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近期经济形势

近期经济形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近期经济形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近期经济形势

近期经济形势范文第1篇

一、本轮世界经济周期的演变及主要特点

“911”以来,世界GDP增长经历了上世纪70年代后最强劲的一个增长期。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03~2007年五年间全球年均增长4.9%;世界贸易扮演了“经济增长发动机”的角色,年均增长7.9%;跨国投资额连续四年大幅增长。从时间跨度看,如果以1983年开始的长周期和2001开始的中周期演进规律看,世界经济周期可能在未来两年进入调整期。本轮经济周期有不同于以前的特点:

(一)发展中国家经济普遍快速增长

2002年起,新兴发展中国家GDP跳跃式增长,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发展中国家占全球GDP的比重已经达到48.3%,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在贸易和投资方面,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重要性也大大上升,贸易比重已达43%,吸收FDI占全球的比重由1990年的18%上升到2006年的34%。2003~2007年,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增长了近30%,同期发达国家仅增长10%。1980年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是发展中国家的23倍,2007年缩小到18倍。

(二)新兴经济体成为本轮世界经济强劲增长的主要引擎

“金砖四国”迅速崛起。印、俄、巴西GDP总量均超过万亿美元,进入世界经济12强,中国GDP突破3万亿美元,居世界第4,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5%。在国际贸易体系中,一国的进口能力决定了它的地位和对其他国家的影响。“金砖四国”进口份额从2001年的6.3%上升到2006年的9.9%,中国进口份额几乎每10年翻一番,2006年上升到6.5%,已经超过日本。“新钻11国”保持了5%以上的年均增幅,引资、出口和人均收入都有较大增长。中东欧国家经济也持续强劲增长。

(三)新兴经济体占世界能源资源消耗比例大幅度上升

世界能源消费长久以来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及少数后发工业化国家。在本轮经济增长周期中,由于中印等新兴工业国重化工业的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耗量大幅度上升。从2004年开始,亚太地区的能源消费,已超过北美和欧洲,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地区。目前中国是全球第2大能源消耗国,印度是全球第5大能源消耗国,2006年中国的能源消费占到全球的15%以上。国际能源机构《2007年世界能源展望》指出,如果不采取限制措施,未来20多年内世界能源消耗量将剧增55%,其中大部分是由新兴经济体的消耗增长引起的。

本轮世界经济周期还有以下特点:首先,国际产业转移加快。2003~2007年,国际直接投资年均增长达到29%,远高于同期世界GDP和货物出口增速。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的驱动作用进一步强化。2000~2007年,世界货物贸易量年均增长5.5%,两倍于同期世界产出的增长,世界服务贸易额年均增长12.7%,世界贸易依存度大幅升至60.8%,表明国际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次,区域合作发展迅猛。截至2008年2月底,以自由贸易区为主的区域贸易安排199个,80%以上是在10年内出现的。再次,经济民族主义抬头。贸易投资自由化,带来了竞争的平面化。各国、各产业在全球化中获利不同,导致一些主张保护国家利益,反对外来资本入侵的声音甚嚣尘上。

二、本轮世界经济周期面临日益增多的重大结构性问题

(一)能源原材料紧张、价格上涨,全球通胀压力上升

2001年以来,原油价格连续突破30、50、80、100、120、130、140美元/桶。铁矿石价格上涨了2.89倍,2007年我国铁矿石进口综合价88.22美元/吨,比2002年上涨了2.69倍。国际铜价从2002年的1 800美元/吨涨到2008年超过8 000美元/吨。原油和主要原材料价格高企,发达国家滞胀风险加大,新兴经济体面临巨大通胀压力,通胀呈全球化趋势。据世行统计,全球CPI从1月的3.9%上升到3月的4.1%,发展中国家从7.6%上升到8.4%。

(二)农业和食品供求格局发生根本变化,粮食瓶颈凸现

本轮粮价上涨,迄今已连续28个月,波及几乎所有农产品。自2007年以来,小麦上涨112%,大豆上涨75%,玉米上涨47%。小麦和玉米价格达到近十年来的最高价位。目前,粮价高涨已经形成局部性粮食危机,许多国家已经出现社会动荡,不仅对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形成挑战,而且对政治稳定构成严重威胁。但由于土地资源有限、气候变化、供给增长缓慢、消费增长迅猛以及粮食能源化等因素,粮价高企将长期化。

(三)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加大,全球气候问题日益严重

气候变暖将给世界经济带来非常不利的长期影响。过去50年全球CO2排放量增加了3倍,物种灭绝率比历史快1 000倍,污染导致湖泊和海洋出现无生物地带,1/3地表面临沙漠化的危险。近年来,极端天气灾害频发,水涝、干旱、台风等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个别小岛屿国家出现因海平面上升而不得不移居现象。鉴于此,一些国家逐渐有意识地把资源、环保、人口流动等问题与国际贸易和投资挂钩。在可预见的将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进程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能否解决、如何解决。

(四)世界经济贸易失衡日益严重,保护主义抬头

当前全球经贸失衡突出表现为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与亚洲新兴经济体以及石油出口国的庞大贸易顺差。2006年美经常项目逆差占到全球总逆差的59.6%。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占全球总顺差的17.3%。全球贸易的巨大不平衡导致贸易保护主义不时抬头,特别是发达国家带有政治歧视性的贸易保护主义正在形成和泛滥,“经济民族主义”、“国际经济安全”等成为全球经济保护主义的新形式。贸易失衡和保护主义势必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影响未来的可持续增长。

(五)全球虚拟经济过度膨胀,金融风险日益累积

2007年底,全球金融市场市值超过516万亿美元,是全球GDP的10倍以上。国际市场每天流动资金2万亿美元,其中98%是投机性很强的游资。大量过剩流动性对世界经济构成严重威胁。次贷危机是美国等发达国家金融风险的集中宣泄,越南出现金融动荡,则是国际金融风险进一步向新兴经济体扩散、传递的先兆。

(六)国际经济货币协调体制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

当前,投机资本和热钱流动加剧全球商品和资本市场波动,次贷危机扩散与蔓延反映了全球金融监管和协调机制的缺失。美元持续大幅贬值,全球流动性过剩等,给发展中和新兴国家带来巨大挑战。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加强国际金融与货币的协调。当前以IMF、WTO、WB为主的国际经济协调机制是二战后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形成的,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发展。对此,我们应认识到:一是全球性国际经济组织的协调作用下降。IMF面临着多方面改革的压力。WTO也存在着各种制度缺陷,谈判成本日益上升。二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使七国集团的协调性降低,近年来美国的单边主义倾向更加剧了这种趋势。三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政策协调中的作用逐渐增强。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改革现有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建立有效的新型国际管理体系以充分发挥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作用、共同解决世界经济中的问题迫在眉睫。

三、本轮世界经济周期正在进入结构调整

(一)结构性问题的不断累积对世界经济基本面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以美次贷危机为导火索,随着世界经济深层次结构问题的不断累积和引爆,世界经济贸易面临日益明显的下行风险。联合国的《2008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中期报告预测,世界经济2008年将增长1.8%,美国经济增长-0.2%。据5月WTO报告,2008年世界贸易量增速将从去年的5.5%降至4.5%。全球范围内通胀趋势日趋严峻。根据IMF的最新预测,2008年发达经济体的通胀率为2.6%。新兴发展中经济体中,非洲为7.5%,中东欧为6.4%,亚洲为5.9%,中东地区高达11.5%

(二)世界经济的可持续性正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短期看,为解决次贷危机,美欧等经济体不断降息和注入流动性。在加强稳定性的同时,也加大了通胀压力。大量投机资金转入大宗商品市场,与供给约束一起,成为推动商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力量。最终流动性泛滥和全球通胀只能靠紧缩货币解决,而货币紧缩必然使世界经济增长的持续性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长期看,由于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发展,廉价能源时代可能一去不返,世界经济正在遭遇日益严重的资源和生态环境瓶颈制约,现有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三)未来一两年世界经济可能发生重大周期性变化

从2002年开始,本轮增长迄今已持续6年之久,根据经济周期理论,2009年左右可能将是本轮世界经济长周期和中周期下降期的开始。全球经济形势或许迅速发生逆转,新一轮深刻调整可能拉开序幕。

(四)发达国家可能率先发生转折

美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美国就业、实际收入、工业产出和贸易销售都已出现盛极而衰局面,美国经济难以改变放缓甚至衰退趋势。美国5月份失业率升至5.5%,升幅创1986年2月以来之最。美国经济有可能出现L型衰退。日本和欧盟经济二季度已经出现负增长。

(五)发展中和新兴经济体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周期性调整

首先,发展中国家经济没有与发达国家脱钩。发展中国家这一轮增长在最终动力上仍严重依赖于发达国家的市场和投资,亚非拉国家一半以上的出口是以欧美为目的地。发展中国家70%以上的绿地投资来自发达国家。其次,未来发展中国家经济持续发展面临众多挑战。一是外需不足导致出口回落。二是外来投资会出现调整。2007年,美、日、德对华投资就分别下降8%、26%和60%。三是能源原材料约束日益严重。发展中国家能源原材料需求刚性,据测算,油价每涨10美元,发展中国家整体经济增长下降1.5%。四是输入型通胀压力加大。全球新一轮通胀将大幅增加发展中国家的食品支出负担和输入型通胀压力。五是外部压力日益加大情况下,产业结构升级和宏观调控难度加大。在资本、技术、基础设施水平总体偏低的情况下,短期内被迫向技术密集型经济转型,制定节能减排新标准,发展核能、生物能源等高新资源,使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尤为严峻。六是金融风险累积。国际热钱持续大量流入新兴市场,使之流动性过剩,虚拟经济泡沫不断累积,有的还出现贸易逆差扩大、国际支付问题显性化等货币危机的先兆,值得高度警惕。

四、应对世界经济周期调整的措施

综上,本轮世界经济周期性调整在所难免,既有温和调整和局部衰退的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硬着陆导致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世界经济能否顺利走出低谷,主要取决于:美国经济自我调整的能力,美元贬值的幅度,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全球范围内通胀的发展态势,新兴经济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成效以及国际经济协调的有效性。

(一)美国等发达国家应该承担重要责任和义务在发达国家扩张性货币政策下,世界经济长期失衡和流动性过剩是本轮经济放缓的根本原因。美元贬值以及次贷危机以来,美联储继续刺激流动性泛滥引致连锁反应,已使通胀演变为一种世界性的危机。美国货币政策应真正服务于本国乃至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若能率先加息,将是全球协调解决通胀问题的关键之举。

(二)全球动员,推动结构性问题的解决

在全球化背景下,货币政策的外部效应日益明显,各国应该以全局性的眼光与全球责任感,在检讨本国货币政策的同时,积极寻求货币以外的其他政策渠道缓解通胀问题,切实解决世界经济的长期结构性问题。

(三)加快改革现有国际经济金融协调机制,防范国际金融风险

在21世纪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中,为推动世界经济协调发展,有效防范和科学监控国际金融风险,发达国家必须加强与中国等新兴发展中经济体的合作和对话。

(四)发展中和新兴经济体应加快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

全球的能源供应和环境承载量无法支持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发展中和新兴经济体应有序加快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与发达国家共同努力,积极应对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

(五)积极推动新一轮多边谈判,抵制贸易投资保护主义

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尤其需要各国加强合作,相互开放市场,推动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投资活动带动世界经济走出衰退阴影。各国眼光宜放长远,积极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加强全面经济技术合作,推进多边贸易规则谈判顺利进行,以取得实际成效。

近期经济形势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投机 经济贸易

一、简述和理解投机的概念

从说文解字上去理解“投”有扔、抛之意,又有放下、进入、发送之说;“机”是指事物发生的枢纽、中心环节,即机会、时机等。关于投机,我们不想从其他广义上去延伸,也不从政界或学术界等方面去探讨,在这里我们只想从商界中去理解它的含义。长期以来,投机在过去乃至到现在,一直带有贬义的味道。

投机之人不得人心,这是多年的环境和印象已在人们的内心中被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在六、七十年代,投机者更是习惯以“投机倒把”被冠名,甚至是一种罪名,属扰乱社会市场秩序、破坏安定团结、地富反坏右范围。时至今日,投机这一词或事,还没有彻底翻身,仍属旁门左道、不能堂堂正正拿到台面上来。眼下又出现了一些新名词,如炒作、营销、直销等,实际上我个人认为,它们都是投机的代名词或与投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性质都是一样的,其实就是投机。

用国文来解释,投机即投入人力、物力、精力,抓住商业或贸易机会,最终获得最大的利益。更深层次的理解,投机就是一种经营的手段、经营策略,投机更应该是一种生产力!

投机是一种商业行为,那么,企业如何去投机、如何去发现投机的机会呢?

二、投机的决策者决定了投机的过程和结果

(一)如何发现投机的机会,企业决策者是关键

时下,中国的GDP每年以接近10%的速度增长,外汇储备、进出口贸易直逼世界头号强国美国。即使是这两年的世界经济形式不景气,中国的经济依然呈强势增长,大国地位突显,这是大的环境。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国内当今很多企业的不足,如没有技术核心、没有市场竞争力等,无论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有企业,不要说有百年历史的企业有多少,就是几十年历史的企业也是凤毛麟角。企业的破产、倒闭,无外乎有国家的政策、法规、经营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但我国企业的大多命运是掌握在企业的领导者手中,企业的决策者是直接导致企业兴衰的关键。

(二)企业决策者的综合素质决定了投机的成功与失败

1.投机的决策者要有敢想的创新能力

决策者自身素质的优劣,决定了这个企业能否持续发展,能否经得起市场考验的关键,企业决策者的性格、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命运!国内很多的知名企业家有很多是以打工者身份走向成功的,有的更是从小商小贩走向成功。但他们的成功都是常人没有看到、没有想到、当然是更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这里有成功的代表人物,如“巨人集团”的史玉柱,他投机的是保健品,以滔天巨浪般的广告宣传作为投机经营手法和策略,成为保健品行业的“巨鳄”,虽因资金链的问题使第一次初建企业倒闭,但他又以“脑白金”的经营模式又一次以复制的方法,即广告战略再次取得了罕见的成功,这次成功也书写了他本人新的营销传奇和人生传奇,他的成功“投机”点放在了广告的宣传上,使全国人民都知道了他的“脑白金”、他叫史玉柱。

有网络能人之称的阿里巴巴总裁马云,开始创业只是一个打工仔,他想办一个以商业贸易为平台的网络,于是就先网络了他所看重的几名同事,自立门户成立公司,而他的第一次董事扩大会议就是在他自己家的十几平米客厅里召开的。在这次会上,他就像是一个狂人,大言不惭的宣称如何在世界做大,如何拥有几亿网民,如何分得几亿资产……在那个当时,如果能把会场画面转切到现在的网络上,会有很多人说马云是“疯了”,是一个彻彻底底、每天在做发财梦的神经病,而我们现在再看马云这段录像,他所说的话又是何等的有魄力、有胆识!对市场的前景和判断又多么的有前瞻性和预见性!对网络行业又有何等的理解、何等超前的想象力!

许多成功者或者伟人,他们的思想观点都有超前性,而这些思想和观点在当时却往往得不到认可,甚至这些思想和观点受到社会的讽刺和讥笑、批判和打击、有的还造成了人身伤害的悲剧,这样的例子太多,所以,当今的创新者或企业的领导者要具备超强的胆识和抗压能力才行,敢想是第一要素!

当然,敢想不代表幻想。要想完成一项商业投机,一定要谋定而后动。从大的方面说一是要了解国内的形势,包括政治、政策、法规、市场经济等,千万要记住,在这里要指出的是不要做违法、违规的事,也不要搞“球”的事,不能盲目的去想,要通过国内发生的事、更重要的是还要通过当今国际的经济发展趋势,就产品、行业、新事物等多种形态去发现投机的机会,把想象变为现实,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可行。

2.投机的决策者要具备敢做的能力

投机是想或是策划出来的,更是靠做出来的。企业的决策者能够发现投机的机会,这事关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怎样做、如何做的问题。一次投机机会不是靠一个人来完成的,应该说这是一项系统工程。

3.投机的决策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口才和沟通能力

当决策者发现了投机的机会,除了最重要的核心问题不能泄露外,大体的经营构想、操作模式等必须得到整个团队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才行,那又靠什么达到这一目的呢?那就是口才!决策者必须把自己对整个市场的分析、预测、前景以及未来的发展,要全方位使自己所领导的团队得到了理解,把自己的自信、欲望、成功的信念在自己的每一句话当中传递给每一个人,让他们知道:你会与他们一起取得成功、他们愿意与你一起成功,成功往往来源于欲望、来源于希望、来源于激情!

4.如何完成和实现投机过程的执行力

无论实施何种商业投机,或大、或中、或小,都离不开人、财、物这三大要素,而人的要素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何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是考验企业决策者的关键要素。

企业大致可分为高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员工三个层面。他们的能力绝不是整齐划一的,我们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类是让干啥就干啥的员工;二类是让干啥会干啥的员工;三类是让干啥会干而且热爱干的员工;四类是让干啥不会干啥的员工;五类是让干啥而啥也不干的员工。上述这五类员工的分类都可以在高级管理者、基层管理者、还有普通员工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那么作为企业的决策者,如何安排人、使用人就显而易见了,领导者要有力排众议、敢用有争议的人才,俗话说:“不遭人妒是庸才”如何大胆使用这样的人才要看领导者的眼光,没有办法,这个世界的任何时代、任何角落都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和事实:千里马多、伯乐少 。在用人方面决策者要注意:

(1)如何培养高级的管理人员,这又是企业决策者需要解决的重要命题。就我们目前面临的实际情况来看,外贸企业的发展有时是靠企业的决策者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大部分的企业盈利,还是要靠基层骨干来完成的。进出口贸易或是每一次业务的成功操作和发现,大都是由各个业务部门的主管或是业务员独立完成的。如果让他们能够发现投机机会,首先要做到组织他们、启发他们、支持他们、帮助他们,这是企业决策者要进行“意识职位”的转换。由原来的领导决策者变为服务者,这叫领导艺术,也叫领导力。

(2)培养好员工,有独立的工作能力。做国内或国际贸易的一般都是从小单子、小业务开始做起,也就是小的商业投机行为,而完成一次投机行为的操作,说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也并非易事。业务员首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了解本行业的特点及操作流程,其次要有市场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能够发现商业机会和投机机会。这可以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变化、市场信息、业务品种等来决定自己的目标要干什么。再就是自身的操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这方面主要体现在利用网络操作或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寻找投机机会,实际上最主要是体现在沟通上。

每年国内国外都将举办规模和档次不同的展销、展览会等,少则几十人多则几万人,理论上说每次参加会议,应该每个业务员至少有一次商业机会,因为偌大的展览会有上万人都是来谈生意、找生意的,但能够拿回业务单子并实际能够操作的少之又少,就更不用提那些长期合同、常年订单、规模较大固定的业务单子了。为什么我们派出去的业务员拿不到订单?首先原因之一就是得不到客户的认可!

做业务或寻找投机机会大多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印象上,个人的影响力和个人的魅力尤为重要。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不仅要注意自身的修养更要注意对员工的全方位培养。

(3)如何让企业的管理制度保证投机的成功。企业的制度就是规范员工的行为,是为企业达到经营目的而定制的,可以说所有的企业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制度,但在实际的管理运行中,实难发挥作用。有些管理制度或是绩效考核如同虚设,无法在实际业务中得到实施。而也有的企业用拿过来的他人制度生搬硬套,不切合实际,做事情都按流程办事,结果是制度和绩效考核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和枷锁,束缚住了企业的发展,也会因机遇的时效性而丧失了许多成功的机会。我们大家都知道机会和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一旦遇到而又不及时采取果断的行动,只能是与机遇无缘或抱憾痛惜,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制度是手段而利益才是企业真正的目的。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三、投机具有世界性、社会性和区域性

投机有时能够造成世界性和整个社会性的震动,或繁荣、或灾难。发生这样的事情和人物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像有股神之称的巴菲特、投资金融家索罗斯等,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将受到全世界金融、商业、物流、贸易、资源等各界的广泛关注,因为就是他们的一句话或一次资金的流动,准确的说就是一次商业的投机行为,就会引起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震动,有时对一个国家和地区就是灾难般的打击或影响。由泰国而引起的亚洲金融危机风暴至今还未平息,仍使我们记忆犹新、心有余悸……而投机的结果必然带来两个后果:一是投机方大获全胜,跟随的“余孽”也收获颇丰;另一个是灾难降临,破产倒闭或苟延残喘……当然,我们也不能说这是索罗斯等投机商在违法、巴菲特等人在作孽,指责他们没有道德或没有良心……客观和公正的讲,他们也是在按经济规律办事,是他们发现了赚钱和投机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他们发现了市场经济的投机机会,然后去实施操作,结果是他们把握住应该把握的机会而且还达到了目的。实际上他们又是世界上最成功的金融投机家,这一点我们任何人不能否认!他们的所作所为我们不应该去憎恨和不齿,却应该好好向他们去学习,学习他们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判断和掌控能力,同时,找出本国本地区在整个经济运行领域存在了那些漏洞,提高金融预警能力,防范可能再次发生的投机行为给自己的企业带来威胁,堤防其他金融、商业、贸易等整个经济运行体制不再发生“地震”等灾难。

四、投机的时效性和阶段性

上述谈到了金融危机,投机商们的操作手段就是将他们的资金或投资披上合法的外衣,全部涌到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行大肆操作,造成经济繁荣的假象,实际上就是炒作或是泡沫经济,最终是自己渔翁得利。所以各国、尤其是我国目前严格控制各种热钱涌到我国的行为,不是再像以前那样,把热钱看成是一种繁荣,因为我们已知道和了解了热钱过多的涌入会使本国的经济受到影响,故加大了防范措施。类似亚洲经济危机再爆发的可能性今后就会大大减少或是很难出现。所以说,投机也需要把握时效和阶段性。

五、投机的行业和类别性

我想说说目前最热门的话题―――房价和房地产行业。在2010年初以前,国家在没有控制房地产行业发展过快之前,开发商只要上缴一部分少量地产税及押金、房子还没盖、地也没平整,开发商就可以自己提前设计一楼盘,直接按图纸面积卖房收钱。这种办法说是空手套白狼也差不了许多,所有房地产商都是这样搞。再譬如大蒜投机、绿豆投机、普洱茶投机、还有煤炭等产品的投机,短短一个月就涨价50%、一倍、甚至几倍的价格。所以,网民给这些有名的投机行为称其为:“蒜你狠”、“豆你玩”、“煤超风”等很是形象并有些讽刺的意味。所有这些叫什么?叫投机?叫炒作?叫运作?要我说,这都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存在即合理。当然,上述这些方法的运作可以说是有人哭来有人笑,哭者只能说明你没有前瞻性,没有对市场的判断,你只有哭、赔本或者倒霉的份;相反,那些获利的,他们是拿到了正儿八经靠自己的智商赚到了你的钱。所以,在这个社会上亿万富翁经常诞生,同时,亿万的“负翁”也在催生,不可避免。

六、投机有利企业获得利润,也利于社会进步

显而易见,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是每一个企业的最终目标。有的企业几年甚至是几十年没有成功的投机机会,不是这些企业不想投机,而是他们没有能力去发现机会、把握机会、去全力操作这样的机会。而有的企业却能有这种能力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投机机会,这些企业就会获得新生,得到发展和进一步壮大。企业就是在这种市场经济变幻莫测的风浪中挺过来才有今后发展的基础和本钱,经不起风浪必定会被淘汰,这就是市场规律和残酷的现实,这也是市场经济的进步和完善,同时,也是社会的进步。因为我们全社会有了一群企业精英,经常能够在当今经济一体化市场经济严酷的条件下还能够一次次出手,成功地完成一次次的投机,这说明他们就是市场经济的强者,而强者中的企业产品就会有销路、员工的工资就有保障,企业就能长期生存,社会就能进步,国家就能越来越强大。所以,企业就要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完成不同的投机或者是在跟随他人的投机中获利,或者是在他人投机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下仍保以生存、保持不败,这样的企业才有生命力!

七、投机的不利因素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投机也有它的负面影响。

(一)投机会造成物价上涨或降低,给地区和行业或整个经济链带来影响

如上述所说的煤炭、石油涨价等牵一发而动全身,那些能源性的产品涨价必然带动相关产品的涨价,无形中也会带动其他产品、物流、人工等全方面的提价,这会给社会经济平衡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当然,对实际民生影响不大、也构成不了威胁的大蒜、豆类产品等的涨价,只能造成阶段性的影响。但影响的作用不容忽视,如果处理不及时、不到位,也会造成物价不稳,打乱地区或市场的平衡和供求关系,直接影响到了老百姓的经济利益和日常生活。

(二)投机的后果会造成企业倒闭、员工失业、社会的不稳定

当然,我们也应在这些社会失衡的问题中,吸取教训。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经济的再平衡是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重点提出了我国今后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关心民生问题,要让老百姓有尊严的生活。

无论是我们要得到什么,我们都要为了得到而付出成本。在投机过程中,我们前面已着重描绘了因投机而获利的企业和个人,而我们也要提一下那些因投机而失败破产倒闭或是开不出工资、发不了奖金、产品卖不出去的企业。这些企业的员工如何处理、如何安置,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各级政府的保障作用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行,不然这一大批人要么变得一贫如洗、要么没有工作、没有经济来源,只能选择等待,这一点千万不能忽略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贫富两极分化的矛盾就会进一步增大,进而达到激化,这不利于我国目前所提倡的稳定、和谐的大局,这些问题,同样值得我们关注,并进行深度探析,应该加以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对中国可以说是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我们绝不能轻易再让这种事情重演。

针对目前飞涨的食品价格和其他产品的炒作,虽然有投机、炒作的行为,也有些人认为是新富起来的人数增加太多、闲钱太多的原因。

(三)投机对国家制定企业经营的法律法规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要不要出台政策或法规来限制相关产品和价格以防范投机行为呢?我当然相信有,但一定是不够健全和完善。应该辩证的看我们国家现有存在的问题,国家现在提出要加强什么、提高什么,就是这些问题的实际状况做得不好,如平衡、协调、物价等,要在这些词语上加一个“不”字,就表明了我们国家目前的实际状况,我们应该勇于和敢于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所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对我国现有的经济形势任重而道远。要让企业通过法规知道哪些投机业务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做了是违法。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对于世界的经济和贸易的影响已不容忽视,并且已开始用一些中国特有的、以前也是从未有过的经济方式进行着尝试和探索,也经常因为我们的水平低,属“初级”水平的经营招数,使我们国家的许多资源性的产品始终被国外所控制,无论是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我们的企业根本没有话语权,处处被动,给我国经济造成极大损失,最具代表性的如进口铁矿石、石油等,出口产品的稀土以及一些农副产品,虽然我们采取了诸多反制手段,但收效甚微。

虽然我国的经济取得了生机勃勃、鼓舞人心的良好数据,但更应该看到的是中国的前进速度和整体实力的提升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要想持续发展,中国必须更加公平、更加负责的执法,以缓和经济飞速发展和增长带来的社会矛盾。我们注意到了上述的政策制定和相应的经济手段,我们也应该注意老百姓注意关心的,如:腐败、住房、物价、收入等问题,这些也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

近期经济形势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基金经验

随着加入WTO的承诺的过渡期结束,外资银行纷纷进入我国,使得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从国内来看,目前全国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经济出现过热的苗头。面临外资银行管理经验丰富和资金实力雄厚的挑战,面临国内高储蓄率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我国商业银行应该怎样应对这些风险?笔者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应借鉴国外商业银行基金经营业务管理的经验,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与其进行竞争,积极参与基金经营业务管理,从而获得新的效益增长点。

一、国外商业银行参与基金经营业务管理的现状

投资基金作为一种社会化的理财工具,必然与作为金融市场主要中介的商业银行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国外投资基金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历程,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发达国家和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各国的法律和经济政策逐步放宽,商业银行与投资基金进入了全面合作的黄金时期。

发达国家成熟的资本市场为商业银行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长期的资本运作中,商业银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与投资基金的长期业务合作,在收入结构、业务范围、参与形式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1.国外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以美国为例。1984年~1999年间,美国银行业非利息收人占纯营业收入的比重,在资产规模大于10亿美元的银行中从16%上升到26.8%,在资产规模小于10亿美元的银行中这一比重更是由29%上升到46.2%,而其中构成非利息收入的一个重要部分正是投资基金收入。作为美国最早从事基金托管业务的道富银行,20世纪90年代末其托管和管理的基金资产达6.5万亿美元,在其收入构成中,机构投资者服务收入占71%,投资管理收入占20%,而存贷等传统业务收入仅占9%。

2.国外商业银行参与基金业务的范围迅速扩大。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参与基金业务有一个过程,早先的商业银行只能作为基金受托人介入投资基金业务,监督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运作,基金业务范围相当单一。随着金融一体化与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兴起,商业银行参与基金业务的范围不断扩大。现今商业银行已有能力向投资者提供多元化的基金服务,包括基金咨询、托管、融券、投资管理、现金管理、绩效分析等,基本上涵盖了基金管理公司的业务范围。

3.国外商业银行参与基金经营业务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商业银行原先作为独立的法律实体,与基金或基金管理公司签订合同进行业务合作,其本质是一种委托契约安排。随着商业银行跨业经营步伐的加快以及与基金长期合作取得经验,商业银行意识到要提高经营效率,必须开展多元化服务,于是开始大规模参股基金管理公司,有条件的银行甚至直接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或直接进行基金管理业务,其参与基金经营业务的方式由契约式合作逐渐向股权式安排过渡。

二、对我国商业银行参与基金经营业务管理的启示

随着近几年来我国居民闲散资金增多,储蓄率日益趋高,商业银行基金管理成了学术界关心的话题。我国商业银行完全有条件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借鉴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参与基金经营业务管理的经验,可以得到如下有益启示。

1.它直接有利于建设和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后,可发起各种专门类型的基金,包括货币市场基金和各类债券型基金以及股权投资基金。这几种基金可适度交叉,当前阶段可以侧重于债券型基金。利用商业银行客户资源、网点、资金运作、基金托管、结算等优势的优势,投资次级债券、金融债券、资产支持证券以及企业债券等固定收益证券,吸引个人投资者购买。这样一来,今后除了股市之外,还可以通过债券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能够减少股市扩容的压力。在条件比较成熟后,商业银行可以进一步发起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带动产业投资基金和股票投资基金的发展。因而,允许商业银行涉足基金业务,有利于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调发展,能够直接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与发展,为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奠定坚实的市场基础平台。

2.就商业银行本身来讲,这项改革措施显然有利于稳步推进商业银行改革,通过分流部分储蓄资金来减轻银行业所背负的风险,增强银行机构的竞争能力。近期颁布实施的《证券投资基金法》、《商业银行法》已经为商业银行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奠定了法律基础,尽管中国在一段时间内仍要坚持分业经营与监管的方针,但法律并不排除“法人分业、集团综合”的模式,已经有的中信、光大、平安等带有金融控股公司雏形的机构,就是通过设立金融控股公司设立不同经营机构来经营不同金融业务。同时,商业银行尤其是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几年来开办基金托管和代销业务,积累了不少业务经验,已经具备拓展基金业务的基本管理素质与技能。

从长远趋势看,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将大大提速金融控股集团模式的发展。从近期来看,银行拓展基金业务,能够有效稳定客户资源,适当弥补客户分流带来的存款损失,增加银行非利息收入,逐步减少和国际银行间的差距。近年来由于大力发展证券投资基金,银行储蓄在明显分流。允许银行自己设立基金公司,则可以增强银行机构的业务手段,把客户留住,增加银行收入。特别是现在国内银行的收入来源太单一,主要靠存贷差。发展基金业务将使银行在稳定客户资源的同时,又能改变银行收入的结构。这对银行来说,显然是一大利好。

近期经济形势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经济;企业;现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特别是在我们经历了几次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的商业信用危机依然较为严重,企业运营风险也不断加大。企业要想在复杂的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就要控制好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特别是企业现金流的管理水平。只有提高了企业资金的运转率和利用率,才能够更好的控制运营风险,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趋势。

一、现金流量的定义及现金管理的重要性

现金流量是指企业在在一定时期内的现金及其等价物的流入、流出总量,即按照现金收付实现制,通过投资融资活动、经营活动、非经常性活动等经济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及流入及现金总量的总称。现金流量除了包括现金,还包括银行存款及企业持有的易快速变现、流动性强的等价物。

所谓“现金为王”,特别是在金融风险不断加剧的今天,“现金至上”的理念越来越被认可和重视。企业现金管理不仅是资金管理的重点和中心,也是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保障和基础。作为流动性最强、控制风险最高的货币资金,一旦出现收入最终无法表现为现金流入的情况,企业的诚信也会遭受巨大的质疑。企业通过对资产的盈利性和流动性进行权衡分析,能够正确评价企业的利润情况,根据企业的具体运营状况和阶段,合理有效的做好现金收支安排,保障资金链平衡,使利益最大化。同时,决策者根据财务的现金流量信息,能够充分的预估企业的财务可弹性、债务偿还能力、运营风险等情况,充分发挥财务控制的作用,作出重要的决策。所以说,企业必须做好现金的管理控制。只有做好现金流量的管理监控,才能够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和长远发展。

二、目前我国企业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1]

2.1企业对现金管理控制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现金流的控制意识和管理意识还比较薄弱。企业的管理层缺乏一定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意识,其他企业采购人员、销售人员、生产人员等工作人员对现金管理基本认识不足。缺乏对财务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也就不会关注发展过程中的现金流问题,更无法通过对现金的流入、流出信息的分析,对企业的现金流及发展进行预测。

2.2市场风险预警体系和现金管理控制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

因为对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企业缺乏风险意识,仅仅是靠财务人员凭经验对企业发展进行估计,没有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风险分析评估制度,也没有成立专门的风险预警管理部门或机构对企业进行监控管理。对于企业的现金管理,也缺乏一套管理控制体系,导致了虽然账上利润十分可观,却无可用现金,资金周转困难,阻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生产活动。或者账上利润不多,但却有充裕的现金,企业对现金的使用监控不严,阻碍了企业长远目标的实现。

2.3流动资金补偿不足,利用率有待加强

有些企业盲目投资扩张,将资金投入到收益低、回收慢、风险高的项目中去,导致企业过多的资金用于长期项目,造成了流动资金无法及时补偿,打破了企业现金运转的良性循环,加剧了财务风险。另外有些企业存款较多,造成了现金沉淀,无法合理配置,充分发挥现金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有甚者将现金存入某些金融机构,获取高息,但极容易出现存款到期无法回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另外,很多中小企业为降低成本,大批量采购原料,造成了经营性现金被大量占用,无法及时周转存货。这些都降低了现金的利用率,阻碍了公司正常运转。

三、企业进行现金管理的建议

3.1营造现金管理控制氛围,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企业上下要通过各种手段,强化财务管理意识,营造现金管理氛围。企业管理层要充分认识到现金流管理对企业发展经营的重要意义,其他工作人员也应提高基础认识,积极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现金管理控制。作为财务工作人员,要通过培训学习,更新财务管理知识,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和道德素质。一方面要通过专业的分析,进行风险预估,为企业发展提供依据,另一方面,通过财务控制,保障企业现金安全,抵制并制止各种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

3.2建立健全企业现金管理内部控制体系[2]

3.2.1加强基础管理工作

要通过对企业现金账务及银行往来账务的管理,及时了解企业现金情况。要充分利用商业信用等形式拓宽融资渠道,同时还要了解应收账款的情况,保证没有或者是少有“坏账”,保障自由资金。要通过企业现金流量、销售情况、库存情况、应收账款情况,合理、科学的安排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率,降低使用成本,打好现金管理工作基础。

3.2.2建立健全市场风险预警体系和现金管理控制体系

要成立企业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及时有效的分析影响现金流的问题。通过专业人才组成的风险管理部门或者委员会,企业在投资过程中、财务管理过程中将面对的风险进行认真分析评估,完善企业风险预警系统,将以最小化的风险换取最大化的利益。通过在会计系统和其他内部监控报告系统中增加企业现金流等项目,强化对现金流的监控。企业财务部门要做出现金流分析报告,审计部门要强化审计职能,加强对企业现金留的监控,保障企业合法、有序的进行现金收支,保持流入流出平衡。

3.3加强编制现金预算,提高资金利用率

对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来说,其融资渠道不多,筹集资金的能力还不高,因此更需要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做好现金预算。通过现金预算,全面掌握企业现金流入、流出情况,实现现金收支差额部分的平衡,及时补足余额。同时根据诸如获利性指标、流动性指标、弹性指标等财务分析指标分析企业现金流量,合理配置企业闲置资金,科学的规划企业采购,避免资金占用、浪费,有效的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

总之,企业要充分认识自身的优势和补足,多措并举,提高现金管理能力和财务内控能力,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竞争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良性发展,不断壮大。

参考文献:

近期经济形势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商业银行;企业文化;路径选择

2008年全面爆发的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进入寒冬,如今它所带来的影响不但还未消除,而且正在继续深化。在这场由次级贷款引发的金融危机中,商业银行体系的稳定性遭遇严峻考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作为影响商业银行稳定性的一大重要因素,值得引起人们的深思。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商业银行在长期业务经营和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并被企业员工普遍认同和遵循的,它包括价值观念、企业精神、思维方式、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企业形象以及全体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荣誉感等,是独具金融行业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体现。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商业银行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一种以凝聚人心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

一、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特点

(一)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普遍性

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是普遍存在的,有商业银行的地方就有企业文化,且各行分支机构必须与总行在经营理念上保持高度一致。企业文化不是商业银行中的某些人所特别享用的,而是全体员工共同拥有的。

(二)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多样性

企业文化的存在形式具有多样性:它既有有形的部分,如企业的规章制度、独特的品牌形象等;也有无形的部分,如广为流传的企业口号、员工的言行举止等。

(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独特性

企业文化蕴涵着商业银行自身鲜明的特点,这种特点既来自于银行本身,也反映了社会、时代乃至历史的变迁。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信贷等业务的特殊行业,其企业文化还具有风险文化和信用文化的特点。

(四)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传承性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在实践中慢慢积累起来的,是无法一蹴而就的,而良好的企业文化会世代相传,并在这过程中不断积累完善。

二、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一)强化商业银行的内部凝聚力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优劣关系银行的长远发展,涉及员工的个人利益,且存在于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培育员工的价值观念,并促使员工自觉用既定的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激励全行员工拼搏进取,起到了内部向心力的作用。

(二)增强商业银行的行业竞争力

当前,金融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家银行都以争夺市场份额为竞争的主要目标。在全球金融不断革新的形势下,许多银行在常规业务以外拓展了许多延伸业务,以此来提高自身的市场占有率。而面对众多银行经营业务大同小异的情况,企业文化成为了商业银行可另辟天地的重要部分,是商业银行竞争差异化的来源,是商业银行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三)提高商业银行的社会认同度

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已置身于一个更为活跃、更为开放的环境中,企业文化内涵能为银行创造良好的公众形象和社会声誉,也更符合人民不断增强的人本生活思维。有些商业银行成为了上市公司,其品牌知名度更会影响投资者的喜好。

三、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

“企业文化”的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以来,经历了一定的发展和演变,逐渐被人们所关注。但观察我国各主要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可以发现,企业文化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弱项。现今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体系还存在各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正确认识

我国很多商业银行的领导者尚未真正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于经营与管理、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在管理方面大多测重于业务的经营质量与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扩展延伸,在文化建设方面虽有涉及,但多停留于表面,不易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而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上也存在误区,不少银行特别是基层银行片面地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搞一些文娱活动,做一些外在形象的包装。有些银行甚至为建设文化而建设文化,不注重经济效益,不注重经济效益与文化建设的实际联系,使文化建设失去了其根本意义。

(二)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缺乏高效率

我国银行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多存在着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对于制度和理念,常常是提出容易、实践难,一些企业初步形成了企业文化之后,并没有随着企业经营环境和管理水平的变化,不断地总结经验,引导企业文化向前发展。商业银行缺乏完善的监督文化建设效率的机制,也缺乏对文化建设持之以恒的精神。

(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创意

银行的企业文化是社会整体文化环境的具体反映,也是银行自身发展的反映。社会文化、企业经营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所以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也要随着社会、银行自身的变化而不断做出调整、创新。但我国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普遍缺乏个性,很多商业银行不注重创新,使得文化建设与社会文化发展、银行自身发展严重脱节,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的企业文化不仅不能推动银行的发展,甚至会阻碍银行的发展。

四、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明确制度内涵

只有正确、适宜的制度内涵才能对企业文化起导向和渗透作用,才能体现企业价值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引导员工的行为朝着有利于实现企业目标的方向发展,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发展提供动力源,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实力。而企业的发展壮大又能促使员工产生自豪感,并约束自己的言行,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企业形象,积极参与企业文化的建设,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都是在此基石上进行的。因此,赋予企业文化明确的核心与丰富的内涵,是建设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基础。商业银行必须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原则,把握时代脉搏,突出本企业特点,把内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此奠定构建优良文化氛围的基础。

例如,十多年来,民生银行的资产规模从原来的13.8亿达到现在的1万多亿;利润由原来几千万的水平到现在上百亿的税前利润;分支机构由刚开始的独门独店到现在的400多家……这一切都源自于民生人对信念的执着追求。民生银行行长洪崎曾表示:“我们的信念就是要把民生银行办成和谐、均衡、可持续发展的好银行,既要建设我们的精神家园,也要建设我们的物质家园。每一个民生人都需要一个梦想。”

(二)改革成员观念

1、商业银行管理者的观念改革。商业银行的管理者是企业文化的最初创造者,他们的观念与抉择将决定企业文化建设的未来方向。管理者不能只从领导者的意愿出发,应明确银行的文化建设必须与其经营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明确企业文化的实践意义是为了增强银行实力,而不是仅为了取悦员工或顾客。商业银行的管理者又不仅仅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他们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应学会用自身的优良品德去赢得人心,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鼓舞、引导全行成员。

2、商业银行员工的观念改革。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观念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员工对于企业缺少主人翁意识,不利于银行的生存与发展。银行管理应该是全体员工共同的责任,没有大家的关心与参与,银行的发展是不可能充满活力的。因此,管理者应该从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入手,逐步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使员工的敬业奉献精神、自我发展意识和拼搏创新风格都得到长远发展,还可通过建立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员工参与管理的制度、增加管理决策的透明度等方法,来改变员工对银行陈旧的观念。只有对每位员工的成长都给予关心和重视,才能换取到员工对银行的真诚付出。这样,全行人员才能万众一心、共同抵御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冲击。例如,作为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之一的高盛银行将个人对财富、声誉的贪婪与野心成功转化成了真正的团队精神。在高盛,只有“我们”,没有“我”。这种团队精神让高盛不向任何人保证将在未来数年中,给予多少薪酬,也不按交易员赚取的利润给他们提成,而是对所有管理者和员工一视同仁,而不像别的公司那样纵容个人,即便是华尔街最优秀的个人。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几乎全军覆没,而高盛银行最后却能逆势而起,与它深远的企业文化密不可分。

(三)坚持人本理念

1、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在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方面具有较高素质、较强能力和较为成熟的人才,让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最大的管理效率。重视人才培养,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向多元化发展;而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才能为银行的人才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人才是核心竞争能力的载体,而这也正是企业文化发展的源泉和目标。

2、留心客户的切身需求,并以此作为文化建设的中心。须知以客户为基础才是银行长久发展的动力所在,因此,商业银行所关注的不只是利润,还有与客户建立的长期稳定的战略关系,为其提供真正有价值的服务。例如,我国的招商银行在致力于制度建设的同时,始终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加强了企业文化管理队伍的建设,印发了《招商银行企业文化管理师管理暂行办法》,扩大了基层员工参与招商银行企业文化工作的覆盖面。同时,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尊重和关爱客户,发现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期待与梦想。

(四)构建富含创造力的企业文化

不同的历史时期,商业银行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经营战略所包含的因素总是不同的,因而,不同时期的企业文化的目标指向也必然会随之发生变化。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生成、扩展、进步和更迭,其核心价值观念时刻受到周围不断变化的环境的冲击,员工的行为不断受到来自不断扩展的市场的驱策。金融危机以后,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在内的所有金融企业,原有的价值观受到日益强烈的挑战,员工普遍的思想行为也受到反复冲击和砥砺。这就更加要求商业银行在构建企业文化时,应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融汇外国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去粗取精,使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具有现代化、丰富化、多样化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时效性,使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和员工的行为更加适应变革的环境和日新月异的国际市场。例如,成立于1812年的美国花旗银行,其企业文化的升华大至发展战略、小到服务形式都在不断进行创新。它相信,转变性与大胆性的决策是企业突破性发展的关键。这就是说,企业必须永无止境、永不间断地进行创新。花旗银行在微观方面构建金融超市,在宏观方面组建金融集团,积极参与世界金融竞争,抗衡国际金融风险,主动挑战风险,从风险中挖掘市场,盈得利润和发展空间。另外,深度创新金融科技,加大对自身的技术更新和网络建设。这些,都是值得我国商业银行在企业文化创新方面学习和借鉴的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郭淑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文化特征浅析[J].商场现代化,2007(14).

2、陈华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3、周杰.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5(3).

4、王玉珍.应对金融危机践行社会责任[J].中国金融电脑,2009(1).

5、马蔚华.文化之旅: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理论与招商银行实践[M].华夏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