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资本运作管理办法

资本运作管理办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资本运作管理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资本运作管理办法

资本运作管理办法范文第1篇

奥马电器的突围“秘籍”就是互联网金融。不过互联网金融与家电关联度并不高,公司进军市场热门领域是否有炒作股价之嫌?目前互联网金融平台层出不穷,公司的业务又有何特色?《投资者报》记者于12月22日致电公司董秘办公室,工作人员称领导不在,让记者留下联系方式,但却再无回应。记者又将采访函发至公司邮箱,截至发稿时仍未收到回复。

资本运作令人眼花缭乱

奥马电器股价暴涨离不开现任实际控制人赵国栋高超的资本运作。

2015年10月30日,奥马电器公布股权转让方案。曾任京东副总裁的赵国栋以12.13亿元受让奥马电器原股东蔡拾贰等8名股东转让的3370万股股份,从而以20.38%的股权占比成为第一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与此同时,奥马电器公布定增方案,融金汇通投资有限公司以12亿元认购,此外还有7家公司和个人认购约14亿元。其中,融金汇通由赵国栋控制,拥有57%的股份。

奥马电器在定增的同时,还意想不到的出资购买赵国栋成立的一家公司――中融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其中赵持有58.1%的股份。根据公告,奥马电器以6.1亿元现金收购中融金 51%股权,包括赵国栋所持中融金30.3%股权和其他股东的20.7%股权。

在资本市场的历史里,鲜有刚成为一家公司大股东的控制人就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资产高溢价注入上市公司。

经过连番运作,赵国栋入主奥马电器需要支付12.13亿元给原股东蔡拾贰等,为了参与奥马电器定增需再支付6.84亿元。此外,赵国栋通过奥马电器收购中融金股权进账3.64亿元。这样算来,赵国栋需要有15.33亿元的资本积累才能完成这些运作。不过,赵国栋告诉大家,资本运作玩得好,一分钱也不用花。

10月底经过令人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奥马电器股价应声上涨,从停牌前的35.22元一个月内冲高至128.98元。赵国栋便将手中已翻了三倍的股票质押给券商获得资金。12月1日,奥马电器披露赵国栋近期将持有的3369万股全部拿到海通证券办理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由于公司没有披露具体的协议细节,如果简单按照奥马电器11月30日收盘价104.98元和行业通用的50%质押率计算,赵国栋可以从海通证券借出约17.68亿元。也就是说,赵国栋可以用质押股票的17.68亿元借款和获得的3.64亿元中融金股权转让款,来支付受让奥马电器股权的12.13亿元和认购奥马电器增发股份的6.84亿元。

经过一系列资本运作,最大的赢家自然是赵国栋。他之前只是拥有一家创业公司股权,现在已控制一家市值达150亿元的上市公司,个人身家超过30亿元,而且其持有3369万股的限售期只有一年。

同时,赵国栋控制奥马电器并收购中融金的操作也颇为巧妙,不属于借壳上市,甚至不属于重大资产重组,不需要证监会的审批程序。根据证监会对于重大资产重组的条件要求,被收购公司在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收入、净利润和净资产如有一项超过上市公司对应项目的50%,就需审批。奥马电器在2014年实现44亿营业收入、2亿净利润,有15亿元净资产;而中融金2014年9月才成立,营业收入、净利润和净资产规模都比较小,远达不到奥马电器对应项目的一半,所以这次收购不属于重大资产重组。也就是公告中所说,“本次关联交易不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不需要经过有关部门批准。”中融金就这样毫无阻碍地装入上市公司,让奥马电器摇身一变成为互联网金融新贵。

中融金成色不足

那么让奥马电器插上“互联网金融”翅膀的中融金,成色如何呢?

资本运作管理办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泛资产;创新;理论;特点;对策

一、泛资产的相关理论

1.泛资产产生的背景

2010年夏,由于房市遭遇打压,股市低迷,流入股市、楼市等传统金融资产的资金不断的减少,越来越多的资金因为没有好的投资渠道,纷纷逃离实体经济,向具有投资特征的实物及金融资产聚集,例如农产品、玉石、红酒、信贷资产、票据、国内信用证等。那些原先定义为消费品、奢侈品、金融资产的物品,因为大量资金进入,越来越具备金融特征,可统称“泛资产”。

2.泛资产管理业务产生的原因

传统的实体经济或产能过剩,或利润微薄,或国家垄断,留给社会资本投资的空间狭窄,社会资本不愿或无法介入。具备投资特征的资产炒作空间巨大,供应量很难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大幅度的增长;而监管机构对信贷规模、投向、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严格控制促使金融机构必须通过非标途径实现曲线放款,从而创造了大量的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券商产品,产生了大量的“泛资产管理”业务。

二、泛资产管理业务创新的特点

泛资产管理业务创新具有如下特点:

1.产品创设机构的多样性

以银行为主体,加上蓬勃发展的基金、券商、信托、保险等,开办资产管理业务的机构不断增加,挂钩红酒、农产品、非标资产的金融产品大量被创设。

2.产品品种的多样性

由于投资标的五花八门,客户对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需求不同,挂钩红酒、农产品、非标资产的金融产品大量被创设,从1天到几年,从保本保收益到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纷纷出现。

3.可投资资产的多样性

除股票、债券外,投资于衍生品、非标资产、商品、境外资产等的金融产品不断被创设,甚至理财管理计划或理财产品本身也成为投资资产,为计划而生的资产或因资产而生的计划,构成了一道相互促进的投资与组合管理关系。目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的资产大概可分为11大类50多小类。

4.客户对产品的流动性要求提高

从产品端而言,一方面,投资者希望理财产品期限短,收益率又要高于同期限的无风险收益率水平;另一方面又希望各类理财产品可以进行交易、流通、质押融资等。T+0产品目前已不鲜见,根据对5万名理财投资者的调研表明,约有67.73%的被调查者支持理财产品应该设有转让或者质押融资的功能。

5.资产的透明度和充分集中的信息披露需求日益提升

对于多样化的资产管理而言,投资者越来越关注理财产品或计划本身信息披露的充分程度以及信息的易于发现和检索的特点,同时,投资者也越来越关注资产的信息、信用评级与价格价值的变化情况。

三、泛资产管理业务创新对策分析――以信托公司为例

信托公司要持续健康稳步发展,需充分利用其“跨市场配置”及“多手段运用”的天然优势,注重加强股权投资、资本运作能力,着力提升信托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打造成核心业务突出,资本运作能力强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机构。

1.强化股权投资,提升资本运作、资产配置能力

根据《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中国银监会关于支持信托公司创新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和监管文件,信托公司不仅可以进行金融类股权投资、金融产品投资和自用固定资产投资。经银监会批准,还可以进行实业投资。信托公司应充分利用其充当资源整合平台的优势,通过固有资产配置,以控股、参股、金融产品投资等方式参与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企业的经营,实现信托公司与其他资管机构的“融合”,并且充分利用制度优势,有针对性地涉足实业领域。与此同时,不断加强信托业务与固有业务的联动,强化公司整体的资本运作和资产配置能力,从资本运营的角度为公司发展谋篇布局。

2.完善产品体系

目前,信托公司服务性产品缺位现象还较明显,产品专业性、连续性不强凸显了信托公司产品设计能力较低、产品创新及市场开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完善产品体系需兼顾“信托普惠服务”和“高端理财服务”,前者基于信托服务的社会责任,满足社会对信托的需求,后者主要是提升资产管理能力,满足客户理财需求。两类产品或服务体系要根据信托公司发展战略的选择,实现信托产品的连续性、专业性、流动性的融合。连续性体现了信托产品的品牌效应,专业性体现了信托产品收益与风险控制的微妙平衡,而流动性则是信托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在“泛资产管理”市场中实现优胜的关键。

3.提升投资能力

信托公司虽然实现了信托资产规模的巨大跨越,但信托业务仍主要集中在融资领域,风险管理也主要体现在对信用风险的控制上。如何从市场中寻找业务机会,真正有能力实现高风险高收益,信托公司必然要提升投资能力。这不仅是信托公司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的要求,亦是信托公司作为金融企业本质属性的要求。

4.加强营销渠道建设

营销是信托公司的血液。首先,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分析客户需求,制定营销策略。其次,营销工作更应该树立服务的理念。服务包括内外两个部分――对外是指客户,通过客户服务打造公司服务品牌;对内则是产品设计部门,通过信息服务指导经营行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营销工作的价值最大化。

5.增强风险控制能力

信托公司是经营风险的金融企业,对风险的定价和控制能力是信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覆盖信托公司经营管理的全过程,确保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可控、在控,并能将风险成本通过适当的路径体现在信托产品中,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

参考文献:

[1]田剑英.家庭泛资产金融理财产品的比较分析[J].浙江统计,2011(01)

[2]张炎.泛资产理财产品大比拼:谁将胜出?[J].卓越理财,2010(02)

[3]杨娟,中国银行推出国内第一款泛资产管理类代客境外理财产品QDⅡ[J].国际金融,2012(08)

[4]高丽君.货币市场基金、人民币理财产品与信托产品的泛资产比较分析[J].现代金融,2011(08)

[5]张晓波.货币基金与理财产品泛资产的区别[J].中国工会财会,2011(05)

[6]叶波.券商&专家:共解投资要旨[J].大众理财顾问,2006(11)

[7]王敏.泛资产管理的金融产品创新之路[J].金融经济,2011(06)

[8]邢成.泛资产券商集合理财路径初窥[J].大众理财顾问,2013(11)

资本运作管理办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报刊产业问题对策

当前,我国报刊的种数、发行总量、广告收入等大幅攀升,报刊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形成,报刊产业的经济实力正在不断增强。不过,报刊产业也面临着许多复杂的问题。因此,报刊产业的发展应更重视战略规划,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报刊产业无可替代的地位

当世界上第一台电视问世时,有人曾悲观地预测报刊时代即将终结。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的菲利普·迈尔教授在《正在消失的报纸:在信息时代拯救记者》一书中甚至给出了时间表:“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但事实上,即便现在网络都已普及,报刊依然保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竞争力。日本《读卖新闻》2006年10月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90%的人认为报纸是最值得信赖的信息来源。在多媒体时代“需要报纸”或“相比电视更偏爱报纸”的受访者所占比例合计高达92%。针对报纸在报道中是否注重保护个人隐私进行了调查,结果78%的人给出了肯定回答。在日本,每1000名成年人中就有634人每天都购买报纸。《读卖新闻》发行量高达1000万份。这说明,即使在互联网日渐普及的情况下,大多数日本民众还是把读报作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

从国外报刊产业数据资料来看,办刊业具有重要的地位,仍然处于发展的上升阶段。2003年,世界报业协会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年会上表示,全球范围内报纸订阅量虽有所下降,但零售额仍上升5%,每天有超过10亿读者阅读报纸。全球五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曾发表的《2001-2005年世界娱乐业及传媒业展望报告》认为,美国、加拿大、欧洲、中东、非洲、拉丁美洲和亚太地区的报刊市场将年平均增长4.9%。越来越多的欧洲、亚洲、美洲报业对传统的报业战略进行调整,发行量和赢利持续增长。

从我国报刊产业的主要指标看,报刊产业的发展也处于上升阶段。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显示:2009年全国共出版报纸1937种,平均期印数20837.15万份,总印数439.11亿份,总印张达1969.4亿印张,定价总金额为351.72亿元。全国共出版期刊9851种,平均期印数16457万册,总印数31.53亿册,总印张166.24亿印张,定价总金额为202.35亿元。报纸和期刊的定价总金额相比上年分别增长了10.62%和7.96%。据统计,2010年,我国报纸广告收入达381.5亿元,同比增长2.98%;期刊广告收入达32.2亿元,同比增长6%;报刊广告总计达413.7亿元,在全国广告营业额2340.5亿元的总份额中占17.68%。可见,我国大多数受众仍然非常重视报刊媒体,把阅读报纸作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

二、报刊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报刊产业体制改革较慢

随着报刊产业市场化运作的深入和竞争环境的改变,报刊产业管理体制对于报刊产业市场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因为行政的过多参与,导致报刊主体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大打折扣。报刊产业市场至今仍有较深的计划经济痕迹,对报刊产业的刊号、编制、投资、购并等方面控制过严,政府的审批和管理政策不够明晰,造成我国很多报刊缺乏创造力,从内容到形式,同质化都极其严重,而很多社会资本无法大举进入报刊产业。

(二)报刊产业竞争过度与无序竞争

我国报刊产业进入到了竞争环境,但竞争并不规范,出现了竞争过度与无序竞争。竞争过度在报刊产业竞争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打价格战。同时,报刊产业市场秩序混乱,竞争无序。如虚报发行量问题,有的报刊发行量虚报数倍。因为缺乏权威的数据调查机构,有些报刊还以国外一些社会组织评审的并不真实的名次来招揽受众。在这种情况下,广告主也无法准确判断广告效果。另外,报刊市场存在着很多没有刊号而发行的期刊以及很多鱼目混珠打球的报刊。

(三)报刊同质化严重,定位趋同

报刊内容的同质化,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南京、武汉、杭州等地都表现得非常突出。大多数报刊版面趋同,风格类似。对相同题材的报道趋同率高达40%以上,定位趋同问题也非常明显。尤其是都市报,读者定位都是市民,如北京的《北京晨报》、《北京晚报》,西安的《华商报》、《三秦都市报》、《今早报》,杭州的《钱江晚报》、《都市快报》、《青年时报》等,定位都没有明显的差异。很多报刊清楚自己的广告主是谁,却不知道自己的受众是谁,更没有明晰而准确的报刊定位。

(四)报刊企业规模不大,实力较弱

我国报刊产业市场化运作后,各地都建立了企业化运作的报业集团和出版集团。与全球知名传媒集团巨额的广告收入和现金流相比,我国的报刊企业规模较小、实力单薄。与法国最大的出版集团相比,该集团期刊广告年收入远高于于我国所有期刊广告收入的总和。与日本相比较,日本期刊总印量在30亿册,但按人均计算是我国人均期刊拥有量的10倍。日本讲谈社期刊年广告收入约为300亿日元,是我国期刊广告收入的1.4倍。除了规模不大,由于外部体制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报刊企业还未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导致报刊企业发展活力不够,效益不佳。

(五)广告收入所占比重过大,资本运作能力较弱

我国报刊产业的广告收入所占比例要大于西方报刊产业,而一些报刊衍生产品、多元化经营的收入要低于西方传媒。广告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过大,增值业务少,导致报刊产业收入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弱。报刊产业在广告产品提供方面也缺乏有创意的广告计划,在价格、渠道、市场推广、商业合作方面的谈判能力不强。

三、报刊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加快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

如果说报刊产业第一轮的发展是靠政府洗牌的话,新一轮的发展将更多地靠市场推动。我国报刊产业需要加快体制改革的步伐,尽快构筑适应市场的运营机制,建立以资产为纽带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政府主管部门应积极转变管理方式,变微观管理为宏观管理,促进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报刊组织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让市场在报刊组织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我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深化公益性报刊和商业性报刊的管理办法,落实报刊组织的退出机制。推进报刊企业的公司化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重塑传媒市场主体。

(二)运用资本运作战略,实现规模扩张

全球传媒产业已开始迈进一个全新的资本时代。通过适度的资本运作,不仅能够为报刊产业带来低成本外部融资,满足资金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报刊产业资本的低成本扩张与增值,改善资本结构,提升资产管理效率。借助资本运作,很多报刊实现了规模扩张。由于当前报刊产业竞争具有很强的商战性质,更加表现为实力的较量。报刊组织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品牌优势,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大胆吸收社会资金的投入。报刊产业要逐步摆脱以往对自有利润和银行信贷的高度依赖,打破单一渠道融资格局,广泛拓展上市融资、引进境内外基金、信托融资、合作开发融资等多种渠道。(三)运用差异化竞争战略,增强核心竞争实力

美国品牌研究专家大卫·艾克认为:“什么样的信息最能体现差异化,就最吸引目标市场。”差异化能让受众产生有效的认知,进而产生阅读偏好。核心竞争力是报刊品牌独特的竞争能力,它必须有助于实现受众所看重的品牌核心价值。从长期来看,报刊组织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应立足于在追求受众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向受众提供优于竞争对手并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的、为受众所看重的剩余价值的能力。这种差异化优势由于体现了受众价值导向,难以为竞争对手所模仿。

(四)运用多角化经营战略,改善收入结构

多角化经营战略属于开拓发展型战略,是报刊组织在现有经营状态下增加市场或行业差异性的产品或产业的一种成长方式。报刊组织运用多角化经营战略,可以分散风险,提高经营安全性,改善报刊产业广告收入比重过重的问题,更有利于其向前景好的新兴传媒行业或相关产业转移。以经营理念为指导,实现办报、发行、广告、拓展四位一体的运作模式。不少行业有互相促进的作用,通过多角化经营,往往可以达到促进报刊产业务发展的作用。位居日本印刷出版业首位的大日本印刷公司,在经营主业印刷业的同时,把业务扩展到包揽国际体育会议筹备、承办全国性产品展览、代客市场调查、情报服务等方面。这些新业务离不开印刷。这些新业务,不仅提供了年递增率10%—20%的收入,而且使公司原需补贴的一些印刷部门扭亏为盈。

(五)跨媒介、跨行业、跨地区发展,增强企业实力

资本运作管理办法范文第4篇

目前,云南省企业规模较小,产业结构存在“散、小、乱”的局势,产业整合已成为云南省企业上规模的一大趋势,伴随着产业整合,资金实力及管理能力将成为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加之我国资本市场目前的水平远远不能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要改变这种状况,国家正采取积极措施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并将其纳入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体系中去。

产业投资基金是指通过发行基金受益凭证募集资金,再交由专业投资管理机构运作,以获取投资收益和资本增值的一种直接融资方式。该基金的特点是:资金使用期限长,成本低,资金可直接投资公司或项目的股权,即作为项目资本金,专业团队管理,基金在条件成熟时可以上市流通,可根据项目需求多次募集。

目前,云南省企业规模较小,产业结构存在“散、小、乱”的局势,要想在有色金属、重化工、烟草、医药、旅游、农业特色产业等行业在规模上与跨国公司一争高下,产业整合势在必行。产业整合又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产业整合的资金实力,二是产业整合的管理能力。在这两个条件中,资金实力是第一位的,如果没有资金实力,产业整合则无法起步。因此,云南省发展产业投资基金迫在眉睫,具有相当的必要性和意义。

第一,提供新的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结构。目前我国金融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一个巨大缺陷,就是以银行体系为主导的间接融资占据主导地位,融资渠道过于单一和集中。从广义上说,金融体系的功能无非是在资金的富裕方和资金的短缺方之间提供一种中介功能。设立产业基金,无疑增加了一种新的融资渠道。按国家现有政策,如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在资本市场上融到的几千亿元资金,用于证券市场投资只能占10%,其余资金不允许直接投资,但可以购买产业投资基金的收益凭证,产业基金就可以根据保险公司的需求设计融资方案募集资金。又如我国居民的富余资金大都存放在银行,人们虽然可以投资于股票、债券,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波动大,极大抑制了人们的投资热情。但是随着产业基金的发展,居民的投资渠道无疑会增加。

第二,产业基金能够提供新的股权融资方式,减轻部分资金密集型行业对银行债务的高依赖形成的风险。目前不少资金密集型行业因为缺乏股权融资或项目资本金,导致许多好的项目贷不到款;有的行业对银行贷款比例过大,资产负债率高,对银行形成了相当高的依赖性,这种融资结构使得一些大公司背上了巨额债务。若这些公司的项目能获得产业投资基金的支持,自有资金比例增大既可以扩大投融资规模,又可以大大降低资产负债率和对银行的依赖。

第三,产业基金所具有的专家管理和积极股东倾向有利于资本运用效率的提高。基金作为一种投资工具,最典型的特征之一就是专家理财、专业团队管理,这有利于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和资金的监管。

第四,基金提供了进行多样化资本运作的可能。产业基金可以直接投资于项目,既可以参与部分项目的投资,获得阶段性运作的收益,又可以对整体项目、行业进行长期投资,或参与重组企业,整体收购。

如云南交通行业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就十分必要。云南省公路投资公司成立后,因其资产负债率太高,已经陷入了“高负债—高筹资成本—高存量资产—低利润—低资本储备—更高债务负担”的恶性循环。目前云南省公路投资公司的收入已远远不够支付银行贷款利息。需要用新的贷款还旧的贷款本息。因此,很难再获得银行的有效支持,也就承担不了自筹资金建设云南高速公路的责任。即便云南省公路投资公司负债率很低,银行也无法提供项目资本金和提供如此庞大的资金需求。云南修建高速公路间接融资的路子困难重重,发行企业或项目债券、BOT融资、上市融资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的项目资本金问题。而通过设立云南公路产业投资基金可能是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规模效应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云南省产业结构“散、小、乱”的特点,注定了产业整合势在必行。产业基金可有效解决云南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目前,我国的资金比较富裕,甚至是流动性过剩,但成长性中小企业仍然很难得到融资。中小企业的融资手段非常单一,一般都是依赖银行贷款,一旦中央银行采取一些调控措施,一些资产负债率较高的中小企业就会出现生存危机。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不利于中小企业的成长。加快云南省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将有利于改变这种状况,满足中小企业的资本需求,从而推动云南省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

当前,在我国发展中小企业私募股权基金的条件已基本成熟,既能从实体经济层面推动那些有发展空间和前景的企业快速成长,从而增强企业的实力,扶持新兴产业发展;也能从金融层面增加有效组合市场各种要素的金融工具,实现国内资金充分利用,以缓解当前流动性过剩的压力。

我国资本市场目前的水平远远不能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为改变这种状况,国家正采取积极措施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并将其纳入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体系中去。2006年12月30日,国务院特批中国首支私募股权性质的产业基金——渤海产业基金在天津发起设立。基金总规模200亿元,首期募集60—80亿元,它是中国本土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渤海产业基金的设立,开创了我国直接投融资的新模式和新渠道,这对于深化金融改革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建立了符合国际惯例的基金运作模式,以出资人设立基金、基金管理人运作基金资产、基金托管人保管基金资产的运作架构,为制定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办法和监管制度积累经验和创造条件;二是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增设新的产业基金,有利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扩大直接融资,改善资金使用结构,提高全社会资金使用效率;三是产业基金用于对优质企业的股权投资,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资本运作管理办法范文第5篇

2007年,国有经济呈现又好又快发展态势,销售收入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再创新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全国国有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8万亿元,同比增长20.1%;实现利润1.62万亿元,同比增长31.6%;上缴税金1.57万亿元,同比增长21.8%。中央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84万亿元,同比增长19.3%;实现利润9968.5亿元,同比增长30.3%;上缴税金8303.2亿元,同比增长23.8%。

(一)全面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

组织体系和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大部分省区市基本完成市(地)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组建。山东、江西、广西等地在组建县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方面进行了探索。重庆、河北、深圳对内设机构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国务院国资委加快企业预算管理、国有股权管理、董事会建设等一批重点立法项目的起草和出台进度,进一步推进了以总法律顾问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

国有资产经营责任进一步落实。各地总结近年来业绩考核工作实践,修订和完善了经营业绩考核和薪酬分配办法,基本形成了“考核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递、激励层层连接”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体系。国务院国资委进一步完善了业绩考核结果反馈机制、目标确定机制和薪酬管理办法,对第一任期业绩优秀和在科技创新、绩效进步、扭亏增效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中央企业进行了表彰。并推进第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各项工作,对企业负责人EVA奖励、任期奖励以及中长期激励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国有产权管理进一步规范。各地深入研究全流通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的新特点、新问题,进一步加强国有股权管理。国务院国资委会同证监会出台了国有单位转让、受让上市公司股份等管理办法,对于规范上市公司国有股东行为、维护证券市场稳定、维护各类投资者合法权益发挥了积极作用。正式启动了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监测系统,实现了与10个省市国资委和产权交易机构的联网实时监测,产权交易监管从事后静态监管向全过程动态监管转变。

财务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各地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财务预决算、财务动态监测、审计监督、绩效评价等制度,普遍加强风险管控,对所出资企业对外担保、委托理财、股票、期货等高风险投资业务加强了监管。国务院国资委加大中央企业财务预决算管理,组织开展预算编制质量审核,决算管理逐步转向重大财务事项监管。改进审计监督方式方法,委托专业招标机构对会计师事务所公开招标。指导和推动各地国有资产统计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国有资产统计工作体系。

监事会监督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各地积极探索监事会监督的有效方式,强化监督时效。国务院国资委总结监事会工作经验,相继出台了监事会当期监督、分类监督、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结果利用、监督检查成果运用等实施办法,初步建立了当期监督的制度框架,实现了从事后监督向当期监督转变。

(二)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力度加大。各地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大力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国务院国资委积极推进中央企业股份制改革,9家企业实现了境内外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中国中铁实现了主业资产整体上市。中国远洋、中国神华、中国石油、中国铝业、中海油服、中海集装箱等6家企业H股回归A股,鞍钢股份、中国船舶等12家企业境内增发、配股。

董事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国务院国资委开展的董事会试点工作有序推进,19家试点企业中17家外部董事达到或超过董事会成员的半数,3家企业进行了外部董事担任董事长的探索。实行了董事会年度工作报告制度,初步建立了外部董事人才库。一批中央企业借鉴董事会试点办法,向二、三级企业派出董事、监事,规范董事会运作,取得了较好效果。各地国有企业建立董事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项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各地着力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运行机制,增强了企业内部活力。国务院国资委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收入分配管理调控,加大了对部分高收入企业的调控力度。积极推进中央企业规范建立企业年金工作。继续推进中央企业建立健全中长期激励机制,出台了中央科研设计企业中长期激励办法。组织22家中央企业对22个高管职位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

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得到解决。国务院国资委加快推进中央企业主辅分离。截至2007年底,76家中央企业的方案已经批复,涉及改制单位5200个,分流安置富余人员86.4万人。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共移交自办中小学、公检法机构1594个,移交在职人员8.9万人,退休教师近5万人,每年减轻企业负担49.7亿元。

(三)大力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

企业重组调整步伐加快。国务院国资委加大中央企业调整重组力度,2007年有15家企业参与了8次重组,目前户数减至150家。印发了《中央企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的思路进一步清晰。

国有资本运营工作进一步加强。各地通过多种资本运作方式,提升了国有资产的市场价值。国务院国资委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试点工作进一步深化,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对中国包装总公司及下属企业的破产重组改制,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对中国唱片总公司及下属企业的托管重组改制,都取得了积极进展。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北京、上海、吉林、广东、江苏、安徽、深圳等地初步建立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国务院国资委根据《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意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对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的范围、基数、比例、申报、清算、上交等工作予以明确,组织完成了2006年度中央企业上交收益的审核清算工作。

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截至2007年底,总体规划内的2116户破产项目的审核工作已全部完成。2007年报经国务院批准共下达破产计划685户,涉及国有金融机构债权708亿元,涉及职工111.6万人。各地协调小组认真落实全国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会议精神,层层落实责任,坚持规范操作、有情操作,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保证了政策性破产工作的平稳推进。

二、2008年改革工作动态

(一)进一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二)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

(三)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

(四)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