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区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困境越来越大。一方面传统阅读教学以应试教育为目标,忽视了学生阅读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有悖于新课改理念。另一方面,从新课改学生发展需要的要求来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必须为学生未来发展服务,不管是学生升入高中面对高考还是走向社会,初中的衔接作用都非常明显。在这种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对阅读教学进行创新,这样才能落实新课改要求,实现新课标目标。笔者结合自己教学经验,从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指标、创新教学策略三个方面,探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
一、立足于新课标语文阅读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发展需要,创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体系与指标
新课标指出,阅读活动是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获取知识、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手段,是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换言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且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从而培养学生感知、理解及领悟能力。在这样的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把学生心理发展、学习状态及发展需要等考虑到阅读教学中,以创新阅读教学的评价体系与指标,来反作用于阅读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语文阅读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不应以考试为目标,要尊重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自我体验,鼓励学生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转变,从而推动学生全面理解和领悟课文,达到审美能力培养的目标,并将这种阅读学习方式逐步形成学生的学习习惯。
以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为例,作为鲁迅先生最为敬重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藤野先生形象非常鲜明。但如果仅仅是这样,显然不能全面理解文章,鲁迅先生通过藤野先生与其他日本人的区别,把日本狂热军国主义与善良的日本人民做了一个很好的区别,从而展示出一个两极分化的日本。在阅读教学中,笔者把两极分化的对比作为学生阅读评价的指标,引导学生去理解、领悟藤野先生的伟大,从而推动学生去探究日本文化,培养审美能力。
二、全面理解语文阅读教学的内涵,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与沟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阅读教学是一个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是新课标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给出的定义。由此不难看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内涵是重视师生与文本的沟通与交流,这就必须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为三者之间架起对话的桥梁,才能落实新课标阅读教学的精神。在信息新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以信息网络技术为载体,以多媒体应用为手段,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的必由之路。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内涵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营造民主、平等又相互联通的对话氛围,而且能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去理解和掌握文章。
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为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笔者与学生共同把课文改编成剧本,并进行角色表演与录像,以此形成上课的蓝本。在录制过程中,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就有了大量深层次的对话,并体现在录像中。通过后期录像的反馈与制作,更是不断修正三者之间的沟通误区,从而引导学生整体理解并领悟课文。
三、以整体把握和理解为阅读教学目标,通过创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转变,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趣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标的重要目标,也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趋势。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就要在新课改理念下以整体把握和理解课文为阅读目标,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甚至带领学生用文本细读或精读的方法,去探究课文的内在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这就需要创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运用得当的策略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自觉转变学习方式。创新初中语文教学策略,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1)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下,恰当地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推动阅读教学的互动联系。(2)引导学生构建整体思维,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去探究课文的艺术魅力。
以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为例,通过文本细读,学生可以从整体上初步理解课文,并以自身经历来体会父爱。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父亲的言行、细节让学生去细细体味朱自清先生父亲深沉的爱,并以此为主线,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去审视亲情之美,从而在感动中升华父爱,形成自我的良好阅读感觉,整体上去挖掘文学的审美情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之,由于初中生处于青春成长期,初中语文教师要利用其好奇心强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创新教学评价,落实成长性评价精神;创新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向良好学习习惯转变,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目标,为学生未来成长成才服务。当然,阅读教学的创新远不止这些,笔者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关键词:阅读教学;数学教学;小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数学阅读在数学学习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采用阅读教学的方式教导学生数学,不但能够让学生学会自己阅读、懂得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而且引导学生用正确的阅读方式更好地、更便捷地解答数学问题。所以,教师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采用阅读教学的方式引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独立的阅读习惯,为小学生从小塑造一个“大家爱阅读、大家会阅读”的阅读氛围,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奠定基础。
一、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学生拿到数学书本时对书中的一切概念、规律、方法都是不知道的,所以教师从头开始对学生的数学方式非常重要,枯燥乏味的教授学生反而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都提不起兴趣,对于用新学到的知识来解决课后习题和考试问题更是起不到帮助。所以教师采用什么方式的阅读教学教授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数学文字的内容是什么、他要告诉我们什么、对我们做题有什么提示、我们如何运用文字的提示去做题这四个方面去阅读。课前,学生应该提前复习,阅读时遇到不懂的、有疑惑的进行标记,在教师讲解或者课后的时候询问老师或者学生,教师可以有方法地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其中的意义。课中,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的重点在哪儿、告诉学生容易错误的点在哪儿以及哪儿是难以理解的点,鼓励学生积极追问原因,养成学生阅读中思考的好习惯。课后,讲解过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适当的阅读作业,让学生下次上课给大家讲解其中的重点、难点以及疑惑点,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可以结合其他图形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比如什么样的图形才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区别,其面积一样吗?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有什么区别,面积与三角形面积有什么联系?通过这样提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自己阅读寻找答案,不但能够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激发学生自己探索数学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
二、创造阅读教学氛围
是人都有惰性,所以如果一味地让学生自己去阅读的话,学生日久就会觉得枯燥、乏味,提不起一点兴趣,这样反而无利于学生学习数学。所以教师应当创造轻松快乐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快乐地阅读,在阅读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习数学,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相互探讨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带动学生全体动员,更有利于数学教学。比如说,教师可以选择观点分歧比较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与疑问,让学生之间相互进行交流,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开发自己的智力,而且在与同学的分享与交流中分析别人的观点,找寻正确的答案,更有利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但是教师在提出让学生讨论的问题是一定要符合教学目的,有利于诱发学生进行思考,而且能够把要讲授的知识点融入进题目中,有一定难度但是又不会太难,一定要符合中学生的实际智力发展,以阅读教学的方式引起学生的热情,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师指导阅读
教师的责任就是教导学生学习,所以阅读教学的宗旨就是用阅读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习,所以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外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教会学生怎么阅读、怎么观察、这一段文字主告诉我们的数学定理是什么、我们该如何运用数学文字定理来进行解题,所以教师在学生学习数学中的阅读教学指导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在遇到书本中的阅读文字时,首先详细地向学生解读文字的意思,让学生从文字中获得新的知识,再举例向学生表达文字文字意思,然后提问学生理解的如何了,再出几道习题查看学生对数学的理解,经过这样的学习、理解再到复习的阶段,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记忆新的知识。此外,还可以通过阅读教学勾起学生对以往知识点的记忆,还能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点连成片,有助于学生日后解答难度较大的题。
如学生学习几何时,教师可教导学生在日常多留意类似图形,让学生自己总结图形的特点、异同性,并让学生自主探寻各种图形的面积、体积的计算与不同,然后安排学生进行讨论、总结,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几何图形的了解,方便日后的学习和计算。
总之,阅读教学在数学教学中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教师创造阅读氛围加上教师指导阅读三方面相结合,不但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轻松学习数学,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记住数学知识,从而有助于学生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和记忆。所以,教师应该积极推广数学阅读教学,改革传统的应试教育那种生搬硬套的方式,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还能掌握数学知识来解答数学题目,更有助于学生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思考数学问题,利于对学生科学的数学思想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提升自己的能力,更有助于教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阅读个性化;写作个性化;语文能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一直以来,是语文教育专家及广大的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纵观语文史上的几次重大改革,无论是从教材的编写,还是课堂教学实践,都在思考和探索着它们的有效途径。
一、教材编写的不同体例
50年代的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形成了独立的汉语、文学教材系统,增加了语文教材的文学含量。但对写作内容,教材中没能很好设计和安排;在语文教学中,也没有处理好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关系,对写作能力的培养关注不够,更别提写作个性化的问题了;60年代以后,语文教材在以单元为系统的编排体例下,将写作作为阅读的一部分,编排在每个单元的后面,注重了写作与阅读之间的感知与模仿的关系,但是忽视了写作自身的规律,也提不到写作个性化问题;2001年后的新课程改革中,语文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课程包括“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方面的目标,并形成独立的模块,选修课程分为五个系列,与此相适应,语文教材也分为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2002年10月经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形成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编排体例,兼顾了阅读与写作两方面,并注重了对写作规律的研究和探讨,拓展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研究空间,强调遵循阅读和写作的规律和特点来进行教学,体现了新课程的基础性、均衡性和选择性特点。另外,在选修课的系列教材中,专门编写了《文章写作与修改》教材,也意在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新课程教材的编排体例,体现了课程目标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二、课堂教学中的偏颇
阅读和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的联系。从读到写是一个复杂的心智过程,它需要读者通过阅读作品,并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相联系,由感知到得意、到产生共鸣,净化心灵,激发了读者的写作欲望,以至于不吐不快。由此,阅读与写作才真正的联系起来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然而,在教学一线,由于语文教师对二者还存有一定的模糊认识,对如阅读与写作是什么关系?何谓阅读个性化?何谓写作个性化?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样等等,导致在研究谈论阅读教学的时候,很少涉及作文教学;在研究谈论作文教学的时候,也不太关注阅读教学。作文与阅读似乎成了互不相干的两张皮。这就难免也使教师们困惑起来:人们为什么要阅读?阅读教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日常的阅读和其他学科的阅读跟语文教学的阅读有没有区别?要不要有区别?应该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不解决,阅读教学就永远找不准自己的位置。另一个与此相关的问题是:学生的作文能力从那里来?是靠学生自己多读文章就能悟到,还是要老师指点?如果学生自己能悟到,那学校教育又有什么作用?抑或是仅仅靠多写作文,能力就能提高?那作文难、作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又作何解释?这些问题常常困惑着我们,长期下去,不管承认不承认,造成一代人的语文能力低下,语文教学将难咎其责。只有我们真正明白二者之间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探索、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落实阅读个性化和写作个性化,提高课堂效果,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的语文教学才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才不是一句空话和套话。
从目前语文教学的普遍现状看,存在着重阅读轻写作的现象,一学期下来,教师总是忙忙碌碌的,都是在教教材中的选文,而无视教材中的作文内容的编排。甚至有些教师,一学期教下来,并不知道教材还有系统的作文这部分的要求,也就造成了学生跟着老师,毫无目的的为读而读。而教师们也总是认为:作文教学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没有精心研究,也就造成作文教学的无序、混乱的状态。这样的结果也只能是读无法,写无序。直接影响学生语文的基本素养的提高;而教师每学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喜欢喋喋不休的讲述课文背景、作者介绍、分析课文等等,延续的是陈旧的教学方式,教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一节课学生没多少时间去自主阅读。没有真正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长期下来,学生就会游离于阅读材料之外,阅读也只是停留在感知、得意的浅层次,而未能产生共鸣,也就不可能净化心灵。
而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也经常感叹,学生的作文没有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就会发现写人的文章千人一面,状物的万物同色,叙事说理的往往拾人牙慧。结构的模式化,语言的程式化,材料的通用化。不得不让人感慨万般。那么,写作教学为什么这么学生为什么没有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是真的对生活没有感觉,没有思考;还是不愿坦露自己的心扉。这应该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理想境界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由此可见,阅读教学过程必然是学生自主阅读的实践活动。只有学生亲身实践阅读,他们才能从中获取知识,建构精神,体验审美,发展智慧,习得技能。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制订阅读计划的参谋,使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选择和实施阅读方法和策略的指导者,是学生阅读探究活动中的平等参与者和首席发言人。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地信任学生,根据学生现有的阅读基础,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词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在写作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要“文如其人”,要有个人的真情实感和真切体
会,要有个性。
无论强调阅读个性化还是作文个性化,都要根据学生的阅读心理、写作个性、以接受美学为理论基础。接受美学是影响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最大的理论之一。接受美学认为,面对文本,读者的地位和作用与作者相当,二者均为作品创造的积极参与者。与传统的文艺理论只承认读者对文本的被动接受,充其量是充当鉴赏者或批评者角色不同,接受美学强调读者的能动创造,并给这种创造以充分而广阔的自由天地,即读者对文本的接受过程实质上是对作品的一种再创造过程。
“阅读个性化”是一种充溢着生命激情的活动,它所重视的是读者摆脱了现在的群体性的文化成见和偏见以后,对文本在此时此处此一阅读过程中真实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这种感受、体验和思考直接联系着个人鲜活生命存在的本真状态和变化,远比抽象理念更根本、更灵活、更富有生存智慧,更有助于生成作为主体的人应对复杂局面和多变情境的灵气、悟性和观察细微变化的识见,也更具有洞穿一切僵化思想教条、探知新的生活走向的预见力。
“写作个性化”是指具有写作主体鲜明、主体个性的学生习作。个性化的作文就要文文相异,个个不同,作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文章的立意不同。篇章结构不同,语言风格不同,表达习惯不同……总之,个性化作文重在强调求异,尽量避免雷同。作文个性化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的作文具有期望中的个性特征;二是有目的的发展学生作文的个性化水平。换言之,作文个性化就是通过调动多种手段使学生的作文实现个性化的过程和结果。个性化作文应该具备五个特征:需要、自主、真实、创新、健康。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新的教育理念从西方国家中被引进来,“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口。语文阅读作为语文课的重要教学内容,探究性阅读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阅读,其实是一个阅读者从书面语言获取意义的心理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学习,逐渐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进一步开拓思维分析能力。由于初中生大多数处在十五六岁,身体和心理正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可能在认识上存在着误差,教师必须对此进行引导。所以,探究性阅读教学首先要遵守阅读教学的规律,符合阅读的本质特征。
语文探究性阅读,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教育教学活动。探究的意思是指深入探讨,反复研究,因而,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造性,让学生能够在探究中获得独特的感受,进一步开发思维,拓宽知识面,增强思维分析能力,提高阅读质量,这是语文探究性阅读的最终目的。
语文探究性阅读与普通的语文阅读区别在于:第一,要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学习地位不变,让学生自主、自由地阅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第二,重视合作。一方面,是指重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通过谈论,集思广益;另一方面,则是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求知,促进思维水平的提高;第三,探究性阅读教学,是体验、对话的过程。让学生逐步养成对语文美的认识以及对人生意义的理解与对自我存在的超越。
关键词:初中生;阅读;技巧;教学
初中语文阅读的内容和题材相较高中,是比较局限的,题材主要以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四大种为主,如何在各个题材的阅读中都能够游刃有余、熟练清楚地把握住文章的主体内容的表达思想,并且在阅读题中获得高分,需要我们根据不同的体裁特点来进行阅读。在这里,我将着重突出说明以下小说的阅读教学。
一、小说的定义及特点
在讲小说类题材的阅读时,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小说与其他题材的阅读是有区别的,它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也是由它们三者来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的。小说区别于其他体裁的最大区别就是,它具有“虚构性”,“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其感觉经验愈是细腻、奇特、具体、准确、深刻,它也就愈具有小说化。它的故事情节常常来源于生活,但它又不同于生活,它比生活更形象,也更具有代表性。因此,小说与作文一样,也特别注重人物、情节、环境的描写和选材的选用。
二、学生在阅读中常出现的问题
很多学生都爱做小说题材的阅读,但往往都是喜爱小说中跌宕起伏的情节和丰富多变的人物,惊心动魄之后,却又不明白整篇小说反映的主旨内容是什么,自然而然,题目也就做得不够理想了。所以,在小说阅读中应让学生明白运用到的一些写作手法。例如,在《孔乙己》这篇小说中,有一个课后习题就问到:“作者是如何描写孔乙己穷困潦倒的形象的?”很多学生就不清楚在问什么。其实,这实际上就是在问,作者在描写人物时运用了什么手法?所以,我们要知道小说中人物描写的方法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然后再根据小说中所运用的描写方法进行具体分析。
三、如何进行小说阅读教学
1.粗读课文,梳理脉络
要让学生先粗读一遍文章,引导学生先站在高一些的角度来整体感知文章,对文章的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了解,然后简略地梳理出文章的脉络。
2.细读课文,扫清障碍
古人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所以,阅读教学一定要以读为本,多读多看,才能慢慢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在我日常的小说教学中,我总是会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对于文章中出现的不认识的、不熟悉的生僻字词,先用字典等工具书扫除基本的字词障碍。对于一些学生自己认为的蕴意深刻、有特别意义的句子,一定要先勾画出来,重点体会,这样学生也就对文章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在课堂上,我也会先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再仔细、认真地阅读一遍。自己和同桌之间两个人把这个故事互相叙述一遍,比较一下两个人叙述出来的有什么不同,再探讨一下对小说中出现的人物有什么样的印象。这样学生就能比较清楚地了解小说叙述的整个故事了,并且对主要人物形象有所了解。遇到在语言上特别有韵味的文章,我还会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朗读、小组竞读等。
3.结合作家的背景,了解文章主旨
通过了解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更能使学生了解到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含蓄的情感。
4.了解大意,熟知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学会撷取课文大意,循文导法,理清作者的叙事线索,把脉作者的行文思路。在阅读中只有了解文本的逻辑层次与有机联系,才能深入了解文本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教师在学生撷取大意时,应重点指导他们把握文章脉络的方法,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人物关系、文章线索、感情脉络、事件变化。因为不同的小说叙事的脉络是不相同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小说阅读其实不难,但是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课堂上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脚踏实地、按部就班进行学习,进而掌握小说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升。
参考文献:
[1]朱俭.浅谈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设计[J].学周刊,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