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风险管理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
面对企业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让他们知晓不重视风险管理对于企业所带来的危害。要遵循“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原则,可以聘请一些经验丰富、能力比较强的人员到企业内部进行培训,还要加大与其他企业管理人员的沟通与交流力度,让他们走出去学习先进的风险管理经验和方法,积极更新风险管理理念,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这是新时期企业风险管理的重点。总之,管理层面的人员要不断的创新管理,不断改进内部风险控制方式,提倡安全发展以及经济效益齐头并进的管理哲学,要重视企业内部风险管理的效果,通过企业信息化的网络平台的建设,积极设立信息沟通系统,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这样才么能更好的贯彻企业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
2.强化企业经营风险评估与管理过程
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风险比较多,但是其中有一部分风险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是能够有效规避的。所以,企业管理者要重视风险评估的开展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进行风险的预防,要学会识别风险、控制风险。换句话说,就是要积极的减少在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可能带来的一些不良影响。当企业的经营环境发展改变的时候,或者是企业需要拓展新的业务的时候,就需要进一步加大产品市场的调研力度,综合多种状况来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估,这样才能针对具体的风险来采取相应的对策。除此之外,伴随着这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还可以引入现代信息管理系统,运用计算机来进行搜集可能出现的风险状况,通过网络实现相关信息资源的共享,运用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来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细化管理控制方式和执行上的职责
首先,要保证职责分离开来。在现代企业内部风险管理过程中,职责分离是一项基本的要求,企业的一切的交易都要遵循这个原则,对员工的职责进行科学的划分,这样才能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其次,要科学设计流程。要明确各个工作岗位的责任和义务,让每一道工序都能互相检查,这样才能互相牵制。第三是绩效的考评。企业各个部门要定期的进行绩效考评工作,这样是工作目标完成状况下的一种事后的控制措施,是一段时期员工工作成效的总结,也是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方式的过程。最后,要全体员工参与进来。不管是经营管理层还是其他人员发现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存在的缺陷,就需要向企业管理层进行及时的汇报,帮助企业更快更好的实现预期的目标,进而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
二、结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风险”一词源于意大利语“RISQUE”,也就是在预期范围之外的突发性事件,并且对于本来良好的运行状态具有一定的破坏力,打消原本平衡的可能性。风险的种类多样,包括财务风险,法律风险,税收风险等。其中,本文所研究的税收风险是指涉税行为未能遵从税法而导致企业利益损失的可能性,它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具有不确定性、难控性、损害性、可管理性,是遏制企业未来发展的潜在性危机,所以对于税收风险的管理是企业必须直面的问题。税收风险的管理是风险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所以我们有必要先了解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最早由美国的许布纳博士于1930年的一次保险会议上提出的,从那时起迅速发展为一门独特的管理学科,风险管理的目的即抑制不确定性造成的财务、效率等的损失。
二、现状和问题
(一)风险的产生
我国的立法的主体是国家,因此有关税收的法律是建立在国家行政利益之上的,也就意味着纳税人的个人利益将会妥协于国家的行政权力,也就是税法。
法律是以文字的方式呈现的,也就是法律条文。从主观层面上看,由于法律条文的表述形式的局限,对于不同的人会产生出不同的理解,甚至导致认识的偏差,最终引起收税过程中的税收流失,导致税收风险的存在。另一方面,从客观上看,我国的税法体系存在漏洞,不够完善,规范性有待加强,这也会造成纳税人的税收风险。
这主要表现在纳税人和征税人在法律面前的不对等关系,即信息不对称。由于现行的税务机关征税的政策宣传的覆盖面不够广,甚至一部分本来应该明确、公开的纳税法规未能有效公开,造成纳税人对于法规认识和征税人的认识存在出入,这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税务风险,还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普适性原则
目前实行的法律规章中对于税务机关的税法解释权和自由裁量权缺乏制约,导致了税务机务实行职能的过程中对于裁量“度”的把握不够精准,甚至出现严重偏差,这同样侵犯了纳税人的正当权益,造成不可挽救的过失,而且纳税人也同样不存在维护自己正当权益的可能性。法律规则的漏洞是祸根,税务机关行使存在漏洞的规则就是对漏洞的放大,造成了更严重的财务流失和损失。
(二)风险控制
既然税收风险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可避免的,那么对于风险的控制责任对于风险的应急手段,之所以说是应急是因为真正的对于风险的处理是应该建立起一套从预测到识别、控制,再到处理,最后评估、总结的体系的。而风险控制只是其中的核心环节而已,并不是唯一环节。只不过在人们刚开始意识到税收风险的时候,并没有一套完整的体系,所以只能通过应急手段加以解决。在税收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应该分税种控制,所以应该有一套税种分类的指标,依法归纳税收风险的控制点,实行战略管理。
(三)现行管理模式下的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税源的丰富性导致了风险的逐年上升和风险危害的逐年加重,大部分企业已经开始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通过正当手段规避税收风险造成的财务损失和企业业绩的下滑。表现在企业越来越重视税收筹划、安排;引入专业人才,专门设计培训机构对专业人才进行培训;有意识地对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现行制度进行调整,创新等。
尽管企业已经意识到了税收风险的危害,但是对于风险的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在管理策略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做足了准备,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未能落实得当,没有能够严格执行税收筹划,未能及时有效地对制度进行调整、变动,于是在进行动态税筹划时企业策划者往往处于被动的局面,最终导致了风险无法有效规避,税收风险较高,企业损失惨重。
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企业更多的是注重事后处理而非事前预防,即使有也只是“保守预防”。也就是说多数企业缺乏“远见”,目光停留在问题和解决问题本身,而非主动预防,有效预防,“瞻前”意识的缺乏是一个普遍的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企业在税收风险管理上,往往带有利益化倾向,而缺乏大局观,整体意识。也就是说,控制风险和对风险的管理只是单纯地为了提高盈利能力的目的,而不是为整个企业的长足进步作考量。这是企业管理者缺乏整体思维的表现,是管理者职能的缺位,因为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具备整体观的基本素养,一叶障目,鼠目寸光的人是不具备担任税务管理职位的能力的,而这种缺位在如今的企业中竟然是普遍存在的,这又可以追溯到企业的人才管理的问题,那么牵连出来的事项可能就更多了。有时候,这种局限的思维会损害企业股东和合作者的利益,这会直接导致企业名誉的诋毁,其后果也同样是无法挽回的。
三、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模式
税收风险的识别是税收风险管理模式中的核心环节,一方面它通过已掌握的涉税数据和构建的指标体系,运用合理、有效的定性和定量的方式发现风险的存在,从源头抑制风险,避免风险造成的更大的破坏。另一方面,它对风险发生的概率、税收流失额度进行估算和预测,避免潜在的财务损失的风险。一个科学的识别系统是对于规避风险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风险识别讲求规范化,即按照相关制度和标准明确管理人员的相关职责,划清权责界限,避免权力的交叉、重叠。在税收风险识别中,纳税遵从风险是主要的识别对象,应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对纳税遵从度预测、估算,建立完善监控模型,找到合适的系统参数、预警参数,提高规避风险的专业度。
税收风险具有多样性,因此从事风险识别 的管理人员需要有超前的眼光,对于信息要有灵敏的捕捉能力,善于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精细的计算。另外,除了风险识别的直接管理者,还需要配备相应的监督员,避免职权的过分集中。
税收风险的识别方法主要分为税收能力估算法和关键指标分析识别法。税收能力估算法根据宏观识别和微观识别又可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其中适用于企业的是自下而上的企业内部流程风险识别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绘制流程图,对涉水环节和可能造成税收流失的环节进行识别的方法,由于较为复杂,一般适用于大型企业。流程识别法讲求动静结合,通过静态分析捕捉税收风险潜在环节点,通过动态分析着眼流程图之间的相关变动,找出关键点。比如在某个服装公司的半成品库里,缝制衣物前经过的半成品库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若发生意外导致公司无法及时交贷就会产生纳税风险,如果运用流程分析图,静态分析加之以动态比较,进而识别出潜在的涉税风险,那么就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发现的可能性,减少财务损失。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关键税收风险指标识别法,也就是税收预警指标主要通过建立税收变动率、成本、利润率等指标,再通过样本采集的方式进行风险识别,需要专业的精算人员专业化的分析,所以主要适用于大型企业。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建立在风险识别和预测的基础上,对已经发生的风险所造成的损失程度,结合相关因素进行综合的、全面的考虑,以便于提出有效的处理方案和策略,对税收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风险评估讲求整体性、统一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主要流程包括建构风险指标参数,数据加工处理,定性、定量分析,概率统计及修改参数,最终对原程序进行改进。
这里主要以侧重于定性分析为例的专家经验法来阐述税收风险评估的步骤和原理。组建熟悉风险因素和发展趋势的专家组,以书面形式提出风险概率大小的估算结果,整理专家组意见,对于存在分歧的点进行讨论,重新计算概率,如此循环直至意见基本统一。风险度一般取决于两个因素,即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强度。
R=S*P
其中:R为风险度,风险事故损失/单位时间
S为风险强度,风险事故损失/事故次数
P为风险发生概率,风险事故次数、单位时间
根据此原理,专家经验法的目的在于计算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强度来估算风险度,将得到的数值与税收风险指标体系中的数值进行比较,提出应对风险的计划和策略,及时控制风险,将损失减小。当然,这种方法在分析的过程中工作量极大,而且,专家经验法尽管虽然有定量分析,但这种定量分析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的,难免与实际情况不相符,造成计算误差。
(三)税收风险的应对
在整个税收管理的过程中税收风险的应对是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是直接的控制手段,以提高纳税遵从度,控制税收流失为最终目的。在税收风险的应对过程中,管理者要根据全面性、针对性、差别化的原则对税收风险进行分类,逐一攻破,层层递进,确定风险目标,明确应对策略,分析应对信息,实施具体方案,评估应对绩效,完善风险应对体系。
风险应对环节最关键的是分门别类,个性化管理。比如在废旧物资的生产企业要了解且也收购废旧物的价格与同期市场价格是否存在增购进价格问题?于是通过半段企业资金规模,核实废旧物资收购发票的真伪性,建立交易报验制度则是重中之重。而在外贸企业则要考虑,企业外贸所得税的监管力度是否得当?利润率是否低于预警指标?于是对所得税的监控力度的把握,对企业所得税汇算的核审工作是尤为关键的。
四、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实践
尽管不同的企业在应对企业税收风险的方法是呈现出不同的风景,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有时候并未取得理想的情形,往往与预期有相当大的距离,因为在实践的过程中,企业会不自觉地忽略一些看似不影响全局实则起到决定性作用的问题。
企业要树立税收风险意识,企业的税收风险意识要贯穿于企业整个生命周期,所以要建立起长效的管理模式。但是税收风险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要灵活应变。在规避风险的过程中要对原有模式要不断的完善、改进。所以企业税收风险的管理是一门艺术,需要管理者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想象思维,不断的创新,动态的管理。
企业要抓住 关键控制点,进行精细化管理。在一项复杂的精算任务中,管理者要投入较大的资源,若缺乏精细的构思就会导致量化的失误,最终导致资源的浪费。
五、结语
企业税收的风险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是企业的命脉,风险的存在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隐患。目前,企业基本都拥有一套适合自己的税收风险管理体系,但普遍重视事后处理而轻视事前预测,导致管理的被动。税收风险的管理体系包括识别、预测、评估和应对。其中,识别和预测是核心、基础,应对是最关键的环节。另外,在实践的过程中并不一定能达到理想的状态,管理者要灵活应对,抓住关键点,有效的实行控制和解决。
参考文献
彭明.企业税收风险分析.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16(24).
蒋震.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思路和基本框架.税收经济研究,2011,70(6).
邱吉福,张义华.基于税收执法视角下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研究——以厦门市为例.财政研究,2012(9).
一、某市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主要做法
1.成立专业化风险管理团队,建立大企业税务风险控制中枢
大企业经营范围广泛,涉税事项复杂,对税收管理与服务的要求高。某市通过遴选的方式,在全市国税系统选调12名人员,组建市风险监控中心,负责任务的整合、分发,起到风险管理中枢的作用。成立情报管理、风险分析识别和风险应对管理三个紧密型团队,明确各团队的岗位职责,在县局把情报管理、风险识别、风险应对管理由征管科扎口管理。
2.成立专业化风险应对分局,构建大企业风险应对系统
大企业作为重点税源户的典型部分,其税务风险天然地与其他重点税源户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和关联性,某市设立风险应对实施分局,专门负责专业化风险管理团队下发的典型户应对、行业解剖性应对和重大风险应对,形成典型案例分析报告和行业性应对指南,并承担重点税源户的应对实施管理。在县局通过职责调整,组建2个专业化应对分局,分别负责重点税源企业和中小企业的风险应对;在市区分局组建3-4个税源专业化应对科,以此形成网状结构系统,全方位锁定大企业税务风险。
3.成立重点税源管理机构,扁平化实施大企业风险管理
在属地管理模式下,总局、省局、市局、县(分)局均对大企业实施风险管理,业务边界不清,效率低下且很容易影响纳税人的遵从度。某市国税局由国际税收管理处上收原先分散于各地管理的大企业风险管理事项,承担全市列名所有大企业的税收服务、风险分析与识别、评定审计和反避税为主的风险应对实施职责。市局大企业和国际税收管理处和省局大国处对口,对下级风险应对分局具有指导职能。明确各级大企业管理机构业务边界后,市局直接实施管理的大企业占全市税源总量60%以上。
二、大企业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5年来某市对大企业风险管理的探索过程来看,笔者认为在实际管理中还存在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
1.人少事多矛盾突出,对大企业管理的基础薄弱
某市国税系统目前有在职干部1015人,比1994年仅增加169人,而管辖的纳税人有近70000户,比1994年增加53400户,特别是“营改增”实施以来纳税人增加7694户,大企业的户数也是连年增加,采取以往“人盯户”“以票管税”的方法越来越管不了,大企业的隐藏在巨大业务量下的细微风险很难被及时发现。
2.大企业风险管理的要求日趋提高
大企业普遍经营规模大,业务复杂,资产重组、股权投资活动频繁,产业结构呈现多层级、跨行业等特点,基层干部风险管理能力与这些大企业财务人员及其税务中介机构的财务水平差距很大,也就很难实施有效的管理,“以弱对强”越来越不好管。
3.税企双方层级管理及信息不对称
对于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尤其是跨地区经营集团企业、股份公司、跨国税源等,不同层级的税务机关在大企业管理过程中很难取得全面的信息和类比分析数据,尤其是在对大企业分支机构实施税源管理时,基层主管税务机关普遍存在“管得着看不见、看得见管不着”现象。
三、进一步优化大企业税务管理的思考
目前,税务机关对于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力推进以风险管理、信息管税等为主要内容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强化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前进方向,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1.转换工作重点,建立平等互信合作的新型税企关系
将过去事后的监督检查为主的管理模式,逐步向预防和及时发现事前事中风险延伸,做到最大力度地预防风险发生,最快速地发现潜在的遵从风险,最大限度地以共赢方式解决已出现的税务风险。大企业一般内控较强、财务核算健全,纳税遵从能力较高,税务机关应依据大企业的上述特点,促进其主动提升纳税遵从度,以求从一定程度上走出税务管理人员“人少事多”的管理困境。
2.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纵向推进内部职能调整
坚持以解决大企业复杂问题为突破口,提升大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区别于中小企业的显著特点是涉税问题的复杂性,集中体现在大企业跨国交易、税收筹划和内部交易等方面,因此建议压缩管理层级、上升管理重心、优化职能配置,合理划分大企业风险管理职能,进一步实现大企业管理的扁平化。成立针对大企业复杂问题管理的专业化应对团队,上收管理下级重点纳税人的重大复杂涉税事项。同时分级组建大企业风险管理团队,专门负责大企业的风险应对,以及时有效地预防、化解大企业税务风险。
关键词:风电企业;企业管理;管理模式
一、风电设备技术简介
何谓风电设备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利用风能来发电的技术,通常其主要成果是由发电机来呈现的。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以及地球上不可再生资源的一再枯竭,人们把关注的焦点转移到开发可再生资源上面。比如:如何利用风能发电、水能发电、太阳能发电、沼气利用等等。目前市面上生产的太阳能汽车就很受一些国家的人们欢迎,但由于其造价昂贵、产品不完善等原因并没有在全球普遍使用。
据调查显示,目前对于风电设备技术的利用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快速增长的白热化阶段。“在过去10年里,风电总装机容量平均年增长率达28%。”德意志银行曾经面向全世界一条研究报告,预计“未来几年全球风能产业将保持每年20%的增速,到2015年,该行业总产值将增至2006年水平的5倍。”在2008年全球风能利用率排行榜中,排名第一的美国所占增长比例是49.7%,紧接着是德国和西班牙。而中国在这种情况下也不甘示弱,意识到对风电技术利用的重要性。在2003年之前,中国对风能利用情况都一直停留在几乎为零;2006年以后慢慢增长,2007年增长得最快,高达108.4%。
能源是一个国家生产和发展的动力,是国民生产、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在过去几百年里,人们的能源利用相对较狭窄,仅限于煤、石油等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上面。这些不可再生资源,一旦地球上枯竭就再也没有了。如果需要其再产生的话,必须得等上几千、几万年。这是一个弊端。另一方面,人们在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渣。这些废气和废渣,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必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其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所以,大部分对此是直接排放到空气和地面上。这种结果,直接造化对大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各个国家开始纷纷寻找新的可替代的可再生能源。风能,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二、风电设备技术利用
1. 水平轴式风力机
刚开始人们对风电技术的利用,仅限于风车式的转轴,称其为水平轴式风力机。分为小型的水平轴式风力机和大型的水平轴式风力机。小型的水平轴式风力机比较常见,通常可以在电视上看见莫大的平原上,一排排类似风车样子的就是风力机。而大型的水平轴式风力机就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
大型的水平轴式风力机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以空气为动力的发电系统。通过风力推动叶片的转动,从而推动机器内部的风轮转子转动,其产生的动能经过增速器再推动发电机的转齿转动,即产生了电。原理看似挺简单的,但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2. 垂直轴式风力机
相对第一种的水平轴式风力机,垂直轴式风力机先进许多。具有很多自身的优点。如启动风速需求较低、噪音较低、拥有先进的CFD设计方法、有效利用率比较高、在安装和维修方面也是比较方便。垂直轴式风力机的构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最上面那端有升力叶片和主轴;中间有两个阻力叶片;最下面一层则是底座和支承翼。目前,其叶片的构成材料是碳纤维符合材料,具有耐高温、热稳定性好、耐疲劳等优点。
3. 风电建筑一体化
风电建筑一体化属于一种比较新颖的风能应用,也是目前外国运用得比较多的一种风能系统。利用建筑本身的特点,来用风能发电。建筑本身占有一定的高度,将发电仪器防于建筑上面,可以相对的提高风速。其次,结合建筑的占地,可以相对减少发电仪器的占地面积。总的来说,风电建筑一体化的使用若能普及起来,自家用电自家供应的话,显然是不错的想法。
4.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也是一种新颖的风能应用。风,即原有的风力发电仪器。光,即太阳能光伏发电仪器。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一方面既可以利用风力发电;另一方面,又可以利用光能发电。相比于单独利用风能、太阳能发电,输出率波动小、能量大。结合二者的优点,尽可能的利用风能和太阳能。有个国家甚至产生了一种风光蓄互补发电系统,是一种在风能、光能利用的基础上,加上蓄电池。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的特性,用较小的蓄电池来保证供电的可靠性、稳定性。目前这两种方法普遍受大家欢迎。
三、风电企业管理现状
1. 电力市场的约束导致利润下滑
负责国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的副司长史立山,在2012年北京召开的中国风能新春茶话会上发表讲话表示,“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风电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也出现不少矛盾和问题。其中,电力市场约束已成为制约我国风电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
广义上的电力市场,是指与电力相关的生产、运输、使用以及销售等环节的综合。狭义上的电力市场,仅仅是指具有竞争性的电力市场,其参与方包括电能生产者和使用者,两方就电能等产品进行协商和竞价来进行交易的过程,以市场竞争为基准,来确定电能价格。即电能的买卖。电力市场是一级学科电力中延伸开来的二级学科。
凡是进入市场的商品,都会有其自身的缺陷性和盲目性。目前,很多国家在电力行业都实施打破以往的垄断性措施,使其进入市场,其初衷是为了让电力行业能够更好的发展。殊不知,在电力市场中也会有一定的约束性。自2008年统计以来,中国在电力市场的交易呈现出冥想下降的趋势。导致电力企业自身的利润迅速下滑,到了不得不裁员和停工的地步。在很多风电企业,他们为了保住在市场中的所占份额,采取恶性竞争的不正当手段,出现一些放弃风能发电的现象。
2. 不顾市场无序竞争和盲目发展
相反,一些风电企业为了规避电力市场所带来的风险,直接选择不顾市场的方式,采取无序竞争和盲目发展。据资料显示,中国的企业出现的主要问题就是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产业结构类似、产业技术水平低下等等。有专家深入讨论过为何中国的企业会存在着众多的问题,但绝大部分的研究都是停留在宏观上面,极少有人能透过宏观层面研究微观上面的问题。每个人都知道,企业就是国家经济的一个个细胞。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企业。当然,企业会直接影响市场经济的秩序,而市场的结构也会相对应的影响每个企业的生存,二者缺一不可。
目前市场上企业存在的最大一个问题就是:同种性质的企业存在过多,直接导致了无视市场的存在,各顾各的发展,即无序竞争和盲目发展。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企业破产。很多企业为了谋求眼前的小利润,没有长远目标,与其他同行业之间形成价格竞争。市场就像一把无形的手,控制着每个企业的发展。而另一只手就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市场调控发挥的是主要作用,国家的宏观调控发挥的是辅助作用。
3. 行业、企业管理不细致粗放
在行业、企业管理中,采取粗放的策略。何为粗放管理,即不计较成本和效益的不细致的管理方式。每个企业的成本和效益与企业的利润挂钩,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利润总额。如果企业采取不细致粗放的管理策略,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以及售后服务等,这些方面都无法提高。粗放的管理,其实是一种放任自由的管理方式,是一种没有长远规划的模式。采取粗放型的管理,企业本身的决策就存在巨大的风险,没有稳定性,这对员工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粗放管理追求短期收益,不注重长足的发展。这种管理方式在很多国企都有体现,一个大型的国企少则几千人,多则几万人,从最初的几十人规模发展到如今的水平与企业的管理分不开。当市场转向发生变化后,企业依旧没有注意到这一层面的细小变化,仍然采取粗放管理的话。这样的企业是不长久的,很快即将衰败。
4. 并网难和“弃风”问题十分突出
并网难是指风电企业没有进行全部同行业联网。各种各样的风电企业参差不齐、良莠不齐,很难并网。弃风,“是指在风电发展初期,风机处于正常情况下,由于当地电网接纳能力不足、风电场建设工期不匹配和风电不稳定等自身特点导致的部分风电场风机暂停的现象。”对于我国刚开始的风电企业,更应该加强对风能的重视力度,而不应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直接暂停。并网难和“弃风”问题在我国风电企业中十分突出。
四、风电企业管理建议
1. 扩大电网的规模,降低风电企业的不稳定性
2. 合理配置风电资源,国家实行宏观合理补偿
3. 开发与风电能源所对应的设备,来适应市场
4. 建设大规模的风电能源储蓄设备,供其所需
五、总结
综上所述,风电设备技术是全球很多国家都很重视的一门技术。目前,其发展程度在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风电设备技术的研究,对我国以后的能源利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减少传统化工能源对环境的破坏,极大的提到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程度。针对风电企业的管理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理应有针对性的解决,发展并壮大风电企业是全国人们一致的愿望。风电企业要面向市场、面向大众。树立长远的发展观及风险意识,加快提高风电企业的管理水平。国家运用宏观调控为辅助手段,规避电力市场所带来的弊端,更快更好的促进电力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健.对风电企业生产运营管理模式的探讨[J].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期刊. 2011,(10)
[2]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电力企业管理[M].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杂志编辑部. 2011,(10)
[3] 刘润生.北京电网运行:“大值班模式”[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杂志.2009,(12)
[4] 王丽.甘肃风电发展问题研究[J]. MBA硕士毕业论文集刊. 2012,(9)
关键词:风力企业;会计管理;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要想了解风力企业会计管理,就必须了解我国的风力发电企业的会计管理现状,风力发电行业作为国内兴起的行业,有其独特的优点,风力发电具有低成本,环保节能的特点,风力发电企业的发展是必然的,风力企业的成本效应也是十分值得重视的,会计管理在企业中显得尤其的重要,采用现代的会计管理方式,强化会计监督的职能,使企业走制度化的道路,保证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其稳固的优势地位。
一、我国风力发电企业会计管理的现状
我国的会计管理状况比较落后。在90年代的初期,全国风力发电企业开始对计算机应用技术替代手工记录业务进行专门的研究。直到90年代的中后期,伴随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普及和发展,风力发电企业完成了以账目业务审核为关键任务,开始朝着管理信息化的方面发展,为以后的财务信息化管理技术提供了较好的基础。但是当前我国风力发电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还是处在比较初级的实用阶段,那就是审核和运算的阶段,它的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事后才算账,但是现如今在我国风力发电企业发展中关于财务管理方面工作占据着关键位置,例如一些资金的预算、生产成本核算、企业资产管理、货运物流管理、经济效益评估等工作,暂时无法建成比较系统的、有效的管理系统,根本无法进行资源共享,风力发电企业的领导决策层也没法及时掌握实时企业相关的动态信息,这样导致财务风险增强,资金回笼较难,资金链断层,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无法得到保证,影响风力发电企业的发展壮大。
另外在我国风力发电企业中,既了解电力生产和管理,又了解信息技术的会计人才比较少,然而在风力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于这种高端专业的人才需求量是很大。所以培养好高端的会计人才团队,这对于加快发展我国风力发电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二、风力企业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审核制度不合理
由于我国部分风力发电企业采用会计电算化来对企业的账目进行核算,在使用会计电算化系统时,没有准确地核算数据信息,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严重降低,我国风力发电企业没有严格规范好会计电算化的制度,这样容易造成员工的营私舞弊,不利于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例如:一般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员有着信息的管理权力但是不具有财务和管理业务的权利,跟相关的主管人员职务相冲突,由于制度的不规范,会计主管人员优势身兼两个职务,这样会扩大会计管理人员的权限。
(二)财务管理部门工作效率低下
我国风力发电财务管理工作,一般公司是由一名会计人员管理三个风力发电项目的账目审核工作,在工作内容比较多的情况下,一般会有一个辅助会计帮助会计进行管理账目核算,但是辅助会计一般都是新进的毕业大学生,普遍没有什么工作经验,而且企业也没有对他们进行任何相关的业务知识和职业道德的培训,就直接让毕业生直接进行管理账目核算工作,导致降低了会计的工作效率。
(三)行政监督力度不强
国家政府部门对于风力发电企业的管理工作有着相应的行政性的管理和监管法规,其中包括财政机关、审计机关、税务机关等相关的国家机构组织,这些机构来承担责任和履行监管的义务,但是这种监管属于多个部门管理,容易导致责任推诿,监管力度不够的现象出现,对企业财会采取放松管理,所以需要对国有电力发电企业的会计管理试行专门化的管理。
三、提升现代企业会计管理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财会管理观念
目前,市场经济的形式在不断变化,企业需要考虑当时的市场的环境,对会计工作的改革方向确定新的目标,并对传统的会计管理机制作出评价和修正,去粗取精,提出传统管理方式的不足之处,才能树立新的符合发展规律的管理观念,并以此为基础,创建一系列会计管理模式,采取全面的企业会计管理模式。
(二)重视加强风力发电企业的人才培养和培训
风力发电企业与一般的企业是不同的,会计不仅需要专业的财会知识,而且还需要其他方面相关的知识,所以加强对企业的会计人才进行培养和培训,提高财会人员专业化的技术水平,同时进行职业道德、相关专业技术、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推进企业会计管理水平的提高。还需要加强企业会计人员对财务管理制度的认识,避免因不了解情况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强化施行内部审计和监督
设立企业相关的审计部门,保证有权力有资格能够审计较为重大的问题,充分保障内部审计的高度自治性,不经过其他部门的干涉,直接归最高领导层管理,对其一人负责。请相关的事务所进行处理审计工作,或者外聘一些会计专家、注册会计师审计核实,检查是否存在纰漏 。
四、结语
总之,我国的风力发电发电企业要保持源源不断的发展势力,就必须在财务管理上下工夫,加强内部监管,提升会计财务人员的工作质量和管理的质量,不断提高新型风力发电企业的创造力,保证其良好的内部发展环境,增强市场竞争力,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顺利实现风力发电企业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