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药制造业行业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分析最常见的方法是将公司比率与行业比率平均值进行比较以作出某种判断,因此,对行业财务特征进行研究,不但有利于分析整个行业的发展经营状况,还可以为单个企业的财务分析提供相对准确的标准值,意义重大。本文以有色金属冶炼业与医药制造业为研究对象,结合其行业特点,通过对这两个行业一系列财务比率的计算与比较,归纳总结行业财务特征并分析其与行业特点的内在逻辑关系。
【关键词】
行业财务指标;资本结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
1 行业及行业财务指标的选择
1.1 行业特征分析
有色金属冶炼业与医药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都占有着重要地位,而这两个行业特征有着显著差异,因此,被本文选定为研究对象,以便于比较分析这两个行业不同的财务特征。
1.2 财务指标选择
本文主要从资本结构、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这三个方面来分析行业的财务特征,并分别选择了资产负债率、销售利润率及利息保障倍数(EBIT)三个财务指标作为研究对象。
2 行业财务特征比较分析
2.1 行业资本结构分析
医药制造业与有色金属冶炼业10-12年的行业资产负债率平均值如图表1所示。
图表1
数据来源:WIND资讯
由图表1可以看出:医药制造业资产负债率平均值较低,有色金属冶炼业资产负债率平均值较高。
有色金属冶炼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对固定资产的投资量大、投资周期长,举债需求比较大,故行业资产负债率处在较高的位置;医药制造行业虽然也属资金密集型行业,但一方面该行业资产以无形资产居多,可用抵押贷款资产较少,故行业整体举债能力偏低,另一方面,医药制造业盈利能力较好,行业盈余利润多,故对举债需求相对偏低。
2.2 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医药制造业与有色金属冶炼业10-12年的行业销售利润率平均值如图表2所示。
图表2
数据来源:WIND资讯
由图2不难看出医药制造业利润率波动幅度远小于有色金属冶炼业利润率的波动幅度。
本文认为上述现象是由以下行业特征决定的:(1)行业技术依赖性。医药产品研发对技术要求很高,附加值高,一旦研发完成并成功推广,往往会带来高额的利润;而有色金属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投入门槛低,竞争更充分,因此利润率较低。(2)上游原料供给行业的地位。相对上游金属精矿供给行业,有色金属冶炼业产能相对过剩,故利润向上游行业转移;而医药制造业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2.3 偿债能力分析
医药制造业与有色金属冶炼业10-12年的行业利息保障倍数平均值如图表5所示。
两行业偿债能力的差异也是由其行业特征所决定的:医药制造业盈利能力较好,而负债率较低,故利润对利息的保障倍数较大;有色金属冶炼业盈利能力则较差,而负债率却偏高,故利润对利息的保障倍数较小,但有色金属冶炼业的固定资产折旧值较高,这部分折旧并不形成现金流出,故实际偿债能力并没有利息保障倍数所显示的那么差。
图表3
数据来源:WIND资讯
3 主要观点及结论
不同行业由于其行业特征的不同,往往会具有不同的财务特征。本文结合医药制造业与有色金属冶炼业的行业特点,通过对一系列财务指标的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了这两个行业的财务特征及其财务特征的形成原因。
故本文对行业特征与财务特征的关系做出以下共性结论:(1)行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及市场结构会对行业财务产生影响,使不同行业具备着不同的财务特征;(2)固定资产占比大、盈利能力差的行业一般具有较高负债率,而无形资产占比大、盈利能力强的行业一般具有较低负债率;(3)技术密集型行业,产品附加值高,一般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反之,则否; (4)具有较强势的上游供给行业的行业,利润会向上游行业转移,盈利能力较差,反之,则否。
【参考文献】
[1]郭鹏飞、杨朝军.财务比率的行业差异性研究.《开发研究》
[2]刘华辉.我国钢铁业的杜邦财务分析.《财会通讯》
[3]孙茂龙、徐雪昱、任继勤.我国医药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化工管理》
【作者简介】
1.增长分析: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速度继续回升,比上年同期略有下降
2009年1~11月,医药制造业保持稳定快速的销售增长,与去年前8个月相比,销售收入增速继续提高。与上年同期相比,行业销售收入增速有一定下降。其中,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和中成药制造业销售收入增速提高较快。
去年1~11月,医药制造业累计销售收入完成7963.7亿元,同比增长21.29%,增速比去年前8个月提高3.33 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4.55个百分点。子行业中,生物制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6.93%,增速比去年前8个月提高1.96个百分点;中药饮片加工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5.57%,增速比去年前8个月提高0.78个百分点,中成药制造业销售收入累计同比增长22.89%,比去年前8个月提高4.77个百分点。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收入同比增长20.66%,比前8个月提高1.35个百分点;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销售收入增长缓慢,累计同比增长15.04%,比去年前8个月提高6.53个百分点。
2.效益分析:行业利润增长相对较快,增速大幅度提高
2009年1~11月份,医药行业利润继续呈现相对较快增长,利润增速大幅度上升。其中,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和生物制品业利润增速上升势头非常明显。全行业的亏损企业亏损额出现较大下降,中成药和生物制品业亏损下降幅度明显。
去年1~11月,医药制造业累计实现利润808.17亿元,同比增长25.34%,增速比前8个月提高9.86个百分点。子行业中,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14.18%,比去年前8个月大幅度回升;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3.22%,增速比去年前8个月提高5.6个百分点。中药行业利润增长较快,中药饮片加工业利润同比增长39.38%,增速比去年前8个月提高3.46个百分点;中成药制造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5.44%,比前8个月提高5.96个百分点。生物制品业的利润增长速度比前8个月提高17.51个百分点,达到44.1%。
行业亏损规模同比下降,去年1~11月医药制造业累计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8.76%,减亏形势良好。其中,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的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2.1%,亏损增速比去年前8个月下降39.02个百分点,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亏损同比增长4.32%,比前8个月下降8.65个百分点。中药饮片加工业的亏损同比增长较快,为 27.73%,比去年前8个月有较大上升。中成药制造业和生物制品业亏损分别同比下降20.37%和31.18%,降幅明显扩大,减亏形势良好。
3.成本费用分析:行业成本增长速度相对稳定,成本压力不明显
2009年1~11月,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成本增长速度相对稳定,成本增速与同期销售收入增速基本持平,成本压力不明显。
去年1~11月,医药制造业累计主营业成本增长速度比同期销售收入增速高0.01个百分点,其中中成药制造业的成本增速较快,比同期销售收入增速高2.77个百分点,成本上涨压力明显。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累计主营业务成本增长速度比同期销售收入增速高0.2个百分点。中药饮片加工业成本增速比同期销售收入增速低1.92个百分点, 成本压力不明显。
4.负债及资金分析:行业资产负债率水平下降,应收帐款增长速度有所提高
2009年1~11月,医药制造业全行业资产负债率较低,比上年同期有一定下降,负债规模相对有所下降。资金方面,应收账款增长速度有所提高。
行业负债率下降。去年1~11月医药制造业资产负债率水平为47.46%,比上年同期下降1.71个百分点。子行业中,中药饮片加工业的资产负债率水平下降较多,比上年同期回落了4.73个百分点。
在资金运行状况方面,应收账款增速有所提高。去年1~11月医药制造业累计应收帐款同比增长13.78%,增长速度比去年前8个月提高3.25个百分点。其中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的应收帐款增速下降较为明显,比去年前8个月下降2.2个百分点。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应收帐款增长速度比前8个月提高8.47个百分点。中成药制造业和生物制品业应收帐款增速分别比去年前8个月提高5.63和0.16个百分点。
二、市场供需分析
1.产量分析:化学原料药产量同比小幅度正增长,中药产量增速较快,提高明显
2009年1~11月,全国化学原料药产量累计完成171.9万吨,同比增长1.04%,改变了去年前10个月的同比下滑态势。
中成药产量方面,去年1~11月中成药产量完成157.98万吨,同比增长24.93%,比上年同期提高6个百分点,比去年前10个月提高3.37个百分点。
2.销售及库存分析:行业工业销售产值增速保持回升,产成品增速继续回落
2009年1~11月,医药制造业销售产值增长速度较快,增速比去年前8个月继续保持上升。行业库存方面,产成品的增长速度比前8个月有所回落。
去年1~11月,医药制造业累计销售产值完成7996.87 亿元,同比增长20.22%,增长速度比去年前8个月提高2.66个百分点。子行业中,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和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的工业销售产值增长速度分别比去年前8个月提高4.49和1.1个百分点;中成药制造业和生物制品业的销售产值增速分别比去年前8个月提高2.76和 3.98个百分点。
行业库存增长速度有一定回落。去年1~11月医药制造业累计产成品同比增长4.55%,增长速度比去年前8个月下降2.42个百分点。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和化学药品之际制造业产成品增速,分别比去年前8个月下降12.06和3.52个百分点。中药饮片加工业库存增速比前8个月提高1.45个百分点。中成药制造业产成品增速比去年前8个月提高了8.97个百分点。生物制品业产成品增速比去年前8个月下降2.04个百分点。
3.进出口分析:出货值小幅度增长,增速比前8个月有所提高
2009年1~11月,医药制造业累计出货值同比增长4.81%,增长速度比去年前8个月提高2.69个百分点。子行业中,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出货值实现正增长0.25%,改变了下滑态势;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出货值同比下降9.35%,下降速度比前8个月缩小1.79个百分点。中药饮片加工业出口增速比去年前8个月提高2.01个百分点。
中成药制造业出口增速比去年前8个月下降3.83个百分点。生物制品业出货值同比增长38.83%,增速比去年前8个月提高3.27个百分点。
海关统计,2009年1~11月份维生素C累计出口同比下降10.8%,比去年前10个月扩大4.2个百分点;抗菌素出口同比增长20.4%,比去年前10个月提高8.6个百分点。中成药出口量同比增长0.6%,年内首次实现正增长;医用敷料出口量累计同比下降 21%,比去年前10个月扩大2.3个百分点。
在进口方面,2009年1~11月份,抗菌素进口量累计同比下降4.7%,比去年前10个月缩小11.8个百分点。 抗菌素制剂进口量同比增长23.7%,比前10个月提高1.6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2009年1~11月,医药制造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11.25亿元,同比增长41.3%,投资增速稳定上升,比去年前10个月提高1.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大幅度上升15.3个百分点。
四、企业经营情况
1.不同规模企业经营情况
2009年1~11月,医药制造业内的大型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7.05%,利润同比增长25.63%,经济效益比上年同期下滑。
中型企业的销售收入的增速为16.31%,利润同比增长18.69%,利润增速比上年同期有所提高。小型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8.19%和35.35%,增速都很高。与去年前8个月相比,增速均有提升。
3.不同所有制企业经营情况
关键词:北京市 制造业 产业结构 SSA模型
中图分类号:C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54(2013)04-70-04
北京市“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优化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构建首都现代产业体系的产业发展目标,并明确指出把提升高技术制造业发展水平作为北京的重点工作。本文选取北京市制造业的30个行业,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Analysis,SSA)对相关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分析各行业的优劣势,并提出促进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高制造业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以期对“十二五”时期北京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参考。
一、模型构建
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Analysis,SSA)是由美国经济学家Daniel Creamer(1942)首先提出的,Dunn(1960)、Ashby(1964)等人对其进一步发展。目前,SSA方法在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分析中已得到普遍应用。杨爱荣等(2005)以河南省为例,介绍了SSA方法在城市与区域产业结构分析及主导产业发展方面的应用价值和前景。此后,林涛(2005)用该方法进行了上海市国家级开发区工业结构分析,李岩(2009)用该方法对广东省制造业升级进行了实证分析,李博等(2011)对湖北省行业结构调整与定位进行了分析,谈建生等(2012)对青岛市工业结构进行了研究。
与其他方法相比,SSA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标示产业各区域结构发展状态、比较竞争力的大小,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此外,由于SSA方法不需要对权重赋值,不进行主观评价,因此也能体现出客观性。根据SSA方法原理,产业发展和升级受产业结构因素和竞争力因素两个方面影响。如果一个地区产业的结构与全国经济结构相同,那么产业的发展速度与全国经济增长的差异只能由产业竞争力来解释;如果产业的增长速度与全国经济增长速度相同,那么排除产业竞争力因素,产业发展速度只能由产业结构的差异来解释。应用SSA方法,通过对各个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分量进行比较,可以证明产业结构的差异变动方向。
(一)Shift-Share方法的基本原理
Shift-Share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将需要研究的某个区域所在的更大区域或国家为标准区,将该区域的增长与标准区的增长进行比较。研究区域的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可分为三个因素:区域份额因素、产业结构偏离因素、竞争力偏离因素。其中,竞争力偏离份额是指除产业结构以外的生产率水平、经营管理水平、投资规模等方面的因素。用公式表示为:
区域经济总量=区域份额因素+产业结构偏离因素+竞争力偏离因素
通过该公式可以说明区域经济发展或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势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内拥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可以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二)数学模型
假设区域i和全国在经历了时间[0,t]之后,经济总量和结构均已发生变化。设区域i基期经济总规模为bi0末期经济总规模为bit。在[0,t]时段内,区域i第j个产业在[0,t]时段的增长率rij可以分级为Nij、Pij、Dij三个分量。即:
rij=bijt-bij0/bij0Nij+Pij+Dij
其中,Nij表示区域增长份额,即全国平均增长效应,是指区域标准化的行业如果按该行业全国的平均增长水平增长所产生的变化率。Pij表示产业结构偏离分量,此值越大,说明产业结构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越大。Dij表示竞争力偏离分量,包括产业结构外的诸多因素,如生产率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规模结构等。Dij越大,说明区域i第j个行业竞争力对工业总量增长的作用越大。PDij为总偏离分量,PDij=Pij+Dij,反映区域i第j个行业总的增长优势。
二、北京制造业产业结构比较分析
阮平南、曾丽娜(2009)根据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科学技术和工业记分牌(2003)》以制造业的R&D密集度来划分制造业的方法和口径,结合北京制造业发展和统计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将北京制造业的30个行业划分为高技术制造业、中高技术制造业、中低技术制造业、低技术制造业。该标准将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划分为高技术制造业,将包含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等行业的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划分为中高技术制造业,与国家统计局对高技术制造业的划分标准基本一致。为便于分析,本文采用该分类方法,对北京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数据进行分类(见表1)。
根据SSA模型,以北京市2005~2011年制造业各行业产值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并根据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将各年数据转换为2005年不变价工业产值,计算出2005~2011年全国工业增长速度、北京工业增长速度、区域增长份额、产业结构偏离分量、竞争力偏离分量(见表2,仅列示高技术制造业、中高技术制造业),最后根据产业结构偏离分量、竞争力偏离分量进行分类(见表3)。
(一)总体分析
根据表2、表3可以对北京市制造业近年发展状况进行如下描述:2005~2011年北京制造业产值增长率为75.3%,低于按全国制造业结构得出的理论制造业增长率(Nij=223.6%),说明北京制造业对全国制造业产生向下拉动作用。产业结构偏离分量Pij为-15%,说明北京制造业行业结构是一种不利于制造业总量增长的结构,具有改进的空间;竞争力偏离分量Dij为133.4%,说明北京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有待提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为使经济发展更加符合首都功能定位要求,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第二产业在全市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被第三产业所替代,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由1994年的46.2%下降为2011年的23.1%。制造业在第二产业中占有主体地位,这就导致了北京制造业份额不断下降。制造业是首都经济的重要驱动力,是外贸出口的重要领域,也是解决城乡就业的重要渠道,因此只有通过整合资源、合理规划,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技术产业群,才能创建适合首都经济发展的制造业新格局。
分行业来看,各行业的区域增长份额比例Nij均大于0,表明北京制造业各行业都是增长型产业。其中医药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总偏离分量PDij值较大,具有较为明显的增长优势。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9个行业的Pij值大于0,表明这些行业在北京制造业中所占的比重较为合理,是有利于北京制造业经济增长的结构。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塑料制品业、纺织业等21个行业Pij值均小于0,表明这些行业的结构对北京制造业的增长有不利影响,而这些行业主要集中在中低技术行业和低技术行业。从竞争力偏离分量Dij来看,北京只有医药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Dij大于0,其他行业均小于0,表明只有这两个行业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具有优势,其他行业在全国范围内都不具有明显竞争优势。
(二)高技术、中高技术制造业产业结构效应动态分析
2005~2011年跨越了“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整个“十一五”时期以及“十二五”的第一年,这一段时间是北京加快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分析这一段时期高技术制造业的结构效应曲线,对于把握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表1的分类,对高技术制造业、中高技术制造业的8个行业(由于中高技术制造业中化学纤维制造业2011年产值数据在统计年鉴中未列示,本文对该行业不做分析)在2005~2011年共6个时期的产业结构偏离分量,绘制产业结构分量表(见表4)和结构效应曲线图(见图)。
根据以上图表,对北京高技术、中高技术制造业产业所涉及行业动态结构效应分析如下:
最上面一条曲线为交通运输与设备制造业的结构效应曲线。以汽车产业为主的交通运输与设备制造业是近年北京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的典型代表,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呈现快速增长。2011年交通与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2439.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下同),比2005年的805.6亿元增长近2倍;目前,北京已形成了以现代、奔驰、福田3家整车企业为核心,近100家零部件企业为支撑,集整车生产、研发设计、零部件配套、汽车销售为一体的汽车产业链条。在产业结构方面,各个时期产业结构效应分量Pij>0,结构分量曲线呈向上发散,反映出汽车产业在产业结构上对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表明该产业在全国产业结构升级中处于优势。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这两个行业的结构效应曲线几乎重合。虽然这两个行业增速不同,但结构效应变化相近。前者2011年产值为236.9亿元,比2005年增长52%。后者2011年产值为552.9亿元,比2005年增长141.9%。在产业结构方面,这两个行业各个时期结构分量Pij>0,并逐期稳步上升,结构效应曲线呈倾斜向上,反映出两个行业产业结构具有优势。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是首都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也是北京率先升级的产业。从产业规模上,电子信息业是制造业中除交通运输业之外的第二大产业,2011年产值达到1980.7亿元。在产业结构方面,各个时期产业结构分量Pij>0,反映出电子信息业的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不断增强。
医药制造业2011年产值为442.7亿元,比2005年增长242.9%。在产业结构方面,各个时期结构分量Pij>0,并逐期稳步上升;结构效应曲线呈倾斜向上,反映出医药制造业在产业结构上稳步攀升,已经成为首都工业增长的新动力。结合其他指标来看,医药制造业竞争力偏离分量Dij为5.2%,竞争力略高于全国水平,大大高于绝大多数中高技术制造业,该行业总偏离分量PDij>0,为25%,表明该行业相比其他行业在全国具有更大的增长优势和发展潜力。
通用设备制造业2011年产值为584.5亿元,比2005年增长150.2%;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011年产值为757.6亿元,比2005年增长245.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011年产值为362.8亿元,比2005年增长55.4%。在产业结构方面,三个行业各个时期产业结构偏离分量Pij均
三、结论与建议
“十五”以来,北京制造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面临着新的形势与任务。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将是北京制造业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由做大转向做强的战略转型期。根据SSA方法对北京制造业整体以及高技术、中高技术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行业优势和竞争力状况的分析,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注重统筹协调,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
经过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初步具备向高技术产业强国转变的物质基础,北京工业经济也正逐渐步入从以规模、速度促发展到以调结构、提质量、重升级促发展的动力转换期。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是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转变北京工业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应在实施相关鼓励、扶持政策的同时,改革较为分散、分割的管理方式,特别是强化综合管理部门的协调能力,做到通盘考虑、统筹规划和管理。应该看到,北京工业结构将在一段时期内处于调整阶段,工业经济增速放缓是一个必然趋势,要坚定不移地走“以调促进,以转推升”之路,加大投入,优化环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扶持汽车、医药制造业等具有竞争优势的部门。
(二)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
北京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但多年来,工业实体生产与北京先进的科技成果尚未形成良好对接,科技优势无法有效转化为先进生产力。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各生产要素资源的约束性不断加强,北京工业发展高端引领不足、核心竞争不强、总体运行不稳的问题尤为突出。目前,国内制造业正在努力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跨越,北京制造业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在这一进程中,高技术产业应发挥引领作用,要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调整发展重点,培育潜力行业
投资是宏观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数,也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重要引擎,因此,应注重工业投资项目的选择与储备。“十”后,北京市先后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意见》和北京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同意调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规模和布局的批复》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打造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聚集区以及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的发展规划。北京市应牢牢把握这一战略机遇,积极承接并统筹布局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建设,吸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项目入驻,推动首都制造业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岩,湖北省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实证分析——基于动态偏离份额法,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03。
[2]蒋国瑞,北京现代制造业产业结构和产业链优化研究,中国财经出版社,2007,02。
[3]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2012。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医药制造业;曼奎斯特指数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198(2013)13000102
医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中涉及国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制造业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如产业集中度低、行业资源分散、研发投入不足等成为阻碍医药产业继续做大做强的重要原因。目前以医药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应用曼奎斯特指数法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已有文献介绍,而针对各地区医药制造业的分析却很少。本文采用曼奎斯特指数法分析2001年-2010年我国各地医药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并找寻产生变动的原因。
1 曼奎斯特指数法模型
全要素生产率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罗提出,是衡量单位总投入与总产出的生产率指标,即总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首先,经济增长的源泉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效率的改善;二是技术进步;三是规模效应。全要素生产率有助于分析经济增长源泉,识别经济是投入型增长还是效率型增长从而确定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其次,估算全要素生产率是制定和评价长期可持续增长政策的基础,是政府制定长期可持续增长政策的重要依据。
曼奎斯特指数法是通过数据包络法获得的一种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曼奎斯特指数最初是由瑞典经济学家曼奎斯特在1953年提出。该方法很好地解释生产中若干投入因素的使用情况,适合于经济实体之间或经济实体自身随时间变化的绩效测量和比较。
从t时期到t+1时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曼奎斯特指数法可表示为:
TC为技术进步指数。EC代表技术效率变化,指在给定一组投入要素不变的情况下,一个被评价对象的实际产出与假设同样投入情况下被评价对象获取最大产出的能力。TC表示新的知识、新的技能、发明创造以及新的组织结构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而形成的人们经济活动水平的提高,反映被评价对象对新技术的模仿。EC为不变规模报酬假定下的技术效率变化指数,EC可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PC)和规模效率变化指数(SC),即EC=PC×SC。纯技术效率值即是将规模因素抽离,以便分析在短期内不含规模因素情况下组织的效率情况,反映了管理工作、营销工作、人力资源工作等方面的效率。规模效率是衡量生产是否是最适规模状态。
2 数据来源及处理
选用米内网会员专区企业经济指标数据。选取了自治区之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作为决策管理单元。数据年份为2001年到2010年。使用Deap软件对曼奎斯特指数的计算。
2.1 产出指标
米内网企业经济指标里各省市自治区的医药总产值作为产出价值指标。在具体指数计算之前,先考虑价格因素的影响而进行平减处理。
2.2 资本存量投入
许多文献在研究全要素生产率时都将固定资产净值年均余额和流动资产年均余额作为资本存量的指标。比较这两个指标,本文利用这两者之和作为资本存量的投入。
2.3 劳动投入
劳动力的投入选用历年医药制造业从业人员数作为劳动投入指标。
3 中国医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研究和结果分析
因结果分析较大,且本文会在分析中详细描述,因此只列出表1做为代表。
首先从表1中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医药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贡献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但是规律并不明显。从2002-2004,2005-2006年的数据就可以看出,这些年份的技术进步指数小于1,并且2001-2004,2005-2006年的技术进步指数要小于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这几年的增长主要依靠技术效率变化。2006-2009年的技术进步指数大于1是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主要原因,且技术进步指数进步趋势更加明显。这是与进入“十一五”之后我国对医药领域的科技投入,更多的新技术、新应用在医药制造业中发挥作用分不开的。进入“十一五”之后,我国政府解决药品价格过高的决心更强,制药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压缩,使得制药企业不得不进行生产调整,打乱了原有的组织结构和发展战略,从而降低了医药制造业的技术效率。从中还可以发现,技术进步带来的全要素增长要比技术效率带来的增长更强,而规模效率指数波动情况最小,一直在1附近,说明规模效率变化不大,平均增长只有4%。而纯技术效率指数在统计期限的后期也趋近于平缓波动,平均增长量也在4%。
其次分析各省全要素生产率与其影响变动因素,除山西、湖北和贵州外,各地全要素生产率均大于1,平均增长64%。表明我国医药制造业的整体趋势情况良好。其中辽宁增长情况最明显,达到17.7%;江苏、山东等医药强省也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都在10%以上。其次,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贡献最大,达到6%;并且,全部地区的技术进步指数均大于1。说明中国医药产业通过更多应用新的知识、新的技能、发明创造以及新的组织结构来提升医药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浙江省和宁夏地区,它们的技术进步指数表现最好,增长率分别达8%以上。原因是浙江省一直是我国医药强省,宁夏地区原始基数较低。第三,30个地区的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表现则参差不齐,有14个地区(北京、山西、黑龙江、上海、浙江、福建、湖北、广东等)的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小于1,说明这些地区在纯技术或规模效率方面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第四,根据公式再深入分析技术效率变化的构成,有16个地区(北京、河北、山西、黑龙江、上海、浙江、湖北、福建、广东等)存在技术效率方面的问题;7个地区(福建、海南、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和新疆自治区)的规模效率变化指数小于1,表明这些地区投入的经济要素并没有达到最大生产。我国医药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主要依靠技术进步。
最后按照不同年份分析全要素及其影响因素变动情况。我国医药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波动较大,除2002—2003和2009-2010年外,整体都>1。2003年只有辽宁、湖南和重庆这三个地区TPF>1,其他地区均
4 政策建议
第一,进一步加大新技术在医药制造业领域的应用。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在2006年之后的作用日渐凸显,且在日后成为我国医药制造业效率的提升的源泉。医药制造业是公认的高技术行业之一,而我国的医药因资金投入资金不足,而发展迟缓。很多医药制造业的起步是通过高污染、高能耗的原材料生产获得的。但这种方式已经不能继续支撑医药制造业的继续发展,需要通过增加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来延续这种趋势。增加投入是要靠政府引导和企业自身两方面来进行的。政府主导主要体现在健全医药工业的法规要求,比如为专利新药完善保护立法;也可以通过奖励等激励政策来鼓励企业创新。企业自身则需要扩大新产品、新技术等方面的投资,扩大与高校之间的信息沟通,紧跟国际医药发展进程。在多方引导下,我国医药制造业才能够继续发展。
第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虽然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会导致短时期内医药产业技术效率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是这是整个行业良性增长的必经阶段。我国医药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一般都>1,但是增长幅度并不大。目前我国医药制造业产业组织的基本特点就是行业总体规模不大,而企业数量过多。企业之间低水平重复建设与无序竞争的状况时有发生。必须坚持走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经过企业兼并重组,实现产业资源的聚集,淘汰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小企业。近年来各地纷纷建立自己的医药产业基地,将污染大、产率低的企业淘汰。比如比较出名的江苏泰州医药城、上海浦东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顺应时展,注重长远利益才是医药制造业平稳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黄佐钘.上海高技术产业各行业效率变化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3):4555.
关键词:长三角地区;优势产业;关联性
一、优势产业评价指标体系
(一)优势产业定义
优势产业是在当前的经济总量中占有一定的份额、运行状态良好、资源配置基本合理、资本营运效率较高、在一定空间区域和时间范围内有较高投入产出比率的产业。优势产业与主导产业不同,在产业生命周期曲线中,优势产业一般处于成长的成熟期这一区间。优势产业强调资源的天然禀赋、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经济的运行状态。只有当它们得到了比较好的结合,才有可能形成优势产业。
本文所评选的优势产业有这样几个特点,该产业资本营运效率高,人力资源优势明显,对长三角经济区域整体贡献大,并体现出一定的成长性。
(二)优势产业评价指标
1.优势产业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优势产业的定义与特点,本文建立了优势产业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2.综合评价模型
c=100×ni=1ωiXi
其中,ωi为第i个指标的权数,Xi 为该行业第i个指标经过消除量纲后的指标值。
3.对评价指标的说明
(1)资本产出率
资本产出率=该产业当年的生产总值/当年该产业的资产总额
资本产出率是单位资本产出能力的体现,产业资本产出率的高低体现了该产业对资本配置的好坏、资本运作效率的高低。同时,资本的产出率也反映了该产业在生产活动中对资本的需求程度,是评价优势产业的重要指标。
(2)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该产业工业增加值/该产业当年的平均从业人数
劳动生产率说明了该产业内单位劳动力生产能力的高低,同时也表示了该产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状况。
(3)产业贡献率
产业贡献率=该产业当年总产值增加量/该地区总产值增加量×100%
产业贡献率体现了某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有助于评价该产业在该区域经济中的作用,以及对整个区域经济的作用大小。同时,该指标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所述产业与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4)企业产出增长率
企业产出增长率=该产业总产值增加量/该产业内企业个数增加量×100%
本文考察的优势产业主要是位于产业成长周期中的相对处于成熟阶段的产业,但同时也需要考虑该产业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潜力之所在,因此,该指标也是衡量优势产业的组成之一。
4.对权重的说明
首先,本文主要考察优势产业对整个长三角地区整体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因此,相关的指标——产业贡献率被赋予最高的权数。其次,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运行来看,资本相对劳动力而言,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更加重要的作用,这是本文对两者赋予不同权数的原因。最后,企业产出增长率被赋予最小的权数,因为本文将优势产业主要定义为在成熟期阶段的产业。
二、长三角地区优势产业的界定
(一)样本说明
长三角地区共有16个城市,分别为上海、南京、杭州、宁波、镇江、扬州、泰州、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绍兴、嘉兴、湖州、舟山、台州。根据重要性原则以及各地可查证的统计资料,本文选取了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杭州、宁波、绍兴、嘉兴、舟山共12个城市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该12个城市2004年城市GDP总和占整个长三角地区GDP的87.08%,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选取数据方面,主要以2004年的数据作为当期,2003年的数据作为基期,仅嘉兴市以2003年数据作为当期,2002年数据作为基期。工业生产总值等方面,均以现行价计算。
(二)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中,针对4个指标对各行业计算出资本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产业贡献率以及企业产出增长率后,对上述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按权重加总即为综合得分。各产业得分以及位次排定如表2所示。
通过定量分析,我们选取其中的前八位产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纺织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通用设备制造业)作为评选出的优势产业。
(三)长三角地区十大优势产业排序
作为对定量分析的补充,从产业的重要性和关联性角度出发进行定性分析,化学纤维制造业以及医药制造业被选为另两个优势产业。
01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3.2417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1.8502塑料制品业8.1418橡胶制品业1.8303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6.9619医药制造业1.830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6.12
20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1.820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5.8321造纸及纸制品业1.8006纺织业3.932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7107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3.8723饮料制造业1.7008通用设备制造业3.7324家具制造业1.6809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7325食品制造业1.5810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6326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1.411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3727燃气生产和供应业1.4012化学纤维制造业3.2928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1.3413农副食品加工业3.1329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1.3214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0030金属制品业1.3015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2.5231水的生产和供应业0.9716专用设备制造业1.96 注:根据上海工业年鉴、江苏统计年鉴、浙江统计年鉴2000-2005年的数据计算(下表同)。
对于医药制造业来说,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中,上海、南京、无锡、扬州、泰州、杭州、宁波、湖州、绍兴以及台州共10个城市都将其评价为该城市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或特色产业。同时,与医药方面相表3长三角地区十大优势产业时,与医药方面相关
位次产业大类01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02塑料制品业03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0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0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6纺织业07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08通用设备制造业09医药制造业10化学纤维制造业关
的还有部分精细化工行业、医药器械制造行业,医药行业实际整体评价会超过本模型的定量综合评价,因此通过定性调整将其归为第九位的优势企业。
对于化学纤维制造业,在定量模型中排位12。由于化纤行业与排名前列的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等有较大的相关性,同时,该产业还是南通、扬州、杭州、嘉兴等市的支柱产业或优势产业,因此通过定性调整将其归为第十位的优势产业。
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评出长三角地区十大优势产业,如表3所示。
三、长三角地区优势产业的比较
长三角地区的十大优势产业在单位资本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产业贡献率和企业产出增长率这四个指标上2004年的指标值如表4所示,将其分别与相应的平均水平相比较,即可得出十大优势产业的比较优势。
1.资本产出率
产业资本产出率的高低体现了该产业对资本配置的好坏、资本运作效率的高低,同时也反映了该产业在生产活动中对资本的需求程度。2004年长三角地区资本产出率的平均值约为120%,在十大优势产业中塑料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这五大优势产业均体现了较高的资本运作效率;而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这五大优势产业在资本产出能力上表现得较弱。
2.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说明了该产业内单位劳动力生产能力的高低,同时也表示了该产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状况。统计数据表明:2004年长三角地区劳动生产率的平均值约为12500美元/人,2002年世界劳动生产率的平均水平约为18600美元/人,发达国家均在30000美元/人以上。与表4中长三角地区的十大优势产业的数据比较可以得知:长三角地区的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塑料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超出世界平均水平;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达到长三角地区的平均水平;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这三个产业未达到长三角地区的平均水平,具有提高的潜力。
3.产业贡献率
产业贡献率体现了某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有助于评价该产业在该区域经济中的作用,以及对整个区域经济的作用大小;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所述产业与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情况,有重要意义。2004年长三角地区的31大产业贡献率平均水平约为6%,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对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最大,其产业贡献率为45.06%;其次为塑料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纺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这五大优势产业的产业贡献率在14%左右;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这四大优势产业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小,低于平均水平。
4.企业产出增长率
企业产出增长率有助于分析长三角地区优势产业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潜力之所在。2004年长三角地区的单位企业产出增长率平均水平约为176%,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塑料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这六大优势产业具有较高的水平;而纺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的单位企业产出增长率均低于长三角地区的平均水平,表明这四大优势产业是长三角地区产业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具有发展的潜力。
综合以上对长三角地区十大优势产业指标值的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塑料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这四大优势产业有一定的比较优势;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各项指标在长三角地区十大优势产业中属于中等水平;而纺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这四大优势产业的各项指标水平偏低,具有发展的潜力。
四、长三角地区优势产业联性分析
(一)产业关联性分析方法
本文对产业的关联性分析主要是针对各产业内部的关联性分析,即该产业在长三角地区的整体发展与该产业在各个城市的发展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研究的对象是前文通过优势产业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型甄选出的十大优势产业,城市样本共12个,包括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杭州、宁波、绍兴、嘉兴、舟山。研究数据均来自2003年、2002年当地统计局公布的相关产业数据。
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研究,本文采用了一种较为简单、直接和清晰的方法——通过各城市各产业2003年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与该产业在长三角地区的生产总值增长率之间的比较,按各城市GDP占长三角区域GDP的比重作为权数,进行分析。
即ρ=ni=1 αiXiXi=ai-μμ
其中,ρ表示该行业内部的整体关联性,αi表示各城市根据其GDP在整个长三角地区所占比例相应得出的权数,Xi代表了各产业与该产业整体发展之间的关联性,ai表示各产业当年的生产总值的增长率,μ表示该行业在长三角地区当年生产总值的增长率。
所求得关联性值等于零时,说明该产业整体的发展与增长速度和该产业在各城市的发展速度保持一致。所求得关联性值为正时,绝对值越大,说明各城市的发展速度对产业整体的发展作用越小;所求得关联性值为负时,绝对值越大,表示各城市的发展速度对产业整体的发展作用越明显,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优势产业内部关联性分析
通过上述的关联性分析方法,对评选的长三角地区十大优势产业进行内部关联性分析,所得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长三角地区十大优势产业内部关联性
行业关联度绝对值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1260 0.1260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0.0719 0.0719 通用设备制造业0.0690 0.0690 化学纤维制造业0.0338 0.0338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0.0121 0.0121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0.0518 0.0518 医药制造业-0.0980 0.0980 纺织业-0.1279 0.1279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0.1305 0.1305 塑料制品业-0.1316 0.1316
分析表明,塑料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医药制造业以及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这五大优势产业的产业内部关联性较高。产业整体发展速度大于各城市该产业的发展速度,这种情况表明这五大优势产业在长三角地区已经实现了一定的规模经济,加快各城市发展有利于大大提升该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表现。其余五大优势产业的内部关联性不高,产业在区域整体的表现要低于在各城市之间的表现。同时,这也说明了这五个关联性相对较低的产业依然存在着发展潜力,如能调整产业在各城市之间的布局,将能提高该产业在长三角地区整体的运作效率。
五、结论
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评出长三角地区十大优势产业,并在相应指标上进行比较分析,在对长三角地区各优势产业在各个城市的发展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研究之后,就长三角地区优势产业的发展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重点发展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纺织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这十大优势产业。
第二,十大优势产业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塑料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这四大优势产业因发展比较成熟,已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故应积极利用并进一步稳固其优势,从而推动长三角地区的产业一体化进程,提高长三角区域的综合经济实力。而医药制造业,纺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这四大优势产业目前的各项指标水平偏低,表明它们具有发展的潜力,应将其作为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调整对象。
第三,医药制造业,纺织业,塑料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这五大优势产业的产业内部关联性较高,在长三角地区已经实现了一定的规模经济,加快各城市发展有利于大大提升该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表现。
第四,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这五大优势产业的内部关联性不高,产业在区域整体的表现低于在各城市之间的表现,依然存在着发展潜力。因此,应调整这五大优势产业在各城市之间的布局,从而提高这些产业在长三角地区整体经济中的协作效应。
参考文献:
江苏省统计局. 2000-2005. 江苏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