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程设计相关法律法规

工程设计相关法律法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程设计相关法律法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程设计相关法律法规

工程设计相关法律法规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人防工程;设计质量管理;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导致了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使得城市综合征日趋严重,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新的难题。地下空间开发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城市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人防工程作为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战时能为人员物资提供掩蔽,平时可以作为停车、商场等,还可以作为防灾减灾的避难所,它的功能已经得到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认可,日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进入二十一世纪,特别是“十三五”期间,人防工程建设高速发展,然而工程质量情况堪忧,工程事故时有发生。而工程质量的好坏除了与施工过程有关外,与工程设计质量也是紧密相关。拟建工程在建设中保质保量、如期完成,工程建成后,能否获得预期收益,设计工作起最直接的作用。而设计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设计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文章通过对目前人防工程设计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然后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相关设计管理人员带来一些启示[1]。

1 目前人防工程设计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参与人防工程的设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随着我国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许多大型的国有设计单位进行了改制,设计任务不再是由政府出面安排,而需要各公司依靠自身实力去争取。同时,这也加剧了设计市场的竞争。不少设计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将设计项目进行层层转包,这直接导致设计单位对真正参与设计的人员失去控制。由于层层转包,不少真正参与设计的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设计年限和经验不足,有的没有稳定的工程来源,更有甚者根本不具备所在专业的设计人员资格,因为他们一般只负责画图,并不涉及签字,所以他们大多质量观念淡薄。在设计过程中,他们考虑不周全,建筑布局不合理,结构形式不经济,设备选型有误差,图纸上的错漏碰屡见不鲜。正是这种不加约束的层层转包和分包,让设计单位失去了对设计人员的控制,无法实现预定的质量目标。

1.2 设计单位质量意识淡薄

设计单位的质量意识是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也是搞好质量管理的第一关。一些设计单位质量意识淡薄,从源头上只注重工程的数量,注重工程的收入,从未真正注重设计图纸的质量。另一方面,有的设计单位未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或有制度却不落实,让制度成为一纸空文。他们不是想尽办法地提高设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持续改善设计质量,加强设计图纸校审,而是仅仅把目标重点放创收和数量上,这导致了设计图纸的质量一直无法提高,甚至出现了下降。

1.3 业主价值取向偏离实际

现在个别业主过分强调节省投资,以期投资越少越好,收益越多越好,而不顾自身要求能否实现,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在工程设计阶段,常常要求设计人员牺牲必要的功能和降低设计标准来节省投资。部分设计单位为了承揽业务,盲目按照业主不合理要求,私自降低使用功能和设计标准,甚至不惜违反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以满足业主的要求。正是由于部分业主的价值取向偏离实际,严重影响到了工程设计质量。

1.4 同质化设计

由于工程的特殊性,每个项目都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即使是同类型的工程,也会因地点不同而设计有差异,所以没有完全一致的设计。有的设计单位为了图方便,不对项目进行针对性地分析和研究,甚至不加计算和验证,直接套用先前类似工程的设计参数进行设计,这为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埋下了巨大的隐患[2]。

2 加强人防工程设计质量管理的对策

2.1 加强政府监管,严格准入制度,确保设计单位按资质等级承揽业务,确保设计人员具备相应资格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人防工程设计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等级标准的设计单位承担。要加强政府监管,建立市场准入制度,严禁设计单位出卖资质,随意转包、分包设计项目;又要严格区分设计人员的资格,对不具备相关设计资格的人员,不得承担从事相关设计工作。通过依靠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监督、监理单位的检查,对设计单位的资质材料、设计人员的上岗证书及相关责任人进行确认。一方面各设计单位要摒弃收益第一的经营理念,本着对业主、对社会、对国家负责的态度把好工程质量关。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设计人员的培训,因为只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设计人才队伍,才能真正把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落到实处,才能设计出符合业主要求的设计产品。

2.2 设计单位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全面落实质量管理体系

设计单位要通过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使设计质量管理过程更加规范化,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可追溯性。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将整个设计过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均制定相应的质量目标及实施方法,便于设计人员进行操作,便于对设计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同时,还应有相应的纠偏措施,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偏,确保工程设计质量。

2.3 大力宣传,提高业主方质量意识

除了设计人员的质量意识对设计质量有影响外,业主作为投资人,他的价值取对设计质量有更直接的影响。要通过宣传使业主能明白,暂时的经济利益无法取代高质量工程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消费者的角度讲,消费者更愿意把资金投入到高质量的工程中。如果业主方在建设过程中,偷工减料,甚至要求设计单位设计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图纸,随意降低设计标准,那么工程将来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将是无法想象的。

2.4 坚持具体项目具体分析,坚持实事求是

在设计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项目进行反复的研究和论证,对设计方案要进行比较,对设计资料要进行认真核对,对关键性数据和参数进行有效计算和验证,再结合业主对项目的要求,确定合理的方案。同时设计图纸还应达到相应的深度要求,图纸要齐全,满足施工的需要。

3 结束语

人防工程设计质量是人防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设计单位和相关设计人员要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努力提高设计质量水平,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工程设计相关法律法规范文第2篇

1.1针对设计之上的监理不足

我国在设计方面的监理却十分不足,相应的管理体制不完善、市场调节不足等因素,使得工程设计存在管理不够严格,协调性不足,评价机制不完善、缺乏可行性分析等问题。最终导致工程的设计和评价只能流于表面,并未起到实质性的作用。除此之外,评价优化技术手段落后,各专业设计工种之间的协调性不足,缺乏配合等。

1.2有关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在我国水利工程的监理工作当中,其主要任务是“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监理单位在开展监理工作之时,应当立足于相关合同,落实其中涉及的各项监理任务,组建项目监理机构,并且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而最终的监理目标的实现又依赖于监理工作的总体布置和之后的合理科学的管理,这就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专业、业务等方面的能力能够完全与之匹配。尤其是对于其中起到领导和引导作用的总监理工程师,不仅要做到专业、业务等方面足够优秀,还需要拥有良好的协调组织能力。就现状来看,目前还有部分的监理工作无法独立于原单位,在收到监理任务之时只是临时拼凑人员,而参与监理的人员又往往缺乏必要的法律、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对于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了解不足,无法有效的提升监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与此同时,在这些监理人员当中又以离退休人员居多,整体结构不稳定,变化性较大。并且那些拥有良好的协调组织能力、专业水平高、管理经验丰富的综合型人才较少,人才引进也存在相当的难度,从而导致开展监理方面的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水平不高,想要继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较为困难。

1.3行为规范不够,监理作用未能充分体现

部分小型的我国水利工程在进行建设的过程当中依旧无法完全依据相关的规范进行施工,甚至是边设计边施工,或者施工单位、业主、设计单位都是属于同一家单位。这就导致了在各自开展工作的过程当中,职责不清,责任制并不明确,管理工作一片混乱。当监理人员做任何的决定,或者存在不同的意见之时通常无法完全落实,监理效果与预期效果差距较大,对于质量的监督作用也较弱。一旦出现任何的质量问题,各个负责人之间互相推脱责任。

2应对措施

2.1提高专业技能

对于监理工程师而言,专业的技能将直接影响监理的整体效果,也是开展监理工作所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之一。这就要求作为监理工程师不断的提升自我的专业技能,通过不断的学习,对失败的总结和成功经验的提取,最终满足该项工作所提出的各项要求。

2.2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虽然我国水利工程之上相关的法律法规正在不断的优化和完善,并且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还是有不少的问题未能够解决,如不同的法律法规之间。国家颁发的法律法规和地方规定的条款之间存在一定的出入,有诸多不协调甚至是相互抵触的地方,并且覆盖范围也不够大,还存有部分遗漏。这就要求不断的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提高相关法律之间的协调性,加强相互的互补作用,扩展覆盖范围。并且严格监理市场的准入管理制度,避免无证上岗、无资质承揽业务等现象的发生。

2.3提高整体素质,落实责任制,规范监理行为

加强监理队伍的建设,促进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监理单位为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培训机会,从意识之上转变其看法,真正认识到监理的重要所在。同时通过培训进一步的规范每个工作人员的监理行为,认真提升个人的业务能力、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等。同时严格落实责任制,明确各个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范围,提高其责任感。可以将责任制和奖惩制度相联合,从而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现场的监理,对于每个阶段的工作都要认真仔细的进行监督和检查,自觉的规范自身行为,一旦发现任何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要及时指出,并且监督施工队伍及时修正以达到相关的标准和要求。除此之外,要求监理工作人员要不断的进行宣传,让所有的工程人员认识到监理的积极作用,主动的配合监理人员完成相关工作。并且将每次监理任务纳入考核当中,以此引起各个监理人员的重视性和具体工作的落实度。

3结语

工程设计相关法律法规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工程招标;违规现象

1、前言

水利工程招标作为建设项目的招投标过程,成为国家投资计划实施的重要环节,通过招投标制止项目建设中腐败和不公平竞争关系的出现,同时招投标过程也是对市场正规化过程的有效方式,但是水利工程招标在我国起步比较晚,并且市场规范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对水利招标过程的研究为水利工程招投标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水利工程招标过程中也存在的相关违规现象,本文对此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对违规现象的分析,为规范水利工程招标市场和相关规范提出参考意见。

2、基本概念

招标过程主要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并依据相关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规范等,通常招标有相应的流程,招标过程一般分为发标前准备、招标投标、评标定标三个阶段[1-2]。同时招标应招标公告及资格预审公告,资格预审过程由相应的流程,同时有些项目还有额外的程序。

3、水利工程招标违规现象

由于水利招标过程存在着一定的时间性和过程性,因此在招标过程中会存在着相应的违规现象,违法招标正常流程或是违法法律法规。其违反过程主要在发标前、招投标过程、评标定标过程。

(一)发标前过程中违规现象分析

发标前准备的过程中存在着招标公告时间不符合相关要求,有些招标公告时间就一两天之后就进行招投标工作,水利工程招标和一般招标一样,在招标登记完成之后,通过省或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和有关网站招标公告,通常公告时间为五个工作日,在此过程中,会派相关工作人员对投标单位进行相关证件的审核。

有些水利招标发标过程前,可能还存在着缺少相关手续,因为一个完整的项目建设过程需要很多手续,现有的水利工程往往是政府单位规划的,政府官员为追求时间上的效率,因此希望能够尽快完成,因此在招标前很多相关的手续还欠完备,如施工图审查、资金审计甚至是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也还在办理过程或则还未允许过程中就进行招标过程。

在水利工程招标过程中,由于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所需的资质有相关的规定,因此,在投标单位应当进行资格预审,通常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相关资料、申请书等相关表格,而通常相关单位会在招标公告规定时间外递交相关资料,此过程其实是违背相关法律法规的,但是资格预审方往往为了相关利益,而对迟交或是资料缺少的单位进行豁免。在资格预审中,通常也会存在着施工单位或是设计单位曾经存在着资金或是技术上的不到位,通常这些水利设计单位或是施工单位可以进入到投标过程中。

(二)招投标过程中违规现象分析

招标过程中包括了投标,投标过程往往是比较复杂的,通常也是存在违规现象较为严重的一个过程,通常投标者提供的工程范围或是工程设计及施工图往往存在着较多的不同,水利工程招投标过程中

在施工方案的选择上,招标人评标可能会考虑人为因素,对原先预选的单位考核简单化或是投入工程相关数量、工程报价进行沟通,使得参与单位的评标价格和原先投标的理想价格接近,促使该单位投标成功。在投标过程中,也会出现参与单位相互协商,促使一家单位中标。

(三)评标过程中违规现象分析

在水利工程项目评标过程中,最易出现的就是评审人员与参与单位出现利益关系,从而使得评审人员出现违规现象;其次是在水利工程评审人员中选取固定的评审人员,而这些人员与参与单位有相关连,因此也极易出现违规现象。

4、避免招标过程中违规相关措施

(一)完善网上招投标过程,实现招投标信息化流程

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往往是由政府投资建设,搭建招投标信息体系,完善网上招投标过程,实现网上招投标一体化,实现招投标流程公开化和透明化。投标单位实现网上报名并且公开预审,网上报名对相关建设单位的资格进行备档和审核,对相关违规单位进行名单剔除,同时一系列过程在网上公开预审,在网上规定时间内递交相关资料和证明,这不但可以缩减工作流程和工作时间,加快项目建设的招投标流程,可以减少水利工程招投标过程中的一些违规现象。

(二)扩充水利工程评审人员

水利工程招标过程中评标专家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扩充相关专业评审人员,尤其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对评标专家进行扩充,并进行知识补充和培训,并进行实践知识的完善,这些评标专家的预选在按照国家的流程中进行随机选择,这个可以根据电脑随机选择,同时随机选择过程也是公开和透明化的,实现水利招投标过程的公正、公平原则。

(三)完善招投标流程

对水利工程招标过程进行完善,对一些不合理现象进行规避或是修改。现有的其他项目建设的招投标过程相对于比水利工程招标过程好一些,可以参考建筑招投标过程,同时完善招标单位制定的相应规则,聘请相关专业人士来更好的处理招投标流程,避免违规现象出现。

(四)提高招投标人员素质

提高招投标人员的素质,提高制定招投标流程单位的相关人员素质,对其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和相关知识培训,严格遵循相关职业道德,提高从业人员水准。对评审专家等进行相关教育,提高评审专家素质,遵守相关职业精神,为整个工程合理合法性提供公平公正的评选方式和过程。

(五)完善招投标法律法规

完善招投标法律法规,现有的法规对招投标违规的现象处罚并不严重,因此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格规定,对违规项目或是违规单位进行处罚,对违规人员进行记分和处理,在相应的规定下,可以减少违规的现象。

工程设计相关法律法规范文第4篇

一、建筑工程合同的含义及其法律特征

建筑工程合同在《合同法》中被概述为工程承包人负责施工建设,工程发包人负责价款支付的一种协商合同。作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建筑工程合同具有以下法律特征:基本建设工程是其标的;书面式要约式合同是其性质;具备建筑行业从业资格、具有相关技术设施装备、拥有法定注册资金的建筑单位是其主体。此外,建筑工程合同还需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违背相关利益,国家有权干预、监管合同内容及执行状况。

二、建筑工程合同纠纷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原因

建筑工程合同纠纷形态较多,如有分包纠纷,“阴阳合同”纠纷等,现阶段常见的纠纷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质量纠纷。

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完毕后,由于工程质量不符合建筑合同中的相关约定,或因无法安全使用而导致人身及财产受损,是最为常见的建筑合同纠纷形式。引发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需查明并落实责任。如工程发包方出现勘察、设计不科学不合理、工程设备及材料不合格,都会引起工程质量问题,由此类原因导致的质量纠纷,发包方需承担责任。如承包方在施工方案、施工管理、施工人员方面出现问题,进而引发质量纠纷,承包方需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经济纠纷。

建筑工程中因经济因素产生纠纷,主要体现在计价方式及工程结算上的纠纷。计价方式及结算方式在双方签订合同时已明确,但如施工环节涉及到新增工程或产生工程变更,此时合同中规定的相关价格及计算方式就不符施工实际,从而造成纠纷产生。除此之外,如合同中体现的造价与建筑工程实际造价不符,或因外部因素(施工环境、政策环境)影响而导致设计变更出现,此时会产生价格差价,在这部分差价的补偿方面也极易引发纠纷。

(三)工期纠纷。

另一常见的建筑合同纠纷是工期纠纷,工期纠纷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建筑工程无法在合同规定期限内交付,在此过程中产生了经济损失。引发工期纠纷的原因也体现在工程发包方和承包方两方面。一方面,工程发包方在场地、原料、资料、设备及资金提供上未按合同中的有关约定执行,或在建设工地征用、拆迁、补偿方面进展不顺,都会导致工期拖延,承包方因窝工、停工产生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工程承包方在施工人员、施工设备上组织不力,也会引起工期滞后,致使纠纷产生。

三、建筑工程合同纠纷的处理及防范措施

建筑工程合同纠纷在处理上,应遵循以下几个要点:第一,涉及建设工程价款,实行优先受偿权。如建设单位在工程价款支付不及时引发纠纷,施工单位可以申请拍卖已建工程,获取折价补偿。第二,应用抗辩权。第三,明确并落实各方责任义务,根据合同中规定的各方的责任及义务,确定责任归属方,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建筑工程合同纠纷在防范上,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范合同评审环节。

在签订建筑工程合同之前,应按照程序先行开展合同评审,邀请专业法律人员共同拟定工程合同。对合同条文加以逐条对比,确定其符合《招投标法》、《建筑法》、《合同法》及地方政策条例的规定。签订合同后,确认其合法有效后加以履行。涉及到大项工程,要严格审查合同条文,重点关注权利义务不相匹配的相关规定,保障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及社会声誉。

(二)做好合同对方资质、信用的调查工作。

首先,针对大项工程建设,要参考《合同法》关于该类工程的规定,确定建筑工程项目具备国家批准立项资格及建筑工程可行性报告;其次,调查工程业主建设执照、经营范围、建设资质、法人代表、资金状况、投资情况等要素;确保其到位、属实;再次,对分包人的相关资格、等级、经营方式及范围、法定代表、委托、资质信用、施工水平和能力等方面加以综合审查,确保其合法、有效。

(三)强化合同履行环节的监管。

建筑合同在履行环节,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实时监控,做好各方面的协调沟通,创造合同履行的良好环境。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原始数据、基础资料要及时收集并整理,以便为纠纷处理提供数据凭证。建筑合同的履行过程,尽量采用文字记录的形式加以明确,并争取合同各方,如工程设计方、工程施工方、工程监理方、工程业主及相关工程管理部门负责人的签字确认。此外,还要密切监控工程分包方,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水平符合合同规定,避免其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缺陷,导致企业经济及声誉受损。

(四)依托法律监管,及时跟进工程款的回收。

施工单位在完成建筑工程施工任务并将工程交付后,应按照建筑合同的规定及时回收建设工程款项,保障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在工程款项的回收上,建筑施工单位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建筑合同的要求,采取合法途径。在工程款项回收方式上,尽量采用非诉讼的方式进行,如实际需要,再借助诉讼方式加以催收。此外,要及时支付建筑材料供应方及建筑分包人的款项,避免款项纠纷波及建筑企业的社会声誉。

四、结语

工程设计相关法律法规范文第5篇

要切实提高对建筑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除了要实施及时的动态监管,其还必须掌握可靠的工程造价资源。真实可靠的造价资料以及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是制定经济合理的工程造价预算,提高对项目成本控制的基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一步对其进行有效地动态预控,实现建筑企业的投资效果。

2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

2.1人为因素在众多影响建筑工程造价的因素中,人为因素是最直接、关键的。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是一项极为复杂、繁琐的系统工程,其是由工程设计人员、概预算人员以及造价工程师集体规划、设计的,一旦其中某位工作人员出现工作纰漏,将会对工程的预算以及造价控制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2.2市场因素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受市场因素影响最深。像是施工阶段所用到的人工费用、材料费用以及设备维护费用等,其都受市场因素的影响,具有多重性与变化性。

2.3政策因素国家为了更好地保护人民的利益,控制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国家以及各地政府都对建筑行业的工程建设设置了一系列的相关法律法规。其中不乏对工程造价控制所设定的规范与标准。同时,建筑单位的工程造价控制,必须遵守这些相关规定,在其基础上进行工程造价的预算与控制规划。并且,某些政策中还含有对人工费用、设备规格等的具体规定,这些都对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2.4设计因素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决定了建筑物将以一个什么样的形态展现。像是,其主体装饰物的使用材质、玻璃幕墙的规格、涂料的类型等,其都有着各自的独特性。这些都是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而既要使得建筑物美观大方,又要保证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些都取决于对建筑工程的具体设计。所以,设计因素是影响建筑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之一。

3有效控制建筑工程造价的具体途径

3.1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对整个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获取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切实提高造价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工作责任感,以严谨、严格、认真的工作态度来对待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并将降低造价成本作为造价控制管理的核心与目标,从而避免其在工作中出现错误与纰漏,以有效控制建筑工程的合理造价。同时,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人员还要加强自身工作的敏感性,准确地把握建筑市场的动态变化,并及时了解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从而加强工程造价的预控性与可靠性。

3.2充分把握市场的动态变化首先,市场作为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波动较大的因素之一,材料价格、设备费用以及人工费用等都对其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所以,在采购工程的施工材料时,我们要先对市场价格有一定的预先了解,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货比三家,选择价格较为低廉的供货商。另一方面,对于不是急用的施工材料,我们可以避开价格的高峰时期,选择在价格较为低廉时进行采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建筑工程的造价。再者,对于建筑施工中设备选择,我们可以采用竞标的方式来进行,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将设备的使用费用降到最低,还能有效地规避市场因素所带来的造价波动性与不稳定性。

3.3建立高效的造价控制机制科学可行的造价控制程序,对于科学合理地控制建筑工程造价有着重要的作用,其能够进一步减少建筑工程建设资金的浪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减低建筑工程项目的总体造价水平。科学合理的造价控制机制要建立在国家以及地方政府所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这样便于我们立足于国家相关规定,合法、规范地对建筑工程的造价进行有效控制,充分发挥造价控制机制的宏观调控作用,利于整个建筑行业的健康、规范发展。

3.4优化设计方案为了降低设计因素对建筑工程造价所带来的影响,我们可以在对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进行预算之后,将不甚合理的地方进行优化,或者是整体优化,这样就可以在保证建筑工程外部美观性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建筑工程的造价。或者是,对于建筑工程的方案设计,我们可以采用限额设计的方式来限定建筑工程的投资总额,以投资预算为设计的基础,以避免工程项目的设计超额。同时,我们还应将限额设计的思想贯穿工程的建设施工总过程,这样就能够提高设计人员与工程建设人员之间的联系,提高两者的相互配合,以扩展设计人员的设计思维,在保证工程的建设施工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实现建筑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