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交电商的商业模式

社交电商的商业模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交电商的商业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交电商的商业模式

社交电商的商业模式范文第1篇

未来生意商机在这几个方面:

1、社交电商 由于受到房地产经济的影响,目前的社会整体消费需求在下降,这自然会影响到实体店的生存。但真正导致实体店生意难做的根本原因,是人们消费的理念和渠道发生了变化,对消费场景和消费体验已经发生了转移。我们知道商业行为的产生需要满足三个方面,需求、安全、信任,那么实体店和社交电商相比较,社交电商在安全和信任度上是做了培育和铺垫,社交电商的本质就是依托社交关系而产生的买卖行为,那自然比起实体店消费更具备信任度。

2、粉丝经济 粉丝经济也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的一种商业行为。未来随着5G时代的到来,自媒体领域的崛起,在社会商业活动中将会产生众多的KOL,这些KOL将把粉丝经济推向一个新的高度。KOL将会吸引消费者注意力,在获取大量粉丝关注的基础上,并把这些粉丝换化为忠诚客户,有一些将直接参与到产品的推广和销售。就像目前许多的网红,就是粉丝经济的一种爆发式体现,人们也称之为“网红经济”。现在一场网红直播有的可以卖货千万甚至上亿,就是充分说明了目前粉丝经济的未来前景。

3、新零售 所谓的新零售,就是将线上和线下深度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全新的零售模式,并且还依托于互联网,这必然会成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在未来也会有更多的实体店进入,必然会成为一个大的商业趋势,创造更多的商业经济,但是对于普通的实体店而言,想要转型升级成为新零售,也依然困难重重,比如在新零售的运营,设计等方面存在困难,甚至在资金方面也存在短缺的问题,所以依然需要谨慎选择。

(来源:文章屋网 )

社交电商的商业模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社交电商;移动支付;大学生;使用状况

一、社交电商与移动支付

社交电商,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在我们的日常使用的 社交平台上加入商业的元素,成为一个可以商业交易的平台,比如现在大行其道的微信朋友圈购物,但现在随着社交电商的发展,这种模式已经不仅仅建立在社交平台上。

传统电商平台与移动支付的合作已经比较成熟,社交电商作为新兴的电商平台要想与传统电商平台分庭抗礼,不仅在商业模式上需要推陈出新,改变用户的支付习惯也成为了社交电商必须考虑的问题。腾讯作为中国最知名的社交平台,它依托于自己的7亿注册用户与其中超过3亿的活跃用户,在发展社交电商的路上也走在了前面。早在2005年腾讯就推出了自己的网络商城“拍拍网”,成为了中国第二大电子商务平台,为了优化用户体验,腾讯在拍拍网上线后就推出了与之配合使用的支付工具“财付通”,这是腾讯最早推出的支付工具,但就目前发展来看,“财付通”的发展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其只支持腾讯的“拍拍网”和其他腾讯公司的业务并不支持其他的电商平台,而且在具体业务上也没有过多的特色,所以渐渐被人们忘记。

真正把微信支付推向的是2015年初的“红包大战”。这个符合中国传统的游戏吸引了一大批原本未参与到微信支付中的人也加入到其中,春晚上的“摇红包”更是引爆了全民的“红包狂欢”,因为微信上的红包接收与发送都必须通过微信支付这个渠道,所以微信支付的用户因为这个活动迅速的增加,在扩大影响力上,腾讯的“红包战略”的确是推广好微信支付的好办法,只是,随着春节的气氛散去,“微信红包”热潮也在减退,很多人都不再会继续使用微信支付,因为微信支付依托于社交平台覆盖的范围还是太小方便程度也并不如传统电商目前的支付平台,例如支付宝等,很多人开始认为微信支付可有可无,在已经适应传统电商的移动支付方式后,微信支付特色的功能也并不足于吸引新用户,造成的结果就是虽然绑定了银行卡但其实并不会采用社交电商的支付方式进行支付,实际上微信支付也就成了“鸡肋”。最终持续进入到支付过程中的用户大量流失,这是社交电商的支付平台都会遇到的瓶颈问题,如何吸引用户进入到支付环节成为了腾讯、新浪等添加支付平台的社交网络公司面对的共同问题。

二、大学生群体对社交电商的使用情况

大学生群体是使用移动支付的主要用户群之一,而且社交网络对他们的生活也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所以说,大学生群体正是社交电商的主要目标人群,大学生的消费习惯与喜好更加多样化,对新生事物有着一定的接纳性,这里以中南民族大学的学生为例,对大学生群体的社交电商使用情况进行介绍。

图一大学生日常购物方式

大学生对社交电商的接受度低还表现在使用频率上,就数据呈现的结果来看大学生并不接受这种购物方式,或者是只有在出现自己非常感兴趣的商品时才会偶尔去尝试采用这种方式购物,会经常采用这种方式购物的被调查者只有2%,这部分人群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源自于对社交网络的依赖度比较高,会经常关注社交平台的信息,留意好友发送的信息,所以才会经常使用社交电商购物。

图二大学生使用社交购物的频率

在对社交电商的看法上,大学生的态度也几乎呈现一边倒的趋势,从数据上来看,十分看好并能最终进入到支付环节的只有4%,剩下的都是不确定会进入到支付环节的群体,这基本上可以说明大学生对于社交电商普遍还在观望状态。社交电商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检验其对于购物方式的改革,如何改变大众对于社交电商的看法,应该是腾讯等公司都在努力解决的问题。

图三大学生对移动社交圈的看法

图四大学生未来是否愿意加入移动社交圈

在对社交电商的未来前景的展望中,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还是对社交电商的前景表示了看好,并愿意进入移动社交圈进行购物,这说明社交电商虽然目前还存在着种种问题,但是也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比如信息更加简洁直接,买者与卖者之间能够更方便的互动沟通,支付方式也比较方便,这都是社交电商相比于传统电商更具吸引力的因素。

三、总结

社交电商的商业模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跨境进口电商;现状;趋势

一、跨境进口电商现状及趋势

在进口端,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跨境进口电商市场之一。根据易观智库产业数据库最新的《2014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跨境进口电商占比为12.7%,交易额达4762.9亿元,进口电商增长率达58.9%。2015年相较于跨境出口电商,进口电商会有更抢眼的表现。当下跨境出口电商发展比较成熟,而进口则是刚起步,政策的支持、物流成本的降低与服务的提升、清关环节的规范以及电商对采购终端的掌控,进一步缩小了流通链条,跨境进口电商将会进入高速发展通道。

跨境电商政策扶持日益完善,跨境进口电商的竞争格局呈现多元化。目前国内市场的跨境进口电商经营模式,主要包括第三方B2C、自营B2B和C2C三类,大部分电商企业会将海外购模式作为其跨境进口电商的主要实现形式,旨在推动市场内形成更大的长尾效应,以凭借规模优势进行需求匹配并降低边际成本,无论是选择保税进口+海外直邮的自营模式,或是平台招商,关注点都在于降低海外购中间环节价格,以及增加可供扩展的应用场景。近年来,除电商巨头外,传统百货,以及服饰等企业相继入局,跨境进口电商的竞争格局开始呈现多元化。

2014-2015年,一系列跨境进口电商政策赋予“海淘”合法身份,确认监管和征税方式,降低关税。2018年以后,成熟期的跨境进口电商将会在商品品类扩充、货源把控、清关、物流、支付等产业链各方面趋于完善。消费者购物体验提升、权益得到保障;电商打通供应链,提供一站式服务;政府合理监管。政府、企业、消费者实现共赢。

二、跨境进口电商与社交媒体的结合

跨境进口电商正步入全产业链竞争时代,产品和渠道的同质化日益体现。从海外代购、微商、海淘等兴盛起来,一直到跨境进口电商平台的出现,都得益于移动社交的兴盛。我们在当今各大电商平台转战跨境电商之际,不能忽视社群经济在跨境进口电商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国外品牌想通过跨境电商方式切入中国市场的时候,主要面临三个问题:第一、漫长和复杂的业务链条;第二、跨境电商面临非常碎片化的渠道;第三、品牌建设。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极大的改变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根据行业研究发现,社交口碑是影响消费者网络购物的决定性因素,常规认知中的广告轰炸对于网购消费者已然不再适用,尤其对于在中国市场并无广泛认知的跨境品牌。

目前跨境有五大品类:食品、母婴、美妆、保健品、时尚,中国的在线购物人数已经突破了3.5亿,而其中跨境电商消费者消费能力明显高于国内电商消费者,他们是中国在线购物群体中的优质用户,同时也是一群谙熟网络、非常精明和理性的高价值消费者,传统的营销模式对他们不再有效。如何将境外品牌精准地、高投入产出地、有效地推荐给这些消费者?就是我们在服务外国品牌的时候进行了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在从事跨境进口电商的众多企业中,各种商业模式可谓百花齐放,有以“淘宝全球购”为代表的“买手代购模式”,以“洋码头”为代表的“直发直运模式”,以“京东全球购”为代表的“自营+平台并行模式”,以 “唯品会”为代表的“闪购模式”,以“55海淘”为代表的“导购返利”模式,以“小红书”为代表的“社区分享”模式等。每一种营销模式的提出都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发生变化有关,移动互联的时代背景下,消费者的大量碎片化时间被智能设备占据;网络生活中,99%的中国网民正在使用社交媒体,社交依赖已然形成;购买决策上,口碑成为影响消费者决策的核心因素。所以,从事跨境进口电商业务的企业,不得不去面对现实的问题:社交依赖,大部分的商业模式都无法脱离开社交电商而做大做强。无论是将社交媒体作为传播信息的渠道或者直接作为将商品推向终端的工具,社交电商无法被忽视。

将跨境进口电商与社交电商结合起来的营销模型,大概有三种:第一种,原始用户的积累:线上B2C平台精准投放、线下物料二维码导流、微博精准投放等付费手段筛选核心用户群;第二种,以微信公众号为主平台的社群运营:围绕人群和品牌生产优质内容,维持粉丝活性;第三种,口碑的转化:线上销售平台的承接,官方口碑内容在更多社群的扩散。这个营销模型的核心是打造以个体用户为核心的营销闭环。传统营销模式无论你是跟电视台谈广告、跟媒体谈公关还是跟平台谈销售都是通过渠道在做生意,主要依赖的发力点都是渠道,但是互联网时代,因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时代的到来,现在品牌商有必要建立一整套的围绕个体消费者为核心的体系。这个体系不仅是要把消费者引导到天猫去成交,还需要把消费者引导到微信平台做更多维护,把微信粉丝推到平台做进一步地口碑传播,都是以个体为中心的,这是一套全新的思维。通过吸、维、筛、引将消费者或粉丝由弱关系运维成强关系,然后再进行筛选,把个体的消费者里面真正有价值的筛选出来,引导用户做我们想做的事情,比如说购物、口碑传播等。

社交电商的商业模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社交电视;三屏;互动;签到

【中图分类号】I235.2

在三网融合趋势下,新媒体蓬勃发展,使中国的视频产业格局发生巨变。以前,电视是惟一的视频终端,造就了传统电视的兴盛和强大。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手机和其他终端消费视频节目,新兴媒体正在动摇传统电视绝对领导的地位。另一方面,社交媒体发展迅速,无论是腾讯微博还是新浪微博,其用户都已经在两年时间里发展过亿。而对于中国的电视观众来说,发展到这个数据至少需要四十年,说明现在受众参与互动性强。

在社交媒体迅速普及的时候,伴随了人类数十年的电视日趋衰落,观众观看电视的频率和时间在近些年持续下滑,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过去三年,北京电视机开机率从70%下降到30%。也就是说,过去100户家庭中70户有看电视的习惯,现在只有30多户。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是电视内容失去了"魅力",而是传统电视的传播方式可能已不能满足观众的观看体验需求,需要有第二屏、第三屏的扩展,社交电视因此应运而生。

一、什么是社交电视

社交电视概念从2010年最早开始,学界对其认识并不统一,对其未来发展脉络也并不清晰,下面给大家一个普遍认可的说法。所谓社交电视是一种新的观看电视获取信息的模式,即将电视屏幕的内容与计算机、手机等其他屏幕上的社交媒体进行无缝结合,使人、终端和网络之间互联,让电视成为社交媒体终端的一部分,形成多屏互动的观看模式,增强电视的观看体验。

从社交电视的定义来看,笔者认为比较好的是"社交电视"的核心是对电视内容的运营,更关注内容本身,怎样通过社交媒体进一步获得新的价值,是自上而下,以内容为核心,以电视媒体结合互联网平台,借助社交网络传播的手段,形成用户群体,通过运营方式来挖掘内容的创新和价值。

社交电视是在电视内容的基础上直接通过各种屏幕(现在通常所说三屏,即电视屏幕、计算机屏幕、手机屏幕)或其他额外装置,可整合语音传统、文字聊天、情境感知、电视推荐、收视率调查或视讯聚会等服务。收看的时候,三个屏都可以收看,但实现延伸和互动的时候,更多不是在电视,而是在手机上和PC上,三个屏幕承担各自不同的功能。

二、社交电视的发展形态

社交电视处于泥沙俱下的时代,技术平台和商业模式还未固定下来,对社交电视的理解不同,所以社交电视产品应用也非常多,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发展形态:

1.社交化的节目单。用户把节目相关信息发送到微博、人人网、开心网等社交网站,甚至建立节目的聊天室,引导更多的用户收看。如蜗牛,在所有国内的同类产品中,蜗牛功能结构完善,除了节目预报、微博评论同步之外,在社交架构方面有独特的好友关系体系,甚至为好友之间提供类似微信的文字和语音功;在体验方面,独到之处在于为每个频道建立一个聊天室,可以让用户看电视的时候,通过文字和语音实时交流。

2.节目竞猜或投票。早在2004年超女选秀时代,湖南卫视就在短信平台上作了大量的竞猜,激起了大量观众的参与热情,湖南卫视在赢得收视率的同时也赚得盆满钵盈,这应该说是社交电视的最早尝试。目前这类社交电视成为传统电视节目满足观众参与互动欲望的主要方式,几乎所有电视节目都和短信互动、微博相结合,比如说《非诚勿扰》选择心动女生的时候,让观众通过短信互动或微博参与选择,然后观众竞猜以后立即获得积分,积分可以兑换奖品,增强了栏目的观众粘性。

3.对观看的频道和节目进行签到。签到最早是LBS应用中的一项重要社交内容。观众看一个电视节目以后,可以做一个签到,分享到微博上让好朋友分享自己所看的节目。如TVtime的电视签到,并在看一档节目的用户可以评论、投票、同步到微博。签到功能将来还有可能取代收视率,成为观众是否观看电视节目的证据。签到功能应该说是社交电视必须的功能。

4.节目指南和播出提醒。在社交媒体时代,有人会说传统的纸质电视报、电视指南已经失去它的价值,其实并没有,只是需要换一种方式来呈现。手机能成为最好的"电视报、电视指南"。国外已经在手机上开发了各种各样的电视节目指南导航应用。观众未来只要用自己的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遥控电视,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节目,而电视台的节目也会根据观众兴趣,自动推送到观众的手机上,实现提醒功能。

5.与频道节目的互动。比如江苏卫视的《好好学习》,属于台网联动的典型的案例。当时《好好学习》是一个提问回答的节目,当时有一个题目,问宝洁中国网站选项上是哪个不在选项一栏?这个当时造成了50万人同时访问宝洁官网,造成了宝洁官网的一下子瘫痪掉了,这可以看出观众互动的欲望。第二,截取电视画面,比如电视版《山楂树之恋》播出时,中国电视e族每天公布一些桥段,谁能抓住这些桥段就能获奖,比如说男女主角第一次接吻,王珞丹哭的镜头等等,当时在网络上,尤其是明星的粉丝大量参与,大量发出截图,明星也会回馈他们,这种玩法在没有社交网络之前是很难实现的。

三、社交媒体的未来

社交电视已不仅限于看,而是参与电视,使看电视更加娱乐化。社交电视正在成为研究机构开发的热门,将社交网络的主动体验与被动的看电视无缝结合起来,这将大大改变电视的收视人群组织,为传统电视、运营商创造商机。

国内外在这个领域都是刚起步,大部分的社交电视应用软件系统目前还处在概念阶段或者beta版,但发展思路的差异出现端倪。国外比较重视电视内容分析和互联网的联动,国内比较重视用户社区的构建和运营;若是把"社交电视"这词一分为二,国内重视"社交",国外重视"电视"。

社交电视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比如怎么通过某种方式来激发用户设计活动?手机和PC、TV如何联动,各方利益的结合点在什么地方?未来,谁对社交电视的特性理解得准确,特质抓得最好,与电视的兼容最强,最能满足客户需求,更能引领客户消费潮流,谁就能引领社交电视节目的潮流。

社交电商的商业模式范文第5篇

(资深产业互联网专家和社交电商专家,在传统企业从事互联网工作10余年,曾带领多家传统上市公司成功实现互联网转型(2)战略层面,从6大方面对“互联网+”进行全面的阐释和解读;战术层面,总结出传统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4字“互联网+”心法:“柔、软、感、快”)

作者简介

段积超(网名:段王爷),资深互联网专家和产业互联网专家,对互联网和传统产业有深入的研究,致力于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多年,曾成功主持三普药业和格兰仕等多家大型企业集团实现向互联网转型工作。他还是大数据和移动社交电商方面的专家,系“中国电子商务100人”、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阿里巴巴认证的第一批电子商务讲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学府的特聘电商主讲教授和高级经营师。

曾任两家500强企业电子商务“总司令官”,历任三普药业产业副总经理、远东电缆买卖宝总经理、格兰仕集团总裁助理兼电子商务总经理,并担任多家企业和政府互联网顾问。现为蚂蚁星球创始人和CEO,旗下有国内第一个“互联网+”智库“蚂蚁国商学院”和房地产互联网金融平台“房星球”。

内容简介

《互联网+兵法》这是一部能指导传统企业利用“互联网+”战略实现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实战兵法。作者在10余年的传统产业互联网实践中总结出了这套“互联网+”兵法,它的心法秘诀是:柔、软、感、快。“柔”是指战略重构,要“变基因”,增强战略柔性,使战略变“柔”;“软”是指组织结构重构,要“变形体”,增强组织的软性;“感”是指商业模式重构,要“变玩法”,增强品牌感性,使商业带“感”;“快”是指运营系统重构,要“变速度”,加强响应客户速度,使运营变“快”。在这4字心法秘诀之外,本书还在战略层面从6个不同的维度对“互联网+”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和讲解,这是企业实施“互联网+”战略的行动指南。

《互联网+兵法》在逻辑上分为两部分:前6章是第一部分,偏重于战略。对“互联网+”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深刻解读;介绍了“互联网+”的技术支撑,并指出要执行“互联网+”行动计划必须“天网”(Online)、“地网”(Offline)和“人网”(One)实现三网(3O)融合;指出标准化、信息化、网络化、数据化是“互联网+”战略的4大基石;对“互联网+”时代必须掌握的互联网思维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并总结出互联网思维的“六脉神剑”。后6章是第2部分,偏重于战术。他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讲解了企业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正确地进行战略重构、组织重构、商业模式重构以及运营系统重构,并对这4大重构进行了结构化解读,总结除了4字“互联网+”兵法。

目录

第1章 一个大时代——“互联网+”时代 ∥ 1

1.1 “互联网+”解读 ∥ 2

1.1.1 “互联网+”是什么? ∥ 2

1.1.2 “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 ∥ 3

1.1.3 “互联网+”的关键是什么? ∥ 4

1.1.4 “互联网+”包含什么内容? ∥ 5

1.1.5 “互联网+”时代来临 ∥ 5

1.2 “水泥+”时代 ∥ 8

1.2.1 产业互联网 ∥ 9

1.2.2 产业电子商务 ∥ 12

1.2.3 工业互联网 ∥ 19

1.3 “土豆+”时代 ∥ 24

1.3.1 消费升级的主体 ∥ 24

1.3.2 消费升级的客体 ∥ 28

1.3.3 新消费人群的精神需求 ∥ 30

1.3.4 高消费 ∥ 35

1.3.5 抢抓促进消费的政策红利 ∥ 38

1.4 “蝴蝶+”时代 ∥ 38

1.4.1 蝴蝶效应和混沌理论 ∥ 38

1.4.2 一切都处在不确定性中 ∥ 39

1.4.3 “非常6+1”新常态 ∥ 39

1.4.4 可能性法则+乱拳法则+快鱼法则VS丛林法则 ∥ 40

1.4.5 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 ∥ 41

1.5 “米+”时代 ∥ 41

1.5.1 什么是米? ∥ 42

1.5.2 什么是“米+”? ∥ 48

1.5.3 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 ∥ 54

1.5.4 传统企业如何笑傲移动电子商务? ∥ 58

小结 ∥ 60

第2章 两型商务—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电子商务 ∥ 61

2.1 传统企业电子商务“五毒” ∥ 61

2.1.1 轻视IT专业技术 ∥ 61

2.1.2 轻视专业运营能力 ∥ 62

2.1.3 轻视商业模式创新 ∥ 63

2.1.4 轻视引进专业电商领军人才 ∥ 63

2.1.5 轻视建立专业电商队伍 ∥ 63

2.2 苏宁为什么能笑傲电子商务江湖 ∥ 65

2.2.1 基于SOA实现内控一体化 ∥ 66

2.2.2 产业互联网,上下游协同 ∥ 67

2.2.3 专业化、信息化的第三代物流 ∥ 68

2.3 电子商务是两型商务 ∥ 70

2.4 电子商务企业是两型企业 ∥ 72

2.4.1 知识型员工 ∥ 72

2.4.2 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两型企业” ∥ 73

2.4.3 重点加强三大核心技术研发 ∥ 74

2.4.4  加强电子商务的知识共享和传递 ∥ 74

2.4.5 加强三大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 ∥ 75

小结 ∥ 76

第3章 3O融合 ∥ 77

3.1 全网融合 ∥ 77

3.2 双线融合 ∥ 80

3.2.1 纯互联网企业想入地,接地气 ∥ 80

3.2.2 传统企业想“上天”,云世界,购无界 ∥ 81

3.3 3O融合 ∥ 82

3.3.1 线上与线下的融合的本质是“3O融合” ∥ 82

3.3.2 3O融合的“三网说” ∥ 84

3.3.3 3O融合的“三军说” ∥ 89

3.3.4 3O融合的63种场景模型 ∥ 89

3.3.5 3O融合对于传统企业的意义 ∥ 91

3.4 如何实施3O融合 ∥ 93

3.4.1 3O融合的“三纲” ∥ 93

3.4.2 3O融合的“六纪” ∥ 94

小结 ∥ 103

第4章 四大基石 ∥ 105

4.1 标准化 ∥ 105

4.1.1 我国电子商务标准化的前世今生 ∥ 106

4.1.2 企业电子商务标准化的内容 ∥ 108

4.1.3 立足产业实际,积极参与电子商务标准化的制定 ∥ 113

4.2 信息化 ∥ 113

4.2.1 什么是企业信息化 ∥ 114

4.2.2 企业信息化的基本内容 ∥ 114

4.2.3 制造业信息化 ∥ 115

4.2.4 “大智移云物”时代的信息化 ∥ 117

4.2.5 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关系 ∥ 125

4.3 网络化 ∥ 126

4.4 数据化 ∥ 132

4.4.1 数据的分类 ∥ 132

4.4.2 数据化概述 ∥ 133

4.4.3 企业数据化的三个关键点 ∥ 136

4.4.4 数据化管理成为企业管理成功的制胜法宝 ∥ 137

小结 ∥ 139

第5章 五重罗生门 ∥ 141

5.1 五重罗生门论的提出 ∥ 142

5.2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商业模式 ∥ 143

5.2.1 电子商务基本商业模式介绍 ∥ 144

5.2.2 传统企业转型必须将电子商务上升到商业模式层面 ∥ 146

5.3 电子商务是一种产业新业态 ∥ 150

5.3.1 为什么说电子商务是一种产业新业态? ∥ 151

5.3.2 创新催生新业态 ∥ 153

5.4 电子商务是一个新的生态系统 ∥ 155

5.4.1 商务生态系统 ∥ 155

5.4.2 电子商务生态系统 ∥ 155

5.4.3 电子商务的生态系统包括的内容 ∥ 156

5.4.4 中国电商的“三个世界” ∥ 159

5.5 电子商务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 165

5.5.1 电子商务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 165

5.5.2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 166

小结 ∥ 168

第6章 六脉神剑 ∥ 169

6.1 互联网思维的几个版本 ∥ 169

6.1.1 李彦宏版 ∥ 170

6.1.2 雷军版 ∥ 171

6.1.3 周鸿祎版 ∥ 171

6.1.4 其他版本 ∥ 172

6.2 互联网思维之段王爷版 ∥ 173

6.2.1 互联网思维再认识 ∥ 173

6.2.2 互联网思维六脉神剑 ∥ 174

小结 ∥ 180

第7章 “互联网+”时代的企业重构 ∥ 182

7.1 “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影响 ∥ 182

7.1.1 “互联网+”对零售业的影响 ∥ 182

7.1.2 “互联网+”对制造业的影响 ∥ 184

7.2 传统企业在“互联网+”时代存在的问题 ∥ 186

7.2.1 战略系统问题 ∥ 186

7.2.2 组织系统问题 ∥ 188

7.2.3 商业模式问题 ∥ 190

7.2.4 运营系统问题 ∥ 191

7.3 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的对策研究 ∥ 192

7.3.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92

7.3.2 文献综述 ∥ 193

7.3.3 四大重构综述 ∥ 194

小结 ∥ 197

第8章 战略重构 ∥ 198

8.1 战略重构规划 ∥ 198

8.1.1 战略重构四问 ∥ 199

8.1.2 谁来参与战略重构 ∥ 200

8.1.3 如何进行战略重构 ∥ 200

8.2 资本运营 ∥ 201

8.2.1 向资本运营成功者学习,加快传统企业转型步伐 ∥ 201

8.2.2 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一定要进行资本运营 ∥ 202

8.2.3 资本输入 ∥ 203

8.2.4 资本输出 ∥ 206

8.2.5 资本运营四步走 ∥ 207

8.3 平台打造 ∥ 208

8.3.1 学习海尔转型,实施企业平台化 ∥ 209

8.3.2 平台解构 ∥ 211

8.3.3 第三方交易平台推荐 ∥ 215

8.3.4 自建平台 ∥ 216

8.3.5 平台战略 ∥ 218

小结 ∥ 220

第9章 组织重构 ∥ 221

9.1 “互联网+”时代的文化重构 ∥ 221

9.1.1 组织理念重建 ∥ 222

9.1.2 企业文化重塑 ∥ 224

9.1.3 企业文化的简单化表达 ∥ 225

9.2 组织设计 ∥ 227

9.2.1 组织设计解构 ∥ 227

9.2.2 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组织设计模板 ∥ 227

9.3 考核设计 ∥ 233

9.3.1 “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还需不需要KPI? ∥ 233

9.3.2 考核原则 ∥ 234

9.3.3 云办公和考勤 ∥ 234

9.3.4 KPI指标设计 ∥ 235

9.4 人才队伍建设 ∥ 235

小结 ∥ 242

第10章 商业模式重构 ∥ 243

10.1 商业模式重构概述 ∥ 244

10.1.1 互联网商业核心概念 ∥ 244

10.1.2 “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设计五字诀 ∥ 245

10.1.3 互联网转型商业模式设计的六大系统 ∥ 246

10.2 “互联网+”时代企业价值六维评估 ∥ 246

10.3 “互联网+”时代的市场定位 ∥ 249

10.3.1 需要做哪些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 250

10.3.2 战场(市场)的变化 ∥ 252

10.3.3 市场定位的关键点 ∥ 252

10.3.4 七种定位方式 ∥ 253

10.3.5 充分曝光 ∥ 255

10.4 联盟打造 ∥ 255

10.5 六种互联网化的商业模式解构 ∥ 257

10.5.1 免费模式 ∥ 258

10.5.2 从制造到服务模式 ∥ 259

10.5.3 金融或类金融盈利模式 ∥ 259

10.5.4 众筹模式  ∥ 260

10.5.5 平台模式 ∥ 262

10.6 粉丝商业模式 ∥ 264

小结 ∥ 268

第11章 运营系统重构 ∥ 270

11.1 运营重构六大系统 ∥ 270

11.1.1 运营重构六大系统 ∥ 270

11.1.2 首席运营官 ∥ 273

11.1.3 运营系统设计七字内功心法 ∥ 275

11.2 品牌传播系统 ∥ 278

11.2.1 品牌重塑 ∥ 279

11.2.2 品牌传播  ∥ 283

11.3 快运营A模式 ∥ 291

11.3.1 快市场系统 ∥ 291

11.3.2 快产品系统 ∥ 296

11.3.3 快传播系统 ∥ 298

11.3.4 快销售系统 ∥ 298

11.3.5 快服务系统 ∥ 300

11.3.6 快体验系统 ∥ 300

小结 ∥ 305

第12章 “互联网+”兵法之四大重构心法 ∥ 306

12.1 四大重构的关系 ∥ 306

12.1.1 四大重构的基础是组织重构 ∥ 306

12.1.2 组织重构与战略重构的关系 ∥ 311

12.1.3 组织重构与商业模式重构和运营系统重构的关系 ∥ 312

12.1.4 战略重构与商业模式重构 ∥ 314

12.1.5 四大重构的连接点 ∥ 315

12.2 “互联网+”兵法之四大心法 ∥ 318

12.3 远东集团案例研究 ∥ 320

12.3.1 远东的前四次转型 ∥ 320

12.3.2 远东第五次转型的四大重构分析 ∥ 321

小结 ∥ 330

后记:为了谁? ∥ 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