业得到贷款,而且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同时也稳定了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农业银行的“小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业务,在实践中这种模式对解决农业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小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管理方法.农银发[2007]1052号.
[2]张金丽.淮安市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创新[J].物流技术,2015(03):233-235.
[3]周晓强.以供应链金融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J].中国金融,2012(08):36-37.
[4]樊雪志.如何有效规避农业供应链金融风险[J].人民论坛,2011(09):69-70.
[5]关喜华.“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探索与实践-基于龙江银行农业产业金融创新的调研分析[J].银行家,2011(11):110-113.
关键词:供应链融资;风险防范
纺织一直以来是绍兴经济的支柱产业,绍兴纺织产业链完整,产品齐全,涵盖范围广,与周边联动产生集聚效应,形成了高融合度的区域产业集群。绍兴纺织企业在长期经营中形成了互相担保、链式融资的供应链融资模式,极大的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促进了整个产业集群的迅速发展壮大。但供应链融资业务作为整体性金融服务业务,具有很强的系统性风险,单一企业的违约可能传导至整个供应链上其他企业,造成大范围金融违约,甚至导致整个供应链瘫痪。以核心企业为授信主体的风险控制模式,可能由最初的降低融资风险转变为爆发系统性融资风险的毒瘤。2012年之后,由于纺织产业整体受到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全球化竞争、产品价格大幅下降的影响,出现了全行业的衰退、亏损、破产、连锁反应的危机冲击,供应链融资的风险加剧,担保链条断裂,本文在此背景下对绍兴纺织行业的供应链融资风险进行分析研究。
一、绍兴地区纺织行业发展形势
纺织产业是绍兴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在工业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根据绍兴地区2013年底的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汇总,绍兴的纺织制造企业共14293家,就业人数558873人,从业人员占第二产业就业总人数的42.81%,纺织工业总资产3616.78亿元,占工业总资产比例的36.12%,批发零售注册企业15580家,从业人员89536人,占批发零售就业人数的45.41%。纺织及服装出口197.14亿美元,增长4.3%,占出口总额比例的66.26%。近年来,由于产能过剩导致的价格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全球化竞争加剧和人民币升值的影响,表3中2014年纺织产业成品产能收缩,出口放缓。根据绍兴统计局统计,2015年上半年,纺织、服装服饰增加值增速(0.0%)比一季度回落3.1%、1.2%,纺织品及服装出口下降6.3%。
二、绍兴纺织行业融资状况
2008年政府“四万亿”政策出台,在一轮产能扩张后,2012年纺织行业出现了整体产能过剩,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的困境。由于纺织行业自身的低技术门槛、低资金门槛、劳动密集型的特点,纺织市场不断受到周边区域以及全国范围内不断崛起的同类市场竞争,而在国际上,受到东南亚、印度、巴基斯坦等具备劳动力成本优势国家成为了部分中低档纺织品订单的新兴市场,导致大量的纺织企业亏损、资金链断裂、破产。根据统计数据,2012年,浙江全省法院共受理企业破产案件143件,同比上升85.7%,破产企业资产总额为120多亿元,负债总额为243亿元;2013年浙江全省法院受理破产、审结案件再次大幅上升,2013年共受理企业破产案件346件,审结269件,同比分别上升145.07%和265.79%。破产企业债务总额达到1595亿余元,比2012年的243亿元增长了近6倍。以纺织企业和民营企业为经济主体的绍兴更是破产倒闭的重灾区,其间大型、特大型、知名纺织企业屡见不鲜。大量的银行和民间债务难以收回。在市场环境、企业经营困难投资需求不足等多重外部因素影响下,企业经营风险增大,银行贷款的优质客户源减少,银行资产开始大规模收缩,并不敢轻易放贷。但金融困局仍未有效化解。2015年6月末,全市不良贷款率比年初提高0.34%,金融风险防控仍“在路上”。上半年,全市41家银行单位利润8.8亿元,下降78.9%,降幅创自2012年下半年银行业利润走下坡路以来的历史新低。
三、金融困局与纺织企业的融资风险分析
1.单以盈利为经营导向忽略市场风险
以华联三鑫为例,该企业创立于2003年3月,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撬动财务杠杆实现资源垄断。经过两年发展,2005年实现PTA产量39.2万吨,销售收入29.6亿元,利润2亿元。到2008年华联三鑫已经成为亚洲第一、全球前三的PTA生产企业,PTA年产能200万吨以上,销售收入150亿元以上。一夜之间,公司于2008年9月因经营不善,资金链条断裂,被迫重组。公司快速的增长严重依赖政策、依赖资源和政府扶持,过度追求盈利和规模增长,组织和管理脆弱,如沙滩上的城堡,潮水过后,了无痕迹。
2.重大项目决策随意缺乏科学论证和过程约束
浙江民营企业所有权、决策权和执行权多集中于实际控制人,而该实际控制人,大多数是家族或单一自然人,无论重大经营还是一般管理决定,实际控制人的决策高度自由,具有绝对的权威性,缺乏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有效约束。浙江纵横集团主营是化纤,2003年度纵横集团先后在河北邯郸建设了年产250万吨的中宽带轧钢项目,出资65%和湖北巴东电力公司共同建设11亿元的沿渡河流梯级电站,成立房地产公司开发绍兴袍江“财富中心”项目;并且拥有三峡银行、绍兴市商业银行等数家城市商业银行的股份。这些项目与主营业务不相关,且无协同效应但投资总额超过150亿元,企业投资决策缺乏科学论证和理性研讨。
3.无业绩基础的高杠杆融资扩张
作为产能规模5年内达到亚洲第一的绍兴华联三鑫石化,资产负债表上显示总资产100多亿,但公司除投产当年略有盈利外,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资产负债率畸高,企业运营全靠贷款维持周转。江龙集团从零开始到新加坡上市仅用了3年时间,从零到23亿元总资产只用了8年。显然,这种高杠杆融资扩张与一般正常企业基于长期生存-发展的生命周期特征是矛盾的,若再加上长期亏损,无业绩基础的扩张,很难相信这样的企业可以获取大额的信贷和担保。
4.主要产品市场的急剧变化与应对失当
自2012年以来,由于国内PTA投资过热导致产能过剩,行业效益普遍下滑,尤其是去年国际油价持续下滑,PTA价格持续暴跌,造成全行业亏损,受此影响,绍兴远东石化企业试图通过在期货市场做多PTA,通过抬高市场价格,达到高价销售库存产品的目的,但在PTA快速下跌之后,在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造成双重亏损,被迫在2015年3月18日宣布破产倒闭。
5.企业互相担保导致连锁反应
生产企业之间互相担保在以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为经济主体的江浙长期盛行,而绍兴这方面更为突出。一般来说,一个企业在做大做强之后,各家企业通常会进行互相担保来获得更多资金,在经过多年的经营发展,已形成紧密的担保网络,在正常的经济环境下,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强,协同发展,一荣俱荣。但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下,这一担保网络也导致区域和行业企业一损俱损,一些大型企业的倒闭破产引发连锁反应。如江龙集团,其规模在全国同行业内都屈指可数,破产时,牵涉担保企业十几家,涉及470家供货商及货款2亿多元,涉案金额达20亿余元,传出停产消息的几天,整个厂区被债权人堵得水泄不通。近年来,绍兴一些纺织企业停产、关门,大都是因为资金链的问题,这既是链式融资的连锁反应,也是大型企业破产倒闭后的余震。
四、纺织企业供应链融资的风险防范分析
1.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的风险分析
供应链融资最大的特点是在供应链中找出一个大型的核心企业,以其为出发点,为整个供应链提供融资支持。商业银行将整个产业供应链中的相关企业看着一个整体,银行先对核心企业核定授信额度,在额度内,办理对经销商和供应商的融资,核心企业履行三分合作协议。因此,可以分析得知,供应链融资其立足点仍在于核心企业,供应链解决的是:以上下游供应商与经销商及商业银行向核心企业提供利益为对价,借用核心企业的信用,解决上下游供应商和经销商的融资担保和风险问题,银行获取核心企业和产业链的融资及金融产品服务收益,对于核心企业本身的融资风险并不是重点防范的对象。在这一融资模式中,核心企业占据了主动权和优势谈判地位,可以预期,核心企业有动力或主动或被动的,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将自身的财务负担和风险转移给上下游供应商和经销商,在此情况下,融资风险如海上冰山,大部分都隐藏在整个产业供应链之中,直到最后一根稻草出现,整个资金链崩溃。因此供应链的风险,很可能比预估水平要大的多,且对核心企业财务状况的估计是过于乐观的,风险控制与防范是不充分的。
2.绍兴纺织企业的供应链融资风险防范的建议
(1)在经济新常态形势下建立风险控制导向的经营理念
中国宏观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繁荣和绍兴纺织企业在2008年之前长期处于快速扩张发展时期,大多数做大做强的核心纺织企业和其决策者都是一路顺风顺水的扩张发展起来的成功者,投资———控制资源———增长———规模扩张,是以往的成功经营经验。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政策变化、劳动力成本上升、全球竞争加剧,实际上绍兴纺织产业已经进入了衰退周期,当时倒闭的几家大型纺织企业都是属于采取了激进扩张策略,外延式规模扩张和高杠杆负债经营的企业。除了纺织行业本身所处的下行趋势外,我国宏观经济在之后也进入了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经济新常态,到目前为止,仍未看到复苏的迹象,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和商业银行都应有风险控制的经营意识,企业发展的前提是生存。
(2)提升民营纺织企业管理水平和内控制度建设
绍兴纺织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有其历史背景,老一代的经营与决策者的成功经验在新常态下很可能成为转型的障碍。尤其是权利高度集中的部分民营企业,企业决策和风险高度依赖于少数人甚或控制者个人的管理水平和经营理念,这与现代企业的组织机制和内控制度不相容的,在当下,绍兴纺织企业要转型、升级,必须要建立合理、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制度,针对市场变化进行理性而科学的决策。
(3)供应链融资应结合行业动态加强核心企业的授信审核
供应链融资的本质是银行给核心企业担保额度,上、下游企业用信,常用工具有国内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包贴商业承兑汇票、保押商业承兑汇票、供应链买方融资、进口信用证等。这些融资工具都是基于真实贸易背景,具有自偿性质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对于上下游企业的融资风险控制都是充分的。但在对核心企业授信审查上面,应加强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在经济新常态下,对于高负债率、多方担保的企业,结合行业动态,加强流动资产、营收、利润特别是现金的跟踪,加强授信管理。
(4)大型纺织企业应创新、规范应用衍生金融工具防范市场风险
绍兴拥有很多大型纺织化纤企业,以及纺织原料加工企业,印染企业等,这些企业体量大,采购和销售金额高,但利润相对单薄,抗风险能力差。近年来,纺织行业的不景气,除了成本高之外,影响最大的还是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及纺织行业竞争加剧,特别是一些加工企业,单薄的利润难以承受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又在外贸订单上原订单由于人民币升值导致亏损,新订单由于人民币升值售价“偏高”流失。但对于纺织原料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和汇率的变动,至少在生产周期内,企业是可以通过衍生金融工具加以防范的。举例来说,浙江远东石化公司完全可以通过在原油期货上的多单和PTA期货品种上空单,可以规避上游原料价格上涨的风险和PTA产品价格下跌的风险;又如服装生产外贸企业,可以用少量的资金做多人民币外汇期权,对冲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因此,绍兴纺织企业可以通过引进金融人才,业务外包给相关金融机构,通过少量的资金,利用衍生金融工具,对冲和规避纺织市场的价格风险和汇率风险,降低经营风险,避免业绩大幅波动,在经济下行的新常态下,胜者为王,在同行业中胜出。
作者:王彩 金湖江 单位: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杨轶清.金融危机以来浙江民企倒闭的原因和对策.中国经济时报,2014-09-03.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双十一;消费金融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消费金融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金融需求了,新时代必然就会出现新市场,在这种激烈的供需矛盾下,结合互联网的发展,新的市场在新科技下孕育而出。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出现,立刻茁壮成长,突破当下的金融市场的困境,爆发巨大能量,高速增长,迅速开拓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据数据显示,2015年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是发展最火爆的一年,交易规模大s是1400亿元,增长速率达到了444%,预计到2017年,将增长至9000亿元。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商业模式
(一)传统银行消费金融模式
把信用卡和消费贷的服务提供客户是传统消费商业银行最主要的消费金融模式。信用卡是最常见也是普及最广的类型,能消费,取现,受众非常多。它主要特点是,不受消费限制,还款方便,能全额,能分期,分期方式灵活多变,能最大化的满足客户的需要。消费贷则比较麻烦,需要客户通过银行客户经理向银行提交申请。一般来说,消费贷额度不高,流程复杂,申请材料的准备比较麻烦,银行审批周期长,放宽周期慢。当然,传统银行也有非常明显的竞争优势,首先是它的网点普及率广,信誉能够得到保证,能够覆盖全国,深受客户信任。其次是商业银行非常擅长风险管控,拥有风险管控模型和系统,利用先进经验时时刻刻分析实验,最大化的降低自己的金融风险。最后是银行的产品种类繁多,非常丰富。根据不同客户,不同种类人群能制定出相对应的消费金融产品,并且还可以提供金融业务。
然而在面对互联网金融公司的竞争挑战下,传统银行也已经逐渐意识到单纯的线下渠道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开始纷纷寻求突破口,开发研究线上金融服务平台,提供线上金融服务,逐步减小与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差距。
(二)互联网金融的消费金融模式
互联网金融主要提供的两种消费金融模式,第一种是阿里巴巴和京东等电子商务为主的互联网公司,它们是自身发起消费金融服务。例如京东上线京东白条,淘宝支持蚂蚁花吧,它们是给自己的客户提供服务,垫付资金给客户,让客户购买自己平台内的商品。第二种是由第三方平台发起的,比如说分期乐、趣分期等。它们更多的是向固定群体提供消费金融服务模式,比如说,针对白领的小额贷,针对学生的分区购物等服务。它们只提供资金,并以利息的方式实施盈利,资金可以在电子商务平台使用,也可以现金消费。相比于传统模式,互联网金融这几年飞速增长,迅速壮大,实现了高速增长,以“双十一”购物节为例,2015年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为336亿元,其中蚂蚁花吧100亿,京东白条分期80亿,其他158亿,环比增长108.8%。20156年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为720亿元,蚂蚁花吧240亿,京东白条180亿,其他300亿,环比增长214%.预计2017年将达1386亿。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运营模式
(一)拥有自身供应链的消费金融平台
拥有自身供应链的消费金融平台,主要涵盖了电商系、产业系两种模式。电商系消费金融平台,主要是利用自身电商平台,想自己的客户提供分期购物和小额消费贷款,方便客户购买自己平台的商品,满足客户的需要。它拥有庞大的线上零售网络和大数据,能针对客户进行精准推送,在细分市场优势非常明显,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主要是以京东白条和蚂蚁花吧为代表。与电商系不一样的是,产业系消费金融平台得到了国家的认可,拿到了国家消费金融牌照,自创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经营模式,以金融带动自身的经营,为客户提供分期购和小额贷。主要代表有海尔、苏宁,国美等消费金融公司。
(二)依靠他有供应链生存的消费金融平台
依靠他有供应链生存的消费金融平台,主要有支付系统、征信系统和网贷系统三方面。以拉卡拉为代表的支付、征信系统主要是依靠大数据和信用评分模型,借第三方电商平台,为客户提供分期购和小额贷。以网贷融资作为资金来源的网贷系统同样是依靠第三方平台,为签约的客户提供分期购和小额贷服务。主要是以分期乐、爱学贷为代表。
三、互联网消费金融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制度不完善
虽然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在2015年7月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不同领域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树立了标杆,指引了发展方向。但是基于传统金融提出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对互联网那个消费金融做出明确规定。例如银行法、保险法和证券法。
(二)未能有效管控
京东金融、蚂蚁金服等快速崛起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实际从事的都是金融业务,但是仍然被定义为商业企业,未被金融监管纳入监管范畴。同样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银行、汽车金融公司则受到《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的限制。这种定义,使得监管不对等,给了这些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导致它们缺少了法律法规的监管。直接给了这些消费金融公司便利,让它们拥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在市场上竞争,大大的限制了传统消费金融机构的创新,同时不利于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三)人行征信系统没有收录互联网金融信息
由于人行征信系统没有收录互联网金融信息,导致这些金融机构在经营时无法正确的分析大数据,准确得到客户的信贷信息,容易造成较大的信用风险。同样,出于对客户信息资料的保护,互联网金融机构也不会把客户信用资料给到传统消费金融,传统消费金融也存在信用风险问题。
四、促进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消费金融行业法律制度
消费金融行业如想要更快速更健康的发展,必不可少的就是要建立一套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严格把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起来,规范互联网金融的行业,促进消费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在美国,专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限制消费金融。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不仅构建了长期稳定的消费金融发展环境,还让整个消费金融市场变得更透明、更公平和更安全。建议加快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共同建立良好的消费金融市场环境,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管控互联网消费金融
建议将互联网消费金融监管起来,纳入监管系统中,运用先进的科学科技技术精确管控其资金、信息和资产情况,监控其是否合规合法经营,防范金融风险。维护消费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目前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均无法做到对其全方位的监管,一旦经营不善,个人及企业都会遭受经济损失,进而会直接影响到向传统消费金融申请贷款的客户的质量或造成客户无法正常还款。
(三)建立完善的社会征信体系
建议加快步伐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完全吸收互联网消费金融信息,加快建立完全覆盖个人信用信息的数据库,促进互联网金融信息和个人征信系统信息的数据融合。逐步建设成信息涵盖多元化、人群群体各样化、分布广泛化的个人征信系统数据库。推动构建完善的消费金融控制体系,建立消费领域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信贷风险识别、预警和防范机制,提升金融机构风险防控能力。
参考文献:
[1]龚丹丹,张颖.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消费信贷的比较及风险控制研究[J].征信,2016,(01):82-85
[2]黄小强.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界定、发展现状及建议[J].武汉金融,2015,(10):39-41
[3]尹一军.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创新发展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06):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