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风险的分级管控

风险的分级管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风险的分级管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风险的分级管控

风险的分级管控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经济风险;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B0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市场经济中蕴含着各种各样的经济风险,这一点在建筑企业中也不例外,并且因为建筑行业独特的行业特点,其经济风险的类型和特点也和其他行业的经济风险大不相同。尤其是建筑企业在进行某一项目时其投资和需要的时间也是格外多的,并且整个过程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也是比较复杂的,这就需要我们针对建筑经济风险进行有效的鉴别和分析,只有事先识别出经济风险,然后进行必要的管控,才能够确保建筑企业的长久不衰。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相关经验具体分析下建筑企业经济风险的一些相关内容。

一、建筑企业经济风险

建筑企业的主要经济风险一般来说主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价格风险和利率风险。下面我就来依次介绍下这四种建筑企业经济风险。(1)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建筑企业资金流动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所导致的经济风险,例如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资金突然的短缺而导致的暂时性的无法支付一些财政支出,最终导致施工的暂停,甚至终止,这类风险主要就是财务问题导致的,因此主要通过财务活动来管控即可;(2)信用风险:这类风险主要是指在建筑企业运行当中与之打交道的相关企业或者部门没有遵守信用而导致的建筑企业发生损失,这主要是由于他人的原因造成的,一般通过法律手段或者事前详细调查的手段来进行弥补和完善;(3)价格风险 :建筑施工中会有很多的财务支出,比如材料和器械的支出,工人的工资支出,由于这些支出的价格变动所造成的建筑企业风险就叫做价格风险;(4)利率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是指由于金融市场的变动而造成的建筑企业风险,主要的就是指金融利率的变化,因此叫做利率风险。

这四类建筑企业经济风险是比较常见的经济风险,总而言之,建筑企业风险一般说来都是影响比较巨大,造成的后果也会比较严重的,因为任何一项建筑工程所涉及的内容都是相当广泛的,一旦发生风险,那么其影响的范围必然不小,这也就需要我们进行必要的管控来预防或者弥补这些建筑企业经济风险的损失。

二、建筑企业经济风险应对策略

建筑企业的经济风险既然那么严重,那么我们就不得不进行有效地应对。总的说来,进行有效的管控经济风险的途径主要是建立一套完善的经济风险管理体系。这套体系的内容应该尽可能的丰富,尽可能多的涉及建筑企业的各个方面,把所有面临的问题都要考虑周到,这样才能有效的预防建筑企业经济风险的发生,即使一旦发生经济风险才有可能进行有效的弥补。经济风险管理体系听起来可能比较笼统,那么我就来详细地介绍四种具体的建筑企业经济风险管理应对策略,它们分别是有风险规避、风险缓解、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

(1)风险规避策略是所有建筑企业经济风险管控策略中应用最广也是最为有效的策略,深得建筑企业管理人员的喜爱,它能够针对可能发生的经济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然后主动地放弃该项目也就有效的进行了风险的规避。具体来说,在进行投标之前要进行详细的调查,充分的分析在整个的建筑工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一旦发现不利于施工顺利进行的风险源就要予以规避。一般说来,主要规避的对象主要有四点:一是不守信社会评价不好的企业应该不与之合作;二是建筑工程资金不齐全,可能出现资金短缺的工程不能承接;三是垫资较多的工程不能承接;最后一点是施工过程不合理,没有进行具体施工安排的工程不能承接。总而言之,就是针对工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多分析,仔细研究整个的工程过程,全面合理的进行评价,最终有效的规避各种风险。

(2)风险缓解策略主要就是经过认真详细的检查之后通过一些具体的手段来针对风险进行弱化,缓解风险对于自身造成的损失,使得风险能够在自身的承担范围之内。进行风险缓解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在投标时要严格进行工程招标文件的审核和分析,仔细核算工程量和一些相关的工程支出,确定比较合适的工程投标价格;在签订合同时,交由专门的人员进行合同的审核以避免在合同签订中可能存在的一些损失,减少合同带来的风险;针对价格风险应该在合同中予以说明,可以根据具体的行业资源变动来进行资金的调整,减少风险;最后还可以和分包商建立一种合作关系,使得风险可以和分包商共同承担,当然利益也必须分与分包商。

(3)风险转移策略主要是把建筑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转移,转移到其他人的身上,常见的风险转移的对象就是保险公司,也就是说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签订一定的保险合同,这样一旦发生经济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就可以由保险公司进行赔付,这种有效的风险转移策略也是目前很多建筑企业常用的手段之一。

(4)风险保留策略主要是采取一些措施针对即将发生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管控,最常见的措施就是建立灵敏的风险预警机制 ,并且随之制订详细的风险应对计划,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发生经济风险我们都可以进行有效的弥补。首先,在资金的管控上,一般我们是采取事先预留出一定的资金来进行作为风险基金,一旦在财务管理上出现了一定的风险问题,那么我们就可以使用这部分基金来进行有效的弥补,以防止财务风险带来更大的企业损失,然后在事后进行必要的分析调整以稳定工程的有序进行;其次,针对在施工进度和施工技术等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一般采用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和成本管理的方法来进行必要的管控,加强成本管理和施工现场管理必然会对整个工程的运行产生重大的意义,在经济上和技术上都能够确保工程的顺利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风险的发生,即使发生了一定的风险,也能够有效地进行及时的弥补;最后还应该学会使用法律的手段来进行损失的挽回,一旦发生的经济风险是由人员的恶性操作造成的,那么我们就可以采取一定的法律途径来追回我们的损失。

三、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机制

建设企业定额和成本责任管理。在企业中设置定额测定部门,将企业定额的建设引入日常管理,巩固基础管理。对成本进行否决,通过限额控制对成本进行动态管理。构建内部控制和竞争的机制。通过削减管理过程中漏洞和不规范的行为,相关部门通过构建完善的内部监督,从而引入竞争机制。利用工程项目内部竞标,引入外部投标的竞争,从而寻找企业在管理和盈亏责任方面的水平差距。如果对内部资源给予合理配置,构建材料周转调配机制,加强管理和服务的水平。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水平,同时降低成本。

四、加强建筑企业经济风险监察

针对建筑企业经济风险进行有效的监察是有效避免损失的最有利途径,即使是出现了经济风险,那么我们针对这些出现的风险进行持续性的监察也有利于风险的快速消失,将损失降到最低。一般说来,进行监察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工程过程的每个阶段的实现过程;是否有新的经济风险出现;市场上一些与建筑相关的要素的价格变化;国家一些相关政策的变动;最后还要密切监察财务的运行状况。针对工程过程中可能出现风险的地方进行有效的监察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风险的出现或者将出现的风险降到最低。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的整个过程中建筑企业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经济风险,如何有效的识别和控制这些风险必然成为各个企业最为关心的话题,而只有在整个的工程过程中提高风险意识,做好万全的风险处理准备才能有效的规避风险或者说是在风险中成功脱身。

参考文献

[1]裴吉星.建设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

[2]简华晋.建筑企业施工项目的风险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6.

[3]于新花.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J].会计之友,2009,2.

风险的分级管控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垦企业 财务管理 风险管控 实践

资金流构成了企业的血液循环系统,因此当财务管理中存在着风险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根据笔者所关注的农垦企业状况可知,由于企业内部受到作业区域空间分布特点的影响,各个作业区在资金使用上往往存在着风险应对压力,同时由于农业生产又受制于自然环境和条件的状况,这就使得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所面临的风险具有系统性的特征。以可操作性原则,便需要着力应对主观因素所导致的财务风险。

主观因素所导致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财务人员风险意识不强,以及财务人员受到信息不对称条件的制约,而无法有效实施风险管控措施。由此,重点解决这两个问题便构成了本文立论的出发点。

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解读

本文主要考察农垦企业资金流通的内循环,从内循环中来解读财务风险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

(一)项目资金预算风险

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必然存在着计划职能,这一职能在价值层面的反映便是项目资金预算。从传统视域下来解读这一工作,似乎这只是一个单纯的财务技术问题,实则不然,项目资金预算总量的确定取决于计划生产规模(包括种植业和畜牧业),而计划生产规模又取决于市场需求状况。可见,财务人员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必然在项目资金预算上存在风险,风险的主要表现便是抬高了资金预算总量,从而对企业整体资金规划和配置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项目资金使用风险

与普通企业不同,农垦企业在生产上存在着空间位置散落,以及人力和自然力并存的现状。对于前者而言,则增大了对项目资金使用监管的难度;对于后者来说,则无形中影响到财务人员对资金使用界线的认定,从而也就无法做出满意的资金使用监管工作。相比较而言,针对项目资金使用风险而建立起的管控机制则更为重要,当然难题也更大。

二、解读基础上的管控机制分析

根据管理学原理中的控制职能界定可知,控制职能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等三个环节,对于财务管理工作而言事后控制便体现为成本核算。由此,以下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出风险管控机制来。

(一)事前控制下的风险管控机制

针对项目资金预算风险的管控便构成了具体的事前控制内容,从预算风险产生的机理来看主要在于信息不对称条件的影响,以及财务人员岗位意识的狭隘性使然。因此,需要从主观因素上来应对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这里笔者只是提出,建立自组织学习系统和岗位培训机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事中控制下的风险管控机制

事中控制主要指向资金使用风险的管控,而这一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作业部门的机会主义行为所致。正是由于作业区域的空间散落性特质,以及农业生产依赖于人力和自然力的共同作用。这些较为复杂的技术组织形式,便能激励起作业部门产生机会主义动机。因此,需要通过将这些风险内部化的形式来克服。

(三)事后控制下的风险管控机制

最后所实施的成本核算起着两大功能,首先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提供技术参数,另外则是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提供量化数据。不难理解,在业绩考核机制下将约束当事人的失范行为,并能提升他们的岗位意识。

三、应对措施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应对措施的构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

(一)深化对风险形成因素的认识

深化对风险形成因素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财务风险本身,而是需要从农垦企业的生产经营整体特征来入手,从而在整体视域下来认识现有风险的特点,以及未来还可能遭致的风险。认识的逻辑路径便需要沿着“先整体、后局部”模式来展开。另外,在考察农垦企业生产现状时,还需要关注农产品深加工领域的财务风险,作为工业组织形式的深加工领域,其财务风险主要在于销售环节中的资金漏损和回笼。

(二)强化对资金预算风险的管控

强化的方式在于建立自组织学习系统和提升岗位意识的途径,因此,首先需要在农垦企业财务部门中营造出学习农业生产基本知识的氛围,通过自学和在职培训相融合的知识学习,来增强财务人员在预算工作中的理性。对于提升他们的岗位意识而言,则主要应打破他们固有的岗位狭隘性,而促使他们能紧密联系作业部门或作业项目来完成预算工作。

(三)优化对资金使用风险的管控

若是依赖于企业制度管理,来强化农垦生产作业中的资金使用规范性仍存在难度,为此可以考虑建立农垦企业内部的市场机制,即农垦企业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以及分公司与分公司之间形成类似于市场交换原则的供需机制,从而在相互的成本约束条件下来关注资金使用的效益性。

(四)严格对资金绩效风险的管控

所谓“严格管控”实则在于,严格落实针对作业部门成员的激励和惩戒政策。只有使这种绩效考核机制落地,才能确保各作业部门在稳定的预期下,理性配置自己的资金资源,并在企业内部市场机制下通过竞争原则来提升农垦企业整体的绩效。

综上所述,以上四个方面便构成了在管控机制基础上的实践途径。

四、结束语

本人认为,实践途径则可以围绕着:深化对风险形成因素的认识、强化对资金预算风险的管控、优化对资金使用风险的管控、严格对资金绩效风险的管控来展开。

参考文献:

[1]刘张勇.浅析农垦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构建[J].浙江现代农业,2013(3)

风险的分级管控范文第3篇

关键词:配电网自动化;技术风险;控制措施;创新和改革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增长,科技的进步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社会各领域、各阶层对电力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因此,对电力质量要求在不断提高。近些年国内众多电力企业电力运行规模不断扩大,变电运行等设备也随之不断完善,因此对企业电力运行管理的要求在不断提高。配网运行的基础是变电运行,配电运行是否科学、合理、有效是电网良好运行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加强对配电运行的管理工作。

一、国内配网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的参差不齐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各大电力企业为变电站及相关维持电力运行部门引进大量先进设备,完成配网自动化的普及与完整的覆盖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国内电力运行效率和质量,在此基础之上,更加要求相关工作技术人员要快速掌握设备的操作应用、操作原理和检修方法,在电力运行操作的过程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增强应急意识。相对于传统配网的工作方式来说,配网的运行和故障检修具有较为明显的不同,因此,配网自动化下的工作技术人员在未具备启动自动化系统操作能力时,更容易为配网健康、稳定的运行带来不可估量的风险,导致配网用电事故频频发生。

而配网自动化的普及并不代表可以脱离人工操作,更要求电力运行技术人员规范操作,增强安全防患意识,在国内诸多电力企业进行电力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够,对相关安全制度也没有给予最高程度的重视,没有认真仔细阅读紧急工作安全管理手册,弱化了电力企业电力运行管理的具体要求,无法准确掌握并严格执行工作管理制度、工作间断制度以及现场安全措施等。而国内各大电力企业由于缺乏对相关工作技术人员进行针对性的知识培训,更没有对相关工作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有效落实,导致许多工作技术人员在对电力运行和配网运行的工作中,无法有效提高安全素质及专业技能,更无法完全满足工作的日常需要,从而导致一些问题及事故频频发生,屡禁不止。

(二)通信技术及信息处理技术的不完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光纤网络作为主要的通信方式席卷全球,此项通信技术具有通信速度快、可靠性高、操作简单等优势,比较适用于配网自动化系统运行。然而就当今国内通信技术来说,其中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的建设和日常维护等需求,相对要高于其他通信方式,在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光纤容易受到外护管道及建设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影响,造成光纤设备表面不同程度的磨损,对配网自动化的通信时效性、可靠性、准确性造成一定的冲击,更使其本就不稳定的通信技术发生一定程度上的技术风险。

随着通信技术在国内广泛应用,配网工程也在不断扩大,为了实现配网数据连接、拓展数据、拓扑动态等基础目标,众多电力企业给予较高的技术支持和人力资源支持。但是由于配网自身又存在供电状态分析、线路负荷预测、潮流分析等准确度不高的劣势,造成配网网络中在分布电源的控制、智能监视、自动修复故障、人工技术控制等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地发挥,从根本上对配网自动化健康、稳定发展形成制约,种种技术的不足和通信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同样给配网自动化的普及和应用带来诸多障碍。

(三)配网高级数据不清晰与集成标准无法统一

当前国内的各大电力企业都可以实现对拓扑数据、数据连接进行关系检验、拓扑状态着色分析以及动态电源加以分析,但是由于电力供电网络分区过于分散,严重造成其状态分析、潮流分析(尤其是受最初监测点覆盖限制)、线路负荷预测、网络高仿真等高级数据分析的精准度不够,致使配网自动化对分布式电源的控制、自动修复故障系统控制、智能监视及优化运行控制等功能难以发挥其特有的功效。

随着国内经济体系不断完善,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通信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交互和信息集成,成为国内电力企业配网自动化主流发展趋势,在此程度上加快数据的处理和传递速度,而配网主站与配电网GIS交互系统却很难做到将各种数据和集成标准统一。当前主要的3种交互集成方式见表1。

二、提高配网自动化技术措施

(一)提高电力运行操作人员综合素养和专业的工作技能培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加安全的设备、更加先进的技术被不断应用,同时安全防护设施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应用。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必将大大提高电力企业的本质安全度,消除或减少职业危害因素对从业人员的职业伤害。然而职工的知识不同时更新,技术技能不同步提高,就无法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知识更新、技能提高的有效途径就是教育、培训和学习。在培训的过程中利用真实的事故案例,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使工作人员在操作配网电力运行的过程中,可以直观的清楚和了解错误的操作会导致如何严重的后果。同时电力企业对相关技术进行学术交流,促进技术人员相互学习,举办技术大赛,使相关技术工作人员可以从根本上认识和掌握专业的技术技能。

(二)加强配网自动化系统控制管理

针对高级数据分析精准度不够的问题,应在配网自动化技术安装或调试之初对其拓扑结构进行详细设计,从而在满足基础检测功能的基础上,开发高级功能应用平台,实现数据交互与集成标准统一系统建设配网自动化。通过基于IEC61968或IEC61970标准的电力企业信息集成总线技术,打破SCADA、GIS、CIA、负控以及TCM等系统之间的联络,从而充分发挥配网自动化的信息管理作用。

(三)建立有效、健全的管理制度

用理性思维代替感性思维,用科学管理全面替代经验管理,切实转变管理方式,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增强计划意识,加强计划管理,提高计划覆盖面,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定期修订和完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真正做到“法不阿贵”,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达到“以法治企”的目的。狠抓到位管理,自上而下,加大执行力度,做到令行禁止。细化管理,积极推行科学先进的现场管理方法,全面提高企业现场管理水平,进而提高配网自动化系统作业效率,制订并推行先进的日常维护配网设备制度,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努力调动广大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加强管理基础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任务来抓,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完善电力调度补偿技术、保障设备和终端蓄电池顺利实用

合理的电力调度对于提高电网效率工作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而通过光纤技术采用无功补偿技术手段,从而达成保持无功功率在较低水平的操作中,降低配网设备的无功损耗,改善电力电网质量,充分利用一切相关的技术和设备。在保证设备及元件的可靠性的基础上,对重点元件和容易发生故障的元件进行最高级别的监测,利用多元化、系统化等技术手段,来增加其耐用性,同时可以避免发生故障后不能及时更换元件的情况,有利于全方位的扩展功能。在蓄电池方面,可以根据蓄电池日常维护设立维护小组,对配网自动化系统和蓄电池等终端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蓄电池电力充足。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自动化、智能化等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配网系统与通信信息技术有机结合,使其也逐步迈入其行列中,现如今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刚刚起步,必然存在技术不成熟、缺乏技术标准、配网信息设备不健全等技术风险,因此国内电力企业在运行自动化系统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其进行实时监测,制定紧急方案和备用方案,规划、设计运行系统有序进行,降低问题的影响,为成功建设有效应用配网自动化和维护日常设备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风险的分级管控范文第4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互联网金融企业;内部控制

1前言

我国的金融行业在发展的进程中一直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作为重点工作对象,金融行业借助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是也将面临诸多的风险,一旦金融风险席卷互联网行业,就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这就需要互联网金融企业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构建风险抵御机制。互联网金融企业要认清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结合市场发展趋势,对企业制定风险管理战略,积极调整企业的内部控制措施,增强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维护企业的经济效益。

2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2.1风险管理概述

风险是指事物发生的走向超出预期的计划,具有不确定性,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市场发展情况和国家政策方法,风险的发生会给国家和社会大众带来一定的影响。而风险管理就是在对风险进行充分了解的情况,借助多种思维方式对风险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得到最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

2.1.1互联网金融企业风险类型

互联网金融企业风险的主要类型包括以下几种:中介风险:该风险是互联网金融企业风险中较为常见的风险,特别是在互联网金融企业平台在资金运作中占据较大的作用,用户和企业都是借助互联网金融企业平台进行交易,对于一些用户交易资金较小的时候,互联网金融企业平台的监管就容易出现偏差,用户就会面临一定的经济损失,该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三方中介平台监管的失职,没有建立完备的监管制度。操作风险:随着手机支付的普及,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由于支付带来的信息泄露的风险,这也是目前社会上由于支付发生的最多的风险状况,一些不法分子借助扫码设备提取用户的信息资料,再加上民众的支付安全意识较低,造成这种风险的增加。流动性风险: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资金流动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企业中的资金本身流动性增强,就会带来资金错配和资金流动不畅的情况,进而造成流动风险的发生。

2.1.2互联网金融企业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互联网金融企业中的风险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是需要企业全体工作人员共同的付出才能够将企业中的风险规避制度更加完善。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之前需要将企业内部的风险进行评估,因此采取更为合适的应对措施。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周期较短,在应对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中依旧存在较多的不足,这就需要国家给予大力的政策支付,帮助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更好的防范风险。

2.2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主要是指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环境下,对企业内部的各类资源进行运用,同时也可以利用社会资源,在企业中实行有效的管理措施,对企业内部进行约束和调整。

3企业的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问题

3.1企业风险意识较低

互联网金融企业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内部人员的风险意识较低,不仅仅存在于基层的工作人员,对于企业的管理层同样也会有这些问题。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处于发展的初期,本身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就导致企业的风险意识较低,忽视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企业内的员工也存在对工作效益给予高度的重视,而忽视公司的风险管理,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整体呈现出急功近利的状况,一旦企业的资金流动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企业的运作受到严重的影响。

3.2风险防范措施的缺失

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由于自身企业的运作资金有限,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风险防范措施的建立中,就导致企业内部的管理过于粗糙,管理设备落后、管理制度过于传统和对日常的管理存在忽视现象。这些都是互联网金融企业风险防范措施缺失的体现,进而会对企业的人才引进和资源利用产生较大的影响。

3.3不够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互联网金融企业内部如果不具备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就容易出现企业员工工作态度消极、工作懒散的情况,更严重的是员工做出违反法律法规的事情,例如挪用企业公款等。因此,互联网金融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互联网金融企业承担了互联网领域和金融领域两个方面的风险,企业内部必须做好风险控制工作,才能够避免企业内部受到损失,建立起健全的风险控制制度,促进互联网金融企业呈现出更加良性的发展。

3.4执行力不高、评价机制的缺失

互联网金融企业借助互联网是一种新型的企业模式,实体企业能够对客户的贷款实施实时监控,但是互联网金融企业却无法做到这个方面,对客户的追踪的精准度存在偏差,也无法对客户进行全面的信用评估。互联网金融企业对设备的要求较高,对人工的利用率较低,因此,人员的工资也出现了下滑的迹象,这也会导致企业中的员工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企业员工对于企业制定的管理制度的执行力较低,缺乏相应的评价机制。

3.5网贷内控风险高、合规程度较低

所谓的合规就是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时的操作流程是符合国家指定的标准要求,但是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中存在不合规操作的情况,特别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的加快,互联网金融企业想要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就会做出违背国家行业制度标准的行为。不合规操作也是互联网金融企业最为常见的风险问题,会使得互联网金融企业成为不法分子进行违反活动的场所,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

4基于风险管理的提升互联网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策略

4.1基于风险导向完善内部控制工作

互联网金融企业为了最大化的规避风险,完善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和控制制度,首要的任务就是多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在实现共赢的情况,也发挥出风险共享的效果,在应对风险时,能够借助企业各自的优势对风险进行化解。除此之外,企业需要加强企业内部的日常管理工作力度,不能够忽视任何一个工作细节,逐渐使企业的监督体系更加完善,与战略合作伙伴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制度,加快信息传递的效率,使双方都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4.2对风险控制各环节进行强化

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不断发展,对各方面发展因素都有着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在网络安全和数据库安全方面,这就要求互联网金融企业在企业内部构建较为成熟的风险防范的制度,便于企业的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操作时能够及时抵御外来黑客的攻击,而互联网金融企业也需要建立起维护组织,一旦发现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系统出现问题需要进行及时的维修,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设置出风险报警机制,一旦出现风险威胁,能够立刻发出警报,企业管理人员能够得到最及时的通知。

4.3风险管理内部环境的创设

互联网金融企业想要更加有效的抵御风险就需要在企业的运作中营造良好的风险意识氛围,通过适当的宣传手段,对企业的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促进工作人员为完善企业的风险机制积极做出贡献,及时配合企业管理人员制定出的风险规避措施。面对互联网金融企业中出现的风险,工作人员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解决,企业也要定期对员工进行风险意识培训,提供工作人员对风险的防范能力,为企业的顺利运作提供支持。

4.4进行p2p网贷平台征信法律建设

互联网金融企业和p2p信贷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建立完善的p2p网贷平台征信制度,能够有效地促进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进步。首先是建立信用评估系统,借助安全可靠的计算机系统对客户进行严格的保密,但是对于必要的信息做到及时披露;再者就是科学化的征信法律建设,可以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p2p网贷业务进行明确的规定,一旦发生纠纷可以根据相关的法律条规进行裁决,维护借贷平台和借贷者双方的利益。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仍存在诸多的问题,通过对风险管理的介绍,了解到二者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发展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因此,不仅企业要积极做出相应的风险规避措施,政府部门同样需要给予法律条例支持和政策扶持。互联网金融企业只有在正确的风险管理制度的引导下,才能够最大化的为企业避免风险入侵造成受损,才能够保障互联网金融企业呈现出积极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王君栋.基于风险管理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及内部控制研究[J].管理观察,2018,No.688(17):154-156.

风险的分级管控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及防控措施

一、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相关含义分析

所谓合同管理是指对包括合同的审批与签订、履行、变更、终止、违约处理等在内的合同全过程的计划、组织、控制、调节、诉讼和监督检查等管理活动的总称。企业合同管理的全过程都存在着法律风险,建筑施工企业也不例外,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并有效识别施工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采取有效措施对法律风险进行防控,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法律风险的发生,维护施工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1]

二、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过程中不同阶段所涉及到的法律风险分析

第一,在合同签订阶段建筑施工企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在这个阶段,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建筑施工合同主体存在不恰当的问题。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讲,合格的合同主体应当是具有相应民事权利能力以及相应民事行为能力的合同当事人;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却经常出现签订合同的双方尽管有以上两种法律规定的能力,但却不是合同的当事人,存在合同当事人主体错位的现象,一旦发生合同纠纷,很难厘定主体;二是在合同签订过程中经常出现合同文本行文不严谨的问题。这里所提到的不严谨,即文章不规范、不准确,极容易引起误解和歧义。三是在涉及到的合同条款上海存在不全面、不完整的问题,一旦发生违约事故,如果合同中没有对此予以事先约束,那么就会产生重大的法律风险。四是往往对从合同的重视程度高于主合同的重视程度。五是双方主体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当地规定签订的合同,一旦合同发生纠纷,双方主体不但不会得到法律的保护,反而还会收到相应法律法规的处罚。

第二,在合同履行阶段建筑施工企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在这个阶段,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讲,可能会涉及到的法律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对于实践中遇到需要变更的事项而没有及时在合同中予以变更。在建筑施工实践过程中,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出现变更是很经常出现的事情。但是对于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变更没有体现到合同中,未进行及时变更,由此很容易导致建筑施工企业加大风险损失。涉及到的合同变更主要包含合同内容变更以及合同主体的变更。对于承包方的建筑施工企业而言,更重要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关键在于变更要及时。二是对合同欠缺必要的动态化管理。例如应当对合同办理签证确认的却没有办理签证确认;应当发出书函的,却没有发等等。在合同履行阶段实施动态化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进行自我有效保护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方式,但是这一点往往被忽视,造成相应的法律风险。三是合同当事人并没有对合同规定权利义务予以有效行驶。按照《合同法》相关规定,对于合同当事人是具有抗辩权的,然而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对于合同法赋予的这项权利却不知道如何行使,最后很容易使建筑施工企业单方面垫资施工,不利于发包方欠款问题的解决。

第三,在合同终止阶段建筑施工企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合同法律风险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讲,是贯穿始终的,从合同准备阶段、合同签订阶段、合同履行阶段和合同终止阶段都是存在的。然而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往往认为合同风险在合同终止阶段就不复存在了,其实这种观点也是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即使再合同终止之后,合同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对于合同终止之后,如果施工企业违反合同规定中的保密条约、保密协议以及相关通知等合同后期义务,那么施工企业依然是要负相应法律责任的。从这层意义上讲,尽管在合同终止阶段,合同风险依然是存在的。再比如,如果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之后,没有将事先合同规定中对各种资料予以有效的保管和存档,一旦发生纠纷,建筑施工企业若是拿不出相应的卷宗,就会在纠纷过程中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

三、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过程中进行法律风险防控的具体措施分析

第一,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讲一定从自身做起不断提高对合同管理风险的思想意识。从某种程度上讲,之所现实中有很多的建筑施工企业面对诸多的法律风险,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平时没有对合同管理的风险予以高度的重视,从思想意识上没有认识到合同管理存在的法律风险会对企业造成的重大损害。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在平时高度重视合同管理过程中的风险,主动转变观念,不断提高法律风险意识,对合同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风险予以高度重视。从思想意识上重视,需要建筑施工企业在平时做好相关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工作,组织企业管理层和企业领导者对该方面的学习,研究现实案例、开展经验交流等,以更好的提高企业所有人员对合同管理中存在的法律风险防控意识、以及提高会对企业产生的重要负面影响的潜在法律风险。

第二,建筑施工企业要逐步建立健全合同风险管理的有效组织体系。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讲,建立健全合同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异常重要,只有建立健全了合同风险管理体系,才能更好的对合同风险的防控、管理、应急等各个环节开展更加具有统一性的指挥负责体系,有助于在对合同风险防控管理中形成一种组织有力、分工负责、相互协调的机制;同时,建立健全合同风险组织体系能够加强对合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加强调查和研究,在平时重点针对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以及潜在的风险进行有效分析,提高应对合同管理风险的应急性和针对性,有效的减少因为合同管理风险而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建立由企业法人任主管,法律、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人牵头负责的机制,明确各合同管理部门及人员的合同管理职责,实现合同工作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抓的工作局面。建立健全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组织体系,可以为防控施工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提供一定的组织保障。

第三,建筑施工企业有必要对合同当事人的资信情况等进行深入的核查,以避免在后期合作中出现的合同管理风险。在进行合同谈判之前,建筑施工企业很有必要对当事人的资质进行全面的审核,对当事人在存在的合法性、法人的行为能力方面、合同签约资格、合同以后的履行能力等各个方面的资质都要予以审核。建筑施工企业对合同当事人的资信进行的审核,还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当事人在营业执照方面是否合法,是否具备相关资质;二是对当事人的授权委托书状况进行审核,看看是否具有资质进行合作;三是对当事人的相关经验业绩和信誉、荣誉方面进行审核;四是对上级部门颁发的质量体系认证书情况、金融机构颁发的信用证书等情况进行审核。对于建筑施工来讲,对当事人进行审核是非常有必要的,尽管在前期可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但是从长远来看,能够有效比避免因为当事人资质或信誉问题而为建筑施工企业造成相应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曹红程;许恩信;李丹,论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及防控措施[J].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9/03.

[2]黄少彬;张旭;牟艳华,中小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及应对策略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