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药行业总产值

医药行业总产值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药行业总产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药行业总产值范文第1篇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我国计划用20年时间,使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落实《决定》,湖南、山东、广西等8个地区相继公布了本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地区2015年和2020年的发展目标,以及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湖南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5%

根据《决定》确定的目标,到2015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吸纳、带动就业能力显著提高。从公布《意见》地区的情况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方面,湖南、重庆计划到2015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20%,吉林为20%左右。到2020年,湖南计划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占GDP比重达到25%左右,在公布数据的地区中比重最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方面,到2015年,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要超过130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0%左右。湖北、吉林、安徽计划达到或超过1万亿元。

广西、吉林战略性新兴产业锁定10大领域

国务院《决定》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确定为七大领域,各地区结合实际,分别制定了本地区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广西和吉林将重点培育10大领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国家的七大领域相比,广西增加了海洋产业和养生长寿健康产业,将生物产业分为生物医药和生物农业产业。吉林增加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将生物产业分为生物医药和生物化工产业。湖南重点发展7大领域,用文化创意产业替代了新能源汽车产业。从各地区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具体产业来看,湖南制定的产业最多,共公布了41个重点产业,其中,信息产业包括8个重点培育产业,先进装备制造和生物产业各包含7个。其实是广西,共制定了38个重点产业。山东公布了33个、安徽公布29个、湖北公布24个。

医药行业总产值范文第2篇

医药行业演绎并购“花样年华”

医药行业是我国并购市场最活跃的行业之一。医药行业间并购重组,包括收购方主营医药,或上市公司主营医药,在历年各季度医药类上市公司并购中,今年第二季度并购数量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见表1)。

表1:历年各季度医药类上市公司并购数量时间事项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Ⅰ季度Ⅱ季度全部并购披露(家)33 70 84 103 119 168 42 51医药类并购披露(家)1 6 3 6 8 13 5 9医药类/全部并购(%)3.03 8.57 3.57 5.83 6.72 7.74 11.9 17.65医药类并购披露(家/季度)0 2 1 2 2 3 5 9

从表1中可以看出,今年第二季度医药类上市公司并购发展是延续了过去的一种趋势,自1997年以来,医药类企业并购重组情况一直比较活跃,所占比例在全部并购中的3%以上,其原因何在?我们的观点是:行业发展的差异性,以及行业整合的迫切性导致了医药行业间的并购重组有加速的趋势(见下图),而这种趋势从2000年开始到现在,医药类并购与全部并购的比例从5.83%一直增长到17.65%. 3大因素加速医药行业整合1)行业发展的差异性由于行业发展差异化,各行业的投资回报率也不一样。在市场经济中,社会资源总是处于不断优化配置的过程当中,由投资回报率低的行业流向投资回报率高的行业。自1990年以来,我国医药行业一直处于快速发展之中,根据统计,医药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都在11.91%以上(见表2),高于全国同期工业年增长速度,根据专家预测,中国医药行业在未来3~5年内将以12%以上的速度增长,由此可见,在我国各个工业行业中,医药行业从1990年以来一直是投资回报率较高的行业,而且这种高回报率将持续一段时间,自然导致社会资源的群集涌入,而上市公司收购则是整合社会优势资源的最佳手段,因而医药行业并购重组活跃。

表2:医药行业历年工业总产值及其增长率单位:亿元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医药工业总产值392 502 634 746 862 1060 1251 1400 1630 1946 2332增长率(%)28.06 26.29 17.67 15.55 22.97 18.02 11.91 16.43 19.39 19.84 2)行业整合的迫切性医药行业虽然在我国虽然发展很快,但我国医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实力依然较弱。把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医药企业市值前5位(见表3),与我国医药上市公司(西药)中总股本排名前5位(见表4)对比,情况如下:表3:美国纽约交易所医药行业总市值前5位的公司情况单位:亿元人民币(数据截止于2001年12月31日)

公司名称总市值市盈率每股收益(元)总资产股东权益总销售收入净利润Pfizer Inc 14753.68 19.34 12.40 3237.95 1512.83 2667.81 644.06 Johnson &Johnson 13554.53 25.34 18.02 3182.95 2004.06 2729.43 468.74 Merk & Co 9436.07 16.19 25.96 3639.29 1327.33 3946.03 602.05 GlaxoSmithKline plc 9080.46 16.93 19.68 2907.57 961.64 2666.24 -14.14 Novartis AG 7170.09 20.10 14.30 4147.40 2624.40 1965.78 292.09平均- - - 3423.03 1686.05 2795.06 398.56

表4:国内医药上市公司(西药)中总股本前5位的公司:单位:亿元人民币公司名称股票代码总股本(万股)流通A股(万股)每股收益(元)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总计股东权益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华北制药600812 116939 46927 0.12 5.73 73.35 24.40 28.37 1.4哈药集团600664 63693 41554 0.53 10.73 57.66 26.45 53.68 2.84百科药业000627 59479 17111 0.07 5.41 9.89 6.89 3.56 0.37新华制药000756 45731 7615 0.18 6.03 18.37 13.41 10.99 0.81浙江医药600216 45006 13215 0.04 2.73 15.65 6.0 8.67 0.16平均- - - - - 34.98 15.43 21.05 1.12

从表3、表4的对比可知,国内医药前5位的平均规模在总资产、股东权益约是纽约交易所医药行业总市值前5位的1%、而销售收入、净利润方面却约是他们的7.5‰、2.8‰。在规模与赢利能力方面,国内企业需要快速增大,方能在全球竞争当中有一席之地。

从目前全球医药行业来看,医药企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截至2002年,世界前10大制药公司垄断了全球46%的药品销售,而这一数据在1992年时仅为28%,1992年以后,医药业出现了多起大规模的并购浪潮。例如:2002年7月,辉瑞出价540亿美元,与法马西亚换股合并,获得欧盟委员、美国联邦商务委员会的批准,成为全球最大制药公司。因此,为加速提高我国医药企业的在全球范围内竞争力,医药企业利用医药行业在国内发展机会,加快医药行业之间整合的步伐,如东盛科技(600771)在本季度收购潜江制药(600568),吉林金泉宝山药业收购恒和制药(000545)等等,从而出现医药行业并购数量增加的现象。

并购模式创新是趋势在我国医药行业并购重组活跃的同时,使用了多种并购重组手段,如无偿划拨、吸收合并、直接购买股权、承债兼并等等,主要并购手段介绍如下:1.上市公司母公司增资的模式华润收购东阿阿胶案例。案例过程:2003年9月4日,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就香港华润集团对东阿阿胶集团增资扩股事宜提示性公告:公司接到山东省聊城市政府的通知,聊城市政府与香港华润集团就合作发展东阿阿胶集团事宜签订了《关于香港华润集团对东阿阿胶集团增资扩股的合作草案》:双方同意以增资扩股的形式就东阿阿胶集团项目进行合作,聊城市政府以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的29.62%的国家股和东阿阿胶集团全部净资产,折合约3亿元人民币作为出资,占合资公司49%股权;华润集团以现金的形式,向东阿阿胶集团增资扩股,占合资公司51%股权。并购前后的图示如下:

并购前2.直接购买股权的模式东盛集团收购潜江制药案例:西安东盛集团有限公司主要经营中药中医药、西药、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开发(以上不含生产、销售)、中药材种植(仅限分支机构经营)。2003年6月23日,东盛集团以每股6.44元的转让价格,收购湖北省潜江市制药厂持有的潜江制药(上市公司)2150万股,占其总股本的29.51%,成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如下图示。

3.吸收合并的模式案例过程:2002年3月1日,北京博奥生物芯片有限责任公司采取吸收合并方式对万东医疗(600055)的控股股东北京万东医疗装备公司进行重组。博奥公司对万东公司进行整体吸收合并,承担万东医疗装备公司的全部债权债务和现有在职职工等其它企业要素。此次重组以万东公司经审计评估后的净资产为基准,在抵扣人员安置费用对非经营性资产进行剥离及抵扣非经营性资产代管费用后经营性资产作为医药集团的出资投入到博奥公司成为博奥公司的股东,博奥公司相应增加注册资本。如下图示:

4.承债兼并的模式案例过程:北京万辉药业集团隶属于北京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经营范围:制造、加工化学制剂、中药材、中成药、营养补剂、医疗器械、化学原料药品等。2000年6月,北京万辉药业集团与北京制药厂签署了《关于北京万辉药业集团兼并北京制药厂协议》,万辉药业以承债式兼并北药,取消北药法人资格,北药原持有双鹤药业17524万股、占双鹤药业总股本57.33%的股份转由万辉药业继持,兼并后万辉药业成为双鹤药业第一大股东,如下图示:

并购前

并购后

5.收购母公司的股权案例过程:2002年8月21日,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的股权转让正式签约,上海华谊(集团)公司和上海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将各自拥有的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20%股权转让给中国华源集团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完成后,中国华源集团有限公司持有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40%股权,上海华谊(集团)公司和上海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持有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30%股权。

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是上海医药(600849)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数仍为104152878股,持股比例为39.688%,并购前后的图示如下:

并购前

并购后6.多手段并用的模式案例过程:在争夺丽珠股权期间,太太药业动用了二级市场吸筹、协议转让、大宗交易、股权托管和质押等多种收购手段,触及A、B股两个市场,而东盛科技则采用托管方式,具体过程如下:2002年3月30日,太太药业通过协议转让,获得珠海丽士投资有限公司所持的7.31%丽珠集团股权;2002年4月9日,太太药业通过二级市场吸纳A、B股票,所持丽珠集团股份增至12.54%. 2002年4月12日,东盛科技成功托管光大集团所持12.72%的股权,一举超过太太药业所持股份。

2002年4月25日,太太的全资子公司天诚公司通过大宗交易获得光泰集团持有的5.06%,在丽珠集团的股权争夺战中,为保护太太的话语权,儿子立下关键的战功!

2002年5月9日,通过丽士集团间接协议获得广州保科力所持1.98%丽珠股票。此前,保科力将股权托管和质押给丽士集团。

并购前

并购后(注:股权结构以2002年年报为准)

7.资产置换的模式――东盛科技整合医药产业案例过程:同仁铝业(600771)的第一大股东青海省同仁县国有资产管理局将其持有的同仁铝业52.46%国家股股权,分别转让给西安东盛集团有限公司和陕西东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完成后,西安东盛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同仁铝业28.92%的股权,为同仁铝业(600771)的第一大股东,陕西东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同仁铝业23.54%的股权,为同仁铝业(600771)的第二大股东。

2000年,同仁铝业将其所属的铝冶炼、铝型材加工及销售相关的资产、负债及对黄南铝业有限公司、中色(南海)恒达发展有限公司、青海省庆泰信托投资有限公司投资,与同仁铝业的第二大股东陕西东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部分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累计17150.08万元进行置换,差额部分由同仁铝业以现金补足。2000年3月10日,同仁铝业正式将股票简称更名为“东盛科技”。

并购前

8.改制整合的模式――新昌县昌欣投资整合浙江医药(600216)

案例过程:2002年9月20日,新昌县国有工业总公司已改制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名称为新昌县昌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张正义,注册资本为人民币6925.61万元,企业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范围为:实业投资、销售日用工业品及化工原辅料等。如下图示:

整合前

9.股权拍卖的模式――洋浦吉晟实业整合隆源双登(000835)

医药行业总产值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药;人力资本;现状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4-0097-01

1 前言

医药制造业是我国一项重要制造业,它是高新技术产业之一,既可以代表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科技实力,它的良好发展也对我国居民的健康事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药研发生产是促进医药行业发展最主要的动力。人力资本是医药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人力资本的规模、结构、技术水平都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与走向。比较我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制药水平,集中体现在新药研发水平差距较大,这也和我国医药研发人才培养水平有限有最直接的关系。“十一五”期间,医药工业总产值对比2005年,年均增长23%,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4%,快于GDP增速和全国工业平均增速。实现利润1407亿元,年均增长31.9%。技术创新成果也很显著,大量社会资金投入到医药创新领域,一批创新药物获得批准。2011年间我国医药制药业的总产值同批增长达到29.02%,虽然我国医药行业发展一直趋势良好,但实际上人力资本仍旧是医药行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人力资本的规模、结构的瓶颈都会对医药行业的发展产生制约影响。具体现状分析如下:

2 医药行业人才总量在不断增长,但不能满足现状

单从医药制造业来看,2011年总从业人员数约为179万人,相较2010年,增加比例约为3%。相较2000年的998万从业人数,十年间增长约为79%。同时由于国家不断加强医药行业的准入政策,规模较小或资质不足的企业不断被淘汰,得以生存的企业一般都具有一定规模和一定的竞争能力,对人才的吸引力也更强。从另一方面来看,医药专业的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医学类毕业生2010年较2009年就有13.8%的增长。医药从业人员还包括药学、生物、化学等专业。2011年包括生物制药等医药相关毕业生更是达到579204人。可是即使如此,随着医药行业的高速发展,国家政策的不断支持,医药行业的人才需求量不断上升。但因为医药行业人才培养方式滞后且规模较小,带来了巨大的医药人才缺口。根据英才网联旗下医药英才网数据显示,医药行业2012年人才需求与2011年相比增长41.4%,其中一线城市增长幅度较大,北京人才招聘需求同比增长35.2%,广东同比增长36.9%,上海同比增长49%。其中根据多份招聘网站的医药行业人才供需分析,专业营销人才和研发人才是目前最为紧缺人才。

3 医药行业人才基本素质要求较高,重点领域医药人才培养不充分

医药行业对于员工的学历、技能和工作经验都有较高的要求,根据前程无忧2011年的调查报告,生物医药行业从业人员约94.1%拥有大专及以上的学历,其中55.8%拥有本科学历。员工整体专业水平和学历水平都在所有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同时医药学类学制通常是5+3+3制,即5年本科,3年硕士,3年博士,整个培养过程将长于其他专业。我们再按照技术人员、生产人员、销售人员、行政人员来区分医药行业的人员构成。其中除生产人员和少数销售人员学历为医药类专科大专生外,技术人员和主要销售人员绝大多数是本科及以上学历,而研发工作则主要由硕士、博士,甚至有海外留学经验的人员承担。根据IMS在2012年4月的消息,越来越多跨国企业将医药研发中心向中国移动,医药研发人才对于研发市场的有力支撑,明确表示了“医药研发人员将持续性保持活跃”。根据2006年的数据显示,我国60家大型医药企业研发人员仅占大中型医药研发人员总数33.8%,对比美国39家PhRMA会员企业的研发人会员就占美国全产业研发人员总量72.8%。

4 医药行业人才地区性非均衡

人才分布的区域不均衡,大量高学历、丰富经验的医药人才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区域和大城市,而西部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的软件人才数量较少。根据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11年数据(图1),超过一半的医药类人才都集中在东部区域,西部共12个省份却仅占17%。吸引这些人才的原因不仅仅是东部地区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更主要的是这些建立了良好的医药产业集群。目前已批准的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的省市已达到21个,主要分布在环渤海与长三角地区。比如上海地区现已成为国内生物医药领域研发机构最集中、新药创新成果最突出的基地;江苏地区现已形成苏州、泰州、连云港、南京一线的生物医药研发基地;天津地区聚集了500多家从事生产研发的相关机构,中药现代化水平全国领先。这些都是大量吸引医药人才的根本原因。

5 医药人才的薪资水平存在差距,人才流动率较高

虽然医药人才的薪资水平其实总体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但是医药领域仍存在不同工种间、不公细分行业间的差距。比如从事研发和销售人员的工资明显要高于从事生产员工。随着跨国医药公司的抢滩和本土研发机构的快速崛起,中国本来就不甚充足的研发人才供应更显得捉襟见肘。不可避免的,研发人才的供不应求直接导致了研发人才的薪酬水涨船高。不过以我国目前医药行业发展侧重来看,医药销售人员仍然被医药公司认为是最紧缺的人才。同样,也是因为研发人员学历水平最高,前期的人才培养投入最高,而生产人员的前期教育投入有限,不可避免的使得生产人员工资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两类。

从行业细分来看,生物医药行业一般薪资水平高于流通、化学药、中医药等其他行业。比如2012年上半年,生物医药行业维持了仍然11.4%左右的增长速度。因为其中一方面因素就是生物药是我国“十二五”大力支持的医药产业,这也使得它将是未来五年内比较看好的领域。而由于新医改的作用,整个医药流通业受到影响,但仍然保持11.2%的增长。化学医药行业则受到影响最大,由近13%的薪资增长下降到9.5%。此外,中医药行业只有8.6%的增速。

根据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在2012年介绍,国内生物医药行业流动率基本在20%-25%之间,高管流动率在7%-10%,就连应届毕业生的流动率也非常高。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很多医药企业对销售人才过度倾斜,薪资水平不均衡,使得很多充实生产人员转投销售岗位。而研发人员作为稀缺的资源,如果在企业中不能获得足够的重视,也必然导致其流失。

6 总结

随着“十一五”、“十二五”等政府政策相继出台,中国的医药产业形势一直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市场需求存在扩容空间。从产业自身的角度看,整顿与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对促进市场有序公平的积极作用将进一步显现。但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医药行业不可避免的要面对整个医药产业链出现动荡,甚至引起“洗牌”,因此企业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可以由此预见,高端研发人才、复合型营销人才将成为未来医药企业重点引进的人才。在医药产业布局方面,也将更加合理,除了继续保持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生物医药产业核心地位,集中研发要素向北京上海聚集外,将引导生产制造向山东、江苏等地发展,山西太原、甘肃兰州、福建厦门等地也将依托其原材料的天然优势,带动周边产业集群的简历与壮大。这也会合理疏导医药人才的分布。同时国家也更加重视医药人才的培养,卫生部2011年印发了《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更是从国家层面上提高了对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推进,人才的进步也需要良好行业发展的大环境引导,医药行业和医药人才的发展将会是共同促进,协同进步!

参考文献

医药行业总产值范文第4篇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

2006年医药行业的生产、销售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出口形势持续向好,但在多重因素影响下,利润增长乏力。

一、2006年医药经济运行情况

(一)生产、销售保持较快增长。2006年医药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536.9亿元,同比增长18.43%。全年累计实现工业销售产值5267.82亿元,增长19.41%。全年医药工业平均产销率为95.14%,比2005年同期高0.78个百分点,处于历史较高水平。除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行业产销率同期分别下降1.8个百分点外,其他分行业的产销率均好于2005年。

(二)医药出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06年累计完成出货值670.59亿元,同比增长25.51%,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作为医药出口两大组成的化学原料药和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分别实现出货值297.81和154.61亿元,分别增长17.16%和43.16%。在成品药方面,生物生化制品、中成药和化学药品制剂分别实现出货值67.78、29.64和58.89亿元,分别增长30.61%、22.6%和16.34%。

(三)经济效益增速回升,形势仍然严峻。2006年实现利润总额413亿元,同比增长11.1%,处于历史低位。累计亏损企业1368家,行业亏损面为22.62%;累计亏损额44.63亿元,同比增长27.37%。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行业盈利下降。2006年以来,在上游原辅材料、水电煤运价格处于高位压力的同时,企业开工严重不足等原因导致企业成本费用持续上升,行业毛利水平下降,赢利能力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对行业未来一段时期内效益水平的提高形成较大压力。作为行业利润贡献最大的两个领域――化学药品制剂和中成药两个领域效益增幅大幅下滑是2006年出现的突出问题。行业效益增幅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上游成本持续高位。2003年底以来,水、电、煤、汽等上游生产要素持续处于较高的价格水平,医药生产成本也相应提高,医药工业成本费用的增长幅度一直领先于业务收入水平的增长。2006年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20.86%,比主营业务收入增幅高了2.62个百分点。二是开工严重不足,运营费用上升。为应对各项医药政策出台实施对药品市场产生的冲击,一些企业选择以产定销的经营策略,规避市场风险。因此,尽管行业整体和大部分分行业的产销情况比2005年有所好转,但GMP改造后企业的经营费用普遍提高,开工率不足,产能空置严重,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成本摊消压力增大。医药工业的毛利水平已从2002年的37.2%下降至2006年的30%,持续处于下降趋势。三是药品价格持续走低,行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2006年先后对三批药品实施调价,药品价格总体持续下降,医药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从近年的趋势来看,百元销售收入的创利已从前几年的9.37元跌至2006年的7.95元,降幅达18%。

(二)药品安全事故频现。2006年连续发生了“齐二药”假药案、安徽华源“欣弗”劣药案、鱼腥草等7个中药注射液因不良反应被暂停使用和审批事件,最近又出现广东佰易药业的血液制品事件。这些事件暴露出我国药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存在比较突出的安全隐患和问题,一方面企业为降低成本,在实际生产中置GMP等管理要求不顾;同时药品监管也存在薄弱环节,未能从审批源头严把药品质量关,对药品生产过程控制不力,生产环节的现场检查缺失。

(三)国内市场同质化竞争加剧。大部分制药企业在GMP改造过程中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产能扩充。为解决新增的产能,多数企业选择了仿制这一“投入少、周期短”的捷径,导致同品种生产企业数量众多,市场同质化引发价格战,加剧无序恶性竞争,进一步压缩行业盈利空间。一些临床常用廉价药和小品种药,由于利润有限,生产企业不愿生产,经销商不愿经销,医院不愿使用,最后退出市场,临床面临廉价经典药的短缺、甚至断档的危机。

(四)国际市场贸易摩擦与争端增加。在当前国内市场盈利空间压缩的情况下,一些企业采取了“以外养内”的策略。为了抢占国际市场份额,部分企业将国内的恶性竞争引向国际市场,利用我国低廉的生产和人力成本优势,竞相压价,使大量低价产品涌入国际市场,近年来引发了一系列反倾销、反垄断诉讼。

部分企业试图进军附加值较高的专利药的原料药及中间体市场,但又无能力合法规避专利,巴黎世界原料药展览会期间发生的专利侵权案件,再次暴露国内部分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对我国医药的国际形象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随着我国企业加快融入世界医药产业体系,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新的技术性壁垒呈现增多的趋势,绿色及生态保护壁垒、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壁垒、知识产权壁垒、社会责任标准壁垒等层出不穷,国际经济问题政治化趋势明显。2006年美国商会就中国假冒商品对美国造成的损失问题,将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四个省份列为重点对象。

三、2007年发展趋势

2007年国内医药市场药品降价、成本费用压力仍然存在,但拉动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仍未改变,药品终端市场依然旺盛,医药行业的发展将继续呈现较好的增长态势。

(一)产销继续较快增长。2007年国际医药贸易,尤其是对原料药及中间体的贸易需求仍将稳定增长。国内方面,随着医改方案出台,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正在各地推广,农村市场医药消费的巨大潜力正在逐渐显现。初步估计,2007年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的增长率将保持在18%左右。

(二)医药行业面临重大调整。2007年随着医改加速,社区医疗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发展,将改变目前药品消费过分集中于城市大医院的市场格局。各项政策和医药专项的出台和实施,使医药企业在研发、生产、营销等各环节上的运作方式都面临重大调整,行业资源将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提高行业进入门槛,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对行业的未来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从发展趋势来看,医药行业效益持续20多年高速增长的态势正在发生变化,效益水平趋降,进入平稳增长期。2007年,在深入展开整顿与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和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大背景下,医药行业经济效益水平将维持在10%~12%增长水平。

四、2007年工作重点和政策建议

(一)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要求,积极制定有利于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加大对医药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推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支撑、市场为导向、产品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医药创新体系;扶持一批优势企业,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高创新能力,实现从仿制为主向仿创结合,逐步走向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

(二)加快技术创新,进一步挖潜降耗。在生产成本上升、药品价格走低,企业盈利空间受到严重压缩的不利形势下,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和工艺改进,重视新工艺、新技术包括清洁生产工艺、污染治理技术、循环经济技术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重视以先进技术、适用技术改造和提高老产品的技术水平,开发附加值相对较高的深加工产品,淘汰落后工艺、落后设备和落后产品。同时,进一步挖潜降耗,节约水、电、粮等基础资源,节约化工原料,以消化成本上涨因素,提高经济效益。

(三)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尽快制定相应办法,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农村医药市场开发,逐步解决农村用药难的问题,进一步拓展国内药品市场。

加强国际合作,研究国外市场需求,建立医药产品出口信息平台,加强医药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对接,指导医药企业境外注册和相关认证。在“十一五”期间,设立医药制剂产品出口专项,鼓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疗效确切、国际市场需求量较大的产品出口,提高医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产品走出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企业和资本走出去发展模式,大力开拓国际新兴市场领域;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妥善应对国际间的贸易摩擦。

建立完善的境外投资管理监督机制,简化审批程序,主动为企业“走出去”搭建平台,对重点企业在对外投资信贷、海外投资所得税、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研究制定药物制剂出口的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疗效确切、国际市场需求量较大的制剂产品出口,提高医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四)深化医药体制改革政策研究。对近年来医药产业政策的实施进展情况进行疏理和总结,研究当前医药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下一步医药改革提供政策性意见。加大政府卫生投入,积极稳妥地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推广,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和使用等环节进行监督管理,在定价、采购、税收等相关政策上确保基本药物的生产和临床供应;实施药品通用名处方制度;完善药品定价管理制度;加快医药“分开核算、分开管理”的进程,逐步解决“以药养医”的问题,充分、合理地利用好我国有限的医药卫生资源。

(五)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多管齐下,继续全面展开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综合治理,积极探索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惩治和预防相结合的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创造公平的药品市场竞争环境。

医药行业总产值范文第5篇

刚性需求充足整体发展平稳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药学会理事长桑国卫介绍说,医药产业是当今世界竞争最激烈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医药工业是第四大创利产业。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平稳,2008年医药工业总产值增幅为25.7%,2009年前4个月同比增长18.29%。

去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侵蚀不断深入,医药产业受到影响,我国医药产业也受到波及,特别是医药出口受冲击比较严重。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医药进出口总额112.41亿元,同比增长3.57%,医药出口出现负增长(-0.45%)。其中,西药原料药出口下降了8.8%,中成药出口下降了13.74%,中药材及饮片出口下降22.61%。

有关专家认为,目前拉动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仍未改变,在医药产品的刚性需求以及新医改政策带来市场扩容的机遇下,我国医药产业整体前景比较乐观,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

一方面,制药工业集中度有所提高。我国现有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4738家,去年制药工业百强企业的市场集中度已经达到40.59%,比2007年提高了近一个百分点。医药工业呈现集中度提高态势的同时,工业企业的销售规模也进一步加大,市场竞争能力增强。

同时,医药工业盈利水平保持增长。2008年我国医药工业累计实现利润708.9亿元,同比增长28.4%。2009年前2个月,我国医药工业累计完成利润总额111.6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18%。尽管由于外销受阻,化学原料药工业的利润仅增长6.9%。但生物制药工业的盈利水平较高,1-2月的增幅为43.4%,显示出生物技术产业高增长、高回报的特征。

另一方面,医药商业购销增长稳定。2008年,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累计购进约3450亿元,同比增长11.45%,累计销售3330亿元,同比增长13%。2009年一季度,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购进总值933.21亿元,同比增长9.81%,销售总值为1036.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91%,增幅比较平稳。

医药产业发展呈现新亮点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影响最主要是化学类药品,由于上游原料价格上涨,导致这类药品利润空间变小。然而由于我国中药资源比较丰富,为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撑。同时,虽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势头很快,已经成为一个新的亮点。

以长白山脚下的吉林省为例,坐拥长白山这个“立体资源宝库”,吉林省的医药产业在金融危机中并未受到太大冲击。2008年吉林省医药产业实现产值400多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超过196亿元,同比均有大幅增长。在其他工业产品出口萎缩的情况下,吉林省医药产业出口却实现大幅增长。据海关统计,去年吉林省医药产品出口达到1.7亿美元,同比增长62.2%。其中中药产品占了不小的比重。

同时,我国药物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已经建立起从药物靶标发现、新药发现到新药开发的完整药物创新体系。

盐酸安妥沙星及制剂是中药创新药物的一个代表。该药是由源自中药的石杉碱甲设计开发的创新药物,对多种动物的多种认知障碍模型有恢复效果,具有抗早老性痴呆的作用。目前,生产该药的上海药物所已经获得美国、欧盟、日本等国的专利授权,Ⅱ期临床研究在法国、瑞士、南非等6个国家35家医院展开,市场前景极为广阔。生物制药是金融危机下我国医药产业发展中的又一个亮点。尽管起步较晚,但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医药市场销售额达7730亿美元,而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实现总产值近7000亿元,接近全球的15%。

受去年以来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外不少生物制药巨头都出现了利润下滑,但长春金赛药业公司却逆势上扬,创纪录地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作为一家从事生物制药的企业,金赛从成立之初就把强化自主研发的重要性,国内第一支用于矮小的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第一支专利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等产品都是在这里研制成功的。这也让金赛药业在金融危机中尝到甜头,目前公司正在研发重组人胸腺素,预计上市后使用人群至少80万,产品的生产能力将达到1500万支。

中科院副院长李家洋表示,生物经济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生物经济已经成为全世界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国科学院已于2008年成立了医药产业创新联盟,加速创新药物研发过程。目前,联盟企业共120余家,年产值超过2000亿元,共吸引意向性的企业科技创新基金逾25亿元。”李家洋说。

紧抓机遇危中寻机

一些专家表示,金融危机既让我们进一步看清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同时也为我国医药产业实施产业升级带来机遇。我国医药产业应紧抓这一机遇,加大自主研发力度,破解融资难题,实施产业结构升级。

桑国卫认为,医药工业应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下游深加工领域延伸,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及时跟上和满足国内国际市场的需求。当前制约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缺乏创新能力和潜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导致在国际医药分工中一直处于低端。提高产品高附加值能够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抢占国内高端医药市场。

同时,随着医药政策和标准的提高,应加速产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在国家重大药物创新专项和医药技术改造专项推动下,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加大对生物制药等具有高回报率医药行业的扶持力度,组织生物医药研发外包企业提供服务,加大力度引导和支持外包企业进行深度市场拓展,强化品牌建设。

金融危机对医药企业最直接的一个影响便是突然失去了廉价的贷款和融资渠道,而药物研发是一个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的过程。这就需要国家新增贷款既要投向生产基本药物生产企业和国家扶持的国有企业,也要投向那些融资遇到困难的生物医药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