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药行业定义

医药行业定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药行业定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药行业定义

医药行业定义范文第1篇

曾被中国企业备受推崇的蒙牛就是企业文化因知行不合一而导致滑落的一个典型案例。而一度被誉为中国企业家教父之一的牛根生也因没有践行企业文化中的商业伦理而备受人们非议。 “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蒙牛”被成功打造成一个中国驰名商标。“百年蒙牛,强乳兴农”、“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这些蒙牛所谓的企业文化曾在中国被广泛报道。牛根生与他创造的蒙牛品牌,从草原走向了大江南北,而牛根生本人也被成功打造成一个民族企业家的形象。 更多有关爱维龙媒董事长段俊平先生中国化管理相关观点可以参见《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走中国化道路》

2006年8月8日,中国改革开放25年以来最隆重的品牌评选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隆重揭晓。蒙牛、海尔、联想等企业获得“中国25大典范品牌企业”大奖,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与张瑞敏、柳传志等人获得“中国25大功勋品牌人物”大奖。然而三鹿毒奶粉事件爆光后,在随之公布的经检测确认生产毒奶粉的厂商名单中,几乎所有国内处于前列的大企、名企如伊利、蒙牛、圣元等都榜上有名。受此影响,蒙牛的股价严重缩水,市值从300多亿元缩减到了120多亿元。三鹿三聚氰胺事件的有关犯罪人员刚刚被判决,三鹿企业还未被宣布破产,蒙牛特仑苏OMP事件又爆发了。

“特仑苏”一词源自蒙语,是“金牌牛奶”之意。和普通牛奶相比,特仑苏的定位是高端市场,它的最大卖点是添加了OMP,包装上印有“中国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委托国家有关权威专业机构对特仑苏所含蛋白的实际效果进行了动物和人体的临床实验”,实验证明“OMP在增加骨骼密度,防止骨量丢失方面具有作用”。然而特仑苏在吸引了很多消费者的同时,门前是非也一直不少。有些专家质疑蒙牛生产的这种价格为普通牛奶2倍多的高端牛奶制品之所以卖得这么贵,是因为炒作概念,而且有很大的健康风险。随后专家调查OMP的来源、生产工艺、添加量、检验报告以及国际同类产品政府许可和国外使用情况,认为消费者饮用目前市场上该产品没有健康危害。但OMP不是我国现行国家卫生标准允许使用的食品原料,蒙牛公司进口并使用OMP没有事先申请批准,违反了《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

随后蒙牛公司已经按照有关执法部门的意见停止在产品中添加OMP,并表示将按照法律规定提出申请。有关执法监管部门将进一步对该企业的违法行为作出处理。

在6个政府机构联合的结论中,还有一个意见意味深长,即指出蒙牛“擅自夸大宣传产品功能”。“特仑苏”是蒙牛的高端产品,而“夸大宣传产品功能”的结果则是“特仑苏”的价格比之普通牛奶要贵出许多。政府部门的这个定性,换个说法,可以理解为,“特仑苏”的实际价值与其宣传的价值脱节了。这么一个通过上海一家进出口公司进口的、由一家新西兰公司生产的、已经有20多年销售历史的添加物,被炒作成一个“增加骨骼密度,防止骨量丢失”的“自主研发创新”的成就,实在让人“不知其可”。

医药行业定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乙型肝炎; 慢性; 拉米夫定;耐药;阿德福韦酯: 叶下珠

我国为乙肝高流行区,,每年约有35万人死于与乙肝相关的疾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至1998年拉米夫定在中国上市以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乙型肝炎患者的发病率,延缓肝纤维化的进展,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 其耐药率逐渐增加,部分患者因此病情加重。 为此, 我院于2006年9开始应用阿德福韦酯联合叶下珠胶囊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68例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 入选标准:①符合2000年《病毒肝炎防治方案》中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1]。②HBsAg(+)、HBeAg(+)、HBV DNA>105拷贝/ml。③治疗前ALT >正常值2倍。④应用拉米夫定治疗1年以上无明显疗效(HB-VDNA下降

1.2根据1∶1的比例随机分为阿德福韦酯组和联合治疗组

其中阿德福韦酯组34例, 男21例, 女13例, 年龄(29.8±12.6) 岁。联合治疗组34例, 男19例, 女15例, 年龄(33.2±10.6) 岁。两组间人口学特征及临床特征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无显著性(P>0.05) ,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

阿德福韦酯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 每日1次, 共48周。联合治疗组在阿德福韦酯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叶下珠胶囊1g/次,3次/d, 连用48周。

1.4观察项目

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周、48周时肝功、肾功、HBV DNA、乙肝5项指标。

1.5统计学方法

两组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2结果

3讨论

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抗病毒是关键。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了明显疗效, 通过抑制HBV复制, 使血清ALT恢复正常, 改善肝脏炎症活动, 延缓纤维化的进展[2,4]。但长期应用后易出现病毒变异和临床抗药性, 治疗1年后发生临床耐药的比率可达23%或更高, 且某些拉米夫定耐药者可发生重型肝炎和肝病进展[5,6]。

阿德福韦酯是新一代核苷类似物, 是活性成份阿德福韦的前体药物, 口服后在体内迅速转化为阿德福韦, 体内外试验显示, 阿德福韦可有效抑制HBV复制, 不仅对野生株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对YMDD变异株也有明显抑制作用[7,8]但大剂量用药具有一定的肾毒性,其疗效受到一定限制,HBVDNA下降速度、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仍不理想。叶下珠已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其味苦、性凉,具有平肝明目、收敛利水和解毒消积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叶下珠具有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及抗肿瘤、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能明显降低四氯化碳引起的小鼠转氨酶升高,抑制肝脏氧自由基的产生,而对人体无毒,对肝细胞损伤具有明显修复作用[9]。

阿德福韦酯10 mg/d对拉米夫定耐药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24周时, 病毒应答率为53%, 生化应答率为53%,HBeAg阴转率为15%, HBe转换率为6%, 表明阿德福韦酯对拉米夫定耐药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有显著疗效。而48周时,病毒应答率为59%, 生化应答率为68%, HBeAg阴转率为26%,HBeAg转换率为12%, 表明阿德福韦酯对拉米夫定耐药HBeAg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随时间延长而疗效提高。在阿德福韦酯联合叶下珠治疗组中, 24周时, 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应答率为68%, 生化应答率为74%, HBeAg阴转率为38%, HBe转换率为21%, 均较单用阿德福韦酯为高, 特别是HBeAg阴转及HBe转换差别较大, 但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意义, 可能与例数较少有关。而48周其病毒应答率为85%, 生化应答率为91%, HBeAg阴转率56%, HBe转换率为38%, 与单用阿德福韦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0, 8: 324.

[2] Lai CL, Chien RN, Ieung NWY, et al.A one- year trial of lamivudine

for chronic hepatitis B[J]. N Engi J Med, 1998, 339:61.

[3] Dienstag JL, Schhiff ER, Wright TL, et al. Lamivudine as ini- tial

treatment for chronic hepatits B in the United States[J].N Engl J

Med, 1999, 341:1259.

[4] Schalm SW, Heathcote J, Cianciara J, et al. Lamivudine and alphain-

terfero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J]. Infection:a

randomized trial, 2000, 46:562.

[5] Fung SK, LoK AS.Management of hepatitis B patints with antiviralesistance[J].Antivir Tber, 2004, 9:1013.

[6] Kim JW, Lee HS, Woo GH, et al.Fatal submassive hepatic nectosis

asso- ciated with tyrorosine- mcthionine- aspanate- aspanate- aspanate-

motif muta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Iong- tcrm Iamivudine therapy[J].

Clin Infect Dis, 2001, 33:403.

[7] Balker.Adefovir dipivoxil:focus on its usc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J].Rev Gastroenterol Disord, 2005, 5:89.

[8] Hadziyannis SJ, PapatheodonidisGV.Adefovir dipivoxil in the trcat-

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J]. Expert Rev Anti infect

医药行业定义范文第3篇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时间较短,国内学术界对资本结构的认识和研究也相对迟缓。目前,大多数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学者普遍认为:我国上市公司严重依赖于外部筹资,内部筹资所占比重平均最多不超过9%,且外部筹资中又以权益筹资为主(主要是股票筹资),权益筹资比重一般高达51%以上。关于资本结构的定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资金来源中所特有的负债资本与权益资本之间的比例,狭义的资本结构则是指企业各种长期资本的比例。国外学者主要倾向于狭义的定义,这是因为:与负债比率、杠杆比率相比,资本结构通常严格地与公司经营所需的永久性或长期资本有关,所以,国外一般采用长期负债率这一指标来研究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国内学者的研究则采用广义的定义,所用的衡量指标是资产负债率,主要研究资本结构的特点以及资本结构、财务风险、企业价值的关系等。

(一)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定量分析。

本文选取我国医药行业中最具代表性的5家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包括北京同仁堂、哈药集团、国药股份、东阿阿胶和南京医药,并分别从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结构比和债务结构这两个角度分析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前者采用资本负债率来衡量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结构比,后者采用银行借款债务率来衡量债务结构。

1.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结构比分析。

资本负债率是反映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结构比的重要指标,该指标值的高低能说明企业的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例是否合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资本负债率为1时的资本结构是最合理的,比较成熟的企业资本负债率可达到1.5,但是不同行业对资本负债率的要求也不同。从表1可以看出,2010-2012年5家上市公司中,资本负债率低于1的有3家,分别是北京同仁堂、哈药股份和东阿阿胶,资本负债率高于1的有2家,分别是国药股份和南京医药。其中,资本负债率最低的是东阿阿胶,资本负债率最高的是南京医药。由此可见,很多医药行业的上市公司仍然以稳健型的资本结构为主,认为权益融资具有永久性,无固定到期日,也无偿还的上下限,还可以减少利息的支出,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债务资本利息确定,到期还本付息,给企业带来财务负担和经营风险。因此,在筹集资金时,大多数上市公司视权益融资为首要选择,对于负债过于谨慎,表现为上市后极力扩大股票发行额度,而且分配方案也多以配股为主,很少支付现金股利。

2.债务结构分析。

企业债务包括银行借款债务、企业债券、融资租赁、商业信用等。一般情况下,企业取得银行借款的限制条件较多,比如规定企业的资金用途,要求到期偿还本金支付利息,企业若不能及时偿还,便会陷入财务危机。2010-2012年5家上市公司的债务结构中,北京同仁堂和南京医药的银行借款债务所占比重较大。其中,南京医药的银行借款债务率最高,三年来均超过30%;变化比较明显的有北京同仁堂和国药股份,北京同仁堂的银行借款债务率呈现下降趋势,这主要是由于该公司近年来考虑采用企业债券筹资所致,而国药股份在2010年和2011年均未涉及银行借款业务,直至2012年开始采用银行借款方式筹资。

(二)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呈现的资本结构特征。

综上所述,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表现为以下特征:一是资本负债率较低,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除南京医药外的4家上市公司的平均资本负债率为0.75左右;二是负债结构不合理,很多企业的流动负债所占比重较高;三是长期融资中更倾向于股权融资。我国的资本市场尚处于成长阶段,市场秩序和金融监管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不合理的资本结构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的财务风险,这对企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笔者认为,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相对落后,企业债券发行的审核方式还停留在行政审批制,企业债券利率与银行利率挂钩,企业债券无法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利率,这大大降低了企业债券市场的筹资效率。而股票市场的投机者较多,使上市公司的管理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

二、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财务风险的影响分析

衡量资本结构对财务风险的影响程度可以通过计算财务杠杆系数来分析,财务杠杆系数(DFL)是用来反映企业税后利润的变动率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具体计算公式为:DFL=税后利润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年利息)由上述公式所计算的财务杠杆系数较大时,说明企业的财务杠杆效应和财务风险越高;当财务杠杆系数较小时,说明企业的财务杠杆效应和财务风险越低。下面以5家上市公司2010年和2012年的平均资本负债率为例分析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财务风险的影响。假设某公司的销售收入为135000万元,固定成本21600万元,变动成本102000万元,息税前利润11400万元,非流动资产135700万元,债务年利率8%,公司所得税税率25%。1.2010年平均资本负债率为1.7时,资产负债率约为63%。DFL=11400/(11400-135700×63%×8%)=2.5当息税前利润增长1倍时,普通股每股税后利润将增长2.5倍,这就表现为财务杠杆效应,当息税前利润下降1倍时,普通股每股税后利润将下降2.5倍,这就表现为财务风险。2.2012年平均资本负债率为1.8时,资产负债率约为64%(其他因素不变)。DFL=11400/(11400-135700×64%×8%)=2.56当息税前利润增长1倍时,普通股每股税后利润将增长2.56倍;反之,则降低2.56倍。由此可见,资本结构的变化将引起财务杠杆效应的变化,随之产生一定的财务风险。从上述计算过程可以看出: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资本负债率变动0.1个单位时,财务杠杆系数就会变动0.06个单位,也就是说产生财务风险的概率变大了,因此企业应该通过优化资本结构,以更好地规避即将产生的财务风险。

三、优化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控制财务风险的对策建议

(一)对公司的资本结构实施战略化管理。

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应对资本结构实施战略管理,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为提高企业竞争力,保证有充足的资金投入,需要对企业资本构成的发展方向进行全局性、长期性和创造性的谋划。对资本结构的战略化管理可以帮助公司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支持公司的良性运行及稳定发展。

(二)对资本结构进行合理设计以实现成本与收益的平衡。

政府可以通过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鼓励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进行债权融资。一方面可以健全公司债券的发展,为投资者提供一种较好的投资方式;另一方面使公司的资本结构趋于合理,有利于投资者的长远利益和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另外,上市公司应结合自身情况充分考虑负债的利息抵税效应和财务杠杆效应,合理安排债务结构和融资次序,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

(三)对财务人员加强意识教育,树立风险管理观念。

上市公司需要对企业的所有财务人员进行风险防范意识的教育,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观念。为了有效防范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企业必须从长远利益着眼,建立和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防御机制。

四、结语

医药行业定义范文第4篇

[摘 要]如今,我国医疗机构改革不断深化,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信息化建O,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决定医药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通过高科技手段提高医药行业管理水平,是各企业当前的一大任务。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医药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其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医药行业;人力资源;信息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0.050

[中图分类号]F272.92;F42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0-00-02

如今的时代是一个高度重视管理的新经济时代,科学的管理手段不仅可促进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同时科技与管理的共同发展,更加可以促进新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我国医疗机构改革不断深化,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人才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决定医药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因其独有的隐蔽性、价值性、难以复制性和路径依赖性等特征,成为各医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研究在医药行业中,不仅是一个具有研究价值的研究范本,还对我国医药行业竞争力的构建具有不可小觑的价值。

1 当前医药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1.1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人员构成

相关资料显示,在医药行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中,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在整个从业人员中占60%,参加过相关培训的人员占将近20%。但有一个普遍情况是,大部分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都是从基层提拔上来的,他们在工作中往往依靠的是自身累积的工作经验,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缺乏专业的理论基础和经验。

1.2 招聘方式

(1)校园招聘。校园招聘成本低,且可以直接、大量、便捷的招到所需人才,所以校园招聘是各医药企业员工招聘的主要方式。

(2)网络招聘。网络招聘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其可以面向社会广泛进行招聘,且可以定向、定时进行招聘,不受招聘专业的限制。

(3)招聘会。招聘会是比较传统的招聘方式,其优点是可以与面试者面对面交流,从而快速对面试者作出评估并了解其信息。

(4)中介机构招聘。通过中介机构招聘的员工基本上都已经过筛选,其招聘成功率较高,上岗的效果较其他方式也显著。

(5)媒体广告招聘。媒体广告招聘是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传媒工具上进行相关信息的,其优点是覆盖率较广,短时间内可以获得相关信息,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还可以提高企业知名度,在招聘员工的同时又可为企业做宣传。

1.3 员工培训

医药行业在培训方面有三个特点。一是岗前培训,时间为10~30天,大多是企业历史、目标、宗旨以及所在岗位职责任务等的介绍。二多为自我培训,大多都是由本岗位的领导者或者本企业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三是对员工缺乏长远的培训计划,不利于员工的长期发展。

1.4 业绩考核与评估

相关资料显示,有60%左右的医药企业会对员工进行定期的业绩考核,考核的办法主要有民主测验、观察法以及标准参照法,还有一些企业采取考试法、要素评定法、情景模拟法等。可以肯定的是,医药企业在对员工的评估考核方面较以往跨出了一大步,不仅对生产等岗位进行了量化考核,而且对科研、管理等岗位的量化考核方法也进行了探讨。但不得不提的是,医药企业内工作岗位的评价系统多以经验性为主,考核标准缺乏科学性。

1.5 薪资管理

我国医药行业的员工薪资结构较为简单,与其他行业相比,底薪高、福利低,相关薪酬奖励制度少。在这其中,人力资源部门员工收入往往达不到企业50%的分位,人力资源部门的收入水平也有待提高。另外,医药行业对销售部门较为重视。企业销售部门员工的收入也会随着其等级的提高而提高。同时,国内医药企业的薪资水平同外国制药企业相比,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2 普遍存在于医药行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

2.1 对员工培训不够重视

大部分医药企业在人事管理方面会忽视员工的培训。首先,培训投资大幅度减少,近几年参加培训的人数占从业人员的比例正逐渐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其次,对管理人员重使用,轻培养。

2.2 管理缺乏制度化

管理缺乏制度化是当前我国医药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很多医药企业的岗位都不是按实际需求设置的,也不能做到按实际能力进行人员安排,有些部门领导也不完全按章办事,对违规违章的现象没有制定出一套合理的一对一惩戒制度,即使有也极其模糊。

2.3 人力资源的构成不合理,缺乏高层次研究人员

国有医药企业普遍缺乏科技人员,大多数本科生毕业后都选择销售一类的工作,选择读研深造的也并非全是为了从事科研工作,而科研人员中从事新药研究工作的人员少之又少。

3 针对医药企业存在问题的建议

3.1 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

医药企业应建立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严格做到用制度管人,不能以人情关系选人任职,要重视员工的能力,选贤任能,各项工作都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3.2 加强员工培训

各医药企业要加强员工的培训,不仅要对员工进行能力训练,还要加强员工的人格培养,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要提高员工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员工工作能力及效率的提高。

3.3 抓紧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不仅仅在于前期的培训,更重要的是长期培养。各企业要统筹兼顾,前期培训时做好岗位适应培训,强化员工的素质。后期可以安排定期培训、成果交流、外出学习等,根据员工的能力、兴趣制定相应的政策,努力打造一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工作环境。

4 医药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当今时代,信息化愈加重要,而人力资源管理中,信息化建设更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4.1 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可以缩短各级员工的反馈时间,开辟更加丰富的沟通渠道,员工可以通过信息化和各部门沟通交流,有利于整合资源,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人事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所以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构建势在必行。

4.2 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模式的途径

4.2.1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医药企业各部门首先要协调运作,部门彼此之间的信息要做到及时传达、及时核对,减少因各部门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损失,其次要建立一套内部控制系统,对企业各项支出、资金等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同时,要完善加强预算制度,避免出现预算可有可无的情况。

4.2.2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全面性构建

尽管医药行业有其特殊的管理运营模式,但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其应结合国内外各企业的运营模式,取长补短,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各医药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构建一套全面覆盖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以平台标准化的管理流程,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改善当前医药行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同时,通过这一信息化平台,能实现医药行业流程、咨询实施一体化、财务运作一体化、管理流程运作一体化。此外,结合医药机构的实际情况,运用企业管理模式,还能构建统一的信息集成管理平台,并以此形成准确、高效的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性的构建对医药企业的发展具有以下的好处。

(1)更好地管理组织机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自动生成组织机构图,更简便、快捷地帮助医药企业进行组织管理。

(2)更好地进行绩效管理。绩效管理与激励体系相结合可以更高效地督促各部门及员工进行自我提升,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在医药行业总体战略的指导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可构建出一套基于平衡计分卡为主导的多维度绩效考核体系,在绩效管理、奖金管理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3)员工人事信息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员工的人事信息有维护功能,在国家人事档案信息标准的基础上,可自行对员工资料进行修改及补充,可对其他人事管理机构提供员工任职全过程的人事事务处理。在员工进行入职、调动、辞职、辞退、档案维护等业务处理时,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y可对大批量职员进行集中、快速的处理,保证企业人事管理的有序运行。

(4)符合我国国情的不在职、离职、离退休职员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员工离职、离退休、不在职等情况,具有数据维护、信息分类查询管理等功能,这不仅可以对离职面谈记录进行管理,还对离职人员的生日、信息维护、重新入职黑名单定义等均有预警,高效、便捷地帮助医药企业分类处理和记录不在职、离职、离退休人员的各种事务。

5 结 语

人力资源是医药企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它是积累和创造物质资本,促进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所以,相关人员要尽快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只有采用“适合国情,突出特色”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医药企业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主要参考文献

[1]孙明海.医药企业创业导向、组织学习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1.

医药行业定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医药产业 集群优势 风险投资

中图分类号:F1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08)11-0499-03

目前全球医药产业蓬勃发展,医药高新技术领域竞争日趋白热化。高新技术领域的竞争,首要的是创新和领先,研发是创新的基础,增强自主创新研发新药能力是医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综观世界制药企业,实力雄厚的跨国企业每年的R & D费用节节升高,R & D投入至少要占上年销售利润总额的10%~15%才能保证持续创新原动力。对于规模相对较小的我国医药企业而言,资金缺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导致创新能力薄弱的重要原因,我国绝大多数制药企业用于研发的费用仅占销售收入的1%左右,国外领先制药行业巨头的研发投入让国内制药商难以望其项背。由于各方面原因,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医药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瓶颈”,很多医药企业陷入了“创新能力低-资金少-创新能力更低”的恶性循环,威胁到很多企业的生存。这就要求这些企业一方面要增强研发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融资,打破资金短缺这一“瓶颈”。

1 医药行业中的风险投资现状

1.1 传统资本已不能满足资金需求

根据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讲,风险投资是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过程。风险投资家的兴趣在于处在开拓阶段的企业的潜力,继而注入风险资金推动其成长为成熟的企业。

目前我国医药研发除了自筹外,主要融资渠道是传统资本。传统资本主要包括部门和地方政府资金、银行贷款和股票市场。就目前现状来看,政府部门资金毕竟有限,主要流向是基础研究和重点建设项目,而医药行业的高风险性和行业中众多企业的不良运行状况,使得从十分注重资金安全性的银行取得可观贷款难度日益加大,而作为较理想融资渠道的股票市场门槛较高,虽然二板市场的产生是对中小企业的巨大鼓舞,但是目前大多数医药企业尤其是生物医药企业在规模等方面的要求远未达到上市要求。

1.2 风险资本在医药行业具有广阔的远景

风险投资对于医药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医药企业来说,在其成长阶段的资金支持,不仅能让一个好的项目从实验室走出来变成商品,也使得许多有潜力的公司得以度过难关继续生存和发展。风险资金的引入除了带来资金外,还能够参与到企业的运营中去。风险投资者不仅要对风险企业的日常经营进行监督管理,还要参与风险企业的经营战略、组织结构调整等高层次重大问题的决策。同时监督企业研发过程,提高科研动力,以更好地弥补企业在企业管理和资本经营等方面的经验不足。培育和引导企业快速成长;协助企业开拓市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以及在企业获得成长后的上市支持[1]。风险资本在医药行业具有广阔的远景。1999年7月,全国风险投资公司不到100家,投资能力不足40亿元,而仅仅两年之后,风险投资公司就激增至近250家,资本规模达到了400多亿元,且近几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可以预测:随着风险资本的日益壮大,我国较完善的风险资本市场形成在即,我国的医药企业也将迎来再次高速发展。2005年北京博奥生物芯片有限公司与全球最大的生物芯片公司――美国昂飞签订原创性技术合作协议,吸收风险资金4 800万美元;2006年上海安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得晨兴科技500万美元风险投资。上述两项可算是近两年在生物医药领域最大的风险投资[2]。中国创业投资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07年11月发生在医药健康领域的投资有5起,投资金额为4 200万美元,投资规模居中国创投市场的首位,而排在第2名的IT行业,该月投资金额只有2 750万美元[3]。

1.3 风险投资发展障碍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已经转化的科技成果中资金来源不太合理,自筹的约占60.9%,国家科技计划贷款占33.3%,风险投资仅占5.8%(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而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1)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使风险投资的整个运作没有足够的制度保障。目前我国涉及风险投资的法律规定极为原则化,不具备可操作性,极难满足现在风险投资行业迅速发展的需要。2)我国医药行业技术创新能力依然不足,使得国际风险投资企业非常谨慎。因此要增强风险投资业对医药领域的信心,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才是根本。

2 医药产业集群吸引风险投资的优势

近年来,全国医药经济区域集聚优势明显,2006年“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经济区占全国医药工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为64.9%和66.2%。国内的医药产业集群如吉林通化医药城、上海张江“药谷”、北京北大生物城、广州国际生物岛等,医药产业集群凭借其明显的优势,正在形成“燎原之势”,其吸引风险投资方面也将有很大作为。

2.1 区域集中性

美国学者Florida和Smith的研究表明,风险资本是高流动性和高地方性的。一方面,投资流向最大机会和回报的区域;另一方面,风险资本通常在发达的金融中心和高技术产业中心得到快速发展。这种理论更符合集聚理论和区域专业化。因为风险资本要求在地理上集中,资本的流动性不仅通过自由市场进行,而且通过风险资本产业的网络结构进行,这强烈地根植于具体区位。风险资本家依赖对距离敏感的个人联系网络来识别投资机会,完全信息是不存在的,风险资本家会尽量避免遥远的位置。因为他们不可能经常地前往以监视其投资及其生产状况。由此产生的投资模式展示强烈的区域偏向,更加强了现有工业的地理集中。因此风险资本会对医药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显示出投资偏好。

2.2 较低的创新风险

集群内的企业由于在地理位置上的大量集中,各个医药企业之间的往来比较密切,获取信息的渠道广,信息量大而且相对真实,这就使得集群内的企业以超低成本甚至零成本获得行业最新、最先进的技术信息,能够有效地减少企业创新的盲目性,降低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医药产业集群内有许多实力雄厚的研发中心和制药界的领头羊,这些机构和企业引领着医药行业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方向,有效地减少了集群内的中小企业研发的盲目性,降低了技术创新风险和由此带来的巨大的资源浪费。

2.3 企业强劲的创新动力

创新动力是风险投资机构评价风险投资项目时十分看重的一个因素。集群内激烈的竞争为医药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动力。在产业集群相对狭窄的地理范围内通常聚集着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并进行着同类或相似产品的生产,集群内的竞争非常激烈。由于集群内的企业之间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差异很小,从而迫使企业必须通过持续不断创新来获取竞争优势。不管是走低成本路线还是走产品差异化路线,企业都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来确立自己的独特地位。因此,迫于生存压力,集群内的企业与集群外的企业相比,更具有实施技术创新的动机。另外,在集群内,企业进行创新的可见度较高,创新者的领先效益和示范效应突出,率先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取得的超额垄断利润,无形中给其他的企业很大压力和动力,从而推动所有企业重视技术升级和技术创新[4]。

2.4 良好的投资环境

以上海张江“药谷”为例,针对浦东医药企业目前资金来源明显不足的问题,政府一方面通过政府基金的自我造血机制为企业吸引更多的投资,制定多项优惠政策,积极引入风险投资机构,拓宽浦东的生物医药产业的资金来源,努力健全风险投资体系,尤其是对创业投资的引导。另外,园区的管理部门经常举办交流会和各种形式的论坛,免费为中小企业进行改制上市培育工程培训,使企业深入了解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过程,触摸全球资本市场脉搏;各种俱乐部专为园区创业型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服务,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投融资沙龙活动,建立相互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充分利用张江创业投资广场聚集了国内外43家创业投资机构的优势,与风险投资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联系和协调项目的信息交流,打通园区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融资瓶颈。

2.5 相关的技术配套

制药尤其是生物制药与其它学科的交叉使其发展受到很大制约,不论是上下游技术的相对成熟还是其它行业技术的支持,都将对其技术及产品能否具备产业化前景产生重要影响。我国的医药行业研发力量本身就不强,产业化环节还没理顺,而生物医药的上游技术与国际的差距并不十分显著,而下游技术的差距却很大,这种不均衡性严重制约了产业化进程。因此,风险投资项目选择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就是相关技术的配套问题。相比于分散的医药企业,医药产业集群具有天然的优势。集群包括了医药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由于地理位置上的接近和彼此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企业间信息和沟通相对显得便捷,产业链上的某个环节进行了技术上的变革和创新,其它技术相关的企业会被迅速地影响到并做出反应。一个企业进行某项技术创新研究,也会带动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关注和技术跟踪,相关技术的配套问题也比较容易解决。因此,医药产业集群在技术配套方面占有很大优势。

3 医药产业集群风险投资发展建议及展望

如何更多、更好地引入风险投资?

1)对于国家的产权市场和投融资体系来说,一是要逐步构建和发展知识产权市场、股权交易市场和投融资市场的阶梯式、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将技术、产品、资本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是应避免过多的政府行为,建立有利于创新的市场环境。政府的作用应该主要作为一个市场管理者而非创新过程中的资金提供者,政府应健全各种法规,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并对医药流通市场进行整顿[5]。

2)对集群管理部门来说,一是完善针对集群内企业的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建立专门服务于企业的投资决策、咨询服务机构,建立企业与风险投资机构之间有效沟通的纽带,规避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二是建立企业创新激励机制,加大资金、人力、基础设施扶持,大力倡导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同时建立高效的风险资本运作机制,合理引导资金流向,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3)对于医药企业来说,一是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形成具有独创性和高成长性的项目,并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性进行必要论证,因为这是吸引风险投资的关键。二是进行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提升管理水平,强化管理团队,明晰产权,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使企业运作更高效、更规范、更透明。三是提高企业和企业家自身的素质,增强团队的稳定性,为获得风险投资等融资渠道的资金减少障碍。

风险资本在国外医药企业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在成长初期依靠风险资本壮大,成熟后增加普通权益性资本,循序渐进。虽然现在金融市场低迷,全球经济不景气,但是医药的需求是刚性需求,弹性不是很大,这就是医药产业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的原因。根据历史的数据,医药行业在经济不景气的时代同样会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资金会寻找防御板块作为其避风港,医药行业自然能充当这样的角色。所以应该抓住时机,充分发挥我国的医药产业集群的内在优势,积极吸引风险资本的加入,增强研发和创新实力。

可喜的是,政府和企业都在为此努力。张江医药产业集群积极为集群内的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各类风险投资机构对集群内企业的投资。据悉,张江集团正在探索和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合作,酝酿建立张江自己的三板市场,这对于集群内的企业而言无疑是极大的利好。我们有理由相信,风险投资将在医药领域里有大作为,会让医药产业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研发出更多更好的新药。

参考文献

1 何静,赵丽莎.风险投资促进医药产业自主研发[J].医药世界,2006,(7):45-46.

2 张仕元.2006年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分析[J].高科技与产业,2007,(12):35-36.

3 丁琳.资本密集涌入医药业[J].IT经理世界,2008,(1): 39-41.

4 曹阳,卢春丽.论医药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优势[J].上海医药,2008,29(9):392-394.