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药零售行业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从2002年底中国经济进入新的上升周期以来,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矛盾集中体现在中国经济结构的脆弱性,并出现一种非良性循环状态,而投资的扩张又进一步加剧能源消费和环保压力。要打破这种循环,就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有效调整。
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看,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水平,也引起了产业结构的变化和调整,为我们分析中国产业发展和市场前景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因此,在判断我国未来行业增长前景时,既要考虑国际产业发展动向,也要考虑中国自身的发展特征。
能源行业受惠定价提升
近年国际经济的增长,特别是中国和印度带动的亚洲经济的强劲增长,带动了能源需求的大幅度增长,也刺激了国际能源价格的不断走高,国际油价和有色金属价格的大幅度上升就是充分证明。从石油、煤炭、金属矿产等主要一次性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和国际经济增长引起的能源需求来看,资源价格具有长期上涨的趋势,直到低成本替代能源的出现。
我国能源价格趋涨有利于提高能源生产企业的效益。我国总的来讲还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资源拥有量很低。由于体制的影响,我国资源、能源类价格一直不能充分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和能源生产、消费对环境及生态的补偿成本,直接带来对资源、能源使用的浪费和低效率使用。作为信贷资本价格的利率也一直维持在很低的水平上,助长了高耗能产业的无序扩张。
近几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一路上升,“十五”期间,反映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关系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年均为1.04,达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值。去年以来,政府开始对能源价格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也开始对水、电、气等公用事业价格进行了一定调整,不久前又颁布了取消高耗能产品出口退税的新规定,表明政府决心改变当前能源供需矛盾的立场。
可以预见,下一步我国的能源产业,除了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实现产能的有限扩张以外,价格的提升将是能源类企业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同时,新能源和替代能源的发展也将是未来能源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因此,能源、矿产行业,与这些行业相关、与节能环保相关的专业设备制造业,是今后制造业中盈利增长前景较好的行业。
服务业发展趋势明朗
2005年我国经济结构中,工业在GDP中所占比重达到48.4%,第三产业占比为38.8%。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比重达到69%,轻工业仅为31%。在工业内部结构中,高耗能行业所占比重过高,严重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从国际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和我国的长期发展需要来看,大力发展服务性行业是经济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20世纪90年代开始,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极大提高,在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方式的同时,带动了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明显变化。
一方面,制造业中知识密集型行业,如航空航天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医药行业、通讯设备等,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传统制造业。
另一方面,由于服务部门是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部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信息的收集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大大提高,使服务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呈现加速上升趋势,甚至超过制造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当前,发达国家GDP中服务业占比高于70%。2005年美国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近80%。可以说,在全球制造业需求增长逐渐走低的情况下,服务部门增长空间越来越大。
表3所显示的美国服务业和制造业就业增长的情况,充分反映了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的增长幅度高于制造业部门就业增长趋势,是吸收就业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方面。美国劳工统计局预测的未来美国就业薪资水平最高的十个行业都集中在服务业部门,包括私人教育支持服务、家庭健康服务、软件出版业、管理、科技、技术咨询服务,等等。
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就业状况的变化也有类似的趋势。
1、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的变化与国际趋势相符,即与第二产业相比,第三产业就业增长呈现加速态势,成为吸收新增就业的主要部门(参见表4)。
2、在第三产业就业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劳动生产率维持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参见表5),表明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附加值水平有实质性提高。
3、反映出我国服务业发展处于刚开始起步的阶段,高附加值服务业比重较低、劳动密集型特征明显。也正因如此,我国服务业将有可能得益于最新科技成果而实现跨越式增长。
服务行业的吸引力
从行业投资的角度看,制造业中除了与能源、资源有关的制造行业以外,其他制造业行业的发展将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宏观调控、能源价格上升、消费价格下降等因素的影响,而服务业的稳定发展前景则可期可待。
在制造业增长前景受到各方面因素制约的情况下,零售商业、医疗、医药行业、交通运输、金融等服务行业的发展空间和稳定性对投资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在美国、韩国、日本等许多国家股票市场中,金融业和零售业的指数增长在长期内都居于前列。我国的零售业和金融服务业,也同样具有长期增长的潜力。
2004年以来,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额的增长保持在12%~14%之间。商务部预计,到2010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可能实现年均实际增长11%以上,对外资和内资零售业都充满了吸引力。政府扩大内需的政策取向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零售业和金融服务业提供了强大的需求支撑。
在我国已经取消了对外资零售企业的种种限制之后,一些外资企业开始深入二、三级城市市场,甚至四级市场,并通过并购国内零售企业实现快速扩张。
随着金融业的开放,今年年底中国将全面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将促使我国在金融业服务水平、资本结构、经营理念、规范信贷和资金交易行为等方面快速提升。
金融服务业的提升前景还在于,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各主要市场的建设发展(如期货市场、黄金市场、货币外汇市场等)、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推出、证券业务和保险业务的发展,等等;都为金融市场的有序发展创造了条件。此外,政府最近提出要提高对外汇储备的经营能力,并利用一部分外汇储备支持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等等。这意味着央行有可能对大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注资,加速银行改革的推进,稳定金融市场。
关键词 产品整体概念 零售药店
近年来,随着新医改政策下政府对医疗投入的不断增加,在GDP增长为市场带来的原动力以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需求推进下,中国医药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2001年~2013年,我国医药零售市场总规模(含零售药店和医疗机构)实现了16.26%的年复合增长,其中2013年达到12,645亿元,同比增长17.99%。
但在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零售药店的销售在医药零售市场占比一直处于劣势。政策上逐步推进的基本药物配送制度、国家要求的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零差率”销售及药品价格等问题,都直接影响制约着零售药店的发展。2013年我国零售药店市场规模2619亿元,占医药零售市场总规模的20.71%,远远小于医疗机构药房79.29%的占比。与此同时, 2014年,无锡惠润、华润医药联合售卖三九医药、金象药房连锁与复美药房连锁被复星医药打包卖给国药控股国大药房有限公司,不少上市公司因毛利率低而放弃零售药店项目。[1]根据《2013中国单体药店发展状况蓝皮书》,至2012年底,全国零售药店门店共423723家,比2011年减少65家。[2]零售药店的发展开始力不从心。如何在严峻的市场状况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发展之路,是摆在很多零售药店业者心中的一个问题。
一、产品整体概念
作为研究企业市场活动规律的学科,市场营销学一直在研究如何利用基础理论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尤其是经典的市场营销4P组合理论,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个企业可以控制的方面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出谋划策。在此,我们尝试使用最为基础的产品策略中的整体概念为零售药店的发展提出参考建议。
在市场发展过程中,关于产品的解释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产品即产品实物本身,有人认为包含产品的售后等外在服务项目。目前,营销理论中大多公认的是美国营销教父菲利普・科特勒提出的产品整体概念。
他认为凡是能够提供给消费者满足其需要和欲望的任何有形和无形物品都是产品,[3]具体包括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附加产品三个层次。核心产品是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基本效用和利益,即消费者希望从产品那里被满足的需要。如患者购买感冒药,即是希望能通过服用感冒药及时快速地治愈感冒,而能够快速及时治愈患者的感冒症状就是感冒药的核心产品。这种核心产品是无形的,就像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正是消费者的这种“无”形需要催生了无数“有”形的产品。为了满足消费者的“无”形的需要,企业必须提供“有”形的实物来支撑,即万物之“有”,也就是产品整体概念中的形式产品,包括产品的品牌、包装、式样、特色、质量等消费者能够在产品实物中看到、感受到的部分。这也是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重点。
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不同企业间的产品在核心产品和形式产品上已无明显差异,为了突出企业产品的差异性,很多企业开始在产品销售过程中提供免费送货上门、安装维修等售后跟踪服务项目,这就出现了第三层的产品整体概念――附加产品。附加产品就是消费者能从产品中获得所有附加服务和利益。未来企业的竞争更多的是从附加产品中寻找突破口,突显企业的优势,在竞争中与对手明显区别,以使消费者主动选择本企业的产品。
二、零售药店的产品整体概念应用
(一)核心产品
零售药店作为服务性的零售行业,其提供的核心产品,即消费者希望从零售药店获得的基本效用或利益,就是方便快捷的健康产品供应和咨询服务,是在有形的产品实物基础上提供的无形服务。零售药店所提供的一切服务和实物供应都需围绕消费者所需要的最为方便、满意的实物供应和用药咨询服务展开,凡是能够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产品项目都能获得青睐,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深圳海王星辰等连锁药房在药品供应之余致力于发展多元化健康产品供应,正是从消费者的基本效用出发,凡是能满足消费者大健康需要的产品,包括保健品、有机食品、生活必需品,甚至是如北京同仁堂药店在其店堂内提供名医坐诊服务等都属消费者希望获得的健康产品。
(二)形式产品
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即提供方便快捷的健康产品供应和咨询服务,药店需要配备种类繁多的药品实物、丰富多样的药品陈列、整洁卫生的卖场环境设计、舒适安全的卖场氛围等。国内部分连锁药店在店堂内设置专门的用药咨询区域和休闲区,提供免费的茶水、用药健康手册和健康知识讲座视频供消费者进行用药咨询和休憩,从实物上、形式上满足消费者无形的核心产品需求。
(三)附加产品
为了能让消费者感觉得物有所值,能够从药店获得更多的附加利益和服务,企业可从消费者角度出发,为消费者提供众多异彩纷呈的贴心服务,丰富产品概念,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免费服务项目。例如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定时用药提醒、免费送货上门、免费的血压、血糖测量服务,长期举办免费的慢性病、常见病知识讲座,为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健康追踪服务,免费的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服务,使用店家会员卡可到其他联盟商家享受同样会员服务等,让消费者从中获得实惠。
三、结论
产品整体概念是营销学中常用的基础理论,可以帮助企业在营销过程中理解产品基本概念同时,启发企业从竞争中获得优势,尤其是附加产品,更是未来企业竞争的重点。各零售药店要围绕消费者对健康产品的基本需要,提供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实物和相应的咨询服务,并附之以更多免费快捷的售后服务项目,才能在医药市场快速发展的今天获得更多的发展动力和市场前景。
(作者单位为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
参考文献
[1] 海纳百川.迎来重新洗牌的药店零售行业[J].金融经济,2015(3):57-58.
[2] 赵梅.新医改和现代商业背景下零售药店的生存现状与策略[J].中国药房,2015,26
(4):574-576.
事实上,一心堂所暴露出的问题远不止这一点。尽管公司一再声称其为云南省最大的医药零售连锁企业,但记者发现,公司在云南地区并不具有规模效应。财务数据显示,公司在云南地区毛利为38.8%,低于四川地区42%及贵州地区40%的毛利率,由此可见,店并非越多越赚钱。由于公司IPO募投项目拟在四川省开设390家门店,因此公司扩张前景黯淡,极有可能出现开店越多利润越低的尴尬局面。
模扩张不能带来毛利率的上升,同时,经过几年的行业变迁,一心堂还面临着早已发生改变的药品流通市场格局。药店已然进入微利时代,未来利润的持续下降将是大概率事件。一心堂目前不顾行业发展规律,继续大举在西南地区的扩张式经营,恐前景难料。
西南地区扩张阻碍多
近几年来,一心堂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规模扩张上。公司上市拟募集资金约5.3亿元,将投向直营连锁营销网络建设等项目。公司计划在云南及四川、广西、重庆三个省区市新设门店1350 家,计划投资额达4.7亿元,占募资总额的比例将近9成。而在一心堂的扩张中,开拓省外市场显然被摆在了较为重要的位置,2010年新增的门店中,云南省外门店的比例明显提升。
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医药流通行业业务模式同质性极高,行业壁垒最主要表现为规模。一心堂的市场主要集中于云南地区,而且西南地区大部分省市的零售药店数量已趋于饱和。
相关资料显示,重庆地区知名度较高的药店有桐君阁及重庆和平药房,这两家公司都进入了“2008-2010年中国连锁药店销售排行榜十强”;而广西地区属于全国著名的中药区,但一心堂的连锁店并没有因地制宜,也不没有像海王星等企业以药妆等作为区域扩张的特异性。
此外,四川地区当地的药品企业聚集,竞争压力较大。因此一心堂在四川区域的发展空间恐极其有限。同时,由于地方企业的不良竞争,许多省市已出台政策,限制零售药店数量的增长,这也为一心堂在云南省外扩张之路制造了障碍。
同时不可忽视的是,招股说明书显示,一心堂净资产收益率连续三年下降,资产负债率不断上升,2009—2011年,资产负债率分别达50.56%、55.21%和60.47%。
对于药品行业经营毛利空间的减少的大趋势,以及房屋租赁费用的上涨,加上一心堂目前在管理能力上的欠缺,这种跨区域扩张的经营模式已经给一心堂形成巨大的资金压力。不言而喻,连锁药店的资金链就是生命链。经营成本压力的大增,也必将造成门店盈利水平大打折扣。
跨区域盈利难度大
虽然一心堂一直强调自身的发展是立足西南地区,但是财报显示,除云南地区外,其他地区均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财务数据显示,广西以及四川地区是公司2009年重点拓展的区域,数据来看,2009-2011公司大幅扩张的成效并不明显,其中在广西地区的大幅扩张甚至导致亏损额进一步扩大,而四川地区的盈利增幅与门店扩张速度也并不匹配。
同时,近年来,受互联网的影响和居民医药消费习惯的改变,以及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对零售药企越来越严格的约束和管控,药品流通企业的营业收入较过去已经受到较大的冲击。药店已然进入微利时代,未来利润的持续下降将是大概率事件。
业内人士指出,导致连锁药店行业不景气的最大现实因素是,社会药店已经被新医改各项优惠政策所遗忘。由于社会零售药店未获政府补助,其价格优势已经被大幅削弱,不得不依靠多元化维持生计。
尽管对一心堂来说,基药收入所占的比重较小,其OTC业务,以及非基药的处方药,销售比重远大于基药销售。但一心堂作为连锁药企来说,的确存在利润来源单一化的问题,而招股书显示,一心堂药品销售收入占到公司总收入的90%以上。
类比财务数据可以看出,一心堂同行业的A股上市企业桐君阁(000591),其作为重庆地区最大的药品流通企业,公司2012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55%。2013年桐君阁的收入更加不如人意,第一季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5.72%;2013年中报表显示,桐君阁收入下降7.53%。参比桐君阁的经营情况,不难预见,一心堂在重庆地区的经营压力。
所谓的药妆,现在依然没有确切的定义,但就目前的行业特征、市场表现形式和产品内涵来看,“药妆应该包含两层含义:
1、 药妆产品:这是在产品层面上进行定义为具有药用作用的化妆品,最典型的产品欧莱雅的“薇姿”;
2、 药妆行业:这是在行业层面上进行定义为以药妆产品为主要经营对象的零售店以及由其供应链而组成的行业,是一种行业形态。
这样的定义就犹如OTC,既指OTC产品(非处方药),亦指从事以OTC产品为主要经营对象的OTC渠道。而我们通常所指的“药妆“应该是广义上的”药妆行业“,是一个经营业态,这个业态有几个特征:
1、 以小资阶层、白领丽人为主要的消费群;
2、 所经营的商品中,“非药品”的比率在70%以上;
3、 具备一定比例的特色药妆商品;
4、 经营场所一般设在商务区(CBD)、休闲地段,与目标人群工作、休闲、生活地点相吻合。
崎岖不平的“药妆路”
近几年来,药妆业态在医药零售业态显得颇为热门。与OTC行业的竞争压力相比,这一行业专门面向具有较强消费能力的小资、白领丽人,具备广阔市场空间,且专业竞争者寥寥无几,堪称“金砖市场”。一时间,试水“药妆”业态的连锁药店枚不胜数:海王星辰、广州健民医药、上海华氏大药房纷纷斥资涉足这一领域,好不热闹,甚至业界还将2006年界定为“药妆年”。 可谓从者云集,但是为此挖到“金山金矿”的却是凤毛鳞角,甚至是经营惨淡。首先是于2004年在广州率先试水药妆的广州健民医药连锁店于2006年关闭了其位于上下九路的第一家也是最后一家药妆店:“伊人天地”。同时海王星辰连锁药店中经营模式与产品结构和药妆业态最为接近的个人护理用品专柜的赢利前景亦不甚明了。可见药妆之路,是崎岖不平的。
药妆路,为何成为崎岖路?
在这个业态中,既有风光八面、日进斗金的屈臣氏,也有苦苦挣扎、惨淡经营的诸多连锁药店。我们不禁会问,反差为何会这么大?各个连锁药店一不缺资金(他们都有实力雄厚的母公司作靠山),二不缺人才(经过多年的市场洗礼,医药零售业也不乏顶尖的经营人才)。造成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原因是什么?
1、 供应链缺乏:任何一个零售业态,都会有与之相匹配的供应链。而就连锁药店面言,其所经营的商品供应大部份来自于上游的医药商业企业,小部份直接来自生产企业。在这种供应条件下,确保对其本身的传统药店的供应没问题,但肯定无法确保其所经营的“药妆店”的商品结构的需求。就连现在威风八面的屈臣氏,当年也许也深受专业供应商“缺位”的困扰。早些年间,屈臣氏门店的“进口货”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也许是屈臣氏为了取得产品结构的优势所作的差异化经营策略,但也许是由于大陆缺乏优秀专业的药妆供应商而不得不转道香港寻求“援助”的无奈之举。当然,经过多年的发展,随着屈臣氏的商品结构中“国产化”的比重越来越高,其供应链依然能保持良好的运转,与其多年以来的商品结构与供应商的优化与沉淀是密不可分的。而这一点却是国内的医药零售企业所不具备的。
2、 商品结构的缺陷:由于供应链的制约,使得各连锁药店的所经营的药妆店的商品结构先天不足,无法满足药妆店的经营要求。一般来说,药妆店的非药品比例会超过70%。就拿屈臣氏与万宁来说,其门店中药品的销售占比与药品的货架空间占比都不会超过20%。反观这些试水药妆的连锁药店,其药妆店中的药品的比重是下降了,主要在经营非药品,但是拿得出手的、能够形成竞争力的药妆商品却少得可怜。在这些药妆店里所经营的商品在其他的传统药店中也在经营。笔者曾经问过某连锁的高层“你们的药妆店与其他门店的商品结构有哪些本质的区别?”。对方“自豪”的称:我们所有药妆店均引入了薇姿的专柜。仅此而已。
3、 经营人才缺位:在所有涉足药妆的连锁药店中,药妆店的营业收入只占其很小的比率。也就是说,药品经营依然是其主营业务,药妆店只是个副业。这就产生两个问题:其一是决策层在经营决策中往往会绝对地偏重于医药商品的经营而忽略药妆产品,使药妆业务板块无法获得足够的重视并缺乏资源支持;其二,由于药妆的业务板块太小,无专门的业务部门对其负责,最高业务负责人也许就是药妆店的店长,这是绝对的“位俾言轻“,就算有良好的经营思路和手段,也难以上升为企业意志而得以实施。就这些试水药妆的连锁药店而言,基本上没有为这一新的业务板块组建专门的队伍,没有引进专门的人才,也没有对药妆店的管理与营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就等于是由一位老将军带着一群老的队伍打了一场新的战役。
4、 创新缺失:药妆做的是女人而且是时尚女人的生意,这类女人大多细腻、挑剔、时尚、“贪新鲜” 。这就要求药妆的经营者要有创新思维,不断地推陈出新,以迎合目标人群的不断变化的需求。不但经营场所设计要求品味时尚,同时也要在商品结构、促销方式、服务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正因为如此,屈臣氏、万宁等专业的药妆经营者不断地引进新品、更新促销手段。就这方面而言,可能是连锁药店最短的“短板”。
5、 先天不足:药妆产品,对中国大陆来说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更重要的是缺乏相应的法律地位。现行的监管体系中,只有“特殊效用化妆品”与药妆的产品概念有一定的相似与关联。同时这一行业也在发展与完善之中, 目前而言,在中国大陆地区经营得较为成功的均属“外来和尚”。来自香港的屈臣氏和万宁,来自台湾的统一康是美,而屈臣氏则为这一行业的绝对霸主,其他均属未成气候。因为缺乏成熟的模式与统一的监管体系与机构,反而让习惯了与监管机构打交道和“研究”相关监管条律的医药行业的经营者们找不到方向,找不到经验借鉴,一切都摸着石头过河,“交学费”在所难免。
药妆路,不是断头路
虽然国内的连锁药店在药妆之路上旗开不利,但从屈臣氏、万宁的发展势头却可以看出市场的前景与机会。虽然他们的经营模式与思路不可抄袭与复制,但其发展的经验可以作为借鉴,当初交上的“学费”肯定也会有收获。至少我们从这些困局与失利中总结出两个方向性的答案并加以偿试:
1、 经营独立:首先要将药妆业务作为一个独立的业务板块,发展一支独立的业务团队。选定合适并熟悉药妆行业的团队首脑作为领军人物。力求让具备新思维的新将军带上一支全新的军队打一场新的战争。这样才能克服经营人才缺位、创新缺失、商品结构缺陷等一系列问题;
2、 托管经营:如果自已无力经营或经营的机会成本太高,则可考虑托管经营,就象现在医院内的药房因诟病丛生、经营不病善而纷纷托管给OTC一样。不妨将这些药妆店委托给那些诸如屈臣氏、万宁等专业的药妆经营机构去经营。这样在以下几方面起到正面效应:
A、 解决供应链缺乏的问题,借助其高效、完善的供应链及时保证货物供应,避免商业机会的丧失;
B、 通过解决供应链的问题来解决商品结构差异;
林志昌:IBM大中华区工商企业部流通行业经理
IBM:林志昌先生于1994加入香港IBM公司,在IBM的事业生涯中,一直服务于IBM大中华区在零售及交通运输的客户。
近几年,IBM在咨询和服务方面的业务增长较快,主要涉及业务咨询、业务转型、ERP的搭建和供应链的解决方案等。目前在零售企业中,IBM拥有永辉超市,吉之岛百货和金鹰百货等多家品牌客户,而服装行业中的美特斯邦威、七匹狼、九牧王、李宁、361°和安踏等也都是IBM的服务对象。
林志昌先生于1994加入香港IBM公司,在IBM的事业生涯中,一直服务于IBM大中华区在零售及交通运输的客户。日前,《中国连锁》记者针对流通行业务的整体策划以及相关市场活动的管理问题采访了林志昌先生。
《中国连锁》:中国零售业发展至今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您怎么看待这个行业的发展?
林志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国零售业不断发展起来。就消费群体而言,目前的消费者中高端消费群体的队伍不断壮大,而大众消费者的消费意识也不断的增强。对零售企业而言,机会是普遍存在的。从运营的角度来讲,不同的零售业态面临着不同方面的挑战。其中主打大众消费品的超市行业目前市场过于分散,同时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利润率比较低下,例如中国最大的零售企业百联集团在零售业中所占的比重也并不高,而服装等快速消费品行业,由于需求比较旺盛、市场集中度高,发展前景相对乐观。
《中国连锁》:您怎么看目前零售企业所面临的发展困境?
林志昌:对于现在零售商面临的一些问题,首先需要依靠经营者的魄力、经验等解决,但也有很多部分可以通过IT技术解决,包括整合企业的流程、财务结算等环节。至于商业智能技术的挖掘,如今百货店都是联营的,因此要增加自有经营比例,让消费者了解这个店卖什么,这时IT技术手段就至关重要了。另外一个就是互联网的部分,需要通过电子商务,用策略运营好,对网络消费群体进行分析。作为一个销售的平台,这些都是我们要关注的事情。
《中国连锁》:在您看来,目前超市等连锁企业对于IT的投入状况如何?
林志昌:因为超市经营的品类繁多,供应链管理难度较大,所以超市行业对IT的需求是整个连锁行业中最为复杂的。而现在的大多数零售企业都缺乏对IT需求持续的观念,通常只是今年有需求拨一笔钱投资建设下IT,但是明年还是否有投入就不得而知了,这导致很多零售企业对IT的投入没有跟上。这一点离成熟的企业发展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中国连锁》:相较于超市企业,您比较看好当下哪一类流通企业?
林志昌:相对于超市行业而言,有一些其他的零售行业由于自身品牌意识强、市场相对集中,未来将会取得较快发展。其中的一个例子就是医药连锁行业。目前该行业正面临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机遇,同时随着并购、融资和上市进程,未来的药店企业发展势头不减,药店新时代的大幕似乎正在拉开。就IT系统而言,目前药店企业中,大部分企业在IT方面投入仍然持观望态度,不少药店的IT设备就是一般的PC机配上本地的小软件。但随着药店企业的发展,特别是融资、上市需求的增加,药店企业在IT上的投入势必不断增加。
《中国连锁》:在与零售企业的合作中,您比较注意哪个企业?
林志昌:苏宁电器是IBM在零售企业中标杆客户。随着中国市场环境和竞争层次提高,不断壮大的苏宁意识到,在专注零售业务发展的同时,应当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IT应用提升到战略竞争高度来看待,必须与能够将管理和IT服务进行有效整合的咨询公司紧密合作。这种背景下,苏宁电器与IBM的5年战略合作协议正式浮出水面。
《中国连锁》:IBM与苏宁的合作中,IBM给苏宁的IT系统带来怎样的改变?
林志昌:IBM通过对苏宁整体战略的理解、既有业务的分析及行业最佳实践的对标,明确苏宁提供电子商务的战略定位、组织构建、业务规划及运营实施方案。此外,IBM还帮助苏宁构建业务运营体系10大模块的全面规划:从整合营销、商品及供应链管理、服务与社区、网站基础功能、仓储物流、会员管理、支付体系、用户体验、BI分析到平台架构,为苏宁提供每个模块的业务规划、流程设计、功能设计及运营能力设计。
日前,在“电子商务创新共同体”的机制下,IBM还与苏宁在电子商务战略与商业模式制定、基于开放平台的先进系统架构设计、云计算和客户增值服务运营、超大规模互联网企业研发能力建设等领域进行深度合作。
《中国连锁》:您怎么理解IBM提出的“智慧零售”概念?
林志昌:“智慧零售”中消费者的忠诚度对零售商业绩的提高至关重要,零售企业需要采用具有更透彻的感应和度量、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洞察特点的零售系统,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供应链各个环节效率、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最终提升消费者忠诚度的目的。
未来“智慧零售”会围绕云计算而产生一套集管理、销售与客服为一体的完善的基于IT解决方案的独立成型的体系,无论是线上销售还是线下管理,都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凭借价格优势快速扩展的企业将逐渐失去优势,精准、完善的IT策略会引导一些具备技术前瞻的零售企业厚积而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