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制药行业特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上市银行;特许权价值;托宾Q;面板数据;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7)03-0021-05
一、引言
商业银行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业,拥有特许经营权,基于银行内在特殊功能和外在市场优势,其具有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因而银行牌照是有价值的,学术界称为特许权价值,国外已经对其进行了成熟的研究,而我国尚未引起足够重视。Buser、Chen、Kane(1981)和Marcus(1984)等人把特许权价值看作是一种银行牌照的价值。[1][2]由于银行业有其特殊性的要求,银行市场上实行许可制度,使得银行牌照的供给是有限的,因而牌照是一种不可转让的资产。这种市场准入价值与银行的管制程度成正比,管制越严价值越高。Lindley,Marchand和Mounts(2004)认为银行的牌照赋予银行获取租金的权力,并将特许权价值看成是贷款权期望价值的折现值。[3]Morrisonn(2004)认为,特许权价值是银行牌照持有人所拥有的租金,当这种价值很高时,银行所有者就倾向于谨慎经营以维持其特许权。[4]本文认为银行特许权价值是基于银行特殊的产业属性和功能特点赋予的一种获取未来租金收益的权力价值,简言之是银行与市场交易主体和政府监管主体之间的不完备合约最终产生的价值。
我国银行业目前处于转轨时期,发挥特许权价值的自律效应有利于我国银行发展的安全和改革的平稳过渡,然而随着我国加入WTO以来,对外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大,外资银行争相抢滩我国市场,加剧了我国银行业的竞争,从而势必会引起特许权价值的变化。本文的目的在于考察我国商业银行的特许权价值变化以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测算方法托宾Q的特殊性,选取的样本范围为我国5家上市商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数据范围是1999-2006年之间。
二、特许权价值的形成要素分析
特许权价值的来源主要是银行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即一方面是由银行管制限制竞争而产生的,另一方面是由银行本身的特殊性决定。正如Demsetz,Saidenberg和Strahan(1996)指出的那样,银行的特许权价值主要有两个来源:市场相关和银行相关。[5]
1.市场相关
几乎在所有的国家,银行业都是高管制的,进入银行业必须获得权威机构发放的特许经营牌照,其大小由市场上银行的数目决定,因而进入壁垒有利于银行获得市场垄断力,但需要很高的进入成本。市场准入限制、地域扩张限制和业务许可使得市场呈现非完全竞争状态,有利于银行获取市场特权和垄断租金。这种租金最终来源于银行对资金的“低借高贷”能力和中间业务的专属权力。
2.银行相关
在同一个受到保护的市场上,不同的银行会有不同的特许权价值,它取决于银行的管理效率、声誉以及和客户的关系。银行的人力资本、管理手段、声誉以及客户信息都组成了其自身特质,这种特质往往具有交易成本的优势,促使银行获取一流竞争力。通过人力资本的最优化、声誉的无形化和信息的集聚化,使得银行能在市场份额既定的情况下,挤占弱势竞争者的市场地位,从而获取更多的特许权价值。同时知识的积累、技术的创新和资产的专用性都将赋予银行竞争优势。在既定的市场压力下,银行效率的提升能提高特许权价值。
从产生的本质来看,特许权价值是银行具有的各种优势的超额收益,优势具体包括垄断优势、信息优势、交易成本优势和声誉优势。第一,垄断优势是银行特许权价值的基础,垄断的形成又是通过价格的控制、业务限定和区域划分等实现的,这是形成特许权价值的硬要素,而其他属于软要素。第二,信息优势来源于银行的中介功能,通过长期与客户保持经营关系,集聚一定的信息,从而获得超额利润。第三,交易成本优势是银行持续经营的动力,银行作为资金的融通者,联接着市场的供求双方,从而完成一系列合约的交易,这是单个企业“黑箱”所不具有的能力,其交易成本始终小于各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易成本之和,否则银行没有存在的意义,基于银行的交易成本优势,其具有超额收益。第四,银行是一种声誉组织,声誉是其立业之基,同时银行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具有经营的长期性、雄厚的资金实力和独特的品牌效应等,这些组成了银行的市场公信力,使银行具备了不断增值的必要条件。以上四种优势是银行所特有的生产性元素,是形成其特许权价值的基础条件。
图1特许权价值的形成要素
三、特许权价值的度量及其分析
1.度量方法:托宾Q
国外的研究都是用托宾Q来衡量银行的特许权价值,Tobin(1969)在提出股票价格的波动影响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中,设定一个Q值来表示公司的市场价值与公司的资本重置成本之比。Linderberg和Ross(1981)将托宾Q定义为资产的市场价值超过其重置成本的比例,估算非银行业的垄断租金。[6]由于特许权价值可以被描绘为市场价值超过重置成本的份额,托宾Q被广泛应用于度量银行的成长机会,成长机会是银行特许权价值的组成,因而并不妨碍其代表特许权价值。
在现有的文献中,主要有两种计算银行特许权价值的托宾Q算法:(1)使用银行资产的市场价值和账面价值之比(market to book value of bank assets)来计算,代表有:Keeley(1990)、Saunders和Wilson(1994)、Demsetz、Saindenberg和Strahan(1996)、Gropp和Vesala(2004)以及Stéphanie Stolz(2005)等人。(2)用股东权益或资产净值的市场价值和账面价值(market to book value of equity)来计算,代表有:Saunders和Wilson(1997),Gallowey、Lee和Roden(1997),Brewer、Mondschean和Strahan(1997)以及Furlong和Kwan(2006)。
本文采用第二种方法,由于资产市值不易获得,通常使用银行的股权资本市值(market value of banks' equity capital,简写为ME)和负债的账面值(book value of banks' liabilities,简写为BL)来代表。同时资产的重置成本也不易获得,使用资产的账面价值(book value of assets,简写为BA)来表示。用FV来代表特许权价值,公式如下:
FV=ME+BL-BA (1)
等式两边同时除以资产规模BA,然后加1,等式左边就是托宾Q的表达式,即
这一假定是特许权价值资本化为股权的市场价值而非资产的账面价值,因而,特许权价值越高,Q值就越大。由于Q值反映市场垄断力,所以其是衡量特许权价值的理想工具。在一个垄断市场上,Q值大于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均衡Q值等于1。
2.计算结果
对于我国而言,银行的账面负债和账面资产都比较方便获得,然而银行市值在我国不易精确计算,由于银行股票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陈志武(2002)认为中国的非流动股可以按照0.7-0.8的比例折算。[7]本文认为特许权价值的高估不会影响其因素分析,因而直接以股票价格乘以银行股票总额来表示银行市值。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特许权价值最大为1.54,最小为1.02,平均值为1.12。从行别的平均值来看,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为1.16,民生银行为1.11,深圳发展银行为1.14,招商银行为1.08,华夏银行为1.04,下降额度最大的是深圳发展银行为0.50,最小的是华夏银行为0.05;从时间上来看特许权价值逐年下降,尤其在2000-2002年间下降幅度比较大,而在从2003年开始下降幅度开始减慢,近两年内更是趋于稳定发展状态。
四、银行特许权价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1.影响因素变量的确定
对于特许权价值的决定变量的选取,我们按照其来源来划分。(1)市场相关变量:银行数量INS,利率差SPR,银行开放度COM。(2)银行相关变量:盈利能力ROE,资本充足率CAR,银行效率变量如CIR和EFF,清算价值LQD,流动性LIQ,资产规模ASS,杠杆性LEV和CDR,贷款集中度TOP,具体说明如表1。
表1变量的汇总说明表
2.数据说明和描述
本文的数据包括股票价格、股票市值和帐面负债来自于CSMAR数据库,其它数据来源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以及5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定期公告。由于本文的样本银行上市时间有限,为扩大样本容量,本文主要以季度数据分析,各变量的描述如表2。
表2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表
3.模型的建立和方法说明
本文以Q为因变量,选择以上介绍的13种变量作为因变量,构造面板数据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5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考察银行特许权价值的影响因素,假定参数值都不随时间变化,模型可以简化为:
Qi,t代表银行i在t时期的特许权价值,Xi,t是银行i在t时期内的影响特许权价值的自变量,包括与市场相关和与银行相关两类,在计算时分别代入模型,α0,j是各银行的截距项,α1,j分别是不同自变量j的回归系数,错误项μi,t包含银行个体差异因素ηi和白噪声εi,t,即μi,t=ηi+εi,t,其中ηi~(0,σ2η),εi,t~N(0,σ2ε),两者相互独立。根据影响因素可以分成市场相关和银行相关,而银行相关因素又可以分成两类指标,因而本文分别将其纳入方程进行回归分析。同时在使用Eviews5.0软件时,对该模型使用广义最小二乘法(GLS)来估计,这样可以免去对原模型进行异方差检验和序列相关检验。同时假设出现截面异方差,在方程估计中使用(Cross-section weights)权重。
4.回归结果分析
(1)市场相关因素。银行的特许权价值来源于市场是无可争议的,因为银行市场总是非完全竞争的,而竞争会弱化银行的特许权价值。如表3,从COM和INS指标来看,二者对于银行特许权价值具有负效应。COM是外资银行在华的资产占比,代表的是外资的参与程度,随着WTO后我国银行业的日益开放,世界一流的国际大银行都争相抢滩中国,在我国银行市场占据了一定的份额,其效率和收益率远高于处于改革中的中国银行业,因而对我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虽然效应不是很大,然而随着全面开放的到来,外资银行的“摘樱桃”效应将更加明显,我国银行业的学习效应能否提升自身效率从而弥补挤出效应,将直接决定着银行业的安全。虽然银行机构的扩张能强化自身特许权价值,然而一方面样本银行的总体上升在我国所有金融机构中相对有限,另一方面银行机构的上升说明银行间竞争的加剧,而且根据经验,样本银行的扩张主要是集中在发达地区,区域集聚式的竞争会造成重复成本,浪费社会资源,发生“租金消散”现象,从而弱化特许权价值。[8]银行的特许权价值受到SPR的影响为负,且显著性未通过检验。一方面可能是我国实行的是利率管制政策,银行存贷利差变动幅度不大;另一方面考察的银行所处制度环境都是一样的,无法进行差异性对比,因而无法进行有效验证。从整体上看,固定效应的R2、调整后的R2、D.W.等统计指标均优于随机效应。
表3 与市场相关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
注:表中括号内是估计值的标准差,*表示显著性水平为1%,**表示显著性水平为5%,加粗项是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2)银行相关因素。我们把与银行相关的影响因素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银行的保护手段,盈利能力(ROE)、操作效率(CIR和EFF)和御险措施(CAR、LQD和LIQ)以及资产规模(ASS)等,第二类是银行的经营手段,如资产负债率(LEV)和存贷比(CDR)和贷款集中度(TOP)。前者具有防御性质,其对于银行特许权价值具有保护和强化功能,可以假设成正相关;而后者则是冒险型的工具,对于银行特许权价值具有弱化的作用,可以假设成负相关。基于数据的有限,在此只对模型作固定效应的分析。
从表4中可以看出,与银行相关的第一类指标对特许权价值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CAR和ASS与之成负相关,其余都为正相关,同时拟合优度很高,接近于1。正如Hellmann,Murdock和Stigilitz(2000)理论研究认为,增加高成本资本会降低银行利润,从而银行会失去特许权价值。[9]我国的实证也吻合这种观点,资本充足率越高会弱化特许权价值,然而其影响毕竟有限,仅为-0.0010,而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表4与银行相关的第一类指标的影响
注:表中括号内是估计值的标准差,*表示显著性水平为1%,加粗项是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资产规模与特许权价值成负相关,显著性水平为1%,说明样本银行的特许权价值并非依赖市场规模。这与Boyd和Runkle(1993)和Gianni De Nicoloé(2000)的实证结论相似,同时与样本银行的实际也是相互吻合的。[10][11]从银行效率指标和盈利指标来看,都对银行特许权价值具有促进作用,盈利能力的提升是特许权价值的核心特征,ROE对于其具有正相关性,只是效果不是那么明显,原因可能是:第一,样本单位不足;第二,由于样本年限不足,为了扩充观测值,数据选取季度的,而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具有明显的差异;第三,股市对市值的影响可能会掩盖盈利能力的作用。而银行的效率是特许权价值的重要来源,CIR的作用相对于EFF更为明显,其每上升1%,对于银行特许权价值的贡献达0.296%,且CIR的显著性为1%。LIQ和LQD对于银行来说是防范风险的措施,从数据可以看出,其对于银行特许权价值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尤其是LQD的作用明显,显著性较好。
表5 与银行相关的第二类指标的影响
注:表中括号内是估计值的标准差,*表示显著性水平为1%,加粗项是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而从第二类指标可以看出,银行的操作工具对于特许权价值具有负相关关系,其中资产负债率LEV的作用最为明显,且显著性水平很好,整个方程的拟合优度也很高。由于杠杆率包括资产负债率LEV和存贷比CDR越大,说明其市场开拓能力越强,然而伴随的风险也不小,而且高的贷款集中程度TOP会弱化银行的风险分散能力,从而整体上会降低银行特许权价值。
五、结语
通过对我国5家上市商业银行的特许权价值的度量,我们可以知道:随着金融市场开放度的加强,外资银行参与度提高,银行市场竞争加大,价格规制的作用不是很明显,银行特许权价值一直都是下降的,而近两年内呈现平稳的发展态势。经过实证分析可以得知,银行特许权价值的外生性因素正在逐渐减弱,过渡到以银行内生性因素为主,而银行的内在效率具有长期性,因而决定了上市银行特许权价值的稳定性。通过进一步的分析证明,效率高的银行越注重防御风险,自我保护价值越高,对于特许权价值越有利,从而实现自身的良性循环。冒险型的工具虽然能带来高额收益,但最终会腐蚀特许权价值,由此也可以佐证特许权价值的风险约束功能,其与稳健经营是相互共生的。
随着金融一体化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剧,银行业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我国银行业的市场垄断优势将逐渐消失,特许权价值会遭到腐蚀,银行经营风险将更大,如何保护银行特许权价值,促进银行谨慎经营,将是一个关系我国金融安全的关键问题,因而,提升银行内在效率,加强银行竞争力,将是提升银行特许权价值的唯一途径,这也是我国后过渡时期银行改革的最终方向。
参考文献:
[1] Buser,S,A.Chen and E.Kane.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regulatory policy and optimal bank capital. Journal of Finance 36,1981.
[2] Marcus,A.J.Deregulation and bank financial policy.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81,1984.
[3] James T. Lindley,James R. Marchand,WM. Stewart Mounts JR.Aligning Charter Value To Default Risk Lending Rights And the Pricing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2004. http://papers.省略.
[4] Alan D. Morrison.Banking Licences Bailouts and Regulator Ability. Scot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51,2004.
[5] Demsetz, R.S., Saidenberg, M.R.,and Strahan,P.E.Banks with something to lose The disciplinary role of franchise value,FRBNY Economic Policy Review,1996.
[6] Linderberg, E.B., and Ross, S.A. Tobin's Q ratio and industrial organisation Journal of Business54,1981.
[7] Chen,Zhiwu,and Xiong,Peng.The Illiquidity Discount in China.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Financial Research Yale University. 2002.
[8] 张五常.经济解释-张五常经济论文选[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9] Hellmann,T.,K. Murdock,and J. Stiglitz.Liberalization Moral Hazard in Banking and Prudential Regulation Are Capital Requirements Enough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0,2000.
[10] Boyd J.H and Runkle,D.Size and Performance of Banking Firms,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31,1993.
[11] Gianni De Nicoloé.SizeCharter Value and Risk in banking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2000.bog.frb. fed.us.
Case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that Form Charted Right of Commercial Bank
XU Guo-xin1;SHI Qin2
(1.College of Finance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410079China;2.College of Finance South 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ial and Economical Chengdu 610072 China)
关键词:化学 化学制药 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 A
化学制药在国内比较普遍,不仅是一些西药的生产是由化学工业而来,即使是中药的研制与开发也离不开化学制药工程。 化学制药过程中有关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化工原理,分析化学等一系列化学知识,这是知识的普遍应用性。化学制药与化学知识息息相关,实际上也就是一种种化学反应的产物可以对人体产生帮助。通过学习化学,会对化学制药有一定了解,但是还远远不够。化学制药过程中具有很多特点要注意,这是对人类安全和药物安全的必要保证。化学制药工程是现代化的高新科技,与化学工业有很大的联系,也可以说化学制药工业是化学工业的一个分支。但是化学制药工业又有着他自己独特的特点。
一、高技术性
化学制药并不是简单地一种化学物品就可以当做药,而是经过多个化学分子经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制剂,到人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对从而对身体器官产生作用。在化学制药过程中,要采用高科技术,而且在化学药物生产中都需要用到新技术,新的合成技术,新的化学实验设计,电子设备的应用在化学制药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对于这些新的应用,都不是简单随意,都有着很高的技术要求,还有在药物的筛选,制药的过程都是需要技术性的,因此化学制药工业招收的员工都是技术人员,以防发生不必要的化学危险,危害员工甚至人类的健康。所以只有使用科技系统,使用现代高科技设备,能够使生产更合理,减少和避免事故的发生,促进生产的发展。
二、高风险
制药的风险包括生产时的化学反应风险和产生的药物健康水平的风险。化学制药是由化学反应而产生,在不确定会发生什么反映的情况下,具有很大的风险,化学反映会产生一系列的有害气体,危害自然环境和工作人员的健康。生产药物后还需要再进行试药过程,只是根据理论是不太确定的,只有看到了实践成果才可以放心的供药。化学制药的风险存在性很高,还需要再化学制药过程中注意安全使用与风险消除。
三、高质量要求 。
药物生成后,药品质量监督局会对其进行检测,以保证吃药的人的健康。药品质量的好坏会对人们造成很大的影响。不是有句话说是药三分毒,如果说正确用药除了可以治病以外还有毒的话,那么错误的使用药物则就是直接食毒。药物的质量标准是衡量一个国家一眼水平好坏的标志,因此,每个药品的生产都要按照《药品质量管理规范》严格比对生产,生产药物的环境也要非常注意,化学物品有些就可以挥发反映,要注意不要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生产药品的材料也不能贪图便宜买次品,在购进原材料时一定要注意材料质量,材料的包装也要能长时间保护材料不被破坏。高质量要求是为了制药厂家的信誉和人们的健康,生产的药物要有高质量保证,符合每一项制药安全监测水平。
四、品种多、更新快 。
我国在制药行业的发展迅速,,各项条例严格遵守,也已经去的了很大的成就,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药品产生的不敏感性也加强,由此,还需求品种和疗效大的药物加以代替,为了满足医疗的要求,需要有更多的好的药物。1、不同的患者依据自身体质的不同华对药物产生不吸收或过敏反应,同一位病人也会对不同的药物具有不同的敏感性,当出现过敏反应时就需要更换药物。2、一些药物长期服药会产生耐药性,比如普通的流行性感冒,经常吃药后,就是再吃也没有什么好转,因此这些药物也就没有再继续吃的必要,需要更换另一种药。3、即使同一种药理的药物也会根据药量的不同有不同的效果。4、根据人体的反应,治一种病的一定就是会发生同一种反应现象,因此可以调理药量来达到不同的效果。很多药物因为反应不强烈,治病效果不明显就会被淘汰,还需要更多更好的药物代替他们。药品的更新实际上也是科技水平的更新,在这个人口多,环境差,病毒经常入侵人体的时代,药品的时常更新必不可少。
五、高的安全、环保要求 。
在制药行业,需要更多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还有各种各样的易燃、易爆、有毒等刺激和腐蚀性物质。药物的化学结构相对比较复杂,需要更多的不仅是单单一步的化学反应的产生,而且,每种药物的生产需要各种各样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在选择药物合成路线上应该不仅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考虑,也要考虑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路线,以此达成安全合理、绿色的生产。合理的合成路线中材料的稳定性和辅助材料的毒性及其根据医理治疗后产生的效果的综合比较下,应该首先考虑采取没有或很少使用会发生易燃、易爆和有毒原材料和辅助材料,同时也应该考虑产生的产品和副产品具有无毒的问题。还有如果药物的生产必须要使用有毒的物质,应先考虑安全技术措施,产生废气,废水,废渣应该如何处理会对环境工作人员和药物产生最小的影响。因此,国家药品生产过程中企业防火、防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操作方法、工艺流程和设备等问题要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彻底明白,特殊的对待。制药企业必须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
六、高投入、高利润。
现代制药企业建立的基础上自主研发的新药物,和所有的新药研究和开发市场形成对象关系,基本目的就是利润。新药开发需要周期长、投资大,除了国防科学研究这一领域以外,基本投资在一些发达国家,这些发达国家的药物投资还在其他类型的民用工业前面。高资本投资带来高的利润。它巨大的利润主要来自自主要发受专利保护的具有创新意识的药物。广阔的市场,巨大的利润,取决于开发投资和年复一年都新上市的药的数量和质量,这是代表现代制药企业实力的重要标志。
生物制药是现代生物技术研发投入最多、发展最快的领域,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Charles和Brennan[1]研究表明,改善生物制药供应链运行模式可以大规模降低其成本,并指出全球的生物制药产业处于一个分散、复杂的经营环境之中,大大影响了生物制药产业的经营绩效,使得构建生物制药供应链体系变得非常重要。Grabowski[2]和Lerwent[3]主要围绕医药流通领域对生物制药流通渠道的开发管理进行了研究,包括大型分销中心、二级配送节点的设计、选址,生物制药物流规划和运行等。Pamela和Pietro[4]集中研究了协同计划、预测、补货(CPFR)在供应链中的应用,并讨论了该方法在药品、汽车、机械三个行业的应用。Gatica等[5]对生物制药供应链的生产计划和排程进行了研究,主要根据区域内品种需求分布状态来确定药品生产企业的物理位置布局。Shah等[6]利用各种数学建模方法对实际运行的生物制药供应链进行动态模拟。Denis[7]的研究表明:通过内部整合能降低15%的生物制药供应链成本,并且实现基本业绩4%的提升。Selcuk等[8]研究表明:构建一个完善的、各个节点企业共享的医药供应链信息平台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是很重要的。杨舒杰[9]基于供应链管理模式在医药行业的可行性,对我国医药行业实施供应链一体化进行了探讨。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只是对生物制药供应链作了初步的探讨,还没有进行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国外关于生物制药供应链的研究主要内容集中于生物制药供应链的改善能多大程度降低成本及其供应链上的信息共享问题。但目前国内外完整分析和构建生物制药供应链公共物流平台的文献几乎尚无。本文将从国内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生物制药公共物流平台运营模式。
2我国生物制药公共物流平台的现状生物制药公共物流平台是为了满足生物制药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药品需求预测、订单处理、客户服务、分销配送、物料采购、存货控制、运输、仓库管理、工业包装、物资搬运、工厂和配送中心选址、技术服务支持、退货处理、废弃物和废弃药品回收处理等一系列需求为目的的内在系统。为了开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生物制药公共物流平台运营模式,必须在分析我国生物制药物流现状的基础上找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消费者对生物医药的需求也大量增加,作为医药市场重要部分的生物制药物流市场也相当巨大。然而我国生物制药物流现状却呈现出如下特征:首先,生物制药物流作为专业化和特殊化的供应链环节,其对生物制药企业的软硬件要求极高。而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缺乏公共的物流信息平台,造成了生物制药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信息不能及时共享,从而推高物流成本,降低整个生物制药供应链的绩效。其次,我国生物制药现代物流起步较晚,主要是仓储、配送等传统职能。近年来,各地自筹资金兴建的物流中心也在快速增加,如成都有五大医药物流中心,重庆有三大医药物流中心。但是与巨大的市场需求相比,我国医药物流发展水平却相当滞后,缺乏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据研究显示,我国医药流通领域的平均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达10%以上,而在美国该项指标仅为2.6%。第三,为了保证药品安全,国家对药品流通有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规定。生物制药公司的物流运作必须符合GSP的规定。然而,我国部分生物制药企业物流条件达不到GSP要求。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我国生物制药公共物流平台存在两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生物制药企业不注重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不采用专业化的第三方生物制药物流模式,这将大大增加整个生物医药行业的流通成本。(2)药品在流通环节出现药品安全责任问题,消费者将会对其施加安全压力(表现为抵制购买),从而严重影响整个生物制药供应链的绩效。因此,开发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生物制药公共物流平台运营模式,提高生物制药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生物制药物流成本,确保药品在流通环节的安全性能,是我国生物制药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生物制药公共物流平台的运营模式生物制药物流和其他行业的物流相比,在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生物制药物流品类划分、药品运输管理、药品配送、药品仓储及药品包装等方面具有较大特殊性[10]。针对生物制药物流的特殊性,要降低物流成本和确保药品安全性能,可主要从药品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采用专业化的生物制药第三方物流模式和建立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药品安全责任防控协调体系入手,开发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生物制药公共物流平台运营模式。
3.1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生物制药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由于生物制药行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其药品物流的高效、准确安全地运作离不开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生物制药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基Internet/Intra-net的集成信息系统网络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核心企业药品生产商拥有自己的企业内部网络(Intranet),通过一个接口与Internet连接,从而实现电子商务、信息、同步作业和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才能设计出高效的生物制药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系统架构。生物制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指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生物制药供应链信息系统网络,提供生物制药技术、生物制药物流信息、生物制药设备等资源共享服务的信息平台。具有整合生物制药供应链各环节物流信息、生物制药物流监管、生物制药物流技术和设备等资源,面向社会用户提供生物制药信息服务、生物制药管理服务、生物制药技术服务和药品交易服务的基本特征。设计生物制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目的是改进生物制药组织间协调机制,提高物流运作效率。而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缺乏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公共的物流信息平台,造成了生物制药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信息不能及时共享。为了使得生物制药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物流信息快速流通、彼此共享,达到保障药品物流安全和减低物流成本的目的。本文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生物制药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系统架构。该生物制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具备数据交换、信息、在线交易、货物跟踪、决策支持、金融服务、综合服务、系统管理等功能。由图2可知,该生物制药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生物制药供应链信息系统网络”技术的加入,使生物制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信息传递将会更快捷、信息共享更高效、物流管理过程将更“智能”。(2)专业化生物制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加入使得物流企业的货源信息、车源信息将最大化地保持真实性和有效性。(3)政府参与使得生物制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政务信息更具备公信力,确保了生物制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所的信息具有权威性。(4)生物制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集成生物制药物流企业管理系统,便于生物制药物流企业更好地系统管理和信息共享。(5)该生物制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更快的共享速度、科学的资源整合将使生物制药物流企业更具备效率。(6)“云计算”技术融入到该生物制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之中,具有虚拟化、超大规模、可靠等特征。
3.2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生物制药第三方物流生物制药第三方物流是一种专业化的物流体系,其模式是为生物制药流通领域中供需双方提供物流外包服务。这种物流外包模式有利于生物制药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降低成本、保证药品的安全性,从而增强生物制药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大量的中小生物制药企业自身不具备承担药品物流的能力。同时在生物制药产品安全责任方面,众多的生物制药企业自身的物流系统,既不能满足国家新出台的法规,又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从而造成既不能保障药品的安全性,又难以提升企业绩效的困局。尽管生物制药物流市场被一些大型的物流企业(如邦达物流、中邮物流等)看好,但专业化的生物制药第三方物流企业没有形成规模,更缺乏大型的专业化生物制药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完整的生物制药供应链,“采购-生产-销售-使用”是一个整体。但目前我国生物制药物流并没有实现基于供应链的物流管理。此外,各生物制药企业之间几乎没有物流合作,从而达不到整合资源、增效降本的目的。因此,要建立高效的生物制药公共物流平台,有必要开发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专业化生物制药第三方物流运营模式,如图3所示。从图3可知,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专业化的生物制药物流外包模式采用双向(正、逆)物流和双向(供、需)信息流,且可供选择的是基于政府部门监管生物制药第三方物流企业,从而可以有效地整合生物制药供应链的资源,以及实现信息共享,达到降低生物制药企业物流成本和确保药品安全性能的双重目标。应该指出,为确保生物制药供应链运作的稳定性和药品物流的安全性,生物制药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生产商)可以协调各节点企业选择同一家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服务。这样有利于降低成本、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减少运输坏损率、方便信息流通。
3.3生物制药供应链公共物流平台药品安全责任防控与协调因此,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思想,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出发,对生物制药公共物流平台的药品安全责任进行防控与协调,对于生物制药行业保证生物制药产品安全、提升生物制药企业的绩效,加强对生物制药产品安全的监管、提升政府监管部门的服务水平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生物制药供应链高效运营决策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生物制药领域备受青睐
生物技术是全球发展最快的高技术之一。各种新兴的生物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农业、生物加工、资源开发利用,并对制药等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生物制药业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生产生物药品的行业。生物制药行业是一个高盈利高增长的行业。2009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850.00亿元,同比增长24.6%。并且随着越来越多的生物药品进入医保目录,以及国家加快创新药品研发的步伐,可以预计未来生物制药业的工业总产值将持续上涨。随着生物制药领域在全世界的蓬勃发展,使越来越多的跨国制药公司将目光和精力投入到了这个领域,并开始进一步发掘中国生物制药市场的巨大潜力。
生物制药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新产品的开发存在较大的不确定因素,但是一个成功的产品往往能给投资者带来巨额的利润。生物制药企业在创业阶段以创业投资资本为主,随着企业的发展成熟,普通权益性资本开始增加,达到生产销售的规模经济以后,开始吸收债务性资金如企业债券和银行贷款。生物医药企业融资渠道主要包括:1)股权融资;2)利润再投资;3)银行贷款;4)商业信用;5)风险投资;6)政府资助。
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大洗牌
医药流通行业是连接上游医药生产企业和下游零售终端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医药流通企业从上游医药生产企业采购药品,然后再批发给下游的医药分销企业、医院、药店等,通过交易差价及提供增值服务获取利润。医药流通企业是整个医药行业中的重要一环,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未来10年我国医药流通市场将步入快速的整合阶段,市场集中度将显著提升。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目前处于较为分散的市场态势,截至2008年底,我国具备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的医药流通企业13.000余家。
近年来,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受惠于行业整合,市场份额已呈现上升趋势,市场集中度也不在不断提升。根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的统计资料,2003―2008年,我国三大医药流通企业,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上海市医药有限公司和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合并市场份额由12.7%增至20.0%;前十大医药流通企业的总市场份额由26.1%增至34.6%,行业集中度已大幅提升。我国超过50.00亿的企业个数也由6个增至11个;超过20.00亿的企业个数由17增至42个,行业规模化也在逐步形成。
医药外包领域的并购之路迅速崛起的CRO
医药外包(CRO合同研究组织)始于欧美,指大型制药企业将一些非核心的研发环节外包,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节省30.0%一50.0%的成本。专业的医药研发外包机构由此应运而生,并逐渐形成可观的市场规模。2009年,世界领先的医药研发外包公司如昆泰、科文斯、PPD等,各自的年营收均超过10.00亿美元。中国的CRO行业则相对年轻,若以2000年药明康德成立为行业元年,则本土CRO企业至今不过10年历史。在国际CRO企业的带动下和中国鼓励新药研发政策的大环境下,中国CRO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短短的五六年时间内,中国已涌现出了100多家从事CRO的企业,从事在化合物研究外包、原料药研究外包、制剂临床前研究外包和临床研究外包等细分领域的研发外包工作。由南方所的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医药研发外包市场已经上升到约2.60亿美元,较之2005年足足增长了10余倍,预计到2010年可增长至4.30亿美元。不难看出,制药工业正在加速减少传统的内部研发力量,增加研发外包的比例。 (见图)
CRO这个年轻的行业在中国发展势头非常迅猛,获得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例如:北京亦庄、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已形成CRO产业集群。其更以“高附加值、高利润率”的行业特征吸引了创投资本的青睐。启明创投投资了临床试验CRO泰格;华平,泛大西洋资本、富达亚洲、大华投资、天地基金和富达生物先后投资了药明康德。2007年,药明康德在纽交所的成功上市点亮了整个行业的前途。
CRO:兼并提高价值
近年来,中国医药行业的收入保持着20%左右的增长。从已公布的2005年年报看,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的均值为4700余万元,净资产收益率均值为6.84%,每股收益均值为0.29元,盈利能力指标依然在制造业企业中位居前列。但从收入和利润结构上看,医药业上市公司产品结构单一、新药开发和商品化能力薄弱的积弊没有大的改变,这也是中国医药企业在未来5-10年内面临的重大瓶颈。
医药行业兼有传统制造业和高技术行业的特征。从业务链条上看,从药理研究到新药开发,再到病理实验和临床研究,构成了医药工业的前端。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承担着巨大的开发风险,这不仅仅源于反复试错的成本,更有新药在临床阶段出现的不适应症以及其他更严重的后果;新药经过临床阶段后,拿到新药证书,就进入到规模化生产阶段。制药业的规模化效应非常明显,一是因为制药的边际成本往往非常低;二是因为顾客对产品的忠诚度远较一般消费品高得多。医药业最后一个业务环节是市场推广,即新药的商品化阶段,这个阶段要消化研发阶段和生产阶段的大量投入,毕竟规模经济效应要靠出货量来实现。从各个环节的重要性和获利能力看,医药行业的价值分布呈“微笑曲线”:研发和流通环节的业务附加值高于制造环节的附加值。
中国医药企业的工业能力主要位于附加值较低的制造环节,而在研发和市场推广方面建树寥寥。世界级医药企业,如默克、辉瑞等,其商业模式与影视剧制片公司有相似之处。制片商要靠不断推出大片来维系和开拓生存空间,而一部成功的影片不但能够补偿先前票房业绩不佳的影视作品投入,同时也使公司具备了吸引优秀导演、演员乃至观众的号召力,是谓“大片模型”。
反观中国医药企业,虽然在青霉素工业盐、维生素以及解热镇痛类原料药的生产方面位居世界前列,但鲜有叫好又叫座的“大片”级新药问世。我国化学制药业基本上走的是一条仿制的道路。建国以来,我国生产3000多种西药有99%是仿制的;近年来生产的837种西药中,97.4%是仿制的。加入WTO后,仿制的成本将大大提高;另外,进口关税的进一步降低将导致更多的进口西药进入国内市场,给我国的化学制药工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仅有的自有品牌类新药几乎全部集中在汉方药领域。而从世界范围看,日本和韩国的汉方药占据着全球市场90%的份额,中国作为汉方药的发祥国,并无竞争优势可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从长远看,新药开发和商品化能力关系到企业能否在医药工业中生存下去。国际制药企业开发一个新药,一般花费1.5亿-10亿美元,历时10年左右,且合成的单体能够成功进入市场的机率只有1/10000-1/5000。那么,中国制药企业可用于新药开发的资本有多少呢?我们来看一下2004年医药类上市公司长期资本净值的分布情况:
长期资本净值等于净资产与长期负债的和,减去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和。长期资本净值越高,意味着企业用于长线投资的财务能力越强;长期资本为负,则意味着企业在用“短融长投”的方式支撑目前的主业,有周转不灵之虞。这个指标对中国药业上市公司的意义在于,决定企业能拿出多少钱来用在新药开发和商品化上。图1给出三条重要信息。
2005年年末,我国医药类上市公司的长期资本净值在正负10亿元之间,比照世界级医药企业动辄10亿元以上的新药开发投资,中国医药企业目前显然不具备大规模上马包括开发、产品化和商品化在内新药工业体系的能力。
资产规模居前的制药企业往往背负着巨大的长期资本赤字,如排名第一的华北制药,排名第三的太极集团。而这些企业长期资本赤字,一般都是在扩充生产能力的过程中形成的。
资本规模位居前10位的A股药业公司的长期资本净值之和不足6亿元,也就是说,合中国前10大药业上市公司之力,在上马新药工业体系方面仍显得捉襟见肘。因此,制药企业之间的横向合并不见得能带来规模效益,反而有可能陷入周转陷阱。
正是因为长期资本积累远不足以支持企业发展新药工业体系,中国药业公司往往选择将盈余投到生产环节或非相关多元化领域。前者必然导致中国药业生产能力过剩,加剧企业间同质化的恶性竞争,而后者将进一步侵蚀企业面向新药工业体系的投资能力。由此,中国医药企业面临着长期投资能力不足与短期投资管理不善的悖论。
这几年来,华源集团通过并购,在纺织和医药两大产业高速扩张。特别是在拿下上药和北药这南北两大医药集团之后,华源集团一举成为中国最大的医药企业集团。目前,华源集团旗下有7家上市公司从事医药制造和分配。但是,华源集团在医药行业的规模扩张显然无补于面向主业的投资能力。相反,高负债并购模式迫使其走上了卖身自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