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药店行业发展趋势

药店行业发展趋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药店行业发展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药店行业发展趋势

药店行业发展趋势范文第1篇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 发展现状 问题分析 发展趋势及创新

【分类号】:F426.3

1 钢铁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自动化技术一般而言,是指应用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等多领域多学科的复合交差型综合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大型、复杂、作业成本较高的工业领域中,由于传统作业技术作业速度慢、作业准确性较低等缺点,已经完全被自动化技术所取代,相比而言,自动化技术具有高速化、连续化、自动化、准确性和快速性等优点。

对于钢铁这样一种流程工业而言,流程复杂、覆盖面广、规模大,就特别需要自动化技术贯穿其生产的始终,以实现整个生产循环过程的高效。样品的实物流转分析检测是保证钢铁质量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原材料进厂的样品采集、制样,中间产品的样本采集、制样,成品的样品采集、制样主要是指成本钢材的抽样检测,确保钢材质量。

分析检测过程是对夹物试样并分析检测获得结呆数据的过程,传统的分析检测手段一般是以手工化学分析方法为主,这种分析手段稳定性较差、人为误差大,不能保证检测结果与事实相符,目前,光电直读光谱仪已成为样本化学成分分析的首选仪器,X荧光光谱分析仪则是生铁和其它矿类化学成分分析的首选仪器,仪器分析相比于手工化学分析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高的特点,相对缩小了检测误差;另一方面,这种仪器的生产本身就具有高精度、高稳定、快速化、自动化等优势,具有相当精密的物理与几何光学系统,精密机械系统,电子传感测量系统,计算机控制与数据处理及人机界面系统,是一种近乎完美的自动化分析检测装置,保证检测可靠性,加之多功能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技术,使其操作过程方便、简单、易于掌握。

信息流过程的自动化,指分析检测得到的结果数据到达生产现场需求者处或其它部门的过程,即这样的过程是信息的反馈过程,通过检测数据反映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改进生产工艺流程。传统的方式是通过电话报告或人工报告单的方式进行传送的,前者容易出差错,后者满足不了及时性要求,因此,通过远程自动报告的方式提高检测数据报出的速度和准确性成为大型钢铁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实际生产过程中,不同企业应用不同远程报告装置,相当于实现了信息流过程的自动化。

虽然钢铁自动化技术已经深入企业生产的各个方面,但是其发展中还是存在着诸多问题,钢铁行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和泄露的有害物质,如果排放超标,将会有碍于环境安全,造成不良甚至于严重后果,企业要在各环节设定专门的检测装置以检测排放指标,一旦造成环境污染,企业所需的整治环境污染的成本将远远大于检测装置和在生产环节对废弃有害物质处理的成本,但由于引进治理废弃物质的设备成本较高,将其引入自动化系统中的环节复杂,因此很多企业放弃废弃物质处理设备的引进,虽然自动化系统中对于废弃物排放可以进行检测,但无法通过化学或物理手段治理使其达标后排放,企业不能兼顾生产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结合。

2 钢铁自动化的发展动向与趋势

随着钢铁企业管理现代化、操作自动化的发展,及企业内控体系的不断完善,自动化系统已经成为企业内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自动化生产的各个环节被内控体系很好的监督与控制,实现效益与成本的双向调节,达到效益最大化、产能最大化,而保证成本最低的原则,信息管理系统(IMS)的应用就是这种趋势的很好体现,作为集现代化管理方法与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实验室管理自动化应用技术,IMS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在数据采集、处理、存贮、传输等方面的强大功能,实现样品管理,数据管理、资源管理,事务管理、报表管理等实验室管理的自动化。

传统的钢铁企业发展方向是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大规模来创造效益,现在的发展动向是从使产品质量稳定化发展到使产品高质量化精品化,现代高质量建筑对高质量钢材的需求数量巨大,钢材形态随着不同建筑要求而不同,要求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生产策略。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效、准确的自动化发展要求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时代的要求了,低碳、节能、高产出、低成本逐渐成为自动化改革与发展的未来动向,激烈的钢铁行业市场竞争,竞争者不断降低生产成本,自动化系统的环节改良能够给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供一席之地,走节能高效之路是企业的必然选择。而钢铁企业面临的难题是,在原材料燃料价格不断上涨的前提下,想要降低成本绝非易事,加之对自动化系统的改革本身就是对企业的一次大手术,要承担风险的同时,又要有巨大的财务资金的支持,改革后企业的发展前景是美好的,但改革的现状是资金链的短缺导致无法扳动改革的扳机,这种状况对于中国大多数钢铁企业而言都是难以摆脱的困境,政府政策倾斜与资金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发放债券,抑或是银行贷款,拯救危局的手段多种多样,但何种手段会真正奏效,钢铁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如何,真的要我们拭目以待,翘首以盼。

3 结束语

目前,钢铁仍然是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工业的基础。而自动化技术打破了长期以来传统的电气、仪表、计算机等技术在控制设备方面对钢铁企业的分工和专业界限,真正使控制对象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提高了系统的操作性和实用性,使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可以共享,从而减少了钢铁设备的巨额投资。钢铁工业为适应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必须加快发展自动化技术,发展计算机综合的自动控制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并带动其他自动化技术,如新装备、检测技术、设备诊断等的发展,才能立足市场,获得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药店行业发展趋势范文第2篇

制药企业进军流通和终端领域是近年来市场竞争中出现的一种普遍现象,比如东北制药集团成立东北大药房,陕西东盛出资上海国大药房等等。这些企业在“谁掌握终端,谁就掌握市场”的经营理念的驱动下,跃马扬鞭杀入商业销售领域攻城掠地,建立自己的终端体系,完成制药到销售的两级跳。据了解,众多制药企业想投身于商业零售领域,想从复杂的流通环节中跳出来,通过实行工商一体自产自销,达到减少物流环节,节约费用增加利润的目的。然而,制药企业的“经商”成绩单却不容乐观,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并在行业内产生一种徘徊的局面。

那么到底众多制药企业向下游领域伸出触角,进入利润并不高的药店终端领域是出于何种考虑? 企业最初的出发点是什么呢,是否可以作为商业扩展的一种参照物,或者样本呢。

实际上制药企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市场摸爬,越来越感觉竞争的压力,主要是市场的混乱,尤其是终端过快发展,形成一种声势,而这样的声势成为一些企业的“鼓风机”,不断刺激着制药企业,以为终端的占领就意味着市场的占领。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国家政策与消费者意愿的不断变化,药店终端成为下游“横刀立马”者的追随区域,扩张与占有欲望成为主流。导致这样的格局企业有几个考虑:一是迎合市场风潮,害怕创新落后别人,想在“第一”中追求更高的利润;二是近几年,制药企业的股份上市也刺激者终端不断扩张,以追求效益的扩张;三是终端自由或者自主品牌的延伸,也是企业战略外托管的一种形式;四是围绕终端的行业门槛尝试新的营销动态,改变传统的经销模式;五是利润虽然薄,但仍然想通过网络的力量,来争取别的公司加盟,形成新的渠道力量,做成区域龙头与品牌的目的。

因此,企业的考虑有着特殊的背景,并不是所有制药企业适合这样的上下游一起联动,企业量身定做的发展思路需要根据目标价值的最终能否实现来衡量,企业有资源优势与资金优势的同时,扩张永远需要走一条适合市场需求与行业规则的路,我们看市场,需求是一个部分,还要看消费需求是否可以做长线,是否可以持续发展。

与国内大型连锁药店相比,制药企业开设的零售药店是否具有优势,其存在的风险企业能否规避,走这样一条路子,各种风险也是防不胜防。

制药企业为什么想开自有连锁零售药店,由于我们国家医药企业的产品由于前期审查不严格,产品批号大量被投放市场,一个企业有上百种复制产品已经不是秘密,而大量产品的重复浪费与闲置对企业来说是致命的,大量增加成本的支出,而直接走商业渠道,完成不了产品的全面市场覆盖,因此,开药店就等于开自己的专卖店性质是一样的,可以嫁接自己的所有产品形成一个系列,而可以全部面向市场。因此,制药企业在开设零售药店上有自己独特的考虑:其优势是产品自有,并能迅速占领与覆盖市场,成本低,效益突出,不受市场客观限制,与连锁终端比较品牌优势明显,价格优势明显,服务优势明显,对外宣销灵活等。劣势是产品选择性价比小,容易受到区域的打击,相关竞争难度大,对消费者有信任的问题等。

根据目前观察,开设零售终端,经营效益目前并不十分突出,如果效益不能够保障的前提下,是否考虑是为了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来转移企业未来可能应对的销售局面,根据目前的行业销售形式判断,终端面积肯定会增大,是否体现在终端上或者社区医疗点上还未知,因此试水这样一种战略,需要更多考量企业的综合实力。

制药企业大举进军终端领域,是否会对药品零售行业现有的竞争格局构成威胁,要想突破封锁,需要有更加独特的经营理念与操作手段加以支撑,并避免恶性竞争,展开更大的空间,加以精耕。

制药企业大举进军终端领域的行业趋势不会太大,很多企业不可能进军零售,因为我们国家的制药企业大多数属于中小型企业。力量并不强大,要想大规模异地开设终端连锁药店的机会不是太多,所以对整体行业不会产生根本性的改变,零售最终也不可能是制药企业为王的局面。原因是我们对行业整体布局一定是三方面的格局布置,生产、流通与零售,三个体系自有国家政策引导,实际上也是在保护这三个体系,不可能受到冲击。制药企业进军零售目前看是个企业本身的个体突破行为,而不是行业行为,如果在大环境不改变,体制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就不可能产生零售新的龙头出来,药品零售格局只能够调整,何况地方保护的影响,制药企业要想在这个上面突破,难度不小。

通过独特的经营手法,或者独特的经营理念,合作/联盟等方式参与终端的开发,逼开与现有零售终端的直接竞争,创造一种经营的合作势态,以终端的基本面控制成本,参与多种消费需求对话,降低自身门槛,俨然可以精耕细作的姿态去展开。

尽管来势汹汹,也有不少成功案例,但大多数制药企业所开的零售药店规模都难以做大,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对行业发展有何启示意义?

药店行业发展趋势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移动医疗;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

报告显示,2012年国际移动互联网使用率达到了8.5%,而我国当前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更是发展到了8亿之多。移动互联网如此快速的发展促使医疗行业也正式向移动领域进发[2],并借助方便、快捷、丰富的医疗应用在移动互联网中不断扩展运营。

1 移动医疗发展现状

当前移动医疗应用可以分为面向医院医生(B2B)和面向用户与患者(B2C)两种模式。前一种模式通常用于医务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或者为医务人员提供一些医学知识库、医学工具等。后一种模式则用于求医问诊、医联预约、远程会诊、病情咨询和院后随访等。

国外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外移动医疗行业发展比较兴旺,在部分发达国家,远程医疗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并且随着手机移动终端设备的高速智能化发展,远程医疗也正在向移动领域不断渗透[3]。例如,在2009年,美国某科研机构曾研发出一套远程卒中系统(telestroke),能够对急性中风患者进行远程急救和护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当患者出现急性神经性脑中风时,可以借助移动智能终端接入系统,为诊疗提供必要的病情及影像资料,藉此实现对患者的远程辅助诊疗,为抢救生命赢得更多的宝贵的时间,增加更多的生存机率,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例如德国研发了一套远程皮肤病学信息系统,可以为皮肤病患者提供远程诊疗。患者在手机上安装相应的应用程序后,可以直接用手机摄像头采集皮肤图像数据[4],然后结合自身的生物反馈信息一同发送给医疗诊断单位,医疗人员则借助计算机终端设备及相应的数据分析平台对患者进行诊断。法国研究人员将一种内嵌式低功耗传感器进行改进,制造出一种微型的可移植医疗设备,利用双向传感起搏器来监测患者的一系列生理指标变化[5],当患者身体出现异常状况时可以及时进行报警。比如能够基于地理位置来查找附近医生并进行预约的ZocDoc;能够借助手环、头贴、手机等设备检测睡眠质量并提供针对性睡眠指导的ZEO等。移动医疗应用的不断普及也带动了医疗商业的发展,使得移动医疗的商业模式不断成熟和健全。

2 国内发展现状

国内移动医疗应用的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在豌豆荚、91助手等一些知名的手机应用平台上检索“医疗”这一关键词,能够找到上千个应用,而检索“健康”一词得到的应用数量更是达到几千个之多,这些应用的覆盖范围十分广,包括求医问诊、预约挂号、医学宝典、健康指导、药物手册、移动药店等方面,一些优质应用的下载量已达到百万级别。由此可见,国内移动医疗应用行业正在蓬勃兴起,受到相当数量的群体关注。

如今,国内相对比较出名的移动医疗应用有以下几个类型:①医患交互类,这类应用整合了相应的医疗数据库以及医生资源,可以为用户提供远程医疗咨询或打造私人家庭医生,其中比较出名的应用有春雨掌上医生、5U家庭医生等。②专业辅助类,这类应用一般基于CDSS系统,内容涵盖了临床评估、医学计算、药物、手术、医学检测等方面,可以帮助专业医生进行医疗信息的查询、决策,提高一线医疗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其中比较出名的应用有全科医生等。③面向患者的用药指导类,可以为普通家庭提供药物信息查询、药物真假鉴定、药店查询等,这一类比较出名的软件有家庭用药助手等。④综合服务类,这类应用一般由医院机构合作开发,能够为用户提供移动导诊、预约挂号、病情查询、健康档案查询等综合医疗服务,并可以直接通过手机话费来支付相关费用,其中比较出名的应用有移动医院、医事通等。

3 未来移动医疗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移动医疗应用的普及得益于移动智能终端及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然而,移动医疗应用也有着非常明显的局限性。①医疗本身属于一种严肃性、复杂性的活动,从事相关业务必须符合政策规定,具备相应资格,这使得目前的一些移动医疗应用面临着违法的风险和指责。②医疗活动需要提供真实、完整、稳定的医疗数据,而移动医疗应用能否满足这一要求还有待考量。③移动医疗行业的发展需要行业资源的深度合作和大力支撑,需要构建一个各机构相互补充、促进的联合运营体系,而目前这一体系并不完善。④必须探索一套健康、完整的移动医疗商业运营模式,移动医疗才能持续发展下去,这就需要改变用户观念,增强用户付费意识,逐渐打造一条健康、有序、有活力的移动医疗产业链。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移动网络及设备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移动医疗显示出巨大的发展空间,但移动医疗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研究,努力健全移动医疗行业体系,使移动医疗为人们的健康提供更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汪鹏,吴昊.国内外移动互联网医疗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探讨[J].中国数字医学,2014:1.

[2]张冬娟.移动医疗引发英国医疗服务新变革[J].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1:12.

[3]林敏,乔自知.移动医疗的需求与发展思考[J].移动通信,2010:6.

药店行业发展趋势范文第4篇

张莹,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任北京时空超越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拥有近十年的信息化软件领域工作经历,参与咨询服务的项目包括:九州通集团信息化项目、同仁堂药店、天士力集团营销公司项目以及天天好药房连锁等。

记者:您如何看待近年来医药商业企业采用物流软件的发展状况?

张莹:我们一般把它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0~2000年,当时计划经济占主导地位,物流信息化处于初步应用阶段,物流软件主要功能表现为帮助企业实现进销存各个环节从手工到电子作业转变。

第二阶段,2001~2003年市场化逐渐明显。医药商业企业强调竞争优势,它们比较看重物流速度和物流效率。物流软件的主要功能是如何提高物流效率,支持企业业务流程。

第三阶段,2004~2007年,市场差异化阶段。企业开始重视通过物流软件的使用实现差异化经营。许多企业选用软件的原则是:你无我有。你有我强。物流软件开始强调借助互联网实现广域应用。

第四阶段,2007年至今。企业规模不断加大,跨区域经营扩展能力或经营机构复制,强调对顾客的服务。物流软件要适应企业跨地区集中部署要求,支持企业大规模的物流周转、数据的集中管理以及数据挖掘,提供对会员、对商品的深度营销支持。

从我们的经验看,基本上每隔三四年企业对物流软件的需求就会产生一些新变化。针对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企业的需求情况,从2001年以来时空陆续推出了IB、SCM7.0、CCERP和KSOA从低到高的适应以上不同阶段企业发展的解决方案。

记者:能否以贵公司的典型客户为例,说明时空能为医药商业企业提供怎样的物流供应链服务?

张莹:某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是时空的主要客户之一。该公司有十几家子公司,其中13家为物流公司;有直营连锁药店500多家。年销售收入15亿元,与全国4000余家供应商建立了稳定的业务关系,有各类销售客户30000余家。在实施供应链软件系统前。各子公司信息系统不统一,有些子公司手工处理,业务和财务系统不能实现衔接;连锁配送和各店面数据传输缓慢、数据错误,信息流滞后于物流和资金流,不能实现数据信息远程共享。

为此,通过公司的供应链软件对该企业进行以下改进:

第一,在进货业务环节。为了利于优化库存结构,便于采购员在合适时间通过合适对象采购到合适商品,降低进货成本,采用参照当前库存状况、连锁门店请货情况、历史销售等数据。系统自动生成采购计划模型,供采购人员参考。采购人员可以利用系统自动生成的采购计划进行采购业务活动。

第二,销售业务环节,为了降低公司的销售风险,加快资金的回笼和对销售业绩综合考核等目的,软件系统将根据客户的资信状况对销售业务进行管理控制,同时对应收帐款的账期进行管理。

第三,在仓库业务环节,软件系统将管理到每个货品的批次、批号、状态及货位信息,解决以往老批号积压的问题,有利于降低仓库运营成本及对保管员的考核,同时,取消目前仓库业务单据的手工流转方式,用WMS(电子仓库管理系统)以计算机指令为基础的内部单据流转替代之,加强对仓储业务的控制,加快仓库的备货速度,实现仓库过程可视化控制。

记者:医药商业企业物流信息化发展当前矛盾集中点在哪里?应该怎样解决?

张莹:随着医药商业企业的市场化进程加快,企业之间的并购越来越频繁,呈现出企业规模大、跨区域经营、多配送中心的趋势。企业要么要做大,要么要做强。那么在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仍旧使用原来的基于局域网为核心的、企业内部依靠定时数据上传这样的信息部署,会出现企业内部商品编码不统一、经营情况不能实时分析。企业资源不能及时统筹使用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会在企业不断增长的过程中消耗掉企业资源,增加运营成本,使企业出现反应迟缓、商品结构优化程度不够、库存周转利用率不高、配送效率低、内部经营成果不能复制使用等一系列后果。这些后果就直接导致“规模不效益”。例如,有企业雄心勃勃计划通过收购、兼并达到3年400家连锁药店规模,当开到40家店面时就发现这些问题逐步出现,每家门店的库存和销量不能实时反映到总公司信息系统中,无法做到集中采购,也无法降低配送成本,管理成本越来越高。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无法实现从40到400的跨越。

而现在的网络环境和成本已经可以实现基于集中架构部署的信息化方案用较低成本为客户所用。数据集中在总部服务器,分支机构的业务数据通过宽带、虚拟局域网或中间件直接实时反应在总部服务器中,B/S技术、A/S技术(基于中间件的C/S程序远程使用)的成熟应用,解决了企业经营数据实时反应问题,把企业经营的神经末梢一直延伸到每一个商品上,极大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率。数据的综合实时分析成为企业经营者决策的依据。

记者:从贵公司的实施经验看,医药商业企业提升物流信息化管理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

张莹:对于有一定规模的医药流通连锁企业,第一,公司高层领导要高度认同物流信息化软件的使用,公司总部对于信息化工作要有足够执行力。从当前发展形势看,由于很多医药商业企业不断收购、并购,不同分公司或终端药店使用了不同的物流软件。如果医药连锁店企业不能使用统一编码、甚至统一系统,在一个零售店面标明的是阿莫西林,另一个标明的是阿莫西林(小),那就难进行数据统筹和业务集中优化,信息化就成了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第二,医药商业企业对物流信息化投入要有全方位的思考。实现物流信息化,不简单地是个购买软件的问题,软件只是显性成本,应用企业应根据自己企业规模、发展态势、数据预测等综合考虑机房布置和安全措施,服务器PC机等硬件采购成本、中间件采购成本、网络成本、数据库成本、人员培训成本、实施过程中隐性和显性成本都要考虑周全。物流信息化不只是投入,它其实是个投资。选择不当就是很大投入,选择得当就是对未来三到五年的企业发展的有效投资。

记者:医药商业企业在进行物流系统建设时,应该如何选择物流软件供应商?

张莹:目前针对医药商业的物流软件供应商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外软件巨头,它们的客户多在大型企业,世界500强企业或上市企业。另一类就是像时空这样的国内软件企业,服务于各种不同规模的客户。

尽管在各个时间段,市场上都活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软件供应商,但实际上,一套医药行业的物流信息系统,需要多年的开发经验,需要对医药行业应用有深刻理解,需要有很多客户的成功实践检验和淬炼,才能最后获得成功。

因此,在选择医药软件供应商时,建议进行四个方面的考察:首先。要看它有无成熟的行业应用案例,产品和软件供应商行业经验越丰富,失败概率越低。其次,要考察它提供的软件架构是否先进,能否与企业当前现状和发展趋势比较吻合,能否适应企业3~5年发展。第三,应考察软件供应商的售后服务能力和售后响应速度。服务能力的延伸是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保障。第四,要考察软件供应商对本行业了解的深度,以及发展战略是否与行业吻合。软件供应商只有持续地专注于本行业,才能不断开发后续功能或版本,才能为本企业的未来信息化保驾护航。

记者:在医药物流软件市场方面,贵公司的客户分布情况怎样,未来有何发展规划?

药店行业发展趋势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医药物流;市场竞争;风险;信息技术

0引言

市场是企业的生命所在,特别是在日趋同质化竞争的市场情形下,发挥企业的市场优势,准确定位目标市场,科学细分市场,实现医药物流的专业化、集约化经营是医药物流企业的切入点,也是医药制造商的关注所在。

1国际国内市场现状是医药物流业建设的基础条件

世界药品市场正在以强劲的势头不断增长。据美国权威部门核算,世界药品市场到2004年已达到5060亿美元,到2010年达到7600亿美元。近年来,药品市场走势良好,呈稳定增长态势。专家认为:一方面,世界医药行业尤其是美国医药行业,已完成兼并整合,市场规模扩大;另一方面,随着未来的药品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人口的增长及保健意识的强化,给药品市场带来广泛的发展空间。未来几年世界人口将以1.5%的年率增长,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98亿。于此同时,目前占世界人口80%的发展中国家的药品只占世界药品市场的20%左右,但随着这部分人群生活水平的提高,药品消费将逐步增长。到2004年已占到总量的30%以上。其三:世界发达国家医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整合内外部资源,并建立了现代医药物流体系,全面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扩大全球市场占有份额。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在16.6%左右。我国医药制药业总体规模在国民经济36个行业中排在18位——20位,属于中等水平。2002年,我国医药工业总值为3300亿元,同期增长19.1%,占我国GDP的3.2%左右,医药行业整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原料药和药品制剂生产企业5146家,其中包括1700多家“三资”企业(世界跨国医药公司前20名都已在我国合资办厂)。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有1100家左右。按产值计算,股份制经济在全行业的比重已从“九五”初期的12%上升到目前的33.2%,“三资”经济从15%上升到18.8%,而国有经济比重则从55%下降到36.1%。医药行业所有制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基本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从我国医药企业的市场行为和品牌发展情况看,由于企业过度发展,数量众多,基本药物严重过剩,产品总量供过于求,而且著名药品品牌多数为境外品牌和三资企业产品,其市场占有率高于国产品牌。据统计,2002年,在我国药品零售终端市场中,医院销售与药店销售所占比例分别为80%和20%,医院销售仍占主导地位。

2国内外药品市场变化趋势是建设医药物流中心的起点

伴随知识经济的崛起,世界医药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国未来医药药品市场需求将出现以下几个方面新的发展趋势。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将促进了药品的需求。我国已步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预计未来老年人口将以每年3%左右的幅度增长,2005年我国老龄人口(60岁以上)的总数已达到1.6亿,占总人口数的11.52%;2025年将增加到2.8亿,占总人口的17%;到2050年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的27%,并达到顶峰。目前老龄人口消费的药品占药品消费的50%以上,按现行老年人的人均用药水平385元/年计算,2005年,其用药总额达到616亿元,比2000年的500.5亿元净增115.5亿元。目前,我国的药品消费水平还很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药品消费市场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十五”期间,农村药品消费需求达到15%的增长幅度,由人均12.5元增加到2005年的25.30元左右。2005年人均药品消费水平比“九五”期末增长1倍,消费总额增加约110亿元。根据上述资料2005年,全国药品需求达到2180亿元。比2000年净增940亿元,药品需求年平均递增幅度有可能达到12%。农村市场将成为医药行业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几十年来,医药市场份额绝大部分在城市,农村只占了一小部分。目前我国有8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而占药品消费的比重约为12—14%,农村与城市人口人均享用药品医疗器械金额之比为1:9,其医疗水平与用药水平相差悬殊,还有部分地区缺医少药,农村这个庞大的医药消费群体及巨大的潜在市场亟待开发,这既是我国能否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实际需要,也是各级医药工商企业通过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来扩大国内需求,保证医药经济稳定增长的需要。

非处方药品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药品消费结构和价格渐趋合理,非处方药品、防治新传染病和常见流行病的药物及消毒药品将大量增加,保健品消费持续增长,将有效地拉动药品需求的增长。随着新的医改方案出台,药品消耗过快增长的势头将得到控制,有效利用药品资源将成为百姓的自觉行动。疗效好、价格低廉将是患者用药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其销售量将会增加。新疾病谱的出现带来药品需求结构的变化,这主要是新的致病菌、病毒不断出现,危害人类的生命。21世纪医学模式将从治疗向预防型转变,抑制新的传染病和常见流行病将成为医疗的重点。因此,用于治疗、预防新的传染病和常见流行的药物及消费用药的需求会大量增加。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将会全面提高。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目前保健品年销售额已接近500亿元,并以15%——30%的幅度增长,高于医药各大类的增幅,也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保健品13%的增长幅度。

药品分类管理带来药品需求结构的变化。全球非处方药发展很快。美国现有处方药仅5500多家,而非处方药房多达75万家。美国是目前人均消费非处方药品金额最高的国家(人均消费非处方药为70美元);丹麦居第二(人均69美元);德国居第三(人均65美元)。虽然目前我国人均非处方药消费低于全球人均水平(9.1美元),非处方药市场销售额增长却十分可观,据初步统计从1990年到2001年非处方药市场销售额从19.1亿到240亿人民币,占药品销售总额的20%,是年增长最快的国家。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入,人们自我医疗意识的不断增长和广大农村市场的开拓,以及药品管理制度的实施,我国非处方药市场将呈现更强劲的发展势头。所以,我国非处方药市场潜力很大,前景光明。天然药物开发迅速崛起正逐渐成为一个新的消费增长点。中国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就全国中药材资源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现有的中药资源种类为12807种,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目前中药类销售额占药品总销售额的比例虽然呈稳步上升之势,但仅占33%左右,化学药品仍处于绝对领先地位。随着近年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纯化及结构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使得天然药物获得更为快速的增长。天然药物作为来自植物的“绿色药品”已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随着全球崇尚自然热潮的兴起,天然药物必将成为21世纪最受欢迎的药物之一。

医药市场全方位竞争格局正在形成。我国医药业长期被企业多、规模小、成本高、效益低等顽疾所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市场竞争加剧,一些企业被兼并、重组,一些企业不得不退出市场,中国医药市场“版图”也将重新划分。这种优胜劣汰的结果使医药企业数量逐年减少。2001年、2002年已连续两年淘汰10%左右的小型制药厂。据统计“十五”以后,中国医药企业减少25—35%。国家对医药行业结构目标调整为:在现有大型企业集团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培育10个左右销售额达50亿元以上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其占全国销售总额的30%以上,其主要产品具有与国际跨国公司相抗衡的能力;培育5——10个面向国内外市场多元化经营,年销售额达到50亿元以上的特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建立40个左右面向国内市场或国内区域性市场、年销售额达到20亿元以上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占销售总额的70%以上;建立一批区域性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每个企业拥有分店100个左右。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和行业结构的调整,今后几年,一大批以上市公司为主体的大公司、大集团将逐步出现。它们通过联合、兼并重组实现超常的资源汇聚、资产增值和资本扩张,形成强大的实力,可望在全球化市场竞争中立足。西部将成为医药原料的生产基地,由于东部医药企业面临生产成本等因素的压力,不得不把部分医药原料生产迁往西部省份。此外,西部丰富的中草药资源、生物多样性资源、劳动力资源以及市场等,都将积极地吸引东部医药企业去开发利用,这就更需要物流公司进行资源流动。

调查统计,2003年连云港市医药保健品支出,人均用药平均每年以12%速度增长,年药品需求量在35亿左右,每年约增长2亿元。 近年来。连云港市药品零售市场呈现快速发展趋势,网点数量增加较快,药品零售网点也有所发展,但大都各自为战,分割了市场。连云港是港口城市,交通发达,货物流通较快,市场潜力很大。另外,连云港市与欧亚各国家有铁路联系,在中国具有的道地中药材中,欧亚各国也有大量的蕴藏,是今后能够开发的潜在优势。可以预见,在整个医药行业的良好发展形势下,连云港的医药连锁网络项目有很好的基础,如果运作得当必定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市场预测是项目建设的前提条件

项目实施后,随着传统批发业务向总、总经销、物流配送和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逐步转型,采购能力和配送能力得到明显提高,销售额较过去将有较大幅度上升,销售利润率可增加2个百分点。利用总部物流中心、区域配送中心和26个中心药店,既为自己的连锁药店服务,又开展低价现款销售业务,预计两年左右时间可运用低价现款模式使销售额增加1.5亿元,销售毛利控制在15%左右,可实现利润率10%。加快零售网点建设,项目期内力争完成300个零售药店的建设,覆盖面达到连云港市、江苏省70%以上地市,利用医药物流中心的销售网络,完成医院门诊药店的流通改造任务,采取联营、收购、招标中标、承包等多种形式将医院门诊药房纳入本项目技改之中,力争在项目完成之时,将原有医院销售网络门诊药房改造50个左右,销售收入可增加1.5亿元。为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医药物流中心子公司不设销售机构,其医药产品全部由本项目销售,根据其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独有性特点及子公司生产情况,预计销售额可增至2亿元以上,毛利率和利润率也将大幅提高。开展医药电子商务和第三方物流,配送连云港卫生系统组织的招标品种,配送适合于药店销售的功能性食品、化妆品等商品,可增至销售额0.5亿元。增加生物制品销售业务,利用现有的网络和冷藏设备积极开展生物制剂的销售业务,预计销售收入0.5亿元。销售收入在现有基础上可达9.5亿元,力争到10亿元以上。发挥现金流的再投资作用,可使本项目的销售利润有大幅度上升。地道中药材的种植、加工、精深加工等业务,预计新增销售收入0.5亿元。

综上所述,本项目实施后,在新的管理理念指导下,依靠产业链资源整合,总、总经销品牌商品的管理,现金流再投及资本运作物流配送、信息网络技术和零售连锁网络建设等技改项目支持,本项目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4建设医药物流中心的风险主要是市场和技术风险

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理论的应用和发展,为公司信息技术的采用、计算机网络运行维护和必要的信息化装备的运行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存在的风险为当前网络设备更新换代快,因此在设备选购时要有超前性,否则运行一段时间后软硬件跟不上网络的发展,再更新会造成很大的浪费,网络匹配不协调也会给工作造成影响;车辆购置要适合项目经营的需要。

随着全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物流领域的市场竞争将会变得更加激烈,未来也必受到周边同行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新的物流业务能否顺利发展,对企业生存至关重要。风险控制:搞好现代物流知识培训,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断提高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积极开拓新业务,提高增值服务和第三方服务的水平和规模,满足不同层次和各种用户对物流信息的要求,提高运输和仓储服务质量,积极扩大货源,扩大规模,降低服务成本。

5医药物流中心的市场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核心

根据连云港医药市场目前的状况,公司面临来自两个方面的竞争。一是来自连云港医药商业企业的竞争。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就有江苏恒瑞、江苏豪森、正大天晴、连云港康缘等大型医药集团,医药商业批发、零售网点都已初具规模。但这些集团在商业经营中,基本为松散的,各自为阵的经营模式。二是来自连锁公司、超市和国内及流通企业的竞争,江苏省内医药零售连锁公司和规模较大的医药超市,占零售市场份额较大,药品价格较低,但大多数企业资本实力较强,配送能力差,有近一半企业甚至没有自己的配送系统,这些企业即是竞争对手,也是整合对象。

我们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集中优势:原药材、医药生产、销售内部整合,管理自成体系,具有集中力量的组织优势,这对利用现有资源引进先进物流手段,统一配送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经营优势:公司将集中成药、西药、中药材生产、加工、批发、仓储配送、零售及道地中药材研发、种植和加工于一体,将是国家批准的全国首批甘草、麻黄草专营企业。国家级首批GSP认证验收;公司药品零售子公司将是获批的医药零售连锁经营企业。经过发展,将建立起一定规模的营销队伍和遍布国内各地的商业网络,形成比较稳定的客户群。

医药物流中心经营既有批发、调拨的医院,又有零售的连锁网络,是整合原始、低效物流转为现代物流配送的最好基础,通过项目推广促进,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国家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政策中明确提出医药分开经营,医院门诊药房纳入医药流通行业管理,如果恒康医药公司利用统一策划、连锁经营、现代配送、集中购进等方式,千方百计降低经营成本,做好企业品牌,整合此次变革动荡中的医院门诊药房是完全有可能的,并且也具备网络等基础条件。

可见,我们建设医药物流中心的市场环境是可行的。也有利于发展经济、意义重大,符合我国医药流通行业发展的产业政策,符合目前总体发展需要,项目的建设将大大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同时,信息网络系统将为现代医药物流提供全方面的信息支持,是经营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网络系统及设备功能全面、先进、合理,信息处理量满足未来业务发展需求,现代物流仓储设备等硬件设施完全符合GSP要求,是物流现代化的支撑,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成本,提高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周惠珍等.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价.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1.

[2]美保罗·A·萨缪尔森 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12.

[3]李扬,王国刚.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