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阅读教学建议

阅读教学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阅读教学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阅读教学建议

阅读教学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存在问题;解决问题

一、当前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教学的目标不明确。

当前我们的阅读教学目标不明确,不是在课文内容上兜圈子,就是在情节分析上做文章,忽视对课文内涵的理解,仅仅重视阅读展示,忽视了默读思考。阅读教学实际就是,老师,学生以及文本之间的对话,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讲的太多了,少了学生的理解与积累,以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代替课文,我们忘记了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

(二)是课时目标不清楚。

我们应该关注不同问题的教学目标要求,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去读,去感悟,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读书中学到知识,学到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感情。

(三)是教师扩展的太多。

语文的阅读教学,是离不开引用相关的资料的,但是这要有度。我们要做好调控,不能盲目去做,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在课堂中引用了太多,结果使课堂不协调。

二、阅读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我们的阅读教学太形式化了。

在教学中我们没有让学生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去读,去感受,仅仅只是形式化,没有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仅重视了个别学生的朗读展示,忽视了大部分同学的默读思考,没有让学生形成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己对文章的见解,而是教师把自己的思想灌输给了学生。

(二)没有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没有让学生在阅读中自己把握,形成自己的见解,学生读的少,自然就不会有自己的见解。我们应让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又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字词句篇,让学生好读书,会读书,多读书,拥有一定的阅读量,这样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有了一定的积累,就会有自己的感悟与理解,形成良好的习惯。

(三)阅读教学中教师太重视“表演化”。

我们的教师在阅读的教学中没有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魅力,没有受到美德熏陶,就是因为我们的教师太注重表演,没有落实到位,失去了阅读教学的实际意义。综上所述,这就是我们阅读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我们因该让学生从小就形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好读书,会读书,多读书。”是我们阅读教学的归宿点,我们应该发挥它的实际作用,让学生爱读书,充分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三、阅读教学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细读文本,准确地解读文本。

在备课时,一些教师大致看看课文,就急于读教参,甚至照着教参写教案,搞教参搬家。这中间缺少独立思考,没有“化”的过程。在写教案之前,一定要反复读教材、读文本,这是每位老师备课时最基本的功课。

读文本,要读进去。要进入情境,忘掉自己,沉浸在文本的意境中,作者表达的情感中,与作者共同经历、共同欣赏、共同陶醉,同喜同怒同哀同乐,忘乎所以,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

读文本,要走出来。要品味文本的语言,找准理解、欣赏、积累语言的训练点;要熟悉作者的语言风格,以便有效地进行朗读指导。还要揣摩写法,找准让学生了解、借鉴的重点。

总之,要细读文本,反复读文本,从中了解作者写作意图和编者编写意图,读出情感、情境、情趣,读出语言风格、味道,读出写法的个性、精妙。

(二)做到“四简”。

“四简”即教学目标简明,教学内容简约,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方法简便。

1.教学目标简明,体现“语文性”,提倡精简环节。

整合设计,整合问题,言意兼得,体现训练过程。一般精读课文可这样设计:

初读,有个人初步感受,提出希望解决的问题;再读,整体把握内容、结构;细读,抓住重难点,得意,得言;练习,拓展、积累、运用。

2.教学方法简便。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因课文题材、体裁不同,教学目的不同,设计出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

精读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析,揣摩写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基本式)

变式: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包括诗歌),可采用创设情境,激情导读,反复诵读,穿插评读的思路组织教学;对于托物言志的课文,教学重点是借物喻人的语言,先理解字面意思,再理解字里行间的意思,在读、思、议中知其志,抒其情,明其法;对于以事喻理的课文,可在事与理之间设计重点问题,引导学生研读、品读重点句段,讨论交流,既了解事件,又悟出道理。

略读课:需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建议采取几遍读的方法,如一读,读对读通,口诵心惟;二读,画画批批,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收获(可以是受到的教育启发,可以是好词佳句的理解,可以是文章的写法,可以是读书的方法),积累语言。

3.落实语言训练。

崔峦在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的总结发言中指出:工具性萎缩,忽视语言学习,特别是忽视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视从读、学、写等方面来了解文章写法,是造成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

语言训练中的“训”是教导,“训”是教师的事,“练”是习练,是学生的事。语文教学中的“训练”是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学生的语文知识转化为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技能的学习实践活动。它以“练”为主,以“训”为辅,二者不可缺一。

语文的问题要用语文的方法来解决。语文课要有浓浓的语文味。如此落实语言文字训练,我们不愁学生的语文素质不会提高。

4.加强课外阅读活动。

课程改革,无论从培养学生读书看报习惯、完成课标规定的145万字课外阅读量来说,还是从给孩子一个美好人生来说,指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老师们也许会问:时间从哪来?课外书从哪来?我们应积极主动,“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阅读教学建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 小学 语文 阅读

引言:

阅读是人们通过语言文字获取外界信息、认识大千世界、发展思维能力、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承担着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能力的任务。作为新疆边远农村小学教师,笔者在阅读教学中立足课堂,改革课堂教学的方式,通过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提高农村小学阅读教学效率,提高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目前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拘谨,小学生的阅读想象力亟待培养

农村小学由于教学资源有限,其教学方式仍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坐在课桌下听。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拘谨、呆板,让小学生觉得教师的地位高高在上,不敢提问,压制着小学生的想象力。此外,这种传统的教学范式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小学生天真的童心、丰富的想象力,很难在阅读的海洋中展翅翱翔。

2、教学内容单一

在农村,学生的书包里除了教科书就是大量的习题集,老师的教学也是围绕教科书和习题集而展开。课上,他们照本宣科地把教材的知识点机械地传授给学生。又因为担心学生无法完全接受所教知识,于是又利用大量的课内课外时间去机械地重复着一道道枯燥、令人头昏目眩的练习题。他们无视学生的能力发展,在他们的心中学生就是一个等待填装知识的容器,学生的语文素养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学生没有课外阅读,更没有语文实践,他们每天重复的只是围绕课本,完成习题。这种单一的教材教出来的孩子必然是营养不良的,必然是与时代不相符合的,甚至要被社会所淘汰的。

3、农村小学学生的家长对孩子缺乏应有的辅导

目前,我国农村家长对教育的关心程度不够重视。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生存的需要,农村地区出现的一大批留守孩就是典型的家长对子女教育的不重视。他们长期在外打工,在家监护人对学生的阅读学习不支持,他们对孩子学习的关心至多是形式上问一句“作业做完了吗?”,他们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 不饿着冻着, 就尽力了。至于学习教育, 那是学校老师的事,更不用说辅导孩子了,孩子到学校便似乎与他们无关了。而作为家长,主动到学校找老师交流或者打电话了解孩子情况的家长也不多,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孩子”切实有效的帮助与辅导。在农村,大多数家长的文化素养不高,爱好庸俗,不看书不读报,对孩子的影响甚至是负面的,更不应说是对语文阅读的辅导。这一点与城市家长对孩子的辅导和教育有天壤之别。

二、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出路

1、充分调动农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

学生只有对所学科目感兴趣了,才能专心去认真地学好它。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陈旧的教学方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1)利用各种电教媒体,激发农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正处于对直观形象的东西有好奇之心,轻易被丰富多彩的新鲜世界所吸引,易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爱好。

(2)注重趣味性、直观性、形象性及启发激励功能

具有趣味性、直观性、启发性、激励性的教学,符合农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熟悉规律,易于激发农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3)贴近农村的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让学生感到教学的内容离自己很近,就来源于农村生活,使他们很容易参与到课堂上来。

2、开展阅读活动,培养阅读习惯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好的习惯可以获益终身。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对各种类型的阅读活动的开展,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获取更多知识的目的,以提升自行解决阅读问题的能力,增强阅读水平。阅读活动主要包括阅读欣赏课、阅读研讨课、阅读指导课、读书汇报课以及读物推荐课等等。在开展阅读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相关的阅读步骤和方法,以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在教师内设立图书角,鼓励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以最终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还可以让他们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一旦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必定能够让他们终生受益。

3、积极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新课标对学生小学六年的阅读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仅限于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利用阅读教学,教给学生精读、略读、浏览的读书方法,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条件,通过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遨游在书海之中,为学生终身发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4、做家长思想工作,做到家校结合教学

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相对来说有点薄弱,学生的家庭学习气氛缺失,因此学校要多组织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活动,如家长会或者教师家访的工作,为家长做思想工作,建议家长多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成绩,另外建议学生家长监督学生学习,或者与学生共同参与到学习中,例如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些关于五谷杂粮、四季风景的课文,农村的家长可以与学生共同观察,并给学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童年回忆,来巩固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更能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情。

结束语:

总之,在阅读教学工作中,只要我们把握好方向,结合农村小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农村小学的阅读教学质量将会更上一层楼,农村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也会有突破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刘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摭谈[J]. 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02)

阅读教学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英语阅读能力;学情分析;自主学习能力;优化教学;指导

高三总复习中,阅读训练是高三英语的主线,是十分重要的。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阅读能力是英语四会能力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培养阅读能力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是大面积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更是高考英语测试的重点项目。在英语试题中,语篇测试不仅包括阅读理解,还包括完形填空,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阅读理解是重中之重。但是每次考试,学生的阅读部分却往往是失分最多的部分,很多学生往往只能得很少一部分的分数。因此,掌握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教师以往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不足的分析

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老师们对英语阅读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但教师在阅读教学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语言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从整体上对阅读的理解,使学生养成了逐字逐词阅读的习惯。反而影响了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与理解。因此,阅读速度难于提高。

(二)对学生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和训练不具体,造成学生阅读效率低。 例如,学生在阅读时,一遇到新词就不知所措,总是去查字典以求得正确解释,结果影响了阅读速度,从而达不到阅读的目的,也使阅读量大打折扣。

阅读中的生词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基本上不影响对文章理解的生词;另一类是对文章理解直接相关的生词。对于第一类生词,既使我们不知它的确切含义,仍可较为准确地理解原文,因此完全可以跳过去不予理会。阅读时,应切记的一点是:不要试图弄清文章中每一个词的确切含义,否则既影响速度,又影响理解。

(三)在阅读训练时,缺乏了必要的强化练习,使得有些学生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只凭感觉,而阅读能力却没有真正得到提高。所以,在教学中,应重视学法指导与实践,让学生切实掌握学习及解题方法,使他们的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阅读教学单一化。学生对阅读材料只是表层理解,使学生不能对所读文章的要点进行推断,更不能把握文章的脉络及其引伸含义,从而影响了理解的准确性。

所以,高三的英语教师更应该要加强教研能力,力求改进教学行为,提高高考阅读教学效益,拓展学科知识,不断提升和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二、教师在进行英语高高考备考复习策略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如入手:

(一)深入了解学生,分析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

1. 学习动机不强烈,语言学习是枯燥无味的,有的同学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就处于无计划的松散状态。导致上课不注意听讲,英语成绩越来越差。

2. 学习方法不当。英语是一门听、读、说、写、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英语学习过程中,有的同学把听、说、读、写分割开来,死记硬背,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当然事倍功半,效率低下。高中生有意识的记忆能力、有意识的想象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加明确,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的认知特征,巧妙地组织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重视学生的学、思和法结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进一步注入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这对学生的英语可持续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上课认真听讲,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和养成良好的做笔记习惯。教师还应根据学生学法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检查、督促、纠正,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变换方法进行检查。

(三)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能力的提高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课堂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主渠道,课堂45分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最佳时间。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深挖教材包含的阅读内涵,时时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应该是最有效也最实用的训练方式。

另外,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素养。教师要研读《新课标》,熟悉《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精心设计高三课堂教学。高三的英语教学已不同于高一、高二以处理课本教材目标为主线的教学。高三英语的教学应当细心研读《新课标》、《考纲》和《考试说明》,在课堂设计中,对知识点需要进行“要点化”,“考点化”指导,重视解题技巧和综合运用能力,及学生自主学习能的培养。

(四)督导高三学生多看课外阅读。

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安排课外阅读。教师要定时、定量、定要求,把阅读作为重要的家庭作业之一,对布置的作业教师一定要检查。选择读物的深浅应与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相吻合,阅读的量适当。尤其要注意进入高三年级,学生逐步提高阅读的量和阅读深度,提高阶段还可对学生提出一定阅读速度的要求。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教师来说,首先是要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督促学生用脑思考,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从浅显易懂到内涵丰富的精心安排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速度。有指导性的阅读也能提高学生的词汇量,使学生更多的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及地道英语表达。同时,也促进了英语的书面表达

因此,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在学生学习英语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学生提高英语水平的难点。在进入高三复习阶段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阅读范围,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增加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熟练地掌握并运用各种阅读方法、策略及技巧,从而获取文章所传递的信息,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 胡春洞.英语阅读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 曲玲.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改革尝试[J].辽宁高职学报,2005,(2).

阅读教学建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 阅读;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207-01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适应我国高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从英语教学的角度看,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质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实现学生的语言交际目的,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提高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质量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正确认识阅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新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的信息。” 事实上,阅读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要想有较高的阅读能力,必须具备相当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一定量的词汇,而词汇量的扩大,又必须通过阅读大量的英语材料来实现。目前公共英语的教学目标、社会需要以及教学条件决定了最切和大学英语实际需要的教学法仍是以阅读领先法结合交际法、翻译法等其他方法的综合方法。

2 选择合适的阅读教材

教师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为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语言程度适宜的教材,提供具体的指导并策划辅助活动等手段都可以有效鼓励学生阅读。课内读物可以选用外研社出版的英语教材,其中的主题阅读材料比较适合中国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课外阅读最好从近几年出版的原版英语出版物中采用贴近现实生活和反映世界发展的多种话题,如当前的教育状况、科技发展、环境问题、社会文化等一系列具有现实性的话题。用精心挑选的读物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满足他们从另一语音的视角看身边问题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读有所乐,读有所得,最终,通过阅读进一步促进听说写译等技能的全面提高,形成英语学习的良性循环。

3 处理好英语阅读中的三种关系

3.1 词汇和阅读的关系:词汇是阅读的基础,而通过阅读也可以巩固词汇。在阅读中,往往词汇量大的学生会提前完成阅读任务,并能够理解文章的内容,回答问题的准确率也较高。因此,学生应不断在阅读中扩充词汇量,并且在背单词后紧密联系阅读材料来巩固所学的单词。把单词和阅读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有机而协调的统一。而且,背单词和阅读的结合可以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滚动式和螺旋式的发展方向正是提高英语阅读技能所追求的目标。

3.2 背景知识和阅读的关系:完善背景知识、扩大知识面和健全知识结构是全面提升阅读技能的根本保证和出路。学生的背景知识一旦被激活,在阅读中将会产生极大的作用。即使语言再难,只要具备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理解也能得到保证。背景知识在阅读中发挥的作用的确是不可低估。

3.3 速度与阅读的关系:教师应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使用灵活的阅读速度。学生在阅读中需要平衡阅读速度和理解率,没有必要在阅读所有的文章是都达到100%的理解率。理解率很高的学生,可提高阅读速度,但如果出现速度增加,理解率达不到70%的情况,学生则应该加强理解。

4 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4.1 改革精读课的教学:精读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传统的精读教学模式阻碍了精读教学作用的发挥。因此,要实现精读教学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的作用,需改革精读课教学,即实行整体教学。教师应把课文作为整体来教,指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最终达到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4.2 增设泛读课:大学英语教学中往往出现以精读代泛读的情况。众所周知,阅读能力主要靠大量的阅读实践才能培养起来,学生是通过阅读学会阅读的。泛读课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阅读练习的机会。通过阅读,学生可以熟练阅读技巧,培养灵活的阅读速度,提高阅读能力。在增设的泛读课中,教师可以讲解有关的阅读技巧,纠正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进行一些基本的阅读训练,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集中的、大量的阅读练习,这样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大有益处。

4.3 加强学生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目的是通过不同的、有意义的语境,复习和运用学生已学的语言知识,训练阅读技能,提高阅读能力。通过学生的广泛阅读,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对英语语言文化的适应能力和阅读兴趣。课外阅读的要求可以灵活,可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而采取不同办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材料,可依据自己不同的阅读目的灵活地调整阅读速度。

总之,英语教学要重视阅读的主导地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仍是目前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师要不断改进阅读教学方法,使英语教学真正适应培养跨世纪人才的社会需要。

参考文献

[1] 李培培.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探析[J].科教新报,2011(32)

[2] 江大伟.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浅析[J].职业技术,2011(09)

阅读教学建议范文第5篇

据调查,公外俄语阅读课主要在黑龙江省的部分高校开设,本人深入到黑龙江省的部分开设大学公外俄语阅读课的课堂之中,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发现阅读课的教学质量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教师思想陈旧、填鸭式教学,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阅读的兴趣不高、阅读水平低下、成绩差等。

二、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于其他教师或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三、传统公外俄语阅读教法改革的必要性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构建活动。各种调查研究表明,当前的公外俄语阅读教学受传统的描写语言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制约严重。教师常常采用传统的三点一线的阅读教学模式,三点即“生词、句式、语法”,一线即“教师解析”。这种传统的阅读教法以教师为中心,以弄懂生词为前提,以句子辨析为主体,片面强调语法和翻译在阅读中的重要地位,忽视学生主动构建能力的培养,限制了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这种阅读教法缺乏对文章的全面理解,填鸭式的灌输导致机械呆板,学生吸收的信息量缩小,阅读的速度变缓,造成了高分低能现象的发生,应该立即加以摒弃,采取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

四、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对高校公外俄语阅读教学进行有效指导

结合当前大学公外俄语阅读教学质量令人担忧的现状,为了让学生亲身经历阅读过程,在学习中发挥能动性,在黑龙江科技学院公外俄语阅读教学中进行的大量多次的教学实验表明,学生陈旧的学习理念明显得到改善、学习的主动性极大地提高、阅读兴趣不断提升、阅读成绩明显改观,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教学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性,最终实现高效阅读的终极目标。具体做法和教学建议如下:

1.依靠背景,激发兴趣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具有目的性和情境性。在大学公外俄语阅读教学中,所谓“目的性”是指对整个课程,各教学单元以及每节阅读课进行教学目标分析,以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从而指引课程的学习。所谓“情境性”,是指创设与“主题”相关、学生欲知、欲读、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追求教与学的合作,并强调创设情境。在阅读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教师应多花些功夫在创设情境上。教师可利用以下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具体操作如下:

①利用插图创设情境:自创与该课阅读内容有密切联系的插图,通过对插图的描述、问答和教师提纲挈领的导语,逐步引入本节阅读课的话题,让学生适度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话题的内容,易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产生阅读的欲望。

②利用问题创设情境:为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应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创设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对激发学生的思维非常重要。例如,利用时事新闻创设问题情境;利用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利用角色转换来创设情境;启发生问,激发认知冲突来创设情境。

③利用各种媒体创设情境: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学的不断进步,教学设施日趋完善,录音机、录像机、电脑、电视机、投影仪、VCD等相继进入课堂,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设备来创设情境。

2.提供真实任务,促进学生多方面阅读

建构主义强调提供给学生“真实的学习任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阅读小组,交给学生共同的任务,使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资料,促进学生进行阅读。应注意:

①提供给学生的任务必须是真实的。

②多方面开展阅读。学生为了完成所给任务,必然会通过多方面去查找资料进行阅读。由于学生查找资料的内容、媒体、甚至语言不尽相同,因此学生必须自己去阅读。这样做,学生不仅更有效地利用了学习资源,而且更有效地运用了阅读策略。多渠道阅读可弥补教材更新缓慢、知识过时的不足。

3.师生会话,实现互动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阅读小组内部和小组成员协商、讨论,共享阅读成果,共同完成任务。

4.返回课文内容,实现高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