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司的商业模式

公司的商业模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司的商业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司的商业模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资产管理公司;角色转变;税收风险;应对方法

一、新形势下资产管理公司的角色转变

1999年,东方、信达、华融、长城四大AMC在国务院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相继成立,并规定存续期为10年,分别负责收购、管理、处置相对应的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所剥离的不良资产。1999年至2000年,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先后收购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1.4万亿元,使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一次性下降近10 个百分点。截至2006年一季度末,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累计处置不良资产8663.4亿元,其中现金回收1805.6亿元。到2009年,10年的存续时间已经到期,资产管理公司必须进行业务改革,对自己的角色进行转变,按照财政部的思路,AMC商业化转型将分几步走,首先是政策性不良资产与商业性不良资产的清分,然后是财务重组.股改.上市。按照财政部的思路,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信达已经完成股改,其他三家资产管理公司的股改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从此,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从政策性公司进入到市场的大潮中,按照商业化的模式进行独立经营。

二、资产管理公司面临的税收挑战

1、资产管理公司以往的税收模式

在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之时,国有四大管理公司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处置相应银行的不良资产而设立,所以其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执行的文件为: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信达等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10号。主要内容为:

(1)对资产公司接受相关国有银行的不良债权,借款方以货物、不动产、无形资产、有价证券和票据等抵充贷款本息的,免征资产公司销售转让该货物、不动产、无形资产、有价证券、票据以及利用该货物、不动产从事融资租赁业务应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

(2)对资产公司接受相关国有银行的不良债权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

(3)对资产公司接受相关国有银行的不良债权,借款方以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抵充贷款本息的,免征承受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应缴纳的契税。

(4)对资产公司成立时设立的资金账簿免征印花税。对资产公司收购、承接和处置不良资产,免征购销合同和产权转移书据应缴纳的印花税。对涉及资产公司资产管理范围内的上市公司国有股权持有人变更的事项,免征印花税参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上市公司国有股权无偿转让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24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5)对各公司回收的房地产在未处置前的闲置期间,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资产公司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免征土地增值税。

(6)资产公司所属的投资咨询类公司,为本公司承接、收购、处置不良资产而提供资产、项目评估和审计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从以上政策可以看出,国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税收上出资政策性资产享受免税的优惠,同时,由于在处置资产时,一般均为亏损,所以一般也无需缴纳企业所得税。

2、新形势下资产管理公司的税收模式转换

在资产管理公司存续10年中,其核心业务逐渐从处理对口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即政策性业务转换到收购在同等市场条件下对各个商业银行通过市场模式进行商业化操作收购,到现在,资产管理公司对成立初的政策性资产处理基本进行完毕,对商业化运作的模式一直在探讨中,同时,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从2010年开始,逐渐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革,到现在,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已经完成了股份制改革,而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和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的股份制改革也在逐渐进行中,同时,四大管理公司在股改后的几年内酝酿上市,在这种条件下,资产管理公司从政策性资产运作到商业化资产运作过程中税收问题就会逐渐凸显出来,即从以前的免税模式下进入到全面按照中国现行税法缴纳相关税费。

3、资产管理公司在现阶段面临的税收风险分析

现阶段,由于资产管理公司的员工缺乏税收法律和税收法规的相关知识,对税收法规和税收相关法律不了解,主要面临以下风险:

(1)公司内部人员对税法知识模糊,纳税意识淡薄:由于长时间享受国家的免税政策,从而导致公司的员工对税收的政策法规知识不了解、不关注,使得公司员工对依法纳税的观念比较淡薄,从而在意识形态中形成少缴税、不交税的风险。

(2)公司的日常经营决策和日常经营活动没有考虑税收因素的影响:由于没有很好的纳税意识,从而导致公司在日常经营决策和日常经营活动中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税收法律法规的影响,增加了公司在日常业务中无意识的偷漏税风险。

(3)在日常会计处理工作中缺乏对税务事项是否符合相关会计制度或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控制:长期以来,资产管理公司由于一直享受国家的免税政策,使得公司在制定财务制度及相关文件中,缺乏对税务风险的认识,从而导致在财务处理上没有考虑或者不全面考虑相关的纳税事项,从而导致偷税、漏税的风险。

(4)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不能很好的符合税法规定:在日常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过程中,由于对税收法律的法规不明白、不知晓,从而导致在税收申报和税款缴纳过程中,没有很好的遵守相关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造成少交税款、不交税款、延迟缴纳税款的问题,从而可能引起企业支付相应的税收罚款及滞纳金的风险。

(5)公司在日常的税务登记、账簿凭证管理、税务档案管理以及税务资料的准备和报备等涉税事项不能很好的符合税法规定:按照税收法律及税收法规的相关要求,公司应该对日常的税务登记、账簿凭证、税务档案以及税务资料进行合理的准备和报备,但是由于公司的内在原因,不能对以上资料很好的管理,从而引起相应的税收风险。

(6)在公司的日常控制中,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税务控制,导致出现税务风险后不能很快的发现、识别,从而导致相应的税收风险。

三、资产管理公司在商业模式下的税收风险应对

鉴于资产管理公司在现阶段存在着以上诸多税收风险因素,所以资产管理公司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很好的应对、规避相应的税收风险,从而达到企业的经营目的。

1、在资产管理公司的税收风险应对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资产管理公司应该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组织

资产管理公司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组织,该组织应该具有以下机构:

(1)、在资产管理总部设立专门税务风险管理部门,该部门隶属于财务部,负责全公司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并对财务部总经理负责。在全国的分公司中设立税务风险管理岗位,并对该分公司的财务部负责。

(2)、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应该具有以下职责及功能:建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和其他涉税规章制度;对日常工作进行管理,进行税务风险分析,指导和监督有关职能部门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和沟通机制;组织税务培训,并向本企业其他部门提供税务咨询;承担相关职能部门开展纳税申报、税款缴纳、账簿凭证和其他涉税资料的准备和保管工作;企业应建立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确保税务管理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2、资产公司对税务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企业应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内部和外部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等步骤,查找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业务流程中的税务风险,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条件,评价风险对企业实现税务管理目标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风险管理的优先顺序和策略。企业应结合自身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和实际经营情况,重点识别下列税务风险因素:董事会、监事会等企业治理层以及管理层的税收遵从意识和对待税务风险的态度;涉税员工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组织机构、经营方式和业务流程;技术投入和信息技术的运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情况;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经济形势、产业政策、市场竞争及行业惯例;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等。

3、资产公司的税务风险控制活动

资产管理公司根据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的结果,在成本效益原则的指导下,对税务风险建立合理的控制机制,全面的建立预防性控制和发现性控制机制,在内部结构和企业经营状况发生重大转变的时候,应该转变税务控制机制,必要时可以请外部专家及税务机关的帮助,企业税务部门应参与企业日常和重大业务的流程,从源头控制税务风险。完善纳税申报表编制、复核和审批、以及税款缴纳的程序,明确相关的职责和权限,保证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符合税法规定,企业应对于发生频率较高的税务风险建立监控机制,评估其累计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4、资产管理公司的税务信息与沟通。

企业应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税务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企业税务部门内部、企业税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企业税务部门与董事会、监事会等企业治理层以及管理层的沟通和反馈,确保与外部如中介机构及税务部门的及时沟通,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并采取应对措施。将税务申报纳入企业计算机控制系统,建立税收申报日历,确保在税收申报期内纳税申报各项税收,如果没有及时申报,申报系统应该及时提醒。

5、内部监督

企业应该定期对税务风险管理制度进行评价和完善,通过对整个业务流程的监管,从而达到将税务风险降低到企业可控的层面上来。

四、资产管理公司对税务风险管理的主要工具

企业有了很好的风险防控系统,但是没有很好的风险防控的方法工具也会产生重大的问题,常用的风险防控的主要工具有:

1、风险承担策略:主要是指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不重大或者未识别出来的风险进行风险承担。

2、风险规避策略:主要是指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识别出来的重大风险作出回避、停止和退出的策略,避免成为风险的所有人。

3、风险转移策略:主要是指资产管理公司将风险通过合同或者服务保证书或者风险证券化的方式将企业面临的风险转移给别人,从而来规避企业的风险。

4、风险对冲策略: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手段,引入多个风险因素或者多个风险,使得这些风险能够相互对冲。例如利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

公司的商业模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商业信用;公司+农户;直接融资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2

一、前言

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面临着金融供给不足,目前正鼓励小额信贷和扶农的金融中介发展,但进程比较缓慢,对农村的支持力度亦未见显著效果。 而“公司+农户”的农业产业模式广泛地发展,企业与农户的交易关系更加紧密地结合,农户在生产过程中遇到资金或物资流问题时,企业能过通过提供商业信用对农户进行直接融资,让农户短时间恢复生产,渡过难关。这样很大程度上就缓解了农户的资金需求。

本文所研究的此类商业信用模式是“企业+农户”模式下的一个产物,既是一种直接的商业信用,又是一种直接的融资渠道,它将提高农户生产资料的周转效率,让农户生产保障程度得到大幅度提高,促进了农业劳动力的投入以及农户的收入。本文在广东阳江高新区对3家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商业信用进行实地调研,经过分析得出这种商业信用模式存在的合理性。

1e3b

商业信用伴随着商品交易而出现,其运用的历史悠久,在我国秦朝就已有关于其记载,并在宋朝时得到广泛的运用(刘民权等,2004)。商业信用在《经济和管理大辞典》中被定义为,用延期付款的方式赊销商品。通常把赊销、预付货款等都视为商业信用。商业信用以契约作为预期的货币资金支付保证的经济行为,它既是一种商品使用价值的让渡与商品价值实现非同步进行的商品交易方式,又是一种商品交易的结算方式,还是一种短期融资工具,这里就涉及到商业信用的金融功能。关于商业信用可以缓解信贷约束,刘凤委等(2009)、刘仁伍等(2011)、石晓军等(2010)学者都证实了这点,因此农村中发展商业信用是有助于缓解农村金融供给不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案例研究

(一)企业概况及与农户合作特征

本文考察了广东阳江市羽威羽绒实业有限公司、阳江万事达有限公司、阳江市大开食品有限公司,他们都是农业类企业,都与农户有着订单合作。

(1)广东羽威羽绒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水洗羽绒和羽绒制品,为控制羽绒的产量和质量,所以公司与当地鹅、鸭养殖农户签订养殖合同,公司提供种苗以及饲料的出售,签订了养殖合同的农户必须购买公司的种苗以及饲料,按照公司指导的养殖方法进行养殖,经过一段饲养期后,农户再把成熟的鹅、鸭按照公司的收购价卖给公司,让当地的农户按照公司立定的收购标准进行鹅、鸭养殖。

有些农户会出现现金流的短缺,导致无法提供购买种苗以及饲料的资金,但是又迫切存在恢复生产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公司为农户提供种鹅、鸭种苗的赊借以及养殖饲料的赊借,将种苗以及饲料在无需农户付钱的要求下提供给农户,这笔款项在公司方的记账作为应收项款,待到养殖期结束后,农户交货时再一并清算,把合同规定的价格减去种苗以及饲料的价格所得差价归还农户,因此该企业与农户间发生的商业信用在农业生产的物料的赊借过程中得以体现。

(2)广东阳江万事达海洋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水产品精深加工的生产企业,其公司自有养殖场并不能满足公司的生冻海鲜及其他加工产品的需要,所以公司需要与当地水产养殖农户合作,让农户参与到规模养殖活动中。为了让合作农户能够放心生产,公司和养殖户签订了保底价收购的水产养殖合同,但没有规定农户在养殖期结束后所得产品必须得将产品销售给公司,更无规定销售方面的违约责任,农户可以自行选择买商或者市场。这是万事达食品有限公司与前述的羽威食品有限公司的不同点,在合同的控制力度没有羽威食品有限公司强。

公司对因资金周转困难而无法购买种苗和饲料的养殖户同样提供种苗及饲料赊借,赊借的生产物资在公司方也做简单应收账记录,若最终有赊借关系的养殖户将产品销售给公司,公司会按照自己根据市场价格最新的自行定价来收购养殖户的产品,并减除前期赊借的物资费用,将货款交回农户。若农户并非将产品销售给公司,而是通过市场等其他途径卖出产品,公司最后只需将前期赊借给养殖户物资金额相等的资金索回。赊借物资所发生的公司对农户提供信贷的资金,公司不收任何利息,即是一种“无息贷款”。公司与农户发生的商业信用关系。

(3)阳江市大开水产有限公司以水产品和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冷藏为主,公司是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发展模式。农户与基地签订种植、养殖合同,基地给农户提供种植、养殖等技术资料并对农民进行培训,同时给签约用户提供种苗、肥料、饲料、药品等种植、养殖生产资料。日常与农户间的经济交往活动中,公司为资金周转困难农户按照其信用等级提供一定信用额度的商业信用。但其合作对象具有严格的选择,需要养殖能手,具有知识专用性,其合作农户较为稳定,并且具有部分股份制合作。

表1 是以上三家公司与农户合作的特征对比。

表1 企业与农户合作特征

信用程度取决于企业对订单合约的控制程度。不同企业对农户提供的信用的程度是不同的,羽威公司的合约对产品收购价格以及供应饲料的价格都可以规定得很明确,企业提供商业信用的规模的限制就更少;而万事达的合约只是给定最低的收购保护价,这是市场价格不好的情况,而平常企业需要给比市场更高的收购价才能顺利将标的农产品收购。对企业来说,让利给农户很多。而该企业提供的商业信用的规模和额度是按照订立的最低收购价为参照。若企业提供的商业信用所付出的资金流比最低收购价收回来的产品的计价总量还大,企业将减少商业信用的提供。

(二)该农业商业信用产生的原因

(1)农户融资需求。农户需要企业通过商业信用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为了扩大产量而需要的融资支持,农户为了扩充其产品数量,往往需要企业提供更多的种苗和饲料。其二是短暂性的资金需求,农户对资金的需求也是为了满足下一期生产活动的需要,而对口企业将会通过商业信用的出使,为农户提供直接的物料支持。

而与商业信用相比的金融贷款的情况下,农户是很难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所以只能通过企业商业信用的出使获得融资需求。

(2)赊借凭证。企业向农户提供商业信用时,必定会和其签订相关的赊借凭证。有的在期初签订收购合同时就已经把赊借的条款写入合同中,若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提供商业信用的,企业会再开单独的商业信用凭证,主要是赊借凭证,包括以物质形式的和以资金形式的,要求农户在生产期结束后按期还款或者通过往来产品的交易进行交割冲销。

(3)订单农业的担保。在“农业龙头企业+农户“的农业发展模式中,不同企业都有不同的合作农户,企业提供商业信用的也只限于对其有往来的农户。在资产专业性以及信用关系的累积下,企业更容易提供给具有订单关系的农户。

加上企业对农户的生产成果实具有预见的,企业对其设定的最低收购价的订单可以成为保证农产品收入的保证。即使农户最终将产品按照市场价格在市场下卖出,企业依然能够获知其收入能力,并对农户提出与赊借物资等额资金归还。

图1 农户与企业的信用生成逻辑

三、“公司+农户”模型下的商业信用运作优势

95e0

(1)企业所获得优势。首先,获得信息获取优势,在特定区域内的农业企业对客户的基本情况能够有较好的认识,企业对农户的生产情况的观察和监控成本较低;大多数的农户与企业在以往就存在合作关系,企业从其历史合作情况所得到的经验更容易获得下一步的合作的方案;其次,稳定货源供给,企业对农户提供商业信用,亦基于满足自己的订单货源稳定的需求。企业经过多年的经营,对货源产品的消耗量已经具有经验值或者预测值,因此根据此调整的合作农户的规模和数量都具有稳定性,农户向企业提供的产品的数量也因此稳定下来;再者,保证货源产品质量,企业对农户提供赊借农业物资,包括种苗以及肥料、饲料等,都是要求质量比较严格的,种苗、肥料、饲料的供给商一般都是由企业指定,或者直接由企业自己生产提供,通过对种苗以及肥料或者饲料的控制,对农产品的质量就已经起到很好的保障。

(2)农户所获得的优势。首先,克服农户暂时的现金短缺障碍,企业对农户生产需要的物料的提供,让农户可以再短时间内恢复生产,生产有了保障;其次,提高生产物资周转能力,企业对农户提供商业信用,让农户的农业生产物质获得更加迅速;再者,获得低廉的短期融资途径,企业基于对农户的信任,对农户提供的帮助更为快捷,并且大多情况下,企业给农户的赊借的物资不要求利息回报;最后,农户可获得更好的帮扶,因为款项尚未支付或未完全支付,物料供应企业在回款的压力下,对农户的指导和服务就更加用心。否则,农户由于生产中的技术问题等等导致的亏损,不仅没让企业得到货源产品,甚至连赊借的物料资金都无法回收。

四、结论

农户由于生产的农作物对银行来说,并不具有抵押价值,主要原因是银行无法获知该抵押品的价格以及销路。若用农产品作为抵押物向银行抵押,对银行来说风险很大,所以银行一般不会承认该抵押品,而农户期望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获得贷款是困难的。而企业通过对农户产品的需求,通过与其签订的订单,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其充满信心的,企业之所以能够向农户提供物料的赊借,也是其对农户未来货源物品的要求,通过赊借物料这种商业信用的行使,能让企业更好地把握农产品的质量以及数量,所以企业零息赊借物料,其实是将利息费用通过“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来内化了。

目前我国农户总是面临着农业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由于金融机构服务的门槛过高,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发展也比较落后且不完善,所以弥补融资不足的另外一个办法是通过企业商业信用来完善。

通过农业企业行使的商业信用,即满足了企业对农产品质量和数量的控制,又能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农户的生产,对彼此都是一个双赢的,通过商业信用能够增加帕累托改进,所以应鼓励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的商业信用。

参考文献:

[1]刘凤委,李琳,薛云奎.信任、交易成本与商业信用模式[J].经济研究,2009(8):60-72.

[2]刘民权,徐忠,赵英涛.商业信用研究综述[J].世界经济,2004(1):66-77.

[3]刘仁伍,盛文军.商业信用是否补充了银行信用体系[J].世界经济,2011(11):103-120.

公司的商业模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模糊聚类 旅游业上市公司 财务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3-097-02

一、模糊聚类分析理论

所谓聚类是指将数据划分到不同类的过程,同一类中的数据具有很高的相似性,不同类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聚类与分类不同,聚类所要求划分的类事先是不确定的。

聚类分析是指将物理或抽象对象的集合分组成为由类似的对象组成的多个类的分析过程,其目标是在相似的基础上收集数据来分类。聚类分析被广泛应用到多个领域,主要有模式识别、图像处理、数据挖掘以及市场研究等。传统的聚类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系统聚类法、动态聚类法、有序样品聚类和模糊聚类等。

模糊聚类分析的实质是根据研究对象本身的属性来构造模糊矩阵,根据样本的相关数据指标来计算样本的空间距离,从而对样本进行合理分类,是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模糊聚类建立起了样本对于类别的不确定性描述,因而更能客观反映现实。

二、实证分析

(一)研究对象及指标的选取

本文从深、沪两市A股中选取了18家旅游业上市公司2011年的部分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具体选取的指标包括能反映企业盈利能力(销售毛利率、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偿债能力(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产权比率、资产负债率)、发展能力(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及营运能力(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的共15个财务比率指标,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18家旅游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进行综合分析。

(二)数据标准化

将选取的18家旅游上市公司的15个指标数值,首先进行标准化。其次,利用函数AVERAGE和STDEV可求得每项指标的平均值及标准差。结果如表1:

设Xij为第i家公司的第j项指标,利用公式X'ij-=(Xij-Xj均值)/Xj标准差(i=1,2,…,18;j=1,2,…,15)可将样本数据标准化。

(三)求取模糊相似矩阵R

利用公式dij=[■(Xki-Xkj)2]1/2针对标准化数据矩阵先求得距离矩阵D。利用公式rij=1-c■针对距离矩阵D求得模糊相似矩阵R,其中c为可使0≤rij≤1的常数。

(四)建立模糊等价矩阵t(R)

同时满足自反性、对称性、传递性的模糊关系是等价模糊关系,只有等价模糊关系才能进行模式聚类,而由上述步骤得到的模糊相似矩阵一般只具有反身性和对称性,不具有传递性,因而需要求得同时满足三种性质的模糊等价矩阵,本文中利用“传递闭包”来求得模糊等价矩阵,即使相似矩阵R不断自乘,直到满足R2K=RK为止,RK就为所求的模糊等价矩阵。

(五)聚类

针对上述模糊等价矩阵,设定阈值,根据模糊等价矩阵中的数值大于阈值的记为1,小于阈值的记为0的原理,当阈值设为0.65时18家上市公司分为5类,当阈值设为0.76时分为8类,选取阈值为0.76时较为合理。所得聚类结果如下:

从上表可知,其中华侨城、华天酒店、峨眉山、桂林旅游、云南旅游、三特索道、黄山旅游、中青旅、国旅联合、大连圣亚和旅游聚类结果一致,归为一类(整体盈利能力较弱,偿债能力较弱,发展能力中等);张家界为一类(盈利能力中等,偿债能力较弱,发展能力中等)。西安旅游为一类(各项指标均偏低);北京旅游为一类(盈利能力较弱,偿债能力较强,发展能力最强);丽江旅游为一类(盈利能力最强,偿债能力较弱,发展能力较强);世纪游轮为一类(盈利能力较强,偿债能力最强,发展能力较强)。宋城股份为一类(盈利能力较强,偿债能力较强,发展能力较弱)。首旅股份为一类(盈利能力中等,偿债能力较弱,发展能力较弱)共8类。

三、结语

本文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针对18家旅游上市公司进行了综合财务分析,通过Excel表格实现聚类分析过程,再通过分析比较选取了阈值0.76,将聚类结果分为8类,针对各类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比较,了解了各类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及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可以为其财务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山西省软科学资助项目(2012041071-02)]

参考文献:

1.干方彬,王伟.在Excel中实现上市公司财务的模糊聚类分析[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3(12)

2.许霞.基于模糊数学的多目标决策问题模型及算法[J].航空计算技术,2005(6)

3.楼裕胜.模糊聚类分析方法与应用[J].统计与决策,2005(3)

4.翁钢民.我国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研究[N].燕山大学学报,2012(1)

5.周运兰.我国旅游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综合评价研究[N].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2)

6.刘晓勇,林健良.模糊聚类分析在金融机构财务分析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1)

7.王花,黄晓霞.模糊聚类分析及算法比较[J].现代计算机,2010(6)

公司的商业模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规模

农业上市公司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纽带,它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能否良好平稳地发展。目前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大都期望通过多元化经营不断扩大公司规模,从而提高公司绩效。那么,现有的农业上市公司规模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如何?如何通过规模发展提高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这些问题的研究对农业上市公司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公司规模与公司业绩的关系:简要文献回顾

关于公司规模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相关关系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过一些研究。Banz(1981)将1926-1975年在纽约上市的股票按公司的规模大小分成5组,结果发现在美国无论是各资产组合的收益率及其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率都呈现出随公司规模的上升而下降的趋势。Fama和French(1992)以1963-1990年纽约证交所、美国证交所上市的股票的收益率与公司规模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美国股票市场中股票收益率随公司规模上升而下降,但Dimson和Marsh(1997)研究发现英国股票市场股票收益率与公司规模呈正相关关系,而非负相关关系。刘志勇(2004)对2000-2002年度我国上市公司负债规模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中国现阶段上市公司适度负债水平应在20%-40%为最好,当资产负债率高于60%时,公司管理者就应该防范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当公司资产负债率高于80%时,公司就可能处在破产的边缘。赖国毅(2005)选用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的上证180指数的成分股作为样本股票,研究发现公司规模的扩张与公司经济绩效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但这种相关性是等级相关关系,非线形相关,且二者之间有着显著的不平稳状态,公司出现规模越大,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越低这一不正常现象。魏良益等(2005)以每股收益、总资产收益率、上市期间作为解释变量分析公司绩效对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规模与每股收益显著正相关,与总资产收益率显著负相关。每股收益对规模有正向促进作用并且影响力最大,而资产收益率会抑制规模大增长。高辉、张伟(2005)对2001年的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截面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投资资本规模与绩效呈现负相关。

综上所述,有关公司规模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相关关系问题研究出现截然不同的结论。结合行业讨论公司规模与公司绩效关系的文献不多,研究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规模对经营绩效影响的文献就更加少见。

二、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综合评价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的“农业上市公司”包括农、林、牧、渔各业的上市公司,不包括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为了避免偶然性、本文选取了2001年12月31日以前上市的28家只发行A股的农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样本数据均来自于巨潮资讯网和证券之星网。

(二)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由于非财务指标通常很难收集相关数据并难以量化,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在财务指标中,故分析公司经营绩效通常只用财务指标来体现。结合我国现有企业绩效综合评价体系和农业公司特点,本文选取了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润率、销售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共12个指标建立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三)运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得分值

1、评价指标值的选取

笔者以农业上市公司2004年至2006年3年公布的年报数据为基础,计算出各指标数值3年的平均值作为评价指标数值。

2、综合绩效的计算

(1)标准化处理原始数据。在进行因子分析前,采用SPSS15.0统计分析软件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标准化后变量的方差为1,均值为0。

(2)计算各评价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

(3)计算互相关矩阵的特征值,并计算出各特征值对应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以及累计方差贡献率,具体数值见表1。

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经营绩效评价选择4个公共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已达到78.85%,说明所选的4个公共因子已经能够较好地替代这些指标对经营绩效进行评价。

(4)运用回归方法求得综合因子得分值。其数学表达式为:

Fj=a1j×X1+a2j×X2+……+apj×Xp(j=1,2,3,4;p=1,2,…,12)

F1、F2、F3、F4分别表示4个公共因子的得分值,综合因子F以各因子得分值加权汇总得到:F=0.29267×F1+0.20037×F2+0.19273×F3+0.10252×F4。

计算结果显示农业上市公司绩效综合评价综合因子得分值差别很大。天音控股公司经营绩效得分最高,约为25.14,其次是好当家公司和顺鑫农业公司,综合因子分别约为10.77和9.49;经营绩效最差的是华龙公司,综合因子得分却为-282.09。

三、农业上市公司规模对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公司规模度量指标

从投入的角度看,资产总额是衡量企业规模最主要的指标;从产出的角度看,销售收入是衡量企业规模最主要的指标。Hopkins,H.Donald(1988)认为衡量公司规模的指标最通用的2个指标为企业资产和员工数。Cohen(1996)根据最新的研究文献资料认为衡量企业规模的指标有员工数和销售收入,还包括总资产、净资产、存款以及市场销售数量等。因此,基于大多数学者研究文献,本文选择报告期末员工总数、主营业务收入总额和总资产3个指标作为农业上市公司规模的衡量指标。

(二)研究假设

从理论上讲,企业规模越大,生产设备越优良,研发能力越强,营销管理越科学,企业的经营绩效就越高。根据农业公司的特征和规模衡量指标,本出如下假设:

假设1:农业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与其经营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即主营业务收入越大,其经营绩效越高。

假设2:农业公司的总资产规模与其经营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即总资产越多,其经营绩效越高。

假设3:农业公司的员工人数与其经营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即员工人数越多,其经营绩效越高。

(三)农业上市公司规模统计性描述

衡量农业上市公司的规模的指标值差异比较大。天音控股主营业务收入最高,平均值达到100亿元;香梨股份最低,平均只有4295万元;总资产方面,北大荒最高,平均值达到93亿元;华龙最低,平均只有4.2亿元。员工人数方面,北大荒人数最多,平均达到37659人;禾嘉最低,平均只有44人,具体情况见表2。

(四)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本文以经营绩效综合因子得分值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度量上市公司规模的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账面价值和期末员工总数作为解释变量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1、农业上市公司规模对其绩效影响的模型构建

根据类似生产函数模型,构建以下基本线性回归模型:

Y=b0+b1×ln(X1)+b2×ln(X2)+b3×ln(X3)+ε

Y表示经营绩效综合因子得分;X1为主营业务收入;X2为总资产账面价值;X3为期末员工人数;ε为随机误差项;b0为回归常数;b1、b2、b3为回归系数。

2、利用软件进行回归分析

由表3检验结果可以看出:F检验值达到5.665,所对应的显著性水平为0.004,小于0.01,说明总经营绩效与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账面价值、期末员工人数之间具有可信度很高的线性关系。主营业务收入对总经营绩效有正面影响,且在0.01水平上是显著的;总资产账面价值、员工人数对总经营绩效有负面影响,但在0.1水平上不显著。调整的R2为0.341,表明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账面价值、员工人数可以解释34.1%的经营绩效的变化,经营绩效还与其他因素相关。

四、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与公司规模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线性关系,但不同的规模衡量指标对其经营绩效的显著性不同。农业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对公司绩效呈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总资产账面价值和员工人数与公司绩效负相关,且不显著。

第二,农业上市公司没有注意规模的扩大与经济绩效间的同步协调。在一定范围内,企业的资产规模扩张有利于经营绩效的提高,但规模的投入扩张超出一定范围就会出现规模不经济。农业上市公司目前资产和员工人数规模已饱和,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在实际经营当中增加主营业务收入,提高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

针对目前农业上市公司的规模状况,建议农业上市公司调整生产结构。资产规模只是取得营业收入的手段,要合理地控制企业的资产和员工规模。建议加强农业上市公司资产管理,全面提高资产的运行效率,提高自身资源专业化深度,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设法提高主导产品业务收入,降低公司经营成本。

参考文献:

1、Banz,R.W.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turn and Market Value of Common Stock[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1(9).

2、Fama,E.F,French K.R..The Cross-section of Expected Returns[J].Journal of Finance,1992(47).

3、刘志勇.中国上市公司负债规模与经营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4(10).

4、赖国毅.我国上市公司成长中规模与绩效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5(18).

5、魏良益,赵君,肖洪安.企业绩效、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规模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我国部分制造行业上市公司为例[J].软科学,2005(3).

*本文为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09SK433);安徽科技学院引进人才资助项目(SRC200689)。

公司的商业模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行业

一、引言

不同行业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不同,从而导致资本结构的差异。这些差异及其对资本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不同行业资本有机构成存在差异。企业资本有机构成高的行业,经济规模要求初始投入的资本起点就高,当业主资本有限时,高投入就需更多的负债。因此资本的有机构成与资本结构常成正比;各行业生命周期不同。同一时期不同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不同,其所具有的经营杠杆风险也就不同。由于企业的总风险=经营杠杆风险×财务杠杆风险,在总风险不变的前提下,经营杠杆风险越高,财务杠杆风险越低,也就意味着负债率越低;不同行业的进退壁垒和产业集中度存在差异,如自然垄断行业与垄断竞争行业显然不同。产业进入壁垒越高,集中度越高,行业中的企业市场势力越强,经营杠杆风险也就越低,因此就可以适当地多负债。

二、数据样本和研究方法

1.上市公司的行业分类

本文采用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4月4日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它是以中国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为主要依据,在借鉴联合国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北美行业分类体系有关内容的基础上制定而成的,它为三级分类,将中国上市公司分为13个门类、91个大类和288个中类。本文选择行业大类进行行业特征的实证研究。

2.省略。本文选择我国693家上市公司2001年~2005年资本结构的数据进行研究。

3.研究方法的确定

为了研究行业间资本结构的差异性,我们先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检验样本公司的负债比率是否具有显著的行业间差异(H。:各行业的负债比率没有显著差异)。如果拒绝原假设,再用Scheffe法进行行业间两两比较,以考察是否由于个别行业的异常值而导致了检验结果的显著。

三、实证研究与分析

1.描述性统计

利用SPSS对各行业样本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作描述性统计,发现不同行业的资产负债率差别很大。平均资产负债率在30.3%~57.6%间波动,最高与最低资产负债率相差约27个百分点,其中采掘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最低,为30.3%,房地产的平均资产负债率最高,为57.6%,其他行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均在40%~50%左右。

平均资产负债率的变化反映了行业的一些特征。作为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建筑业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其中房地产是惟一平均资产负债率超过50%的行业,反映该行业大部分资金依赖于负债,这与房地产行业自身的特征一致。信息技术业作为一个新兴发展和竞争激烈的行业,在中国处于高增长时期,资金需求量大,因而负债较高。传播与文化业、社会服务业、水电煤气生产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和采掘业的负债比率较低,处于30%~40%之间,其中前两个行业为投资需求较少的服务业,因而负债比率较低;后三个行业为固定资产需求很高、经营稳定的传统行业,由于企业缺乏成长性,它们不愿意过多负债,过多负债导致的还本付息压力可能会引发财务危机,所以负债比率也较低。

2.资本结构行业间差异的检验

通过SPSS中的One-Way ANOVA分析,得到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下表:

给定显著性水平为0.05,查得F临界值为1.83,给定的F统计量(3.18)比临界值大;拒绝原假设,另外p值为0.003,小于显著性水平值,否定原假设。这些都表明行业因素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是显著的,即行业是影响公司资本结构的重要因素。

3.Scheffe检验

为了考察是否由于个别行业的异常值而导致了检验结果的显著性,需要对各行业进行多重比较检验。本文采用最常用的Scheffe法,它对两两差异的存在比较敏感。

利用SPSS中的One-Way ANOVA(选用Scheffs法)将11类行业上市公司两两组合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有46组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占总结果数(66组)的69.69%,且这些显著结果比较均匀地分散在各行业之间。这一方面说明行业之间的资本结构具有显著性差异,另一方面说明行业之间资本结构的这种显著差异并不是由个别行业的异常值引起的,而是行业之间普遍存在的。

四、结论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的F检验得出我国上市公司不同行业之间的资本结构具有显著差异,且这种差异不是由个别行业的异常值引起的,而是行业间普遍存在的。因而,行业因素是影响资本结构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现有信贷政策对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起重大作用的今天,国家在信贷政策上应该关注行业的资本结构的变化,从而可以有效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对产业过热风险的控制,现在我国对房地产行业的贷款政策的调整和对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政策调整也说明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吕长江韩慧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特点的实证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4,5

[2]王娟杨凤林: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最新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