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程开拓市场的思路及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要属地化管理,降低工程成本。兵团建工集团海外项目部始终重视项目属地化管理工作,在安哥拉逐步转变用工机制,不断创新属地化措施,推动属地化实践进程,在人员属地化、建材属地化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要高度重视防范和控制风险。兵团建工集团针对“走出去”的新特点,对外注意防范安全风险,处理好公共关系,尊重别人的风俗习惯、文化信仰,广交朋友,最大限度建立友谊。对内要继续确保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特别是防范劳资纠纷引发的风险,抓好劳资谈判方案的策划和防控预案的准备,特别注重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要认真履行社会责任。“走出去”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必须树立“履行社会责任也是发展战略、也是核心竞争力”的新理念,兵团建工集团海外项目力所能及地为项目所在地居民做好事,加强与所在国及各合作方建立广泛、深厚的互信互利关系。
(作者单位:兵团建工集团)
建工师在招商引资、对外合作和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重点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想要更好地“走出去”,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增强法律意识、学好用好国际法规。通过培训开发、合作引进等方式培养一支熟练掌握国际法和工程项目所在国法律的专业人才队伍,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管控好经营、投资、建设风险。
优化中亚区域国际市场布局。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广阔市场,积极参与中巴经济走廊、中吉乌铁路等重点项目建设。充分用好海外市场资源,着力搭建“东联西出、西来东去”的发展平台,鼓励和支持我师企业依托新疆资源、地缘和区位优势,以对外承包工程为依托,带动物资设备出口、现代物流和外派劳务业务以及其他国际贸易的发展。
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海外产业结构。抓住兵团农业走出去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历史机遇,积极参与中亚、非洲农业、矿产资源开发及下游产业链建设,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在兵团“走出去”战略中展现更大作为。
建工师海外项目部员工与当地员工一起组成“心心相印”一家人的图案。
各位领导、职工代表:
大家好!
在这个集思广益、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大会上,我很荣幸作为代表发言。刚才,我们认真聆听了熊厂长所做的《行政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了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求,这令我们倍受鼓舞、倍增信心、倍添干劲。我代表**车间全体员工赞成熊厂长的行政工作报告。2011年**车间在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完成全年经营收入6227万,实现利润195万,扣除蓉金过账产生的收入和利润,全年完成经营收入4509万、利润137万,取得较好成绩。
今年**车间将面临更大的困难和压力。瑞丰、瑞兴、瑞达三大水泥厂由川威控股后,维检业务直接丢失,这意味着**车间2012年的收入在2011年的基础上直接减少1292万;**车间两大收入主要来源--机制公司和**,机制公司2012年业务全面降价,劳务降低1.5%直接导致收入与净利润同时损失10.5万元,铸造清整后道工序每吨加工费各降10元直接导致收入与净利润同时损失13万元;**方面目前丢失主线检修业务246万元,其他业务目前尚为谈定,也很可能面临降价的威胁。另外,**集团在建工程和新投资项目减少,二级单位费用压缩都导致**2012业务减少。面对困难和压力,我们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克服无厂房无设备及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因素,积极开拓市场,提高维检质量,我们通过认真学习领悟工作报告,2012年我们将站得更高、看的更远,思考得更多,我们会以更强的魄力,更新的思路,务求在去年发展的战略上领先一步,在观念上超前一步,创新管理机制,完善经营考核管理体系,聚力集智、克坚攻难,确保今年的任务指标。
2012年**车间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加强各二级单位的维检业务的管理。每月定期走访**检修单位,掌握检修服务质量和**单位的生产状况,根据实际,遵循"推进精细化管理、强化过程管理、提升执行力"的工作思路,全方位、全过程抓执行,强化外委施工队伍现场安全管理和工程质量管理,向管理要质量、要进度,有针对性开展技改项目和备件的维修业务,积极做好新市场的开发工作。
2.大力开拓攀信的维检业务,和其他各二级单位的整体工程项目业务,推广项目经理管理制度并强化工程项目管理使其成为**车间经营收入的增长点。
3.加强内部管理和内控。全面推行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为主要内容的经营管理,将各项经营指标细化分解,落实到班组和个人,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抓好每天、每月、每项工作任务量的考核,深化"双增双节"活动,深挖内潜,节支降耗,控制成本,提高经营管理。
4.狠抓安全管理。在安全上下狠功夫,坚持不懈强化现场管理,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加强班组建设和安全教育,筑**全防线,不断强化职工安全意识,实现全年零事故的目标。
我为公司做了什么
经营总监、项目党支部书记、项目经理
一、我能为公司做什么?
从本人的岗位职责来看说:作为项目经理我的主要任务是经营管理好娄衡一标二工区和益娄六标两个项目,确保完成公司制定的各项任务指标,尽量为公司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打造良好的市场品牌。
作为公司经营总监我的任务是尽量开拓市场,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根据公司整体经营管理和市场开拓思路,积极推进落实,扎实抓好传统项目投标和投资项目的开拓管理工作。
作为某某公司的一名党支部书记我的任务是团结同事,抓好项目党支部建设,起到党员、党支部书记的模范带头作用。
作为某某公司的一名员工,以公司为家,以公司利益为自己的最高利益,时刻提醒自己为公司多付出,多做贡献,努力参与营造和谐向上的公司氛围。
二、我为公司做了什么?
近几年,我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1、任娄衡一标二工区项目经理以来,抓好了项目的安全、质量、进度管理,实现了项目安全、质量无事故,项目进度位于全线前三,双峰段境内第一的好名次。在项目成本管控方面启用和推行了项目主要材料核算体系,研发和试行了项目材料计划、消耗管理APP系统,扎实做好了项目材料的管控工作,培训和提高了材料管理人员管理手段和方法。在计量变更方面,截止目前,项目部累计完成计量产值2.44亿元,其中清单计量1.56亿元,变更计量8824万元。2017年完成计量产值4068万元,其中清单计量789万元,变更计量3279万元。通过开拓经营性变更创效思路,加强与相关单位的衔接和沟通,获取上级单位的理解和支持,在变更管理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极大的缓解了项目资金压力,减轻了亏损状况,同时在经营过程中努力分担公司资金压力,积极为公司筹措资金购置设备等。在人员管理方面,在公司的大力指导支持下,在这个大型综合性项目的全面锻炼下,项目部先后产出了多名优秀项目经理和项目班子成员,为公司后续项目管理培养了人才。在品牌效益上,项目根据公司服务业主的经营理念,努力为公司创造品牌价值和市场认可,为公司累积优秀的口碑。
2、福建永春项目,积极参与项目中标后的合作谈判,作为项目经理,搭建了项目管理团队,明确了项目管理中的服务意识和成本、合作方财务管理模式,特别是施工成本的支付管控中,为后续项目对合作伙伴的经济行为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益娄六标项目,作为后续接手扫尾的项目经理,2017年3月履职时益娄六标处在非常艰难的时期,面对巨额的负债,恶劣的现场施工环境,我部在公司领导下展开了积极主动的变革,在公司领导大力支持和指导下,项目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彻底扭转了项目进度状况严重滞后的不利局面,成为了益娄高速全线第二个完成主体工程的土建施工单位,第一个完成现场接沟接线等扫尾工程施工的土建单位。我部在项目运营管理中作出了如下改变:
1)、规范各项管理行为,落实岗位职责。新项目班子接手后,逐步规范了项目各项管理行为,包括采购管理,合同签订管理,合同结算管理(特别是计日工、台班管理)等,同时对项目班子成员分工进行的优化和调整,进一步明确了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
2)、逐步推行了公司各项管理制度。从今年4月份开始,项目已逐步严格按公司各项制度抓好项目管理,并执行新的薪酬管理制度,定岗定薪,同时抓好落实公司制定的劳务、合同、材料、机务、财务、人力资源等管理制度。
3)、调整分包模式。清理原有部分合作队伍,并新增土石方、防护等劳务队伍,改变过去的“大包”模式,在公司的指导和支持下,项目部逐一与原有“大包”合作队伍达成退场协议,结束了原有不合理协议,甩掉包袱,轻装上阵。新进的劳务队伍均采用劳务分包形式,便于项目部加强管控,同时抓好抓实创效的点,为下一步大干快上打下基础。
4)、加强材料(特别是主材)管控。启用材料核算体系,项目部在明确责任人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推行落实了材料核算体系,每旬定期进行拌合站地材、钢筋、水泥等主材的消耗核算。
5)、加大协调力度。与县、乡、镇重点办沟通,走访村支书梳理协调问题,扭转了前期项目部无法取得政府、村支两委及村民信任的恶劣局面。逐一解决前期协调中的遗留问题,从以前遇到协调问题政府、村支两委不愿意出面,到目前政府、村支两委主动担“担子”、做承诺,甚至帮我们向材料供应商提供担保等,得到了从上到下的大力支持和好评。
6)、加强生产人员管理。项目部进一步明确生产管理责任,并对一线生产人员进行了重新调整和分工,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和管理范围,加强了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指导,特别在现场技术管理服务和劳务结算业务能力上加强了培训。
7)、加大资源投入。加大工、料、机的投入,新增劳务队伍(土方队伍1支,防护队伍2支,杂工队伍1支),新增设备(新增挖机6台、推土机2台、平地机1台、压路机2台),同时多渠道保证材料供应。
8)、推行进度管控措施。为利用有限的天气抓好生产管理,项目部制定了一系列进度管控措施,如设备机手雨天调节休息,晴天加班至晚上12点,对关键工程进行进度节点考核并奖罚等措施,有效促进了项目整体进度计划,圆满完成了业主制定的各节点目标。4月24日桥梁架设全部完成,6月20日隧道全部完成,7月30日路基全部交验,在不被业主、监理,甚至不被我们自己项目员工看好的情况下,取得了土建项目进度第二名的骄人成绩。
9)、加强效益管理。首先,重新梳理计量台账,清查台账内剩余未计量内容,是否存在漏记或可争取计量内容。然后,对照计量及变更台账组织人员到现场反复核对,查询是否存在已施工未计量或未变更内容。其次,加强与业主、监理之间的沟通,在沟通中获取有利的变更思路同时争取变更利益最大化。通过这一系列努力,台账内填挖交界处软基处理计回550万元;水泥改良计回500万元;创造效益变更500万元(如:台背回填、坡体排水、挖方段换填等)。
10)、创造品牌价值。通过落实业主的各项要求,在完成进度、搞好安全文明生产、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积极进行企业的品牌宣传,追踪项目的信用评分,为公司品牌加分!
回顾过去一年,公司主要做了一下工作:
一、推进经营方式创新,强化经营开拓,壮大发展规模
截止年10月底,我司共参加投(议)标项目182项,其中中标73项,中标率为40%。完成经营开拓量13.53亿元,占全年计划开拓指标16.5亿元的82%。在13.07亿元签约量中,黑色冶炼5.85亿元,占总签约量44.7%,有色冶炼0.93亿元,占总签约量7.1%,民用建筑5.27亿元,占总签约量40.5%,市政、石油化工等1.02亿元,占总签约量7.8%。
年以来,在集团公司的正确指导下,抢抓机遇,通过总结年经营工作的不足,深入剖析公司的优势和劣势,积极调整思路,坚定不移贯彻大市场、大业主、大项目经营理念,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经营开拓保持着稳步发展的态势。首先,在公司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把开拓市场放在经营工作的首位,组织强有力的开拓团队,努力构建新的经营开拓网络,积极与政府、业主和各大设计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其次,经过科学分析,瞄准我司具有一定优势的建设项目,公司领导带头跑市场,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对项目进行长期跟踪,加大前期投入,以一个项目为原点,辐射周边市场,拓展新市场。三是科技创新、强化管理,在工程投标、预算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等方面,采用现代管理和计算机软件技术,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同时,进一步加强经营开拓、工程合同和企业信用的管理。为业主建设单位提供优质服务。四是规范联营管理,有效防范经营风险,把联营合作进一步做大做强,使其进入健康发展轨道。
二、进一步加强基础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
1、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使生产经营平稳进行
首先,坚持每周组织召开重大项目调度会,对我司重点项目进行统一调度,对重大项目上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改。其次,公司承建的嘉盛华府房产工程,沙钢焦化四期化产及油库土建、设备安装、调试工程,杭钢废水处理工程、杭钢烧结烟气脱硫等工程均能按照合同进行施工。公司所承建的株洲市体育中心工程被评为省优工程奖,株洲市芦淞区政府行政大楼被评为芙蓉奖,株洲市水岸春天一期工程、益阳银色现代城等两个QC小组获得湖南省优秀管理小组,由公司编制的大截面铝母线MIG焊工法、早拆模板体系工法、高炉本体大(中)修工程冷却壁安装施工工法、高炉炉壳工厂开孔制作施工工法等四项工法被评为工程建设省级工法。三是,为更好完成今年的产值指标,同时也为明年的生产奠定较好的基础,在10月初,公司成立了施工生产工作重点调度小组,并制定了施工生产工作重点调度行动计划,对四季度的施工生产进行部署。
2、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目前我司人力资源基本能满足现有的生产需求,但从长远考虑,需经加大人才的储备和培养,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储备和培养。为满足企业和员工的需求,公司竭尽所能创造条件,开展培训工作。今年共组织642人次参加各类培训、考试、取证工作。同时,为了满足企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今年共招聘相关专业的大中院校毕业生45人。对新进公司的青年人才,继续推行导师带徒弟的方式,实行“一带一”的培养,通过这样的方式,他们不仅增长了工作才干,还提高了业务能力。
此外,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尤其是劳动关系的处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和挑战,加重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极大地增加了劳动关系处理工作的难度,如何妥善处理好劳动关系,是人力资源工作的难点。针对这种情况,公司积极加强员工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的学习,另一方面积极同劳动局等相关部门联系,妥善处理了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民工投诉事件,截止10月底,处理好各类劳动争议事件21起,确保了公司的稳定,减少了公司的成本
3、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
一是完成了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使财务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根据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会计核算办法,公司今年完成了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工作。建立规范的帐套体系,对会计科目、核算项目、费用项目的设置均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设置。各项目部、子分公司均设有完整帐套,目前运作良好。会计人员也基本掌握了财务软件的应用与操作,这不仅提高了财务人员业务能力,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使财务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二是有效开展项目成本核算,加强了对各项目部的财务监督管理。经常对各子分公司、项目部的财务状况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要求项目部加以整改。三是加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融洽了税企关系,为合理避税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4、进一步加强工程结算和审计力度
首先,抓好成本测算与控制,建立项目预警机制。今年,主要对新开工的沙钢化产四期技改工程、嘉盛华府一期工程、江西德兴铅冶炼工程、印度工程等大型项目进行了全面成本测算与控制分析,根据市场行情并结合中标价,分析工程项目中人、材、机费用预测控制,对主材、辅材及机械和管理费进行逐项分析,核定项目管理费的控制计划,并做好相关的检查与监督记录,并建立了资料档案库。其次,狠抓工程竣工结算,争创工程结算效益。全力推进结算工作进度,为公司资金回收创造条件。为此,公司特别成立了结算与目标考核工作重点调度小组,以湘钢、新钢、杭钢、常钢、株洲恒丰置业水岸春天一期、株洲嘉盛紫苑江岸等工程结算为重点,带动全司其他工程项目的结算工作。截止目前,公司完成结算编制值69810.56万元,预计在年12月底完成终审结算值60299.33万元。同时,加大对已完项目的经营效益审计,全年共完成了对安装二分公司江阴项目部、房建一分公司株洲高科项目和体育中心项目、九盛项目部、项目管理公司、兴泰项目部、新城项目部的经济效益、收支情况的审计。完成对宏源劳务公司、智源劳务公司、消防分公司、暖通分公司、芙蓉项目部、安装一分公司等已撤并项目的经营效益审计。
5、安全生产平稳进行
在安全生产方面,公司认真吸取了“3.19”的教训,今年年初进一步的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与各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切实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督察工作,做到每个季度对所有在建工程进行地毯式的安全检查,每月对省内在建工程进行一次检查,重点工程每周检查一次。与此同时,还加强了对重点工程的管理力度,派安全专管人员到各重点、难点工程施工现场蹲点、指导,督促项目部做好施工安全、质量、进度等各项工作。对检查中发现的各类隐患,特别是重大隐患,排查一处整改一处,一抓到底,隐患整改率100%。此外,还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活动。确保安全生产顺利推进。
6、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正确处理法律纠纷。全年公司共接到诉讼、执行、纠纷案件18起,在法律顾问和法律事务部的参与下,均得到有效的调解。
7、破产遗留问题的处理在集团公司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下,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努力维护公司的稳定,为企业的生产经营保驾护航,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
三、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今年,公司紧紧围绕生产经营和管理创新,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1、加强干部思想建设,推进企业科学发展,今年4月,公司举办了中层干部理论学习培训班。一手抓企业改革发展,一手抓党员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做到企业发展战略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同步考核。
2、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今年7月,公司党委以“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为主题组织领导班子集中学习,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
农业龙头企业是指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生产、加工和销售,并通过一种或多种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结成相对的稳定关系,实施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或生产、销售一体化经营的加工或流通企业。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等形式,一头联结市场,一头联结农户,把产供销、农工贸结合起来,通过与农民利益的联结,使农民参与市场经济,并且从加工、流通环节增加收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龙头企业是关键。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加工销售、提供服务等综合功能,其经济实力的强弱、带动能力的大小,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程度、规模和成效。针对江苏人多地少、工业发达、农业比较效益不高等实际,我省把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的切入点,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江苏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做法
一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始终坚持把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措施来抓,“十五”以来,为加快龙头企业发展,省委、省政府多次下发文件,并制订了扶持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为龙头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二是强化政策扶持。1999年建立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到2007年增加到1亿元用于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支持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基地建设和科技开发。市、县也加大了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有12个省辖市及部分县(市)设立了专项资金,资金总额达6870万元。
在土地政策方面,规定列入省以上重点建设项目的龙头企业用地计划由省国土部门单独下达各地。在税费政策方面,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享受国家级龙头企业待遇,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初加工取得的所得,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禁止向企业乱摊派、乱收费,切实减轻龙头企业负担,政府性基金及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中,对县级以上龙头企业取消财政统筹基金、科技发展基金、公路建设基金、地方事业发展基金、龙头企业发展基金、乡级综合基金、碧水工程费等市、县地方自立的收费项目;免除市场物价调节基金、防洪保安资金、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费。在用水用电方面,规定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生产用水和基地种植养殖用水,由所在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核定年度用水计划,计划内用水减半征收水资源费;龙头企业用电容量在315千伏安以上的执行大工业电价,对符合农业生产用电规定的现代化或专业化种养单位,执行农业生产用电电价政策。在流通政策方面,对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自产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运输开辟“绿色通道”,采取发放《绿色通道通行证》的形式,对持证车辆除高速公路外免收过路、过桥、过渡费,降低企业运输成本,确保运输畅通、扩大农产品销售。
三是强化引导服务。加强规划指导。1997年编制了《江苏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九五”及到2010年发展规划》,明确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措施和重点思路,随后又分别编制了《江苏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十五”发展规划》和《江苏省“十一五”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规划》。推广典型经验。对一些企业在实践中实行订单农业、二次分配、利润返还、入股分红、直补等形式,强化与农民利益联结,实现企业与农民“双赢”的典型进行大力宣传,并及时将有关信息传递给企业,并为社会各界了解企业提供窗口。帮助开拓市场。从2000年开始,每年组织举办一次龙头企业名优产品展销会。会展期间,还举行专场农业投资说明会、招商项目推介会、农业产业化经营高层论坛等活动,进一步扩大了我省龙头企业的影响。创新服务形式。南通、镇江、连云港等成立市龙头企业协会,加强企业间合作与沟通;南通、宿迁、淮安、盐城等市还成立了龙头企业担保公司,采取政府拿一点、公司出一点、企业筹一点的办法,由担保公司和商业银行共同承担风险,为中小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有效缓解了贷款难问题。南京市为了加强龙头企业专项资金的支农效果,把扶持龙头企业与扶持基地农民有机结合起来,开展通过龙头企业进行“直补”农民试点工作。
(二)江苏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成效
一是龙头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带动了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目前,全省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超过4200多家,年销售收入达2600多亿元,为带动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二是加快了原料基地建设,有效推动了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对优势农业产业的导向集聚功能,围绕我省粮油、畜禽、水产、蔬菜、苗木等优势主导产业,积极开展“一村一品”建设,建立规模化、专业化的原料生产基地,培植不同的专业村、特色村。
三是加快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建设,促进了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产业升级。全省龙头企业积极推进标准化工作,加强产品质量建设。目前,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中85%左右的企业通过了ISO9000系列和HACCP等质量认证。获省级以上奖励称号的企业数达142个,创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免检产品达170个。
四是强化利益联结机制,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各地龙头企业不断创新和强化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从“公司+农户”的简单联结,逐渐转变为“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利益联结较为紧密的形式。通过订单农业、保护价收购、股份合作、二次分配、直补等多种联结方式,与农户建立分工协作、利益共享的合作关系,保障了农民利益,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农户和龙头企业的双赢。同时,龙头企业发挥了其农产品加工业劳动密集的优势。
五是积极开展“村企挂钩”活动,有效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2007年,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和部署,组织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与全省1011个经济薄弱村开展村企结对帮扶活动,采取“一村一企”、“一企多村”、“一村多企”等多种结对形式,帮助经济薄弱村尽快脱贫致富,实现兴村富民、村企共赢。龙头企业通过在产业、投资、科技、就业和扶贫五个方面的合力带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更新了农民观念,促进了农民增收,为推进新农村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三)对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的体会
一是龙头企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发展龙头企业,可以有效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先进技术、农艺设施、现代装备的普及、渗透;能够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组织形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能够拉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增效、增值,吸引各类先进生产要素进入,发挥农业的生产功能、生态功能,以及教育、旅游等多种功能,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集约化、社会化。
二是龙头企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平台。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通过龙头企业把市场和农民组织起来,通过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服务、农产品流通和加工等延伸产业,大力提高高效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较好地解决了农产品卖难的问题,降低了市场风险。龙头企业通过实行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二次分配”方式,给农民直接带来实惠。同时,增加了就业岗位,农民可以通过务工和营销等获得工资性报酬。
三是发展龙头企业是提高农村工业化水平的有效途径。龙头企业具有原料供给充足、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较高、吸纳劳动力较多、环境污染较少等特点,符合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要求。经验表明,农产品加工业是一个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四是发展龙头企业是以工补农的重要形式。绝大部分龙头企业根植于农村,消耗的大部分是当地农民生产的农产品,企业职工大部分是当地的农民,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资为当地修路铺桥、通水通电、绿化环境、扶贫济困,实现了很好的以工补农,同时由于龙头企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农民的充分就业,对农村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二、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的几点建议
到“十一五”期末,全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数量达到5000家,销售收入突破3000亿元,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5―8家,超10亿元以上的达40―50家;国家、省级龙头企业的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带动农户数占全省总农户的45%以上;省级以上龙头企业通过HACCP、ISO9000、ISO14000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要达到90%以上,有80%的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创建一批省级以上品牌;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产品出口年增长20%,全省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到50家。集中力量,在优质粮油产业、特色园艺蔬菜、优质畜禽、水产、特色林业等五大重点产业形成一批重点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升级。
一是着力提升龙头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积极引导企业利用资产、信息等纽带,通过兼并、收购、重组、控股等有效方式,整合和重组生产要素和资源,提高企业的资本集中度,做大做强企业规模,实现规模经济。引导各类资本向龙头企业集中。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商资本等各类资本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龙头企业加速向精加工、深加工转变,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提档升级。同时要不断开拓市场,强化营销管理,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将潜在的经济规模转变为现实的经济规模,从而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二是加大龙头企业科技创新力度。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龙头企业要把科技创新放在重要位置,增加科技开发的投入,提高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科技含量,努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加强高新技术的引进和开发,走产学研、农科技相结合的发展路子。加速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运用,大力开发优质高效技术、农业节本增效技术,研究开发一批市场潜力大、产品附加值高、特色明显的农产品。积极鼓励科研单位或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术转让等形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把农业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龙头企业要积极参与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建设,使企业成为农业先进科技的开发中心和推广基地,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有效载体和主体。
三是全力打造龙头企业产品品牌。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引导同类企业强强联合,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要强化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品牌产品的标准化管理,强化市场准入制度,获认证的品牌龙头企业及其产品优先进入市场,鼓励品牌龙头企业到国内外展示、展销品牌产品。
四是努力开拓市场,积极发展外向型龙头企业。开展多种行之有效的展示展销、推介洽谈等产销对接活动,加大农业龙头企业产品的宣传和推介力度,努力开拓上海及海外市场,提高我省农产品在上海市场及国际市场的占有率。
加大外向开拓力度,着力提高龙头企业的国际化水平。要充分利用当前国际资本向长江三角洲集聚的机遇,优先推介规模大、档次高、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促进其与国外大公司、知名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外商资本。要积极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先进技术、管理方法和人才,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建立国际市场营销体系和网络,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营销活动,积极参加广交会及其他农产品境外展销活动,寻找市场和国际合作伙伴,扩大产品出口。加强国际市场需求调研,生产符合出口国相关质量标准的产品。努力培养一批熟悉世贸组织规则、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农业外向型人才。有条件的龙头企业要走出国门,输出劳务、技术、品牌和资金,到境外投资创办生产基地,发展加工流通项目,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
五是切实加强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加大考核力度,健全优进劣汰机制,引导龙头企业探索和创新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省级龙头企业都要与农民签订生产合同,在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起稳定的产销关系。要更多地带动本地、本省农民调整种养结构,增加收入。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充分发挥农民经纪人和运销大户的作用,增强专业合作组织的凝聚力和带动作用,切实提高生产经营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创新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和方式,逐步推行面向农户的利润再分配,探索建立风险基金制度,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双赢”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