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院行业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罗源湾 产业规划 环境承载力 适宜性
1 区域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
罗源湾为福建省六大深水港湾之一,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6’42”~119。50’12”,北纬26。19’05”~26。28’50”之间,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沿海,北邻三都澳,南隔黄岐半岛与闽江口连接,湾北侧、西北侧为罗源县,西侧、南侧为连江县接壤。罗源湾形似倒葫芦状,由鉴江半岛和黄岐半岛环抱而成(图1), 湾口小、腹大,东西长20km,南北宽16km,总面积151.11km2,海岸线曲折,岬湾众多,呈锯齿状,海岸线长155.66km,仅在东北角有一窄口~可门口与东海相通。
图1 环罗源湾区域地理位置图
2 规划产业结构与特征
2.1 深水港口与物流业
2.1.1港口布局规划
罗源湾北岸岸线西起白水围垦东闸口,经狮岐、碧里、牛坑湾、将军帽,东至濂澳,岸线总长约18km,主要分布5个港口作业区(狮岐、碧里、牛坑湾、将军帽和濂澳作业区)。罗源湾南岸为可门作业区。西部为港口预留岸线。规划产业布局见图2。
图2 环罗源湾区域产业布局示意图
2.1.2港口物流产业
2.1.2.1可门港煤炭转运基地。规划成为福建省最大的煤炭转运基地,也是我国沿海北仑港以南唯一的深水中转港,预计年中转煤能力达2000万吨。
2.1.2.2原油储备基地。在罗源湾北岸选择古鼎屿东岸线(深水岸线1800m、可布局30万吨级泊位4个),建设大型原油储备基地,发展成为大宗原油货物储备中转港。
2.1.2.3集装箱泊位。以鸡笼屿~将军帽之间的深水岸线为主,规划建设若干个10万吨级以上集装箱泊位,牛坑作业区后方约2.5万亩围垦区作为未来港口后方的物流基地。
2.1.2.4散杂货泊位。分布在南北岸港口岸线,运输货物主要有:碎石、煤炭、高岭土、粮食、水泥、石板材、水产品及临港加工业产品等。
2.2 临港产业布局
罗源湾规划临港产业以港口物流、临海工业、能源电力、船舶修造、钢铁建材、海洋渔业为主体,具体包括:
2.2.1北岸临港工业集聚区。北岸罗源县的五个工业集聚区包括:泥田工业区、金港工业区、牛坑湾工业区、福州台商投资区、管柄工业区;依托深水港口,以亿鑫钢铁、德盛镍业、三金钢铁、华东船厂等项目为龙头,规划发展钢铁、电力能源、船舶修造、建筑材料为主导的临港产业群。
2.2.2南岸大官坂工业区。南岸连江县规划的开发区包括:可门港经济区、福州市台商投资区,规划以石化、钢铁、电力、修造船等大型临海工业和物流业为主导产业。
2.3 产业布局特征分析
福州港规划为沿海主枢纽港,重点开发外海深水港区。罗源湾港区以可门作业区、将军帽作业区大型能源、矿石深水泊位为主,积极参与全国大型干散货物流的港口中转储备布局,以福银和京台两条高速公路、向莆和鹰厦两条铁路带动福州港开拓纵深腹地,使罗源湾港区具备成为辐射江西等内陆和海西经济区的储运中转条件。罗源湾北岸已建成狮岐港区3万吨级多用途码头,南岸可门7万吨级深水码头及万吨级重件码头、10#、11#煤炭储运码头;北岸碧里2个5万吨级码头,南岸4个5万吨级多用途和干散货泊位正在建设。
在临港工业区开发建设方面,以白水、松山和大官板围垦为载体,华电、鲁能、亿鑫、三金、德盛镍业等一批企业为龙头,初步形成了以能源、钢铁、机械为重点的临港工业。其重点规划布局特征:
2.3.1罗源湾能源工业。依托可门、将军帽港口作业区,以可门电厂和罗源火电厂项目为龙头,加快建设以燃煤为主的港口型电力工业,形成我省的重要能源基地。
2.3.2罗源湾钢铁、机械加工业。依托碧里、将军帽等深水岸线资源,在罗源经济开发区布局亿鑫钢铁、德盛镍合金等龙头项目的基础上,发展金港(白水垦区)工业集中区钢铁和金属加工业,大官坂钢铁和机械工业,延伸产业链。
2.3.3罗源湾船舶工业。布局罗源华东、冠海船厂等船舶修造项目,延伸船舶修造及配套件产业链。
3 区域发展定位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特征
3.1 区域发展定位
采用SWOT分析方法,研究罗源湾区域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1-2],得出与罗源湾发展的战略四边形如图3所示,此四边形的重心落于第III区域内,罗源湾发展总体应定位为防御型战略。防御型战略的目的是降低被破坏的风险,减弱任何外部因素所产生的影响,虽然防御性战略通常不会提高竞争优势,但有利于加强竞争地位,捍卫最有价值的资源和能力,维护自身竞争优势。
图3 环罗源湾区域发展战略四边形
罗源湾区域资源优势是深水港口资源和丰富渔业资源,以及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福州中心城市北翼的地理区位优势,在承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台湾三个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和要素辐射,促进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在劣势方面,罗源湾港区后方陆域腹地有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紧缺;罗源湾地处闽东中部,与三都澳、兴化湾、湄洲湾、泉州湾、东山湾、厦门湾等面临同等的竞争发展机遇,并无明显的机遇优势,从而使其威胁的制约力度加大,因此只有维护现有优势,才能在发展中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从SWOT角度分析,罗源湾区域发展应注重减缓自身产业结构劣势、土地和水资源劣势,以及有限的港口发展空间、区域生态环境劣势、产业矛盾冲突等劣势;规避竞争威胁,选择周边区域难以发展、自身又具有优势资源的产业。具体应发展需要港口运输大进大出的、用地少、用水少、环境污染小的现代港口加工和物流等临港工业为支柱产业,将区域产业定位为集海洋经济和临港工业为一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北翼生态港口工业城市,把罗源湾建成海峡西岸重要港口加工业和物流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港口物流业,适当发展能源、钢铁工业、机械加工及船舶修造业等临港工业,形成环罗源湾的港口物流基地。
3.2 环罗源湾生态承载力特征
罗源湾港口资源优势明显,规划铁路、公路和海运等交通系统齐全,环罗源湾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具有如下特征:(1)湾内口小、腹大,水环境容量有限;(2)海湾四面环山,风速较低,主导风向为NE,大气污染物沿湾口向湾内输送,扩散条件不佳,大气环境容量较小;(3)区域水资源匮乏,需要通过敖江调水工程解决临港工业发展供水问题;(4)土地资源稀缺,临港重工业属土地、资金、人口密集型的产业,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供应。解决罗源湾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瓶颈的有效途径是利用滩涂围填海和沿海辟山造地。(5)渔业和滩涂浅海养殖资源丰富,临港工业开发与海水养殖经济产生尖锐的矛盾。
4 资源环境需求和排污特征分析
4.1 资源需求
规划的临港重化工业以高通量物流和高物耗、能耗为主要特征,需要大型深水港口岸线资源。需要全方位、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具备海运、铁路、公路运输能力。土地资源需求量大,为保证后方陆域土地供给,需要进行大面积围填海工程和土地整理开发。电力、钢铁、石化等行业水资源消耗大,需要充足的水源供给能力。
4.2 环境承载力需求
规划临港重化工业以高消耗高排放为主要特征,发展需要良好的水环境容量和海湾水动力条件;火电行业发展需要区域良好的大气扩散条件和大气环境容量;大规模海湾工业发展、围填海工程对海域生态是一种严峻的考验,需要具备维持海湾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完整性的生态承载力。
4.3 重点污染行业排污特征
4.3.1火电能源
水污染以海域温排水为主要污染源,将引起局部海域海水上升,破坏海洋生态平衡;罗源湾为封闭型海湾,湾口南北两岸规划大容量的火电机组将导致湾口区域海水水温大幅度上升。大气污染物以SO2、NOx、烟尘为主,且排放总量大,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较明显,并可能导致区域酸雨率大幅度上升。
4.3.2钢铁行业
水污染物以钢铁过程中排放的COD、悬浮物、酚类、石油类、重金属、氟化物等为主。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SO2、粉尘、烟尘、氟化物、CO等。点源排放高度在30~80m,存在较为严重的无组织排放,对局部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存在较大的影响。
4.3.3石化行业
水污染物主要为生产过程中排放的COD、BOD、石油类、芳烃类有机污染物及其它有毒有害的特征污染物。大气污染物主要产生于化学品储运、化工装备生产过程排放的SO2、烃类、氮氧化物、苯及其同系物以及其它有机废气。
5 规划产业结构、布局与区域环境资源承载力适宜性分析
5.1 区域SWOT综合分析
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约束条件,应用SWOT分析方法对罗源湾产业布局规划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罗源湾产业规划未能充分考虑罗源湾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短缺、环境资源的劣势、以及将产生的社会矛盾等问题,也未考虑港口服务的腹地和需求较小、难以成为大型散杂货运输中转港的现实条件。罗源湾产业结构近期应以现代港口加工和物流等临港工业为支柱产业,以高优农业(水产养殖)为重点产业的产业结构;控制并限制高污染行业的引入,节约土地资源。远期在港口加工和物流产业高度发展时,水产养殖业逐步退出。
5.2 港口、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矛盾与协调
罗源湾的自然资源包括港口资源、浅海滩涂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滨海旅游资源、滨海矿产资源、滨海林业资源等。其中最突出、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为港口资源(深水岸线61.73km,可建设70多个万吨级以上泊位)和浅海滩涂资源(湾内水域总面积226.7 km2,其中滩涂面积104.71 km2,占湾内水域总面积的45%,20米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74.85 km2)。罗源湾区域港口资源优势明显,渔业资源丰富,但是港口和临港工业发展是一对难以协调的矛盾,需要在区域发展战略决策层面进行抉择。研究结果表明[3],罗源湾港口资源约为渔业资源的3倍。因此将罗源湾规划定位为福州港重要港区、临港重工业基地,从优势资源优先开发利用角度分析是合理的。
5.3 水资源承载力适宜性分析
虽然罗源湾区域内水系比较发达,但流程短促,蓄水功能差,时空分布不均,淡水资源较为缺乏,特别是东南部沿海地区缺水情况较为严重。水资源承载力是制约罗源湾临港重化工业发展规模、类型的重要因素。规划通过敖江跨区域调水工程,可解决罗源湾南北两岸中远期水资源的可持续供应。在敖江调水前提下,罗源湾区域水资源对人口的承载力预测结果见表1。至远期2020年,水资源可承载的人口接近预测人口,区域发展需要以节水型产业为主导。
5.4 土地资源承载力适宜性分析
临港重化工业不仅需要天然良好的港口资源,而且需要大面积的后方陆域作为工业发展用地。罗源湾开发土地资源以围填海工程造地为主,目前可资利用的围垦地有松山围垦、白水围垦、马鼻围垦和大官坂四大垦区,拟开发利用的填海工程有牛坑湾围垦以及碧里、可门港区等,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罗源湾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瓶颈,但是发展的空间受到土地生态适宜性的限制,对临港工业远期规模产生制约。
5.5 环境容量承载力分析
在罗源湾开发建设临港重型工业,需要解决海湾水环境容量、大气环境承容量等瓶颈制约问题,并以此作为产业规模和布局的环境约束条件进行开发规划[4-5]。罗源湾区域产业发展可通过污水深海排放和引水湾外排放等工程措施,解决湾内水动力条件弱、环境容量小的制约问题。湾外排污口可分别设置在湾口北岸(黄沃)和湾口南岸(山碴)。对于大气环境容量的制约,须通过优化、限制火电、冶金、石化产业布局和规模,实现区域环境容量的优化使用。如整个区域的火电行业总装机容量应控制在11000MW以下,远期根据当地环境空气质量变化实际情况再考虑扩大火电机组容量[3];新建、在建火电机组必须采取烟气脱硫脱硝措施,近期烟气脱硫效率需大于90%,脱硝效率大于50%;远期烟气脱硫效率需大于98%,脱硝效率大于80%。
6 结论
环罗源湾区域湾内口小、腹大,水环境容量有限,海湾四面环山,扩散条件不佳,大气环境容量有限,区域水资源匮乏,土地资源稀缺,渔业资源和港航资源利用矛盾突出。区域规划主导产业重点包括港口物流、冶金钢铁、能源电力、石油化工、船舶修造等,对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环境承载力要求高,需要通过敖江调水、湾外排水、填海造地、海域生态服务功能调整和产业布局、规模限制等措施,实现区域环境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延星,魏清泉.珠海市金湾区功能定位与发展构想[J].热带地理,2003,23
(1):53-58.
[2] 王爽.佛山市南海区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7,20(12):12-15.
[3] 张络平,刘用凯,石成春等.环罗源湾区域环境保护规划研究[R].福州:厦门大学,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2008.
【关键词】 输液器;疼痛;穿刺效果
【中国分类号】 R472.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366-01
静脉输液穿刺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手背浅静脉穿刺是静脉输液穿刺最常见的部位,然而,很多患者因为输液穿刺时的疼痛而对输液穿刺有恐惧心理,有的患者甚至拒绝输液穿刺,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传统的输液治疗方法是采用7号输液器穿刺,为了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减少输液穿刺时的疼痛,保证用药的顺利,促进患者康复,寻找一种减轻患者疼痛感的输液穿刺方法很有必要,通过临床实践中比较发现,51/2号输液器穿刺方法不但可以使患者心情放松,减轻疼痛,还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从而减少再次穿刺引起的恐惧与痛苦。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4月至5月到我们服务中心进行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思维清晰,语言表达清楚,肢体功能正常,能积极配合的200例患者,年龄在55-80岁,心理健康,应高血压,脑梗需要只输0.9生理盐水250ml+血塞通0.4g一瓶液体的老年患者,轮流在患者两手背相应部分进行浅静脉输液穿刺,两手背皮肤无明显异常,近一段时间内未接受过静脉输液穿刺,按日期分为单日输液穿刺和双日输液穿刺,单日输液穿刺为实验组双日为对照组,在各手背相对应的部位输液穿刺。
1.2方法:实验组选择51/2号输液器,对照组选择7号输液器,滴速控制在60滴/分钟,输液贴固定。
2.判断标准
(1)疼痛指标 参照国际常用疼痛评分法马克盖尔法*。疼痛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轻度疼痛:患者接受输液穿刺时,面部表情无改变,穿刺结束后局部无疼痛感,中度疼痛:患者接受穿刺时表情轻微改变,穿刺结束后,局部有刺痛感。重度疼痛:患者接受穿刺时面部表情紧张,皱眉缩手甚至,穿刺结束后局部疼痛较剧烈。按上述患者的疼痛表现及自主感觉,对输液穿刺后的疼痛作出评估。 (2) 穿刺成功率 穿刺一次成功为成功,其余为失败。
3 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4结果
1 . 两组输液穿刺时的疼痛比较见表1。实验组疼痛感较轻或无
2. 两组患者输液穿刺时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见表2。两组相比较,实验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
X2=4.18 P值小于0.05
表2两组穿刺成功率比较
5.讨论
静脉输液穿刺不仅是护理人员基础操作的重要内容,而且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给药方法,在疾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输液穿刺引起的疼痛是静脉输液穿刺治疗过程中引起负性情绪的原因之一。一方面与医务人员的技能有关,另一方面与输液器的型号也有关,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是感觉,情绪及认识等因素的复杂心理,生理活动的综合表现,因此疼痛有一部分取决于心理因素,输液穿刺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都会感到很恐惧,紧张而输液前告知患者使用的是小型号输液器可以让患者心情放松,在心情愉快的过程中脑内分泌有益脑内啡肽,可最大限度地减轻输液穿刺带来的疼痛甚至无痛。这不仅增加了护患之间的沟通,而且减轻患者对穿刺的恐惧心理,减轻患者痛苦,也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形成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环。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全省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20〕13号),推进我市产业园区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本方案所称产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指我市15家经国务院或省人民政府批准,有明确地域界限,以制造业和生产业为主的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开发区以及省级工业集中区。
一、明确园区发展目标
到2023年,力争全市园区技工贸总收入超过200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超过250亿元,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比达70%以上,园区发展实现“三提升”,即园区专业化水平得到提升,每个园区设立1-2个业特色明显、带动能力显著的专业化园区,全市园区主、特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园区技工贸总收入比重达70%以上;园区发展质量得到提升,探索建立园区“亩均论英雄”机制,全市园区单位面积总产值和税收产出强度年均提高20%、15%以上,达到80万元/亩和6.5万元/亩。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率等主要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园区排名得到提升,对照省产业园区综合评价体系、省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奖励标准、省亩均效益评价体系等指标标准,争先创优,以创带建,力争2-3家园区跻身全省前50位。
二、激发园区内部活力
(一)强化园区主责主业。重新界定园区职能,推动园区聚焦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改革开放、“双招双引”、服务企业等主责主业。积极稳妥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除受托管理乡镇(街道)的园区外,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市场监管、治安维稳、道路管网、绿化保洁等公共事务由当地政府统一实施或由上一级政府派驻机构承担。
(二)配强园区干部队伍。党政事业单位干部因工作需要调入园区工作的,原有身份不变。鼓励熟悉工业经济、规划建设的专业人才到园区工作,畅通园区工作人员交流使用和提拔任用渠道,对紧缺的专业性特别强的岗位人选,可以按政策规定通过竞争性方式选配或向社会公开招聘。
(三)发挥薪酬激励作用。允许园区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方式,园区工作人员年度工资总额不得低于当地同级别工作人员工资总额的1.5倍。在此基础上,实行年终绩效奖。年终绩效奖与省、市园区综合评价结果挂钩,即按园区当年在省、市园区综合评价中的排名顺序分别计15分至1分不等,省、市排名综合计分后,总分排名1至4位的园区,人均年终绩效奖金可按当地人均年终绩效奖金平均水平的3倍核定,排名5至9位的园区按2倍核定。
(四)树立争先创优导向。鼓励园区提升进位,在全省产业园区综合评价中排名前20位或前进30位的园区一次性奖励50万元,排名前50位或前进20位的园区一次性奖励20万元。继续开展全市园区综合评价,由市产业园区建设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实施,对在全市园区综合评价中排名前4位的,分别奖励50万元;排名5-9位的,分别奖励20万元。对连续三年在全省园区排名实现进位并在全市园区综合评价中排名前三位的园区主要负责人,注重优先提拔使用。未完成目标任务,且连续2年排名全省后三位或全市最后一位的园区主要负责人,经调查核实,确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及时予以调整。
三、推进专业园区建设
(五)优化产业功能分区。按照“因地制宜、差异竞争、特色发展”的要求,引导园区融入全市产业布局,构建中部核心产业区、北部特色产业区、西部协作产业区和南部健康产业区等四大产业功能片区。中部核心产业区以怀化高新区、怀化经开区、鹤城工业集中区、中方工业集中区、洪江高新区、芷江工业集中区为主体,重点发展新材料、现代(商贸)物流、医药健康、电子信息、装配式建筑等产业;北部特色产业区以沅陵工业集中区、辰溪工业集中区、溆浦工业集中区、麻阳工业集中区为主体,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特色产业;西部协作产业区以新晃工业集中区为主体,围绕医药健康、现代商贸物流、绿色食品精深加工、新能源等领域,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区域协作示范区;南部健康产业区以会同工业集中区、靖州工业集中区、通道工业集中区为主体,重点发展医药健康和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产业。
(六)聚焦主特产业发展。突出园区主导和特色产业,精准聚焦园区当前乃至今后5至10年内的发展潜力点。构建“产业园区—主特产业—龙头企业”产业生态系统,依托园区培育主特产业,围绕龙头企业吸引集聚相关联企业,形成区域分工有序、相互协作、前后配套、链接紧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发展格局。
表1:
怀化市园区产业生态系统建设架构表
产业园区
产业类型
产业类别
龙头企业
怀化高新区
主导产业
新材料
湖南骏泰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子信息
金升阳(怀化)科技有限公司
特色产业
生物医药
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怀化经开区
主导产业
商贸物流
怀化武陵山现代商贸物流城有限公司
先进制造业
怀化亚信电子有限公司
特色产业
外贸加工
怀化智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鹤城工业集中区
主导产业
装配式建筑
湖南嘉晟住建科技有限公司、怀化远大建筑工业有限公司
特色产业
生物医药
湖南省博世康中医药有限公司
中方工业集中区
主导产业
新型建材
怀化明达建材有限公司
特色产业
轨道装备制造
湖南中铁五新钢模有限责任公司
沅陵工业集中区
主导产业
电子信息
湖南奇力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特色产业
绿色食品
湖南沅陵大曲酒业有限公司
辰溪工业集中区
主导产业
新材料
湖南蓝伯新材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特色产业
电子信息
湖南泰达讯科技有限公司
溆浦工业集中区
主导产业
化工新材料
湖南瑶圃医药有限公司
特色产业
绿色食品
湖南恒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麻阳工业集中区
主导产业
电子信息
怀化建南机器厂有限公司
特色产业
绿色食品
湖南锦江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芷江工业集中区
主导产业
电子信息
怀化华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特色产业
绿色食品
唐人神怀化骆驼饲料有限公司
新晃工业集中区
主导产业
化工新材料
新晃合创新材料有限公司
特色产业
绿色食品
新晃老蔡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洪江高新区
(洪江区)
主导产业
化工新材料
湖南久日新材料有限公司
特色产业
医药化工
怀化旺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洪江高新区
(洪江市)
主导产业
装配式建筑
湖南武陵山四维住工集团有限公司
特色产业
电子信息
湖南沃世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会同工业集中区
主导产业
农林产品加工
湖南豪源科技有限公司
特色产业
绿色食品
会同金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靖州工业集中区
主导产业
绿色食品
湖南一品东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特色产业
新材料
靖州华鑫莫来石有限公司
通道工业集中区
主导产业
生物医药
通道未名健康城开发有限公司
特色产业
先进制造业
怀化鼎豪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七)加快推进优势产业链。引导园区对接电子信息、绿色食品、中医药、新材料(化工)、装配式建筑、桥隧工程装备制造及配套等 6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对照全市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的全景图、现状图,明确产业链发展目标、思路、任务、政策,参与延链、强链、补链关键环节。在电子信息产业链中,重点参与电子元器件及材料制造、光电子应用、智能终端研发制造、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等环节,力争到2023年全链条实现产值200亿元以上。在中医药产业链中,重点参与现代中药制造、植物提取物、医药健康服务、医药保健品生产配套及服务等环节,力争到2023年全链条实现工业产值50亿元以上。在新材料(化工)产业链中,重点参与化工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金属新材料、矿物功能材料的研发制造等环节,力争到2023年全链条实现工业产值80亿元以上。在绿色食品产业链中,重点参与粮油精深加工、畜禽内类加工业、果蔬加工业、饮料制造业、精制茶加工业、饲料加工业等环节,力争到2023年全链条实现工业产值180亿元以上。在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中,配套布局装配式结构系统、装修系统等,力争到2023年形成集装配式建设技术研发和住宅部品部件生产、施工、展示、集散、经营、服务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在桥隧工程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链中,重点发展工程机械制造及养护、零部件生产及维护等产业,力争到2023年全链条实现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
(八)强化专业园区考核。设立“专业化园区建设奖励资金”,对主特产业发展成效好、带动能力强、专业化程度高的园区予以奖励。根据年度专业化园区考核结果,设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设1名,奖金250万元;二等奖设2名,每名奖金150万元;三等奖设3名,每名奖金50万元。指导园区对标创建特色示范园区,对获批省级及以上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以及特色园区的,实施1:1配套奖励(市级财政和受益财政各承担50%)。
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九)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加大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在推进园区“七通一平(即道路通、给水通、排污通、电力通、网络通、燃气通、公共交通通和场地平整)”的基础上,力争到2023年全市园区实现“七通一平”标准化建设。大力规划完善园区到高速公路、铁路站点、机场等交通节点的快速通道,改善园区周边交通配套条件。在园区内优先推进5G网络建设和应用,在条件成熟的园区开展“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建设。
(十)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推进园区与城市公共设施无缝对接,将园区及周边区域生活、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布局,各县市区在建设用地安排方面给予保障。鼓励各县市区在园区或周边地区规划建设“六个一”工程,即建设一所幼儿园、一所中小学、一家医疗卫生机构、一个生活娱乐区、一片公共绿地以及开通一条到中心城区的公共交通线路,提升园区配套水平。
(十一)推动园区绿色发展。落实省生态环境厅等5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产业园区生态环境管理的通知》,从规范园区环境准入管理,加强园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园区环境监测、监管能力建设,完善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加强园区环境综合整治和强化园区环境管理保障措施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园区生态环境管理。园区管理机构应基于“三线一单”管控要求,结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严格环境准入。园区应以“雨污分流、清污分流、中水回用”为原则设置给排水系统的,按照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相关要求,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企业废水应分类收集、分质处理,达到国家、地方规定的间接排放标准以及集中污水处理设施进水水质要求后,方可接入园区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园区废水排入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应对废水进行预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接管要求;含有超标的有毒有害物质,不符合国家或省规定的水污染排放标准的园区废水,不得排入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规范设置园区集中污水处理设施排污口,原则上一个园区只设置一个排污口。引导金属表面处理、印染、化工等产业链配套企业进入专业园区,进行集中治理。推行园区环境第三方治理,建立园区环境诚信档案,对获评国家级、省级“绿色园区”称号的园区分别给予40万元、20万元的奖励(市级财政和受益财政各承担50%)。
(十二)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园区融资平台、孵化平台、信息平台、研发平台,营造园区资金互补、项目互培、信息互通、成果互享的公共服务氛围。建立融资平台,争取将怀化高新区、怀化经开区投融资公司打造成市级产业发展融资平台,注入优资资产,增强融资能力,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导争取各类银行、保险、担保和小额贷款公司在园区设立分支机构,为园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建立孵化平台,依托园区已经建成的标准厂房,建设创新创业企业孵化器,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链条式服务。按照最优惠的政策,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圈,引导鼓励各类人员创新创业,帮助“初生”企业成长。建立信息平台,由园区牵头、政府部门支持、入园企业参与,建立园区信息共享平台,对园区运行、产业链缺失环节、发展特点等及时提供分析与预警。加强平台与行业协会、产业集群推进机构等相关组织的沟通对接,主动为园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信息服务。建立研发平台。围绕园区主特产业,推进园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形成集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公共服务于一体的研发平台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或平台申报设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重点实验室等技术创新平台。对围绕主特产业建设的检测公共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等给予适当奖补。
五、强化园区要素保障
(十三)发挥人才作用。对熟悉园区主特产业的专业人才要打破身份限制,支持国有企业、高等院校、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园区之间优秀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人才的相互流动,为园区专业化人才提供干事创业的平台。建立“怀化市产业园区急需紧缺人才库”,并对库内人员实施动态管理。园区引进的库内人员,按照《五溪人才行动计划》规定,享受相应政策待遇。
论文摘要:学分制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但是在欠发达地区实施相当困难。本文以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详细探讨了中职学校实行学分制的必要性和条件,并提出了具体措施,供其他中职学校借鉴。
从2002年开始,珠三角地区部分有条件的学校开始尝试学分制管理。目前,学分制己基本在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普及,但在欠发达地区仍有相当一部分省级以上的重点职校,由于条件不许可等诸多原因,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实行学分制。在欠发达地区的中职学校如何实行学分制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的情况谈谈在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实行学分制的问题。
一、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实行学分制的必要性
1.学分制有利于中职教学质最的提高。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教学质量也是中职学校发展的动力,只有建立质量品牌,中职教育才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目前,影响欠发达地区中职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是:生源水平相差悬殊,学年制“一刀切”的培养模式影响教学计划的安排与实施,从而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学分制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实施“个性化”的培养方案,能够使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多选一些课程或提前修读一些课程,使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少选一些课程或延迟修读期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内部因素的激励促进和外部因素的影响,中职教育作为联系社会的一个开放系统,实行学分制无疑是中职教育完成自身职能与适应社会发展的双重契机。实行学分制后,中职教育的教学计划将从固定模式中走出,富有弹性,管理更趋灵活。学分制的核心问题—选课制的实施会给教师带来被学生选择的压力,从而将竞争机制引入到教学中;学生有自由选择教师、时间、课程的权利,增强学习主动性,这对提高中职教学质量、促进欠发达地区中职教育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在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2.学分制适应中职教育生源市场的变化。
一方面,中职教育生源对象从以往的应届初中毕业生逐步扩展到往届初中生、未升学高中毕业生、退伍军人以及返乡农民工,生源的层次发生较大的变化;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中职教育的办学规模在逐年扩大,就学人数的增加会加剧就学者之间本己存在的个别差异,统一学年制的培养模式显然无法顾及这种差异。而在学分制下,学生通过导师的指导与帮助,可以制定出适合各自水平与要求的个性教学计划,并接受弹性制度的管理,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因此,在中职教育生源市场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学分制尤其能发挥其优势。
二、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实行学分制的必备条件
中职学校实行学分制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笔者认为,在欠发达地区,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是目前实行学分制比较有效的学校。下面,笔者以河源职业技术学校为例,探讨中职学校实行学分制必备的基本条件。
1.雄厚的师资队伍。
实行学分制必须要有相应的教师队伍。首先,教师必须树立现代的教育观、人生观和质量观:其次,教师要有能力使单一的课程扩展成系列、规范为模块,在深厚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对相关的交叉、边缘、新兴学科,专业发展的前沿知识等有一定程度的掌握,有能力开设不同类型的选修课。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目前有专任教师130人,实习指导教师15人,外聘教师10人;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100%,硕士研究生10人,双学士3人,高级职称25人,中级职称47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57.6。这样雄厚的师资条件,为我校实行学分制提供了可能。
2.合理的课程体系。
顺利实行学分制,合理的课程体系不可或缺。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多年来注意对课程进行大胆改革,强化改革创新的观念,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工作:科学论证、合理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具体培养方案,认真研究、制定落实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构建模块式教学,将课程体系整合成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选修课等四个模块;在强调理论知识“实用、管用、够用”的前提下,删除繁、难、偏以及与专业相关性不大的内容,适当减少理论课在整个教学中的比例,加大技能课的分量,要求专业技能课占总课时的比重不少于60%;打破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老三段”的学科本位课程体系,以社会需要、学科体系和学生发展为基点,构建了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操并行的课程模式。这一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使得我校学分制走上了顺利发展的道路。 3.先进的教学设备。
实行学分制,将打破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使在校学生数和年级的学生数具有较大的弹性。如果实行开放实验、实习,则用于学校实践教学费用将会大幅上升,因此,必须要有充分的硬件设施做保证。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现有计算机800台,多媒体教室45间,计算机机房11间,并全部联网,每个教室配备联网计算机、大屏幕、视频投影仪,支持视、音频和RGB信号接入。部分教室配置了控制台、展示仪等实物展台设备,还有网络教室、双向视频教室、多功能报告厅等可以全面满足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电器智能平台、数控、机械、电子、语音等10个现代化实验(训)室和实习基地,建立了Ku波段卫星接收地面站,配备Viaccess条件数字卫星接收机,安装了卫星IP数据接收设备(卡)和远程教育IP接收系统,通过卫星远程教学系统(DVC)和卫星多媒体数字广播系统,卖现了卫星网和互联网实时、非实时、双向交互、单向传输等多种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模式。先进的教学设备,有效促进了我校学分制的实施。
4.健全的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教学过程各环节的管理,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己构建了与学分制相配套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了教师教学评价制度:首先,建立学生课堂教学测评、学生信息员、教学督导三位一体的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学成绩优秀,学生满意度高的教师给予奖励,鼓励教师研究教学,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其次,对现有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进行相应的改革:通过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的学习倾向性;通过技能考核周,加大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使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再次,成立了由校长、教务科长、教学部主任组成的教学督导组。按照中职教育和教学管理的客观规律,督导组对学校的教学秩序、教学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并依据一定的评估标.准进行评价,及时向教师、学校反馈意见并提出建议。健全的管理制度,为我校实行学分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实行学分制的具体措施
1.转变教育观念。
实行学分制的过程中,必须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学生的主体性。要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陈旧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观念,将每个学生视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重视学生的主体性,理解尊重学生,平等地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表现和创造的机会,提供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自主创新的条件,调动起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2.优化教学计划。
优化学分制的教学计划应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增强教学计划的弹性。要进一步压缩课内总学时,树立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的指导思想,构建以“实用、管用、够用”为指导思想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自主的学习空间。二是要建立适应学生个性差异和潜能差异需要的必选课和自选课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减少必修课的比重,适当增加选修课的比例。三是要克服重必修、轻选修的状况,选修课应有能够反映本门学科最新发展动向的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四是课程设置要分层次、模块化,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3.建立考评制度。
(一)经济发展与医疗体制改革促使需求不断释放
近几年来,我国医疗行业保持稳速增长。行业的平稳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随着医疗保健制度的完善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将进一步被释放出来。
(二)需求结构变化
需求现状: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大幅增加,门诊和住院人数持续增加,医疗机构诊疗人次达近年高峰;费用方面,人均医疗费用继续增加,但涨幅呈下降趋势;门诊及住院病人药费比重下降,检查治疗费比重上升,“以药养医”比重下降。
居民需求结构变化:病谱变化,肠胃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率持续上升;居民医疗消费习惯逐步改变,主动医疗、保健医疗、美容医疗等需求增加。
发展趋势:在医药卫生总费用=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数(量)*每人次就诊平均费用(价)的假设以及理想状态下预测,理想状态为:价平“量”增,医疗市场需求总量放大;激活中低端消费潜能,释放被长期压抑的医疗服务需求;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数有望大幅增长。
(三)供给平稳增长
总量:我国卫生基建投入、事业费支出以及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相对稳定增长,总量供给有所保障。
我国卫生机构数量逐年缓慢增加,基层医疗机构增加,卫生体系基本健全。2008年底,全国卫生机构数达29.9万个,其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结构: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数量有所增加,疗养院、妇幼保健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变动不大,卫生院有所减少。卫生院数量上虽然有所减少,但其床位数增加,数量减少是由于乡镇区划调整,减少的数量并未影响其供给能力。医疗机构的结构变化越来越贴合居民日常实际生活需要。
二、行业效益分析及预测
(一)资产规模、收入、毛利润增加
医疗机构整体发展态势较好,资产规模以及收入水平稳步增多。随着资产规模以及收入水平的稳步增加,医疗机构净资产以及毛利润均有所增加,但增速缓慢于相应资产、收入增速;尤其是医疗机构毛利润大幅下降。2006年我国医疗机构净资产达到6244.5亿元,比2004年增加近1379.5亿元,年平均增长13.2%。
(二)行业经济运行能力下降
行业盈利能力降低。由于药品降价、反医疗贿赂等医疗体制改革的进行,以及医疗机构普及化、竞争加剧,医疗行业暴利空间减少等原因,医疗机构销售毛利率、成本利润率以及资产报酬率三年来小幅降低。
营运能力降低。流动资产周转率以及总资产周转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表明医疗机构行业营运能力有所降低。
发展能力降低。虽然销售增长率有所增加,但是利润总额增长率以及总资产周转率下降,且利润总额增长率为负。表明医疗机构虽然市场需求巨大,销售收入增加,但是获取利润的能力很差。
(三)如何有效提高利润率成为医疗机构重要课题
虽然我国医疗机构收入以及资产规模不断增加的同时,医疗机构获利能力并不尽如人意。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进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医疗机构拥有更大的需求市场,但同时也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三、医疗机构行业发展趋势
(一)医院规模将分为大型和小型化两种趋势
今后医院将逐步分化为大型化、设备高精化、高新技术成熟化和小型化、专业化两种趋势。病人可享受高层次专业化的医疗服务,药物简化,检查简化,高新技术普及,医生专业化,科学分工细化,每一所医院都会为病人提供全面的优质医疗服务。
(二)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合理分工的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形成
未来的医疗服务体系,将是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合理分工的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组织主要从事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和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治疗和康复。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主要从事疾病诊治,其中大型医院主要从事急危重症、疑难病症的诊疗并结合临床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医院的医疗、教学和科研中心的地位将更加突出。
(三)医院间的协作化步伐加快
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医院要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大小医院之间会建立各种形式的协作关系,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比如医院集团、医院公司以及各种以合作、合资形式出现的医院等。
(四)医技保障会出现社会化服务机构
为医院提供医技保障的部门:如影像中心、检验中心、制剂中心、血液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维修中心等,都会有专门的机构出现,从而实现资源共享。这种资源共享的发展趋势,不仅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也为社区服务网络提供方便条件。
(五)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
医院的一些后勤保障工作将委托院外企业经营,如消毒供应中心、被服洗涤中心、饮食供应中心、财务结算中心等,在地区内将以规模效益的新型企业出现。其设备、技术水平将超越单个医院,担负起区域内多个医院的任务。
(六)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开辟医学服务新领域
现代高新电子信息传递技术的出现,可以实施远程医疗。用户只需备有一台微型计算机和互联网连接,通过和医院各种治疗信息的相互传递,病人即可达到不出家门或远距离接受健康咨询、会诊、治疗指导等服务。
四、对医疗产业链授信机会及建议
医疗器械产业将是未来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随着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相关法规的完善,医疗器械行业将迎来进一步的快速发展。政府集中采购将必然引发行业洗牌,行业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将逐步扩大。伴随着新医改的实施,每年政府给医疗体系的投入将可能达到1000亿元以上。2010年,国家对农村医疗体系建设投资将达到2000亿元,其中用于医疗器械的占到30%。这些均将给医疗器械产业带来新的生机,也将有助于龙头企业业绩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