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行业研究背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医疗机构;满意度;患者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3.0029.02
1引言
根据卫生部公布的《2011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末,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54389个,比上年增加17462个 ,与此同时我国医疗机构总诊人数达62.7亿人次,比上年增加4.3亿人次(增长7.4%),2011年居民到医疗卫生机构平均就诊4.63次。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医疗市场必将会越来越大。
今年来随着我国的医改不断地改革,国家不断地鼓励社会各方面的资本进入我国医疗行业,希望使我国的医疗体制越来越完善,人们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然而这也给这个行业带了巨大的竞争,随着医院的不断增多,医院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于此同时病人对医院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如何向病人提供满意的服务成为每个医院竞争的核心。患者满意度就是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对医院提供的各方面的服务进行一个综合性的评价,医院只有在赢得患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最终才能赢得市场。
2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回顾
国外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并在前人对服务行业满意度研究的成果基础上,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Williams(1994):通过研究发现患者的满意度与患者期望之间病不存在直接的关系,患者的满意度很大程度上是由患者实际所享受的医院所提供的各方面服务决定的。
Owens D & Batchelor C(1996):研究发现患者的期望对患者的满意度没有很大的影响,而医院的工作人员与其之间沟通交流等这些却对患者的满意度又很大的影响。
Thomas V.Perneger et al.(2003):研究对比了不同的四种有关患者满意度测评的量表,发现他们各有优势和缺点,没有那种量表是十全十美的,并且患者对这四种的测评量表的评价也非常的相似。
综述以上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患者满意度理论研究的焦点一直是有关患者满意度与期望、感知之间相互关系和作用的探讨。在这众多的研究中,1993年Zeithaml和Berry&Zeithaml提出的患者满意度模型非常有代表性,后来被很多学者借鉴和修改。虽然学术界对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还有争议,也没有哪个学者能够对这三者之间关系进行又说服性的解答,但是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为以后那些研究患者满意度的学者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科学依据和参考。
3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回顾
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了有关患者满意度的研究,很多学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国医疗(主要指医院)行业的特殊情况,对患者满意度进行了大量德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张家钧等(1997):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患者满意度进行了研究,发现病房的饮食,医生对患者关心问题的解答程度,护士的服务态度等对患者满意度又较大的影响。
陈教生等(1999):为了探讨患者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医疗体制下对医院服务的满意情况,把上海和香港两家医院的患者满意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无论在上海还是在香港,患者对医院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医院的设施环境等基础的生活设施都有相同的要求。
苏维等(2001):研究发现医院的收费过高、收费透明度不高、手续繁多、患者选择权少等是医院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
薛桂英(2002):研究发现医院相关的工作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少、服务态度差;患者的知情权以及选择权少、医院的环境、饮食等生活基础设施差、等待排队时间长等一系列问题时医院患者满意度主要存在的问题。
夏云媛(2002):对基层医院的住院病人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对护士的服务态度、医院的环境等基础生活设施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有关护士对药物的用量、副作用等这些方面的解释的满意度在80%以下;护士对患者有关病情方面的解释以及对患者的照顾这些方面的满意率在80%-90%之间。
张澄宇等(2003):建立了一套包含8项二级指标(医院环境、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医务人员技术、服务项目、流程以及结果、看病费用、对患者投诉的处理)、28项三级指标和94项四级指标的门诊病人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每项二级指标派生出2.5个三级指标,每项三级指标再延伸出若干个四级指标。
葛玲侠等(2003):研究发现医院的住院环境不好、医疗设备差,医务人员技术不专业,住院流程不合理等是对患者满意度产生很大大影响。
姜蓉(2003):建立了一套三级医院门诊病人满意度测评模型,其中一级指标包括医疗环境、服务水平、服务态度、服务流程、服务结果、医疗事件处理、收费价格共七大要素。
从上面的研究成果来看,虽然在患者满意度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他们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如这些测评很多是医院自己独立进行的,他们只涉及了一辆服务质量、医务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及技术、医院的硬件环境等,然而对患者的期望、感知忠诚等重要内容却没有涉及。
4 医疗服务业顾客满意影响因素
弄清楚患者满意度影响的关键因素一直是很多学者研究的核心,很多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患者满意度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Ware、Davies Avery & Stewart(1978)研究发现:医院的环境、交通便利性、医务人员的技术、医疗费用、治疗效果等对患者满意度有影响。
Falvo D Smith J(1983)研究发现:患者的知情权(如医院向患者提供相病情的信息等)和选择权(有权利参加治疗方案的选择,医院应该多从患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多关心患者们所关心的事情)是患者满意度影响的重要因素。
Hall JA、Milbun MA & Epstein AM(1993)研究发现:患者的满意度与患者的健康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患者自我感知的健康状况能够预测患者的满意度水平。
Teisberg、Porter & Brown(1994)、Mummalaneni & Gopalakrishna(1995)研究发现:医院的环境、医疗设备的完善性、医务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医院交通的便利情况等对患者满意度有较大的影响。
Rogut et al.(1996)研究发现:患者的自身背景因素如性别、年龄、家庭收入、医疗保险、自身感觉的身体状况等对患者满意度有很大影响。
Pope et al.(1997 )、Mikael(2001)研究发现:患者的年龄对患者的满意度有较大的影响,年轻的或者中年的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一般低于年老的。
Hall & Milburn(1998)研究发现:患者的心理压力与患者的满意度存在负相关的关系,但是有关患者的患病体验、对医院提供服务的体验以及其他因素的区别作为导致患者不满意的原因很难被证明。
Andaleeb(1998)研究发现:医院工作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医疗设施的先进性、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医疗费用等对患者满意度有影响。
Young et al.(2000)、Hargraver et al.(2001)研究发现:患者自身背景因素如年老等、医院科室的不同、医院教学情况、医院的交通便利性等对患者满意度有较大的影响。
M.A.A.Hasin、Roongrat(2001)研究发现:医院的环境、医院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以及其他服务(如餐饮)影响患者满意度。
Crow R、Storey L & Page,H(2003)研究发现:患者之前对医疗服务的满意体验以及满足患者愿望、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患者对医疗服务机构的选择权这三个因素对患者满意度有重要的影响。
对上面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可以看出,对患者满意度有影响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下面三类:
第一类: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家庭人均收入、医疗保险、心理压力、自身身体的健康状况等这些与患者自身背景有关的因素。
第二类:医院的形象、口碑、交通便利性、医院的等级、教学情况以及科室设置等这些与医院背景相关的一些因素。
第三类:医院的环境、医疗设备的先进性、医疗费用、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看病住院的程序、治疗效果以及与患者之间的交流等这些与医院服务相关的因素。
根据我过医疗服务的现实情况和特点,本研究选取以下两类作为影响患者满意度的关键因素:
患者自身背景因素:患者的性别、年龄、教育水平、家庭人均收入水平、户口所在地、医疗付费类别、干扰因素。
医疗服务因素:医院的卫生环境、看病住院的程序、看病等待时间(如挂号、买药等)、医疗设备的先进性(主要指大型设备)、医院工作人员的技术及其服务态度、患者选择权和知情权、医院对患者隐私的保护、医疗费用、治疗效果。
5 结束语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医疗服务业的实际状况,提出我国医疗服务业顾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类:1、自身背景因素:患者的性别、年龄、教育水平、家庭人均收入水平、户口所在地、医疗付费类别、干扰因素;2、医疗服务因素:医院的卫生环境、看病住院的程序、看病等待时间(如挂号、买药等)、医疗设备的先进性(主要指大型设备)、医院工作人员的技术及其服务态度、患者选择权和知情权、医院对患者隐私的保护、医疗费用、治疗效果。其中,患者选择权和知情权中的某些方面体现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情况。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我国医疗行业(主要指医院)提高顾客满意度提供一些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Williams B,Coyle J,Healy D.The meaning of patient satisfaction:an explanation of high reported levels[J].See Sci Med,1998,(47):1351.9.
[2]Young GJ,Meterko M & Desai KR.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Hospital Care:Effect of Demographic and Institutional Characteristics[J].Medical Care,2000,38(3):325.334.
软件如何进行前期调查、软件推广与反馈?
张进:“千万不要生搬硬套地把互联网上的应用搬到移动互联网领域,要特别重视‘应用场景’。什么时候、什么人更愿意解决什么问题,这是我们做医疗移动App最关注的问题。”
张遇生:“我们通过医生访谈、网上问卷调查以及查阅第三方调研公司的数据等方法收集了医生需求,并以此确定研发的功能。杏树林医学文献在初期的推广主要靠用户的相互传播和微博。软件以后,我们又通过软件内置的反馈功能、邮件、微博和电话的方式和用户联系,取得用户反馈。”
张熙:“开发前期,我们在进行产品设计时主要考虑的是移动用户的需求。网站每天都有大量的访问,而这其中使用移动设备的部分用户就是我们主要的推广对象。应用上线之后,我们通过应用内的用户反馈入口以及用户对应用的点评得到用户的反馈意见并改进应用功能。”
李宁:“在应用研发前期,我们针对目标的医生用户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同时,我们也参考了国外医药行业的一些调查统计数据。从结果中我们确定了开发药物信息查询类App的信念。在具体的功能方面,我们也咨询了大量的医务工作者,从医生的实际工作流切入,完成核心功能。”
张锐:“春雨医生在上线前,参考了大量市面上已有的相关调查、数据。后获取用户反馈主要靠:基于电话和邮件的用户回访、用户QQ群和每日用户活跃度、停留时间、偏好页面等动态数据。”
提升软件内容品质的关键是什么?
张锐:“国外成功医疗软件受到认可的原因,是其相对于其他医疗健康类客户端而言,比较重视用户需求的满足和用户体验。专家、机构参与可以帮助我们提高产品的专业性和权威感。”
张熙:“国外成熟的医学专业软件受认可大致会有以下3点原因,一是基于移动设备本身,它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便捷,无论iPhone或者iPad都可以满足人们随身、随时、随地的需求;二是软件内容更加专业,有更多的行业专家或研究机构参与软件的制作,提高了软件的专业性;三是软件的设计更加精良、用户体验提升。”
李宁:“团队成员具有医疗和移动互联网的双重背景,使得我们对医疗健康领域的产品开发更加得心应手。”
张遇生:“行业专家和研究机构能够对软件的制作和传播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他们就是电影产业里的制片人或者出版领域的名作家,技术创新只是电影特效。”
下一步国内软件急需解决哪些问题?
张熙:“更多的行业专家、研究机构应去关注、参与到移动医用软件的开发中。”
张进:“这个领域刚刚开启,相信标准和规范会随着参与者越来越多而逐步完善,标准和规范是风险也是一种门槛,只有既了解行业和专业,又懂得移动互联网的团队才能在这个领域崭露头角,这个是大家都必须面对的现实。”
1994年,中国具有真正意义的医院信息系统公司――北京众邦慧智计算机系统集成有限公司诞生了;2014年,继承了HIT光荣血脉和历史传承的北大医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呱呱坠地。20年的时间,对于每一位置身其中的HIT从业者而言,不仅仅意味生存与发展,更是理想与见证。
“这20年,对于方正信息产业集团的人来说,我相信更多的是光荣与使命。”方正集团高级副总裁、方正信产集团董事长方中华在北大HIT论坛上如是说。此外,对于未来技术对医疗产业的颠覆,方中华认为,随着医疗变革的深入,IT技术正在渗透到医疗变革的每一个环节。而IT将是医疗变革的中间力量:一方面,IT充当医疗业务整合的粘合剂,可实现跨院融合;另一方面,IT使医疗业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更是医疗业务变革的催化剂,使医疗业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还表示,未来的医疗服务将出现“个体化、个性化、云端化、一体化、移动化、智能化、透明化”的特点。未来,人们足不出户就能随时享受全面的医疗服务。
方正集团旗下包括方正信息产业集团在内的六大产业集团。作为方正信息产业集团的下属企业,北大医疗信技术有限公司CEO刘立宇表示:“北大医信组建的背景是基于北京大学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战略决策。”
2013年底,北京大学决定将医疗大数据作为学校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并且提出了“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另外,北京大学还成立了北京大学医疗大数据研究院,设置“数据科学”学科和博士、硕士点,承担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也就是“学”和“研”;与方正集团共同出资,成立北大医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产业转化――建立并运营“北大医疗大数据中心”,也就是“产”; 北京大学的9家附属医院和13家教学医院,参与北大医疗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和数据共享,验证和应用大数据的学术成果和商业成果,也就是“用”。北大医疗数据中心的发展目标是,不仅成为北京大学的医疗大数据中心,希望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拥有重要地位的医疗大数据中心。而北大医信将为这个医疗大数据中心提供IT技术支持,铺设高质量的数据管道,并负责运营这个医疗大数据中心的数据服务。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创新 跨学科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1.033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Interdisciplinary Areas
MENG Qingjuan
Abstract IT application in interdisciplinary areas more and more widely, a singl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oth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solve pract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 is unrealistic, this paper from the background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rdisciplinary applications starting on IT the inter-specific disciplines were introduced to explain the curr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interdisciplinary problems of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and for the question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terdisciplinary; application
1 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及现状
1.1 信息技术发展背景
信息技术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缩写,是管理以及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的综合,该技术主要是以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为理论基础来设计、开发相应的信息管理以及信息处理系统,所以一般也将该技术称为是信息和通信技术。在各行业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数据或者是信息需要处理,所以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科学研究领域及工程实践领域。
1.2 信息技术发展现状
相较于传统的基础科学领域的研究来讲,当前很多科学领域研究均面临着较为复杂的研究问题,现代跨学科研究涉及更大的跨越难度、类型复杂、规模巨大,在学科之间,学科界限越来越模糊,专一学科所涉及的内容增多,这不得不使得跨学科研究开展跨国合作,并越来越成为合作的趋势。因此,跨学科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模式,特别是当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的社会经济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各行业的发展使得信息技术领域成为跨学科研究的多样化特征,它的科技创新主要是结合不同的学科和不同领域的联系点上,因而滋生出了一部分前沿的新兴跨学科,例如当前较为火爆的生物信息工程学、医学信息学等,总之多数是在信息学基础之上加入其它学科的名称,演变成新的跨学科。
2 信息技术与不同学科的交叉应用
2.1 内交叉
物联网利用复杂的通信技术将一系列的物品和人员通过一种方式将彼此联系起来,使得人物、物物能够相联,从而实现网络通过远程控制进行管理,让网络管理更加智能化。然而,物联网能够兼容所有互联网中的应用,但比互联网更具私人化和个性化。世界各国都重视对物联网的应用开发,我国将物联网规划入新兴战略发展产业,由于其带来的经济性和科技性的变革,使得物联网成为世界第三信息产业革命。物联网技术囊括了通信、软件、感知及信息处理等技术,具有较大的融合性。如今,物联网研究正迅速发展中,其作为世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增长点,市场潜力和效益巨大,根据《2014-2018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物联网产业在2010年的中国市场规模总量为1330亿,次年为2600多亿,就在今年,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超5000亿。2014年,我国的物联网电视电话会议召开,马凯主席强调,着力将物联网应用于各行业,加强对工、农业、商贸、能源环保、交通、生产、城市管理等领域进行物联网的示范性应用,推动物联网产业链的发展格局,加强对物联网相关法制建设,培养健全的多样化的人才机制。这些举措加快了物联网这类新兴学科发展进步。
2.2 信息领域与生命学科的交叉
当前,医疗电子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正被普遍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世界各国都遇到同样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传统医疗不能满足所有地区的医疗需求,新兴医疗电子为医疗带来变革,医疗电子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家用化的电子设备,对偏远地区的病例诊断带来极大的方便,有利于偏远地区、老人、重大疾病的医疗服务需求。现代医疗电子种类较多,例如助听器、血糖仪、脉冲仪、胰岛素注射笔、CT扫描仪等,很多微小型仪器已经家用化,成为家庭医疗护理设备。在生物识别方面,现在的识别技术种类较多,有指纹、语音、面部等特征的识别技术,由于这些识别技术为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安保、鉴别等需求。
2.3 信息与工程应用的交叉
当前很多重大工程如建筑工程、航空航天工程、核技术、机械工程、电力工程等,其计算设计和应用等都建立在计算机基础上,进行模拟操作,从而形成了一批新兴的IT交叉学科,使得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研究推动着各行业大型工程的迅速发展。对汽车电子行业来讲,如今已经进入智能、网络化的计算领域,早期汽车是偏向机械的技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工程领域进入了机电化时代,汽车就是一个较为明显的机电化领域,早期汽车修理是依据纯经验,现在的汽车修理较为复杂化,但修理较为简单,均是靠机械智能化的修理,汽车内部有多个电子元部件组成,汽车线路的修理由各部门分工协调合作完成。因此,早期汽车主要与能量转换有关,现今汽车主要是对整体电子元件的控制。例如汽车的点火装置,在较早的时候,汽车点燃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发明了将线圈制作的变压器进行电压点火,而这一技术原理仍用于现代汽车,然而现在已经变为多个电子元件组装构成。点火装置首先依据传感器所传送的数据作一个运算和分析判断,再次是点火和调节,最大限度地节省燃料,达到环保。另外,在最新型的发动机的电控装置中还有智能化的控制和诊断操作功能,有的发动机电子技术还能对其排出的废气进行搜集和循环利用,在怠速过程中进行节能控制,对多个汽车元件进行功能的自我诊断,从而发出警报和提示。在交通工程方面,铁路运输已进入了电气化时代,例如现代的地铁、高铁等工程的应用。
2.4 信息与环境地学的交叉
地理信息系统利用当前先进的卫星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定位应用,通过发送信息,以定位终端设备用户确切的方位和经纬度数据,为用户提供定位需求服务。当前全球定位系统共由24颗卫星构成,分别位于6条不同的轨道上,以确保定位需求,该定位技术具有低成本、高效的特点,并且定位精确,具有良好的价值应用功能。各大通讯运营公司利用卫星定位技术的便捷,为移动用户增加了更多的增值服务,方便用户的生活出行。例如GPS定位查询、导航服务、智能交通服务、广告服务等。对于无线传感器来讲,其低消耗、微小的体积是最大的优点,利用无线通讯原理自组网络,能有效地探测多种数据,例如收集和探测地质信息、地下矿井和水文环境数据,为相关监管部门提供监测数据,以减少环境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2.5 信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广泛,而与人文社科和教育等进行交叉更是平常,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随处可见,例如于管理、教育、经济等领域的交叉,形成信息管理学、信息教育、经济信息等领域的新兴学科,使得各基础学科之间的交叉更加联系紧密,各跨学科学习和研究更加平凡。就社会信息这一新兴学科来讲,是对社会上的信息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归纳总结的一门学科,它基于社会发展的计算机化为对象,将计算机与信息政策、社会学等的部分理论联合,寻求共通之处结合成的新兴跨学科。
3 信息技术在跨学科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3.1 认识上存在差距
信息技术在跨学科领域中的应用最大的障碍就是认识上的问题,由于不论是从事信息技术领域的学者或者是工程技术人员,还是从事和信息技术领域交叉学科的相关的技术人员,在很大程度上都只是针对自己所从事的领域比较熟悉,而对于不属于自己认识的领域却存在着很大认识上的问题。一般来讲信息技术是一种处理其他领域中信息和数据的工具,利用这些信息技术对信息的处理能够得到一般规律性的东西,但是如果信息技术掌握不好或者是所要跨的学科掌握不好的话就会存在很大应用上的问题。
3.2 应用上存在差距
正是由于上述存在的对于自身不熟悉学科认识上的差距,所以才导致了信息技术在跨学科领域中的应用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在很多的领域都有信息技术的应用,但是受到其他领域人员对于信息技术掌握制约以及信息技术领域人员对于其他行业知识的不了解最终导致了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并不是很深入。
3.3 基础设施和运行机制不够完善
在各个行业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到位还受到基础设施以及运行机制的制约。在各个行业中由于资金问题或者是相关部门领导的思想认识问题,使得很多学科中的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很多单位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自身学科的作用,所以没有进行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且在其他学科中也没有设置相关的信息技术管理部门,这都是信息技术其他学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关键因素。
3.4 人力不足
信息技术在新型跨学科领域中的应用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人才的问题,也就是缺乏既具有信息技术能力又具有行业背景知识的人才。只有充分具备这两个方面的技能才能够使得信息技术在跨学科领域中得到比较充分的应用。
4 促进信息技术与不同学科领域交叉融合的建议
如果要实现信息技术和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最为关键的是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首先,比如对于信息技术领域中的学生来讲,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研究兴趣选择相应的研究方向,并将信息技术领域应用于自己所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其次,对于其他新兴学科的学生培养来讲,可以在培养计划中设置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或辅修信息技术相关的第二专业,促成信息技术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应用。第三,对于高校来讲,可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拓展学科专业,加强专业群建设,努力推进与企业的融合发展。第四,对于企业来讲,可以结合实际工作开展的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使得信息技术能够在各行业开花结果。
5 结语
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需要不断地进行科学技术的开发和探索,而跨学科领域正好能填补一些空白科技领域,为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以加强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从而开辟新的学科领域,为社会进步发展服务。科研创新研究只有将更多的学科领域连接在一起,才能探索更多有价值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念新,仲伟俊,梅姝娥.信息技术战略价值及实现机制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1.14(7).
[2] 陈思铭,刘长凤.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研究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
关键词:职业资格;生物医学工程;医疗器械;法规
作者简介:郝冬梅(1967-),女,山东济南人,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吴水才(1964-),男,江西九江人,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北京 100124)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工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ER2011-B3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2-0025-02
一、研究背景
生物医学工程是利用工程技术领域的理论和方法解决生命科学中实际问题的学科。医疗器械的设计、开发与维护是生物医学工程的重要分支,先进的医疗设备可以辅助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医疗卫生水平,促进医疗改革。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但是国内企业大多生产或经营中低端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而发达国家企业几乎垄断了高端医疗器械的国内外市场。[1]究其原因有很多,其中专业对口、创新型的人才不足是一个关键问题。由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涉及面广,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宽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而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特色不突出,还不能满足产业要求,整个专业的就业情况也不容乐观。大学本科教育片面追求研究型教育,缺乏结合医院医学工程岗位实际需要的综合训练,理论与实践还存在差距。[2]研究生由于从事过科研工作,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就业状况要远好于本科生,这提示本科教育要强化实践环节,改革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专业化、应用型、创新型的人才,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3]
国外的办学经验值得借鉴。欧美等国家的大学完全实行学分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集中修满学分,其他时间则可以去公司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将来要从事的工作有了较清楚的感性认识,毕业后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找到合适的职位。欧美和日本等国家建立了临床工程师资格认证制度。日本根据医疗过程中的需要颁布了《临床工学技士法》、《临床工学技士学校养成所指定规则》,规定了培养临床工学技士学校的基本条件、学制年限和教学计划等内容。建立了临床工学技士的国家资格考试制度,从而大大减少了临床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了医疗事业的持续发展。[4,5]英国不断更新职业,在一个行业中创造出各式各样的新岗位,要求人人都获得职业资格,通过学习、培训适应新的职业岗位。2000年后,爱尔兰和芬兰的国民经济发展迅速,原因是这两国分别从美国引进新技术并且加快职业培训,通过提高全员技能素质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GDP增长,促进了国家医疗发展水平的稳步上升。
目前,我国很多即将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没有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这就使得大批毕业生找不到适合的职位,另外一方面,很多企业却招不到合适的员工,职业能力教育应成为连接在毕业生和企业间的桥梁,是提高职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6]当前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在职业培训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没有建立职业准入制度(我国至今尚未建立医学装备执业工程师制度);二是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还较为落后。国家劳动部门已经组织专家对医疗器械行业进行职业规划。[7]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校学生和社会求职者通过系统培训获得职业资格,定向求职上岗,以满足行业需求是一条有效的途径。[8-10]目前,国家这方面的工作正在开展和逐步完善,如果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用人单位和学生都将受益。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
目前在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较多接受专业知识的教育,对医疗器械整个行业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存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状况。因而有必要扩大他们的认知空间,及早进行职业规划。
1.医疗器械行业相关法规的研究
为了使学生在就业前对医疗器械行业的政策和法规有比较全面的了解,首先对国内的政策和法规进行分类整理,对医疗器械产品认证、质量体系认证、质量体系考核、审核员的培训和认证实验室的建设等方面的具体条款进行分析研究。其次,对欧美国家医疗器械的产品标准和注册过程进行整理、分析。
2.在教学中引入职业培训模式的探讨
为了提升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就业能力,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探讨在教学计划中引入职业培训的内容、时间、师资和教学模式。探讨学生在校期间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方式和可行性。
3.获取行业职业资格的实践环节的研究
当代临床医学工程师的职责包括医疗设备引进的选型论证、标书撰写、招标采购、安装验收、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维修、维护直到最后的报废处理等。
医学仪器研发工程师需要了解市场调研、产品开发、产品检验、临床实验、产品注册、技术服务的各个环节的主要内容。力争在研发阶段就能按照产品注册标准进行设计,以减少重复性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安排学生到生产企业和医院进行生产实习、就业实习甚至毕业设计是较为有效的途径。需要学校、求职者和雇主共同转变观念,研究其实施和管理的细节。
三、研究的创新点
1.注重职前教育,打造实用型人才
将用人单位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的部分内容提前到在高校期间完成,节约了资源,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2.获取职业证书,培养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