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质量风险管理的原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集团企业;财务风险
集团企业的前身大多是单体企业,所以大部分集团企业财务管理都存在风险性。当企业从单体企业发展成集团企业以后,将会面临更大的风险。从近年来的发展情况来看,大部分集团企业很难对财务风险进行正确的判断,预测管理质量也比较差,所以需要对财务风险管理框架进行讨论,明确风险管理框架构建原则,讨论完善方式。
一、框架设计
在对框架进行设计时,要将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视为首要分析对象,并对各种实施要素进行研究,讨论管理理论缺陷并对缺陷进行完善,提升集团财务风险管理质量。在日常工作时,要从起点原则以及目标导向等角度出发,对目标层、管理层、基础层进行探究,明确不同层次对财务风险管理的影响及责任主体目标。因为集团企业涉及到的项目比较广,所以财务管理工作难度也比较大,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之前,必须要先明确其框架,而框架设计可以满足该方面的要求,并且从近年来的工作情况来看,目标层、管理层以及基础层三层合一的框架结构可以有效提升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质量,促使其更好的为集团发展服务。
二、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构建原则
首先要重视起点原则,通常情况下起点原则都体现于财务管理环境当中,可以在构建风险框架时融入起点原则,使其具有社会环境与任务环境的双重意义。但是这种模式下的框架构建会受到边界的制约,所以集团要适应这些制约。部分集团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提出的财务管理开展问题以及财务管理未来发展方向都会对管理的实施产生影响,所以拟定目标之前要先对环境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来掌握企业环境实际情况,结合外部风险来掌控机遇,进而全面提升集团自身的优势,提升管理效率。其次要关注目标导向原则,在风险管理框架内部确立目标,将目标与实践联系到一起。集团企业发展需要借助不同阶段的目标,而财务风险管理也需要目标的支持,所以企业必须按照既定目标工作,只有实现了目标才能体现出目标的价值。将目标作为导向,让所有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围绕目标进行工作,可以促进企业长期健康发展。最后要关注系统性原则,并且集团企业应当将系统性原则作为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工作原则之一。因为系统性原则的整体性比较强,所以企业需要拟定财务风险管理目标,并将各个阶段的目标作为系统化的内容来对待,保证内部安全有序的进行协调,减少要素割裂几率。因为系统性原则目的性比较明确,所以想要从根本上发挥风险管理的作用,就必须要对集团企业内部各个系统进行归纳总结,将所有的系统联系到一起,保证管理目的落到实处。
三、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构建
(一)目标层构建
目标层是首要结构,对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的构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时候需要将目标层的构建作为最终目标,并且优秀的目标层也可以推动管理层与基础层更好更快的发展。常见的目标层内容分为内容战略以及具体目标者两项,而且在企业的日常运转中,也要讲财务风险管理框架构建当成主要目标,要求不同责任主体承担相对应的目标,且实现目标。
(二)管理层构建
企业管理层构建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可以通过管理层构建来体现各种目标的实践结果。集团企业当中,责任主体和程序方式都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构成部分,而且在构建管理层时,需要将目标层作为基础,让所有的工作模式紧随目标层,对目标层层级目标的确定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财务风险管理框架中构建管理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目标层和基础层的相互连接上,可以通过管理层来使二者更好的连接在一起,提升财务风险管理框架的运行质量,是一种媒介,可以全面提升财务风险管理质量。
(三)基础层构建
基础层的构建需要在目标层和管理层构建之后,当完成基础层构建以后集团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框架中的目标和实施管理就可以落到实处。在框架中,基础层主要作用是完成基点的确定,支撑框架。而在构建基础层的时候,通常都是将客观实际情况当成基础来处理的,并且不仅可以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构建措施进行明确,还可以全面分析当前社会背景下的客观环境,所以基础层构建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基础层当中的所有构成部分都会受到结构的制约,但是结构也会对基础层起到保护的作用。
四、结束语
当前大部分集团企业的前身都是单体企业,所以财务管理环境比较复杂,相对应的风险也有所提升。集团企业要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不断的拟定最新管理目标与未来发展目标,并通过各种方式提升目标的可行性,提升风险管理质量。根据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原则来明确不同层之间的关系,完善财务风险管理框架的科学性,全面管控财务风险,使其更好的为集团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小娟.刍议COSO风险管理框架下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J].冶金财会,2010,02:39-40
[2]陈朋利.集团企业财务风险防控——基于彩虹集团财务风险防控的案例分析[J].现代商业,2014,08:203-204
关键词:药品 质量风险 管理
前言
当今社会对药品安全甚为重视和关注,缘起近几年药害事故频发,尽管原因各有不同,但是现在正是处于一个药品信誉危机的时期,政府与各制药企业进行了对于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系统的反思。在监管与实践中探索出一套有效可行的方案。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已经成为药品质量管理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去把风险管理整合到现行的药品质量体系中去,是目前我国制药企业面临的紧迫问题。正如此,笔者将针对药品生产过程中质量风险产生的可能要素,以及其防范措施,展开探讨和阐述。
1、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简介
在药品的生产过程中,质量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风险形成过程和风险的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共同构成了风险形成机制和风险管理的基础。药品质量风险管理便是在产品生命周期内对其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信息交流和回顾评审的系统化过程。制定减少风险的计划和对风险减少计划的执行和结果的评估。
1.1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分类和目的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应该是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与需要和保护药品的患者联系在一起。不能孤立去看待这个风险管理的问题。也注定在流程中需要投入的水平和正式程度文化程度都应该与风险水平一致。风险管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第一,药品疗效的风险管理。其目的性是必须让药品达到用药的目的,实现治疗疾病的效果,没有药物品质的保证,无法对症下药达到治疗效果,那么这个药品是“无效而不可靠”的。这个层面的管理是对药品最基本的要求。
第二,药品的安全控制。药品是救人而不是害人,不能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毒药推向患者。所以在这个层面的管理体现了药品副作用的大小以及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整体控制。无论是药品研发上还是生产制造、流通营销,都必须严谨地管理药品的副作用和把不良反应降到最低水平。
第三,药品流通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流通过程中必须控制风险,在运输储存分发和使用各个环节中,都应该进行有效监督。这是药品生产出厂不能分割的一个环节。如果此阶段失去风险管理,那么将会大大缩减药品有效期甚至失去作用,变成有害药品。
1.2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一般流程
根据上述情况之后,不难看见药品质量风险问题主要的组成要素是药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科学知识与经验,评估和保护患者。此处围绕的主体为药品,上至药品的研发计划,下至药品的营销流通,都必须进入此流程之中。
在风险管理中首先是通过风险评估进行对产生风险的原因、表现形式和引起的危害进行评估。其次是控制及评审,最后不能缺少的是风险回顾。
1.3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意义
在宏观意义上讲,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过程中握住一个基本原则,便是“防范于未然”,把预防损失比补偿损失好。
从微观意义上讲,首先质量风险管理保证了人们用药的安全有效及维护了员工的健康。其次他保护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此关注了相关工艺对环境污染危害的分析。
如果没有质量风险管理,就无法迅速地纠正错误,减少损失,减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更加不能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2、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产生的原因
药品在生产过程中质量风险的产生有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固有的风险,另一方面是管理风险。固有的风险是药品与生俱来的,包括:质量标准的风险和不良反应的风险。
质量标准的风险产生是因为标准制定不够完善,非临床研究和临床研究资料不够全面和审批不够严格造成。
不良反应风险是合格药品在正常的用量用法的情况下产生的。
管理风险来自于三方面,硬件、软件和人。硬件因素是厂区周围环境、生产车间及辅助厂房、生产及辅助设备设施、检验设备及环境等。软件因素是企业的各种许可证件齐全与否,文件系统是否相互支持。人员的因素是人员是否严格按照各县管理规定和制度进行工作,人员是否具备法律意识、责任心和沟通能力。以上都会构成质量风险的产生。
2.1药品生产管理漏洞
通过上述质量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质量管理的排查,不难发现现时的药品生产管理漏洞仍然存在。
硬件方面:厂房设备没有有效维护。物料管理混乱。现场卫生不符合要求。
软件方面:企业不重视GMP工作,把认证视为形式,制度形同虚设。不进行有效的验证。文件制定缺乏可操作性。批生产记录不完整。不按照工艺规程要求进行生产。生产过程中偏差不进行分析。
人员方面:培训工作没有深入开展。岗位职责不能有效贯彻。自检工作不认真。
在药品生产管理中,质量管理部门角色非常重要,他不仅仅是牵头者,同样是监督管理者,不能严格履行职责,对物料购入把关不严,供应审计流于形式,监控不到位等都将给药品生产管理带来极大的漏洞空间。
2.2生产过程控制技术水平落后
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需要技术的支持。譬如对于非固体制造、固体造粒工艺,灭菌工艺由于封闭型生产,其中每一个工序的制造结果无法及时检验来确认,只能等到整个制备过程结束后才能进行检验。在控制技术水平落后的情况下,对于此类生产过程的控制只能靠操作者对工艺参数的监视和控制。
2.3药物自身的特殊性
在讨论药物的生产过程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忽略一点便是药物自身的特殊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与生命有关系。生命是最基本的权利,在公众的意识上还是国家意识上都是如此。
第二,专业技术性强。非药学专业技术人士对药品难以做出判断。
第三,消费者低选择。公众一般都不可能自行诊断疾病和选择使用药品,其消费选择的范围很窄。
第四,消费者迫切性。只有药等病人,不可能病人等药品。
第五,价格缺乏弹性。在患病的群体中,药品属于必需品,药品的价格变化不会影响公众对药品的需求。
一、建筑工程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基本含义
? ? ? ?(一)风险管理的基本含义
? ? ? ?所谓的风险管理则是根据不同因素的影响进而分析出多种不确定因素,并要在其风险上进行思考,全方位的考查建筑工程设计单位的经营决策和实施过程当中存在的风险性、波动性,在针对风险提出相关的整改解决方法和管理形式,促使建筑工程设计单位能够在决策方案上更加全面、合理,有效降低建筑企业发生风险的机率,进一步的提升建筑企业经济效益。
? ? ? ?(二)内部控制的基本含义
? ? ? ?当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开展运行的时候,企业的高层领导其中包含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等,进而辅助建筑工程设计单位的全体人员进行制定目标的过程统称为内部控制,也就是属于全体化的管理形式,有效保证企业整体的资产处于安全状态,确保相对应的财务表格和数据信息的完善,能够在最大层次上提升我国建筑工程设计单位的经济效益。
? ? ? ?(三)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
? ? ? ?对于每一个建筑工程设计单位而言,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就相当于企业的左膀右臂,只有加大对企业的全方面管理和控制,才能促使建筑工程设计单位良好的发展,那么随着近几年我国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在一定层次上推动企业的内部控制,而且良好的内部控制更是风险管理的关键之处。那么当建筑工程设计单位高度重视推进内部控制的时候更是需要针对风险进行评价和内部监督等,将以风险的事项作为基本导向进而构建出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全方面提升企业员工的风险意识,促使我国建筑工程设计单位能够可持续发展。
二、内部控制的建筑工程设计单位风险管理原则
? ? ? ?(一)全面性原则
? ? ? ?所谓的全面性原则就是指内部控制的建筑工程设计单位风险管理是需要具有着实时性和全过程性的主要特点,能够在整体的建筑工程设计单位中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并且能够应用于各个方面,以此来推动全员控制和管理形式。
? ? ? ?(二)协调性原则
? ? ? ?在建筑工程设计单位中的日常管理其中包含着机构人员和设施设备以及管理流程等,那么针对这些管理流程,就需要把风险管理方式抓紧的渗透在每一个职责岗位中,主要以协调性的原则进行开展,最终形成风险解除、信息沟通以及协作统一的内部机构。
? ? ? ?(三)重点性原则
? ? ? ?在建筑工程设计单位中内部控制的重点性原则就是指根据内部控制的建筑工程单位风险级别进行划分层次,最高的风险级别就将作为建筑工程单位的重点管控方向,并且进行深入的分析,着重强调高级风险管理和监督机制。
三、内部控制的建筑工程设计单位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 ? ?根据当前我国建筑工程设计单位来看,现阶段有很多的企业员工以及管理人员都没有针对当前的风险意识给予高度重视,而且企业内部的抗压能力也不是很强,只是高度重视生产经营,进而轻视了建筑工程设计单位的内部管理,主要的展现方式呈现以下几点:
? ? ? ?(一)风险管理意识不足
? ? ? ?现阶段我国现在有很多的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对于风险的管理理念和内容都没有进行充分的了解,针对风险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了对工程设计质量以及进度、安全等方面的了解,而且在经营管理的过程当中也只是高度重视部分风险,并没有进行全方面的检测,建筑工程设计单位的风险管理不仅仅是针对建筑工程设计质量和安全,其中还包含着投标报价的风险、成本费用等多个方面风险。
? ? ? ?(二)风险管理的机制不健全
? ? ? ?根据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设计单位的风险管理机制现状来看,有很多的建筑工程设计单位都在风险管理上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构建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而且在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和项目部之间的结构来看,没有考虑到风险管理部门,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
? ? ? ? (三)风险管理全员的参与性不高
? ? ? ?由于风险管理所涉及到的部门较多,而且风险管理更不是属于几个人或者是几个部门就能够开展的管理工作,而是需要建筑工程设计单位中的每一名成员都参与进来,但是现在大部分建筑工程设计单位人员只是认为风险管理部门只是个别职能部门进行管理,并没有完全的意识到其实风险管理是关乎所有人和部门的机制。
四、内部控制的建筑工程设计单位风险管理措施
? ? ? ?(一)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 ? ? ?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应当加大对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首先需要构建出风险预警系统,也就是说根据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从中分析出存在的风险因素,并且在开展经营活动的时候就需要加大对经营活动的风险控制,与此同时还需要创设出量化的风险控制指标,进行评估风险的严重程度,然后再通过强大的风险进行控制,以此来创设出建筑工程设计单位的防范体系,有效提升建筑工程设计单位的风险管理机制。
? ? ? ?(二)加大对建筑企业关键环节的风险管理
? ? ? ?根据当前我国建筑工程设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现状来看,风险管理是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开展的,所以这就需要建筑企业能够不断的加大对建筑企业关键环节如投标,合同管理,设计质量的风险管理,而且还需要在创设的时候优化设计流程,假设风险控制的关键点发生偏差的时候就会导致后期开展的风险管理措施达不到预期的管理效果,所以只有不断加大对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关键环节的风险管理控制,才能促进我国建筑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 ? ? ?(三)强化企业财务部门的风险管理
? ? ? ?相对于现阶段我国经济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的背景之下,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风险、投资风险甚至是融资风险等都需要进行合理的风险管理和控制,那么在实施风险管理的时候更是需要财务部门的配合和关注,在现如今风险管理的制度之下,只有加大对财务部门的风险管理,才能促使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在日后的发展过程当中给企业经理、工程管理以及市场营销及时的提供相关数据和信息,有效降低风险,提升建筑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
? ? ? ?(四)提高对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关联性认识
? ? ? ?在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当中,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之间都着较强的关联性,那么对于建筑工程设计单位而言,只有把两者一同进行发展或者是相结合发展,这就需要把风险管理逐渐融入到建筑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当中,有效提升建筑工程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那么在实际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当中,需要建筑企业能够在自身的项目投资和施工周期的基础上进行开展项目投资和施工、检查等对多个方面的控制,不断增加风险管理的控制力度,进一步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
? ? ? ?(五)索赔风险管理
? ? ? ?建筑企业应该在进行制定合同的时候加大对索赔条款的重视,需要双方在进行签订合同的时候进行反复的检查,并组织技术,经济,法律,财务方面的骨干对合同内容进行评审,假设对方侵犯了自身利益,还就需要根据合同内容的相关条款进行索赔和追究,保障合同的有效履行,如果出现原签订合同基础发生改变或无法继续履行合同的情况,应及时通知对方单位签订补充协议。保障自身有权益。
五、结束语
? ? ?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设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和风险管理相结合,有助于提升建筑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促使我国建筑工程设计单位能够长时间稳定的发展,那么在构建完善风险管理体制的时候需要根据当前建筑工程设计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开展,不断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推动我国的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杰.基于风险管理下的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6(16):54–55.
关键词:质量;风险管理;民用核安全设备
1 概述
风险管理的理念已经被有效地应用到众多领域和部门中,在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核工业领域中仍存在一定的空白。企业如何建立核安全设备质量风险管理的模式,推进产品质量不断改进、提升质量保证的管理水平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
2 质量风险管理的概念
在产品的制造周期内,对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源进行识别、衡量、评价、应对和监控的过程,将预期的风险规避、降低、转移或风险保留,以达到风险损失最小的目标。质量风险管理的过程一般为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评价、风险决策(即风险应对)、风险监控。
(1)风险识别。是根据相应制造活动的历史质量信息,通过对产品制造活动过程进行分析,预期产品制造活动完成后的结果,查出风险源的过程,并且找出向风险事故转化的因素。质量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德尔菲法、工作-风险分解法、流程图法、头脑风暴法。(2)风险衡量。在对过去损失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和概率论,对已识别出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事故可能造成损失的程度进行衡量。(3)风险评价。对风险衡量的结果进行判断风险是否可以被接受的过程。(4)风险决策。质量风险决策,又称风险应对、风险防范,是指根据风险管理的目标,采取一系列的工艺措施、检查控制措施、管理措施等对风险源进行应对的过程。(5)风险监控。风险监控是对已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跟踪,确保已制定的防范措施有效实施,并在情况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重新进行规划或应对。
3 质量风险管理的应用
3.1 概述
某公司将质量风险管理理论应用于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制造过程。该公司主要承制大型的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由于其重要性和特殊性,质量风险管理理论的采用与实施对该公司的质量管理需求显得尤为重要。该公司对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的质量风险管理工作以月为周期,每月月初策划、实施质量风险管理工作,并于下月初对上月质量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完善质量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不足,积累质量风险管理措施和经验,为后续质量风险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体现出质量风险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3.2 实施流程
3.2.1 质量风险识别――确定质量风险对象。该公司根据公司企业的自身特点,采用专家调查方法中的头脑风暴法,组织质量管理人员、工艺人员、项目管理人员等形成小组开会,根据经验、专业知识等列出所有可能存在的风险。具体实施如下:(1)质量管理人员按照月度生产计划,初步确定本期风险管理的范围;(2)采用专家调查法中的头脑风暴法,确定本期质量风险管理的制造活动内容,初步确定风险项;(3)质量管理人员编制本期质量风险管理的制造活动清单,包括项目名称、制造活动内容、可能存在风险项和风险评估的主要责任部门,其中主要责任部门负责对该项制造活动内容风险点的主要识别与衡量部门;(4)质量管理人员将本期质量风险管理的制造活动清单主送至责任部门,抄送至与制造活动相关的各职能部门。
3.2.2 质量风险衡量与评价――确定质量风险点。(1)风险预衡量。主要责任部门、质量保证部部门内部进行讨论和分析,进行风险预衡量,为后续风险衡量做好准备工作。(2)风险衡量。质量管理人员组织主要责任部门、质量、生产、技术等相关部门召开质量风险管理月度会议,出席会议人员应熟悉本期制造活动清单的所属专业工作内容。会议中以主要责任部门为主讲人员,采用头脑风暴法和流程图法对每项制造活动风险点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后果进一步的讨论、分析,为质量风险的评价工作提供基础。(3)风险评价。质量管理人员根据会议讨论的情况,风险发生的概率(p)和风险影响程度(c)定量分析,确定风险的大小,将定性的问题转化为定量的结果,风险评价指数与风险发生概率、风险影响程度成正比。这种关系表示为风险评价指数R=P*c,其中R的判断准则,见表1。(4)确定风险项(包括风险制造活动内容及其风险源)。
3.2.3 质量风险应对――制定风险防范措施。(1)风险管理目标。目前,该公司的质量风险管理目标以规避、降低风险为主。(2)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在质量风险管理月度会上,主要责任部门根据风险评估情况提出风险点的应对措施,详细阐述各措施的意义,然后与其它部门展开讨论,确定风险防范措施。(3)风险防范措施。质量管理人员编制、质量风险防范工作表。
3.2.4 质量风险监控――防范措施实施。该公司的质量风险监控建立的风险监控体系主要形式为风险防范工作表和不定期的质保监督检查。质量风险防范工作表包括防范措施、部门责任人、执行人、完成情况、风险发生情况、验证人等列,其中部门责任人负责对执行人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验证人(即质控工程师)负责对责任部门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该表格基本构成了一个质量风险监控体系的框架。不定期的质保监督检查,确保了质量风险监控体系的有效运行。该公司质量风险防范工作表每项制造活动独立卡片,打印后随工件流转,随工件流转前已确定部门责任人,执行人由部门责任人确定,防范工作表随工件制造工序实施开展。
3.2.5 质量风险管理模块化。定期对实施过的风险防范措施进行评价,将经多次实施并验证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进行固化,建立核电产品质量风险防范标准案例,确定适用范围,并按设备类型整理归档。核电产品质量风险防范标准案例可以在后续质量风险防范工作中被直接引用,如其被引用执行过程中发生质量问题,由质量人员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共同修订。
4 结束语
质量风险管理具有全面性、动态性、复杂性和相对性等特点,目前,针对类似大型机械设备类的单件小批量产品,国内尚没有完善的质量风险管理理论,可以借鉴的管理经验较少,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制造中的质量风险管理经验更是匮乏,这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努力完善,为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的质量提供一定的保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际、国家标准.GB/T 24353-2009.风险管理 原则与实施指南[S].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际、国家标准.GB/T 23694-2009.风险管理 术语[S].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S].风险管理 术语.
[4]范道津,陈伟珂.风险管理理论与工具[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5]约翰・布莱克墨.追求质量:世界最佳企业的实践[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6]卢有杰,卢家仪.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关键词:建筑设计;风险控制;管理;措施探究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对于建筑设计风险,从产生的结果来看,它往往更多的引起人力和财力的损失,所以建筑设计企业应重视建筑设计风险。此外,风险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但并不是说风险就不可以预测,不可以通过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对风险进行控制。相反对于建筑设计的绝大部分风险,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技术和我们的智慧,是可以在事先进行正确的预测和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控制的。所以建筑设计企业应加强项目的风险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对建筑设计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管理方法和手段,对建筑设计进行有效的控制,妥善处理风险事件造成的不利后果,从而以最少的成本保证建筑设计项目目标的实现。
一、建筑设计风险的内涵及特点
1、内涵
风险一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某种损失的可能性,其构成有素有三: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和风险损失。风险因素是指潜在风险转化或触发风险事件的条件,风险事件是指损失产生的原因或条件,风险损失是指风险产生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具体来说,建筑设计风险是指在建筑设计工作中,可能会影响建筑设计进度、质量、成本和安全及其他相关目标实现与引起相关损失因素发生各种的不确定性。
风险是可以管理的,风险管理是一种通过对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低的代价将风险导致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管理方法。之所风险会产生,其首要原因是对具体事件描述的不确定。由于信息不全面、尺度或准则存在差异等原因,致使实际情况和预期出现偏差,风险是必然存在的,但是通过合理预估和风险防范,风险是可以控制管理的。建筑设计的结果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关键前提,其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项目的品质和施工工期、项目质量,设计质量高低同工程质量直接相关,设计的失误到施工阶段难以弥补修正。因此,有必要对建筑工程设计的风险做出控制管理,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2、特点
建筑设计阶段的工作量大,技术难度集中,所需要考虑的因素繁多,对项目全过程均有影响,其工作质量高低直接影响项目的完成质量。风险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不确定性、客观性、普遍性、可测定性方面。其中风险的不确定性是指风险是否发生、发生时间、产生的结果均具有不确定性;风险的客观性是指其存在独立于人的意识,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风险是不可能被彻底消除的;风险的普遍性是指风险是无处不在的,无时不有的,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都面临着各种风险;风险的可测定性是指通过对大量风险的观察分析,发现其规律,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可测算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其损失程度,并且可构造出损失分布的模型,成为风险估测的基础。建筑设计企业的设计风险属于风险的一种,自然具备风险的一般特点,但是建筑设计企业的设计风险引起又有其自身特性,也具备一些有别于一般风险的特征。设计质量的好坏对于工程质量影响特别大,设计的好坏影响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由此可见,建筑工程设计的风险有四个特点,即不确定性更大、可预测性更弱、风险来源的多样性、可变性更大。
二、建筑设计风险现状分析
与建筑设计相关的各个相关企业,居于不同的角度,都有各自的风险。建筑设计企业的风险如:投标阶段:信息缺失风险、投标风险、报价失误风险、合作风险等;合同签订与履行阶段:勘察设计程序风险(违反正常设计建造程序的”三边”工程)、合同所表达的设计工作范围与内容不明确的风险、发包人提供文件资料不足或不准确的风险、设计人提供成果的时间与质量的风险、设计费计算与支付风险、发包人的主体资格与义务风险、设计人主体资格与义务风险、设计变更风险、设计分包风险、违约责任风险、设计项目债权债务处理的风险等。
建筑设计企业一般都会有常规的防范程序,但对于复杂多样的工程项目,对于不同技术水平人员具体执行项目,防范程序及办法仍显得过于简单、不够严谨。
比如关于设计工作范围,一般使用规范合同文本,有方案研究、方案、初步设计、施工图栏,可以在各栏打钩表示包含此内容,但绝少在补充说明栏里写明变配电室施工图由当地供电部门设计、大型厨房由专业厨具公司设计等内容,在设计过程中,此类工作范围与内容不明确的地方,会与发包方引起诸多矛盾;同时,合同并不会说清与二次设计(如装修)的设计交界面的具体设定,因此配合设计时各方互相推诿,影响合同的执行,形成设计的风险。
比如ISO质量管理表单及技术规定,都有要求发包方提供的技术文件的种类,但发包方提供技术文件的深度、技术文件的确认形式,如技术文件上是否有签字、盖章,设计院不够重视,往往接收的是CAD文件,造成设计依据的不确定性,这都可能造成后续设计的风险。
又如发包方对于设计的修改,往往通过口头通知方式,或用文字方式对修改描述得非常简单,建筑设计企业未未以回文的方式理清发包方所述改动及其连带的其他改动范围并得到发包方认可,就动手修改设计,造成设计变更风险。
这些建筑设计风险往往造成建筑设计企业频繁改动设计,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得不到发包方的理解和认可,得不到应有的补偿。
综上所述,建筑设计企业对于设计风险的防范,仍存在以下问题:
1、重视程度不高,缺乏规范的风险管理。
建筑设计企业对设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没有专门的设计风险管理机构甚至岗位。往往在设计阶段重视设计对工程质量和成本的考量,但对建筑设计整体风险考虑较少,对项目设计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各种变化估计不足,致使建筑设计后期反复、进度受阻,管理成效低,工作质量和进度的都受影响。
2、设计风险因素难以识别。
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风险众多且具有隐蔽性、风险来源多样且处于动态变化性,这给识别工作提出了挑战,若要识别全部风险因素,必须投入大量细致工作;风险因素类别属性存在差异,识别方法也有不同,给风险识别增加了难度;风险因素动态发展,又增加了风险识别的难度。此外,建筑设计企业对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缺乏必要的学习和研究,未能自觉应用。
3、建筑设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管理机制不健全。
评价建筑工程设计风险的基础是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客观准确的风险评价对工程进度和质量尤为重要,该指标体系应当能够从风险属性、发生时间、引起主体、引发原因等多方面构建,仅仅从宏观方面或某个角度评价工程设计风险不能满足风险评价的全面需要,因此,该指标体系是一项不断需要完善的工作,以适应建筑工程设计风险评估的需要。
全国内大多数建筑设计企业对风险管理没有明确的定位,在企业和项目部的组织结构设置上未考虑风险管理部门和职能,缺乏专职部门和人员来履行风险管理职责。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使得化解、抵御风险的能力差,增加了组织结构的运行风险。
4、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我国建筑设计企业经营者风险意识不强,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其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尽管有一些风险管理的措施,但仅限于一些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的保证措施,缺乏系统性和明确的风险管理目标,其主要分布于ISO全面质量管理等文件中,没有正式的项目风险管理。建筑设计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往往注重业务量,忽视风险管理。
三、建筑工程设计风险评价的探讨
构建建筑设计风险评价体系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建筑设计的历时长、工序繁杂、工作量大等特点,在进行工程设计之前必须要清晰整理出所有的风险因素,确保工程进度顺利进行,提高建筑设计整体效益。
2、层次性原则,
在建筑设计时要把握每个项目的不足和风险因素,工程设计风险评价才能有的放矢。
3、可操作性原则
工程设计风险评价要发挥效用,必须具有可操作性,从风险的预估、风险的分析到风险的评价必须对工程有明确实效,这样才能保证风险评价的顺利进行。
4、差别性原则
评价指标的风险因素根据不同的建筑设计项目有所区别,具体项目具体分析。只有采用合理的评价方法,注意风险评价的目的,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风险评价工作,才能达成工程设计风险控制管理的目的。
四、建筑工程设计风险控制对策探究
建筑设计是一项风险事业,涉及单位多,有些单位风险意识淡薄,不重视风险,在设计管理中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忽视设计后期服务,忽视质量问题。只有充分重视设计工作的每一个问题,才能保证整体设计的高质量。
1、重视客户要求,注重细节探讨,建立翔实的客户资料。
建筑设计企业为保证客户与建筑设计院的共赢,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再教育,增强员工的市场意识,充分尊重客户的要求,细节决定成败,在工程设计时要将市场竞争理念和客户至上观念贯彻其中。工程设计中的问题要及时与客户联系,加强沟通,通过回访了解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作出适当的调整,及时更新整理和完善信息库,以期为客户提高更优质的服务。
2、设立专业的建筑设计风险评价岗位或机构。
当前建筑企业都没有专门从事建筑工程设计风险评价的岗位或机构,为了能准确、专业评价工程设计风险,建议设置建筑设计风险评价岗位。该岗位或机构的设置有利于保证设计质量,从成本核算、质量、进度、安全等多方面评价建筑设计风险。同时,担当设计风险评价的工作人员,应当根据设计工作进展,动态评价建筑工程设计风险。建筑设计企业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业主的合理需求,为其提供良好的服务,建立和谐的合作关系,降低业主风险。充分为业主的利益考虑,赢得业主的信任,争取到以后更多与业主的合作。
3、建立和完善建筑工程设计风险评价体系
建筑设计风险评价体系是评价设计风险的基础,对其进行准确的评价非常重要。在建立风险评价体系时,要走出仅仅从宏观或某狭隘评价的缺陷,建立从风险的类别属性、风险发生时间、引起风险的主体、引发原因等多方面构建过程设计风险评价,不断完善评价项目,适应设计风险评价的需要,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提高建筑设计的质量。
4、正确分析评价工程项目可能出现的风险
通过风险识别,找出某一设计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的名称、类型,这还不够,还必须对它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为进行设计项目管理的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
4.1 分析评价设计项目风险出现的概率的大小。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特定的方法分析风险出现的概率。对于那些发生概率很低的或基本不出现的风险,则一般不再花费精力和时间、资金进行下一步分析工作,而选择舍弃;对于那些概率出现较高的,则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4.2 分析评价设计项目风险的影响程度。设计项目风险影响程度也是我们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价的重点。对于那些影响后果严重的,必须重点研究,提出预防和控制的具体措施,而对于那些影响后果很小的,虽然它可能出现的概率很高,也可以选择放弃。
4.3 分析评价设计项目风险可能出现的时间、地点和影响范围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将风险按大小分为不同的等级,对于风险等级较高的,必须进一步分析评价它可能出现的时间、地点和影响范围,便于及时采取措施。
结束语
建筑行业是我国的产业支柱 ,推动着国家经济不断增长,它的健康发展与否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建筑设计由于具有工期长、技术难度大并复杂以及在设计过程中不可预见的因素多,所以是一项有风险的事业,建筑设计各参与方均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风险,必须加强防范从而保障建筑设计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陆勇.建筑工程设计风险分析及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